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认为:“让孩子那么优秀干嘛?将来他只会离你更远”,你赞同吗?是否有科学依据?

乡下老家村里的孩子多数都不太想读书,不愿读书,或者说,也不太会读书。

于是,自从三十几年前出了我这个早已过气的老大学生后,村里再也没有出过第二个真正的大学生。

毫无疑问,二、三十年前,村里走得最远的,自然是我。从一个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山沟里,走到了千里之外的边城它乡,距离不可谓不远。在那没有电话、更没视频,联系只能靠笔和纸的年代里,亲人间的思念不可谓不深,担心和牵挂更是不可谓不多。

后来大学毕业了,我把父母接到了自己身边,了却了自己对父母以及父母对自己的挂念。直到前些年,父母亲都年近八十,落叶归根心切,于是重新修建祖屋、修整院子,才让老人回到乡下,重新过上村民的日子。

说这事,并不想要表白自己有多优秀。而是想说,作为子女,只要父母心在,就再远也不远,而如果没有父母心,就算近在身边也犹如相隔天涯。

所以,像题主所听到家长说的、“让孩子那么优秀干嘛,将来他只会离你更远”这类的话,作为农村出生的我,觉得是十分狭隘、十分愚昧的、十分可笑。

客观地讲,农村老人得不到身边儿女应有照顾的情况司空见惯,尤其是三两个儿子的,有些人为了推卸照顾老人的责任,兄弟间大打出手的情况也不少见。

更有甚者,老人去世了,身边的儿女们为了谁多承担一点费用、谁少承担一点费用,留下的祖屋谁那间大、谁那间小,分的地谁那块肥、谁那块瘦,等等,吵得不可开交的也比比皆是。

所以,农村里往往存在这么一种怪像:一些家庭,父母在,一大家人表面上都还好,而一旦父母亲都去世了、走了,名下的儿子,即兄弟间基本很少往来。

俗话不是说兄弟情深、血浓于水的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子女都没出息,都留在了农村老人身边,三几十年相处,三几十年的矛盾、冲突积累,最后往往积重难返。老人尚健在,兄弟间也不多言语,一旦老人撒手人寰,兄弟间便再无言语。

我来自农村,我说农村事。对题主所听说的这种话,我只能表示呵呵了。

农村的父母们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多读书,多学科学,多长知识,尽最大努力让他们优秀起来。这对子女们好,对老人们好,对家族更好!




我认为有道理。说个我身边的案例吧。

我三姨家的表哥从小成绩优异,虽然小时候没上过任何补习班,但自从小学开始就没有其他孩子的童年,放学回家就一直学习到睡觉,初中就开始住校,高中在全省第一重点高中保持年级前十的成绩。是家族当中人人羡慕的天才。

高考也没有让大家失望,顺利考入清华,之后又到中科院读研,再然后去耶鲁读博。博士一毕业就入职高通,并回国跟他北大的博士女友完婚。

就这样令人称羡的履历和工作,成为了我三姨心中永远的痛。由于我哥自小没跟我三姨建立好充分的情感关系,也没有父母领着去游乐场动物园之类的回忆,他只知道我三姨他们就是从小把他当学霸培养。所以他只建立起了自己的独立思维,对于父母在学业以外方面的建议和看法完全听不进去,一直我行我素。所以当初找的这个女友在其父母乃至亲友的反对之下被迎娶进门。此女是官二代独女,形象淑女但性格泼辣任性、目无尊长,嫁过来第二天就因为我三姨给买的肯德基豆浆,而不是自己现榨豆浆就开始发飙,我三姨说她没礼貌,直接飙出一句“我下嫁你们家就是个错误!”并把我三姨推倒在沙发上。

于是结婚第三天就去办理了离婚手续,我哥也觉得此事丢脸,不想回国面对亲友,于是回国的想法彻底打消,一心一意在美发展。经过不懈努力,现在拿到了近百万美金的年薪,成为拥有单独实验室的科研精英。并且之后找的空姐老婆也给他生了两个孩子。

我三姨和姨夫去年底过去美国帮忙带孩子,恰逢疫情无法回国,而洛杉矶疫情严重又有山火弥漫空气,还时不时能听到游行队伍的枪声,老两口很害怕,苦口婆心劝我哥回国发展,我哥每次都是一口回绝。此次签证已经是被迫延期了,在美国10个月了没出过几次门,以后都不想再去了。

老两口每次跟我妈视频都是老泪纵横,明年就70岁了,身体还不好,我哥工作繁忙,常年回不了家,我哥也从未提起过将来他父母该怎么办。现在我三姨只能指望几个老姐妹关照,而兄弟姐妹们也年岁不小,又能关照多久呢?

说起在美的经历,这年薪从十年前的10万美元到现在的105万美元,从租房住到洛杉矶的独栋别墅,从婚后第三天离婚到如今取了卡塔尔航空的空姐,生了二娃。这真的很令人羡慕,可是对于父母而言,孩子这样的一生换得了举目无亲也从不思乡的现状,换得了老来没人管的现实。最希望子女陪伴时,儿子孙子全都远隔重洋,身边只能看到保姆。

他们现在很后悔把孩子培养的过于出色,他们多希望时间倒流,能在我哥孩童时领他多出去玩,让他和别的小伙伴多交流,培养一个乐观开朗的性格,在自己晚年时儿孙满堂……可是这一切都回不去了,反而越来越多的父母正在重走他们的老路,在把孩子推向一个美其名曰“为他好”的路上,过于在意别的孩子上什么培训班、考什么成绩、找什么工作、赚多少钱,却忽略了自身与孩子应有的阶段获取和未来的融洽。




我家婆婆的小区很多老干部,大部分都是老两口相互扶持慢慢熬到再也走不动,有一个叔叔肺炎去医院看病摔了一跤结果就不行了,到安葬都没有儿女回来送到最后入土。这些老人的孩子们都在国外,都有自己的家庭几年都不回来一次。最近几年小区里的老人少了好几个。独居的就喂喂流浪猫在花坛里养几只刺猬,惹得小区的孩子们围着花坛玩耍看刺猬,逗兔子。他们就在旁边笑眯眯的看着满眼的羡慕和失望。每次看到我公公婆婆带着我儿子就眼睛红红。我也想学我婆婆儿子绝对不能离家太远,我老公40岁了从没有出过北京工作,自驾根本就别想!看个病我公公都陪着忙前忙后,养的大爷一样。就一点好在家没事给老头老太太做点高级饭,就是在我婆婆家沙发窝一天我婆婆都高兴,一大儿子一大孙子趴床上玩游戏连喊带叫的嬉闹我公公都乐呵呵的。我就给我婆婆收拾一下屋子,洗个碗,坐等好吃的。每周回去一次住一两天带回自己家一堆好吃的。有时候想这也是平凡的幸福。

其实我觉得随缘吧,如果孩子优秀,让他飞,如果孩子平庸,那就在身边,总之,看命运的安排,都尽量去接受,并且早做养老的打算,估计以后都是自助养老居多,就是合得来的年龄相近亲戚朋友们一起,互相帮助,一起玩耍!

孩子可以更优秀我是非常支持,绝不拖后腿的。但他若平庸,我也绝对接受不嫌弃的。我常对他们说年轻时该努力,你们凭本事飞多高我供多高,哪怕出国我卖房也供。孩子优秀,我肯定高兴,哪怕白养,老了指不上,我也高兴。孩子普通,我也高兴,他们自己选的生活,快乐就好。虽说养儿防老,但绝大部分家长是无私奉献的,百分百为孩子好。不会考虑太多自己养老问题限制孩发展。自私的家长可能有,但极少。




婆家弟弟博士毕业,现因工作关系,一家人已经定居南宁,基本上只有过年才能和公婆见面几天,我问了婆婆“如何看待弟弟长期不能回家,陪伴在您们身旁?”婆婆的回答引人深思。





老公有两兄弟,他是老大,当初面临着和弟弟一样的选择:读完大学后是否愿意深造?弟弟选择了继续读研,老公选择了工作。弟弟考研的时候,他就一直陪伴着弟弟,帮他做饭,方便弟弟专心钻研学习。



从小两兄弟的感情就非常的好。弟弟很聪明,中考高考都很厉害,老公相比之下要稍微弱一点,因为高考复读了一年,所以老公和弟弟同年考大学。两人选择了不同的专业,弟弟选了土木工程,而老公是个小馋猫,选择了食科。两个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弟弟的性格也是很适合职场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现在30出头已经做到了单位的副教授,前途不可限量。老公的性格很闷,家里来人了,他也不会主动打招呼的那种,不是没礼貌,而是性格和嘴笨的问题。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娘家爸在我坐月子的时候,来家里看我,帮我做了点事情,快天黑了。我老公进门就是一句:“你快回去啊!”而弟弟进来看见了,他则笑着说:“叔叔,外面天快黑了,你骑摩托车注意安全。今天辛苦你了!”



我和老公婚后在老家市里创业,离家很近,算是守在公婆身边的孩子。但我感觉弟弟和公婆的关系要更亲近,虽然他在外地,但是他对公婆的爱和关怀一点不少。



他每天下班了都会打电话发视频,问候一下爸妈。了解一下婆婆的身体状况,问一下她的药吃完没?因为弟媳妇是医生,婆婆需要的各种药都是他们两口子帮寄回来。




我老公不同,用我婆婆的话说,就是:“我不找他,他就不会找我。”我还宽慰婆婆:“没事,咱俩一样,他不找我,我就每天主动找他聊聊。”


每次就算是拨通电话和视频,也都是我叭叭叭地说,他就附和一下。基本上是我说十句,他说一个字那种。



但你要说他没有孝心?或者是不爱我和孩子?那不是,他不善言辞,但都表现在行动里。每次只要我跟他说公婆或者是孩子有哪里不舒服,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回来,带他们上医院去检查。



今年母亲节,婆婆在我家住,老公一大早就给婆婆发来了红包520,跟婆婆说了节日快乐。而到了天黑,我看婆婆还‬一直抱着手机刷,嘴里轻声‬念叨着:“这当了副教授了,都没有时间和我们说话了。”满是失落!



我当时安慰婆婆:“最近弟弟刚升职,又在准备考试,肯定忙的是焦头烂额,他忙完了会给您打电话的。”我也经常跟婆婆说:“对于在外面的孩子,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因为孩子们现在也是和父母一样,报喜不报忧!



以前弟弟几乎是天天都有电话,最近是很长时间都没有和公婆联系了,婆婆每次想要主动去问一下他的情况,也总是拿起手机又放下,因为她不知道弟弟什么时候可以接电话?是不是在工作?她害怕打扰到孩子。



因为上次弟弟打电话回来,告诉公婆自己考试答辩过了,对于考官的问题对答如流,考官连续问了他好多问题,而前面那个面试的孩子只回答了一个问题,考官就让他先离开了。婆婆刚想说几句。弟弟就说忙,先挂断了,在外面应酬呢。



婆婆总是心疼地说:“这孩子不知道又要喝多少酒?他能做出这番成就也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的。”而且公婆逢人就会夸赞这个小儿子。



每次弟弟过年回来那几天,公婆也是一直围着他们,从一开始见面的兴奋,到最后目送车子渐行渐远,站在门口久久不愿转身的落寞。这一去,又是一年啊!



不同的性格造就不同的人生。我老公虽然没有弟弟那么优秀,但他勤劳踏实,人品正直,没有花花肠子。虽然没有带我去闯大城市,但在这个小县城我们过得也是充实富足。



说句真心话,如果我是父母,我也会喜欢弟弟这种嘴甜贴心更加优秀的孩子



所以,我一度以为,从内心上来说,公婆一定是偏爱弟弟多一些的但当我问了婆婆“如何看待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他将来只会离你更远?”婆婆的回答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浅薄。



婆婆说:“每个孩子长大后都是独立的个体,各自都有自己要走的路,孩子如果优秀,无论他是否在身边,都是我们做父母的骄傲。儿孙自有儿孙福,只要他们小家过得好,我们做父母的不能阻他们的手。”



所以说,这就和父母希望女儿不要远嫁一样,其实只要孩子优秀,嫁对了人,到哪里都会幸福。而如果嫁错了人,在身边一地鸡毛,做父母的看到了也只会徒增伤感。



一娘养九子,九子各不同。只要自力更生,不啃老,孝顺的,无论远近,都是优秀的孩子。



最后我想说:“无论您是在外地还是在身边的孩子,都请多多关心自己的父母,父母永远是最牵挂你们的人!他们也永远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要知道下班了,拿起手机‬报‬声平安就会让他们安心好久。



情之厚如斯,百世不足还。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和退路。




当我无力前行时,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个温暖的午后?


孩子们,可千万别让“优秀”成为了你疏远父母的借口呀!那这样的优秀于父母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得不承认这句话是无数例子总结出来的!

我一亲戚家三个孩子,两个哥哥一个妹妹,老大初衷辍学,老三大学普通专科,只有老二最优秀,国内知名985研究生,土木工程系,毕业就外派非洲各国援建,拿双份工资(衣服都不用自己买),当时08年左右刚毕业年薪就二三十万,但是确实对于我那个亲戚家来说,并没有收益什么,在父母跟前忙前忙后的是老大和老三,老二几乎是几年见不了一面,我们有个家族群,老二和老婆都在里面,但从未说过话[捂脸],老二前几年就回国了,先在老婆老家买了房,又在北京买了房,现在孩子都是丈母娘在带,他只活在各位亲戚的回忆里[泪奔](小时候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但你说他对于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兄妹,自己的原来家庭有什么贡献呢?面都见不着!

不过退一步讲,从他老婆的角度来说:跟男方同学校英文系研究生,援建那段时间带着自己老妈孩子陪着丈夫一起在国外生活,在自己老家给老妈和妹妹买了房,如今带着老妈一起在北京定居,她何尝不是优秀的?




这个问题我有切身体会!我家儿子就是那种所谓优秀的孩子。中考全市第三进入省重点高中,大学是全奖留学德国,然后全奖读博美国密歇根安娜堡分校。今年博士毕业,被加拿大顶尖大学麦吉尔大学聘用为助教。

我认为,孩子优秀,是每个父母最大的心愿,也是最大的欣慰!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超越一代是这个时代的潮流。看着我们家儿子一步步成长,从学业到事业,稳步发展,我感到无比幸福,也无比骄傲!

孩子是父母的亲人,但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有他们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生活和事业,他们有理由追求自己的理想,没有必要过多受到父母因素的干扰!古代生儿防老的理念到了现代社会已经意义不大了,首先我们老了都有退休金,社保 ,不需要孩子金钱的照顾。其次现代社会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等措施越发完善,就算子女不在身边也可以得到较为妥善的服务,完全不会产生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因此,孩子们完全可以不受牵绊的努力追逐自己的梦想!

现代社会通讯技术日新月异,以前打个越洋电话费力费钱,现在实时视频聊天,真正做到了天涯若比邻。我们家孩子正常情况每星期跟我们视频一次,微信聊天更是随时随地,所以离的再远也好像就在眼前。再说了,以后孩子如果定居了加拿大,我们就多了个度假圣地,退休了可以过去度假旅游,带带孩子,这日子不要太逍遥!

我儿子博士毕业后 ,由于专业比较吃香,亚马逊、阿里都给他开高薪,国内的港大、成都电子科大、浙大包括美国的一些好大学都给他提供了offer. 他考虑到方方面面,选择了加拿大麦吉尔,正因为他的优秀,所以他有选择权!而不是被人家挑三拣四!

如果你的孩子也同样优秀,那就让他优秀倒底!




我也是这样的观点,我就一个闺女,我不让她离我远了,学习成绩好不好我也从来没有太上心,考的多少都可以,闺女不算笨,安安稳稳的上大学,有一个普通的工作,我给她说的就是,不用太拼,不用太优秀,能养活自己,离我一碗汤的距离就好,我也特别依赖她,啥事都跟她商量,我侄女从小就比我闺女优秀,后来上了哈弗大学,然后留在国外搞科研,她爷爷姥爷去世她都没有回来,我都好几年没见过你丫头了,估计年头久了不见也不亲了,就是越优秀越远,我也不羡慕我嫂子有那样的孩子,我就觉得孩子守着父母就是幸福。




确实是。我爸的堂弟就在美国,多少年了。他的老婆在美国病逝,很年轻。他的女儿都20多岁了,只回来了两次。

现在我那个二爷爷去世了。确实是,他确实没有去照顾赡养老人。毕竟他也只能做到金钱上的赡养。但是当然了,他的家庭很优秀,两个老人有退休金,包括看病之类也是不需要他花钱的。(国家有待遇)

我去看我这个二奶奶的时候,她就说这个叔,他们刚开始去美国的时候就是挺可怜的。包括她的儿媳妇,也是年纪轻轻的就在美国那边得病,他们也说可能是有劳累的原因。他们是属于出国比较早的一批人,就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就是刚开始什么都不舍得。优秀是很优秀,但是可能生活也不是想象中的有多么好,和美国人比。他也确实提到了有歧视的问题。

说她儿子10年回来几天,是在国内有工作要做,然后都不敢长时间请假,一天都不敢多留。就说可能真的就会被解雇。这个奶奶说她的孙女很优秀,大学是全美排名前三的医学院。

老人一方面很自豪,觉得儿女很优秀,一方面又觉得他们在外很稀活。这个奶奶曾经让我爸给她弄了100斤的棉花。然后给她孙女发到美国去了。说她孙女回来说,哇,真好,家里的床上怎么都有棉被呢,说她在美国都睡的就是那种硬硬的床垫,就是咱们理解的席梦思。(不知咋形容)

我个人觉得很不可思议,难道美国就没有棉被吗?肯定是有的吧?但是老人就觉得她孙女很可怜。说床上硬邦邦的。给她孙女做被子褥子,然后给寄过去。

现在这个奶奶就是保姆照顾的。因为他的儿女真的都是挺优秀的。大儿子在外地,也是领导。小儿子在美国。女儿倒是普普通通在身边。但是人家也有事,也不可能说一直照顾她。




我婆婆两个儿子,小叔子考上了研究生,然后就在读研的城市工作落户了。你说离家远吧,坐火车也就十几个小时。你说离家近吧,平时总也回不来,只有过年的时候,放年假回来五六天。说是平时照顾不了爸妈,过年了陪爸妈几天。公婆年岁大了,生活琐事都要我们管。尤其是有了病,护理就是一个难题。有了事儿一个电话我们就得去。公婆知道小儿子远,从来也不给他打电话。所以我们照顾他们,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

我就想这身边还有一个儿子,能够照应他。如果一个儿子也不在身边,那他们要怎么办呢?婆婆已经瘫痪,公公除了能做饭伺候婆婆,生活中别的事儿,都做不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现在呀,作为明智的家长也不能因为留下孩子为自己养老,就去干涉孩子的发展,不让他们走远,这也是自私的行为。如果我们的孩子是孝顺的,把父母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养老,不也一样吗?孩子在哪哪就是家。




这话听起来让人感觉家长们很自私,但现实社会却很无奈!

我有一个同事,他的儿子读的是武汉大学,毕业以后就在武汉找了一份工作,经过十多年的拼搏,这个年轻人可以说是小有成就,不仅在武汉升了职,而且还在武汉买了房娶了妻子。

同事年纪不太老的时候,还一直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认为男子汉大丈夫无论是在哪里都是为国家做贡献。而他每年暑假或者寒假都会带着老伴去武汉与儿子团聚,并趁此机会在武汉周围游耍一番。

但随着自己的儿子有了儿子自己的老伴被叫去带孙子留下自己一个人孤独在家的时候,他开始抱怨了,每次一起聚餐吃饭的时候,都会对我说,“兄弟,你的儿子就不要给他在离家乡太远的地方去工作了,否则的话,就会变成别人家的儿子!”

作为父母的我们,本不应该干涉孩子在哪里上班,但随着自己年纪的增长,我们的“自私”就凸显了,就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陪伴在自己身边。

特别是现在的六零后,七零后这些人,他们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孩子,如果孩子离开自己太远,特别是想看一眼要经过一天一夜甚至几天几夜的长途跋涉才能到达孩子工作生活的地方的时候,作为父母亲是非常非常尴尬的。

我们旁边住着一对欧姓夫妇,他们今年六十多岁了,他们唯一的女儿去澳大利亚留学以后就没有回来过。所以他们现在老了的时候,就只能夫妇俩每天大眼瞪小眼,几乎天天吵架,吵完架以后就骂那个“忘恩负义”的女儿,和邻居谈家常的时候就会屡屡警告他人,别让你的孩子离开你们太远。

这也许是大部分普普通通老百姓的做法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优秀   都会   公婆   武汉   美国   婆婆   弟弟   将来   儿子   老人   家长   父母   老公   身边   孩子   科学   工作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