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一个有孤独症的孩子,每天看着他感觉好难受,该怎么办?

孤独症也叫自闭症,有二种分型,一种是内向型,一种外向型,外向型的习惯上叫阿斯伯格症,因为自闭症的症状繁杂,所以后来用谱系进行描述,自闭症的家庭很难有幸福感,往往需要漫长的岁月去慢慢接受现实,只有真正可以接受的家庭才有可能从消极的悲观情绪中走出来,去积极乐观的面对现实。

请注意,我说的是现实,不是事实,因为自闭症有治愈的机会,而且年龄越小治愈的几率越高,最佳时期是学龄前,最好是青春期之前,也就是十二岁之前的少年期,进入初中之后的治愈难度会迅速倍增。

以人性学(不是心理学)的理论来看,治愈时间一般是儿童期(学龄前)是三年,少年期是三到六年,青春期六到九年。十六岁之后的成年人的治愈率理论上没有,改善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

因为治愈的时间很长,所以自闭症的家人付出会很大,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内心上,都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很少有人可以坚持到最终的胜利。

自闭症的治愈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引导、辅导、教导。

引导由观察期和打开期组成,

辅导由沟通期和互动期组成,

教导由世界观期和人生观期组成,

人性学的自闭症介入教育模式叫:三阶六期。

需要通晓读心术的专业素质的特教指导师来指导父母完成,

三年内可以治愈,

不要被西方心理学或西方生命学的人误导,

那些学人都是认为自闭症不可以治愈,

一旦父母接受了自闭症是不愈症,

自闭症的孩子就没有希望了。

为了孩子请自闭症的家人不要相信自闭症是不愈症。




你好!家长!孤独症也是自闭症。很多家长都被医生的诊断吓着了。

但我有幸听了一个精神科医生的课。他说他在这之前一直研究孤独症,后来发现孤独症的真正原因是缺少陪伴。孤独症不是病,而是医生给它的一个称呼,好比我们的名字一样,一个称呼而已。

所以家长针对原因,对症下药。

但怎样陪伴才起作用呢?肯定是用心的陪伴才有意义。原来陪伴也很讲究。陪而不伴或伴而不陪,都是家长的通病。

有一个妈妈,她生了一个宝宝,孩子完全按照教科书的方法养孩子。到点给吃饭,让孩子自己在家玩,让孩子自己自己睡一个小床,不让奶奶来接触孩子,怕老人家的老观念影响孩子。逐渐的她发现孩子喜欢独处,一个人玩玩具可以玩一天,害怕跟人接触,不说话。妈妈带到医院,医生就说是孤独症。

妈妈才发现教科书养的孩子不靠谱。奶奶可没有这么想,孩子明明好好的,非说是孤独者。奶奶去哪里都带着孩子,去菜市场买菜、去广场跳广场舞、去公园跟小朋友玩、到邻居家串门等等。有一天,邻居的小朋友过生日,孩子指着蛋糕说:宝宝吃蛋糕。开始大家都没注意,后来才发现宝宝居然说话了。奶奶可开心了:都说我家宝宝没有病,原来是真的。

“孤独症”是我们给孩子戴的一个帽子,家长要把帽子给摘下来。除了陪伴,还是陪伴。

怎样才能做到用心陪伴呢?比如孩子在家,家长在旁边玩手机,那是伴而不陪。如果家长在陪孩子玩,但心里却想着一会要去买什么东西,那是陪而不伴。家长跟着孩子一起玩,知道孩子的想法和要求,满足孩子的需求,才是真正的陪伴。

何其自信,本自清净;何其自信,本自具足。

用心陪伴孩子,让孤独症远离孩子。




感谢邀请,孩子是个孤独症,能够理解你的心情。虽然我们每天看见孩子就很难受,但是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只为孩子的干预和提高!

不知道孩子现在多大,有没有开始干预。每一个父母在得知自己孩子的病情之后,从质疑到接受也都有这样的一个过程,有的家长干预了一两年之后还不愿意接受孩子是自闭症的事实。

这都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内心不愿意接受,心怀着希望是好事,孩子的干预和提高也要同步进行了,很忌讳的是,很多家长为了一个诊断结果不断的复诊,为了推翻这个结果而反复奔走,结果耽误了孩子的宝贵干预时间。

孩子现在应该是在机构干预吧,作为家长我们要配合机构进行对孩子的提高,可以在家里随时随地的进行干预训练。掌握并且理解ABA的相关操作方法。

另外,我觉得你现在的心态问题没有调节好,不是因为你“生”了一个自闭症孩子,你万分的自责和内疚。自闭症是先天性发育障碍的疾病,成因复杂,跟你的关系不是很大,你不必太多自责。既然事实无法改变,那么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提高和坚持不懈。

自闭症的干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进行的,在干预初期,很多家长可能会感到失望和气馁,觉得天天的训练没有成效,但是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惊喜。

要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给我留言!




这个问题发过来邀请很长时间了,也在我眼前晃荡了很长时间了,每天看着好难受,还是来回答一下吧。

悟空问答最大的好处就是无论明不明白都可以进来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一本正经地回答,其中就有最近俩星期不停地在眼前蹦跶的某自闭症医院,即便我把他拉黑了也还是清净不了,我看它好不容易拼凑了二百来个字自吹自擂的广告软文恨不得贴上二百遍,我说悟空啊,你现在不会折叠了么?

再就是一个更独树一帜地回答说自闭症脑瘫唐氏都该安乐死,说他们就知道吃和睡,然后家长最可怜被折磨……这位可真是心理扭曲得可以,真是最可怜兮兮的了。

吐槽了骗子猴子瘤子王二麻子以后,还是说回题主吧。您是否也是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可怜的人呢?命不济摊上了这么个孩子?

我不知道您的具体情况,现在孤独症这坑很深,我不知您是否自己搞清楚了孤独症的诊断,我就怕您在这矫情甚至生不如死一辈子,结果孩子其实是误诊……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哦,那您难过的源头在哪?如果是误诊,那您这种状态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那就真把自己和孩子埋了。

即便孩子就是板上钉钉的孤独症,您知道孤独症是个啥麽?是否只知道是终生的,是啥也不明白,又刻板又狂躁,不能自理?那是你有限的认知决定的,与其掉入这坑里,不如自己往外爬,您自己不往外爬没人来捞您,更多的只有落井下石的,就像这个回答里的那个骗子!

我是试图来捞您的,不,只是想捞孩子,和您基本没太大关系,但也只能说到这种程度了。

我家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自闭症谱系女王才是自闭症孩子的真正模样,他们天真无邪古怪精灵,普通孩子具备的特点他们全都有,他们唯一与我们的区别就是更纯粹,不会被这污浊的世界所浸染,不会有虚伪和欺骗,他们的步伐的确跟不上这个尔虞我诈的时代,需要我们更多的包容理解与保护。

最起码我十分愿意如此,不知您意下如何?


【一位孤独症儿童的父亲,孤独地看世界,也许是最独特的视角,坚持用文字感染大家,请关注我,请喜欢我的文章的人们评论转发扩散,请做我们能做的,请尊重自闭症谱系的生活,我已成立育儿群,谱系与普通孩子家长都可加入,请私信我,谢谢】

【特别声明:此文独家发布于今日头条完全本人码字原创,搬运抄袭必究!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谢谢!】




同感,我家也一个自闭症孩子,每天的心酸也只有家里有自闭症孩子的才能理解。


自闭症目前没有任何有效药物,只能靠干预康复,而且是长期的、终生干预,外人无法理解其中的种种心酸。我清晰的记得,我家孩子在医院诊断时间,大夫给我说的一句话:“这个病只能干预康复,而且是长期的,不要有三五个月的这样打算,要以年为单位,长期干预下去”。


每个自闭症的家长都要经历怀疑、绝望、内疚、积极干预面对的一个过程,很少例外。

比如我,孩子3岁前,觉得没什么问题,就是不会说话,老话都说 贵人语迟,到了3岁还是不会说话,后面去医院检查,给告知是自闭症,错过了1年的干预时间。


作为自闭症孩子家长,只能把我自己的感受给你说下:

1、家长要积极面对,快速从悲伤和自责中走出来,积极面对已有的现实。

2、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和家庭经济和人员情况,找到一家适合自己孩子的康复机构。

3、自己加班加点的要学会家庭干预,多学习,前期可以多参加培训讲座,多看书。

关于自闭症书,强烈推荐 国内自闭症行业权威人士邹小兵教授的《与你同行 自闭症儿童家长必读》

4、要学会以家庭干预为主,机构干预为辅,做到机构和家庭相统一。

5、重要一点,要全家总动员,家庭成员要干预的保持一致。

6、可以加入一些微信群或者QQ群,以及线下组织,学会抱团取暖。




家里有个不会说话,不能沟通交流的孩子,作为父母来说,确实会让人觉得难受。家里有个孤独症的孩子,父母总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从开始的怀疑和否定,到接受并积极面对,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我们必须面对。


在消极的情绪来临时,请不要放弃努力和放弃干预。能够体会父母一遍遍教孩子,而孩子依然不会回应你时的感受;能够体会父母一直跟孩子说不要这么做,而孩子依然不能理解你时的感受。特别是在看到同龄的孩子能说会笑,而自己的孩子依然活在他的世界里的时候,失望的情绪就会将整个人填埋。


拥有消极的情绪是正常的,而作为父母首先要接纳这样的消极情绪,但不要一直在这个的消极情绪中一直消沉。自己的孩子唯有父母亲人的爱,如果父母就首先放弃,孩子可能也会跟着伤心和难过,他想说:妈妈,不要放弃我,我需要你的拥抱。但是他们却说不出口。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安排的礼物,面对孤独症的孩子,需要父母长期的努力和坚持。面前为止,孤独症是没有康复的可能,但是科学也证明只有科学干预,是目前为止有效的康复手段。如果你的孩子还处在3-6岁的黄金阶段,请一定要让孩子接受科学的干预,如果可以,家长自己也要把科学干预的方法学习起来,尽量在能够多帮助孩子改变的时候,多做一些。


不可否认,再积极的父母也有会受挫的时候,所以当消极情绪来临时,可以暂时离开一会,将孩子交由信任的亲人照顾,去做一些可以让自己心情愉悦的事,转换一下心情。


孩子本就是像天使一般的存在,即使他还不能和你交流,也请一定不要放弃。请不要用太高的要求来要求我们的孩子,放低自己的心态,就不会有焦虑和失望。


请放慢自己的脚步,陪伴孩子成长。




作为孩子的父母,已经生出了他了就应该努力去面对问题,自闭症的孩子更加需要家长的关爱,而且自闭症有轻有重,通过训练一样的可以生活自理的。

我周围就有自闭症的孩子,应该尝试去理解他们,这些自闭症孩子的家长都没有觉得有什么难受,反而越发疼爱自己的孩子,尝试去理解和支持他们。

对于我们这些周围的家长来说,由于他们的存在,我们或多或少都对自闭症有了理解,偶尔他们做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我们都是能原谅,并且还能试着和他们沟通。作为自闭症孩子的父母更应该去理解包容他们了!

这位家长,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不管他是怎样的,都应该好好的理解与支持他,多看看一些相关书籍,也可以多和其他自闭症孩子的父母多交流。不要把所有烦恼都憋在心里。




家长自身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痛苦来源于对自闭症的认知不够。

不少人期望通过赎罪式的付出来获得孩子的改变,倾家荡产送孩子上各种培训机构。殊不知培训机构的实质是在培训家长。

家长应该尽快学会教孩子的方式方法。将孩子带到正常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另一方面,家长也必须重建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不亢不卑,坚持做正确的事,多做少说。自己坚强,才会有人敢于过来帮忙。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孩子现在17岁半。从3岁半确诊为自闭症之后,进入机构培训近3年,其后进入普通小学学习6年,去北京针灸治疗两年多,目前还是只能自理,无法自立。

最后还是朋友开解我,只能拿宠物的标准对待他,包容他。

的确,有二哈的拆家,无二哈的可爱。




除了接受别无他法。




我也是星妈,我们也曾经一度很迷茫,很绝望。但是我们很幸运,在孩子两岁三个月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严格,善良的特教老师。她改变了我的孩子,也改变了我的家庭。

在康复训练前期,是父母最难的时期,坚持康复训练,随着孩子的进步,一切会慢慢好起来的。

孩子的康复训练过程中 老师和家长很重要,除了专业的康复训练,家庭干预如果能够的到特教老师的指导,可以大大降低家庭照顾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孤独症   自闭症   孩子   谱系   特教   消极   奶奶   情绪   家长   父母   现实   医生   感觉   机构   时间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