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打球为什么很少有球员使用后撤步?

后撤步投篮是一项非常难以防守的篮球技术,NBA中以后撤步闻名的球员包括哈登和东契奇等人,依靠着这项技术,他们在球场上上演了很多不可思议的进球时刻。

那么后撤步这么厉害,为什么CBA的球员打球就很少使用呢?个人认为CBA的球员不是不想用,而是要掌握这项技术必须日复一日苦练还要足够的天赋,难度非常之大。

CBA球员基本功原本就不扎实

后撤步是一项非常考验基本功的技术,首先在后撤步的动作中需要掌握好尺度,不然很容易被吹罚走步,然后后撤步的球员自身的球感和平衡杆要特别好,哈登和东契奇都是那种可以成为持球核心的球员,运球自然没问题,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投篮要准,这一点会难到很多人。

CBA球员的对抗原本就不算是那么激烈,后撤步这种躲避防守的技术实际上也用不到,另外就是CBA球员的基本功确实不到家,后撤步投篮需要结合这么多的技术动作,没有一定的基本功根本难以做出来,就算做出来了,最后的投篮也投不进,这样很尴尬。

CBA的防守强度用不上后撤步

相比NBA级别的防守强度,CBA基本上没有什么对抗强度可言,在三分球兴盛的时代,CBA更是倾向于投射三分,而且是那种基本上没什么干扰的三分球,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在前面做出一系列的后撤步动作,这样不但耗费体力很可能也影响命中率。

众所周知,CBA的外援一向是直来直去,得分如砍瓜切菜的,他们可以直接通过突破或者颜射三分得分,掌握后撤步的人很少,而国内球员更是难以在后撤步这项技术上得到其精髓,能够将一套战术执行完整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总的来说,后撤步不是所有球员都可以随便用的,在NBA中也只有几个身体和技术都很好的明星球员可以掌握,所以对于CBA的球员来讲,要他们经常使用这个招数有点强人所难了。




这么说吧,几乎所有CBA球员都会后撤步,但真正在赛场上用的,几乎全是后卫,我看过很多CBA比赛,也常常去现场支持,除了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外援外,像辽宁的赵继伟、广东的赵睿、山西的原帅、北京的方硕都在比赛中用过后撤步这一招,但每场用的都不多,究其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2个原因。



1.本土后卫实力太差。这点其实很好理解,看我们进NBA的球员就知道了,姚明、易建联、王治郅、巴特尔、周琦等等,这些都是内线,唯一一个不是内线的就是孙悦,可即便是孙悦,身高也有206cm,当然了,孙悦确实后撤步用的不错。缺乏顶级后卫,这使得CBA大多数外援都是小后卫,而球权都在小后卫身上,国内球员更加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其次,随着外援的引进,CBA很多本土球员都变得越来越功能化,比如说走一星四射路子的球队,星肯定是外援,国内球员大多都得走防守+投篮的路子(有些可能只有一样),这样他们的持球能力肯定会出现下滑,没有锻炼的机会,不能有效持球,哪来的机会做后撤步。

2.用后撤步对球员要求高。后撤步这样的招式,其实特别吃身体素质,没有超强的核心力量,想做出出色的后撤步,很难。而且后撤步对于球员的持球能力、投篮稳定性和节奏是一大考验,所以内锋球员一般都不咋会这招(他们身高臂展出色,用更好的招式,而且运球的话因为重心太高,也容易被断)。外线的话,国内球员能把空位三分投中的就不错了,如果还持球投后撤步三分,不被教练骂才怪。

最后说一点,如果你去现场看过CBA,你会发现CBA对抗并不低,尤其是对于小外援的防守。当然了,CBA终究是不如NBA的,而后撤步在NBA都少见,更可况是CBA了,这几年后撤步突然在国内火了起来,还不是因为单打后撤狂魔哈登所带起来的吗?




印象中CBA球员中把后撤步当成常规武器的比较出名的有孙悦、丁彦雨航和台湾省的林志杰,他们可以说是CBA的顶级球员了,特别是孙悦,已经35岁,算是处于职业生涯后期,但是还是能经常看到他的后撤步3分,稳定性也非常不错。至于其他球员,可能也还有,但是真不多。

后撤步这种技术在NBA上到中锋,下到控球后卫,在如今小球流行的时代,可以说是必备得分手段了。那为什么CBA就很少见呢?

这并不是说后撤步这种技术有多难,或者有多高深莫测,又或者对身体素质要求有多高,作为一名篮球爱好者,后撤步我也经常用,在野球场也看到很多人用得非常遛。所以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最主要的原因是CBA球员的训练习惯,技术的打磨方式有关。我看过很多CBA球员的训练方式,无论是私人训练还是球队合练,真心没有几个球员会把后撤步技术当成主要技术来打磨。平常的训练中,内线球员主要训练项目是内线脚步+勾手、定点三分或定点半截篮,典型球员有周琦、胡金秋和苏州肯帝亚的吴冠希;锋线球员的训练项目主要是三分(定点三分和行进中三分)、控球,还有急停跳投等;后卫也主攻运球、三分投篮和突破,典型球员有郭艾伦、胡明轩等。以此看来,训练都不是主要项目,怎么能指望在实战中用上呢?

第二,以CBA的战术打法有关。说到底,中国球员的个人技术和身体素质都不能算是顶级的,和人种有关吧,这就限制了CBA球队打法并不是以个人技术表现为主的,不管你承不承认,CBA球队还是以团队打法为主,团队篮球的打法主要是传导球、策应和投篮(主要是定点投篮为主),而后撤步技术是建立在个人单打的基础上运用起来的,这就与球队整体打法相悖了。

第三,额……虽然说后撤步技术不算很难,但是要玩得很遛,特别是在高强度的对抗中还能打成成功率,这还是得对个人的身体素质、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有着相当大的要求的。因此,我们能看到,在CBA中把后撤步当成常规武器的那几位球员中,不单单是身体素质劲爆,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也是一流的,而且后者更重要。

我想这就是CBA球员少有用到后撤步这种技术的原因吧,其实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身体条件达不到要求导致训练中不重视,再加上球队不强制要求,结果就是实战中运用得少了。不过我相信,他们会还是会这种技术的。







使用后撤步的前提条件是有球在手,必要条件则是有非常强的进攻能力,得分比较有保障。这两个条件,在CBA足以筛掉90%的球员。具备这样条件的球员,要么是攻击力强悍的是、小外援,要么则是国内的全明星级别的控卫。

我们先说有球在手。众所周知,在CBA,掌控球权的无非是两类人,一类是国内的控球后卫们,一类则是各队的小外援。其中,外援更是多数球队的主控。这些外援,大多数是双能卫,兼顾控球和得分,其中得分更是主要职责。

接着说进攻能力。进攻能力决定了球员的进攻方式和进攻选择。由于CBA执行的是4节6人次的外援政策,二、三节双外援,一、四节单外援。即便小外援不在场,球队的主攻点也是大外援。所以,绝对多数CBA球队,对于自家控卫的要求,都不是得分,而是组织梳理球队。至于其他球员,得球的时间里,要么传导球,要么接球就投篮,要么本身就是球队的进攻强点,在进攻端有一手。

这样的CBA大势,注定了在CBA,能够有资格使用后侧步投篮的球员少之又少。

事实上,即便有条件使用后撤步,很多人也不会去用。为什么?因为,相比于其他得分手段,后撤步并不是一个高效的选择。最简单的道理,后撤步无法杀伤对手,改变对手的防守策略,除非连续得分。

内线球员,如果本身有足够的实力,肯定是强打内线,因为越接近篮筐得分越容易。并且,他们篮下得分越多,就越容易迫使对手收缩防守,从而给外线制造更多的机会。这是内线得分且破坏对手防守的有力方式。而对于外线球员来说,最简单的方式无疑是突破。因为有效的突破往往能够吸引对手的协防,从而为队友打开缺口。

相比之下,后撤步投篮,则是一对一的情况下,通过躲开对手防守的方式争取更好的出手机会。这项技术本身,不会改变对手的整体防守策略。特别是如果投篮不进,那么,对手更加会放投篮。

在CBA,由于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多对位上,天然就存在实力差距,这种差距,甚至不是技术所能弥补的。所以,很多对位,都是实力碾压,较少需要以技巧取胜。而在NBA,随着防守球员的身体素质不断提升,很多球队都实现了无限换防,轻松得分的机会越来越难出,所以,越来越多的球队选择了防守反击,打对手落位不及时。而如果不得不落入阵地,那么,就将球交给明星球员处理。而这时候,明星球员的处理,如果需要配合,则是挡拆找找错位机会,如果没有好的配合,那么,后撤步无疑是单挑的一个好选择。




在篮球运动中,后撤步接三分投篮这个动作好像从某个特定时期逐渐流行开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当属NBA球星哈登。关于后撤步的脚法,大概也只有哈登能够练习到如火纯青的地步了吧?甚至还开发出了“双后撤步”“拜佛后撤步”等极其难以把握尺度的技术动作。但奇怪的是,如此好用的后撤步三分在NBA联盟盛行,为何在CBA联赛却很少见?

首先我想说的是,在NBA联盟确实有很多球员在使用后撤步三分,但其中能够让人难以看出破绽的当属哈登,然后就是库里和东契奇比较标准。至于其他球员确实也能够始终后撤步三分,但是连贯性流畅度,观感都不及哈登。所以使用后撤步三分也是一把双刃剑,稍有不当操作,裁判吹罚走步的哨声立马就会响起。NBA球员都没有特别多球员能够掌握精髓,更何况CBA呢?

后撤步三分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对于意识和核心掌控能力也有着极高的要求,如果你掌握不好后撤的时机脚步,很可能防守人员在你还没将球投出时,就已经贴防到你脸上,这个时候就问你尴尬不尴尬?只能乖乖选择传球。另外后撤步三分在CBA联赛使用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国内的防守强度并没有那么高,很多时候对于三分球的防守只是手伸直,不会到你的圆柱体内,因为这样很容易刹不住车,提升造成对手受伤的可能性,国内对于违体的吹罚也相对比较严格。

小锦鲤侃球:

CBA联赛的三分精准度也没有NBA高,所以很多时候出现空位进球的概率都不高,那你如果在三分投篮前还去使用后撤步,不到会降低出手感觉,也会消耗一定体力,所以在国内的比赛中,很少会有球员会选择使用后撤步投篮。后撤步投篮在NBA可能在摆脱防守人和增添技术动作美感上都有一定作用,但在CBA使用出来只能说是华而不实,说不定还会被吹罚走步,被教练痛骂一顿?所以还不如舍弃!对此你怎么看?欢迎一起讨论。

(文/锦鲤篮球)

喜欢的朋友帮忙点个赞,点击关注“锦鲤篮球”,点关注不迷路,你的支持就是小锦鲤更新的最大动力,感恩!




乔丹科比的翻身后仰、诺维斯基的金鸡独立、詹姆斯的坦克上篮、哈登的后撤步三分。这些超级巨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一招独门绝技,这些招数让他们在比赛中更容易而且更轻松的得分。而防守人在防守过程中,却拿他们无可奈何,只能祈祷他们的手感出现了偏差。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CBA却很少见到这些招数呢?一方面是天赋问题,这些招数,我想大多数职业篮球运动员都会。只是很难向他们做的那样舒展、美观,而且达到稳定的命中率。这其中就和身体天赋有关系,黄种人在这种运动上,有天然的劣势,无论是身高、弹跳等等。

另一方面,则是个人水平问题,NBA是世界篮球水平最高的运动,在那里的运动员,但凡拿一个出来都能称霸CBA,这就体现了联赛之间的水平差距。所以不能拿本土球员与他们做对比,要是人人都能后撤步这种高难度的绝活,还待在CBA做甚,每个人都去NBA打球去了。

CBA联盟平均的投篮命中率为42.0%,三分命中率为24.6%。可想而知每个人都用后撤步投篮的话,那么命中率至少得再下降10个百分点。球员上场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比赛胜利 ,那么自然而然会采取最简单最有效的进攻方式,通过突破、传导球进行空位投篮才是最佳的选择。

即使用后撤步最强的哈登,在一些比赛中同样会出现手感不佳的情况,很多时候会出现10中1,20中2的情况,显然如此糟糕的投篮命中率会给球队带来很大的伤害。




其实这项技能并不算难,甚至在野球场也有很多人使用,不过如题主所讲,目前CBA确实很少有人使用后撤步投篮,曾经比较擅长这一招式的现役国内球员只有丁彦雨航和贺天举,而贺天举在复出之后也几乎忘记这一技能了。

其实后撤步投篮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防守,给自己制造一个投篮的空档,并不是篮球的常规必备技能,当然能够掌握这项技能当然最好,而我个人认为如今CBA很少使用后撤步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CBA防守强度强度不高

我们CBA防守强度和密度其实并不高,当然这是相对NBA和欧洲高水平联赛来讲。所以当防守球员不能逼迫持球队员无法出手的话,那么持球进攻球员就没有必要在做多余动作了。

2.持球进攻者多数是外援

这主要是这些老外进攻方式比较多样,很多外援更喜欢具有冲击力的进攻方式,而我们一些优秀的国内外线球员,也是比较喜欢冲击篮下,比如郭艾伦和孙铭徽,即便外线出手也是在有空档的情况下。

3.现在战术中更强调出手速度

正常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后撤步可以很好的制造出一个出手空间,但是如果在有人协防的情况下就很容易被帽,或者造成死球,这样进攻方就相对被动了,所以如今很多教练更为强调出手速度。




后撤步投篮这个技术,我们经常会在NBA的赛场上看到,在野球场上也会经常看到,但是在CBA的赛场上却很少看到。这是为什么呢?听我给大家慢慢道来!

玩后撤步投篮需要两个基本的条件:娴熟的运球技巧和核心力量。先说这个娴熟的运球技巧吧,CBA也有很多运球技术不错的球员,但是这些球员运球大多有一个特点,就是闷着头运球,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运球的快感之中去了,要想突然改变节奏,急停再接一个后撤步,真有的难为他们了。更不用说,还有上个综艺节目想秀几下运球都丢了的。
这核心力量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核心力量不够的话。勉强做出后撤步拉开空间,需要蓄力一下才能投篮,这样防守队员很快就会贴上来,后撤步的意义何在?如果不蓄力的话,投篮的准度就会大幅度下降。

还有一点就是CBA的规则是靠拢国际篮球的,这后撤步使出来,很有可能被吹走步。以哈登炉火纯青的后撤步技巧,在NBA的规则下,还因为走步不走步引起了一段热议。如果是在CBA的规则下,争议会更多。
那为什么野球场上,会经常有人使用后撤步呢?基本上有两个原因,个人技术相差太大,使用者非常自信。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耍酷,不在乎命中率。




后撤步投篮,如今已经成为了大多数美职篮球员经常在场上使用的技能,甚至像浓眉哥、考辛斯、恩比德这样的球员对于这样的技术都是驾轻就熟,SO,问题也来了,为什么后撤步如此实用,在CBA赛场上却很少有球员使用呢?那啥,还请诸君听我往下细细道来。

CBA球场上为什么很少有人使用后撤步呢?

在CBA赛场,经常使用后撤步的人都有谁呢?辽宁男篮的郭艾伦,广东男篮的赵睿,北京首钢的林书豪,从这几个人的名字你就可以看出,能在CBA连贯、顺畅的使用后撤步投篮的几乎都是球性比较好的球星。

后撤步投篮,很多人认为很简单,毕竟有太多的野球高手都在野球场上用这招,可是在职业赛场上,要使用后撤步投篮,并且保持高效的进攻效率,对于球员的球性和节奏要求还是很高的。

为什么CBA球员很少使用呢?首先还是球性的问题。我们的球员如果没有了身高和弹跳的天赋,他们的球性或许还不如美国的高中生,正是因为球性差,让这些球员在进攻中,很难连冠的完成后撤步投篮,或者他们的后撤步投篮会存在拖泥带水的感觉,不足以制造出投篮空间。既然不能制造出投篮空间,选择后撤步投篮的球员就会少的多。

其次是后撤步投篮对于身体的要求并不低。后撤步投篮,制造出瞬间的投篮空间,这对于球员的腰腹力量、协调能力以及投篮手感有极高的要求,我相信很多CBA球员都可以做出后撤步动作,可是因为腰腹、协调和手感,他们使用后撤步投篮的命中率很低,所以他们更喜欢选择急停跳投来解决进攻。

最后是打球的创造力,这东西是国内最缺乏的,郭艾伦的出现为什么让我们眼前一亮,除了偏欧美有攻击性的打法,最重要的是他打球有灵性、有想象力,而我们绝大部分球员打球都是按部就班,缺乏想象力,讲真的,别说后撤步投篮,我们的后卫有几个能够掌握高抛的技巧呢?几乎没有,而这个技能在美职篮的赛场上也基本是基本功,所以创造力制约了我们球员打出精彩的表现。




CBA的球员打球很少用后撤步是因为球员本身技术没到那种程度,身体的核心力量使得球员做那样的动作会被判违例。

NBA的球员身体素质劲爆,核心力量大,强健的体质能支撑球员做许多夸张的运球动作,在赛场上能给观众呈现许多令人咂舌的表演。而CBA的球员,身体素质没有NBA的球员那么劲爆,缺乏科学的锻炼,而且技术水平也不高,如果使用超出自身能力的技术,会使得自己原本的进攻效率大大降低,所以,国内就很少见到使用后撤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球员   运球   外援   内线   后卫   赛场   得分   身体素质   球队   对手   动作   能力   篮球   国内   体育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