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未来几年还会有大的升值空间吗?

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目前,北京、上海、广州一线大城市的房价已是“天文数字”了,但是,只要你细细听我分析过后,你就会否定掉自己的这一观念。

北上广一线大城市的楼市真正形成楼市的时间不算很长,估摸也就二十多年的时间吧,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内,房价也才经历了2005年、2009年、2015年三个比较显著的涨幅阶段。

北上广不仅是国内一线大城市,而且还是国家大都市。综观我们的香港以及日本的东京、美国的纽约等国际大都市的楼市,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悠久年代,这些地区的房价至今都还呈上涨趋势,比如,我们国内香港的房价要远远高于北上广。

由此,推断出一个结论那么,我们北上广的楼市起码还有几十年的发展期。

针对近期楼市发生的“反弹”情况,一位经济学家曾预言,北上广一线大城市的楼市的发展期和预涨期至少还有十五年时间,也就是到2035年。




我认为是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未来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这是因为现在已经很明显,社会、经济、人口各个层面都朝着分化的趋势发展。即未来中国20%的区域集中着80%的资源,80%的区域大部分是空白和分散的20%资源。这里资源是指资金、技术、人口等一切影响社会发展的要素。

反映在房地产和房价上,那么最有价值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当然是80%中的最核心精华部分,从全国的维度看楼市,房地产供大于求。从细小的视角看楼市,核心和精华地区一直都是供不应求。

房价上涨可以调控人口的涌入,因为新移入人口必然要占用移入城市的资源,房价上涨的背后就是城市资源的争夺。但是,城市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人才的需求,真正城市需要的人才,绝不会因为房价而放缓进入的脚步。

所以2020年就有了所谓优质资产和非优质资产之分,北上广深的房子是优质资产,鹤岗玉门的房子是非优质资产。不要以为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达到60%就基本完成了,城市化的内部整合和流动才刚刚开始,将来必然出现的是同时伴随的资源向大湾区集中和一些城市的没落终结。

将来房价上涨只存在优质资产中,大部分普通资产和非优质资产将不存在价格剧烈的波动,这意味着大部分人确实可以买上房子,但也不会享受到资产升值带来的的阶层改变。因此未来一线城市的房价还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谢邀:

全国几个一线城市房价未来几年还有没有升值空间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做出定论原因很多,按多数人的基本收入来看上长的空间几乎没有,国家进行调控不再用房地产刺激经济的手段为目标,也就是去房地产商品化,没有了升值空间更是没有炒房利润相信没人会再以抢购砖头瓦块的形势去过日子,想想一线城市房价动则上千万,甚至几百万的房子都已经很少见了,当然有几百万的也是位置很偏僻的那种,相信除了那些企业家和非常著名的商人,在打工族的队伍里又有几个能够用实际能力去购买这些商品房的呢,前些年有个别集体和单位炒房,因为它们有庞大的资金支持,也有很大一部分个人炒房的,原因在于他们在房价只涨不跌的环境里进行着以杠杆加跳板的形势侥幸的存活下来,有位名人说的好,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上天就是这个道理,由此可见真正炒房赚来的钱也不被大家所认可。

一线城市房价还能不能继续增高,从21年开年以来国家对几个一线城市的调控力度来看估计上涨的动力并不大,因为继续增长会严重影响和制约实体业的繁荣与发展,更是背离了国家以民为主,关系到国家制定民生战略问题,既让大家买的起,并让大家住的起的既定目标,往长远处看,自从16年底国家高层发出房住不炒,房地产健康发展软着陆的声音来考虑,从房地产平稳发展到不再以房地产刺激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再到严格控制金融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行业一步比一步严厉,再加上最近银保监会非常严格倒查各大银行的资金流向问题,可以看的出国家控制房价的决心有多大,调控的力度有多强。

再一个就是软着陆问题,虽然简单的三个字它所包涵的意义及其深远并且重大,在我看来软着陆三个字是关系房地产政策中的其他政策表述中里面的重中之重,让大家买的起并且住的起以及关系到老百姓幸福指数的民生问题都包含在这三个字里边,它所包涵的的意义非常深远,因为高房价不仅影响了实体业的繁荣与发展,还严重制约了老百姓的消费问题,更是影响到国家新制定的中国经济,国内国外双循环思路的既定目标问题,由此可见我对一线城市楼市继续繁荣并不看好。

谢谢




樯橹之末,不能穿鲁缟。未来几年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房价已经没有大的升值空间了,最起码2026年之前不会有了。


2021年是特殊的一年,大型房企债务问题突出,动辄上万亿的债务触目惊心。美元大放水下原材料价格猛涨,一些出口企业为了订单互相压价抢着将真金白银输送海外,拉闸限电来得很及时。双减下教育培训行业哀鸿一片,网购和直播带货下实体店哀鸿一片。


现在还在说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房价是核心资产的人,真的看不到这些吗?


难道说在北上广上班就能月入过万?难道说家庭月收入3万就敢买房?


有钱的家庭不止两三套房,没钱的家庭连一线城市的首付都凑不出来。房价可以涨,拿什么充当首付,拿什么还月供?


国内生产早已恢复,出口增长喜人,但是背后的结构性矛盾很多人不会注意到。出口增长,是全面增长,还是部分增长?防疫相关物资又占了多大的比例?


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跟2019年相比,你的家庭消费更多了还是更少了,身边的亲戚朋友呢?


财智成功认为,今后两年很多人会感觉到经济压力,收入减少或者变得不稳定。即便是一线城市,离开的人也会比留下的人多。房价那么高,收入那么少,想买房成家离开才是解决办法,何况落户也格外困难。既然如此,房价再高,又有多少年轻人能买得起呢?已经有几套房的人加价互相卖着玩?




在严格的限购政策下,北上广深的房价在三年内不会有大的升值空间。同时如果房产税的实行扩展到所有一线城市和一些热点城市,那么还有可能在5年内出现一定的下降。但是如果没有比较大量的公租房,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上市,那么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房价未来还是会继续着随着物价的变动而上升。

近段时间传说的房产税试点,其实未来对房价会有比较大的影响。这是对于房产价格一个重大的挫折,虽然之前北京、上海的房产税已经有了试点,而且出台了两种模式的试点方案,现在看来可能不是未来整体房产税实施的终极方案。因为现在普遍觉得上海、重庆版的房产税覆盖范围太窄、税率相对比较低,对于房价的影响较小。可以说财政的增值收入不高,也不能作为遏制房价上涨的有力工具。

但其实有时候要反问一个问题,房产税的出台是为了遏制房价吗?还是为了按照市场化房产交易的原则,出台的全世界通用税种?如果房产税仅仅是调整房价的工具,那房产税的出发点可能就有所误差。

先看看上海和重庆的房产税试点,现在有啥特点,再讨论未来房产税出台对于房价走势的影响。

2011年1月,上海市出台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家庭第一套房免征房产税;第二套及以上新购住房,人均60平方米以上部分将征收房产税。适用税率暂定为0.6%。在2021年前三季度,上海市房产税收入为160.3亿元,而2011年全年为73.7亿元。其实从税收的收入分析,房产税还是受到了一定的效果。确实覆盖范围是比较窄的,一般家庭其实是不需要缴纳房产税的。

2011年1月,重庆市也启动了改革试点工作,但是房产税征税对象只包括独栋别墅,以及房价达到当地均价两倍以上的高档公寓。后来,对于在重庆无户口、无工作、无投资的“三无”人员,购买两套以上住房的,从第二套开始征收房产税。现在重庆主城中心城区个人新购高档住房,是指成交建筑面积价格达到22106元/平方米及以上住房,也需要从第二套缴纳房产税。

可以说如果按照这两个城市试点的房产税方案,其实对于北上广深的房价影响是不大的,但是如果实施更严格的房产税政策,那么未来可能房价会下降。但是现在还有一个核心问题没有讨论清楚,那就是在我国经济不断前行的基础上,北上广深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他们的房价到底需不需要下降呢?

如果过去的价格虚高了,那可能需要做一些调整,如果面对未来他们的价格能够回归,那是不是应该走上上升通道呢?

只要坚持着居者有其屋不炒房的政策,那么各个城市房产价格就会逐渐回归应有的价值。




目前一线城市的房子还是在不断的挤出多余的泡沫,因为上一轮房产暴涨中已经有很多泡沫。

一线城市说3~5年房子是在不断挤泡沫的过程当中,但是从长期看一线城市的房产还是特别有潜力的,一线城市的房子它有一线城市的城市配套而且它的就业率是好于其他城市的一线城市。

从长远来看潜力是非常大的,但是短期来看潜力还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大家如果现在投资一线城市的房子是不能投资的。




我可以负责任地回答,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在未来几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房价还会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第一,纵观历史,横看国际,这些一线城市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这些城市是年轻人和诸多人才向往的地方。因此人口净流入还会加大。

第二,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进一步提高,9:2的房价收入比会缩小。

第三,房价快速增长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时间并不长,和香港、东京、新加坡这样的城市相比,其增长的历史期还是很短的。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还正在发展之中。

第四,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建筑成本越来越高。

以上这些都是导致房价上涨的直接原因,还有好多间接原因不一一赘述。不过今年往后,国家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未来,这些城市的房价房价不会有过大的涨幅 ,但稳中有涨是肯定的。






短期看稳,长期看涨,短期跑赢通胀完全没问题。

2020年深圳上海房产暴涨是一个信号,说明民众在通胀下对核心资产的渴望。最近一二线城市密集出台政策打压房地产,目的也很明确:房地产最近行情太热,要减少交易速度,允许你每年跑赢通胀的涨,但动辄30个点的暴涨是绝对不允许的!

随着2021年通胀的开始,一二线核心房地产尤其是学区房,其增值保值的特点尤其突出,现在是政策打压,否则跟2016年那样价格翻翻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有房票和资金,上车一线城市房产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这个不一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未来房价还会上涨,但上涨的幅度不大。

‘毕竟楼市在调控,调控下的楼市,想要稳定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对很多人来说,现在最关键的就是保值,但当房子不保值的时候,买房人就会减少,很多人就会离开。根据国家政策来看,未来房价会贬值,也会升值,但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甚至来说,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会拉开距离。




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应该是占据了国内的金融、科技、贸易、创新等制高点,而且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最高。一个城市要发展多快那可能一个市长的高瞻远瞩就可能推动;可一个城市要走多远,那就需要国家战略的地位和城市定位。北上广深就是最具有长远发展战略的城市。

而在所有的城市中,采用最严苛的限购政策就是一线城市。五年社保要求就可以让很多城市望尘莫及,还有加上北上两地的落户限制,以及土地稀缺性特征。这将是城市发展的潜力,也是房价上涨的基础。

可高房价带来的副作用越来越大,不仅让居民的购房压力陡增,也让高房价下的高租金、高成本等带来的企业压力的增大。另外,大量城市人口增加需要加大基础建设的投入,从而带来的地方投资和债务压力的加大。

对一线城市在内的房地产进行调控和抑制房价上涨是必然趋势,今年以来对房地产的调整力度也是感同身受。未来五年里的房地产上涨的可能性很小,即便是一线城市也不会允许出现今年那样的快速上涨情况,而其他城市可能已经达到了高点,特别是一些人口流失、上涨过快、环境欠佳的城市,下滑应该是一种趋势。

可要是全国范围内全面放开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那么一些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上涨就不可避免。在如今的抱团取暖情况下,或许可以轻松上涨20%~30%。可调控还会继续严苛,稳定应该比上涨更重要,一线城市的未来的各种调控措施下要想大涨不太可能,要是可以跑赢通货膨胀就已经不错,如以年通货膨胀率3%记取,那么五年也就是上涨15%。要是按照利率5%考虑,扣除可能带来的租金收益,那么最多也就是达到按揭贷款的利率水平,房地产大涨趋势已经越来越渺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房价   未来   城市   通胀   空间   楼市   人口   核心   房子   资产   收入   政策   国家   价格   财经   房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