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中国造不出面包,而欧洲做不出馒头?

不要被现在面包店的面包忽悠了,以为古代欧洲面包都是软乎乎,甜腻腻的奶味。

现在中国常见的面包其实是日本人修改后当做甜品吃的,也就是日式做法的甜品,而不是面包。

欧洲古代面包类似现代的法棍。。硬邦邦,加盐。。。因为古代欧洲糖这东西也是奢侈品。。基本上,和中国古代的馕差不多的东西。都要发酵,材料也差不太多。。但是欧洲是烤,中国是蒸。

至于为啥西方要烤,东方要蒸。。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东方也烤。。锅盔和馕就是烤的。。

因为烤出来的东西适合存放,水分少,甚至可以背身上当干粮。几个月也不会坏。

至于馒头,时间长了长毛的。

西方国家在中世纪虽然有农业,但是并不发达,属于半游牧半农耕。所以很多人处于居无定所状态,做一顿吃半个月都是常态。所以必然都是烤,而不是蒸。

不是西方人不聪明,也不是东方人聪明,只是习惯罢了。




首先面包也不是欧洲人做出来的,是中东的埃及人做的。

其次,中国不是做不出面包,而是面包的发酵时间长,还不顶饱。烤包子、烤馕、烧饼的做法和面包差不多,只是中国人烤的面食,发酵时间短而已。馒头就不一样了,挺饱。更关键的是,中国人会蒸。




谁告诉你中国古代做不出面包?

欧洲做不出馒头是因为那帮人只会烤,不管啥都是烤。而馒头是蒸的,欧洲做不出来正常。

中国可是什么都会,烤的东西又不是没有,有些糕点,你不要想中国名字,单纯的看属性,就知道他是面包类了




嗯,中国古代的面包有啊,您也肯定吃过,这玩意叫做烧饼。发面饼也算。

剩下的问题懒得回答了




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分析了欧洲人吃面包中国人吃馒头的原因。中国古代选择馒头而不是面包的主要原因是燃料少。农耕民族主要聚居地在平原靠近河流的地区,离山区较远。开发的农田多,意味着种树相对少,在以柴为主要燃料的古代,家庭用火就要精打细算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发现通过加热水来使面食熟,使用燃料更少,更经济,所以馒头,面条成为必然选择。包括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也面临燃料少的问题,所以发明了涮羊肉(羊肉切成薄片在开水里煮更容易熟)。而欧洲地形比较破碎,山林,草原,农田相间,燃料问题相对好解决,所以就沿袭了从古传下来的烧烤传统。




国内生产的面包,有很多是作为糕点来处理的,而不是作为主食。所以里面有不少添加剂,如白糖等。这就给某些人错觉,认为面包更好吃。但是在古代,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同样作为发酵之后的面食,松软的馒头比黑硬的面包强多了。。只看制作工艺的话,凡是经过发酵而且烤制的面食都可以称为面包。那么我们的很多面饼火烧之类其实都属于面包。就是一个名词而已,就连我们的馒头,外国人一样认为是面包的一种。而面包里面添加糖分,是西方殖民美洲之后的事情。。。。至于说西方人古代为啥没馒头,主要原因就是西方科技落后,没办法大量制造大号铁锅,只有那种吊在火堆上的像瓦罐一样的小锅,只能炖菜煮汤。就算贵族,也只有大一点的吊锅而已。所以古代西方人没办法家家户户都做面包,通常一个村只有一个面包房,城镇每条街都有一个面包房。为了能保存时间长点,面包只能尽可能去除水份,所以又干又硬,想想也不会好吃。。我们北方农村的大家庭,虽然也不会天天做馒头,都是做一批,吃完再做。但是制作程序上显然比做面包更方便。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喜欢蒸而不喜欢烤的饮食传统,这和西方国家做菜不喜欢炒而喜欢煮如出一辙。中餐厨房的白案就是面食,主要就是蒸了。蒸出来的馒头等面食含水量大于面包,口感更柔软更有弹性,更适合热着吃,而且过程更快捷,可节约大把时间和燃料,所以自古以来家庭厨房里就没有烤箱这个设置,偶尔在炉子上烤烤红薯是最多关于烤的方式的记忆了,不得不说,烤的方式的最大优点是烤出来的东西更香。

如果从地域上考证这件事,应该有两个原因吧。第一,中世纪以前的古代欧洲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瘟疫四起,人民常年流离失所,失去家园的百姓最可以接受的就是在野外生堆火,烤着吃食物,面食当然也是以烤着吃为主,烤出来的面包也更适合携带和保存。第二,中国农村的树木有限,蒸着吃对节约燃料来说极其有利,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蒸的习惯。

中国人不喜欢烤字也可以从文字记录有所佐证。比如“考验”,“考试”,“拷打”,“拷问”“烤糊了”,所有跟烤有关的描述都跟痛苦和高温有关,所以由此可见,烤字本身就不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欢迎。

而蒸字就不一样了。“蒸”显示了中餐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面。比如“蒸蒸日上”“不蒸馒头争口气”“敢争天下先”,“云蒸霞蔚”等等,看得出来我们的祖先都是把美好的事物和“蒸”字联系起来。

也难怪我们一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家家都喜欢蒸馍、蒸包子、蒸发糕、蒸面、蒸水饺、蒸扣肉。。。。似乎所有吃的东西都要蒸一下才有意义。也难怪唐僧师徒三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那些大小妖怪们都会首选蒸的方式来料理唐僧肉啊。




面包不需要使用容器,在火直接烤就能做出来的。馒头是蒸出来的,需要一个类似锅的容器。这个就是东西方文化最大差别的地方,我们2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最早陶器,记载明文时代陶器瓷器用于日常生活,我们没必要直接用火,使用容易蒸煮更均匀,更快,不浪费汁水,烹饪和文化习惯从制作容器能力上就开始分化。




人类用火加工食物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生—烧—烤—煮—蒸—炒,中国已经发展到蒸炒的阶段,烤面包不是不会,而是不习惯,所以没有往这方面发展;欧洲人则一直停留在烧烤的阶段,有时会应用煮的方法加工食物。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习惯




欧洲不做馒头,是欧洲没有发明笼屉,不会“蒸”烹饪技法。中国不做面包是因为中国不需要面包,或者说有馕,烧饼这样烤出来的似面包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欧洲   中国   馒头   面包   古代   都会   面食   烧饼   中国古代   燃料   食物   阶段   中国人   东西   美食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