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学习越差的年级,家校矛盾越明显?

谢谢题主邀请。

因为题主又把问题修改了,所以我下面的前几段回答内容就有点尴尬了……

题主的问题我有点没太理解,我这里有两个理解:
1、家长告状的原因是因为在这五个年级里发现自己孩子所在的年级一直都是最差的,家长认为这是不是学校在师资配备上(除了这个原因别的可能都不太可能)出现了严重的失误?所以家长去“投诉”了。
2、题主发现在这所学校里五个年级里,学习成绩最差的那个年级是家校矛盾最明显的一个年级。换句话说,也就是成绩越差的投诉也是越多的。
这两种理解是站在了不同的角度来看的,前者显然是从一些对学习成绩不理想这个现实有意见的角度从家长这方作为出发点来看待问题的,而后者则是作为校方或者其他一些家长的立场发现的一个特点。

很显然,题主修改后的问题应该是我说的第二种情况了。

这种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 。

关于题主的这个问题,到底是现因为学生没被教好还是因为学生很难被教好才出现的这些情况(成绩差、家长举报投诉),还是因为学生(家长)原本就不好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其实是一个“蛋生鸡鸡生蛋”的问题,无论你站在什么角度都能够讲出一堆的道理来。所以单纯的去纠结谁对谁错那么是很难捋清楚的。

首先我们从“学校”作为解答这个问题的切入点(其实从家长一方也可以)。

任何一所学校都会出现师资分配不均的情况,但是绝对不会非常严重!

以我孩子学校为例,五年前我孩子入学的时候,跟孩子同时入校的教师有思维年轻的新教师和另外两位老教师搭班子组成了新一年级的班主任团队。我孩子班是一位新教师当班主任。但是随后的几年里并未出现老教师当班主任就一定“一枝独秀”的情况出现,事实上我孩子班在其老师的带领之下一直在方方面面尤其是学习上始终排名第一。当然,倒数第一也是新教师所带的班级。

经过四年的磨炼,我孩子的这个年级中那些过去的“新教师”成为了“老教师”,她们当中的部分教师就被调往了一年级和更老的教师、新教师组成一个新的团队。

所以在这种模式下很好的继承了“传帮带”的工作传统,新教师的到了更好的学习机会,老教师得到了更多发挥价值的机会。

事实上“教师”也是需要成长的,这个跟学历、学识的关系还真的不是太大,更多的时候还是取决于一个人对这份工作是否热爱,在处理和解决问题上是否愿意“不懂就问”等等。我孩子的老师就是典型的这种代表,学历并不高的她却可以把整个班级带成全校、全区的优秀班级。而她的工作态度、能力是我们所有家长这些年真实见证的。

另一方面,学校是不可能“保一届,毁一届”的!

没有那个学校会集中全力打造一届优秀学生之后然后就“原形毕露”的——尽管到了初中阶段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这也是有客观原因的,更多时候还是取决于生源质量的“大年”或者“小年”问题。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尽管从“平均师资”来看各年级应该差不多,但是具体到每一个班级的时候情况可能就不同了——一些能力低的教师毕竟也是客观存在的,虽然不多,可是遇到一个一定会影响几十号人不是吗?

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即便是通过了各种考核之后入职的教师你也是考察不出来她的实践能力不是吗?

但是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教育好学生真的不能只依靠于老师一个人,大家如果有机会去了解一下所谓的“优秀班级”,你会发现这个班级优秀的并不仅仅是教师,最大可能实际上是因为这个班级有一批优秀的家长……


以上是从“校方”作为的切入点分析的。

下面从家长的角度来分析。

如上所言,优秀的班级是师生的相互成就,而站在学生背后的则是家长!

同样的规定、同样的要求,是否能够执行下去、执行下去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们的配合程度。

我举个例子:就拿之前问答里被议论纷纷的老师发群里资料让家长打印以及购买教辅资料两个问题来讲讲我班的情况吧。我们也有这种情况,老师会把一些比较好的资料发到群里,建议家长给孩子们打印出来看看或者做做(早期的时候也是“要求”打印)。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的是,在这个问题上家长们并没有什么意见,有的家长发现老师发的资料排版不是很利于打印就会自己给调整一下,然后再发到群里,有的家长因为有打印条件就会主动跟家长们说打印这事儿他们承包了——好多次都是争着抢着去做。而关于买教辅的问题,同样的,班上家长没有人会有异议,而且有家长会主动地去书店谈一个团购价,然后问班里是否有需要代购的……同样的要求,同样的事情,不同的班级家长对待的态度不同,大家能够想象的出来这个班级的氛围会又怎样的区别吗?

对我们而言这都是一些小事儿,但是对于有的家长、班级来说却成为了“家校矛盾”的大事儿,试问这种情况下对孩子的成绩影响、对老师的教学质量影响会不会有?我个人认为是一定会有的——毕竟这仅仅是众多事情中的一件而已,除了这些还会有“作业多少”、“家长批改”、“家长监督”等等问题。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孩子班级的成绩优秀固然离不开有优秀的教师,但是也离不开家长们的通力合作!
由此可见,“家校矛盾”虽然是非常尖锐的一种矛盾,对孩子伤害也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家校双方能够达成合作,而不是老师只会发号施令、家长总是表达个人不满等等情况频频发生,那么这个班级的很多问题是一定会得到非常有效的解决的,而孩子们成绩不好的可能性就会降到了最低!而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在教育好孩子这点上,我相信是肯定会高度统一的,所以这个看似尖锐的矛盾本身又是密不可分的、统一的。

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让任何一方被动“让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如上所言,家校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只有当双方建立起信任、合作的关系之后才能够对孩子有最大的帮助!同样的,我们还是拿一些具体的实例来作为“例证”。

不同素质、想法的教师人人都有可能遇到,我孩子班级之前也遇到过有教师因为气恼学生不听话做出过抄卷子等惩罚,而且还是那种无差别、连带惩罚的方式。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是网上的那些家长们他们的处理方式我想可能没准就会在群里直接质疑或者跟老师讲一堆道理吧?但是我孩子班的家长没有!

大家选择的对待方式:1、啥也不说,让孩子去完成这个惩罚;2、找家委会主任(也就是我)反映这个情况,希望家委会出面协调一下;3、私下跟班主任沟通一下这个情况,希望班主任协调。

当几位家长跟我反映了这个问题之后,我又跟孩子以及其他几位家长确认了却是是这么个情况之后,我也没去直接找任课老师,而是跟班主任沟通了一下,代为转达这种惩罚方式的不合理性,以及一些更好处理这样问题的建议(任课老师也是新教师),而同样的问题,由班主任出面代为协调,其效果会远好于家长自己去协调。最终结果非常好,任课老师在群里同时不用罚了,并且承认自己有点冲动,但是也希望家长能够理解她为什么这么急躁——也是希望孩子们更好,并且说自己以后会注意方式等等,而这个时候家长们说的则是“老师,对他们别客气,该罚就是得罚!”之类的打气的话——试问,这种处理方式之下,怎么还会有“矛盾”这个问题呢?

老师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孩子的笔不要负担得到取消,最关键的是大家是在一个友好氛围之下处理的问题,这难道不比在群里公开“讲道理”、“质疑”要好吗?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到底是因为家长们的问题还是因为学校的问题,这个我们是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的——除非是你能够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来,那么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在这个问题上到底是谁的责任大一些。

我只能说校方(包含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上会推动家长一方做出不同的处理方式选择,反之家长的处理方式也会促成学校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变化。

我们彼此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但是谁能够一定肯定按照自己的方式孩子们就一定会更好呢?虽然在这跟问题上学校有一定的发言权,毕竟他们再教育孩子的经验上会比绝大多数的家长更加丰富,可是如果仅仅因为这个原因就无视家长们的诉求那么必然也会造成在教学工作中出现各种困难。

在这个问题是上除了家长之外,我也见过有些学校从校长开始对待家长反映的问题就是一幅颐指气使的态度,但是我也见过能够认真聆听并且积极提出自己建议、改进措施的领导。那么这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绝对相信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现实中,一旦出现问题,作为上级部门是很难有办法对家长进行各种批评教育的,但是他们却可以很容易的要求学校、老师作出相应的检讨、处分——事实上我们会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吗?你作为当事人你会怎么想呢?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在小范围内来解决问题,如果问题还是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那再寻求外力的帮助。

举例解决问题

就以题主所说的孩子们学习成绩的问题为例:

如果家校双方能够坐下来好好分析一下孩子们成绩不好的原因,然后一个一个的罗列出来,看看大家是否能够达成比较一致的认识——这个过程老师不要只是一味的指责,而是应该客观的呈现问题,而家长也不要一味推卸责任、职责教师推卸责任。

事实上影响孩子们成绩的问题并不难找,无外乎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作业如何保证质量的完成之类的。但是具体细节却并不是这么简单操作的——只是一味的要求老师“严厉”并不能够很多好的解决问题。

所以把问题摆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逐一提出解决办法,双方的目标肯定都是一致的,而做未成年人也一定有能力分辨的出来哪些事情由谁来主抓效果会更好。谋定而后动,这样的效果肯定会更好!

如果你认为举报、投诉就能解决问题那就想的太简单了!

而如果你认为诸多事情都推给家长去做你就没责任了,那么你也一定不会在教师这个职业上有太大的发展。

师生是相互成就的,而家校又何尝不是呢?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只靠老师单打独斗是肯定不够的,只有家校合力才是有效的教育。如此才能够确保家校双方随时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品性修养等表现。事实上很多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是完全两种不同的表现,而我们的教育如果是能够建立在对孩子更加全面的了解基础之上才会更有效不是吗?

且,家校合作也更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有利于资源互补。

比如开展家长进课堂的活动,让孩子们学习之余还能够了解到各行各业的知识、生活常识等等课本上、学校不可能了解到的信息。比如开张家长大课堂,由学校整合资源推动、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意识和能力。再比如借助多方资源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体验机会等等。就算是只看学习问题,那么必要的家长、家校交流也会帮助更多家长、老师更好的认识、帮助学生们不是吗?

经过这些还不够全面的分析之后,我们再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看待的话,我想我们会有一个不同的认识——事情原本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可是到底是谁选择了最坏的解决办法呢?我们是不是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但却没有采用呢?如果是真心为了孩子们好,我相信我们是可以把事情处理的更好的,我们能,我相信大家也都能!




学习差的孩子,一般背后都有着不能自我成长的父母;孩子发展不好的家长,一般不会从自身反思问题,他们对自己一般零要求,对别人要求却极高;孩子行为问题越多的家长,也越难以沟通。

所以说学习越差的班级,家校矛盾越明显,也算是正常现象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矛盾   年级   班级   情绪   家长   不好   成绩   原因   老师   感觉   情况   方式   教师   孩子   学校   学生   习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