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买房子户口没迁走,家里宅基地还是自己的吗?

【爱农帮说】农民生活在农村比较关心的可能就是宅基地了。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发展非常迅速,使得农村的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许多人还在城市里购买了房子安家落户。那么本来留在农村的房产怎么办呢?

在2017年宅基地的新政策出台,农村户口含金量越来约高了,相应的,农村的土地也在升值,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宅基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的宅基地的性质及权属问题,宅基地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农民仅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而且,鉴于宅基地资源紧缺,一户只能享有一处宅基地。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并且继承也只是继承宅基地上的房屋,宅基地不能继承还是归属集体经济组织。

只要是还是本地户口就是户口没迁走,家里的宅基地就还是自己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农村户口迁出后,你就不是该村村名,集体应该收回你的宅基地,但是宅基地上的的自建房还是自己的,自己仍然对房屋享有所有权,直到房屋塌灭,之后不可再在宅基地上翻新建房。

也就是说,已经是城市户口的子女,父母宅基地上的房屋,你可以继承使用,但是一旦房屋倒塌损毁之后,你不能在上面继续盖新房,村集体将会对宅基地进行回收。

由此可以看出,城市买房后只要户口没迁走是不用安心农村宅基地的。如果迁走了户口那么宅基地村里是要收回的,但原来建在上面的房屋还是自己的。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爱农帮】,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私信小编




你说你傻不傻,别说外地买房子户口没迁走,即便户口迁走了,只要你曾是农村宅基地的使用人,只要当初那个家是你的,你仍就是有使用权利,只要这权力你自己没有放弃,无疑还是属于你自己的,这是勿容置疑的,是千真万确的。

因为宅基地的本身曾经毕竟是你自己所拥有,你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受法律保护的,未经你的许可,他人无权干涉,他人无权收回,他人无权处理。

在这里,白雪姐姐再次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纠结[户口]是否落在哪里,首先你应该想清楚不管是城市居民的房屋,还是你宅基地房屋,房屋的所有人和继承人,应该是[人]而并不是[户口],这一点才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点]。

不过这里的先决条件是,你的房屋必须应该你自己打点好,绝不能随意放弃和随意倒塌,这也是我一年前曾经多次提到的大家要好好的保护农村的宅基地,保护好你的房屋不被倒塌,保护好你手中的权利。

因为不然的话,你就会被列入一些相关政策范围内,被纳入长期无人居住打理的房屋,被认为是闲置的“空心房”。倒塌的房屋更是如此,更会被认为是无主的、集体的土地而予以收回,对此真的会损失很大。
[不同观点,见解,欢迎与白雪姐姐共同探讨。]




指定是你的,不存在任何问题。

我家就是这种情况,十年前,于数百公里外的城里买了商品房,并办妥了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证等一应手续。此后的年月,基本在城里居住,谋生。而户口,一直在农村老家。

田地早送予别人耕种,给营权依旧是我的,就连国家的农业补贴,也年年准时到账,从未有过争议。山地,用材林等,照样在我名下,委托别人照管,每年还有一定的生息。

老家的土坯房在空荒了数年后倒塌了,成为荒地一块。因是传承的宅基地,也没人试图侵占、拥有它。大前年,筹了一笔钱,于此建起一幢二层小楼,作为落叶的归宿处。

一应的申请审批,政府一路绿灯,非常的顺利。同时,与别人一样享受政府的建房补贴,真金白银。有些村邻,心里不很舒服,有点眼红。也只不舒服而已,于大局无碍。

农村的户口,丢掉就真可惜了。城里买房,并不要求户口随行,迁与不迁,全看自己。这一波新冠疫情,使寂寥的乡村不再被人遗忘,成为寻静避疫的桃源地。留着它,退路在,心不慌,是此生的港湾。

谁也不敢断言,未来的乡村,不会迎来一波兴旺大潮。




外地买房子户口没迁走,家里宅基地还是自己的吗?答案是肯定的,户口在村里,仍是农村户口,不只是宅基地是你的,以前分的口粮田和果园林地等,也是你的。你可以挺起腰杆来,大大方方去办好房产证和土地确权。



国家的三农政策,考虑很全面,为保护农民利益,做了许多人性化调整。比如农村姑娘外嫁,哪怕牵走了户口,只要对方没分地给她,原来村的土地就不能收回。

土地就是农民的饭碗,政府考虑很人性,一定要保证农民基本的生活才行。

请尽管放宽心,农民出外打工,是社会性问题,在所打工的地方买了房,成为长期打工者,只要你户口在家,该享受的所有补贴等,你也都该有。



土地确权后,若是自己不能回来种,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进行土地流转,也是大势所趋。但要记住,土地属于集体,你只有使用权,没有买卖权。买卖土地是犯法的。

农民长期在外地打工,还牵扯到一个问题,就是新农合的报销问题。



因异地报销太过麻烦,而且不在户口所在地的医院,报销也特别少。建议您可以到当地新农合缴费处咨询一下,可否办理新农合异地定点就诊。

对农村人来说,农村就是我们的根,哪怕跑去千里之外,这里有我们的族人,有历代祖宗先人,户口在,老屋在,就守住了来路与去路。

欢迎关注阿兮随笔,一起探讨三农话题。




户口在、宅基地就在。





母亲70岁了,老房子也不安全,今年把房子翻修,算是尽孝。我们年轻人虽然都在城里,但是,老家是父母心中的念想,我们晚辈尽量做好吧!房子简陋了点,但是,也让两老安心。




当然还是你的了!这跟户口没关系,就像一家买了三套房子,只有一套房子是户籍所在地,另外两套依然是你的。但是宅基地如果长时间不建房的话,也会收回使用权的。所以要想保证宅基地的使用权,必须保证该宅基地上有房产。而且现在农村房子都办了房权证,所以要抓紧时间处理空宅基地。




户口没迁走!房子是你的!宅基地也是你的!如果户口迁走了!房子是你的!房子下面的宅基地就不是了!只要房子有一天倒了!你就失去了!就像你在城市里的房子一样







现在城里买房不影响家里的宅基地,这是两个概念,国家已经发表声明,城里买房的家里宅基地依然保留,这就是目前的政策,只要你户口在老家,村里什么都有你的,宅基地、耕地、各种福利都有你的,如果户口迁走说明你已经和村里脱离了关系,所以农村户口千万别动,希望大明白。

只要父母在农村,你就可以继承父母的遗产,包括宅基地,不管你户口在哪里,孩子有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特别是农村最为显著,现在实行土地三十年不动摇,很多人依然可以承包父母留下来的土地,户口根本不重要。

很多农民家里有宅基地,城里也买了房子,老是担心会把家里的宅基地充公,现在国家给你定心丸,你尽管放心,这是两个不冲突的房子,你完全可以拥有两处房产,这样大家应该放心了吧!

如果父母在农村你可以继续继承父母的宅基地和耕地,以后国家实行土地分配你就失去承包权利了,这一点希望你明白,也并非一成不变,关键要看国家政策,当然如果你的户口一直在农村,宅基地耕地你都可以拥有,如果把户口迁走,你只能继承父母的土地和宅基地。

现在城里有房、农村有房不冲突,这是国家赋予的权利,就是鼓励农民进城买房,进城安家置业,为以后城市包围农村做准备,希望大家放心。




您好!

户口没迁走,家里的宅基地使用权还是自己的,与是否在外地买房没有关系。但是,要注意几种失去宅基地使用权的特定情况。

先更正一个概念:注意开篇给出结论的用词——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不可能是自己的,而是归集体所有。集体成员能有的,是宅基地使用权。

拥有宅基地使用权的资格条件

两种情况下,是可以拥有宅基地使用权的:

  • 本集体成员,且符合“一户一宅”的政策要求。
  • 外户成员,继承了宅基地房。

解释一下:

题主户口没迁走,意味着仍是本集体成员。如果题主(包括配偶)在本集体或者其他集体均没有宅基地,那么,意味着不违反“一户一宅”政策,题主依然拥有这块宅基地的合法使用权。至于在城镇买房,不受影响。

另外一种情况题主不涉及,只做简单提及——如果宅基地上有可供居住的房子,那么去世人的继承人(无论户口、甚至国籍)可以通过继承宅基地房、进而拥有宅基地使用权。

失去宅基地使用权的情况

即便结论如上,依然会存在一些失去宅基地的情况。

1.如果题主或者配偶还有其他宅基地。

这属于违反了“一户一宅”政策。

举个例子:假设题主配偶是外村成员,在外村有宅基地,那么题主这个家庭户不能同时占有两块宅基地,其中一块要被收回。

2.如果题主宅基地上无可居住房屋、且空置时间超过两年。

按照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注销其土地使用权证或有关批准文件,由村集体收回宅基地使用权:

(一)自批准宅基地之日起满二年未动工兴建的(特殊情况除外);

(二)报批宅基地时向村集体承诺建新拆旧而又不自行拆除旧房的原宅基地的;

(三)经批准实施旧村改造或下山移民的村,已迁入新居(村)居住的原宅基地的;

(四)骗取批准或非法转让宅基地的;

(五)其他应收回宅基地使用权情形的。

举个例子:题主老家宅基地上的房子已经荒废多年,自己办到城里居住。按照政策,超过两年之后,宅基地就要被集体收回。


99%以上的家庭都会面临继承问题!请关注“一纸家书”头条号,持续为您讲述身边的遗嘱、继承故事,为您系统讲解遗嘱、继承专业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宅基地   户口   宅基   使用权   城里   外地   地上   家里   集体   父母   房子   土地   农民   农村   政策   房屋   社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