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不该让学龄前儿童背古诗?

看到题主这个题目,觉得无所谓该不该,教育孩子的方式有许许多多,全凭家长个人意愿,只是:

好钢好铁是炼出来的,不炼永远是矿石或废钢铁;

滔滔长江是由千万条河流汇集而成,源头仅仅是一眼山泉水而已;

建高楼必须要打牢根基,这些根基在居家生活中,毫无作用,但没有这些根基作支撑,再美再好再高的大厦,都会像空中楼阁,倾刻倒塌。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超过爹妈,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写会画,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但孩子所有的知识,却像江水一样,像高楼地基一样,从零开始,从一到十,从十到百,从百到千,从千到万,一点一滴、一砖一瓦的去积累。

如果你想孩子以学武为主,可以不用背诗,让他锻练身体好了;

如果你想让孩子顺其自然,可以不用背诗,上学后老师教什么学什么,孩子能学什么就学什么,能学多少就算多少,这样你也舒服,孩子更舒服;

如果你想让孩子十八岁以后不再上学,可以不用背诗,到年纪外出打工挣钱就是;

如果你想让孩子热爱土地,专心务农,可以不用背诗,让他学种庄稼好了;

如果你认为读书没啥用,更可以不用背,甚至连学都不用上,让孩子尽情尽性玩好了。

如果“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让孩子天生为神童,只怕是望着“天上掉馅饼”。

这完全取决于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

如果你想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就该坚定不移树立从零开始、从娃娃抓起的教育观念。

再说诗:大家知道酒是粮食精华,经过许多工序酿制而成,醇香可口,延绵悠长,品起来让人精神抖擞,回味无穷。

而诗不仅是语言精华、是文字精华、是文章精华,更是人文精华、历史精华、哲理精华、智慧精华。


一首诗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首诗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鲜活的故事;

一首诗就是一个警世、醒世名言;

一首诗就是一幅最美丽的山河图、田园图、花鸟图、娱乐图、休闲图;

一首诗就是一剂强心壮骨针,能刺激人壮志凌云;

一首诗就是专治心病的灵丹妙药,让人茅塞顿开,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这么好的东西,如果不让孩子学习,将是名副其实的“父之过”!

一是学前儿童听不懂诗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能白白浪费儿童此时博闻强记的黄金时段。孩子们这个时间背熟的东西,不管是诗词、歌谣、短文、顺口溜,一直到老,都会轻车熟路,张口就来。

二是打小培养孩子爱文化、爱学习的兴趣,在指导中学,在批评中学,在表扬中学,在奖励中学,背一首到十首,积沙成塔,日积月累,智力开发越来越快、越好。

三是诗背多了,随着年纪增长,理解能力也大大增强。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会让孩子懂得珍惜粮食,尊重劳动。

许多励志、劝学、专注、刻苦、奋斗的诗句,孩子们完全可以把学到的诗用于提醒、提高智商、生活语言交流,用于作文创作,用于工作与事业当中。

出口成章,出口成诗,简单明了,逻辑严明,一听就懂,好听好记,思维敏捷,给人以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满腹经伦的形象,岂不是为父母大张脸面?

更何况是孩子拥有了诗里的千万智慧,如同增添了润滑剂、助推器,完全可以投入社会,大展鸿图,在同学、同事中出类拔萃。

家长让孩子多背几首诗,应该是有益无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长不要当指挥家,更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当好孩子第一任先生,自己得先充电、先备课,才有资格教孩子,可别“滥竽充数”,以免“误己子弟”,惹孩子笑话。

兴许,在与孩子共同学习中,你会有意外收获,也将成为一个咬文嚼字、视野开阔、知书达理的后起之秀,让亲朋好友交口称赞: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到底是“虎父无犬子”!





中国古代就有用古诗进行童蒙的说法,用优美的古诗词对孩子进行启蒙,引导孩子进入中文的文本学习。我跟孩子亲子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从古诗词诵读开始。当时应该是幼儿园中班吧,现在孩子已经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大一。现在回想当时跟孩子一起诵读古诗的记忆都非常美好。

古诗词不仅孩子在小时候就体验到中文优美的韵律和节奏,还有其他的学习收获:

古诗词里有真情的表达,比如《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游子吟》;

古诗词里有四季的流转,比如《春日》《秋夕》《江雪》;

古诗词里有各种身边的景物,比如《咏鹅》《画鸡》《鸟》;

古诗词里有历史的追忆,比如《蜀相》《念奴娇赤壁怀古》《夏日绝句》;

在古诗词里可以认识数字,“一去二三里”“百川东到海”“两只黄鹂鸣翠柳”;

在古诗词里可以体验祖国大好河山,《望岳》《望庐山瀑布》《钱塘湖春行》;

中国古诗词的世界是丰富的,历史、地理、自然等等都涵盖在其中,只要能够有计划的带领孩子学习,诵读古诗词其实也是一个打开知识大门的有效方式。

幼儿古诗诵读主要是选本,中国古代的一些诗歌选本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千家诗》有点偏难,当时我跟孩子选的是小学必背古诗,相对而言比较浅显,绝大部分古诗是比较好理解的,语言也非常优美!家长和孩子一起背诵一起学习,是非常美妙的亲子学习时光。


下图是我跟孩子背过的诗选,第一本我们爱不释手,都把书背破翻破了;第二张图是北大社的,选的篇目比较全,特别推荐。






我个人认为应该让孩子从小就读诗词,作为学习传统文化的切入点。诗词之美,妙不可言。孩子年龄很小,不可能都懂其所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终有一天会欣赏每一首诗词里的语言,意境的。




完全应该背,而且可能的情况下应该适当的多背。

我们知道,人在儿童时期,大脑的记忆是机械识记强于意义识记,我们要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充分利用孩子机械识记强的特点,多背点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积累知识。

而且,背的时候并不需要完全理解,背诵就好,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是受益无穷的。

只有大脑的东西多了,才有可能运用自如,脑中空空,说和写都无法进行。背诵古诗词,不仅是积累知识,更是习得语感,体验汉语的音韵和节奏之美。

培养了诵读的习惯,对他今后的学习,也是有很大帮助的。随着背诵的东西不断增加,开发了孩子的记忆能力。

让孩子背吧!兴趣盎然的背,高高兴兴的背。好处多多。




我个人的实践经验是:看似无用,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限量。

我家小朋友刚刚学会说话,我就教他认字、背古诗。认字、背古诗,很多时候不是在家里进行,而是在街上,或者车上。因为在家里玩的吃的等等杂事太多,很容易受干扰,在街上,让他骑在我肩上;在车里,就让他坐我腿上,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背,从一个词,再到半句诗,再到一句诗,最后到一首诗,循序渐进。还有很多时候,根据街上看到的景物或者现象,学习古诗,解读古诗,这样轻松自然,不累,不让他厌烦。

坐在肩上和腿上,他很喜欢,又能让他不随意地跑,读起诗来很专心,所以效率很高。每次学习不要太多,一天一首,或者两首,不要让他感到任务太多或者压力太大。

日积月累下来,我们在小学三年级前面这些年,学的古诗数量已经很可观了。可以说,孩子学会的很多诗,都是在我肩膀和腿上上学的。

上学学会写字后,我就让他用笔默写古诗。我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过默写这种方法记忆下来的东西,非常牢固。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两个阶段分别实施,打牢了孩子的语文基础,也很大程度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所以孩子上学后,包括语文在内的各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大概五年级以后,孩子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再加上大了不太听从指挥,古诗学习便渐渐中断了。但我觉得古诗的启蒙作用也发挥了,差不多了,如果他对古诗还有兴趣,等他长大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吧。

图片来自头条免费图库






我认为家长不必刻意的让孩子背古诗,学龄前儿童必学,可学的东西多的是,比如说,学认字,学礼貌,学做人,学生活常识,学自理,学才艺等等,感觉这些都比背古诗更重要,为什么非要逼着孩子背一点都不理解的古诗呢?我认为学是可以学也可以让孩子背,肯定是有益无害,但不可刻意或者强制,我见过很多带孩子的父母在人前显摆自家的孩子会背多少首古诗,其实根本说明不了什么,人是要讲天分的,勤学努力我认为只是一个小小的方面,该不该让学龄前的儿童背古诗是一个很无所谓很无所谓的区区小事我认为谁都不必认真。




让学前适度接触一些简单易读的古诗,有助于培养其阅读兴趣,了解一些自然现象,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对入一年级后有个好的过渡,但不宜硬性规定非要背诵多少首。




教育孩子没有绝对方法,要因人而异。比如让学龄前的儿童背诗,我就是支持的,郑渊洁的看法可能是相反的,这个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就像郑渊洁让自己的孩子在家自学,别的家长敢尝试吗?大多数是不敢的。

让孩子背古诗的好处:


第一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为将来孩子学好语文打下基础。

第二可以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特别是适合儿童背诵的古诗,简单上口,孩子背诵过程中,可能简单地交流后就能知道古诗的意思了,古诗背多了也会丰富他的词汇量。

第三增加亲子关系。

第四是让孩子早早地接触传统文化,培养他良好的鉴赏能力。就像有一些小朋友如果小时候读名著成长起来的,他对阅读会有更好地鉴别能力,知道什么是好的,有营养的,什么是不好的,是垃圾。

第五为小学学习打下基础。现在小学生都有经典诵读活动,都要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如果提前背诵,到时基础比别人好,可能会更节约时间来精力,也更自信。

第六背诵的黄金时间可能就是年幼的时候。我们大人现在背一点东西,这边背过那边忘,不忘的永远都是上学时背过的东西。特别是小学初中阶段背诵过的东西很难忘记。




学龄前孩子是非常有必要背古诗的,孩子们背古诗的几大处分享给大家,一,锻炼大脑,增强孩子记忆力,尤其古诗的韵律有助于孩子记忆。二,可以作为知识储备为孩子上小学打好基础,让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领先于他人。三,孩子受到美的熏陶,尤其唐诗,“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让孩子一同来感受诗中的美,这样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四,增强孩子们表达能和自信能力,让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非常有必要让孩子学龄前背古诗。







不应该!


不说教育理论,只说实际例子,我太太,小时候能背唐诗三百首,现在再问,剩下不到十三首……其余的几乎完全没有印象。


六岁的孩子,对语言的使用尚且不熟练,你让他背古诗——很多古诗的词句,大人都未必能理解。


孤帆远影碧空尽——孩子知道什么是帆吗?知道什么是碧吗?什么是孤?什么尽?好了,你给孩子解释了,他说懂了,可是真的懂了吗?


等孩子到了年龄,再去理解这首诗,他的认知还只是停留在六岁时那个粗浅的理解里,完全领略不了诗中的画面感,沧桑感,艺术感。


就好像读名著一样,红楼梦,你没有任何文化积淀的时候,读那就是一本言情小说而已,而当你有了一定的艺术造诣,历史基础的时候,这时候再读,才能明白这部作品的伟大——过早让孩子去背他们不理解的古诗,不仅仅是无用功的问题,更可怕的是错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古诗   识记   古诗词   诗词   家长   兴趣   记忆   能力   东西   语言   儿童   孩子   精华   基础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