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掉孩子动不动就生气的毛病呢?

我们看到孩子生气,想要改掉他们的坏毛病,但这里我想先说说,首先要看到孩子生气背后的需求,他为什么这么做?

很多时候,我们大人也知道,孩子生气,是为了让我们关注他,他通过哭闹、摔东西、发脾气等不良表现来谋求我们关注。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先去呵斥,或者自己发起脾气来,而是先去关注孩子,要知道,这是孩子最需要你支持和爱的时候。

孩子饿了需要吃饭,困了需要睡觉,生气的时候其实是他在给你发信号,我感觉不好,我需要你的爱,你的支持。用科恩的理论来说,是孩子情感的杯子空了,需要你去给他蓄杯。

说到这儿你在担心吧:孩子都做错了,还给他们蓄杯?这不是鼓励坏行为吗?我们还要拥抱他、还要玩个游戏了。太不可思议了!但事实是,当杯子被蓄满了,孩子就会感到更放松了,联结也就更紧密了,合作增加;坏行为自然就会消失。

总而言之,当我们看到孩子难过,或者有不良行为的时候,你就知道 他们大概需要蓄杯了。我们可以用以下四种主要方式进行蓄杯:

第一,身体接触,比如拥抱、亲吻、充满感情的抚摸等。

第二,增加亲密的表情动作,比如微笑、滑稽的表情、表达共情。

第三,倾听。即便是孩子做了错事,我们还是可以听他们讲讲原因和感受。

第四,游戏。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孩子释放情绪,重新建立情感联结。

下次孩子生气的时候,脑子里不要先想着怎么去改掉他的毛病,从一个拥抱,一个抚摸,一个微笑开始:“我看到你很生气,你的感觉是不是糟透了,快让我来抱抱你吧!”你改变了,孩子才会改变。




许多小学生缺乏情绪自我控制能力,他们经常会因为一些事情而大发雷霆。面对孩子们的这种情况,作为家长说先要分辨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提供帮助,提高孩子的忍耐力、控制愤怒。

1、关注孩子的愤怒,分辨孩子的情绪。有些孩子不会表达感情,伤心、失望、焦躁、郁闷时不会表达,只能用发脾气来表达。面对这样的状况,家长要认真倾听并给予自己的理解和同情,教孩子正确的表达情绪。这时不需要大人来评判他们的行为是否正确。

2、利用说明或妥协等言语上的方式对孩子的忍耐力进行培养教育,不要用无条件的大声责备与强迫性教育。

3、家长要以身作则。许多时候,孩子发脾气的方式是从家长的行为方式上模仿而来的。想要孩子学会控制愤怒,家长自己就需要做到遇事心平气和,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

4、营造祥和、宁静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孩子获得内心的平和、安宁。

5、当孩子要发脾气的时候,建议他暂时离开让他生气的环境或事情,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

6、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可以让他问自己一些问题:为什么生气?这件事或人值不值得发脾气?生气能解决问题吗?发脾气对我有什么好处吗?

7、遇到特别令人生气的事情时,告诉孩子不妨把怒气发泄出来。但是也要告诉孩子,发脾气也要有限度,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不能做出过激的行为。




有读者在后台咨询我说:我儿子最近动不动就发脾气,发脾气时特别坏,作为家长不由得说两句,他就不让了,摔物品,这时,作为家长我生气了,他的脾气就更加一等,甚至会将我的书撕的粉碎,将我的衣服泡到盆里。今天因为他想吃韩国烤肉,我也没说不给他买,我只是说再到一家看看,他就又发脾气,骑车自己回去了,也不捎我,回到家一句话也不理我,我该怎么办呀?


看得出来,这位读者心情激动,说的有点乱了。的确,孩子小时候家长没有帮助孩子控制好情绪,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长大了,会更加不会处理自己情绪,当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很生气,发脾气,这一点在青春期的孩子之中更常见。


本来也是叛逆期到了,想自主自己的生活,却又无法脱离父母独立生活,这让他们变得敏锐,暴躁,不知道发泄口在那里,就会动不动就发脾气。

之前也有写过一些类似如何控制孩子情绪的文章,不过前几天我看过一篇小故事,感觉很不错,家长不妨照着这个小故事做一做,没准有收获哦。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在西藏,有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他一生气,就会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越来越多,但是每次生气,他还是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上三圈,哪怕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直到有一天,他特别老了,世界上所有事情已经不足以让生气了,他的孙子问他:阿公,你生气时就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这是为什么呢?

爱地巴对孙子说:

“年轻时,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时,我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我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别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工作和学习了。”

孙子又问:“阿公!成了富人后,您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

爱地巴笑着说:“边跑我就边想啊:我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也就消了......”

这个小故事我之前就有看到过,但是从来没有想过给孩子讲一讲。

现在发现这个小故事不仅可以讲给大人听,给孩子不仅是个好的小故事,也讲出了方法。

当孩子发脾气时:

1.先冷处理

在孩子 发脾气时,先不要急着讲道理。先想想自己,已经成人了,生气时是不是也听不进别人的道理和劝解,可能反倒对讲道理的人生气。

当孩子和你发脾气时,你可以先远离是否之地;当孩子和别人发脾气时,最好带着孩子离开是非之地,过了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孩子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了。

2.讲故事,梳理自己的情绪

这时候可以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孩子听啦,小孩子可能还不太懂,大孩子应该就很理解这个故事的意思啦。

讲完这个故事,也可以帮孩子分析一下刚才发脾气的原因,孩子下一步在遇到这个问题时如何处理。这时候孩子情绪稳定了,也就能够接受你给他分析原因了。

3.发泄渠道

下一步就是如何应用这个小故事了。

爱地巴是通过跑自己的房子和土地,我们是没什么私宅和土地,那我们可以去公园跑跑啊,或者拿一个出气玩具,可以找自己孩子喜欢的方式,比如有的孩子喜欢踢足球,有的孩子喜欢打羽毛球,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告诉孩子,当你生气了,你可以做这个最喜欢的事情,同时心里默念:

我的学习还没有赶上去,我为什么浪费精力要计较这些小事呢?

我的英语还没学好,我为什么要浪费精力想这些小事呢?

我的......还没完成,我为什么要浪费精力再这上面?这个句式可以应用在任何地方,再告诉孩子一句话:来日方长!

我会越来越优秀,当你变成了雄鹰,就不会再被麻雀侵扰和叫嚣,只有让自己奔跑来!

这种发泄最好是一种固定的方式,比如家里有个出气玩具,固定形式能让孩子记住,自己生气时可以条件反射般想起来怎么做。

最后,还要教会孩子,很多时候,生气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你需要学会表达出情绪,并说出自己的观点来,这一点父母平时就要以身作则,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旅游,写有温度的文字,做灵魂有香气的妈咪。资深文案,多平台原创签约作者,不倾城倾国只倾娃,育儿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创不易,请求关注点赞并转发!




家长不会控制情绪,孩子焉能不发脾气。

要改掉孩子动不动就生气的毛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家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的情绪反应模式和遗传先天因素有关,但是更多的是来自于父母的情绪反应模式。

孩子往往是在不知不觉的过程当中学会了父母的情绪反应模式,尤其是妈妈的情绪反应模式。

一个人的情绪反应模式往往在7岁左右的时候基本上就定型了。情绪大脑边缘系统也大部分发育好了。所谓三岁看小7岁看老,就是指的是人的情绪反应模式,在7岁左右基本上就定型这个道理。下一步就比较可怕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就是说人的情绪反应模式一旦定型了,要改变它就非常非常的困难了。

所以作为爸爸妈妈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功课,不是教他什么知识道理,这些都容易,最主要的是学会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如果不谈家长如何调节情绪,管控自己的情绪而来想方设法帮助孩子调节情绪,那其实是缘木求鱼不可得的。

家长父母该如何做?

首先是要在意识上知道孩子的情绪问题是大问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发脾气的问题,它会对孩子的一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是要从夫妻沟通开始。如果夫妻之间不能很好的沟通,容易生气的家庭氛围,孩子自然的会被熏陶成一个发脾气的孩子。夫妻之间要做到有事多商量,有话慢慢说。

第三,父母要训练和孩子有话轻声慢语说的习惯。说是要训练,就是因为很多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比较任性。父母常在消极情绪状态当中,孩子焉能不会从这里面吸收“负面情绪营养“?

有条件的父母最好能够在专业的训练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一些训练,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几十年从事心理情绪研究的工作,让我感觉到调整一个成年人的情绪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几乎可以上升到脱胎换骨的程度。

如果父母的消极情绪不调整,孩子可能就会把父母的消极情绪遗传下去。

.




八九岁正是孩子从什么都听父母的到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的阶段,如果父母没有领会他们的想法,而有些孩子又不喜欢和父母交流,亲子之间的沟通就会存在一定的障碍。有些孩子因为没有找到合理的倾诉渠道,或是不太善于和别人交流,就会不自觉地生闷气,或者是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针对这种现象,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工作。

一是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作为家长,我们平时都比较忙,有时候孩子跟我们聊天的时候,我们通常不放在心上。其实,孩子可能在聊天的过程中,已经把自己的心思传达了出来。当看到父母并没有在意的时候,他们会有心理落差,觉得父母不能理解他们,所以会发一些小脾气。如果父母这时生气了,不分青红皂白地训他们,他们当然只能委屈地哭起来了。

二是教会孩子正确的沟通交流方式。现在的孩子虽然接触的东西多了,对世界的理解也更深刻了,但因为各种电子产品的应用,他们交往的面反而更窄了。没有能够聊得来的朋友和同学,让他们缺少一种练习与人交流的渠道。同时,因为沉迷于各种游戏及网络小说等,他们也不太喜欢与别人交往,这变相地影响了孩子们与别人的交流。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动不动就离家出走,动不动就拿自杀威胁父母。这其实都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教孩子怎样与别人交流。比如,要告诉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冷静,要学会如何用明确的语言告诉别人自己想要干什么等等。

三是对于无理取闹的孩子也要说明利害,不能姑息。除了和父母的交流问题之外,有些孩子可能是故意这样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是希望父母答应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这时,父母就不能一味无原则地退让。看到孩子生气了,哭了,就答应给他们买。这只会让他们以后变本加厉地要求更多的东西。这时,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些东西不是你现在需要的,我们不能买,即使你哭闹,都没有用。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会明白应该怎么做了。


亲子沟通如何说: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




孩子动不动就生气的毛病,带过孩子的家长都为此而头痛。孩子生气不高兴,我们父母也还不高兴呢!有些家长简单粗暴,劈里啪啦地给孩子一顿胖揍,虽然把孩子的动不动就生气的病治了一下,但孩子的心里也产生了害怕恐惧感;有些家长心里柔软,看到孩子生气,结果就马上满足孩子的愿望,只要孩子一生气就满足孩子,后面孩子的脾气也是越来越大,欲望也越来越大。

处理孩子动不动就生气的毛病上面,家长要么就是过度伤害孩子,要么就是迁就孩子,都是不恰当的处理方法。我们要处理好孩子爱生气的毛病,还真需要探究一下孩子生气的时候内心的具体状态。

孩子为什么会生气?

孩子生气的原因往往就是他们自己心中的想法、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内心不平衡,心中气息在内心里动荡。这种动荡的感觉在气息上有一种变小变窄的感觉,因此我们都自然而然的称呼小气,或者小气鬼。

我孩子小的时候,也是经常因为东西分配的问题,没有完全顾及他或者他心中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嘴里最爱说这个小气鬼了。当时,也确实没有想到些什么办法对治这个事情。

后来在一次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人只想到自己,就会斤斤计较,为一点小事而闹脾气,这是典型的自私自利的心胸,非常地狭小。再把这个断定,与我们孩子内心感受以及孩子生气的情景一对照,还真是这样的情况。了解到根本原因后,想对付孩子的这种小气病,实在就是太容易了。

如何改掉孩子动不动就生气的毛病?

一、读经典,可养孩子正气

人的气在内心当中就是正气或者邪气,小气、自私自利都算是邪气,因此我们可以找到培养孩子正气的方法,就可以助长孩子的正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平常多读一些经典,推荐的经典有:

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些句子读起来,声音朗朗上口,文词宏大,胸怀宽广,人读起来后,那些小算盘、小心思都自然而然地消失无踪。

《菜根谭》也是一部调整心胸广阔的书,读起来也会给人以非常正气凛然的气势与感觉,小小心思也会慢慢无影踪。“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类似于这样的句子,在此书中找起来,比比皆是,对于人心胸的培养实在是利益良多。

二、做善事,亦可养孩子之正气

让孩子多帮助别人,做一做善事,心中发中祝福他人的善念,这都是一种善念,别人有自己没有祝福别人,这样的心念培养起来,同样是让孩子的心胸宽广,心中正气就会昂扬。心胸打开的人,是不会为一点点小事生气的,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孩子动不动就生气的毛病。

三、无论年龄大小,都要引导孩子去体会内心感受。

孩子年龄小,生起气来的时候,我们家长也要静下心来,不要过于急迫地想要处理好一件事情,先安静下来,去认识内心的情绪,把急躁的情绪看到,我们的心平静下来后,再去引导孩子体会内心感受。孩子的内心激烈动荡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你哪里想要某个东西啊,是什么感受啊,它是什么样的啊……类似于这种感受体验的话,给孩子们说了之后,孩子也能感觉到我们是在关注他了,他也会意识到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了。我们的注意力一旦往内去注意,内心就会慢慢地平复下来。

孩子年龄大,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去处理,只是要适当的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通过直面我们内心的感受,让孩子明白我们生气的感觉具体是什么,把注意力向内一关注,内心慢慢平复下来,再寻找恰当的处理办法。孩子也能快速接受。

结束语

孩子动不动就生气,家长非常头疼,但处理起来也是把注意力向内心深处的感受去体会。当我们去关注自己的感受时,心中的正气就会自然生起,各种小气的念头就会慢慢消失。平常的时候,再多读读正气昂扬的经典,多做做善事,心中常存一点善念,小肚鸡肠的想法就会慢慢消失,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地气生出来。

@童教雷鸣,一个小小的多平台自媒体人,专注于6-16岁孩子的潜能开发和学习能力提升,解决孩子的教育思路和方法,让孩子少走弯路,让家长少花钱,欢迎关注!




孩子动不动生气,是几岁的孩子?

如果是小孩子:2-5岁这种,可能是家庭里面,有大人的脾气不好;或者,漠视孩子的需求;或者,没有教会孩子如何沟通,即大人和孩子不互动

如果是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那就是激素造成的,大人需要和孩子沟通,需要大人多多调整。这就好像是老人更年期,总不能是更年期的人做调整吧,但是可以告诉他这个期间注意自己,一旦脾气不好,就是激素水平高了,又犯病了^_^,家里其他人多忍让,多理解,这样才行。

如果是快成年的孩子,脾气很大,肯定是家里人给他气受了;如果说是其他问题,只能是童年的遗留问题,到现在还未调整,到目前也成为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了。有的人脾气一点就着,有的一言不合就打,有的一气什么话都说什么东西都砸,这是儿时的遗留问题。严重的,最好去看看医生,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有这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的更改,家里人以规劝为主,责罚恐怕责罚不来了。

对于孩子,家长是主导孩子的性格发展的人。为什么孩子有脾气,而且还很大,第一个是需要家长自省。鼓励、支持、规则感、安全感、包容、理解、对事物的解释和教导,作为家长都给足了没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要一点点教,没有人能在某一天无缘无故的突然变成熟。还有些人会认为“小孩子懂什么?!”你们希望他懂什么,他们就懂什么,看不起孩子,孩子也就被别人看不起,最后真的成为你看不起的人,言传身教。

最后一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首先,我们知道2岁左右的孩子爱发脾气,如果不按照他说的做就可能会哭闹,这是因为孩子处在比较特殊的发展时期,他们的自主性开始萌芽,很尝试自己的力量,但他们的力量又很有限,需要成人的帮助,这时候矛盾就产生了。


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把握平衡会有些难度,我们既希望让孩子感觉到他们的力量尊重他们的选择,同时又不应该过于放纵妥协。所以,当孩子因为打人、乱扔东西、不买东西撒泼打滚的时候,父母要坚定的阻止这样的行为,但同时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态度要温和,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带动起自己的情绪。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动不动就生气,我们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或者身边的家人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孩子很容易模仿家人的行为。我们之所以生气,是因为自己内心的需要没有被满足。


孩子生气,可能是因为他内心被尊重、感觉自己是有能力的、或者被爱以及被支持的需要没有被满足。太太因为丈夫不做家务生气,更深层次可能是因为她觉得自己休息的需要,或者自己渴望被关心和照顾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不要急着评价该不该生气,而是应该静下心来,想想孩子希望通过生气来表达自己的什么需要,这样我们能够更理解孩子的行为,同时能够慢慢平静下来和孩子沟通。




孩子的动不动就生气是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和情绪管理出现问题。所以面对这样的孩子或许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方法去引导孩子纠正的过程,但是有些的孩子容易产生情绪时因为父母教育方式和家长环境造成的。


1、家庭人际关系比较冷漠中成长的孩子比较容易产生情绪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方面还不懂得如何去表达,所以只能用一些情绪行为去引起身边人的关注,而这些时候如果你还不会去处理,那么孩子只会用更多的情绪去反馈自我需求,甚至有些孩子用行为上的方式去诉求。


2、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促成孩子的情绪坏习惯

很多孩子的一些情绪是非常正确的发泄吗,但是一些没有经验的父母在处理的这些问题时,采取的是用宠爱和不分析的方法处理,而这个就会让孩子体会感到到一些不正确的情绪诉求也会得到父母的积极反应,那么孩子自然就会越来越多的无理要求和情绪让你无限度的满足。


所以根据些问题,我们要懂得如何正确处理:


1、给孩子一些温暖的家庭和心理环境。

孩子的成长受到环境影响非常重要,而物质环境是一个基本的保证,更重要的是心理的环境建设,比如家人之间的问题和情绪如何沟通,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关系等等,都会一点一滴的影响孩子的成长心理和情绪。


2、懂得正确认识关注孩子的情绪,给孩子一个正常的发泄空间。

孩子的情绪是他的一种自我表达,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还不会说太多话来清楚表达自我需求时,而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些正确的认识,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把合理的情绪给孩子积极的解决,不合理的情绪引导孩子把问题说出来,然后通过一些正确的方式让孩子发泄掉,千万不要去满足孩子无理的要求。




改掉孩子生气的毛病,我们首先要找到孩子生气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要生气。

先说说我女儿的例子吧

我女儿之前脾气特别大,经常大吵大嚷:

一次,为了学琴,坚持自己不学,最后把琴都仍到一边,一个小小女孩,哪里来的那么大的能量,当她摔琴的那一刻,我震惊了,我感觉我不能在用语言暴力控制她那。

多年的控制,让她的情绪提前到达了顶点,任何不顺她意,都可能导致爆炸,就像一个导火索,经常无法控制,无法收场。

还有一次,女儿跟别人大吵大嚷,我批评她,她不服气,然后后,我这不都是跟你学的吗?顿时让我哑口无言。

自己一直关注说孩子脾气不好,如何改掉孩子的坏脾气,从来没有发觉自己才是那个让她学会发脾气的“榜样”,而自己却全然不知道,真的是很可惜。

那一刻,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开始学习儿童心理,开始了解儿童教育,开始学习发展心理学,开始接触亲子关系培养。

爱生气、发脾气的孩子,该怎么办?

首先有孩子的先天气质在,更主要的可能是有一个养育环境就是充满了生气、吵架和脾气漫天飞。


不知道楼主的侄女家庭养育环境是什么样的,如果养育环境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好情商,那作为家长,首先要意识到问题所在,要面对自己的情绪管理问题,要学会积极下情绪管理,这里推荐非暴力沟通,可以很好的建立家庭良好的沟通养育环境。

如果楼主侄女家庭养育环境还不错,孩子还是经常会生气,那么我们要关注孩子生气背后的感受是什么,心理学讲任何功能都是有意义的,这个生气能给她带来什么好处,或是缓解什么压力,需要我们多多关注,关注情绪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对于接纳孩子的情绪,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结一下,第一就是要调整家庭养育环境,给孩子梳理一个好的榜样,积极的处理自己的负性情绪;第二就是要关注孩子负性情绪背后的感受是什么,孩子的需要是什么,孩子的期待是什么,针对孩子的感受、需要和期待去做工作,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自己的情绪被接纳,慢慢的孩子就知道我可以换一种方式处理这个问题,不是必须要用生气的方式。慢慢的情绪得到了释放,相信你的侄女会越来越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毛病   生气   孩子   正气   脾气   内心   情绪   家长   父母   房子   土地   感觉   方式   环境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