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80年代的电视机要用布套盖着?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八十年代电视真是个大宝贝。我们一个一万多人的乡,仅有一台电视,并且是有财力的文物保管所,简称文管所,才有,乡政府机关部都有。


记得有位同学的父亲在乡初中学校做工,不幸触电死亡,经过乡政府调解,几方博弈,最后赔偿的命价也就一干零点,也就相当于一个电视的价,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开播,记得似乎是周六和周日,天将黑,忙完农活,我们约上几个伙伴,跑几里的山路,去乡文管所看电视,真是视觉盛宴。

80年代不单只电视机用布套盖着,还有很多其他费重的物品都是被很好地保护好,例如自行车,在80年代的时候可是宝贝来的,比现在的汽车还珍器,所以都不会外借,会被很小心地停放好,那像现在的共享自行车乱丢,被暴力破坏!


因为人十年代,彩电还是进口加合资生产的大件消费品,价格较高。当时人们工湖收入低,买个电视要存几个月工资而且还凭票排队才能买到,所以人们都很爱惜。

由于当时居住条件没现在好,屋内浮尘较多,不盖电视罩子灰尘会通过机壳上部散热孔进入机内,时间久就会堆积在各元件上,元件散热接触不好老化、发热,时间久了电视故险率会增加。


也是当时家家户户的一种习惯,在当时什么值钱的大件商品都要做置子置上防灰尘,以延长其使用务命。


当荧光屏受阳光直接照射,或受镜子反光照射时,都容易损伤,使其发光效事降低,为了保护荧光屏,延长其使用寿命,就罩上深有颜色的布套,以防光照射。

老式电视,电子元件体积大,技术没有现在先进,散热没有现在的液晶电视好,要用布盖住散热孔防止灰尘进入。


以前还听说过老式电视爆炸的。。


小时候大人说过,电视机不看要及时关掉,夏天不能长时间开电视。


这其实是出于对家电的保护与珍惜,跟我们现在买手机好多人还得贴个膜一个道理。


八十年代一个家庭能够有这么个家电不容易啊,不仅仅如此,沙发上都有一小块布,就怕被用坏了。

物质匮乏的年代,东西用起来都特别珍惜,不像我们现在东西坏了直接更换一个就好了,虽然我们现在换个新的比维修更划算。


说难听点,就是穷,现在生活好了,普遍存在的也就不稀奇了,所以感谢伟大的共产党吧,生活只会越来越好。




80年代不单只电视机用布套盖着,还有很多其他贵重的物品都是被很好地保护好,例如自行车,在80年代的时候可是宝贝来的,比现在的汽车还珍贵,所以都不会外借,会被很小心地停放好,那像现在的共享自行车乱丢,被暴力破坏!







这种现象在七八十年代是非常普遍的,少有的几家有电视机的家庭,要么买一个非常精美的电视机套,那做工比衣服还要精美,都要绣上花。有些家庭回做一个非常精美的电视橱,不看的时候要将前面的橱门关死。家里的自行车都要用塑料带将大梁缠上保护起来。隔三差五就要将自行车擦的干干净净,防止上锈。电风扇也要买一个电风扇套。甚至到了90年代,很多的公司里面出现了电脑,都要专门装修一个非常豪华的计算机机房,安装少有的空调,当时很多公司的大领导都没有空调。之所以这样保护有两个原因:


当时经济还比较落后,大家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有个电视机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这些东西在当时的条件下都是最高档的,各个家庭都把它做成奢侈品一样对待,爱惜有加,所以极尽全力保护起来。用电视机套或者是电视柜是防止灰尘进入电视机。


当时的制造技术还不高,电视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并不过硬,电视机的质量也非常的一般,当时买家电自行车等大件都要请专门的内行人士帮助去挑选,因为合格率并不高,选不好的话,用不多久就会出现故障。当时的电视机几乎都是分离原件,以晶体管等原件为主,而集成电路非常少,打开电视机的后盖都是密密麻麻的各种电子元件,有一个元器件性能不稳定就出现故障。当时的居住条件也不如现在,温湿度不稳定,灰尘多,也加剧了故障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电器已经不是已经变成了普通的消费品,质量也更加稳定,所以逐渐的就没有人再如此保护这些东西,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也没有必要做如此仔细的防护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答:与私家车遮盖一样道理。

1、八十年代家家户户有电视罩、电扇罩、有的连烫衣板都要罩。

2、现在好多家庭的汽车都有罩,估计若干年后,也会出现类似于这样的提问。




八十年代电视机还不够普及,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还算是一件奢侈品,用布套盖上是起保护作用,防止灰尘和磕碰。

我见过的电视机布套设计精美,带刺绣图案,保护电视机的同时还是一件装饰品。

八十年代一般人的工资是每月几十元,一台黑白电视四五百,一台彩电要好几千,相当于好几年的工资。这个份量相当于现在一般的家用汽车了。

其实啊很多人都不懂,关了电视赶紧就拿套子套上,这样不利于电视机散热,反而影响了电视机的使用寿命。

那时候不光是电视机用布套套上,洗衣机、空调,甚至电风扇都有专门卖的套。记得有一次我们一个同学从南京来还每人给我们送了一个电话坐机的套,这个见过的人不多吧。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流行符号,电视机套也是八十年代的标志性物品之一,留给我们关于那个时代的记忆。




家里最早的一台电视机,是金星牌12吋黑白电视机。是81年买的,量了一下尺寸,用深红色平绒布做了一个电视机罩,平时,不看时,就将电视机套上,反倒是后来换成彩色电视机却懒得加机罩。

其实,想法很简单,上世纪80年代,对一个普通家庭,说一台黑白电视机是最高档的家用电器,一点都不为过,人们都格外珍惜,生怕有尘土粘到电视机上。

其实,电视机外壳粘上尘土,对电视机并没什么影响,用抹布擦一下就可解决。烦人的是,灰尘会进入电视机内部。各种电器工作时,都会发热,如不及时散热,就有可能烧毁电路元件,电视机也不例外,尤其是那时的电视机,用的都是CRT显像管,发热更明显。注意一下,机壳上都开有散热窗。电视机工作时,加热内部的空气,空气膨胀,就会流出电视机,外部的冷空气进入填补。这样,内外空气的对流,带走了热量,却带进了灰尘,灰尘粘到电路板上,严重的会引起电路元件短路。曾经根据一个维修电视机的朋友的建议,将电视机后盖打开,用打气筒清理过灰尘,灰尘确实很多。

为了散热,吸附灰尘也是没办法的事。但不看电视时,盖上机罩,就可减少灰尘进入,并且,关闭电视机后,最好马上罩上。因为电视机不再放热,机壳内的空气温度还很高,内外空气的对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当机壳内的空气温度降低到与周围空气温度一样时,空气流动就十分缓慢了,进入机壳内的灰尘也少了很多。




为什么80年代的电视机要用布套盖着?

为什么那样,没有那个经历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真正的原因是,那个时候电视机太宝贵了。

八十年代初期,一台14寸彩色电视机的价格是1050元,这个价钱要是现在,也就是中等收入两三天的收入而已。

但是,在八十年代,一个农民工苦干一天,也就是一元左右的工钱,也就是说,一台电视机是一个农民工三整年苦干的全部成果。要现在的话,一个农民工一天300元,干上三整年,也就是三十万左右的毛收入,把价值三十万的宝贝摆在那里,当然金贵得很了。

具体到那个时候,一台14寸电视机也就是1050元,农村的话,是“万元户”才可能有的奢侈东西,大体上要方圆二十公里范围的农村才可能有一台(注意是只有一台),城市的话是中等以上收入的家庭才会有(例如国企的双职工),所以绝大多数家庭都当宝贝一样供着,用漂亮的画布做一个罩盖起来是标配,其目的就是保护电视机免受灰尘污染。




1、因为八十年代,彩电还是进口加合资生产的大件消费品,价格较高。当时人们工资收入低,买个电视要存几个月工资而且还凭票排队才能买到。所以人们都很爱惜。

2、由于当时居住条件没现在好,屋内浮尘较多,不盖电视罩子灰尘会通过机壳上部散热孔进入机内,时间久就会堆积在各元件上,元件散热接触不好老化、发热,时间久了电视故障率会增加。

3、也是当时家家户户的一种习惯,在当时什么值钱的大件商品都要做罩子罩上防灰尘,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4、当荧光屏受阳光直接照射,或受镜子反光照射时,都容易损伤,使其发光效率降低。为了保护荧光屏,延长其使用寿命,就罩上深颜色的布套,以防光照射。




【大别山鹰】答疑:为什么80年代的电视机要用布套盖着?关于这个问题,我就以我的亲身体验来告诉你为什么。

在八十年代,也就是农村刚刚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不久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虽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广大普通民众的家庭生活并不富裕,可以说大部分家庭仍处于贫困之中,一日三餐能吃饱饭,有衣穿就算很不错了。我是八二年参加工作的,每个月的工资是27元钱,一直延续到八四年才涨到每月35元钱。八五年夏天,刚刚在农村开通的电视转播台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那时我正年青,一咬牙,一冲动,花了560元钱买了一台12吋的飞跃牌黑白电视机,560元可是要花掉我一年多的工资,可那时候能买得起电视机的人在一个村没有几家,大家都是挤在一个小组唯一的一台公共电视机旁看电视,这种情况下,电视机被人们视为贵重财产,倍加爱护珍惜,为了防止灰尘掉在电视机上,人们便专门做了一个电视机套子盖起来,小心保护。

几十年过去了,国家富强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彻底改善,现在不要说过去的黑白电视机早成古董,就连采用新技术集成的液晶电视、台式电脑等高科技产品也逐渐淘汰,手机也从模拟向2G、3G、4G、5G发展,现在电视没人看了,电脑除办公外也没人用了,人人都以手机为伴侣,方便快捷、无所不能。

以上是@大别山鹰的个人观点,关注@大别山鹰,关注#头条三农#,每天为你分享不一样的三农观点。




为什么80年代要上套。电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了,胆机,后期能存四到八个电台,一个小区一台,那会叫向阳院。木头壳,屏幕也就九寸十二寸吧,整机有一个小柜子大小。据说我奶奶管着一台,98年修家电时在某居民家阳台也见过一台。

那么多人回答是遮灰,电视贵,当然这些都是原因之一。下面我就标新立异的找点别的理由。

一、当时家家都有缝纫机,女人又不逛淘宝,总得找点事做吧。全国工业也都没起来,布厂(纺织厂),自行车厂,手表厂,缝纫机厂等等。所以女工下班后就疯狂的做衣服,做窗帘,做洗衣机套,做电视套,反正用的上布的全做了。当时电视节目里也都是教怎么做这些衣服和套子。加上电视机套用料少,边角料练个手也就出来了,缝纫机也像练钢琴那样,每天都得踩几脚。

二、节目少,白天没节目,只有晚上7点以后才开播。所以到了6点半之后,吃饱的人都跑放电视的地方等着去看新闻联播了,大概到10点左右节目结束。而且那会刚改革开放,双职工较多,也不是双休,所以电视机使用率很低。

三、八十年代中期,电视节目增加,买的家庭也多了,没有的孩子就会跑邻居家看。电视贵么,所以没到统一看电视时就会骗小孩,没节目呢。加个套也能省掉一些解释。

四、专家说的要加套。那会也有专家,好几派,天天斗嘴。不能用金属绒的,会短路电视机内部电路的。不能一关机就上套,会热出病的,另有专家说了,随便套,关机是降温过程,器件不会老化。不加套发卡钥匙小孩子会掉进去的。反正也没股票,套就套呗。

女人不光那会要做电视套,还有打毛衣,而男人疯狂的打家具。为什么呢?电视里专家说了,大衣柜好,床好,厨好。反正就那么两个台,被集体洗脑了。

随着节目越来越多,连续剧的出现,大西洋底来的人,黑名单上的人,黑猫警长,西游记,香港大享,赌神赌鬼,电视机几乎不关了,套不套也就无所谓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电视机   年代   罩子   荧光屏   机壳   家电   大件   使用寿命   灰尘   元件   自行车   空气   东西   家庭   数码   电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