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咸阳的武则天之墓乾陵至今也没有被发掘过吗?

乾陵是一座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梁山的唐朝墓葬,在唐代首都长安(今西安)西北方向约85公里处。该陵为唐高宗李治(649年–683年在位)与武则天(690年–705年在位)的合葬墓,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依山为陵的建造方式。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截至2013年仅开掘了五个陪葬墓,从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我们来说说武则天和唐高宗这乾陵之谜,乾陵里到底有什么文物?乾陵为什么不挖?乾陵被盗过吗?为什么盗墓的无功而返?

一、历史上乾陵被盗过吗

在我国历史上,挖乾陵一事,早已有之。长达1200多年中,梁山上,就没有断绝过盗墓者的身影。小毛贼多如牛毛,正史里不记载,野史里也懒得写。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次之多,比较大的盗掘活动有三次。但是又都因各种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盗成功。

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声势浩大。他动用40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直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挖走了半座大山。因为军中无饱学之士,不懂乾陵座北朝南的结构特点,结果因为挖错了方向,终没得手。

史载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是个有官衔的大盗墓贼。他率领兵丁一古脑掘开了十几座唐陵,发了一笔横财。因为手中有了钱,便驱动数万人于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挖掘过程十分不顺,遇到的天气总是狂风暴雨,温韬受了惊吓,才绝了发掘乾陵的念头。

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亲率一团人马,也想学学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样子,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用军事演习作幌子,炸开了墓道旁的三层岩石,最后却也没能捞得半点好处。

1960年,几个农民放炮炸石头,一不小心竟炸出了武则天的墓道口。这个墓道口是真正的国家级绝密,盗墓贼们找了1000多年也没找见,黄巢40万大军挖了几年也没挖出来。此后,人们在这个墓道口上边手植了一棵华山油松,如今四面迎风,已成栋梁之材。

目前,许多专家认定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盗掘的陵墓。理由是乾陵墓道完整,而舍墓道,从石山腹部另凿新洞入地宫,难度很大,目前尚未发现新的盗洞。至于事实是否像人们希望的那样,只有等到打开地宫的那天才能得知了。

二、为什么盗墓者在乾陵无功而返

乾陵虽然历经千年沧桑,但是,依然风雨不动,历代盗墓贼都在乾陵面前无功而返,甚至连乾陵的墓道门都没有找到,可见这块风水宝地确实保护了龙体凤躯长眠地下而不受凡人纷扰。但是,也有古人指出,梁山风水是好,但是它利阴而不利阳。武则天选定这里作为埋葬自己与唐高宗的陵墓,是为了武家后代子孙兴旺。并且提出了以下观点:

第一,乾陵与太宗的昭陵龙脉隔断,如果是普通百姓埋在这里,可以兴旺三代,但是皇帝葬在此地的话,恐怕三代以后,江山有危险。事实也确实如此,唐朝自唐玄宗之后就由盛转衰,此时据武则天当政也不过三代。

第二,唐朝的龙脉之首在九峻山,太宗葬在此地,居于龙首而使唐室兴旺,但是,梁山是周朝的龙脉之尾,尾气必衰。

第三,梁山北峰最高,前面两峰像乳房。整个山形,远远看去像一个少妇平躺,乳峰高耸。这是一个典型的利阴的地方,阴气弥漫,不利于阳,并且梁山主峰直秀,属木格,南边二峰圆滑,属金格,三座山峰虽然挺拔,但是远看很平,属土相,金克木,土生金。在主峰下修陵寝,必定导致阴气压倒阳气。武则天之所以篡权掌天下,与她将陵墓选在此地有关。

当然,上述推论,无法证实或者证伪。不过从梁山的地形来看,双峰高挺,二水环绕,似乎是一个美女静静地平躺在此处。不管梁山是利阴还是利阳,但它确实是一块罕见的风水宝地。

三、乾陵地宫里,到底有多少文物?

乾陵地宫里,到底有多少文物呢?经过这么多年的探测考察,一位资深的文物工作者推算:保守一些说,最少有五百吨!这还不包括墓道里的那些条石,而那些造型各异刻有文字的条石,也是难得的文物。

根据考古工作者对乾陵主峰以下,垂直地宫的局部探测,以及对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发掘,专家们推测乾陵墓室的结构,是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通道,左右宫殿组成。左边躺着唐高宗,右边躺着武则天。

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又各有四间石洞,洞里装满了盛唐时最值钱的宝贝。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史书记载,《兰亭序》在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把昭陵盗了,但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那么十有八九《兰亭序》就藏在乾陵里面。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

细说起来,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惟一敢废黜正统,戴上皇帝帽子的女人,只有武则天一人。她66岁时掀翻了李唐龙案,宫门外高悬起武周的旗帜,硬是当了15年皇帝,死后又敢在自己墓前竖起黑色的无字碑,一生功过任凭后人评说。唐高宗李治风流倜傥、病塌上草就遗诏,要把他生前喜欢的字画全部随葬入墓,估计书法大圣王羲之除《兰亭序》之外的精品都被李治带入了棺椁。

而武则天更是才气横溢的一代尤物,可流传至今的《全唐诗》中,只收了她很少一部分诗作。武则天那么多失传佳作哪里去了呢?是否就葬在陵中?这实在是弥天之谜。

四、武则天的这座乾陵为什么不挖掘?

帝王陵的开发历来是文物界极为敏感的事,而以乾陵尤甚。早在40年前,乾陵第一次被发现后,周恩来总理在文化部送上的一份《乾陵发掘计划》上批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1995年,发掘乾陵的提案上了人代会。限于客观条件,有远见卓识的国家领导人表示,暂时先放一放。

目前文物界对于陕西省开发乾陵的设想众说纷纭。据陕西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物界人士称,当地的文物界专家大多赞成开发,而外地的专家则持反对意见的居多。反对意见认为,在我们没有足够力量保护好发掘出来的文物的情况下,还是以不发掘为上。而陕西专家的意见则认为,乾陵若不开发,未必是最好的保护手段,因为乾陵位于地震带的连接处,而且目前面临地下水渗透的威胁。据悉,陕西省文物主管官员不久前已向文化部负责人汇报了该省开发乾陵的规划设想以及有关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但国家主管部门尚无任何表态。有可能会组织专家进行考察论证。




没有被发掘过。武则天的乾陵,为历代盗墓贼所瞩目,但是,都是败甲而逃。历史上有过三次被盗经历。一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曾出动60万大军,在梁山西侧整整挖了一个月,挖出一条40米深的“黄巢沟”。但是,陵墓坚硬牢固,并没有进入地宫。

二是,五代耀州刺史温韬,他率领兵丁挖掘乾陵。但是,挖掘过程中,天气狂风暴雨不断,诡异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温韬心神不稳,知难而退,无功而返。

三是,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亲自率兵,用军事演习作幌子,炸开了墓道旁的三层岩石,并未找到地宫入口。


到了新中国,1960年,几个农民放炮炸石头,无意中竟炸出了武则天的墓道口。可以说,这个墓道口的发现,表明随时可以发掘乾陵了。但是,周恩来总理在《乾陵发掘计划》上批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

1995年,发掘乾陵的提案上了人大会。限于客观条件,国家领导人表示,暂时先放一放。有专家说,目前的科技条件还不能保证做好文物发掘之后的保护工作。

目前文物界对开发乾陵与否众说纷纭。反对派认为,文物技术达不到足够保护出土文物的情况下,还是以不发掘为上。而陕西专家则认为,乾陵不开发,未必是最好的保护手段,因为乾陵位于地震带的连接处,而且目前面临地下水渗透的威胁。据悉,陕西省文物主管部门已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了乾陵开发的规划设想及有关技术层面保护的问题。

目前尚无明确表态。毕竟,兹事重大,乾陵开发的项目有可能留给后代了。




夫妻两代帝王合葬陵寝,全世界绝无仅有,这就是中国唐朝的乾陵。凡我中华民族的后人,都有责任保护她不受侵害。



谁要破坏,那就是民族的千古罪人!保护乾陵,周总理居功至伟,人民永远怀念您!





准确一点来说,乾陵是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北峰上,海拨1049米。笔者早年曾经到此一游,对于乾陵的感受,用二个字概括:“震撼”!‬没有立即进‬入‬陵‬山,‬缓缓徘‬徊‬在‬重‬达‬百‬吨‬的武‬则‬天‬“无‬字‬碑‬”下‬,‬举‬目望‬去,‬滿‬眼‬是‬草‬飞‬莺‬长‬的‬四‬月‬天‬,‬没有来‬得‬及‬闲‬情‬逸致,‬却‬与‬那‬些‬屹‬立‬千‬年的大‬唐‬遗‬迹‬默‬默相‬望。‬看‬着‬宽‬阔‬笔直的神‬道‬,‬心里不‬禁感叹:‬“许多梦‬从‬这‬里‬开始,‬许多梦‬在‬这‬里‬消‬失‬”,‬消‬失‬在‬神‬道‬的尽头,‬已‬成‬土‬堆‬的双‬阙‬里‬,‬柔‬弱‬的高‬宗‬李‬治‬和‬“铁‬娘子”武‬媚‬娘‬“生‬同‬衾 死共‬穴”!联‬想‬到‬宝‬鸡‬李‬茂‬贞陵‬‬墓‬里‬发现的宋‬代‬铜‬钱‬,‬可‬叹‬这‬位‬至‬死‬都‬奉‬唐‬朝‬为‬正‬朔‬的风‬翔‬节‬度‬使‬,‬仅仅在‬百‬年‬后‬即‬遭‬到‬惊‬扰‬,‬不‬难‬理解,‬唐‬末五代‬十国时期是‬何等的混乱!‬

‬铜墙铁壁的梁山乾陵


(陕西乾陵全景图)


乾陵从选址到完工,经过了二十年的时间,在高宗去世那年开始建造,选择的梁山属于石灰质的山峰,石灰质的性质属于仅次于花岗岩的硬度,不溶于水,可以耐受八百多度的高温,这种性质岩石的优点,后面再说,我们不能不佩服当时临朝称制的武则天眼光犀利!

乾陵整座陵园与唐太宗为代表的陵墓一样,基本上都是以山为陵。而乾陵气势的雄伟,毫无不逊色于昭陵。神道沿山而上后的北边半山腰,开始向下进入墓道,因为南边的二座山峰较低,东西对峙,形成天然的双阙(见上面图片)。

北峰从半山腰开始挖掘墓道,向下再进入墓室,墓道全长63.10米,宽度为3.9米,根据我进入的其他唐墓所见,同时参考宝鸡已经公开接待游客的李茂贞陵墓的形制,墓道两侧的山壁应该有精美的壁画。




(李茂贞墓的壁画)

凿山穿石营建地宫的总监理是武则天,只用了8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唐时的棺槨是巨大的石槨组成,厚度甚至超过0.15厘米,上面是精美的花卉图案,线条舒畅自然,犹如白描国画。

李治的墓葬随葬品究竟是些啥子宝贝呢?七节碑记得很明白,高宗遗命,要把他生前喜欢的书籍、书法墨宝都要放在他的寝宫,他随时要欣赏。

当高宗的灵柩和各种各样的随葬品摆放好后,几十米长的墓道全部用巨石交错叠压封闭,条石之间用束腰形铁块连结,缝隙用铁水灌注,武则天下葬时重新开启,合龙时依然如故还原。

‬当地土著军阀温韬(朱温)下手了




温韬是五代十国这个乱世中的枭雄,这个以镇压黄巢起义发达起来、曾经的义军“防御使”,翻脸不认人,为朋友把刀插进黄巢两肋,黄巢起义终于失败。

唐僖宗大喜,赐命为“朱全忠”。以后朱全忠的势力越来越大,和宝鸡方向的李茂贞打了一仗后,朱全忠大获全胜。这个时候,他扮演了董卓的角色,火烧长安,杀唐昭宗,挟李祚为幼皇帝。疯狂的把以宰相裴枢为首的三十多名官员全部丢进黄河,后梁在这个跳梁小丑的操作下成立。

温韬是资格的京兆华原(陕西铜川耀州区)人,五代十国时期盗墓最猖狂的时候,关中帝王的十几个高大陵墓,成为盗墓巨贼温韬的首选。后唐庄宗的诏书明白指出:“关内诸陵,顷因丧乱,例遭穿穴......”

天福四年(公元939)正月,后唐闵帝的陵墓遭了盗挖,天福八年(公元943)正月,后唐坤陵遭盗挖。后唐明宗于长兴二年(公元931)二月,“诏禁天下开发无主坟墓”,整个社会已经不听皇室命令了,盗挖之风迅速蔓延开来。




我认为,上述陵墓都是温韬集团干的。根据就是《旧五代史.唐明宗纪》载:温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珍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也就是说,关中十八陵除了乾陵而外,其余诸陵都遭温韬盗挖!他才是中国最大的盗墓大盗!

结束语

再一次说明,乾‬陵‬保‬存‬完‬好‬,‬这个完全是因为乾‬陵‬的地‬质‬坚‬硬‬,‬地‬宫‬墓‬道‬如‬铜‬墙铁壁般的坚‬不‬可摧‬!‬




位于咸阳的武则天之墓乾陵,号称“天下第一皇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墓,据传说,乾陵里面,光金银珠宝就有800吨,还有绝世珍宝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是座财富宝库,更是无数“盗墓贼”心目中的首选,1300多年来,不用多说,那是历经灾难,多次被挖掘,被破坏。

然而,神奇的却是,40万大军居然挖不开,炸药也炸不了它,乾陵是目前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唐代帝王陵墓,至今仍然保存得完整无损,因此,给世人留下了千古之谜。


咸阳的武则天之墓乾陵


古代帝王,迷信皇权,崇尚“人死灵魂不灭”的观念,非常重视陵墓的建筑和厚葬。然而,都说“十墓九盗”,帝王陵墓的豪华奢侈,历来也成为“盗墓贼”心中的财富圣地,不断被挖掘、被破坏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武则天之墓乾陵这座伟大的建筑,得以幸存下来的呢?

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史料,乾陵有这样几个神奇之处:


一、“天意选址”的乾陵


公元684年,唐高宗李治死了,武则天决定在长安,选一处风水宝地,给老公李治作寝陵。她发了一个招募帖,遍寻天下能人异士。经过严格筛选,最终,两位入选。

一位是来自于四川的、大名鼎鼎的、星象大师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宫中,专门执掌阴阳和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历史上著名的“推背图”,就是他俩的杰作。

袁天罡在黄河一带寻找,有一天晚上,突然发现关中远处山上,紫气冲天,直冲北斗。袁天罡大喜过望,冲上山峰,找准方位,并且摸出身上的铜钱,盖上一层土,做了个记号,开心地回去复命。

而李淳风,在关东地区寻找,突然,有一天,发现远处有座小山,像一位睡美人,悠闲地躺在天地之间。


乾陵像一位睡美人


那山形,就像是美人的五官;两个山峰,就像是美人的双乳。特别令人惊奇的是,在貌似隆起的两腿之间,居然有一条细流,潺潺流出。

李淳风惊喜万分,风水宝地啊。他赶紧跑上山,确定了最佳的位置,拿出一根金针,扎在上面,做个记号。然后,也高高兴兴地回去复命了。

回去后,两人才发现,原来他们选中的是同一座山。于是,武则天就根据大师的选择方位,又派人前去复查,最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原来,李淳风扎的那根金针,居然就扎在袁天罡留的记号铜钱的钱眼正中。

天意啊!武则天非常高兴,开始大兴土木,修建陵园,修了23年,才完成了这项庞大的工程。

乾陵建好后,武则天就把老公李治安葬其中。后来,武则天死后,他的儿子也把她安葬在乾陵里。

所以说,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两个皇帝合葬的陵墓。一对夫妇,两朝皇帝,合葬一室,在全世界也极其罕见。


二、“因山为陵”的乾陵


乾陵陵园,是仿造唐长安城的模式而建的,是唐十八陵中最西边的一座,因它位于长安的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得名,是唐代“因山为陵”的典型。

什么是“因山为陵”呢?

就是在地势高的山体上,开凿石洞和墓穴,下葬后再回填洞口,整个陵墓与山体融为一体。这种陵墓最大的好处,就是安全隐蔽,防盗掘。

乾陵气势雄伟壮观,有宫城、内城、外城。墓室位于宫城的中心,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内城四面各有一门,按照四方星宿,分别命名为青龙门、白虎门、朱雀门、玄武门。


青龙门、白虎门、朱雀门、玄武门


陵墓所在的这座山,叫梁山,它有三座峰,陵墓位于海拔最高的北峰。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形似美人的双乳,两峰中间为“司马道”。

在古代,皇帝生前的专用道路,叫“御道”。帝王死后,专门为他修建的道路,称为“神道”,也叫“司马道”

乾陵的这个“因山为陵”的特殊构造,成为了乾陵千百年来最牢固的保护屏障。


三、“异象环生、劫后余生”的乾陵


世上哪个皇帝的墓最难挖?毫无疑问,就是“乾陵”。因为,"盗墓贼"谁也没有挖成功。

1300多年来,乾陵一直吸引着无数盗墓者的窥视,想盗武则天之墓“乾陵”的、有组织的盗墓集团、盗墓团伙,就有17个,象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类型的“盗墓贼”,更是数不胜数。




在冷兵器时代,乾陵被挖过好多次,近现代热兵器时代,又被炸药炸了好多回。自从武则天归天躺进乾陵墓,就一直没有消停过。


40万大军挖不动千年古墓

第一个来挖乾陵墓的是谁呢?

就是那个“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最著名的唐朝造反领袖黄巢,历代农民起义领袖里,他的残暴程度,除了明朝的张献忠,就要数他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做得出来。

当时,黄巢率领了几十万大军进攻长安,就像一帮土匪,烧杀抢掠。这时候,有人向他汇报,说不远处,有座梁山,西边埋藏着大量的碎石头,乾陵有可能就在梁山的西侧,那些碎石,可能就是修建乾陵剩余的石料。

黄巢一听大喜,马上调出40万大军,在梁山西边开始挖山,那些农民出身的士兵,用铁锹铁铲,铲平了半座山,挖出一条40米的深沟。直到今天,人们仍然称它为“黄巢沟”。


“黄巢沟”


然而,半座山都挖没了,还是没找着乾陵,正打算再挖另半座山的时候,唐朝的军队打过来了,黄巢无奈,心不甘情不愿,空手而归,40万大军,没有挖开千年古墓,以失败而告终。


异象环生吓退节度使温韬


到了五代十国,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这厮特好挖坟掘墓,尤其喜欢挖唐朝皇帝墓。在挖乾陵前,就已经挖了17座唐朝皇帝墓了。

这一次,他也像黄巢那样,光天化日之下,带着几十万大兵,盗挖乾陵。

可是没想到,三次上山挖乾陵,都是雷电交加,风雨大作,飞沙走石。更诡异的是,人马刚往山下一撤,天空马上转晴。挖三回,三回都这样,温韬就觉得玄乎,以为是武则天显灵,心里也只打鼓,吓得不敢再动手了。


武则天


乾陵,逃过一劫。


炸药炸出了邪门


到了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盗墓成风。有一个国民党将领,叫孙连仲,也想挖乾陵,他率领一个现代化整编师,到梁山下安营扎寨,以军事演习作幌子,用炸药炸开了墓道的三层石条。

正准备进去时,突然,从里面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霎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走在前面的几个挖墓士兵,当即吐血身亡。一个团上去,活着回来的没几个,后面的人一看这架势,没人敢上了。

据说,就是因为炸药炸出了邪门,乾陵墓没有再挖下去。乾陵又逃过一劫。


那么,乾陵墓道口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那是1958年冬天,西蘭公路要重新修建,需要石料,陕西乾县当地的几个农民,就到梁山上放炮炸石,无意间炸出了几根石条,乾陵的墓道口,终于被发现了,原来,墓道口在梁山主峰的半山腰。

当时,中国考古界也非常兴奋,因为一直传说,乾陵里,除了有800吨奇珍异宝,还有一件顶级的国宝,那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为此,郭沫若还专门向国务院提交了乾陵的发掘方案。但是,这个提案被周总理否定了。

所以,乾陵这才仍然保存完好,再也没有被发掘过。

帝王陵墓的历史文化价值

其实,从帝王陵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得知,战国时代,诸侯国君的墓已明确称为“陵”,并规定,“民不得称陵”。

“陵”字的本意是山,称墓为“陵”,是指墓上的封土像山那样高大。称“陵”以后,封土之下行地宫,地宫之内有棺椁,棺椁之内有随葬品,棺椁之外还有陪葬品。而这些随葬品和陪葬品的丰富、辉煌和工艺精巧,都是当时的宝贝,或者是含有一定社会和文化意义的象征物。因此,陵墓就变成了一个个地下宝库或博物馆。’

同时,陵址的选择、陵墓与环境的关系、陵园的平面布局,以及各种建筑物的营造、装修和雕刻,都是出自当时的巨匠等顶尖大师之手,完美的境界,都可称为绝世的杰作。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包括传说中的、史籍有记载的帝王,共400多位。据黄濂所著《中国历代帝陵》一书统计,传说中的帝王陵,就有179座,约占总数的45%,帝王陵的豪华奢侈,迷信厚葬之风严重,已达到惊人的地步。

但是,无论哪一座帝王陵,不管帝王怎样穷谋竭虑地设计,都是通过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双手建造起来,是劳动者的智慧、才能、技艺的体现,是劳动者心血的载体,使之千古留传。

结语:

综上所述,武则天之墓乾陵这样的中国帝王陵,其实就是一部部辉煌的、解读古代中国历史文化的巨著,它记录着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上,曾经有过怎样惊人的创造,取得了何等卓越的成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当然,到目前为止,科学技术还没有发展到能够很好地、完整的保护好挖出来的文物。比如兵马俑,挖出来的时候,是彩色的,可是,一接触空气,马上就氧化了。又比如马王堆辛追的墓,刚出土时,人物都没有腐坏,可是,一接触空气也氧化了,这些都是珍贵的无价之宝啊。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庆柱说:“我觉得你就应该不要挖它,失去的远远要比得到的多得多”。

因此,在还没有准确的科技手段之前,武则天之墓乾陵,我认为最好还是先保护好,相信,待到乾陵能够真正地重见光明之日,定是又一震惊世界的伟大发现,否则,一旦毁了,就会成为千古遗憾。

对此,您怎么看?

我是有书幸运馨,欢迎继续关注!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如果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请留言区讨论!




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两个皇帝合葬墓。其陪葬品之丰富、价值之高,堪比始皇陵,据说无价之宝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其中之一。

乾陵里价值不菲的陪葬品,让历代盗墓者垂涎三尺。它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大炮轰过,可以说是命运多舛,几次面临灭顶之灾。

第一大规模的盗掘,是唐末造反领袖黄巢。他在攻陷长安后,烧杀抢掠,大发横财。贪心不足的黄巢,还觉得捞的不够,又目光转向乾陵。出动60万大军,在梁山西侧整整挖了一个月,生生挖出一条40米深的“黄巢沟”,至今遗迹尚存。由于这些人都是农民出身,缺少文化,只会凭着蛮力干,更是因为乾陵的构造无比坚固、复杂,再加上唐军又开始反扑长安,黄巢不得不半途而废,无果而终。

第二次光顾乾陵的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这家伙生来就是唐陵的掘墓人,唐朝十几位皇帝的陵墓都被他洗劫一空。唯独剩下最难盗掘的乾陵。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温韬的暴行惹怒了上天。他带人每次去挖掘前,都是万里晴空,艳阳高照,可等他们动手后,瞬间便是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几次挖掘乾陵,天气的骤变如出一辙。让杀人如麻的温韬是心惊胆战,无奈收手。

第三次大规模的盗掘,可不是铁锨,锄头之类原始工具,而是汽车、大炮,炸药这些现代化武器,这也是最危险的一次。主谋便是国民党将军孙连仲。他看孙殿英盗掘清陵,赚得盆满钵满,也想重演东陵盗宝的荣光。就带领一个师的人马,以演习为幌子,在乾陵旁埋锅做饭,安营扎。当士兵炸开第三层竖立的条石,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黑烟,直冲云霄,顿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墓道旁的几名士兵旋即吐血而亡。以后,就是孙连仲拿枪逼着,士兵死活都不敢在挖。没办法,只好草草收场。

解放后,国家对乾陵进行全方位的勘察,证明乾陵虽几经劫难,但地宫保存完好。郭沫若等人在发掘完定陵后,对乾陵也是蠢蠢欲动,被周总理果断叫停。

如今,乾陵和秦始皇陵一样,成了陕西的旅游名片,是很多游客必到之处。




虽然不知黄巢和温韬到底盗取到陪葬品没有,但是看过报道说七十年代时有山民炸山开采石头时,炸出洞口,黑洞洞的很深,我猜测即使山民不进去,肯定也有盗墓的闻风而动,那些人鼻子灵,就是吃这碗饭的




唐乾陵位于咸阳市乾县境内北面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唐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唐乾陵曾发生过几起大的盗掘事件,但都躲避过灾难,幸存至今——

唐朝末年,黄巢发动农民起义,动用40万大军打算盗掘乾陵,但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忽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如注,众兵士以为武则天显灵,再不敢轻举妄动。最后,乾陵墓道口也没有找到,只好悻然作罢。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伸进主陵,历史上被称为“黄巢沟”。

五代时,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组织军队发掘所有唐朝皇陵。有史书记载:“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乾陵因建筑牢固而得以幸免。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

1958年,当地几个农民放炮炸石,无意间炸出墓道口。1960年2月,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经初步发掘确认被炸处是地宫墓道,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5月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挖掘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相同。

上世纪60年代,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乾陵发掘计划》作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的批示,之后,国务院又再发通知要求“全国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乾陵的发掘就此停止。

由于乾陵墓道完整,且尚未发现新的盗洞,许多专家认为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盗掘的陵墓。





感谢邀请!先分清一点——广义的乾陵指乾陵陵园,除武则天乾陵帝后陵外,还包括17座陪葬墓。狭义的乾陵仅指梁山下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

广义的乾陵,1960---1971年共发掘五座陪葬墓,具体有:张怀太子李贤墓、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润、中书令薛元超、燕国公李谨行五座陪葬墓,我们在美术课本上经常见到的《客使图》、《仪仗图》、《马球图》等就出自这里。

狭义的乾陵,1958年修312国道时,农民炸山取石,在梁山北坡炸出了乾陵墓道。上报国家后,进行确认性的少许发掘,在确认出墓道的具体位置和封墓石数量大小后,进行了回填。直到今天,也只是在乾陵周围进行勘探和有目的的发掘,主陵从未动过。

提起陕西的陵,很多人首先反映出来的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再有些熟悉陕西的会说出一些其它一些陵墓,但不得不说的是,如果把秦始皇陵和乾陵比起来,个人感觉在文物的丰富度及规模上相比,应该是小巫见大巫,就是相比汉武帝茂陵,应该都会逊色很多(虽然西汉末可能遭受残酷的盗掘)。

武则天时期,应该是唐朝最兴盛的时期,李治下葬时,据记载,带走了唐王朝当年1/3的gdp,武则天下葬时,又带走了唐王朝当年1/3的gdp。据说,太平公主不愿看到有关武则天的一切东西,所以整个后宫几乎都被搬空了。还有人推断,各种文物重达500吨(不包括石质或无法移动的)。种种如是说法,都自文献资料而来,虽不一定准确,但“无风不起浪”,能有如此说法,可见其文物绝对不会“一般”的丰富。因而,乾陵考古也被公认为中国考古界的“三峡工程”。

乾陵墓道被发现后,消息迅速汇报给省上,再进一步发掘判断后,郭沫若对周总理说:“毫无疑问:肯定有不少字画书籍保存在墓室里!打开乾陵,说不定武则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轮集》十卷可重见天日!也说不定武后的画像、上官婉儿等人的手迹都能见到!石破天惊,一定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随后,郭沫若及陕西政府给国家递交了一份《乾陵发掘计划》,结果被总理否决——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郭一直遗憾没能打开乾陵看到《兰亭序》,看到那些无法来衡量的奇珍异宝!个人觉得,乾陵是躲过了一场最大的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乾县   郭沫若   关中   梁山   墓道   地宫   墓葬   陵墓   陕西   炸药   唐朝   帝王   文物   皇帝   黄巢   社会   咸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