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白酒对比起从前,有哪些创新?

现在白酒创新就是粮食使用少了,白酒产量高了!




酒的发展经历过很多阶段,在不同的时代就有不一样的酒: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酿酒历史可追溯的夏禹时期。先秦时代酿酒,兼用曲、蘖两种酒母,到了汉代,以蘖酿造的醴逐渐消失,汉人制曲,多以麦为原料,有大麦、小麦、细饼等多种酒曲。2003年,陕西西安市北郊发现三座汉墓,其中一号汉墓年代为西汉,出土一件保留有26公斤西汉原酒,通体鎏金,凤鸟纽的汉代酒锺;根据取样分析测试,西汉原酒的度数仅有4度左右,酒色为翠绿色,为唐前我国古代谷物酿酒的标准成品色泽。

唐代是一个丰盛的时代,酒在唐代还要卖到一万钱一斗,可见酒在古代是一般平常老百姓喝不起的。贺知章金龟当酒请李白,才会成为千古佳话。所以杜甫在成都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只能煮旧醅,什么是旧醅,就是煮过好几遍都放酸了的醪糟。而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所谓的“绿蚁”,就是酒上的漂浮物。

到了宋代,一些酿酒的技艺得到了提升,还有就是从北方游牧民族那里得到了一些蒸馏技术。因此,宋代的就才基本有了我们今天啤酒的度数,但也不算高,能到10度左右就已经非常好了。所以《水浒传》里武松喝18碗酒,换算成今天的白酒,也就6两左右。

中国人真正实现大碗换小杯喝酒,已经是到元朝了。元朝时期,大量的阿拉伯人进入中国,将欧洲人蒸馏香水的技术传到了中国,于是,中国人便将这种蒸馏技术用到了酒上,这样蒸馏滴露出来的就度数可以上到20度左右,这才使得中国人的酿酒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到了明代,朱元璋改革了饮茶方式,将原来繁琐的打抹茶的形式改为泡茶。中国人才有了进门先喝茶的喜欢。而酒在明朝经过进一步发展,大大小小的酒坊酒窖也随之而生,酒的度数也一路攀升,例如烧刀子这种高度酒就是在明朝出现的。

清朝时期,由于物种的进一步丰富,传统的以小麦酿酒已经变成了多种粮食。番薯,玉米,高粱,无一不可酿酒。于是,蒸馏酒继续发展,人们甚至只要蒸出来的中间一段酒,酒头酒尾都不要了,叫做“掐头去尾”,酒的度数甚至能够达到50度左右。

  • 最开始有酒的时候,只是最原始的果酒或米酒,在纯自然的环境下发酵产生酒精,这样的酒度数很低,而且杂质多,口感差。洒精度数最高不会超过5度,由于发酵时间和温度不能人为控制,很容易变酸。
  • 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开始掌握了酿造技术,可以运用酒曲来酿造美酒。虽然这时候的酒精度数依然不高,一般就在10度左右,但酒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酿造出来的酒不但杂质更少,而且口感更好。但在粮食不是很丰富的时代,大家对粮食还是非常爱惜,所以酿造出来的酒没有经过过滤,在酒中还浮着粮食,就像绿色的蚂蚁,古代文人把酒也称为“绿蚁”。
  • 一直到蒸馏酒技术的出现,酒的度数才有了大的提升。蒸馏酒的出现也加速了“勾兑”技术的发展,比如在制作黄酒的过程中加入白酒,可以得到度数更高,味道更酵香的酒。


我是酒都解酒人,倡导理性饮酒快乐饮酒健康饮酒价值观,传播健康饮酒文化为使命。

关注我带您了解更多酒知识、以酒会友,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学习




白酒应该“永不创新”吗?

白酒是一个既讲传统,又讲创新的产业。

“传统”比较好理解,都说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其实中国白酒(或者说中国粮食蒸馏酒)历史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悠久,白酒的流行至少要到明朝、甚至清朝。

白酒的“创新”对有些人来说却不太好理解。从白酒上市公司报表中可以看到,每年白酒都会有“研发投入”,白酒企业新闻中也经常提到“技术升级改造”,中国酒业协会也有“白酒技术创新战略发展委员会"。

白酒不是越传统越好吗?为什么还需要创新?

其实,和任何产业一样,白酒的行业技术一直在创新、一直在进步。现在的白酒产品也比从前好很多。

或者换个假设,如果你穿越回清朝、民国,相信我,你一定喝不习惯那时候的“白酒”。




从前,白酒没有“度数”

大家知道现在的白酒都有个确定的"酒精度",比如53度飞天茅台,52度金盖江小白。其实中国白酒在出厂时有确定的酒精度,这是建国以后才有的事。

有些搞老酒收藏的朋友可能会知道,早期白酒厂出厂的产品上,是没有标注“酒精度”的。因为当时 家认为白酒度数越高越好,只要不低于一定的度数,就可以出厂。

直到后来搞工业标准化,才慢慢确立起酒精度的标准。

也就是说,从前,哪怕是同一家酒坊酿出来的酒,这一坛和那一坛的度数可能都不一样。口感当然也会有差别。

当然,统一的不只是酒精度,还有各种微量成分的含量标准,也就是“理化指标”,以及相对稳定的口感。

这背后就是“勾兑”技术。不同分段、不同度数、不同风格、不同时间的基酒,通过勾兑,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酒精度和口感。(这里的“勾兑”就是勾兑的原始含义,和食用酒精啥的没半毛钱关系)

总之,现在的白酒品质比从前的更稳定。



从前,白酒没有“香型”

今天大家都知道白酒有不同的香型,从基础的浓、清、酱、米,再到衍生出的十三种香型,再到各家酒厂一些特色的香型,可以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然而在从前,白酒就是白酒,没有“香型”一说。

大家是如何发现香型的?这就离不开建国后的历届评酒会了。

正好之前做过一个相关的PPT,就直接放图:


正是1979年在大连举办的第三届评酒会开始,将全国的白酒分成四大基础香型及其他香型,以方便评比。不过很多酒厂还没反应过来,以至于有些企业报错了香型。


创新还有很多,我也不是专门做技术的,只略知一二。如有错误也欢迎指出。

有空再继续分享其他的。比如酿酒技术的创新,检测技术的创新,等等。



说明:

1、“白酒”这个词所指的范围,指元、明以后举起的中国蒸馏酒。虽然当时叫“烧酒”而不是“白酒”。

2、“从前”是指中国有蒸馏酒之后,建国以前。“现在”主要指建国以后,尤其是白酒专卖制度结束以后。




现在的白酒更注重风格和品牌,酱香,浓香是主流。柔绵,醇厚,不上头,适量喝后舒畅,微熏!




造假,勾兑加上添加剂,要什么口感调什么口感。




有些环节机械化程度高了




品种多了,价钱高了,包装花样更多了,只是有好多品质没有以前好了,




创新来了数量,但也来不了以前的味道




不喝酒的




价格创新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白酒   酒曲   从前   明朝   酒坊   香型   度数   西汉   酒会   口感   清朝   中国   粮食   传统   美食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