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来养老院出现幼儿园模式,早上送去,晚上接回来,这样父母是不是更容易接受些?

想法很独特,这个模式也的确是很好。

但早上送去,晚上接回来,仅限于腿脚方便,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吧。

试想一下,如果老人患有严重疾病,甚至卧床不起,

那一天折腾下来,够不够累。

不单单对于接送的人来说,即使老人的身体也接受不了呀。


但假如,老人生活能自理的话,

就又不用送到这样的养老院了不是。

毕竟,在自己家里更方便,更随便一些的。

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完全可以去附近的社区老年活动中心,

跟别的老年人一起娱乐一下,下棋,跳广场舞什么的,

而不会选择去日托式的养老院了。

因为即使是这样的日托,费用肯定也是不便宜的呀,

看一下我们的幼儿园就知道了。


当然,一切都是想象,其实如果真的实行起来,

我感觉还是有一定的好处。

应该会有人去的。

因为这样的话,老人白天子女上班忙的情况下也有人照顾,

晚上又能回家,没有被抛弃的感觉。

但我感觉市场没那么大。

如果是投资这样的养老院的话,真的需谨慎。




这个模式听起来确实挺好的,小时候父母怎么照顾你,现在你就怎么照顾父母,非常的人性化。

这样的养老院,可以称为老年学校,供老年人活动学习的学校。白天在学校,晚上可以回家跟子女在一起,老年人就不会有住养老院的失落感。

希望能快点普及,让我也有机会接妈妈上下学。妈妈快七十岁了,再过十年估计就要人照顾了,想想好舍不得她变老。

妈妈早就说过了坚决不去养老院,她觉得去养老院的老人是被子女嫌弃了的。被人看不起,思想观念非常传统,好强的妈妈是绝对接受不了去养老院。我也答应她以后不会送她去的,让她别担心。如果有老年学校那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相信妈妈也会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很多人好强了一辈子,最后却过的并不体面。晚年生活其实才是人生的重点,可有太多人做好这个结尾。





我曾在养老院的记忆力培训中心做过义工,我觉得他们的模式很不错。

这个中心挂靠养老院,相当于养老院的一间大会议室。面向阿尔兹海默症初期和中期的老人,大多还能自理,偶尔有两三个坐轮椅的。家属每天可以自己接送的,也有中心派车到家接送的,费用自然不同。

我见过年纪最大的是89岁,最小的67岁,一般7、80岁居多。每天来到中心,先喝茶看报,吃两块点心。等所有人到齐后,老师开始讲课。一般以提问老人们今天的日期和中心的地址为开头,别看问题貌似简单,很多老人答不出来的。然后再讲些新闻趣事,让老人们讨论。还做些手工画画等,中间活动做操二十分钟。午饭由养老院提供,还算可口营养。饭后听音乐唱歌。记得有一位老人82岁了,年轻时候学过意大利美声,声音仍保持很好。令我很是佩服,知道了学会唱歌可以受用终生。娱乐过后,老师还训练老人们冥想,算午间休息吧!我自己就有过差点睡着了。最后还有手工课。一天下来,蛮充实的。

总之,我觉得这样的培训中心对老人的精神生活帮助很大。众所周知,情绪影响健康。老人参加集体活动能让人精神、让人兴奋,而独自在家大多情绪低落,倍感孤独。所以我赞成这样的养老模式。既能白天愉悦精神,晚上又能享受天伦。当然,对于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另说了。





如果将来养老院出现幼儿园模式,早上送去,晚上接回来,这样父母是不是更容易接受些?

这是很不现实,也不符合实际的做法。为什么?因为,老人不像孩子,首先,孩子早几分钟接、晚几分钟接,没有什么问题。实在不行,还能留园。老人不同,讲几点钟就得几点钟,否则,心理波动会很大,会对老人的身体产生很大影响。

其二,老人天天接送,存在很多风险。要知道,很多老人并不适合经常大幅活动,特别是腿脚不太方便的老人,如果反复接送,就有可能对其产生伤害,甚至发生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稳定才是第一位的,才是保证老人健康安全的重要方式。

第三,子女的压力太大。接送老人,毫无疑问比孩子难度大、压力大,与其这样接送,不如在家请个保姆。否则,子女上下班仍然不得安宁,时间也会被老人锁死,显然会影响工作。

那么,采用早晚接送的方式,老人是否就同意去养老院呢?也不一定。对老人来说,如果能够接送方式,也就一定会接受在养老院生活的方式。因此,不存在接送更容易接受的问题。




这个想法很好,要是我也喜欢这种模式。


我们这附近特地组建了一个“老年中心”,只要是年岁在60以上的老人,白天都能进去里面跟其他人一起玩、聊天、喝茶。



黄大爷就是其中一个,除非天气真的太恶劣,比如刮风下大雨,否则他几乎天天去那里报到。黄大爷也是个苦命人,年轻的时候,妻子生了小儿子没多久,就过世了,留下他一个大男人,和寡居的老母亲一起,把三个孩子带大。


老大是女儿,20岁的时候嫁给了附近村子的一个做小买卖的人,两人摸早贪黑干了10年,攒到钱后到深圳去做生意了,后来在那边买了房子安定了下来,只有每年清明节回家扫墓的时候,才过来看看老父亲。


排行第二的儿子,考上大学后,也留在当地结婚生子,一年就只有中秋和春节回来一次,平时也是很少见面。他现在是跟小儿子一起住,当年小儿子不考大学,自己去考了技校,学了电工,毕业后跟着包工头跑了不少工地,慢慢地自己什么都会了,也就组建起一个小的建筑队伍。


娶的妻子是同村的人,文化也不高,但是挺贤惠的。前两年开办了一家小的托儿所,每天几乎都是泡在里面,只有晚上才回来。孙子们平时都上学去了,就黄大爷一个人留在家里,白日里只能跟电视作伴。


后来眼睛不太好,看电视也挺模糊,就每天在大街小巷里散步,过得挺孤单的。等到老年中心成立后,他才开始找到生活的乐趣。



白天吃完儿媳做好的早晨,就去老年中心跟其他大爷大妈们跳跳广场舞,或者做做运动。中午可以在那里吃一餐,只需要交很少的伙食费。


下午他们打打牌、或者下下棋,有的还组成了老年乐队,可惜他不会,不过他很喜欢看他们表演,每次还帮忙端个茶水之类的。


到了傍晚,孙子放学回来就喊他回家吃饭,然后一家人就说说彼此的趣事,他也说说老年中心的事情,然后看看电视,就上床睡觉了。


其实,这样的生活,比以前有趣多了,这是他自己说的。


所以,如果有这种幼儿园式的养老院,其实蛮不错的。年轻人白天可以忙自己的工作,老年人又可以聚在一块逗乐、说笑、下下棋之类的,时间也过得比较快。到了晚上,大家又各自回去,跟家人分享一天的经历。


希望,以后我老了,也有这样的养老院吧,感觉也挺不错的。





我曾在养老院的记忆力培训中心做过义工,我觉得他们的模式很不错。

这个中心挂靠养老院,相当于养老院的一间大会议室。面向阿尔兹海默症初期和中期的老人,大多还能自理,偶尔有两三个坐轮椅的。家属每天可以自己接送的,也有中心派车到家接送的,费用自然不同。

我见过年纪最大的是89岁,最小的67岁,一般7、80岁居多。每天来到中心,先喝茶看报,吃两块点心。等所有人到齐后,老师开始讲课。一般以提问老人们今天的日期和中心的地址为开头,别看问题貌似简单,很多老人答不出来的。然后再讲些新闻趣事,让老人们讨论。还做些手工画画等,中间活动做操二十分钟。午饭由养老院提供,还算可口营养。饭后听音乐唱歌,记得有一位老人82岁了,年轻时候学过意大利美声,声音仍保持很好,很是佩服,知道了学会唱歌可以受用终生。娱乐过后,老师还训练老人们冥想,算午间休息吧!我自己就有过差点睡着了。最后还有手工课。一天下来,蛮充实的。

总之,我觉得这样的培训中心对老人的精神生活帮助很大。众所周知,情绪影响健康。老人参加集体活动能让人精神、让人兴奋,而独自在家大多情绪低落,倍感孤独。所以我赞成这样的养老模式。既能白天愉悦精神,又能晚上享受天伦。当然,对于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另说了。




我感觉这种模式很好,我将来也是这么考虑的。

很多人认为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就是不孝顺,然后开始舆论的谴责,开始说你小的时候父母怎么对待你,她们老了你就怎么怎么样什么的。谁不愿意父母陪伴,孩子在身边呢。但是现实就是,你的条件可以支撑你又可以照顾老人,孩子,又可以不上班工作赚钱吗?要是可以,你可以把父母接到自己的身边,自己照顾,如果不能,这个就是最好的安排了。

拿我们家来说吧。我公公过世后,就剩下我婆婆一个人,现在60在农村生活,别人说你怎么不把婆婆接来一起生活呢,现实就是没办法生活在一起。切不说生活习惯什么的,我婆婆一直生活在农村,来城市生活她很不适应,感觉自己束手束脚的,一个字也不认识,不敢出门,怕自己走丢,家里的家用电器很多都不会用。白天大家都上班了,自己也是在家孤零零。如果有这种幼儿园似的养老院的话,我感觉不错,一是里面有人照顾,如果出现什么问题了,有人可以帮助。二是解决吃饭问题。营养可以保证,三是还可以有人可以和自己沟通。我感觉这是种不错的选择。

现在的养老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有人会说. 这是你婆婆,你妈你肯定不是这么想的。就算是我的父母,我感觉这么安排也没什么问题。我特别支持这样的养老院。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不用如果将来,你们设想的这种养老模式,像托儿所那样托老,把老年人早上送去,晚上接回来的养老院,我们这儿二零一六年已经存在成立了,我们这儿把这种养老院叫做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我来介绍一下我们村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日间照料中心的老年人,早上来,晚上回去,日间照料中心负责照料老年人白天的生活起居。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有上级领导督办,我们村的村干部主办的,我们村提供场地和必要的设施。我们村委大院原先有一排空房,村干部领人进行了翻新重装,按了地暖,建了厨房和餐厅,布置了老年人活动室,和多间休息室,每间休息室有三个床位,床上有被褥用品,一个老人一个床位,供老人们白天休息。



在我们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吃饭有餐厅,顿顿有肉,天天饭菜不重样,八个人一桌,分餐制。白天老人们想歇歇,想躺躺,想睡觉有休息室,想娱乐有老年活动室,想锻炼院子里有体育活动器械。l

日间照料中心的老年人,每个人每月交150元伙食费,算下来每顿饭就是5元,是不是低费用?运行这个老年日照中心也是一笔庞大的费用,管理人员和厨师的工资,电费,水费,煤炭钱,买菜,买面,买米买油等,老年人的每月150元是不够的,所以我们村集体每年都会补贴一部分钱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想进我们日间照料中心的老年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年满七十周岁,第二,必须是单身老人,夫妻双双健在的老年人是不收的,所以,我们日间照料中心的老年人,都是七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

托儿所的小朋友上学放学 ,都有家属陪同。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们腿脚好,离家近的,自己早上走着来,下午走着回去。离家远的,有骑自行车的,有骑电动车的。腿脚不好的老人,有家属骑电动车接送的,还有开小桥车天天接送的,还有一个六十的儿子推着轮椅,天天接送八十多岁的老母亲。



我们这个养老院,正式名称就叫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但村里人和照料中心的老人们都叫它养老院,养老院叫着爽口。

“养老院就是好啊”,说起养老院,养老院的老人们都赞不绝口,夸国家政策好,夸共产党好,夸村里的干部干实事,夸养老院这好那好。进了养老院的老人们,现在个个是红光满面,气色圆润,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很好。在养老院,伙食好,每天按时按点吃饭,最重要的是每天和同年龄阶段的一大群老头老太在一起,人多在一块吃饭热闹,人多在一块说说笑笑热闹。每天,吃吃饭,看看电视,聊聊天,打打牌,说说笑,锻炼锻炼身体。老人们说,这样的老年生活他们这是在享福。

把老人送进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院,也减轻了儿女们的负担,白天这一天,不用操心老人一天的三顿饭,不用操心老人白天的起居。儿女们白天该干啥就干啥,该忙啥就忙啥。村民们都说,办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院,是给村里办了件大好事。

日间照料中心的房前墙上有一条醒目的标语: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是的,我们都会老,都会有老的那一天。关爱老人,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这就是我们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我们的养老院,托老所,你们觉得怎样?和你们设想的一样吗?是不是值得推广?欢迎留言。




“养老院幼儿园模式”有点天真,不适合大多数老年人的衣食起居。此法实用价值不大;能够每天“上下班”的老人,基本上没有必要到养老院去“托老”;高龄体弱的老年人,经不起车船劳顿;每天来回恐怕弄巧成拙。

老年人需要一个稳定的生活。且不谈路途远近,严冬酷暑;即使是春秋两季都不宜“大动”。“动”则“泄气”;遭寒遇暑更是邪气容易侵入;春夏秋冬过度“移动”,都将消耗老年人的“元气”,降低其身体的抵抗力。

因为母亲入驻养老院将近五年,颐养天年方面,我有很多心得体会。入驻养老院主要三大障碍:一是费用昂贵;二是生活不太习惯;三是伙食不尽人意。其中的生活习惯需要时间磨合,最好将老人送进双人间或者单间;合住容易发生矛盾。暂时不太适应养老院生活,可以试住一个月;关键在于转变思想及生活习惯。

养老院伙食不够理想,一是子女周末送点“好菜”,还有水果点心。这样既能改善老人生活,又能得到子女关爱。养老院每天每顿都更换菜谱,专业人员配置营养得到保障,但是口感没有家常菜美味;有空可以每月带出去酒店“开开洋荤”;顺便调节一下氛围。

唯有“居家养老服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中心、以街道社区为依托、以对口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社会化服务。能够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提供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新型养老模式。

一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登门为老年人对口服务;二是在街道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 ”服务;服务对象一般是没有老伴、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 上述模式,全国各地正在探索,相信方式方法将不断成熟及多元化。我所在的城市养老院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养老院一床难求的窘境。

中高端养老院费用过高;普通退休人员难以维持;“幼儿园模式”覆盖面较小,还涉及到运送安全问题;唯有“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才值得大力推广,并在实践中摸索、提高。


插图选自网络,侵权必删。恭祝所有天下老年健康长寿!




这是不可能的,也无法实现。有一个残酷的真相,无论大家接不接受它都存在:老人和孩子是不同的!孩子出呱呱坠地,代表着成长、希望。父母为孩子付出人力物力,因为有朝一日孩子终究会自力更生,你可以放手,还能得到适度的回报(反哺)。但是,老人是相反的,代表着失败、绝望、死亡……无论你怎么伺候,无论你付出多少,都无可避免最后的死亡,也就是人财两空。

根据人类的心性,你愿意接受未来的希望还是明知绝对不会避免的死亡(失败)?

而且,新生儿幼儿气味清新,到青春活泼,朝阳一般;可你要是服侍老人久了,你就会明白,老人一天天散发出越来越难闻的气息……所以,市场上,月嫂这个行业雨后春笋,供不应求;可是,要找伺候老人的护工根本不容易,尤其是伺候瘫痪在床不能自理的老人,更是不那么容易找到合适的人选。

人类本质上是一个竞争和淘汰的过程,生老病死无法避免,所以,我个人的态度是:坦然接受衰老后的一切,不折腾子女,毕竟,怎么折腾,最后也没用。而且,父母也不要认为自己吃亏了:你养大了孩子,你的孩子也得养育他们的孩子……一代代都如此,其实,大家都差不多,谈不上谁吃亏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养老院   日托   晚上   父母   模式   日间   老年人   子女   幼儿园   老年   白天   将来   早上   老人   费用   感觉   孩子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