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超标,看脚部就能知道吗?为什么?

你好,三诺讲糖很高兴为你解答!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除了三多一少,其实可能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症状,只要留心观察,还是可以及时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

血糖高不高,从脚部也可以看出来

1、脚麻

当血糖偏高的时候,一些糖尿病友可能会出现脚麻的症状。

血糖波动大,脚部的神经组织会因为高血糖而受到损伤,可能就容易出现神经方面的病变。表现为脚部麻木,对温度感知不明显,如果出现类似情况,糖尿病友就应该提高警惕。

2、脚部皮肤瘙痒

很多糖尿病友不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可能都会出现四肢皮肤瘙痒的情况。一些人可能误以为是皮肤疾病,但脚部出现瘙痒,很有可能是高血糖导致的,如果任由其发展,可能会引起糖尿病足。

3、脚部溃疡

血糖长期偏高,脚部很可能容易出现溃疡或者感染,因为糖尿病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足部的神经会受到影响,可能会感染一些细菌,这时候皮肤就非常脆弱,容易发生感染、溃疡的现象。

血糖高的其他症状

除了脚部皮肤瘙痒,部分血糖高的患者还常有外阴瘙痒。血糖升高较快时可使眼房水、晶体渗透压改变而引起曲光改变致势力模糊。有的人还会有头晕,皮肤瘙痒,肢体麻木,蚁走感等症状。

在血糖高时,许多患者并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特别严重的高血糖会出现极度乏力、消瘦、休克和意识障碍、呼吸急促深大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症状。

所以,想要知道血糖的情况,还是要每天做好血糖监测,不能依靠感觉来判断。

纯手打,码字不易。若您赞同文中观点,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留言或邀请“三诺讲糖”回答!




血糖高不高,看脚就知道?脚部出现这些异常,你要注意了!

糖尿病患者最担心的是血糖问题,今天我教大家怎么看脚就知道你血糖高不高。血糖太高,脚部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脚部瘙痒

很多人一直认为脚部瘙痒是有脚气的原因,其实是因为血糖高引起的。要知道脚是末梢部位,这里的血流很慢也容易沉淀血糖,而血糖会刺激血管皮肤,所以,血糖高的人会老觉得脚很痒,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发痒。

脚底发麻

患者突然间感到脚底发麻,走起路来脚像被针扎一样,出现发麻的情况,是因为血糖太高在脚部血管沉淀,影响到血液供应营养物质给脚部肌肉。在肌肉缺氧,血管被伤害的情况下,脚就很容易发麻没办法走路,身体也失去了平衡。

趾甲变厚、干燥脱屑

趾甲变厚,并且皮肤上面十分干燥,用手一摸上面还有屑脱落下来,不要以为是缺水所导致的,而是血糖高了,可能糖尿病并发症出现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足部变色

由于缺血导致的糖尿病足因为供血不好,早期足部可能会发白,到晚期会发黑。由于神经病变导致的糖尿病足会出现发红,后期随着色素沉着而发黑。脚部的颜色变化还会向上影响到小腿甚至大腿。




由于我国目前糖尿病人数多达一亿多,数量居世界第一,我们不妨来探讨糖友们关心的血糖问题。在医院里也经常会碰到有患者问:“我平时如何知道血糖超标?有人说血糖高,脚部会有异常,真的吗?”

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个心脏,有时也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数据显示,约有10%的糖尿病患者会并发糖尿病足,而糖尿病足一旦发生,很大可能要面临截肢。若是腿脚上出现以下4个异常,最好测下血糖是否正常,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血糖超标,脚部可能出现的4个异常

内科主任查房时,经常会说:“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因此不少患者是偶然体检或者出现了并发症不适就诊时才发现的。糖尿病会引起全身多器官的功能损害,引发多种并发症出现,其中也会引起脚部的一些病变,具体可参照以下几种症状。

1.脚部伤口不愈合

要说通过看脚就能知道血糖超标,我想可能性最大就是脚部伤口不愈合。由于日常使用频率多,脚部也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导致外伤。首先高血糖会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调节功能异常,糖代谢受阻,利用率下降,从而影响了组织的再生修复能力;另外,高血糖也会导致血管微循环障碍,伤口部位的血流量减少;再者高血糖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且伤口很容易成为细菌的培养基,引起伤口感染。在这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伤口就会出现不愈合,也预示着血糖超标,病情进展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和危及生命。

2.双脚麻木

这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并发症之一,出现双脚麻木也代表着糖尿病病程已经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了。由于高血糖导致血管微循环障碍,这种微循环障碍会首先在远端血管中出现,而远端的末梢神经由于失去了血液的滋养而出现病变,所以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也多从远端最先开始,表现为双脚或双手的麻木、针刺或者蚁爬感。

3.双脚冰冷

同样是高血糖导致末梢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脚部由于供血不足而出现常年冰冷,尤其在冬天会更加难受。

4.脚部感觉迟钝

末梢神经病变除了引起麻木以外,还会导致感觉迟钝,特别是痛觉。所以我们常常告诫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热水洗澡或者泡脚前,最好由年轻的家人代为测试水温,合适后再使用,否则容易被烫伤。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糖尿病会引起双脚一些病变出现,但反过来双脚的一些病变并不一定代表血糖超标,上面除了第一条比较容易符合以外,其他都很可能由其他原因导致的,所以不能仅凭症状就对号入座,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测一下血糖,就知道有无超标了。糖友们务必记住我的一句经验之谈,良心劝告:很多市面上所谓偏方根治糖尿病,往往不靠谱,最重要的是去正规医院规范治疗,定期监测血糖等指标。




血糖超标,短时间看不出问题,时间久长就有些表现,如脚皮毛脱落光光,时有脚灵活度减缓,时有麻木的轻度感,而动走路消失了,因血管糖高,导制血液粘稠而不畅通,时常瘀堵,供血不足,时间久久导制下脚部的新成代谢严重引响,下脚部有瘀块,或发黑皮肤下脚部等,人人健康,早知早防,才是治病最高理想,才是健康最珍贵时间表,如早知血糖高,首先考虑食物那些含糖高低而进食,食量保持一般7一8分保肚就可以(以IO分算),同时还要控制其它几高,如尿酸高,少吃含蛋白质食物,胆固醇高,少吃蛋黄,动物杂等,脂肪高,少吃甘油三脂,肥猪肉,猪肚脂肝等,还有血钙高,少吃含钙食物,血钾高,少吃含钾食物,为了健康必须了解食物的营养成份,与身体的需求量力而行,大体上有个数字,才是健康最佳选择的标准,它就是一个勤份学习,才有一个健康收获,在此谢谢网友!




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血糖超标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近期可能出现高血糖症状以及急性并发症,发生与否与血糖升高幅度有关;远期则主要表现为血管、神经、肾脏等多种靶器官损害,增加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那么血糖超标,看脚知道吗?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所谓“足行天下”,但糖尿病患者的脚却易受血糖侵蚀,轻者仅表现为感觉异常、供血不足,重者可出现足部溃疡,增加截肢风险,严重影响后期生活质量,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脚属于重点保护对象。由于糖尿病足主要源于血管与神经损害,因此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达标,以减轻神经、血管病变,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但糖尿病足早期症状不显著,且血糖升高后短期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因此足部是否出现相关症状不能反应短期血糖变化情况。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不能反应血糖短期变化,是否可以知晓长期控制情况?能。若糖尿病患者出现了下肢神经与血管病变相关症状,说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血糖已超标,需提高警惕,常见症状主要有:

  • 出现下肢疲劳、跛行与静息痛,说明可能发生了下肢血管病变。血糖长期超标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下肢动脉出现狭窄,由于行走过程中下肢对血供需求较大,因此并发下肢动脉狭窄的患者,行走可能会受限制,但受限的程度与血管狭窄的程度相关:若狭窄不重,休息时可无症状,但行走时可能出现下肢疲劳,若继续运动,狭窄的动脉不能满足肌肉的血供需求时,则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若狭窄较重,不仅运动时症状严重,甚至休息时也可发生缺血性静息痛,重者可能发生下肢溃疡与坏疽。因此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可通过踝肱指数检查、下肢动脉彩超明确病情。

  • 出现下肢疼痛、烧灼与麻木感,说明可能发生了下肢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足部溃疡的病理基础,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警惕神经病变的相关症状,若下肢出现了不明原因疼痛、烧灼与麻木感,或出现袜套样感觉,需及时就医,应完善针刺痛觉、压力觉、温度觉、踝反射、震动觉这五项检查,若任一或多项检查异常,且排除了其它神经病变,可诊断周围神经病变;若这五项检查无异常发现,但高度怀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可行神经传导功能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注意的是:若糖尿病患者出现了足部畸形、足部少汗或无汗,也是神经病变的表现,只不过所累及神经不一样而已。

  • 出现足部溃疡,说明糖尿病足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足部溃疡是糖尿病最难治疗,也是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的病因则为神经病变与血管病变,不过这里的血管病变还包括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治疗难度主要表现为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即使治愈后,1年内新发溃疡的发生率也高达31.6%;之所以强调糖尿病足部溃疡的严重性,是因为一旦发生,若病情持续进展,重者可能演变为坏疽而截肢。因此,预防足部溃疡的发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点,需早期减轻血管与神经损害。当然,根据溃疡发生的位置,我们也可初步判断其病因:若溃疡发生于易受压部位,局部血供良好,其性质为神经性溃疡;若溃疡发生于血供较差部位如足背外侧、足趾尖部等,局部感觉良好,其性质为缺血性溃疡。

因此,严格来将,无论是神经、血管病变的相关症状,还是糖尿病足部溃疡,均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为血糖长期超标,防治的原则为早期控制血糖达标。所以,从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角度出发,不能依靠足部的症状判断血糖是否超标,而应该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适时调整降糖方案,以平稳控制血糖达标,减轻血管、神经损害,避免出现足部症状,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那么,血糖控制在多少,可减轻足部损害呢?对于普通糖尿病而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可有效减轻足部损害;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6.0%以下,可进一步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若反复发生低血糖则应适当放宽降糖指标,因为低血糖增加了血糖波动幅度,也会加重血管与神经损伤。

除开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控制其它危险因素,包括戒烟、限制饮酒,减轻体重,定期监测血压与血脂,必要时给予合理的降压、降脂治疗,有助于减轻下肢血管损伤;出现血管损伤相关症状的患者,建议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由于血管损伤所致足部损害,与血管狭窄、供血不足有关,因此酌情使用扩张血管的药物,有助于增加足部血供,改善血液循环,可减轻足部损伤。对于神经病变,虽然使用修复神经、改善微循环、改善代谢的药物有助于病情的控制,但最关键、最重要的防治措施依然为控制血糖平稳达标,其次建议每年进行10g尼龙丝检查以评估发生足部溃疡的风险。当然,若已经出现了足部溃疡,在对症治疗血管、神经损伤的同时,重在清理溃疡创面,合理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综上,血糖长期高于目标范围,可引起血管与神经损伤,发生血管损伤时可出现下肢疲劳、跛行与静息痛等症状,发生神经损伤时可出现下肢疼痛、烧灼与麻木感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发生于血糖长期未控制达标,或未及时治疗的患者,预示出现足部溃疡的风险较高,因此需及时控制血糖平稳达标,以降低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发生风险。控制血糖的同时,糖尿病患者还应加强对其它危险因素的控制,包括戒烟、限制饮酒,减轻体重,监测血压、血脂等。已经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时,给予相应对症处理有助于改善症状、减轻损害。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血糖高不高,看脚就知道?李药师今天继续来辟谣!

很多朋友都知道糖尿病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并发症病变,而糖尿病足就是其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如果说血糖是否超标,通过看脚上的相关症状,真的靠谱吗?

如果长期的高血糖得不到干预,长期的高血糖才会影响我们的下肢微血管循环已经周围神经系统等,导致出现脚部出现各种各样麻木、刺痛感、寒冷感、易感染、脚部皮肤干燥、易皴裂等相关症状,严重者还有可能会导致脚部出现溃疡,坏疽甚至导致截肢的后果,这些小的大的问题,都可能是高血糖长期影响,导致的脚部的相关健康问题和症状,但为何一定要等到出现这些症状时,才去判断血糖是否有超标的问题呢?如果能够尽早的发现高血糖问题,积极的对血糖异常的问题进行控制,才是更好的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发生风险的好办法呢?

从血糖超标到糖尿病的发生,往往还有一个中间过程,那就是出现空腹血糖超过6.1,或餐后血糖超过7.8,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判定标准的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的情况。高血糖的控制,如果能够从这个阶段就开始,虽然不一定要用药,但从身体调理方面,饮食控制,加强运动锻炼方面来加强血糖的控制,积极的尽早的实施高血糖的生活干预,才能够更好的控制糖尿病的病程发展,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风险。

在出现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受损时,我们的血糖超标了,但我们的身体真的不一定会出现明确的症状,别说是脚部的相关微血管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症状,就是我们常说的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的“三多一少”症状,往往也不是一定会出现,因此,想要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想要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是否超标,等出现相应的症状时,采取考虑是否有这个方面的问题,往往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很久了,已经对身体的健康造成危害了。

对于血糖是否超标的判断,当然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血糖的检查,空腹抽血检查血糖水平,就能够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处于什么状态。至于抽血检查血糖的频率,则要结合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简单举几个例子——

  1. 比如年轻人,体型正常,家族中也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情况的,在没有可能是高血糖导致的相关症状的前提下,隔上个三年五年查一次血糖水平,都是可以的。
  2. 如果是40岁以上的朋友,存在体型肥胖,脂肪肝问题的,建议至少每年复查一次血糖水平,了解自身的血糖代谢情况,如果可能一定要积极的控制肥胖和腰围。
  3.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糖尿病情况的朋友,应该更早的,进行血糖水平的定期检查,比如从30岁或35岁就开始每年复查血糖。
  4. 上述第二第三种情况,在检查血糖水平时,可以注意不但要检查空腹血糖水平,也可以做一下糖耐量试验检查,看看餐后血糖情况是否超标。


上述说的几个情况和检查建议,只是举例,总的来说,对于血糖是否超标的问题,应该结合自身的糖尿病发病风险,通过定期的检查血糖水平来做好血糖的监测,一旦发现出现血糖超标,不用等到确诊糖尿病问题,就及早的进行生活调理干预,做好饮食调理和运动干预,很多时候,轻度的高血糖问题,都会在合理科学的生活干预下,得到很好的改善和控制。而尽早的血糖控制干预,是减缓糖尿病病程发展,减少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的基础,才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

因此,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与其等到脚部出现相关症状的时候,才想起来去检查血糖,控制血糖,不如结合自身的血糖升高风险评估情况,定期的做好血糖的监控测量,对血糖超标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这才是控制糖尿病风险和并发症风险的最佳办法。




在门诊,我们经常会接诊从外科转过来的患者,

“孙医生,这个病人脚烂的的厉害,你看看是不是你们科的?”

“这个病人脚麻了很久了,是不是血糖影响的,查查看看。”

由于糖尿病人的日益增多,在各个科室就诊的患者中都有一部分糖尿病人,外科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多见的,因为血糖异常的患者,很多人在足部会有一些表现。

感染或伤口不易愈合

我们有一个病人,在洗脚时不慎先将脚放在了盛有滚烫热水的盆中,被烫伤,之后进展的很快,出现感染,坏疽,在外科就诊,很快就转到了我们科调整血糖,血糖30多,存在严重的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最后脚没有保住,被截掉了。这就是洗脚造成的悲剧,更是血糖高很久而没有查体发现的悲剧。

每年都有十几只脚被截掉,确实是非常让人痛心的事。

以至于我们的骨科主任都不愿意接到我们这样的会诊邀请,

“接个骨头还有个成就感,你们科的那是啥呀,保都保不住!非截不可!太残酷了,好好的腿!”

每次会诊,他都会如此念叨,因为糖尿病人截肢位置要很高,很多人是在膝关节上截除的。

足部及下肢异常感觉

足部出现麻木、疼、热、凉、蚁行感等异常感觉时,要进行血糖的检查。

有些患者是以神经病变来就诊的,才发现血糖升高,是糖尿病。

长期血糖控制不好时,也会出现这些异常感觉,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血糖恢复到正常,神经病变的症状也不会很快消失或者就不会消失,将持续存在。

足癣

几乎99%的糖尿病患者都存在足部的真菌感染,会出现糜烂、瘙痒等症状,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机体抵抗力较差,而真菌非常容易感染而且不容易清除,易于反复复发。而足部的血运相对较差,环境潮湿,利于真菌繁殖。很多患者同时有甲癣,也是甲床营养不良、血供不足所致。

综上所述

血糖升高会引起足部及下肢的异常感觉,在足部破损时不易愈合,感染容易扩散,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不仅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还会导致真菌感染。

定期进行查体,尽可能早的发现血糖升高,以便及时降糖治疗,保持血糖平稳。切不可待出现足部症状时方才认为血糖超标,那么则悔之晚矣。

我是孙医生,关注孙医生讲糖,持续了解更多优质健康知识,有帮助请点赞,有疑问请留言,必复!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过高,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在所有的并发症中,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之一。糖尿病足的出现是很严重的,严重时会导致患者需要截肢。因此,糖尿病人对于糖尿病足要重视,在发生这四个症状的时候要特别谨慎,可能是糖尿病足来临了。


血糖超标,看脚部就能知道吗?为什么?

糖尿病足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足病的病因是糖尿病所致的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长期血糖控制不好,导致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在合并感染引起的,此外,还与足部畸形、足底压力异常增高等有关。

比如说平时穿鞋过紧,出现外伤,如足趾挤压,砸伤,脚烫伤,不正确的修剪脚趾甲等足癣或者脚气,皮肤水泡,血管阻塞,鸡眼肉刺,胼胝,老茧等。脚部神经血管病变在合并感染就会引起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

1、间歇性跛行

患者早期的时候会出现下肢血供应不足,走路都非常费劲,还会出现间歇性跛行,情况严重的患者还有可能出现小腿疼痛。

2、小腿发凉

由于下肢血液循环很差,导致出现血管扩张,血液流动的速度变得非常缓慢,血的颜色透过皮肤,就会导致脚部皮肤出现紫红色,还会出现足部发凉的情况。

3、足部关节变形

长期血糖很高,会不断侵蚀足部神经系统,很容易导致足部的神经系统出现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肌肉和骨骼都会发生变化,最终出现关节变形等。

4、足部出现溃疡

糖尿病患者脚部在出现溃疡之后,很难在短时间内愈合,因为愈合的速度比较慢,所以导致病菌越来越多,使溃疡变得更加严重。足部溃疡的好发部位为前足底部,脚底有溃疡,排除伤口感染的原因,很有可能是长期血糖升高的原因。

除此之外,随着病情逐渐加重,患者对于触感、疼痛感以及温度感觉逐步减弱,同时足内在肌萎缩,导致脚趾出现爪状趾畸形,随之发生,足部的排汗、温度及血运调节功能会丧失。

当糖尿病足比较严重时需要外科、骨科、介入科、感染科等协助治疗,若要截肢时需要到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糖尿病足除非是已经出现不可逆的坏疽,在通过全身性对症治疗,如抗感染、降糖、局部溃疡或坏死组织处理等等,还是有一定几率可以缓解控制的。




当血糖超过正常值就是高血糖,高血糖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高”中的一高,另外两个分别是高血压和高血脂。大多数疾病都会有一些症状,有些是我们可以感觉到或者是肉眼可见的,高血糖也不例外,会向人们发出一些血糖升高的信号。

血糖超标,看脚部就知道?

这个说法肯定是不科学的,比如说高血糖患者可能会出现脚麻的症状,但是我们不能单从脚麻就判断血糖超标,因为脚麻并不是高血糖独有的症状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疾病也可能导致脚麻。另外,我们再拿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举例,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干咳、乏力、呼吸困难等,但是即使一个人出现了这些症状,我们也不能肯定他就是患上了新冠肺炎,因为普通感冒也有这些症状。所以,“血糖超标,看脚部就知道”这句话是不科学的。

虽然我们不能通过脚部症状准确判断出血糖超标,但是这些症状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可以引起人们警惕,以便于及时就医检查。

高血糖可能会有哪些脚部异常呢?

1. 脚麻。如果脚部长时间不活动或者受到长时间的压迫,可能会出现麻木的感觉,但是如果无缘由的经常出现脚麻症状,并且稍微不活动就脚麻,需要警惕血糖升高,因为血糖升高会麻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出现脚部麻木症状。

2. 脚凉。脚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端,如果血糖升高,可能就会出现手足部位血管病变,导致手足部位供血发生障碍,供血不足腿脚就会冰凉。

3. 感觉迟钝。血糖高的人在泡脚的时候,若是水温过高,可能会对水的温度感觉变的迟钝,还伴有双脚麻木的情况,这时候就要去查一下自己的血糖情况了。

4. 伤口难愈合。因为血糖高会带来一些并发症,像双脚有伤口的话不容易愈合,还会导致炎症、感染等,及时就医查查血糖最为妥当。

我是黄志艳大夫,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这方面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血糖   下肢   并发症   溃疡   糖尿病患者   血管   症状   糖尿病   足部   患者   异常   神经   发生   情况   健康   糖尿病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