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碧昂丝的唱功?

欧美T1(弱),28座格莱美音乐奖得主,质量音域两个八度,个人音色有缺憾。

碧昂斯,这位28座格莱美音乐主流大奖得主歌手,以超强的台风和严谨的音乐制作著称欧美。碧昂斯最核心的竞争力并不是唱功,而是音乐制作和台风。从唱功角度理解,碧昂斯并不能达到欧美T0级别,对于T1级别之中属于中等偏上的层次,距离顶流还是有一定区别。因为声带机能本钱不高。

和惠特尼休斯顿、迈克尔杰克逊、玛利亚凯莉这类巅峰唱功核心歌手还是有一定差距。这里的差距核心体现,并不是音区能力,而是声乐上的艺术性表达。对于欧美顶级歌手而言,唱功的高低并不是以华语歌手的音区能力标准。而是在一些音乐艺术性表达、情绪表达上(比如:单音质量、咬字密度、转音跨度)。碧昂斯的唱功是在第三张专辑之中慢慢成熟,第五张专辑奠定地位。

从专业音乐角度切入,碧昂斯最强的地方在于她的音乐制作。碧昂斯的音乐团队,代表着格莱美最高水准水准团队,在碧昂斯背后有着一个近百人的音乐制作团队。这个团体最有名的地方在于他的分工精细度。这里面的分工精细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歌词、作曲、编曲、和音每一个段落的形成都是一次大规模的筛选式竞争。

在整体唱功上,碧昂斯早期《天女时期》属于黑人女歌手的传统大嗓门,注重于声乐炫技,缺乏音乐情感表达,常常伴随着浮夸的流泪式演唱。中期单飞后从第三张、四张专辑开始,开始注重低音的厚重感和真声的甲杓肌力量感参与度。从这里发生质变,开始具有了比较好的情绪表达,也不再大喊大叫毫无内容。到了第五张和第六张专辑开始,碧昂斯开始从歌手走向了音乐艺术的领域。开始具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狂拿奖项。而这个阶段,碧昂斯的音乐团队之中,加入了侃爷、Jay-Z这样的顶级音乐制作人。

以下简单从声乐音色、音域三个方面以碧昂斯不同时期作为简单阐述:


1:音色;单飞后进步,格莱美舞台用力过度。

碧昂斯作为欧美顶流歌手,她的音色能力,按照传统流行音色表达而言属于大圆满状态,不论是真声渐强、声带边缘化、假声渐弱、强混金属芯、弱混R&B转音还是头声都是具有较高的质量音色。但是在整体欧美的水准之中,碧昂斯的音色表达是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缺乏一定的质量单音和厚度音色。

个人音色能力实际上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本身的声韧带构造和音色技巧上。在声韧带构造上,碧昂斯个人是偏向于细嗓的。这乍一听可能觉得完全和碧昂斯不符合,但实际上碧昂斯的韧带构造的确是细嗓,开口音和声线底色是尖锐化,这在她早期单飞时音乐之中十分明显。这也是为什么碧昂斯的唱功本钱不是顶级的最大原因,个人声韧带音色是天然形成的。对于女歌手而言,尖锐化声韧带音色的提升空间的确小于厚重感。最好的例子就是碧昂斯和惠特妮休斯顿的底色对比。

在音色技巧上,则是进入到了碧昂斯的进步之路。可以这样说,碧昂斯能够成为当下的顶流女歌手,是在音色技巧上下了狠功夫的。碧昂斯不同的时期音色技巧具有完全不同的侧重点,总结一下就是,从第三张专辑开始,个人的音色开始全面走向质量化,不再追求所谓的炫技,而是以高甲杓肌参与度提供的真声力量感作为底色。这样的演唱极具感染力和真挚感。

在早期天女时期,以声带边缘化和假声渐弱以及大嗓门真声和强混为主。而在和音区域存在着极为令人眼花缭乱的炫技音色,大量的转音。这个时期的碧昂斯音色是属于个人细嗓的发展阶段,整体声线上并没有太多的内容可讲,而是追求快速和精准的转音以及个人技巧的展示。

在单飞之后,从第三张专辑《I Am... Sasha Fierce》开始,整体音色开始走向内容化,细嗓的问题开始受到美声系统培训的抑制,以降低喉位增加胸腔共鸣的方式来完成音色厚重感的加持。事实证明,对于黑人女歌手而言,力量感和甲杓肌参与度才是核心音色。这一张专辑之中,有着碧昂斯的成名曲《If I were a boy》和《Halo》,从CD专辑的效果看,碧昂斯是有着极大的突破,但是——

碧昂斯《If I were a boy》的Live极为糟糕,她在52届格莱美颁奖典礼上所表现的水准,我个人认为华语T1的水准都并未达到。她出现的问题是——用力过猛,一开口就是非常不合格的即兴旋律更改,整体声线的力量感 没有张力空间,而是保持一个全程猛火用力的过程,同时低音质量存在大量压喉位,导致音色咬字不清,气息虚浮,整体腹腔支撑消退,对于音色的直观影响就是漏气和喉位导致的音色割裂感。

第52届格莱美表现的音乐核心和CD的编曲情感指向完全不一致,应该是属于过渡期,并没完全吃透自己演唱音乐的核心,起码从声乐上她的演出完全是和自己的音乐内容背道而驰,同时音色技巧上存在极大的短板。而在这之后的五年后,碧昂斯为患癌患者演唱的版本就堪称完美。

这样的音色过渡期对于碧昂斯而言仅有一次,从第四张专辑开始,碧昂斯的唱法音色更改就完成了。对于欧美音乐市场而言,黑人女歌手最好的音色技巧就是真声厚度,他是一种并不是局限于具体音色技巧炫技的程度,因为欧美音乐市场的声乐资源对于普及性音色都是具有很多的获取渠道。碧昂斯并不缺乏,但是碧昂斯缺乏的是音乐审美和情感表达音色,这就是甲杓肌力量感的重要性。

从第四张专辑到第五专辑,碧昂斯的整体音色就完成了转型,从原本早期的细嗓完成极大程度的喉位控制,整体音色具有厚重感、真挚感。而这个底色厚度的加持对于碧昂斯所有音色都是一种极大的情感性弥补。就形成了我们熟以为常的厚重音色和爆发力声线。

2:音域;

碧昂斯理论音域:E2-E6;

碧昂斯质量音域:E3-F5,G5和音;

从音域角度出发,碧昂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高音区,从C#5开始之后的音区,碧昂斯的细嗓音色又开始成为主要音色。我们去评论一个歌手的天赋本钱,实际上是根据在高音区的甲杓肌力量参与度来评判的。比如惠特尼就是天花板的代表。而碧昂斯在高音区的甲杓肌参与度是较低的。

从C#5之后的D5开始,碧昂斯就处于一个两难的状态,本质上碧昂斯的音色底色厚重感并不是她个人的天赋声韧带构造给与的,而是出于音色技巧的喉位压制训练,和胸声参与度加强的结果。这个结果会随着音区的不断提高导致效果逐渐消退。因为高喉位对于的音色核心是轻盈感,厚重感是低喉位的音色特质。

C#5属于女歌手的普遍换声点,这里是比较容易卡壳的音高,属于生理局限性。在这个情况下,碧昂斯的做法依旧是舍弃了音色厚重感,选择了音高,所以实际上碧昂斯在D5-F5之间的强混咬字是缺乏高质量延音的,在A4-C5的表达反倒成为了她的唱功核心区。而在C#5之后,碧昂斯的弱混质量远远高于她的强混。归根结底还是本身的音色缺乏了一定的力量感表达,导致强混高音区的金属芯效果并不强。


高音能力上具有局限性的碧昂斯实际上低音能力还是很强的,这也是她转型训练的关键,一个人的音色习惯要想更改是需要极大毅力和行动坚持力的。碧昂斯音色厚重感的获取途径就是通过低音能力的锻炼,因为不论是谁想要达到局部的厚重感音色,都是可以通过美声喉位对抗的方式来进行改善的。所以实际上在CD效果之中,碧昂斯的低音是具有较高质量表达。但是在Live之中,因为她的音乐大部分是舞曲,所以低音区Live依旧没有那么直观的优势。

总体上,碧昂斯的音域并不能达到欧美T0水准,不论是单音质量还是音域广度和音色统一性,在五组高音之上都有着较大范围的折扣。


总体上,碧昂斯的唱功并不是她成功的关键,她音乐成功的最大核心是关于女性独立和女性精神融入音乐的现象级旗帜精神。简单说对于碧昂斯而言,她在R&B风格之中制作能力达到了艺术突破性水准,加上具有不差的唱功,以及完美的音乐精神旗帜,达到多纬度的成功,最终汇入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唱功   音区   音域   韧带   底色   女歌手   声乐   音色   水准   核心   评价   能力   质量   技巧   专辑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