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爱“猫冬”,那么冬天一般都猫在家里干嘛呢?

东北的冬天冰天雪地,地表两米厚的土地都冻的很坚硬,农业活动完全停止。而且东北的冬天下午四点多就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早上七点多钟天还没见亮呢。

在过去不发达的时候,冬天基本没有什么活动。本身外边的气温就很低,所以没什么事都不出远门,都猫在家里,所以叫猫冬。顶多是左邻右舍走动走动,聊聊天,喝喝酒。

靠着林区的东北人,冬天主要活动就是进山打猎,整点狍子,梅花鹿,山鸡,野兔,野猪,狗熊啥的。或者进山砍伐木材(冬天的木材干燥适合砍伐,靠着冰雪,木材也方便运输)。靠近江河的,就把冰封的江面凿开打鱼。平原草原地带的人就整理农具,用秋天收获的秸秆喂养牲畜鸡鸭,但是由于受冬季取暖困难的影响,养殖的牲畜鸡鸭数量不会很多,仅仅够基本生活。

由于东北过去地广人稀,物产丰富,向来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顺口溜。所以这里人虽然生存环境恶劣,但是从来不缺吃的。

所以,冬天东北人也就没什么事做,正好利用冬天好好休息,走走亲戚,拉拉家常,吃吃喝喝,听听二人转。

现在的东北人没有猫冬一说了,冬天可以外出打工,甚至冬天也可以在家扣大棚种植蔬菜,大量饲养鸡鸭鹅牛羊,或者进行大范围冬捕,城市里就更加没有猫冬的说法了。




我小的时候,在东北老家是名副其实的猫冬。那时候很少数人家有电视,记得村里有个外出打工的回家,带了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全村人都去看个新鲜,晚上根本挤不进去,索性就不去了。

东北的冬天很长,寒假也比别的地方长。放寒假了,小孩子们就盼着家里杀年猪或者亲朋好友家里杀年猪,那样就能去吃杀猪菜了。

东北的杀猪菜是很有名的,杀猪的人家总是请有经验的屠夫杀猪,那样能灌好猪血肠,也就能做好杀猪菜了。杀猪菜一上桌,请来的亲朋好友一般都上桌,好客的人家请的人多,有的甚至能吃掉一半的猪肉。当然这猪肉也不是白吃的,吃肉的人家都得回请,所以杀年猪,吃猪肉就成了东北人冬天的一种习惯。

猪肉炖血肠和酸菜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灌血肠可是一个技术活,所以村里有灌血肠技术的人冬天忙得很。那时候的猪肉肥肉多的贵,瘦肉便宜,主要是那时候的农村条件不好,油腥少,一般人家都买肥猪肉来炼油。

妇女和大姑娘一般都在做活,比如纳鞋底,做鞋帮,做一双手工鞋是需要费一些功夫的。订了婚的农村女子正月里都会去给未来公婆家送几双鞋子,这是习惯。当然,做鞋之前要打麻绳,很费时间,一般人家都靠这个打发时间。

那时候没有什么零食,但是每家基本上都有瓜子,家家基本上都在小园里的四周种些向日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东北人   血肠   狍子   冬天   火盆   豆包   麻绳   牲畜   瓜子   正月   猪肉   木材   麻将   家里   农村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