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娃城里有房有工作,长辈坚持把户口都放在了农村,这样对吗?

这是老农的思想意识,认为农村才是农民的根,生怕失去土地,把孙子的户口留在农村,想让孙子继承他的土地。他有他的想法,最怕孙子长大后不接受。

我村子里六十多岁的二伯,他的儿子在县城打工并购房了,二伯的想法也跟题目的长辈一样,想让孙子继承农村的土地,希望孙子不当农民工,回村当农民,可他儿子却说当农民够辛苦啦,不想让儿子再回农村当农民,要把农村的一切土地山林全部转手给村民,签订协议卖给屯里的堂兄弟,以绝儿子后路,永不作农夫。

我觉得二伯思想保守,二伯儿子(堂兄)思想觧放,人有时没有退路了,就勇往直前,可能就得读书,做买卖生意什么活路,不再老是认为家有土地,不拼搏也饿不死,殊不知饿不死但穷呀。

长辈想有田地只要勤劳不富但不饿,没有土地就没有退路;年轻认为奋斗在城里,也许成为上班族,也许成为小摊主,也许成老总,也许继续成农民工还是打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前景过于操心。




再对不过,农村人到城里,总如一棵浮萍,没处扎根,因为我们的根在魂牵梦绕的农村,如果户口不在村里,不仅失去土地承包权,还失去宅基地使用权,等原来人房子破旧了,不能翻修房子。现在中小城市户口一文不值,农村户口含金量提高,千万不要迁户口。




在城里奋斗很多年了,有了房子却把三个小孩户口放在了农村,对此我是赞同的。农村依山傍水,有自己的宅基地,有自己的茶山,有自己的农田,还有那些朴实的乡邻,这些年虽然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彼此之间感情没有上世纪的人那么深厚,但毕竟还是故土,走动走动就熟悉了。宅基地上砌了一个三层小楼,搞个院子种点花花草草,养一点土鸡土鸭,悠哉悠哉!户口其实已经没有上世纪那么重要了,关键还得有本事。




非常对,留一手,说不定政策突然一变,想回家都没家了




在我老家,几乎每一户都在城里买了房子。但孩子的户口仍然全部留在农村。至于为什么?这样对吗?眼下的确不好下定论。因为我们知道,转户口应该有接收单位,然而所有开发区,现在还并沒有街道办事处,全部还是以XⅩⅩ小区存在着,而小区物业往往归开发商。所以转户口往哪里转,根本沒有确定下来。村、镇、街道这种行政单位才有权接受并管理户口,开发商怎能接收户口,所以,每个城市,买房归买房,也不审查户口,户口往往无从提起。

说什么长辈坚持把娃的户口放在农村,咱先别说农村户口农村还享受土地,他即使不想将户口放在农村,现在又有谁可以给他转呀!结婚,上学这个可以转户口,因为有接收单位,唯独买房不行,听以只有等行政健全了,有区,街道了,才转也不迟。

只于说是将户口转入城市好,还是留在农村好?当然是英雄所见略有不同了。等有政策了按政策走吧!也许那时己实行居住证制度了吧!




丢了土地你会人丁稀薄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长辈   户口   城里   农村   孙子   宅基地   儿孙   农民工   儿子   房子   土地   农民   思想   单位   政策   社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