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初三教师,你怎么看待职高分流?

谢邀。

对于初三职高分流,我谈四个方面的小看法。

一,现状。

学生初三毕业,我们的学校大致接1:1的比例,成绩好些的一半学生读普高,成绩次点的一半学生读职高。

读普高的当然好说,学校、班主任工作轻松好做;读职高的,职高学校来人宣传、招生,毕业学校配合做工作,还是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放弃选择职高,弃学回家。

二,大方向正确。

从国家和社会的某种现状看,不缺大学生,缺的是熟练工匠。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说不上是制造强国。国家的科研队伍可从读普高的一半学生中得到保证,大面积所需要的熟悉技工,道理上讲应该来自职业学校。那读职校的一半学生本身还不够,还有不少学生放弃就读,更使技工短缺现象日趋严重。中国要更强大,办好职校,成为制造强国,是发展壮大的大方向。

三,认识要转变提高。

很多人认为:读职校低人一等,学不到东西,没有前途。

这是误解。

1,初中毕业读普高、职高的1:1比例,是以划线为界限,不是针对个人。你读书学习不是那么优秀,去学习一些基础理论、学会一门几门实际操作技能、毕业之日就成熟练技工,不好吗?

2,读职高也可读大学。

3,大家都知道:德国是制造强国。德国制造业之所以如此强悍,关键是它有丰富的工匠资源。这个资源是包括工程师、高级技工、普通技工的一条线。这一条线上的人才都受到国民尊重,待遇级别之间差别不大,都好。他们读职校,1是认为也光荣,2是学校教得好、学生学得好。

4,别人读普高,你读职高,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再说读了普高考不上大学,和你读职高有什么区别?在对社会有用方面你是不是可能还胜一筹?

四,完善职校办学理念需进一步提高。

简单说,提高职校办学水平,使职校学生确有所学,学之能用,能自豪、光荣地走向社会,应是我们所有人的追求!

职、高分流:大方向正确、认识要转变提高、完善职校办学理念需进一步提高,是我的基本看法。




首先,普职高分流,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百年大计,是利国利民利学生之举。作为初三教师,一定要加强政治站位,正确、系统、全面解释党和国家的政策,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正确地完成普高和职高的分流。其次,普职分流,基本上是按分数进行分流,给合本人意愿,只有个别变动,且要经学生及家长同意。一般是,前一半名次读普高,后一半名次读职高。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厚此薄彼或厚彼薄此的情况。极个别的对职高情有独钟,强烈要求报职高,那么就让一个名次稍差的补上报普高。如果没有这种情况,基本上就是依规操作。第三,人的智力的确是不相上下的,马克思说:“诗人和搬运工在智力上的差别,比家兔和野兔在智力上的差别还要少得多。”但人与人的智力分布则是千差万别的!人有一般才能,还有特殊才能。一般才能基本上由学习成绩可以反映出来,特殊才能基本上是由人的专长反映出来。特殊才能又有多个方面的分布。如语言才能、旋律节奏方面的才能(音乐才造)、造型艺术才能(美术才能)、协调身体才能(体育才能)、数字感智及逻辑思维才能……等等。所以,我们会发育,考不上大学的,有人居然会写文章(歌德、琼瑶等作家数学成绩都差,甚至考试打零分。女作家竹林也是高考落榜者),有人会踢足球打篮球或当其他方面的优秀运动员,还有不会读书的人神力天生,真的力大如牛,一万个秀才从生练到死,都比不过他!总而言之,许多能力超群的人原来都是不会读书或读书成绩一般的人。换言之,这些人,一般才能不高,在某个方面的特殊才能却比较优厚。也就是说,学习成绩不好的人,有可能蕴含有特殊才能!他们不适宜读高中,硬要去读高中,也是当陪别人读书的人,考不上大学。如果去读职高,那有可能不同!他们完全有可能动手能力比那些会读书的人强!让他们干别的事,很可能会干出点名堂来!第四,目前职高招生中出现乱象,由于利益的趋使,普职高均不是义务教育,有人乱招生,拿回扣。腰河发水。希望加强整治。老师们劝学,顶着烈日,辛辛苦苦,必要的报酬是可以的,但必须统一标准,公平公正公开,严禁双重标准,暗箱操作。也严禁没有得到利益的教师,故意误解党和国家的普职高分流政策,做促退工作,唱反调。第五,个别职高学校,由于职业教育管理难度很大,工作疏忽,出了问题,一是要加强整改,努力做好职业技术教育,同时,也要防止别有用心者,放大问题,使职高招生阻力重重。本来,国家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成才,每一个人都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想一想,国家的扶贫力度多大!不存在什么哄人骗人现象!笔者曾经说过,分层教育(分快慢班),首先还不是为了优生吃得饱,努力成才,而是为了让成绩差的真正学到点东西,树立信心,不混日子过!普职高分流,实际上也是一种分层教育,目的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落下。用木桶原理解释,最低的木板才是木桶装水的高度!平时教学也一样,教师的主要精力是放在转变双差生身上(指小学,不是高中、大学)!职高,是成绩差的初三生的不二选择!先培训,再就业,这是国家考虑周全的政策,也是成绩较差者立足社会的重要保障!回答供参考。




凡是信誓旦旦大谈特谈职高分流好处的,你让他的孩子上职高,他一万个不愿意,别问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为什么。

其实:

第一,上大学和上职校,出来的阶层是不一样的,个例不谈。

第二,初三就分流,你让那些开窍晚的孩子失去上大学的机会,这是一种罪过。

那么:

最好的方法,还是改到高三再分流,至少公平很多,于国于人都有好处。

各位觉得有道理的支持一下小弟哈。




作为一名初三教师,我认为将职普比按1:1的比例进行分流,似乎不尽合理。

也就是就,学生初中毕业后,有一半的学生要进入普通高中学习,另一半的学生要进入职业类学校学习,这种硬性的规定,已不符合当今大学扩招的实际。

众所周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入学率已达80%以上,也就是说,学生初中毕业后,只要读普通高中,80%的学生都可以考上大学。然而目前的情况是,根据职普比,只有50%的初中毕业生可以进入到普通高中学习,另外50%的学生被强行分流到中职学校。

这些被分流到中职类学校的学生,有的可能中考时发挥失常,有的可能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还有的是因为家庭变故影响了学习,强行把他们分流到中职学校后,他们就失去了上普高、升大学的机会,有的可能因此而辍学打工,这对于整体提高国民素质不利。

从目前的中考形势看,并非普通高中达不到扩招的规模,而是因为有职普比的硬性规定,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受限,不允许他们多招,这又造成了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的浪费。

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读高中、上大学,但因受职普比分流的限制,孩子考不上普通高中,只好去上中职。

种种迹象表明,初三毕业后按职普比1:1的比例分流已不符合我国教育的现状,应尽快扩大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作为初三教师,非常赞同并支持“职高分流”。

我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普职高分流,是国家的教育政策,我认为这是利国利民利学生之举。我校今年中考大致1.2:1的比例,成绩好些的学生读普高,其余稍次点的学生读职高。

这样就可以正真做到分层教学啦,

高中老师上课时可以集中精力搞教学,再不用绞尽脑汁维持课堂秩序而分神。能考上高中的学生基本都有一定自律性,这样大大促进教学效果,为高考高产奠根基。

而进入职高的孩子们,针对自己的兴趣与喜好选择不同专业班,学好一技之长,同样也能出优秀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吗。另在在职高升本比较容易,所学科目也更专业,经过职高三年打磨技艺更精湛,升本后可大展宏图。

其次,有部分家长思想有顾虑,不能面对现实,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凡,总想着让孩子读高中上大学才能有出路。这是不明智的。赶紧要转变思想抛掉面子和不切实际的幻想,选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人生照样辉煌。

最后,现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职高教育,职高本身要完善办学理念,要大力提升办学质量,赢得家长信任,使职校学生确有所学,学有所用,迈入社会能有一技之长,这该是我们所有人的追求!这样职高也能长远发展。







一,职高分流是科学的推进,势在必行。

职高分流是中国现时代针对制造强国技工人才一大举措,具有改变人们的传统认识和高速度高质量推送优质生源的需要,国家的有必要实行职高分流,有利于提高普通高中教育的质量,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二,职高分流一刀切过快,造成一些学生与大学无缘,造成了不公平

1,由于人们长期对职业教育水平低,很多职业技术学校师资力量没有完善,许多硬件配套、师资缺少,多年来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往往是混日子,而真正学到了什么呢?与其说学技术,倒不如说进厂前的训导。学生根本学不到什么技术,抽烟、赌博、玩游戏、打架、谈恋爱混光阴,走出学校找不到对口事儿做,还是要从学徒做起。

2,中国的教育存在着城市、农村、地域性的差异。职高分流一刀切将会造成许多分数高、智商高的学习尖子失掉了上大学的机会,无疑人才存在潜意识的流失。

3,职高分流大面积的学生失掉上高中、大学的机会。只能进入一一职高学专业技术课程一一工厂的人生路。路是光明的,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但人们的想法却存在顾虑,他们不看好过去的技工学校的不学无术的模式,那种赶鸭子,走过场,混日子的职高时代。国家如何在职高的硬软件的投入、合格的师资储备是真正职高分流的关键。

综上所迷,职高分流要有步骤、有规划地实施。能让学生愿意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三十六行,行行岀状元”的目标。让人们早日看到中国制造大国走向世界前列之梦。









扫地钻家回答。

我十分支持职高分流,这符合实际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山东55万多考生参加高考,普通本科招生不到22万多人,剩下的都是高职。

也就是说无论学生多么努力,还有一多半考不上普通本科,还得学技术上高职。

高中三年主要以文化科为主,学一阵子受很多罪(高中学习很苦的)最后还得上高职学技术,不如早去学技术!

在职高升本比较容易,所学科目也更专业,经过职高三年打磨技艺更精湛。

职高三年学习相对轻松,要比上高中成绩不理想,孩子在里面倍受煎熬强。

上大学与上职高就是设计者与施工者的区别。

活总得有人干,不可能都坐办公室里画图纸。

现在提倡工匠精神,随看经济发展,工匠、技师的福利待遇会越来越好。

发达国家如德国,人们抢着学技术,因为工人的工资很高也受尊重。

既便成了科学家,也不是人人出成果。

21世纪,一定是科学的世纪,一定时技术人的春天!

总结:抛掉面子和不切实际的幻想,选适合自己的学校,人生一样辉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理性看待。

分流是必然。

一来现在传统教育作为阶层流动的调剂机制已经开始逐渐失效,教育成为固化##的手段;

二来,国家技术人才(专业工人)欠缺,需要大量熟练工,所谓人工智能,产业机械化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来,职业教育体制并不健全,能否学到真知识,真技术,成为家长普遍质疑的问题。

四来,高学费。无论是什么专业,职业教育都针对的是成人(把你当成年人看),学不学看自觉,但技术没有免费传授的道理。这个学费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相比,多数家长的觉得不好接受。

总结,如果你想有改变自身##的机会,拼命读书,上高中,大学可以提供;如果没有这个意识,读职业教育,早日打工挣钱,也不是坏事。

人,这辈子怎么不是活着呢?




一位教师认为,职高分流,是打着为学生考虑的幌子、借着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对学生权利的一种剥夺。

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题主说的分流,是否是不让学生参加中考的那种?

职高分流的现象,前些年在很多地方广泛存在。一般而言,职高分流,是指在中考报名之前,老师给学生做工作,不让学生报志愿和参加中考,直接去职高上学。

我们都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走学习这条道路。单单一个高中,就有很多学生考不上。大部分地方,高中录取率在50%左右。剩下的那半学生,只能上职高或技校。

所以,在这种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很多地方就兴起了职高分流。有的是教育部门安排的,有的是学校安排的。极少数情况下,是老师自发进行的。

职高分流的幌子,是为学生的前途着想:反正你也考不上高中,还不如早做打算。正好现在国家提倡职业教育,以后发展前景很好。

虽然说的很好听,可现在的职高是什么样子,大家不会不清楚。

再者,教育部有明确的规定,禁止学校和老师干涉学生的中考志愿填报。参加中考,报哪个学校,是学生的权利。

有人说,学生参加中考了,没考上,最后还是要去上职高,结果不都一样吗?

结果虽然一样,但过程是不一样的。能不能考上,是学生的水平问题。不让学生考,就是学校和老师的问题了。

不让学生参加中考,是违规行为。如果这个规定可以肆无忌惮的违背,那其他的规定是不是也可以呢?

职高分流,名义上是为学生考虑,真是目的还是为了学校的成绩。要真是为学生好,就不应该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我是一位教师,专注教育领域。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关注。




这很正常。

不能让那些不学无术成天混吃等死的学生进入高中再继续混下去了。如果再继续混下去,简直是人力物力的浪费,这样的浪费有什么意义吗?他们上高中过着煎熬的生活,在高中就是睡大觉,啥也学不进去。

我上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是被保送进的高中。他的学习成绩很一般。如果没有保送加50分儿,他根本上不了高中,即使这样,他上了高中仍然啥也学不会。就是白天在那儿睡觉,睡了一学期的觉,实在受不了这种煎熬。天天就跟鸭子听雷一样,啥也听不懂,啥也学不会,简直就是生不如死。在高中,混了一年之后回家种地去了,现在也过的挺好,所以说让那些学不进去的学生进入高中,简直是一种生命的煎熬。

时间都浪费,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做得不偿失毫无意义。不要让专家把你们蒙蔽了。有些专家说,满足一部分人读书的愿望,他根本就不想读书。如果想读书想好好读书,在初中时候你干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职高   教师   技工   强国   职业教育   中考   普通高中   成绩   高中   孩子   学校   国家   学生   大学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