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你所知,有哪些真实发生过的“有眼不识泰山”的故事?

2016年的时候集团有个副总经理退休了,我们公司把他请来做顾问,领导安排我给他做助理,跟着他工作的这几年,虽然我保持了足够的谦虚谨慎,但还是闹过好几次“有眼不识泰山”的笑话。

我们集团有十几万人,全国有30多家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又有它们自己的子公司,所以集团副总经理级别很高了,跟他有来往的人基本都是差不多一个层次的,就算是他的下属,也是我这个子公司小职员不可仰望的存在。所以在我刚给他做助理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谦虚谨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然而事实证明,我还是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不足。

把公司领导当成司机,请他去驾驶员办公室休息

集团在我们省有两家子公司,一家是我们公司,还有一家在苏州。领导的家在集团公司那个城市,他一个月就来我们公司两三次,有时候是直接从家过来,有时候是从其他城市过来。

有一次他跟我说他现在在苏州那家公司,下午到我们公司来,我问他需要我订车票吗?他说不用,苏州公司那边会派车送他过来。

到了下午,我按照约定的时间在公司门口等他,没过一会看见一辆苏州车牌的车过来了,我迎上去,把领导接下车,然后看见司机也跟着下来了,一般情况下司机送他过来都是他下车以后司机就开车回去了,所以当我看见司机也下来跟着他往公司大楼走的时候,我还觉得有点奇怪。

我想司机师傅是不是开车时间久了,想休息一下,喝口水或者去个卫生间之类的,于是我赶紧跟上去,体贴地跟司机说:师傅,卫生间顺着这个过道一直往前走,右手边就是,另外驾驶员办公室在前面左手边,您可以过去休息一会,喝点水再走。

我觉得自己处理得挺好,对司机师傅也很客气,没想到那个司机扭过头来看看我没说话,一脸尴尬的样子。然后领导跟我说:这个可不是司机哦,这是苏州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总,他跟我有些事要谈,在苏州没谈完,我又赶着过来,所以他开车送我过来的,一会跟我去办公室再谈一会。

我当时那个尴尬啊,赶紧跟张总道歉,说不好意思,还好张总也没有跟我这个小职员较真,笑了笑说没关系。

在领导家把老领导当普通朋友,后来才知道他是我们上级单位的领导

我们领导年纪大了,公司为了方便照顾他的生活,给他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房子,有时候他在公司忙完工作就回那边休息,我一般都会把他送回住所。

他有个老朋友经常会去看他,也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领导跟我介绍说这是他大学时的老同学,每次知道他过来都会请他吃饭,有时候去饭店,有时候是去他家里,工作后也还一直保持联系,现在这个年纪,还保持来往的老同学没有几个了。

我一直都以为这个老人是领导的同学和朋友,对他也是很尊敬的,每次见面都会主动跟他打招呼,称呼他为领导,本来“领导”这个词只是尊敬的称呼,心想这么叫也不会错,谁知道他还真是领导,还是我们单位的老领导。

印象中这个老领导记忆力不太好,他问过我好几次我叫什么,是做什么工作的,但是他每次都记不住,第二次见我时又会再问一遍,有时候还把我姓名记错了。而且他六十多岁了,还自己开车,我对他还是有点佩服的。

一直到后来有一次,他又问我做什么工作的,我说做人力资源工作,其实在这之前我已经告诉过他好几次了,可能他一直没放在心上,这次他很轻描淡写地说:哦,我05年的时候在你们上级单位也是分管人力资源工作的,那时候我记得你们单位领导还是小李吧,现在他应该也调走了。

我当时心里一抖,真人不露相啊,没想到这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老大爷,以前还是我们上级单位的领导。后来我回到公司以后找了一个老员工问了一下,他还真是一个老领导,以前是我们上级单位的副厂长,分管过人力资源工作,07年左右退休了,他退休的时候我还没进公司,所以不认识他。

陪领导去医院,有个朋友陪着帮忙,我以为人家跟我一样,结果发现是某公司总经理

有一次领导过来以后,说身体不舒服,想去医院看看,我跟我们公司领导作了汇报,公司领导跟我说,让我第二天陪着老领导去,到时候帮忙跑跑腿,如果需要付费,也让我先付一下,回来以后公司给报销。

当天晚上我还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盘点了一下,第二天揣着银行卡和现金就陪着领导去医院了,还想着到时候好好表现,把领导照顾好。没想到到了医院,领导说晚点下车,他有个朋友听说他要来医院,找了一个下属过来,说那个人在医院有熟人。

然后领导就打电话跟那个“下属”联系,那人说他已经到医院了,在停车场等我们,马上过来找我们。当我见到那个人的时候,第一印象是一个很朴实的人,穿着打扮什么的,跟我差不多,一副上班族的样子,对我也很客气,然后还问问领导哪里不舒服之类的,接着带着我们去医院挂号排队。

然后中间找专家看病、做检查、取药等等,都是他带着我们跑的流程,我反而没什么事了。我一开始以为他跟我一样,是普通员工,被领导的朋友叫来帮忙的。

他也没有跟我说什么细节的事,在领导进去检查时,他跟我聊天,说他也是我们领导的下属,还去过我们公司几次,我问他去我们公司都是跟谁联系的,他说跟质量部的部长还有某个员工沟通比较多。我当时还跟他说,那个员工在公司跟我是好朋友,下次你再过去,叫上我,我去跟他打个招呼,以后也方便你们工作沟通。他跟我说谢谢,下次过去再找我聊天,然后我们互相留了电话号码。

回到公司后我跟我那个好朋友讲起这件事,顺便问他知道那个人是哪家公司的,熟悉不熟悉,下次人家来办事到时候关照一下。我朋友拿我给他的手机号码一查,说这个是我们一家合作伙伴公司的总经理,偶尔来公司一两次,来了都是直接跟领导谈事情的,他只是作为两家公司的联络人员,所以认识那位总经理。

我当时真是没话说,这领导感情是逗我玩呢,也不说清楚,我还在人家面前说关照人家,现在想想实在是太尴尬了。

写在最后

给领导做助理后,接触到很多原本以我的层次接触不到的人,他让我感受到什么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跟他来往的人,很多看着没什么特别的,但是一听职位和身份,都是至少跟我们公司领导一个级别的,有的还比我们公司领导级别高。

从我给他做助理开始,我就告诉自己要谦虚谨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但是就这样,也经常好心做错事,闹出了好几件“有眼不识泰山”的笑话,但是领导一直都很包容我,没有因为这个批评过我。

没有客人在的时候,他会提点我几句,给我说说一些集团的趣事。有客人在的时候,他也会跟别人介绍我,说我是他的助理,做事很认真,也好几次在我们公司领导面前表扬我,我知道这是领导在提携我。但是我知道,别人是看在领导的面子上才对我很客气,如果没有领导的身份和地位,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一个小职员,所以我也一直没有把这当做是自己的人际关系。

去年我跳槽离开了公司,离职前我给领导打了电话,跟他表示了感谢,谢谢他教会我很多职场和人生的道理,未来不能够再为他继续服务了,希望他理解。领导祝我前程似锦,未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说实话我挺感谢这个领导的,他让我见识到了一个大领导的气度,很平易近人,也很会为下属考虑。




去年年底同学聚会,还真是整出过“有眼不识泰山”这一状况,这场面对当事人来说绝对是尴尬透顶,也让这场同学聚会变得颇有意味!

武侠小说中总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现实世界亦是如此,一个极度自负、自傲的人,没有雄厚的自身实力支撑时,随意挤兑他人,恐怕收获的会是令人措手不及的打脸!

去年年底时,沉寂了许久的高中同学群有了些许生气,以前高中班长提议说,大家算起来今年是高中毕业10年了,年关大家应该一起聚一聚,这个提议得到不少同学的附和,于是班长说他来负责订酒店,选日子!

高中同学聚会,才开始就有些变味了

本来班长说在县城高中学校附近随便订个小酒店的,连日期都订好了!吃完饭,还可以在以前的母校四处逛一逛,缅怀一下以前高中时埋头苦读的拼搏时光。

没想到群中的李同学硬是说这县城的酒店太落伍了,至少也得到市区订个星级的!李同学提出这个意见后,群里的观点也是不统一,有人说去市区太远而且破费,也有人说聚这一次不容易,是该选个好点的地方……

最终李同学说订酒店的事他负责,至于当天的日程他也安排好了,大家先到高中学校聚齐,再一起去市区订的酒店,所有行程他会规划好!

当天如期而至,一早我就去到了县城的母校,待大家都到齐后,共计19人,14个男的,5个女的,我发现不少人都穿着正装,有五人是开车过来的!李同学开着一辆黑色的雷克萨斯过来的,算是五辆车中最拉风的了,一身黑色西服和皮鞋,手里提着一个钱包。

一下车就正意气风发的跟各个同学们逐一打招呼,同学们也都是热情洋溢的笑脸相迎,这家伙看起来这些年混的不错!

大伙才在学校门口晃荡了两圈,李同学就提议大家直奔市区订的酒店,坐下来再一起聊一聊这些年的经历!于是我们一19人打算分别坐着五辆车向酒店出发!

李同学很是热情的邀请几个女生坐他的车,这家伙很机智,一车拉了四个女生,艳福不浅!我丝毫不怀疑另一个女生要是自己没开车的话肯定也去坐李同学的车了!

我开始还以为高中同学聚会是畅游母校,缅怀时光,实际却只是在校门口瞄了两眼,再看有些同学的表现,看来这聚会只是个幌子,重点戏应该还在后头啊!

10年同学聚会,竟然演变成了炫富大会

我坐着班长的车,一路上还跟他闲聊了一路,老班长这人以前读书时成绩优秀,一直是班级前五名的,但是高考发挥一般最后考入了武汉科技大学。

我还询问着老班长这些年在哪里上班,他说毕业后就回到县城附近找了份工作,一干就是五六年,不像大家都去北上广深去打拼,外面的世界不错哈!老班长说的颇为平淡,还有些叹息!

车程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了酒店现场,大家伙围团而坐,李同学俨然是一副东道主的样子,招呼着大家伙随意坐,随意点些自己想吃的!

坐下来后,大伙点了几个菜后,就开始闲谈了,李同学拿出一盒大熊猫,给桌上的人挨个递了递,他说这些年在外面跑业务,顺带搞了点投资,所以挣了些小钱!

有个女同学随即就开玩笑说:李哥混的这么好,有什么好的项目带一下哈!我这1000块手提包用了一年多都没换过了,就等挣点钱换个新的了!

后面我百度了下这位女同学现在用的包包,好家伙,是迈芭图的品牌,真假就不知了!

李同学笑着说:这个好说,前面本来疫情前准备在东莞买房的,当时还准备了80万的活动资金去看房,以为当时的疫情会让房价下降,所以一直没入手,谁知涨的厉害,现在也是后悔的要紧!后来只能随意买了辆代步车了!

李同学这一说买房子,随后就有人说,去年花了50多万按揭在武汉郊区整了一套,现在每月还还着7000多块的贷款,感觉还不错!

另一个同学说已经攒了点钱,准备在市区买个小房子,后面再把这破哈弗换成奥迪!

……

这同学聚会整的我都不敢搭话,刚结婚的我根本不敢太过奢望好房、好车,姑且不论真假,这届高中同学真是厉害了,我这怕是跟他们一起白读了几年书!

酒过三巡,开始有些针对性了

吃饭怎能少的了酒,本来老班长说大家伙的有人开车,还是不喝酒的好,但是李同学说这酒文化少不了,大不了今天大伙就在这酒店住一晚上!

李同学直接叫了4瓶三百多块的红酒,几杯红酒下肚,不少同学的脸色也有点微红了,大家说话也更放的开了,有三个女同学自报家门还是单身,也明显物色着在座的一些“大佬”,李同学则是被旁敲侧击的打听的最多的了。

李同学端起酒杯走到班长身旁,说到:以前读书时,班长你的成绩名列前茅,都压的我抬不起头,竞争班长也没选过你,如今大家都出社会了,也不用考试了,这一次我得赢你一回,你得好好陪我喝上一顿!再者今天大家难得一聚,得喝的尽兴,不如我们上白的吧!

班长本来推脱着说:以前读书成绩好是运气,再说成绩好不一定混的好,也不用在意那些了,这喝酒太多了对身体不好,今天还是少喝点!

李同学颇是有些得意:班长就是谦虚,班长虽然高考发挥一般,但是也压了我几十分,如今混的好点了,也算是请班长喝酒吃饭了,今天这顿我请了,来年你跟我一起投资把你那破大众给换了,你要是再推脱就是不给面子了!

李同学说的信誓旦旦的,一说这顿他请,几个同学立马跟着附和说让李同学也带带他们,别只想着班长,还劝班长多跟李同学喝两杯,学习学习,这可是生财之道!

班长也没推脱了,不一会他就搬来一箱白酒,还是赖茅,这一幕还是把李同学给惊了一下,脸色都不太好,后来我才知道赖茅够劲还死贵的,估计李同学也没想到班长这行动这么果断!

李同学说:今天班长亲自搬酒过来,大家都得敬班长一杯!

他说着便开始开瓶、倒酒、敬酒,一喝还是直接干掉的,这李同学明显是个酒场老手!

接着李同学便是各种理由向班长敬酒,喝到最后,他对班长说:读书成绩好并不一定有用,像我这大专生,如今也混的风生水起的,你要走出这小城市多出去锻炼一下,不要总是窝在这一隅之地,这是很没出息的!

班长也就打着哈哈也不回话,还别说,班长这酒量深藏不露的,喝了不少,但是看起来依旧清醒的很!

李同学还是有些太针对班长了,以前班长成绩比他好很多,现在可能看起来没有他混的好,所以他找到机会也是想打压说教一番,不过与人相处还是不要太过高调了为好!

饭后风波,挑事的碰到硬茬,只能灰溜溜的跑路了

这喝起酒来就真是没边了,酒足饭饱后才发现,一顿饭吃了三个多小时,最后还是班长说去核算下吃饭的饭钱!

这一算算出了近10000块,这下没人吱声了,李同学看了看账单,说到:今天大家吃的开心,也喝的高兴,班长也是我们心中的老班长了,况且也常年在附近工作,也算是地主了,不如这次就由我和班长请了,班长你看怎么样?

李同学不知道是酒上头了还是怎么的,这针对是有些太明显了,本来有人提议AA的,不过李同学说难得聚一次,就由他和班长掏了!

老班长这眼神不知什么时候变的犀利起来了:我记得开始可是你说完请客的哦!

李同学也是老谋深算:请吃饭都是小意思,这次难得大家一起,你又身为班长,也应该尽份力的嘛!这样,我出大头6000块,你出小头,怎么样?

李同学看班长没说话,又说到:要不你出3000块,剩下的我来?好歹是老班长了,这点钱还是有的吧!不要太吝啬啊!

班长嘴角微微一扬:不如这顿我请,晚上我们再吃一顿在这里住一晚上,再由你请,这样也算公平了!

所有人都挺意外的,本以为是李同学故意为难班长,毕竟这吃一顿花了大几千,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太肉疼了,况且班长看起来混的一般,也没怎么出头,难道是气头上意气用事?

这下特别是李同学的酒意都散了,他也没想到班长这么爽快,反倒是把他给镇住了,李同学脸色变得很快,最后竟然怂了:我就是开个玩笑,班长不要当真,大伙还是AA吧,免得让班长破费!

最终这顿饭还是AA制了,不过是打了六八折,这饭吃的挺尴尬的,吃完后李同学就找了个借口开溜了,大家也就散伙了!

可能李同学原本对班长就有些记仇,现在看班长老实巴交的,也不出众,想让班长难堪,谁知班长藏的深,不是受拿捏的软柿子!

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班长家里有钱,班长老爸以前是银行的行长,他毕业这几年也搞了不少投资,原来他还是我们吃饭的那所酒店的大股东之一!果然是人不可貌相啊!

写在最后

所以说为人还是要低调,即使发达了依旧要保持谦虚,过于膨胀还是会碰一鼻子的灰,真正有实力的人大多都比较低调,所以对他人还是要谨言慎行,保持互相尊敬!

不论是职场还是生活上都不要以貌取人,说不定身边某个人就是一尊隐形富豪,以后还能在自己的挣钱路上给予指导,要是闹个“有眼不识泰山”就很尴尬了!




这个有眼不识泰山,最简单明了的解释~就是狗眼看人低!

讲两个小故事(主人公是父子俩都是我的亲人)

先讲这个父亲喝酒的故事~

他手下有工人孩子解婚,是农村的,酒席坐毕,当地人一看他,人又瘦,个又不高,长像也不虎人,端起酒杯说到:我们这有个风俗习惯,先喝三杯在吃菜,然后三杯酒下去了,这时这个父亲道:我们那也有个习惯,吃口菜后必须再喝六杯酒,本来三杯酒下去后就有人不行了,当时谁也不服,这六杯酒下去后,这桌子上除了他,没有其它人了,后来我问他,他告诉我,其实他也不行了,只是强撑着。

他儿子的故事(这时他们已经在国外了)~

有一次,朋友邀他去打台球,就去了,在那遇到了一个东北小伙,东北小伙一看他,尤如文弱书生一般,张口问他老家哪里?他答~天津。

然后东北小伙就说了,自己玩过多少天津女孩,

他也回答,玩过多少东北女孩……

转天他给我打电话说这事,把我气的过炝,

我问他这事打算怎么办?他告诉我,能少一事别多一事啦。

我把他一顿臭骂,并告诉他,那哥们说那话其实就是骂你,跟本就没拿你当麻!

我告诉他,这事怎么办,怎么办!

过两天来电告诉我,已经办完了,后果很惨不忍睹,我又把他骂了一顿,因为下手太重了……

又过了一星期来电告诉我,又把那哥们办了一顿,上回是左腿,这回是右腿。

并且还告诉那哥们,这事不能怪他,要怪就怪国内那个亲戚(就是我)。

故事很俗,但都是真实的。

它告诉人们,对人还是客客气气的最好,千万不要看人下菜碟,不要以貌取人!

谢谢!




1898年的一天,一位50多岁的中国男子,一身儒商的打扮,右手挽着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女子看上去不像中国人,两人身后跟着几个拎着皮箱、行李的仆人,还有一个手拿医药箱金发的外国医生。一行人行色匆匆赶到新加坡的港口,打算从这搭乘德国的轮船前往X·G。


到达港口,男子吩咐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去排队购买船票,而且告知他所有人都买头等舱,以保证这次长途跋涉大家能坐得舒服点,路上发生什么事也能及时互相照应。


过了好一会,管家手里拿着几张船票回来了,但脸色非常不好,气冲冲地回来了。男子边询问管家发生什么了,边接过管家手里的船票一看,怎么只有2张头条舱的船票,其余的全是统舱票?

就听管家很气愤地说:“我刚去买票,卖票的德国人说头等舱只能卖给姨太太和医生,因为我们当中只有他们两不是华人。而您和我们因为都是华人,全部只能坐统舱。我和售票的说了是您要买的票,对方也不卖给我们。售票员又说票比较紧张,我怕耽误先生的事,还是先把票买回来了,东家您看这事......?”


男子一听当场勃然大怒,把手里的船票当场撕个粉碎,直接冲管家说道:“我们下坐,不坐了!记住,以后我的轮船,一律不允许把票卖给德国人!”这一声怒吼引起了旁边很多人的侧目,甚至有人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甚至有种看疯子的感觉,毕竟那个年代一个中国人居然敢说自己的轮船不给德国人坐?他算老几啊。


可是当时没有一个人能想到,男子的这句话,完全改变了之后德国轮船公司对华人的歧视。


这男子正是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洛克菲勒的张弼士。如果你听到这个名字感觉有点陌生,那你应该听过张裕葡萄酒吧,而张弼士正是张裕葡萄酒的创始人,也带领了中国葡萄酒走向了世界。

张弼士从德国轮船上气呼呼地下来后,马上着手创建自己的轮船公司各项事宜。时隔不久,张弼士就创办“裕昌”和“广福”两个远洋轮船公司,而且轮船公司运营的航线,正是当初那个不让华人坐头等舱的德国远洋航运公司的航线。


除此之外,张弼士的远洋轮船公司不论是轮船设备、规格、服务水平、乘客在船上享受的待遇和德国公司完全相同,但是票价减半,只要德国轮船公司的一半价格。


这招一出,德国轮船公司瞬间失去大量客户,损失惨重。可是他们又没经济实力与张弼士打价格战,最后只能投降认输。在了解到缘由后,德国公司派人上门道歉求情,与张弼士达成了和解。从此德国轮船取消了对华人的所有歧视规定。


如果说船票的事情是德国人有眼不识泰山,那张弼士自己曾亲身示范了何为有眼识泰山,正是他的有眼识泰山,让他从此一飞冲天,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高度,有了如今打脸德国人的底气。


张弼士1841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虽然他从小就很聪明,开始还跟着当塾师兼业余医生的父亲读过三年私塾,可后面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无力再供他读书。他只得放弃读书,外出放牛补贴家用。

到了1858年,17岁的张弼士不甘心自己一辈子就这样放牛度过一生,于是决定外出闯荡一番,自己把自己当“猪仔”卖到南洋当苦力劳工,而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到了南洋后,张弼士在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简称巴城,今印尼首都雅加达)谋生,几番辗转,他在一家米行工作。由于为人踏实肯干,又非常聪明,深得老板的重用,之后更是将女儿许配给了张弼士。


老板去世后,张弼士夫妇继承了米行,这也是他事业的起步。自己独立经手米行后,张弼士心思又活络了起来。看到巴城外国人越来越多,他们喜欢喝洋酒,而巴城当地酒行很少,张弼士就把米行赚的一部分钱拿出来开了一家经营各国洋酒的商行兼酒吧。


通过这个商行,张弼士结交了很多当地人及华侨,帮助自己了解巴城动态及国内的情况。加上张弼士为人讲义气,和善,对人很宽容,大家对这个张老板印象都非常好,商行慢慢在当地有了点小名气。


有段时间有个叫拉辖的荷兰年轻士兵经常到酒吧喝酒闹事,不付钱,发酒疯,无理取闹让伙计很是头疼。

这天拉辖又来酒吧闹事了,照样是喝了酒不给钱,当时刚好张弼士在店里。伙计看东家在现场,任由拉辖这样闹事,怕东家责骂自己看店不力,就向张弼士请示,是否叫上几个人把拉辖直接扔出去。


张弼士仔细看了正在闹事的拉辖,很年轻,一身军装,虽然喝醉了,但言行举止依然透出一定程度的修养。他对伙计说:“我看此人气质不凡,他来买醉闹事可能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以后他来店里喝多少酒都不收钱,不管他怎么闹,所有人都对他要以礼相待,不得计较。”


东家都这样说了,伙伴们自然照办,不管拉辖怎么闹都对他礼貌客气,而且不向他收取任何费用。这样做反而让拉辖感觉到很奇怪。拉辖拉过一个伙计问情况,伙计把实情告诉了他,拉辖听完,啥也没说,脸上露出一笑就离开了酒吧。


过了几年后,巴城来了一位新的总督,谁也没想到这位新总督就是当初这位喝酒买醉的荷兰军官拉辖。刚到巴城上任,拉辖登门拜访了张弼士,对自己曾经的照顾与理解表示感谢。


张弼士的有眼识泰山,为自己积下了这样好的善缘。有拉辖背后的帮助,张弼士轻而易举地拿下来巴城酒税和典当捐务的承办权。在南洋的发展可谓是如虎添翼,之后他又承包了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一些岛屿的鸦片烟税,资产成几何倍数地增长。


后面荷兰政府鼓励南洋当地华侨从事垦殖业,开发东印度群岛,张弼士又再次抓住机会,投入大量资产。1866年,在荷属葛罗巴创立裕和垦殖公司,大面积开垦荒地,种植椰子、谷子、咖啡、橡胶、胡椒、茶叶等作物,并从中获取了极大的经济收益。


随后,1875年,他又在苏门答腊的阿齐创办了新的垦殖公司;1877年在荷属怡里创办裕业垦殖公司。1878年在日里创办的笠旺垦殖公司,光橡胶园就有8处,雇工万余人。据资料记载,其中一座橡胶园,他的家人乘坐马车,直线行走4个小时才能出园。


这一切运作之后,1869年,张弼士巅峰时期的财产达到8000多万两白银,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才7000多万两白银,比当时国内的江南首富胡雪岩的财产还多出5000万两白银,真正做到了富可敌国,当时的华人首富。

但有了钱的张弼士从来没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作为一个有名的富商,又在荷兰殖民地上,荷兰方面一直想来拉拢他,提出给他封官赐爵,却屡屡被拒。


张弼士身在国外,却时刻关心着国内的动态。1890年清政府驻英公使来问他是否愿意报效祖国,张弼士斩钉截铁地回答:“吾生为华人,当为中华民族效力!”


可当时清朝实行海禁,像他这样的中国游民一回国,就会被抓发配充军,没收全部财产,他想回也回不了。直到1893年海禁解除,张弼士马上应召回国,在国内投资建厂,想用实业来振兴中国,也包括创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张弼士心里非常激愤,当下捐出80万大洋用于武装振兴北洋水师。


1900年,黄河大决堤,河水的冲击下,沿岸的老百姓流离失所。张弼士带头捐出百万白银,同时在南洋各地组织开展募集赈灾银两,共计200余万用来救济灾民。


除此之外,张弼士非常重视教育,他觉得想要救国,强大国力,就必须从教育抓起。所以他牵头带领海外的华人建立了各类华人学校,培养人才。后面著名学者梁绍文在《南洋旅行漫记》中写道:“在南洋最先肯牺牲无数金钱办学校的,要推张弼士第一人。”


1915年,张弼士创立的张裕葡萄酒在美国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首次亮相,便力压群雄,一举获得四枚金牌,让中国的葡萄酒从此惊艳世界的舞台。


正如张弼士所说:“我们唐人是了不起的,只要奋发图强,就能后来居上,我们的中国人产品也能成为世界名牌。”


只有让自己实力强大,我们就能打脸任何对中国“有眼不识泰山”的国家和人!




我2000年的时候开过一个小酒吧。一天晚上酒吧没有客人。我和我老兄在酒吧吧台聊天。我老兄是刑警队的。那天下了班没事就来我这里坐坐。正聊天了,这个时候门开进来四个小年轻。我的酒吧的吧台在酒吧中间。当时我老兄正好坐在吧台里面,我坐在外面的。四个小年轻围着吧台走了一圈。看架势身上都背了刀。他们站在吧台前面对着吧台里面老兄指了指,说:你出来,我们大哥要和你聊聊。说完转身就出门了。我兄当时对我看一眼,我也对着他看看。一脸懵逼样。这个时候老兄把他放在枪套里的手枪拿了出来上了膛。我一看这架势立马转身拿了两瓶啤酒跟着老兄出门了。出门一看门外站着5.6个人。其中一个看样子是大哥。老兄就问有什么事。大哥模样的人说昨天到我酒吧玩,说收钱收多了,还说我这个老板对他不礼貌。(其实说的是我,到现在他们一直把老兄当做老板,嘿嘿,背我黑锅了)说了一大堆话,反正一听就是来找事的。老兄就问他你是不是跟向*的。(向*外号黑哥是我们这里一个黑社会大哥)。你没资格和我说话,叫向*过来和我说。那个大哥模样的一听这话立马就改了口气了。忙问老兄的身份。老兄也不多说,我是刑警队的叫***。对方一听立马就拿烟出来说误会误会了。听他一说原来是昨晚他一小弟这我这里喝酒喝多了点,调戏我兄弟的女朋友。我当时说了他几句。没有过分的话。就是说喝多酒早回家什么的。这家伙当时一个人后来走了。今天就把他大哥给带过来找事来了。不过这小子也是不地道。一直没看见他。直到他大哥叫他出来他才在街对面走过来。过来的时候还以为我们要给他赔礼说好话。那知道他大哥对他说快赔礼说道歉。那小子当时就懵逼了。直到说出老兄身份他才醒过来。最后来我酒吧消费了一千多,最后走的时候一直在说误会。后来我问我老兄在见过那小子吧。他说那小子从那以后见到老兄一次赔礼一次。我当时问老兄那晚你要是没说你的身份开打了你会开枪吧,老兄点上烟笑了笑说:你猜?




据你所知,有哪些真实发生过的“有眼不识泰山”的故事?

那一年换届,老院长已去异地任职了,新的院长仍未到任。据说是一位其貌不扬的“糟老头子”。

单位上有位脾气暴躁的李刚法官,对身边的书记员很是“错气”,心情不好时对当事人态度比较简单粗暴。人们皆称之为“错气鬼“!每每单位“作风整顿“皆是“典型“。

有一天,李法官正在查看刚刚由书记员打制出的《民事判决书》。本案有四个被告,地址不尽相同。可能是书记员心不在焉的原故,将被告们地址张冠李戴。李法官近向与妻子闹矛盾心情甚差。查出此种“低极错误”便是火冒三丈,对着书记员吼了起来!是时,几个败了诉的当事人又来吵事,李法官更是怒火攻心,对当事人大发脾气!

其时,一位头发较白的中年男子来到李法官办公室转悠。李法官耐着性子质问男子“你要干什么“?中年男子不卑不亢地说“看看“,李法官气急败坏地说“看什么鬼?出去“!中年男子转身离开。

良久,院办公室主任通知李法官去院长室。李法官此时仍是气冲斗牛,匆匆忙忙来到院长室敲门进去。进门后,见院长室里坐着刚刚被他赶出去的中年男子。李法官心想不妙“大水冲了龙王庙”!可能刚才在自己办公室转悠的是新来的院长。

中年男子站了起来并自我介绍“我是新来的王院长,你是李刚吧”!李法官连连称是,同时非常沮丧地解释“王院长,对不起!小李有眼不识泰山,请您原谅!“王院长严肃地批评了李法官的工作作风,“你对当事人的态度不能好点吗?司法为民是怎样做的“?王院长说你先回办公室等候处理。

第二天,经院党组研究决定:李法官停职反省。




一九八六年秋天,具体记不清是哪天了,我和二位战友晚上骑着自行车上街时,发生了一起“有眼不识泰山”的事情,差点让我们关了禁闭,受到了处分。

那天傍晚,我和战友刘某胡某商量着一起去街上吃夜宵。我们各自找了一个理由,没有想到的是连长批了假。连队驻地离街上还有七八公里的路程,我们跟司务长好话讲尽,终于借到了连里唯一的那辆自行车。

当年自行车不多见,我们一人骑着,前面横梁和后座各坐一人,一路大呼小叫欢声笑语的往街上走。刚刚到达城郊,即将进入主街道时,一位老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我来了个紧急刹车,双脚落地好奇地看着他。老头语气平和地说:“小同志,一辆自行车上怎么可以搭两个人呢?下坡时万一把不住方向摔倒了怎么办?再说了看看你们的军纪,衣袖挽起,衣领也不扣,不戴帽子,这哪像个当兵的?”

本来高高兴兴来上街,却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还无端生事把我们批评了一顿,尽管语气不是那么严厉,但无形中在广庭大众下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性格急躁的战友小刘沉不住气了,他下车走到老头面前说:“老人家,看你的身板以前当过兵吧?这事你管得宽了点吧,哪边凉快哪里呆着去。”

这时候,一阵微风刮过来,我发现老头左手衣袖里面空空荡荡,他一定是个有故事的老兵。“放肆,哪有这种口气跟首长说话的?”二位彪形大汉走了过来,其中一位严厉地对小刘说。老头挥了一下右手,笑着说:“不知者不罪,只要他们改正过来就行了。”我们知道今晚遇到硬碴子了,好汉不吃眼前亏,马上将卷起的衣袖放下,整理了一下衣领扣好,然后挺胸抬头向老头敬了一个军礼,推着自行车返回了连队。

第二天早上八点,连队紧急集合,团里来人进行军纪教育。团领导说:“昨晚有三名战士骑着一辆自行车上街,不但很危险,还军容不整,像个兵痞子,通过这件事,充分说明有些连长指导员管理松驰,随意批假让战友外出。我现在告诉大家,昨晚的事情,是来这里视察工作的总政治部主任X主任亲眼所见。师长政委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向首长承诺一定找出那违反纪律的三名战士。幸亏老首长心慈手软,说给这三名战士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不予追究。但我们不能听之任之,现在借这个机会,在师所属部队里开展一场军纪教育活动,今天受团里指派来这里进行动员……”

我惊出一声冷汗,X主任大名鼎鼎,是我军为数不多的独臂将军之一,一九五五年大授衔时被授于中将,我们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有一次,我们厂里一部机器坏了,次品率超过了30%,因为过了保修期,厂家来一次至少要一万多块钱,这还不包括更换零件。更重要的是,厂家一时派不出人来,如果停产一个月,损失就大了。

无奈之下,我只好寻求一个要好的朋友帮助。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本来请他不算难事,可是,他太忙了,一般很难抽出时间。现在没有办法,也只好厚着脸求他了。

电话接通之后,果然如我所料,他正在外地出差,最快也要半个月能回来。当我失望地要挂电话时,他说:这样吧,我替你请个人去。


第二天中午,我正急的团团转时,一辆出租车驶到厂里,从车上下来一个小老头,个头不足一米六,穿着一身工作服,我心头有一点点失望。

不管怎么说,他是朋友替我请来的师傅,就急忙热情接待。当时已过中午,我请他去进餐,他说:先到车间看看吧。

到了车间,他询问了情况,就让把机器打开,他听了一会,就把机器停了,想了一下,又把机器打开,一处一处听,在一个部位他停下来说:你叫个工人来帮下忙。

我说:已经过午了先吃饭吧,饭后再说。他说:不用,要不了多会。

他指着一个部位,让工人把机器打开,他说:有个小螺杆弯曲了,把它换上就行了。厂里技术员向我看看,我说:这个螺杆检查过了,没有弯曲。他问:你用什么检查的?我一愣,技术员说:用眼能看出来。他没有再说什么,仍然示意把旧螺杆拆下来。

技术员又向我望,我示意他照办。技术员刚动手,他立即制止说:你拆那里干嘛?技术员茫然地说:不拆这里,怎么拆螺杆?他似乎醒悟了什么,从包里取出一些零件,迅速组装成一个工具,然后告诉技术员怎样使用。

平时需要一个小时的工作,十几分钟就把螺杆拆下来了,他又让技术员把连接螺杆的部位全部拆掉,他拿起拆下来的零件一个一个检查,然后又换掉一个螺栓和丝帽。

前后花了一个多小时,就把机器组装好了。

吃过饭,他要走,我说:既然你老来了,就休息一晚上吧,我马上安排人试机器。他说:你放心,没事的,我还有事。

临走时,我拿两千块钱给他,他也没有客气就收下了。然后又从包中取出那个修机器用的小工具说:这个送你吧,有它,修机器方便。


他刚走,技术员说:真黑,这一会儿,收了两千块!我说:少废话,试机子。

试产结果,连一个次品也没有。

我大喜过望,立即给朋友打电话,朋友说:你知道他是谁吗?我问:他不是你们单位修理工吗?

朋友笑着说:他是我师傅,是几家大型企业技术顾问,平时,你花

一万块钱也别想请动他。

我張口结舌,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朋友说:老爷子对我最好,只要我开口,他有求必应。

我结结巴巴说:他走时我给他两千块钱,他还送了我一个小工具。

朋友笑着说:看来老爷子给我大面子了,他那个小工具也值两千。

我说:你别吹牛,一百块钱我能做两个。

朋友笑着说:那你怎么不做呢?你认为是买废铁吗?那是他精心设计,通过精密计算,经过车床、磨床加工而成,市场上买不到的。

再说你那个螺干吧,那是绝对不允许弯曲的,弯曲零点二度,就会造成极大影响,你用肉眼能看出来吗?还有,螺杆弯曲是如何造成的,不把问题找到,你换上也无用。

经朋友解释,我才恍然大悟,朋友说:你放心用吧,经他修过的,和新机子一样,不会再出问题的。

我长出了一口气,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在我退休前夕,家里买了台新洗衣机,没用多久,就出故障了,我特别喜欢自已动手,查故障,进行维修。因搞了几十年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修理,这点小事是难不了我的,老伴坚持要打电话,叫保修人员上门服务,下午六点过,一个小伙來了,开口就命令似的叫我把洗衣机搬出浴室,一会翻面,一会放倒,呼风换雨地吩付个不停,稀里哗啦地把零件折了一地,不打记号,不记顺序,我暗暗地佩服这小师付,一定记性不错,手艺不凡。可是装完试車,就是不行,於是反反复复折装,不觉时间已快十点了,看來今天他走不脱了,於是只好打电话求师付增援,那知师付还在喝酒,一时來不了。趁他打电话时,我亲手去重装了一遍,叫他过来试車,运行完全正常,此时小伙态度大变,又是老师付,又是叔叔,又要拜我为师,说自已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不再令我动手,立即将其搬放原处,我只简单教训了几句,让他工作認真,虚心一些。这是我亲自经历的一段趣事。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发生过很多有眼不识泰山的故事。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件事情记忆特别深刻。

那是在大约10年之前吧,一个朋友结婚,然后在结婚当天的婚宴上我们三个哥们一起陪娘家来的几个亲戚。说到婚宴自然就要喝酒了,而且我们这个地区婚宴一律都是喝白酒。跟我在一起的这几个哥们,其中有一个人酒量特别大,据说他从来没有喝醉过,所以呢,这个人就自然而然成为了我们这几个人陪亲戚喝酒的主力。这个人一上桌就非常热情,频频举杯,频频倒酒,一开始的时候陪的那几个人,嗯,都非常低调,没有人喝酒,都说不会喝,一看到这个情况呢,这哥们就更加高兴了,借着酒劲儿,频频的举杯,甚至人家喝一点他就干了,有点儿飘飘然,得意洋洋。于是全桌人都向他投去艳羡的目光。

可过了一会,娘家中的有一个人突然拿起了空杯子,自己倒了酒,说,来,咱们干一个!这哥们一想那干就干呗,反正他也不差那点酒,所以两个人就一口干了,那个杯子当时是二两半。这哥们一看对方,人家把酒干了,心里感到有些纳闷,刚才怎么不喝呢?于是呢,他就又倒满了第二杯,说再干了这一杯,他想对方肯定不敢再干了,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对方又干了!无奈接下来还得喝呀,于是又倒上了第三杯,不料这第三杯二话不说又干了,喝完了这第三杯的时候,我这朋友心里就有点傻了,汗都出来了,也没话了,他怕对方再接着喝下去,就有点吃不住劲儿了。但是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硬着头皮也得喝呀,没有办法,又倒上了第4杯,就这样两个人你来我往就喝到了第6杯。喝完这第6杯的时候,我这朋友就有点坐不住了,他酒多了呀,他可能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多的酒,我们也从来没有看到过他喝这么多,他有点晕了,坐不住了,可再一看那个亲戚呢,还是照旧没有什么变化。我们几个人心里都纳闷了,这怎么回事啊?这人酒量究竟有多大呀?说话间对方拿过酒瓶来给倒上了第7杯,但是倒满这第7杯之后,我这朋友却再也不敢喝了,他怕喝了第7杯就倒下了,就趴下了。后来他找了个理由出去了,一出去就吐了一地,就再也不敢进来了。一直到吃饭结束,桌上那人一直没事儿,泰然自若,没有任何醉态。

事后我们得知那人绰号“酒鬼”,酒量非常大,方圆百里几乎找不到对手。我的另一朋友就说,唉,今天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张三(陪酒那哥们)那小子彻底栽了,看他以后还牛不!

呵呵,这个有眼不识泰山的故事一直记忆深刻,真实经历,希望能博您一笑,感谢阅读!

关注我,听更多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有眼不识泰山   南洋   德国   轮船   技术员   老兄   所知   法官   班长   院长   酒吧   同学   真实   领导   社会   朋友   故事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