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苏州朱鸿兴怎么样?

苏州,人杰地灵,不仅有闻名遐迩的园林美景和山水风光,面食小吃同样受到食客和游客的赞美,讲到菜,老苏州必谈松鹤楼、老正兴等;但是说起面点,老食客都会想到苏州的面业大王——朱鸿兴。

在老苏州的心目中,朱鸿兴的牌子是有口皆碑的。1938年3月,一位名叫朱春鸿的老板开了一家不足三十平米的面饨店,聘请技艺高手陆福生为掌柜,出售焖肉面、鲍鱼面、爆鳝面、汤包、小笼等特色小吃,就着那摊上昏暗的油灯光,吃着热腾腾的面条,香喷喷的馄饨,浑身热到脚跟,擤擤鼻清,不知有多少惬意。这个面摊,就是朱鸿兴面馆的前身。

朱老板经营有道,用料讲究,他研究顾客口味,先后推出咖喱蛋汁排骨,虾仁蟹粉及虾子、虾仁、虾脑的三虾以及虾肉汤包等,薄利多销,赢得不少回头客,生意日渐兴旺;因做面很费汤水,每日吊汤都用鸡肉、猪肉、肉骨头、鳝鱼骨做原料,加水煮透;有了好汤水,还要有细面,这样才能把汤吸进面里,用的细面是28牙细面,虽细但劲道,再加上浇头,一碗面就出锅了。朱鸿兴面馆经营有道,用料讲究,薄利多销,创出了“京沪驰名”的金字招牌,四方顾客纷至沓来。

历史巨轮碾压过的朱鸿兴也曾遭遇挫折,1995年10月成立苏州朱鸿兴饮食有限公司,由于市政改造,旧址拆迁,朱鸿兴只剩下一块牌匾。为了盘活这块老祖宗留下的无形资产,先后筹措40万元,在苏州观前美食一条街上开设新店;并在苏州面点行业中率先发展加盟店,现在加盟店已达30多家,遍布市区、吴中区、相城区和上海市,形成了产业链。为了保护朱鸿兴的声誉,派出师傅到加盟店指导,保质保量。

老字号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块基石,是时代变迁的见证人,又是衡量百姓生活水平的天平秤。从面业上来衡量就是:五十年代焖肉面;六十年代咸肉面;七十年代肉丝面;八十年代双浇面;九十年代开始,人们非但要吃好,又讲起营养保健。各种快餐、各地点心,加上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不断推向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老字号企业普遍面临着生存的考验。今天的朱鸿兴坚持面业为主,发展花色点心,拓展多品种饮食的经营战略,把朱鸿兴做得更大、更强。

更多中华老字号文化,敬请关注老号营;文章来源于老号营,如有转载,注明出处。




说实话得罪人,但我还是想说,我说的不是单指这家店,而是说一个普遍的不与时俱进的现象,大家放下爱家乡的朴素情怀,再骂我。我是天津人,你去访问一下不管是天津人,外地人或是狗不理的员工,有几个人说狗不理包子好吃的,因为闭上眼也说不出瞎话来。原因有这种食品发明的年代问题,有社会进步,我们嘴巴进化,挑剔的问题。别瞎捧了,100年前穷人吃不起酱油,酱油汤,酱油拌饭是好东西,现在还在瞎捧,亏心吗?整体来讲上海周边的汤面,首先是面汤寡淡无味,日本讨厌,日本人做的面和面汤说实话是不是比上海地区的好,面条也不讲究,浇头浇在饭上就是盖浇饭,浇在面上就是面浇头,汤,面,浇头,三者简单菜单组合,准和谁都是独立个体,跟本就不是一个有机组合,我吃过那个诗情画意的‘阳春面'简直可以说是个笑话,别再说100年前的事了,现在用它救灾就可以说是丑闻,如果你非得说它比方便面好吃,我尊重你的口不对心。时代变了,尝一尝其他地方的好东西吧。如果你让任何一个成都人,重庆人吃一次上海地区的本邦面条,如果这人说好吃,就算我傻缺。该改革了,不要非等着被人家革命,再觉醒。




总体来说不错。在我们苏州这里也是一块响当当的老牌子了。朱鸿兴的苏式汤面不错的,所以在苏州有中华老字号之称。

在苏州地区,苏式汤面应有尽有,有很多种类,牌子也有一大堆,那么有些品牌以糕点出名,有些则是以面食出名,那么朱鸿兴显然是后者,虽然朱鸿兴的门店也推出过很多卤菜,有些味道也不错,至少在苏州是名气响当当的存在。但是朱鸿兴令人印象最深的产品还是面。那么在众多面食之中,朱鸿兴也和很多老牌子一样,主推各种口味的苏式汤面。

在朱鸿兴推出的苏式汤面中,焖肉面和爆鱼面比较出名,价格也不算特别贵,广受大众的好评。

朱鸿兴的店家在苏州的发展也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从最早的只是在姑苏区发展到现在到苏州的许多偏远乡镇,我们似乎都能见到朱鸿兴这个牌子的身影。足见这个牌子在苏州地区的影响力之大。




这是一家发家与苏州的面馆,经历多年的用心经营,目前在国内也是开了许多的连锁店,但是能够始终受顾客喜爱的原因则是其多年的金字招牌和厚重的历史内涵!


苏州朱鸿兴:

创于民国27年3月。业主朱春鹤自小随父摆馄饨摊, 成年后另立门户,在鱼行桥(今人民路吉由巷口)搭棚设店,卖馄饨和五色小笼。因选料讲究,制作精细,生意见好,于是拆棚建屋,开办五开间大店。朱鸿兴面馆以花色面点出名,面浇头十分讲究质量。

该馆一直保持传统经营特色,面浇头以鳝、虾、鱼等时令品种为主,讲究用料新鲜、精细,坚持薄利多销。传统面点常有10余种应市,蟹粉馒头、菜馒头常销不衰。又新设供应早点茶点、承办祝寿面宴等项目,颇受各界欢迎。

"老字号"面馆,招牌自然是苏式面。面身虽"细",却"很筋道";汤头"蛮鲜的",带着"丝丝甜"。还兼买"各种盖浇饭和小吃"。宫巷店重新装修后,环境"鲜亮了",价格也"上升不少"。

特色服务:是老字号,可以刷卡,有停车位,提供在线菜单,有下午茶,提供早餐,有送餐。

适宜情侣约会、家庭聚会、朋友聚餐、休闲小憩、随便吃吃




很好




哪里还有"朱鸿兴"?早在文革后消亡了。

现在的朱鸿兴,和我们童年记忆中的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文革前的朱鸿兴是苏州最有名的面馆,只卖苏式汤面。

现在的所谓朱鸿兴是个杂食店,不是面店。它只不过就借人家块牌子用用,和那老的面馆完全没关系,不要去上当。哎,话讲急了,不能叫上当,它们的东西可能也好吃,但那不是我们的"朱鸿兴面馆",真不是!

我们小时候的"朱鸿兴",是苏州最最有名气的面馆。请朋友们看清了,是只卖苏式汤面的面馆。它在人民路上古典园林"怡园"的斜对面,门面也不算大。我一辈子只在那吃过两次,一次是爸爸带的,一次是妈妈带的。我记得两次都是吃的光面。

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面馆只卖光面,我们苏州人叫它"阳春面"。这"阳春面"就是光光的面条,加点汤而已。但一碗阳春面好吃不好吃,讲究就讲究在它的"汤"!"朱鸿兴"一碗面里的汤,鲜美无比。用一句话夸它:没齿不忘!

消失的百年老面店,它那汤料到底有什么秘密?一直困扰着我。

直到有一次,我偶尔在苏苑菜场附近那家唯亭父女俩开的不起眼的小面店吃面,(当然不会再是阳春面了。)有了当年吃"朱鸿兴"面的感觉!不同的是,汤面上漂的那种细细的调料大蒜叶子,换成了现在宽叶,辛辣味浓的大蒜叶。后来和老板聊了,他主动把熬面汤的配方给我看了。他说,他马上关掉面店了,(把门面租出去反而合算),所以无所谓保密了:那配方极其简单,无非是大片猪骨,鸡壳子,黄鳝脊骨,河里的新鲜螺蛳,用慢火熬制出来的。但现在的店主都没心思这么伺候你了,用一勺肉汤,放点味精,就算不错了。

题外话:

当年有的网友回忆,朱鸿兴面馆有"二两半"粮票的面。

当时苏州一般吃食店的面条,只分二两,或三两的,那里冒出个二两半两的?

我想想,我想想……

哦,想起来了,年轻的朋友你们知道怎么回事?你们绝对猜不到,当时我们还是和现在的香港一样,用的是古人的"十六两"制的市秤!

成语"半斤八两",用半斤对八两,来描述两种讲法,指代同样的事物。可是衡器改了,成语不能改,但面店必须改。所以原来的1/4斤,不再是4两,改称2两半了。




不错哟,干净,卫生,主要还是好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苏州   老字号   浇头   阳春面   面汤   汤面   面点   薄利多销   馄饨   面食   加盟店   中华   面条   牌子   讲究   好吃   美食   朱鸿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