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千年愽大精深,为什么当今中医人才短缺?难以发展?

举个例子

改革开放,我国各行各业开始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

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想说:发展是需要土壤、环境的。

改革开放,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包产到户、市场经济,充分的发挥了个人的能动性,为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加入WTO,我们的商品贸易能够在成员国之间,享受最惠国待遇,为我们生产的商品,提供了市场。这是发展的外在环境。

中医药要发展,也得从内改革、从外引导

首先,我们应该统一认识:中医药是我国医药健康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它蕴含着大量医学宝藏需要我辈去挖掘。

其次,充分认识中医药与西药的区别,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式上,不能按照西方医学的标准。

再次,加强中医药的宣传,让老百姓进一步认识中医药。

最后,加强中医院、民间医生的收入改革,引导医生对中医药传承发扬。

时势造英雄、人才才辈出

当中医药发展的环境和土壤具备时,人才自然而然就会出来的。现在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大量珍稀鸟儿回归,不就是这样吗?




学中医难,儿科,妇科,骨科,中药学,方剂学,基础理论,医古文,生理学,针炙学,西医内抖学,中医诊断学,哲学。且读中医专科,不对社会开放,自考也要有证件,自考能毕业的人,巳相当于医师。西医则相对简单,分科。骨科,儿科,内科,皮肤科,神经科,耳鼻喉科。

中医即使自考毕业,行医资格证书还要考。诊所执照还要枇。

所以,西医从业相对容易,呈现兴旺景像,但收费奇高,得个病沒个5万几万下不来,相同的病中医费用只用西医费用的十分之一即可。




中医药学从古代流传至今,仅存的仍然是一些古籍药方,给人的印象是随着知名老中的退去后一代不如一代,有些后继无人的感觉!

在西医没进入中国之前,是中医治病救人唱主角,老中医(俗称郎中)临床经验相当丰富,颇有一些名气。随着西医的介入,中医失去了部分市场,也淡去了原有的部分光环。现在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信赖中医,久病不愈或身体不适,都是找中医开个方子调理一下达到很好的效果!

中医古方秘籍众多,各有所长,也各有所保留。中医难学,有很多凭经验的东西,一要悟性,二要记性,还要有耐性。中医药学愽大精深,学有专长,业有专攻。成为国粹的东西不但要传承下去,而且还要发扬光大才是正理!




总有一天,中医会宏扬发展,会走于世界的,世界必须向我们祖国努力求学中医传承!




别的我不说,从历史角度来说,中华文明的历史有没有五千年还有争议,更不要说中医的历史了。五千年前,基本还处于原始社会晚期,那时的医治大多以巫医为主,谈不上医术。被中医奉为圭臬的《黄帝内经》大约成书于战国到汉代,距今两千年左右,和五千年有很大的差距。至于“博大精深”倒是真的,因为到现在为止,中医的很多理论不能自圆其说,甚至被有些自以为是实则不学无术的假中医引向了科学的对立面。所以中医也就只能走下坡路了。我个人而言,从小接触中医,从笃信中医到开始质疑,到现在基本不信中医。也许是我资质愚钝的原因,中医的理论越看越疑惑越看越不解,只能放弃了。




在这里再次强调一下,国家对中医药文化是重视的。

中医学院(校),中医(药)研究院(所),中医医院,中医药管理局等都是国家投钱建设,国家财政养人员,成本比国宝京剧多多了。

为什么很多人还觉得中医受打压呢?

这是因为中医西医都实行了市场机制,在医疗市场中接受顾客的选择,结果中医在市场中占有量低,就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之所以在医疗市场中濒于淘汰,一是是治疗效果不佳,二是常见病多发病中药费比西医贵。

西医看病贵不贵?贵!但主要贵在各种检测,治疗处理等费用。常见病的药费大多不贵,大病危病除外。而正是由于西医的各种检测手段,病人虽然花了钱,却弄清了以前一直摸索的弯路,这些检测报告中医也在参考,这让人更加信任现代医学。

忠告现在中医学院(校)的学子们,请相信一个事实,你们学出来了很难就业。你们必须伏下身来去很基层的医院,县级医院都很难进入,中医科室基本满员。不信问问你们的学长。还有一条路是自开诊所,也很艰难。

这才是现代中医面临的最大困境。




别再抓住博大精深唱歌了!精深是无从谈起!今后应去伪存真,科学的从每味药做起,做到精准适用,让人信服。才是真的能对得起祖宗的遗产!




中医收徒的传承也有几道难关

一:没有一有点儿亲属关系的,不想传授,传了之后一走百了。

二:收受徒弟厚礼拜师金,感觉道德人情上太刻薄,不收一点好处费好像技术白白送给人了。

三:很难找到志趣相投的徒弟,没有共同语言。

四:又怕传给只管劳钱,不管患者死活的徒弟。

五:很难找到志向坚定,坚持不到底又没有悟性潜力的徒弟,始终都白教。

六:最难的一关,就是自己没有道德,更难以培养出有道德的徒弟。




1、学习周期长,需要长期的实践沉淀。

2、古籍众多,需要很深的古文功底。

3、社会整体以短平快的特点,比较浮躁!

4、中医人才的培养重理论缺实践。

5、社会大环境重西医轻中医,导致中医发展缓慢。




《不易发现》以前的中医都是单方单传,靠疗效说话。

记得小时候市医院有一位祖传的正骨绝技的中医。因年龄大了怕失传,在市内召集26名有关医生进行正骨培训。其中就有一名我家的邻居。

因他学习认真刻苦,深得老师的青睐,得到了真传。

有些骨折的病人经常到他家求治。当时亲眼所見,单纯用手直接复位骨折,打上石膏板,三个月后痊愈。

单凭这一项绝技就成為了国医。

如今他的小儿子也成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骨的传承人。

像这类绝技不会外传,只会传承肯学的子孙,全国最多1一2人而已,很少能有人知道。不了解实情的人不掌握,国家医师档案有记载。

象他这样身怀绝技的人,国家大有人在。仍在传承,只是人数越来越少,并局限在某个地域被医务缠身,不被大众了解而已。

其实有些中医绝技,不但要靠师傅的传授,更要本身的悟性才能延续,所以难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精深   中医学院   中医   药费   悟性   常见病   西医   短缺   绝技   徒弟   中医药   自考   当今   环境   医药   国家   人才   健康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