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农民几乎天天出工,为什么粮食产量不高?

六七十年代,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建设时期。由于解放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解放后,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重新整治和建设我们的国家,一切从零开始。

在建国初期,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大力发展农业,在农村全面开展粮食生产,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虽然当时的粮食产量还不高,但已经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今日头条》里有网友提出:“在生产队时期,农民几乎天天出动,为什么粮食产量不高?”下面我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向大家谈几点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在六七十年代,农村正处于各项建设的初始阶段,农民个个“甩开膀子加油干”,为了夺得农业生产的大丰收,不管是清天还是下雨天,天天出功劳动,人人为集体积肥、沤肥,改良土壤,进行精耕细作。农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的是集体能多打粮食,多赚“票子”,尽最大努力改善农民生活。

二、六七十年代,由于国家的工厂、企业与及科技事业等都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农业生产所需的化肥还很紧缺,农民只能靠施用人粪尿、猪牛粪、草木灰、石灰、劣质稻草和草沤制的肥料,用来给农作物施肥,这些肥料根本满足不了农作物的所需要的养份。那时生产队的农作物由于严重的缺少所需要的肥料,作物生长缓慢,发蔸分蘖少,而且结粒也少,所以造成粮食产量不高。

三、六七十年代,国家的农药制造企业还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农村还很少用上农药。农民对于庄稼的杀虫,还是采用土制办法:在田头地角搭一个大约脚盆口面大的水池台,垫上薄膜后,装满水,中间放一盏煤油小马灯,等天黑时分,点亮所有小马灯。晚上虫蛾扑灯溺水而死,用这种方法只能杀灭部分虫蛾,而绝大多数蛹虫和其他不会飞的虫类,就无法杀灭。遇到虫害多的年份,不但农作物产量得不到提高,而且还会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

四、在六七十年代生产队时期,农作物的种子,都是没有经过培育的,传统自留的种子,这种种子经过了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传统种植,种子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变异,产量无法提高。到了八十年代初期,专家们才培育出了农作物优良品种。如水稻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优质高产的大豆新品种等。从那时起,农作物优良品种不断涌现出来。随着化肥、农药、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出现,农业生产的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现在的粮食亩产量比原来已提高了近四倍以上。

以上几点,是造成“生产队时期,农民天天出功,粮食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现在这些原因已经彻底得到了改善,而且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了,农业运用机械化大生产,即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又加快了生产进度,赢得了宝贵的农时。为夺得农业生产的大丰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谢谢阅读,我的原创。




关于生产队时期,农民几乎天天出工,为什么粮食产量不高这个问题,我认为:一是施肥不足。过去不像现在有各种化肥,供作物各个生长阶段施用。那时仅靠农户不多的家积肥和生产队沤制的“草圹泥”等粗制肥料,远远供不足植物高产生长需要。二是病虫危害。那时没有现在用各种农药防治病虫害和除草。仅靠点“螟蛾灯”、撒草木灰,人工除草等土办法,根本防治不了各种病虫害和田中草荒,严重影响了粮食高产。三是缺乏良种。过去没有新良种更换,都是将当年收获、风扬后的上扬较饱满的原粮,留下年作种子。年复一年、如此循环,造成品种逐年严重退化,影响植物产量。四是无机电化。作物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全靠牛耕人作,有时抢收抢种不及时,往往损失庄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生产队   时期   农民   农作物   庄稼   肥料   作物   化肥   高产   农药   粮食   产量   种子   阶段   社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