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中的“军统天津站”是指哪里呢?

电视剧《大决战》里面那个阴阳怪气的天津市长杜建时,历史爱好者都有印象吧?此公其实很有背景和后台,所以陈长捷才表面上不得不那么客气,因为杜建时乃是小蒋的亲信。甚至于自他上任以后,国民党在天津的主要行政单位、特务机构负责人更迭(军方除外),也得经过杜建时认可才成,没办法,1947年以后小蒋权势日重。




谍战剧《潜伏》里面的军统天津站站长吴敬中,原型人物是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曾任军统临澧训练班教官、西北区区长的大特务吴景中,也得算是个中共叛徒。“临澧班”那是戴笠一手搞起来的特务训练班,能够成为临澧班的教官和后来的大区区长,显然吴景中是戴笠的亲信,不过他到天津站当站长,还真不是因为戴笠的关系。


抗日战争期间天津是沦陷区,所以军统在天津也是“潜伏”,期间遭遇过日伪多次大规模破获和破坏,人员损失惨重,日特机关的能力不容小觑,尤其是1939年天津站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干脆被抓的没剩几个人了。无奈,1940年戴笠派遣大特务陈仙洲秘密潜入天津,进行了天津站的重建工作,到日本投降之前,军统还有四个潜伏组在天津艰难地进行地下活动。




说一下这个陈仙洲,河北保定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毕业,纯正的黄埔系军官,由于是北方人,所以加入军统组织后一直派驻在北方活动。先后担任复兴社特务处保定通讯组组长,1938年调任重庆卫戍司令部稽查处督察长等职务,是个老牌军统特务,1940年到1941年担任军统天津站站长(总排序是第四任),1942年调升军统华北区通讯站长等要职。


所以天津“光复”之前,军统天津站哪里有什么固定的办公地点,基本是躲躲藏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能生存下来就不容易了。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戴笠在当年11月份亲自到平津视察、锄奸和恢复组织,军统天津站得以重建。由于天津是民国时期地位超群的特别市,所以重建的规格也较高,站长职务是肥缺,戴笠论功行赏,再调一直坚持地下工作的陈仙洲回天津任职。




1945年12月中旬,陈仙洲出任军统天津站站长(军统秘密机关)、天津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少将处长(军统公开机关)兼“逆产”清查委员会行动组长,然后以原潜伏人员、重庆本部派来人员为班底,招兵买马大肆重建天津站。按照同一时期上海、北平的重建规模,军统天津站杂七杂八的内外勤人员和编外情报员,至少在四、五百人以上,比大家想像的要多得多。


军统天津站的具体位置,按照最后一任站长李俊才的回忆,应该在天津市林森路34号(现在的和平区新华路36号),而在一些关于军统的文献比如《特工密闻》中,又记叙为林森路43号(现新华路31号),其实无需争论,笔者的个人看法是都没有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原天津林森路这一片街道的两侧,都是两层的小洋楼,天津站四、五百号人,一座二层小楼怎么可能放得下?




所以真实的情况是,当时的军统天津站老窝就在这一片街区,并且肯定不止“接收”了一座二层楼为办公地点,应该是多座日伪“逆产”同时使用,总之知道大概位置就行了。转折出现在1946年3月以后,随着戴笠的摔死,整个军统内部的人事布局肯定面临洗牌,注意此时的军统局长可不是毛人凤,而是唐纵和郑介民先后代理。


军统局本部的权力分配折腾到1946年7月,终于告一段落,原军事委员会军统局被改制为“国防部保密局” ,人数大大减少,黄埔二期的郑介民以“国防部二厅厅长”的职务兼任保密局局长,唐纵和毛人凤为副局长。上面折腾完折腾下面,1947年3月陈仙洲被打发到东北担任区长,虽然职务看起来升了,可是东北彼时已经是战火连天,哪有仍然是后方每天歌舞升平的天津卫舒服?




其实就是保密局内部有人瞄上了这个肥缺,走门子拼后台想当天津站站长,然而内部的争斗再加上天津市长杜建时的强硬,几次人选提名都未能通过。最终吴景中意外胜出,一方面他是军统的老人资历足够,另一方面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跟小蒋是同班同学!1946年底,还曾经在长春跟随小蒋处理对苏外交事宜,因此杜建时那里首先就不是问题。


于是吴景中于1947年4月就任保密局天津站站长,毛人凤则按照保密局新的规矩,即公开和秘密部分需要“分离”的原则,加派白世雄为天津警备司令部稽查处长。而郑介民也不甘示弱,以天津是大型港口和涉外重点城市为由,又新建了一个保密局天津二站,专司对外情报业务,另外委任黄天迈为站长,所以这个时候,天津站站长的权力真心没有那么大了。




说明一下,军统局缩编为保密局的时候,大批人员被合并到国防部二厅(情报)、交警总局等公开单位,保密局只给了6000余人的编制,所以上海、北平、天津等几个甲种站,编制人员也不过160余人,但这不等于天津站就是160多人,那是南京本部在册和发薪水的人数。实际上,保密局每个站都有不少自己花钱养着的情报员、打手以及负责警卫的武装分队,杂七杂八总人数还是不少。


《潜伏》里面的吴敬中站长,只能认为是文学虚构,因为他的就任时间(戴笠死前)和真实历史上的吴景中是对不上的,所谓带着余则成奉命撤离也是编撰的,前面已经说了,吴景中跟戴笠的关系尚好,但他既不是郑介民的亲信也不是毛人凤的班底,并且因为争夺天津站站长位置时的夙怨,毛人凤哪只眼睛也看不上他。




平津战役爆发前后,已经升任保密局长的毛人凤给吴景中下令就地坚持,但是吴站长知道再呆下去大势不妙,因此私自逃往南京,结果被毛人凤当即扣押,身为军人“临阵脱逃”当然罪过不小,枪毙了都属正常。幸亏小蒋拉了老同学一把,一番说项之下,毛人凤释放了吴景中,但是有了临阵脱逃的前科,他在保密局也肯定混不下去了,后来去了香港闲居,1983年死于台北。


吴景中跑了以后,保密局天津站瞬间群龙无首乱哄哄,无奈之下,南京保密局本部任命天津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副处长李俊才兼任站长,此时天津已经被东北野战军团团包围,天津站的任务是配合陈长捷抓“共谍”和部置潜伏人员,结果还没忙活几天,东野大军仅用31个小时就解放了天津,李俊才被俘,保密局天津站至此也就寿终正寝了。


更多关于军统和保密局的历史知识,可以多看看笔者的其他相关文章。





军统天津站在当时军统体制系统中的地位,就像是天津在近代中国史上的地位一样举足轻重。

1932年9月,“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成立后,戴笠授命担任第二处处长。随后,北平和天津建立情报工作站。1933年秋,军统天津站成立了行动组,因为北洋旧军阀前湖南督军张敬尧,从天津潜入北平与日本人勾结,军统向天津站发布命令,由王天木兼任组长秘密除掉张敬尧。

1934年春,刺杀张敬尧成功后,王天木与胡大虎等人在八大胡同与人发生冲突,造成了轰动北平城的“箱尸案”,最后,杀人者胡大虎被捕正法,而王天木被判了无期徒刑。而后,天津站站长改派王子襄继任。

王子襄的职业是一名医生,对于工作的态度痴狂到可以以身试药,家里客厅的大玻璃柜里面摆着各式各样的药瓶,有时候自己服药或者打针。甚至对于别人的劝说,他依然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以至于后来王子襄的死,都成了历史上的悬案。因为王子襄一个人毙死在家中的时候,床头的小凳子上,还摆着几个小药瓶和一个玻璃针筒,而且那几个小瓶里和针筒中的残留物都有毒性。究竟是他以身试毒出了差错,还是遭人杀害,最终不得而解。

1934年到1940年6年之间,天津站的站长频频换人,一直到1945年,戴笠亲自到天津撤销了原有的潜伏组织,建立军统局天津站。

1946年3月,戴笠从北平返回上海途中飞机发生故障,在南京附近坠机身亡。同年,7月1日,军统局改称为保密局,天津站也更名为保密局天津站,它的旧址就是现在的天津市新华路36号。戴笠死后不久,原军统局的核心单位和人员部分缩编为国防部保密局,由军统局主任秘书毛人凤担任局长。

1947年4月,陈仙洲调往沈阳后,保密局派吴景中任天津站站长,白世维任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这位吴景中就是电视剧《潜伏》中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敬中的原型。

1948年,天津即将解放的时候,保密局驻扎天津的人员开始纷纷各自逃命,吴景中也是趁此机会开始往南潜逃。后来在南京被毛人凤关押了一段时间,1950年,蒋经国将其保释出狱,第二年去了台湾。

吴景中离职后,天津站已经岌岌可危,保密局紧急派遣天津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副处长李俊才接任天津站站长,负责布置特务潜伏的任务。直到天津解放后,李俊才被我军俘虏,天津站也随之土崩瓦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军统   平津   临澧   保密局   逆产   北平   国防部   亲信   特务   南京   天津   本部   局长   人员   站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