家长不愿孩子踢球的原因是什么?

人口大国,找不出几个能踢好球的。踢球的人待遇好,为何踢不出好球?可想而知,踢球的人未来在哪里?还是好好读书,科技强国。




其实,我们中国的家长并不是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踢球,相反,很多自身就是球迷的家长很想让自己的孩子踢球,但是考虑到踢球带来的负面效应,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梦想。其中主要有3大负面效应:

1、球员容易受伤

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足球确实是一项高危行业。在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足球运动员因为伤病影响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代斯勒、罗西基、欧文、哈格里夫斯,甚至还有因伤病重而不得不提前结束自己职业生涯的,如范.巴斯滕。试想想,培养一个足球运动员十分不易,有的更是付出了一家几代人的心血。如果因为一次伤病导致职业生涯被毁(概率很高),那实在是太可惜了。特别是对于一些本身就不富裕的工薪阶层来说,那无异于一个巨大打击。

2、职业生涯后续无法保障

目前的中国足坛,很多球员退役后经常找不到饭碗,这在职业足球非常普及的欧洲国家来看,实在难以想像。由于缺乏系统的职业教练培训流程,缺乏足够的足球教练培训机构,很多中国球员在30岁左右的时候就匆匆结束了自己的足球生涯,之后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继续从事足球教练这个职业而不得不与足球说再见。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足球生涯很可能只有短短十年左右,那他未来的几十年该怎么办?谁能保障?

3、中国足球环境太复杂

中国是一个十分讲究人情的复杂社会,不论在哪个行业都是如此,所以想要踢上球就免不了各种走后门和拉关系,为了一个上场机会甚至还要给教练送红包。这就导致了很多有潜力的年轻球员得不到足够的发掘和培养,特别是对于一些工薪阶层来说,他们已经花费毕生积蓄送他们踢球,难道还要花上一笔巨资给教练送礼才能上场吗?这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不公平,也让他们难以接受。所以,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在中国,能踢球的不如踢不上球的。实在是令人心酸。




我儿子今年7岁半,上2年级一直想学踢足球。但是我知道普通没钱的就是浪费钱的,所以7岁给他报篮球培训班,7岁半进篮球校队,每周学校4次篮球训练。目前也不叫去踢球了,因为喜欢上篮球了




我自己爱好踢球,从小学踢到现在四十多岁了,还在坚持,保持一周三场养生球的节奏。可惜只有一个女儿,不喜欢足球。但从我身边接触到的三个案例,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案例1:女儿小学同学A。女儿小学在一个足球传统校,学校每天早晨都会组织爱踢球的孩子晨练,还有下午训练,参加孩子很多,水平最高的一个已经进入国安梯队。人家不光踢球好,学习还好,是真正用脑子踢球的那种。上初中后,家长和孩子商量,最终还是停止了走足球道路,入读重点中学,只是把足球当做爱好。和家长聊过,家长自身是高学历,北京中产,衣食无忧,认为孩子走足球这条路有两大弊端,一个是成材率太低,但另一个才是家长更看中的,即认为走足球道路,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会接触不到更优秀更睿智的人,不容易形成自身更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相比较之下,既然孩子学习也不错,他们更愿意让孩子走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这样的成长道路,在大学中也更容易找到学历相当背景相似的另一半,确保下一代孩子同样聪明睿智。

案例2:是听我周末足球俱乐部踢完球后的聚餐中,听某一前著名中超教练说的,他看不到中国足球未来时候举得例子。上海申花梯队,出了一对双胞胎足球天才,被誉为未来的孙吉孙翔。但最终还是退出了,原因是孩子家庭很富裕,从小娇生惯养,不能吃苦,小的时候凭兴趣还能坚持,到年纪大点了,需要依靠自律和精神力去坚持的时候,坚持不下来了,家长有钱,也无所谓,全凭孩子兴趣,就退出了。

案例3:我女儿中学同学。我女儿就读的是一个北京顶级中学实验班,班里有一个男孩,11岁,估计智商130+,这真是最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阳光帅气,超级聪明,关键还超级自律,从不用家长管,每天自己时间安排的井井有条。早晨6点起床,吃过早饭六点40自己打车行程20公里去上学,下午自己坐地铁或打车回家。小学时代也是梯队成员。甚至到了中学开始几个月也还努力参加训练,但在课业压力下,很快放弃了。没办法,实验班的压力不是吹的,全班学生平均智商130,我女儿每天功课搞到晚上11点半,周末参加两个辅导班,才勉强在班里处于中间靠上一点水平,要想不掉队,必须花时间投入。

总结起来,首先小学阶段家长还是普遍愿意送孩子去踢球的,锻炼体质,培养团队意识,但是中学后基本都退出了。1 现在课业压力大,不能学业和足球兼顾。2 家庭环境比较好后,不依靠孩子踢足球挣钱,有很多其余谋生方式。3.在中国职业足球环境中,高素质人员比例偏低,家长担心孩子学坏。




因为中国的这种特殊人际关系体制,聪明人就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去汤这趟浑水!顶多就是个爱好而已,锻炼一下身体就好了,哪怕你技术再好,在中国想踢职业?门都没有!就算给你踢进了,你也不一定有上场的机会,就算给你上场,哪怕是进球了,也不会让你出名的!而且还存在假球,稍微有点理想的人都会看不惯,看不惯就得罪他,得罪人你这一辈子就废了




一,足球是比较花费时间的运动,难免会占用学习、作业、辅导或其他学习时间。

二,担心孩子受伤,足球是激烈对抗项目,练球过程中难免会受伤,有些家长看到激烈冲撞会担心顾虑。

三,社会环境和足球大环境,社会普遍重视文化教育高于体育运动。中国足球环境不太好,在中国没有快乐足球的氛围。

四,足球成才率极低。




因为足球太黑了




我想啊,附近没场地,没有培训的啊?!全是篮球培训的,你怎么办?!




足球是门特烧钱的运动,如果不是家庭特别富裕是根本支持不起的,参考张玉宁,当初他父亲买掉了上海八套房子让他留洋踢球,今年独苗加盟德甲的云达不莱梅,但是结果呢联赛开始17轮了,连球都踢不上。云达不莱梅都接近降价了,主教练都不愿意让他上场。 而就目前中国的足球大环境而言,足球不适合发展,虽然中国足球有很多的球迷关注,但成绩的不理想让球员广受污垢,这种情况下,又有多少家长愿意让孩子去踢球。




梅西的金球奖,李铁的下课,有感而发

中国足球不是教练问题,规划几个球员也只是急功近利!咱们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青训青训!这个大家都知道,到处都叫的凶,可实际情况了?

1.场地-城市寸土寸金,哪里会给你规划场地?足球场的建设维护的费用基本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各级政府也不愿意投这个钱。

2.教练-一线的教练教一场足球顶多200块钱,甚至更少,时间关系平时一个教练顶多教一场,周末一天可能有两场。算算一个月有多少钱?而且正在专业的教练也少

3.教育升学机制-足球是需要长期的投入与付出的,家长的投入,孩子的付出。但是这个投入与付出根本看不到出路看不到回报。基本少数有想法的家长很早会引导孩子去踢足球,但是迫于升学的压力等到三年级时就减少了,等到小学就基本退役了,积极的家长都这样更不要说其他不懂球的家长了,悲哀呀!

4.足球的江湖-足球是个团体运动,各个地方政府没有统一的规划,各种势力都想来蚕食这个原本都不大的蛋糕。导致不能选才划分等级训练。另外人才选拔也是水很深很深

5.足球氛围-还是因为场地问题,家庭压力,成人足球基本没有。爸爸都不踢足球,儿子会踢?

6.校园足球-真的就是一个笑话,除了个别学校,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学校,各种问题不想吐槽。

7.足球学校-资本的退场,娃娃一生就毁了。足球运动员毕竟千里挑一,挑不上的娃娃的出路在哪里?就拿恒大,最近不是精英的应该都解散各回各家了吧?一个朋友小孩学习完全跟不上了,每次考试20-30分,家长欲哭无泪呀!

8.足球俱乐部-看看英超 西甲等五大联赛,人家都是百年呀!基本都是盈利,咱们了?

9.足球青训-各个地方各个势力割据,地方政府政策的落实不到位,青训俱乐部的急功近利,以大打小,想赢怕输,教练良莠不齐.......

[流泪][流泪][流泪]啥时候,咱们才能有咱们的梅西?

欢迎大家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家长   孩子   球员   梯队   中国足球   职业生涯   中国   教练   女儿   原因   篮球   环境   小学   时间   足球   职业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