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所用的手枪是什么枪?这种枪来源于哪里?

谢谢邀请!

清末北洋海军时期,手枪成为了军官的随身武器,而且型号上相对统一,所以要判断邓世昌所用的手枪并不难。

(和“致远”同批在欧洲购买的北洋海军“来远”舰的航海日志,其中武器一栏就开列了威布烈手枪)

根据档案显示,清末北洋海军曾多次在订造军舰的同时,从欧洲购买过手枪,称为“梅花手枪”,即转轮手枪,因为其子弹巢的平面样子类似梅花形状而得名。具体的型号,则是非常著名的英国Webley手枪,北洋海军音译为威布烈手枪,现代习惯翻译作韦伯烈手枪,是一种可以装填6发子弹的转轮手枪,邓世昌应该也配用了这种手枪。

(韦伯烈左轮手枪)

2013至2014年,在“致远”舰水下考古中,的确在军官舱区域内发现过这种手枪的枪弹。

除了韦伯烈左轮手枪之外,根据考古发现的实证,邓世昌极有可能还有一把私人手枪。即,一种口径、大小都小于韦伯烈的袖珍手枪,射程和威力都相当有限,主要是作为私人的防身武器。在“致远”舰水下考古时,也曾发现了这类袖珍手枪的枪弹,或许邓世昌在官方配发的制式手枪之外,曾经购买过一把自用的袖珍枪。

(“致远”舰考古中发现的韦伯烈手枪枪弹,以及更为袖珍的袖珍防卫枪的枪弹)




2015年8月,我国的考古专家团队,对两年前在辽宁丹东海域发现的一批沉船进行水下考古。在考古过程中,一些子弹、炮弹被捞了上来。经过专家们的考证,认为这些弹、炮属于当年甲午海战时的“致远”号巡洋舰。这艘巡洋舰的管带是民族英雄邓世昌,由此引发网友讨论。

甲午海战时期,我国军队已经开始了现代化改革,军官都配备了现代枪械。邓世昌作为高级军事长官,他肯定拥有自己的配枪。那么他的配枪是来自哪里呢?其实打捞起来的物品中,并没有配枪,所以只能通过子弹,以及清朝海军枪械来源去分析邓世昌的配枪是什么来历。

一、英国产韦伯烈左轮手枪,清政府当年下过订单

清政府当年被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强行敲开国门后,又被迫和西方侵略者打了几仗。结果就是被枪炮打怕了,觉得我们也得有,不然下次人家还要来打,而且打得更厉害。可是清政府没有人家那份工艺和技术,于是只能从国库和每年的税收中,拨出一大笔钱跟西方国家买。

如此一来二去,清政府倒也买来了一大堆先进的西式武器,用来装备落后的军队。不仅如此,清政府还聘请外国军事教官,来训练清政府士兵和将官。可是军事改革又不彻底,军事实力始终难以和西方国家的军队相媲美。不过武器装备方面怎么说还是有了,而且还很不错呢。

据史料记载,清政府知道大英帝国的海军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于是海军武器装备方面,倒是多和英国合作,其中就购买了英国产韦伯烈左轮手枪。

韦伯烈手枪是音译,在北洋水师内部,将士们称它为威布烈手枪。这款左轮手枪可装填6发子弹,由于它的弹巢平面看起来很像梅花,所以又有了“梅花手枪”的别称。

这款手枪的造型比较小巧轻便,在当时的北洋水师中,还是配备了不少的。清政府购买武器的订单中,也有韦伯烈手枪这一项,所以可以推测出邓世昌所用的配枪是韦伯烈手枪。毕竟小巧的韦伯烈手枪便于邓世昌随身携带,而且政府有订单,又是指派给北洋水师用的,所以邓世昌的配枪是韦伯烈手枪,是很合理的。

二、博蒙特—亚当斯转轮手枪,英国官兵上下的喜爱

前文提到,晚清政府在英国方面下了不少军火订单,那么应该购买了不少类型和款式的武器装备,流入我国军队的还有其他枪械。考虑到是邓世昌随身携带的配枪,所以邓世昌也不是没可能会自己购买配枪,而不是从官方指定配备的武器中挑选。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那么另一款来自英国军队的手枪,就得纳入考虑范围内,它就是博蒙特—亚当斯转轮手枪。

博蒙特—亚当斯转轮手枪的发明者是英国枪械发明家罗伯特·亚当斯,以及英军中尉博蒙特。他俩强强联手,合作发明出这一款别致的手枪。这款手枪同样轻便小巧,不过容弹量只有五颗子弹,但是其造型比较特色,适合作为配枪使用。

如果邓世昌是自己购买的配枪,那么倒是有可能选择博蒙特—亚当斯转轮手枪,因为他造型有特色,小巧便携,确实适合做彰显个人身份地位的配枪。

作为北洋水师的高级将领,邓世昌也不免想佩戴和他人不同的枪械,尤其是自己的配枪方面,所以博蒙特—亚当斯转轮手枪作为邓世昌的配枪的可能性更高了。其实这款手枪在英国军方的受喜爱程度是很高的,是英国官方的标准手枪,许多军官都会使用博蒙特—亚当斯转轮手枪作为自己的配枪。

以上就是关于邓世昌配枪的两种猜想,可惜的是邓世昌当年所用的配枪早已不知所踪,也没被打捞到。配枪多半是私人性质,所以相关记载也没有。不过邓世昌作为民族英雄,他的配枪是什么款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气概和气节,就是我中华民族的强大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邓世昌落败,旗舰被击沉而坠入海中后,他是可以被救起来的,连他养的狗也游过去叼住他的手臂。可是在人和狗都过来救他的时候,他还是毅然要和自己的致远号共存亡,以死报国恩。如此气节可昭示千秋、明鉴天地,只可惜当年国力羸弱,不能让将士与敌国在同一水平线上作战,实在是可恨、可叹、可惜啊!




邓世昌是晚清北洋海军高级官员(致远号管带),配有手枪自然不足为奇


北洋海军是晚清政府集全国财力打造的一只庞大舰队,也是当时清代中国四大舰队中实力最强大的一只。不但有致远号等25艘主力军舰,还有80艘其它船只,海军人数4000人,舰队实力远超日本联合舰队,位列世界第九。

清朝对北洋海军的投入十分大,所以邓世昌的枪自然不是啥水货

据史料记载,当时清朝向英国购买军舰的时候顺便也买了一批手枪,这就是后来称为梅花手枪的威布烈手枪,这是一种转轮手枪,可装子弹6发,射速和威力在当时十分不错。此枪装备了大多数的海军军官,相信邓世昌也不例外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邓世昌,曾经先后担任清朝北洋舰队“飞霆”蚊炮船管带、“镇南”蚊炮船管带、“扬威”号巡洋舰管带、“致远”号巡洋舰管带,相当于现代的舰长,中国最早诞生的一批海军军官之一;其管理舰艇井然有序,士卒训练有素,且纪律严明,战斗力高昂。

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史称“甲午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巡洋舰舰奋勇作战,在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多艘舰艇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舰身倾斜。

在舰炮炮弹打光时,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血战到底,毅然亲驾战舰全速撞向日舰主力“吉野”号巡洋舰右舷,(从当代考古发现并判断邓世昌打算面对日舰发射鱼雷而非撞击日舰)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后世考古发现,日舰集中炮火射向“致远”号,一发炮弹击中“致远”号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

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壮烈殉国,被谥壮节公,追封追封其为“从一品”官,太子少保衔,是中华的民族英雄,为后代所追思。

现在,广东省博物馆、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等,珍藏有邓世昌生前用过的欧洲制造的铜座钟、邓世昌的长孙邓小鹏生前捐献的邓世昌印章等珍贵文物等。

2015年8月,国家文物局对两年前发现的丹东海底沉船“丹东一号”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水下考古,打捞起了许多炮弹、子弹、加特林机枪等近代武器,经过考古专家们的研究考证,认定了“丹东一号”就是在甲午海战中沉没的“致远”号巡洋舰。

但在沉舰上仍然没有发现相关的手枪,但却捞上来手枪子弹,经过分析结合史料记载清朝海军军官佩枪,认为是英国韦伯烈(又译韦伯利)左轮手枪弹,当时称为“六响手枪”,据此判断邓世昌作为海军军官,生前应该佩戴从英国采购的Webley左轮手枪。

第一批Webley左轮手枪,1887年正式服役于英国陆军和海军,称为“.455旋转器马克一号”,发射18克重的枪弹,枪口初速每秒180米,属于早期的老式转轮手枪,但非常遗憾网络上就是搜索不到这把左轮手枪的图片了。

其实,网络上所谓的那把邓世昌生前用过的手枪,从图片上看是一把独发枪,因此,本文作者认为并非邓世昌生前所使用。

根据北洋海军“来远”号巡洋舰装备记载中,就有关于“威布烈”(又译“韦伯烈”、“韦伯利”)六响手枪,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清海军军官配发的都是六响“威布烈”手枪,当时也称“梅花手枪”,海军是个非常前卫的军种,军官们早就舍弃了独发手枪。




我发现好多人都认为邓世昌英雄用的是韦伯利转轮手枪,但我认为应该是博蒙特—亚当斯转轮手枪。

博蒙特—亚当斯转轮手枪是英国枪械发明家罗伯特.亚当斯和英军中尉博蒙特合作研发的手枪,口径9.14,弹容量5发,其枪管枪身一体结构非常明显,引人注目。亚当斯整体框架结构在英国是注册专利,连柯尓特都不能用,非常独特。另其联动发射系统也非常简单有效,方便快速连续发射。1855年至1856年间英国政府购买该枪装备英国军队,1858年又作为英国官方标准手枪使用,许多官员都喜欢自己掏钱购买博蒙特—亚当斯手枪做为防身武器,当然邓世昌也应该是自己购买的防身武器,同清政府同时采购的韦伯利手枪明显不同。

1887年成立的韦伯利斯科特转轮手枪与轻武器有限公司生产袖珍转轮手枪、军用转轮手枪等多种枪械,其中最得意产品就是韦伯利VI型转轮手枪也称威布烈手枪是1913年出现的,1915年装备英军,口径11.56,容弹量6发,中折结构韦伯利手枪的标志,被认为为是历史上最好的军用转轮手枪。




邓世昌所用的手枪是什么枪?这种枪来源于哪里?

七、八十年代中国的老电影《邓世昌》在全国重新上演后,引起了全国轰动,纷纷为邓世昌的英雄卫国精神所感动,启发了无数有志青年纷纷报名入伍戍边。

邓世昌是一位清朝海军军官,早年曾经先后担任过清朝北洋舰队炮船管带、“镇南”号炮船管带、“扬威”号巡洋舰管带、“致远”号巡洋舰管带。清朝当时舰上的管带,就像如今海军舰长一样,属于海军军官。一般人当不成管带,除非像邓世昌这样训练有素、机智勇敢、斗志昂扬、英勇善战的人物,才佩成为军舰的管带。

在1884年9月17日中日的甲午海战中,邓世昌表现的更为突出,当时他指挥着“致远”号巡洋舰,躲过了几枚敌舰发射的鱼雷后,敌人又发的一枚鱼雷击坏了“致远”号巡洋舰,当时舰已经向一边倾斜,邓世昌毅然决然的命令该舰撞向日本的军舰,顿时敌我两舰撞沉海底,就这样邓世昌和舰上的250多名官兵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全国解放后,国家打捞船队在国家博物馆考古人员的配合下,在邓世昌牺牲的地方,打捞出邓世昌当时用的手枪和子弹。该手枪经过考古人员签定属于英国制造的六响左轮手枪,如今该手枪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谢邀请。

在人们的印象中了解并知道邓世昌的是从电影中认识的。

邓世昌是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在甲午海战中任致远舰舰长,相当于现在的少将。他在海战中率领全舰官兵英勇血战,最后再冲向敌舰的时候被敌舰炮弹击中装有鱼雷的装置的炮管发生爆炸,全体官兵全部壮烈牺牲,实现了邓世昌的誓言: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的值。

他在海战中身披斗风,左手扶宝剑,右手拿单筒望远镜的英雄形像深入人心。他腰中配带的枪却成了一个迷。

据说,在海战之前,北洋水师的武器装备也是十分强大的,为此李鸿章还从德国引进了不少枪支弹药充实了各战舰的战斗力,这些武器当中就有德国生产的左轮手枪。

根据传说,猜想很有可能邓世昌配带的是德国生产的连珠左轮手枪。

信不信由你。




甲午海战前,邓世昌的军职是总兵记名简放,加提督衔,兼“致远”号管带。

(邓世昌)

当时北洋海军的工资非常高。海军提督,官俸为3360两,船俸(津贴)为5040两,合计8400两;海军总兵年收入为3960两白银,邓世昌的年收入应该是这个数。


致远舰是向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定制。北洋海军配备的是英国Webley手枪,音译威布烈,或韦伯烈,6发子弹的转轮手枪,口径11.56mm。

韦伯烈VI型的经典六发转轮手枪,1915年才列装英军,所以邓世昌不可能拿到这种手抢。北洋海军给邓世昌发的手枪,是韦伯烈早期型号的转轮手枪,很可能是韦伯烈MK I转轮手枪。


邓世昌很有可能有自己购买的手枪,更加小巧的博蒙特-亚当斯转轮手枪。


(博蒙特-亚当斯转轮手枪结构图)

1855年开始,英国军队大量购买博蒙特-亚当斯转轮手枪,后来成为英国军官的标配。博蒙特-亚当斯转轮手枪射速快,大大超越了转轮手枪的鼻祖柯尔特火帽击发枪(1835年发明)。

1881年(光绪七年),邓世昌到英国接舰,很可能就在英国自费购买了博蒙特-亚当斯转轮手枪。


博蒙特-亚当斯转轮手枪装弹用时38s,柯尔特转轮手枪装弹用时58s。

博蒙特-亚当斯转轮手枪重1.3kg,口径9.14mm,弹容量5发。


(博蒙特-亚当斯转轮手枪分解图)

博蒙特-亚当斯转轮手枪,使用压弹杆前装压弹头和火药,再在后面安上火帽。扣动扳机后,a点定位,b点转动转轮,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先进了。





多年前,国内在辽东半岛海域进行海底考古发掘的时候,打捞出了不少当年甲午海战的遗留物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致远舰的大量遗留物,比如炮弹之类。

致远舰出水遗留物中,出现了一些子弹与枪支,而当年致远舰的管带,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邓世昌,对于这样的枪,后人自然也是充满了好奇,毕竟那时手枪并不多见。



晚清时期,国内的军事开始逐渐现代化进程,大多数有一定品阶地位的军官,也都配备了专属的配枪,邓世昌是致远舰的管带,自然也有自己的配枪。

当时清朝虽然通过洋务运动,已经开始制造自己的枪支,不过手枪方面还很欠缺,且自产配枪质量比较差,因此军官所佩戴的,几乎都是从西洋进口。



作为第一个打开清朝大门的西方列强,英国是最早对清朝出口装备的国家,几次与英国的战争让清朝被打得狼狈不堪,为了自保,清朝被动开始发展自身的近代军事。

清朝本身并没有相关的技术,所以早期的军备都依靠从西方进口,英国作为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自然首当其冲,清朝进口的大量英国军火中,就有不少枪支。



从英国买来的,叫做韦伯利枪,也叫作威不烈手枪,这种手枪算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手枪,一次可以装六发子弹,在北洋水师内部,有一定品阶的军官都会装备。

清朝的确曾向英国大量采购过威不烈手枪,并且当时也指明了是给北洋水师的,如果邓世昌的手枪是这种的话,也的确是能够说得过去的。



甲午海战前后,其实清朝已经进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在与西方的密切交流之中,越来越多的西洋事物传入了清朝之中。

在频繁的中西交流之中,除了英国之外,其他西方国家所出产的各类先进军备也一起大量涌入清朝,不少的显贵,也会自行购买一些用于防身。



除了清廷专门为北洋水师指定配备的威不烈手枪之外,也并没有规定必须要用这款,邓世昌作为致远舰的管带,当然也可能自己购买装备,不一定是要朝廷发的。

当时除了威不烈手枪之外,英国还有一种博蒙特亚当斯手枪,由于这种手枪做工精致,造价也更高昂,当时许多有身份的人,也会佩戴这种枪,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






邓世昌遗照

邓世昌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的英雄事迹尽人皆知,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中,邓世昌壮烈殉国,清光绪帝曾为他题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也算是对邓世昌以死报国的最高褒奖。
邓世昌生前佩戴的宝剑
邓世昌同过的望远镜
邓世昌用过的手枪

关于邓世昌用过的这把手枪,因为没有详细的资料介绍,也没有查找到相关的资料,所以不清楚它的具体型号,但从手枪的造型来看,应该是德国毛瑟手枪,尤其是手枪弯曲的握把,更像是毛瑟手枪早期的风格,加之当时北洋水师的单兵武器为德国毛瑟步枪,因此可以断定邓世昌当时所用的手枪为德国毛瑟手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亚当斯   手枪   北洋   韦伯   转轮手枪   管带   左轮手枪   巡洋舰   甲午   英国   海战   军官   清朝   子弹   海军   时尚   邓世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