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可以分享一下吗?

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最硬核师长:越军俘虏一个都不放!

边贵祥,1928年生,河北香河人,因为家境贫寒6岁就开始给地主干活,后来他机缘巧合认识了大户人家的护院武师,从武师那里学了一手好拳脚。

16岁时,边贵祥在家乡路遇一个保安团丁调戏妇女,便果断出手收拾了那个禽兽,这下可闯了祸,保安团到处搜捕边贵祥,他在家待不下去,只好到处躲藏。

1944年8月,边贵祥得知了八路军英勇杀敌,杀鬼子,打伪军的英雄事迹,不禁心生仰慕,便毅然投奔,加入了八路军冀东第18纵队。

由于边贵祥身手不凡,很快升任排长。有一次在白刃战中他以一敌三,一连挑翻了三个鬼子,吓得剩下的鬼子落荒而逃。又有一次,他一个人就俘虏了一个排的伪军。

边贵祥

解放战争开始后,边贵祥作战非常勇猛,在涌现著名爆破英雄董存瑞的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边贵祥担任爆破手一连端了敌人两个碉堡,在打第三个碉堡时身中数弹,其中头部中一弹,当场昏迷。

换了一般人估计这样也就没命了,但边贵祥居然活了下来,纵队首长来看望他,问他要什么奖励,他却说:“我不要攻,也不要钱,只想消灭敌人。”

没过多久,边贵祥又上了战场,在又一次战斗中,他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右眼眶,眼球都掉了出来。

这时,让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他把挂在眼眶外的那个眼球一把拽掉,继续呐喊冲锋。这生猛劲头,即使是古之夏侯惇、张飞再世,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在解放战争中,边贵祥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斗,曾五次负重伤,浑身上下伤痕十余处,跟粟裕大将一样,他体内留着三块弹片,直到遗体火化后才发现。

1953年起,边贵祥先后任144师430团(前身是毛主席“三湾改编”形成的工农红军第一师第一团)一营参谋长、营长、军作训参谋、团长等职。

1970年1月起,边贵祥升任163师(就是原来的144师)师长,该师长年驻防粤东,担任台海武装斗争的预备队,当时163师是55军中唯一齐装满员的甲种师,下辖3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

边贵祥打仗猛,带兵也以严厉闻名,他任师长期间每月固定下连队蹲点,且每天早晨六点必在离营房5公里外白塔镇交叉路口等着,数着人头检查负重武装越野训练。

若是发现问题,这个连队一个星期都不得轻松。他的严厉作风,全师的干部战士大都领教过。他对下属的团、营、连长要求苛刻,对一般战士却比较温和。

根据他的老部下回忆,老边师长对连营干部急起来会骂娘,并说:‘再搞不清楚我毙了你’,对老兵、新兵和小兵却总是说:‘慢慢来,不要急,想好了再如实说,看准了再大胆做。’因为在他的心中,只有无能的干部,没有蠢笨的士兵。

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解放军

1977年,196师到广东惠来县参加演习。有两名连级干部骑单车时顺路载了两名当地的女同志,不巧正好被边贵祥恰巧撞见了。

这下可惨了,除了被狠批一顿外,边贵祥还要他俩当众载着100斤的大米骑上山,一时间全师震栗。

1978年12月,中央军委决心发起对越自卫反击作战,163师奉命跋涉3000多里,到广西凭祥、宁明地域集结待命。

因为边贵祥在1967-1968年曾经入越指导抗美斗争,深知越军的虚实,所以越南方面对他既了解,又十分忌惮。

越方得知边贵祥率军抵达中越边境,便公开点名叫阵说:消灭163师,活捉边瞎子。谁提边贵祥的人头来,就给3万美金!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享受到越军这种“待遇”的,除了时任127师师长张万年,就是边贵祥了。

结果,吹牛皮的很快遭遇了实力打脸。

163师的对手是驻防在同登的号称越军“金星师”的第3师第12团,该团战斗力在越军中有口皆碑,结果才一天时间就被163师打崩了。

2月17日自卫反击战开打这一天,163师集结了170多门火炮对同登的上百个越军目标实施猛烈轰击,随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越军的5道防线。

第一天163师就直插越军后方22公里,像一把老虎钳把越军3师12团夹得粉碎。除了鬼屯炮台、339高地和零星几个据点,同登地区被163师占领,而且残敌也被我军团团围住。

2月18日,越军第3师第2团向探垄方向攻击,试图解救12团的残兵败将,被488团3营死死堵住,损失470多人也未能前进一步。

有了师、团两级榴弹炮和野炮的支援,3营这一天打得从容不迫,在边贵祥的严格督促下,163师的步炮协同几乎天衣无缝,我军伤亡甚微,反倒是越军尸横遍野。

今天的鬼屯炮台一片荒凉

在同登成了瓮中之鳖的越军除了少数钻了山洞,被我军逐洞围剿之外,大多数躲进了被称“’法国炮台”的同登鬼屯炮台。

鬼屯炮台是当初法国殖民者占领越南时修建的,用的是加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坚固,解放军装备的82无后坐力炮、火箭筒打上去对炮台丝毫无损,派人上去爆破却连放炸药包的地方都找不到。

163师又调来85mm加农炮连,对着炮台打了150发炮弹,结果只打掉了一些边边角角,这可怎么好!

到了2月19日傍晚,前线的指挥员打电话给师部报告战况,因为鬼屯炮台久攻不下,他的语气显得非常地紧张和急躁。

师政委吴恩庆按捺不住,在电话的这端大骂道:“你TM的是干什么吃的?老子毙了你!”

听到这话,边师长从地图前走了过来,接过电话沉着地说:“小伙子不要急,喘口气慢慢说。你先把具体情况告诉我,有什么困难直接说。你还需要什么?是炮弹、炸药,还是兵力补充?要工兵吗?……”

163师、165师参加反击战示意图

结果凑巧的是,当时广西境内凭祥电厂有个职工,多年前曾经被法军抓去修炮台,对炮台的情况十分了解,他亲自到前线给部队引路,介绍炮台结构。

结果,我军从越军的射击死角登上了鬼屯炮台,但藏在其内的越军拒不投降。

似乎是继承了边贵祥那股狠劲,163师的战士也个个都是狠角色,当即从天窗处往内倒了几吨汽油,用喷火器引燃。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炮台上盖飞了起来,下面全都塌了。

越军3师12团,这个战前大吹牛皮的所谓“英雄团”就这样全军覆没,闷死在炮台下面的敌人到底有多少无法计算。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163师创造了东西两线参战部队歼敌纪录。共歼敌5861人,其中毙敌5293人,伤敌530人,俘敌38人(闷死在鬼屯炮台的无法统计)。

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我军炮兵

此外,还缴获坦克6辆、装甲车5辆、履带牵引车4辆、汽车59辆、各种火炮147门、各种枪支1938支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163师的战绩位居我军参战29个师第1名。

很快,163师兵临谅山,打到奇穷河以北。本来按照反击战东线指挥部的部署,是不准备打过奇穷河的,结果163师乘胜追击,攻克穷奇河大桥后又越过河,把河南的谅山市区也占领了。

在战斗结束没多久,上级突然下达了一个指令,要163师就地释放越军俘虏,归还缴获物资。

按道理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释放对方俘虏也是解放军的一贯作风,当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解放军也释放了俘虏,归还了缴获的印军装备。

但是边贵祥不这么想,他所想的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自己的损失,保护战士的生命。他说:滑稽,仗还没打完就放俘虏,那他们回去拿起枪不还是敌人吗?这还把我们战士的生命当回事吗?

部下当时要给上级回话,被他阻止:“要放也是打完仗再放,我是师长,我要对我的兵负责,要坐牢要免职随便,今天这些人我一个都不会放”。

边贵祥师长和曾经的部下

此战中,163师有600多名战士伤亡,其中在鬼屯炮台伤亡了一百多人,敌我损失之比大约为10:1。

以前,163师里有一些人对边贵祥的治军思路不太理解,但直到这次自卫反击战后大家才深深地体会到,老边师长的思想就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1989年,边贵祥退休,2008年9月,他在广州病逝,享年81岁。他生前交代:“不要告诉别人,让我悄悄地走。”因此在他去世后,只有少数老部下闻讯赶到广州送别。

特别神奇的是,在这位素称严厉的老师长遗像前,居然出现了许多象征“慈祥”的康乃馨,

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边贵祥给他儿子取的名字是“边防军”。他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不仅仅是为了不与他人重名和好记,应该还有更深的寓意。

晚年的边贵祥




首先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经典照片《开国大典》中没有朱德的身影,从而留下千古遗憾?

这个问题背后藏着一个鲜为人知却又让人肃然起敬,不禁泪目的故事!

因为,在开国大典上,朱德一个下意识的举动,救下了一个人。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首先得从开国大典开始说起。

食堂最喜欢的朱德照片

01、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注定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日子,这是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

这天,北京30万军民早已齐聚天安门广场,翘首期待着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

下午三时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开国大典正式开始。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等开国元勋,稳步登上天安门城楼。

毛泽东走近麦克风,朝广场深情地望了一眼。

然后,毛泽东手持讲话稿,用他那独特的湖南口音,一字一顿地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声音拉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就在这时,等候多时的摄影师按下了手中快门,呲的一声,这一个重要历史瞬间被收入了镜头。

摄影师拍下的这张弥足珍贵的黑白照片,就是著名的经典照片——《开国大典》,又名《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陈正青《开国大典》

这张照片很多人都曾见过,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身影,却没有看到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的身影。

难道是朱德没有出席开国大典?朱德并没有领兵作战,当天参加了开国大典,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一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朱德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开怀大笑

难道是摄影师没有注意到朱德?显然不是!

朱德是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一直以来都担任总司令一职。

而且在七届一中全会上,朱德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被选举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史称“五大书记”其中朱德地位仅次于毛泽东,排名第二。

毫不夸张地说,朱德就是全党全军第二人,深受中国军民拥戴和尊重,也是在场摄影师们重点关注的重要领导人。

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会说这是因为朱德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陪同下,乘敞篷汽车检阅受阅部队。

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检阅部队


其实并不是如此。

当天开国大典的流程是,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发表重要讲话,宣布新中国的成立。

然后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毛泽东亲自按下了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在场国人行注目礼。

随后,象征着中国当时的54个民族在我党以及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领导下,英勇奋斗28年取得最终胜利的54门礼炮鸣炮28响。

随即,毛泽东向全世界宣读新中国第一号公告。

然后,才举行盛大阅兵式,朱德和聂荣臻陪同下,检阅部队。

检阅完毕,朱德总司令回到主席台上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部队,在反对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蒋介石反动政府的革命战争中,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朱德在开国大典上发表讲话

随后,在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受阅部队的步兵、骑兵、坦克、大炮、汽车等,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迈着威武雄壮的步伐,由东向西分列式通过天安门广场。

与此同时,刚刚组建的人民解放军空军十四架战斗机、轰炸机,凌空掠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阅兵式持续近三小时,之后就是群众游行。

也就是说,在朱德检阅部队之前,他一直在天安门城楼上,就在毛泽东身边。

检阅后,他又登上城楼,和毛泽东一起欢度此时。

而摄影师拍照的一刻,他也在天安门城楼上。

可是,摄影师拍摄的《开国大典》没有朱德的身影呢?

《开国大典》的作者,著名摄影师陈正青后来向世人宣布了答案。

02、摄影师

陈正青,祖籍福建福州,1917年12月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书香之家。

他的祖父陈自新是清朝进士,在湖南、广东做官,门生无数,桃李遍天下。

他的四个儿子陈天锡、陈仲经、陈绍箕、陈天材,都是当时著名的饱学之士。

陈正青的父亲就是陈仲经,是著名的书法家。

陈仲经颇具革命精神,1923年曾南下广东,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担任建设部部长林森的秘书。

1925年7月,国民政府成立,林森推荐陈仲经担任财政部部长宋子文的秘书,兼任福建省财政厅代厅长、闽赣食糖专卖局局长、考试院考选委员会第二处处长、广东广西考铨处处长等职。

可以说,陈正青家族累世为官,是一个官宦子弟。

因为这样的家庭背景,陈正青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就读北京汇文中学。

1936年,陈正青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他的父亲早已经为他安排了一条锦绣大道,他只要按部就班,都能出人头地。

陈正青

但他与父亲政见不合,向往革命,因此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

1936年10月,陈正青离家出走,奔赴西安。

这年12月,陈正青经其姐夫王子安(省议员、杨虎城机要秘书)介绍,认识了叶剑英。

在叶剑英推荐下,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7年3月,陈正青光荣入党,同年9月调西北战地服务团。

陈正青长期转战陕西、山西、晋察冀等地区,历任戏剧队长、编导等职。

1944年底,陈正青回到延安,任鲁迅艺术文学院干研班研究员。

抗战胜利后赴东北,历任辽宁省文工团副团长、嫩江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四平保卫战,陈正青任三区区委书记。

1946年,陈正青任东北画报社任出版科科长和采访科科长等职。

在此期间,陈正青拍摄了大量纪录东北解放战争的珍贵照片。

后来,新中国成立后,陈正青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摄影处副处长、通联科长、记者室主任、研究室主任、摄影部副主任等职。

开国大典前夕,为完成开国大典的拍摄任务,上级从全国各地调集诸多顶尖摄影家来京,组成了堪称豪华的强大阵容。

经上级再三权衡考量,参加革命最早、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陈正青,与侯波、杨振亚等人,被分派去了天安门城楼观礼台。

其中,侯波也是一个著名的女摄影师。

侯波,山西夏县人,1938年入党,毕业于延安大学。

历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影科长、北平电影制片厂摄影科长、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科长等职,为毛泽东和党中央领导专职摄影达12年之久。她和丈夫徐肖冰一起拍摄的许多作品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

侯波拍摄的《开国大典》,同样经典。

侯波拍摄的《开国大典》

当陈正青等人接受任务后,激动不已,倍感光荣。

拍摄前,陈正青多次登上天安门城楼,事先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将拍摄路线和每一个站位,牢牢刻在了脑子里。

03、来龙去脉

可是,开国大典开始后,出乎陈正青预料的状况还是发生了。

开国大典举行时,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上,集聚了大约600人。

600人挤在面积狭小、空间局促,人群簇动的天安门城楼,想拍摄出一张完整照片,难度极大。

陈正青为拍摄出最佳效果,靠上了一根汉白玉栏杆。

这根栏杆,距离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非常近,是一个位置极佳的拍摄位置。

陈正青非常满意,总算是抢到一个好位置了,这地方可是很多人想抢呢。

但是,当陈正青拿着相机,对准毛泽东等人时,素来专注、追求完美的他仍觉得没有达到最佳效果。

于是,他不断地将身体往后仰,再往后仰。

此时的陈正青太过投入了,完全没有注意到危险。

他的身子已经悬在半空中,汉白玉栏杆根本无法起到保护作用,一旦陈正青稍有不慎,倒栽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东方织锦厂织锦的《开国大典》,足见有多拥挤

就在这时,站在毛泽东身边,聆听毛泽东演讲的朱德余光瞟到了陈正青。

朱德吓坏了,他没有任何犹豫,一个箭步冲过去,紧紧抱住了陈正青的双腿,救下了陈正青!

就在朱德冲出来的那一刻,陈正青按下了快门。

于是,就这样,朱德遗憾地没有出现在《开国大典》照片中。

也正因朱德挺身而出,保护了陈正青才有了陈正青的经典之作《开国大典》。

救下陈正青后,朱德心有余悸,还严厉“批评”了陈正青,“批评”他不知道注意安全。

多年后,陈正青讲起这段往事,他的双眸依然饱含泪水。

他总是说:“如果没有朱老总,我就可能以身殉职,成为开国大典上的烈士了。”

结语、

幸运的是,后来在东方织锦厂织锦的《开国大典》和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都有朱德的身影。

这也稍微填补了一些历史遗憾。

董希文著名油画《开国大典》

不过,在朱德看来,这不是遗憾,这点小事情,远不如身边同志的安全重要!

小举动,大情怀,朱德下意识的举动,足以说明忠厚友爱的朱德,是多么地关爱身边的同志。

换成一般人,在这青史留名的历史时刻,谁愿意离开摄像机,离开镜头呢?

可在朱德看来,这一切都微不足道。

这就是朱德,人民永远敬重、铭记的朱老总。




1976年,毛泽东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春节,没有客人和亲人在身边,仅有几位工作人员在陪伴着他。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农民家庭,湖南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十五,时间差不多持续了半个月。而这期间,团年饭、开门炮、拜年礼,以及舞龙唱戏等,可谓是样样讲究。虽然远离家乡,但过年的这些习俗和习惯,毛泽东都未曾忘记过。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新中国的队伍中来,平时都很少有时间娱乐。而且就算是来之不易地闲暇时光,毛泽东都是在看书中度过。曾在中央警卫团担任20多年武装警卫员的毛尚元,曾说毛泽东的年过得很简单。

在过年的时候,毛泽东最多喜欢根周围的人聊聊天。深居简出,有团来拜会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周恩来总理代表。很少讲话,喜欢安静,并且喜欢看书。只要是有时间,他手上都会捧着一本书来看。过年对他来说,其实和平常并没有两样。

到了晚年,毛泽东相信吃五谷杂粮才会身体强壮,像玉米、红薯、马齿苋菜等,他都很喜欢吃。但是,他也有不喜欢吃的东西,那就是面食及饺子。他宁可去吃糙米,也不愿意吃饺子和馒头。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当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时,没有说过一句话,任由泪水流淌,默默地划过脸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未能摆脱悲伤的情绪。本来有说有笑的毛泽东,在人生最后的一段日子里,脸上很少有笑容,常常沉默。

1976年2月4日,毛泽东度过了最后一个春节。在除夕夜,那天天气很冷,天上少有星光。在这个原本家家团圆,开开心心地吃着年夜饭的日子里,毛泽东的身边并没有客人,更没有亲人,唯有几位工作人员在陪伴着他。

年夜饭,是张玉凤一勺一勺地喂他,久病缠身地他连吃饭都十分艰难。在病榻上,他侧卧着,只是简单地吃了几口武昌鱼和一点米饭,而后便摇了摇头,说自己不想吃了。饭后,张玉凤等人扶着他下榻,来到客厅坐下。

在客厅里,毛泽东头靠在沙发上,静静地坐在那里,并没有说什么。午夜时,中南海外边传来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那一刻,他听的很真切,那时才真正意识到是除夕,又到了一年春节的时候了。随后,毛泽东声音沙哑地对张玉凤等人说,“放点爆竹吧,你们这些年轻人也该过过节。”

就这样,张玉凤去通知了值班室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准备好爆竹,在房外燃放了一会儿。听着鞭炮声,或许是想起了自己年轻时放鞭炮的时光,毛泽东此时的脸上,才逐渐露出一丝微笑,但是他那瘦弱的脸颊,却是让张玉凤等人更加的心疼。

第二天,毛泽东难得有心情去看了一场电影,那是《难忘的战斗》。当影片放映到解放军入城,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的一幕时,他眼睛逐渐湿润,而后问身边的工作人员,“那欢迎地学生中有你吗?”

听到这句话,身边的那个工作人员也流着泪的点了点头,那时他正是学生,参加过解放军的入城仪式。看到他点头后,毛泽东不知为何失声流泪,情绪波动很大。见此,工作人员为了他的身体健康着想,只好带着他离开了放映室。

或许是昨天的电影放映,让毛泽东想起了之前戎马沙场的波澜岁月。第二天的时候,他的心情变得很糟糕,一整天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即便是工作人员问他发生了什么,他也不回答,就这样沉默着。

到了6月时,毛泽东的病情逐渐加重。由于特殊原因,他的女儿李敏想要到中南海看望父亲时,都不被允许进入。而且,李敏出入中南海的证件,在搬出中南海到兵马司胡同居住后,便被收回了。

直到了最后时刻,华国锋派人去通知李敏时,李敏才得以见到自己的父亲毛泽东。见到自己的女儿,毛泽东问了一句,“娇娇,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听到这句话,李敏的不禁泪流满面,她握着毛泽东的手说,“我来过很多次了,可他们不让我进来看你,说你工作忙。”

听到这句话后,毛泽东很诧异。随后,他又问“你多大了”,李敏回了一句“39岁了”。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毛泽东却微微地摇了摇头,说“不,你38岁了。”病入膏肓的他,依然记得自己女儿的年龄。随后,在聊了一会后,毛泽东感到很疲惫。

只见他做了一个手势,用拇指和食指相对,连成了一个圆,并轻声地说了一句。但因为李敏和工作人员都没有听清楚,便无从得知他所想要说的意思。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但是谁能够想到,在人生最后一个春节里,在阖家团圆的时候,陪伴他的却仅有几位工作人员。




谢谢@悟空问答 邀请。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我来讲几个三国曹操的故事吧。

曹操不仅仅是统帅、战略家,在个人武力上也算的上是一方高手,史书中经常记载曹操:“手杀数人”。但是在曹操年轻的时候,并不是特别安分守己,反而经常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出来。



一、偷张让家

有一次,曹操偷偷混进中常侍张让卧室里,结果被张让发觉家里进贼了,于是家里的侍卫、仆人全部被喊起来抓贼。

曹操竟然手持兵器,打退侍卫,轻松就翻墙逃跑了。史载:“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二、偷新娘子

曹操和袁绍年轻时是狐朋狗友,两人经常干一些打着行侠仗义的名号做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

有一次一家人娶媳妇,曹操和袁绍打算偷新娘子。于是袁绍在外面冒充宾客,负责“声东”大喊:进贼啦!

等到主人家的宾客侍卫都跑出来找贼时,曹操混进新房把新娘子劫持了出来,和袁绍从小道跑了。

结果跑不远的地方灌木丛特别多,袁绍被困在里面出不来,想让曹操拉一把。结果曹操哈哈一笑,大喊一声:抢新娘子的贼在这里!然后就跑了。

袁绍被这一喊吓个半死,不知道哪来的劲一下子就挣脱了灌木丛,跟着曹操跑掉了。

三、袁绍报复曹操


袁绍和曹操虽然是狐朋狗友,但是互坑的次数也不少,有一次曹操好像把袁绍惹毛了。袁绍打算称曹操睡觉杀了曹操出气。

于是袁绍派人晚上的时候去杀曹操,这个杀手估计是个生手,进卧室就被曹操发现了。第一剑刺向曹操的时候出手角度低了,一剑刺空。

曹操觉的这哥们第二剑肯定要调整的高一点,于是就紧紧贴着床。果然,刺客第二剑又来了,还是没刺中曹操。


上面这几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从另一个角度讲述了曹操年轻时的一些轶事很有意思。

但是我对第三个故事存疑,毕竟这么蠢的刺客天底下真不好找。而且按照曹操的脾气,发现有人摸进来,早就手刃对方了。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毛泽东的最后一个生日,面条全碎在锅里,厨师泣不成声,大喊:我有罪!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的领袖。他一生崇尚简朴,反对铺张浪费,一件穿了20年的睡衣上打了73个补丁,这种节俭程度无疑是人民的典范。

在“过生日”这件事情上,毛泽东十分坚持自己的选择。他反对做寿做寿,反对大摆筵席,他的生日大部分是自己一个人,或者和家人以及工作人员一起度过。偶尔请一些老朋友一起聚聚,那也是不用公费,坚决自己掏腰包。

在他的生日宴会上,没有什么名烟名酒,也没有名贵的菜肴,吃的都是家常菜,喝的都是普通的酒水。他认为人应该学会满足,有这些已经很好了,不应该再去贪享口腹之欲。

1975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82岁生日,这一天连久未见面的江青,也在自己的住处煮了毛泽东最爱喝的胖头鱼汤,带来中南海游泳池送给他。

除了妻子江青、女儿李敏、李讷,以及护士长吴旭君、秘书张玉凤外,毛泽东还特地邀请了以前在自己身边工作过的几位同志。众人欢声笑语,纷纷为毛泽东祝寿。

而有一人却守在电话机旁,严阵以待!他就是田树滨,一位面点师傅。

田树滨是河北黄骅人,他的面点技术师从天津起士林的德国厨师,对于面食十分精通。自1947年开始,他被调任去为首长们服务。毛泽东每次生日的长寿面都是由他亲自制作完成的。

在过生日的时候吃长寿面,那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个传统习俗。相传这种习俗起始于汉武帝时期,而它的出现和汉武帝时期的鬼才东方朔有关。

相传,晚年的汉武帝迷信鬼神相面之说,一天他召集群臣闲聊时,给群臣们讲了一下相面的知识。听汉武帝说道:“据《相书》上讲,一个人的寿命长短与人中的长短有关,人中越长寿命越长,若一个人的人中能有一寸长,那么这个人就能活到100岁。”

东方朔听完后哈哈大笑,汉武帝微感恼怒,问他何故发笑,东方朔我回答道:“我并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他活了800岁,光人中就有八寸长,那脸得该有多长啊!”

汉武帝和群臣听后,也哈哈大笑起来!看来靠脸长活久,是很难实现的,于是汉武帝就要求群臣想一个变通的方法。后来东方朔又提出了这么一个方法:脸就是面,脸长就是面长,那么过生日时吃一碗长长的面条,就可以得到长寿的祝福了。

所以,过生日时吃长寿面的习俗,便一直延续了下。它表达了人们对过生日的人健康长寿的一个祝福。

田树滨之所以守在电话旁,就是等待着毛泽东的秘书吩咐,让他给主席做碗长寿面。果不其然,不一会儿,电话铃想起,他接到了这个命令。

接到命令的他一点都不敢马虎,收拾了一下,几分钟就赶到了毛泽东的住所。他还是像往年一样,在主席的住所,穿好围裙,拿起擀面杖,开始做手擀长寿面。

不一会儿,面条在他的手中做的又细又长。这其中有一个说法,那就是长寿面的面条,一碗只有一根,这根面条越细越长,煮熟后捞出来越完整,过生日的人就越健康,越长寿。

面条准备好后,田师傅就开始将面条下锅了。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当面条煮熟后,田师傅揭开锅盖准备将其捞起时,他发现面条竟然一寸一寸地断在锅里,全碎了!

这可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田师傅还以为是他自己做面条哪里失误了,于是又认认真真的重新做了一次。没想到这次煮熟后,还是和第一次一样,面条全是碎的。

看到这一幕,田师傅眼泪不自觉的留下来,他喃喃自语道:“今天是主席的大寿,我却将长寿面做成这个样,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有罪!我有罪!”

旁边的于师傅和徐师傅见状,开始也是十分诧异,后来不自觉地眼眶开始湿润了。或许他们都意识到了什么,但谁都没有说出来。

为了不耽误主席的生日宴会,田师傅当机立断,用厨房里工作人员平时吃的挂面来代替长寿面。经过他高超的手艺烹饪后,那碗长寿面主席并没有吃出什么异样,仍旧像以往那样香。

除了吃长寿面和喝胖头鱼汤外,这个生日,朝鲜首相金日成还送来了朝鲜的大苹果,为毛泽东祝寿。面对这老朋友的礼物,毛泽东自己留下了两个,余下的让众人分着吃了。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逝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旧不知道自己最后一个生日时煮长寿面发生的事情。

十几年后,毛泽东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将这一事情公布出来,我们才得知当年事情的真相!


【文/若木 图/网络】

(关注@若木小记,为您分享更多精彩)




夫子胡适新婚之际,那个可人的伴娘″曹佩生″的眸子就落在了胡适的心里,仅此而已,偏這个伴娘离婚后又与胡适相遇,红唇皓齿、楚楚动人的神态,既刻風魔胡博士,。

23年的夏里,胡适借着养病,两人在杭卅烟洞的书斋房里过起了红袖添香的日子,中秋节胡适给徐志摩写信约好一起赏月,并准备公开自已的婚外恋。

年底大雪纷飛,胡适回到北京准备与妻子离婚,而妻子江冬秀是个烈性女子,但凡胡适提及此事,便河东獅吼,有一次,江冬秀拿了把菜对胡适说:″离婚可以,我先把两个孩子杀掉,然而自杀″。

吓得胡适偃旗息鼓,落荒而逃,胡适在《如梦令》中写道:绵延,绵延割不断的情缘。″48年底胡适到上海的靜安寺探望曹佩生{伴娘}留下一个句話:等我:″″,,只为這一句,曹佩生″终生末嫁。、

73年,曹佩生在病中将一大包与胡适往来的信件,倾注一身泪水的日記托付给湖畔诗人汪靜之言道:″如我死,烧掉!″汪靜之遵嘱焚尽。

资料{`胡适文集,}},

謝謝悟空,,,,啊啊终于





解放军炊事指战员班靠着扁担抓获一群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军俘虏;

1949年11月,第二野战军发动西南战役,打击盘踞在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到了12月相继解放了重庆四川等地,在解放军指战员们追击国民党军的同时,也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在川西蒲江地区五面山一带,弯弯山道上走来了12个肩挑箩筐、水桶的解放军战士,从他们那紧扎在腰间的白围裙可以看出,这些人都是炊事员,正在忙着向火线上送饭。他们是第16军46师138团3营机炮连和8连的炊事员,担着饭菜,向前沿阵地大步流星赶路。

快接近战场中心区时,一群群俘正被解放军战士向后方走着。12个炊事员一路谈笑风生,大家喊着:快走啊!赶到前面,我们也捉他几个“咱们队伍还是昨天仓仓促促地吃了一顿饭,决不能让同志们着肚子打仗。快走啊!”

再向前走,枪声越来越密。炊事班副班长马长林说道:“哪里有枪声,我们就往哪里去,我们的队伍一定在那里。”12个炊事员迎着枪声向前走着。突然,从左边山坡上跑下5个神情慌张、狼狈逃窜的国民党兵事不容迟疑,马长林向后一摆手,12个炊事员都迅速放下了担子抽出了扁担,横在了当道上,齐声大吼:

“缴枪不杀!”

早已被吓破胆的5个国民党逃兵,怎能经得住这突如其来的喊杀声,只望见那在阳光下十分耀眼的12颗红五角星,就已是吓得魂不附体,连忙把枪放下,把两手举得高高的,直叫道:“长官饶命!长官饶命!”

“放下武器,解放军是讲宽大政策的。”马长林用扁担捣的土路“咯咯”直响。


炊事员们手握扁担,逼近了这5个国民党逃兵,迅速捡起了他们扔在地上的捷克式步枪和手榴弹,让这5个俘虏挑上担子,又向前赶路。5个俘虏翻着白眼,望着手持武器、威风凛凛的炊事员,只好无可奈何地返身再向前沿阵地走去,但捷克式步枪和扁担却换了肩。没走多远,紧急的枪炮声中,从正西半山腰上跑下一群抱头鼠窜的国民党溃兵,迎面奔来,炊事员们想躲开已是来不及了。

马长林灵机一动,急忙喝令5个俘虏带着饭菜桶藏到树林里,让炊事员们解下腰间的围裙,埋伏在路两旁,并占领了路两边附近的两个小土包制高点。当溃敌刚行至路口,马长林横枪挡在了当道上,向着两旁的山包道:“站住!快!警卫3连、4连快跑步包围敌人,不准跑掉一个敌人路两旁的炊事员们齐声喝道:“缴枪吧!跑不掉了,这里四面八方都是解放军!”

“缴枪不杀!快投降!”小土包制高点上的炊事员赵春华、王福田呼喊着,他们从土包上居高临下看得清楚,这股溃敌真不少,原来是溃敌突闻解放军挡在了路前,本已混乱不堪的队伍更加嘈杂起来,有个别不服输的人竟鸣枪吵嚷着要向前冲。

“叭!叭!”路两边制高点上的炊事员立即对天鸣枪示警,这来自路两旁的枪声使那些还妄想乱动的敌人老实了许多。


敌群中有人互相骂了起来:“还打什么!投降算啦,早就不想当这个龟儿子兵了!”

“谁再打,谁就没爹!”有人哭似的喊叫着。

“我们投降!我是营长。”敌营长出面说话了,并派出一个年纪较大的人前来接治投降。

马长林也借机向路两旁的制高点树中喊着:“各连不许再乱开枪,原地不动听我的命令!”

敌营长哆哆嗦嗦地走了过来,向马长林连连点头致意,说:“对不起,长官。我们放下武器,请长官饶命。”他又转身向本营人喊道:“还不快把武器扔了,解放军优待俘虏。”

300多名俘虏当场把枪支扔了一地,高举着双手,自觉地排着队,走了过来。

马长林向身旁的炊事员耳语几句,令两名炊事员押解这300多名俘虏回后方师部。刚才躲在树丛中的那5名俘虏,看到眼前发生的一切,真是目瞪口,面对炊事员黑洞洞的枪口,却也是粗气不敢大喘口。最后,他们也加入了这规模颇大的俘虏群。背后山间小道上,4挺机枪、4门小炮和300多支步枪也就这样顺利地交给了解放军的炊事员“长官”。


马长林除了再留下两名炊事员看管这些战利品外,自己又他7名炊事员,挑上饭菜,向枪声更急处奔去。在解放军师部内,当两名炊事员办理完押解俘交接手续后,敌营长很不安地向炊事员越世国说:“我刚才听见你说,你们是炊事员是真的吗?

“真的!那还有假。我们是炊事员,你看刚才我填写的那张表上写的就是炊事员。”

“别开玩笑了,你们哪里会有那么多炊事员?”敌营长显然很怀疑赵世国所说的话,又惊又疑地这样问道。


“真的!我们一共就12个炊事员。”赵世国很自豪地说着。“12个!”敌营长把嘴巴张得老大,显得很吃惊,又问道,“刚和我接治的那个人是啥子长官?”

“他啊?他是我们炊事班的副班长。”赵世国很不经意地说道。“什么?炊事班,还是个副的。”敌营长像是很不服气。赵世国他们办理完交接俘虏手续,返身走出了师部,又去追赶己的炊事班。而在身后俘虏群中,敌营长吃惊的嘴巴还未合拢上。




炮兵的“火眼金睛”——炮兵侦察英雄花陈兵烈士

老山,举世瞩目的老山,无数个英雄从这里产生,无数支壮歌从这里传颂。今天,又一个闪光的名字,他就是被 誉为“火眼金晴”的炮兵侦察英雄花陈兵。

花陈兵,1958年7月生于江苏省南通县小海镇村。1978年3月入 伍,197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历任班 长、侦察排长、指挥连副连长等职,并荣立二等功二次,受嘉奖四次。

1985年在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中,花陈兵率领侦察排,始终战斗在老山“五十号”高地凸出部的炮兵群一号观察所。他在110个战斗的日子里,先后捕捉目标310个,观察校正射击86次,引导炮兵摧毁敌火炮15门、隐蔽部(屯兵洞)15个、指挥所(观察所)3个和高射机枪?挺。同年12月2日的一次战斗中,花陈兵不幸牺牲。部队领导机关给他追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他。炮兵侦察英雄"的荣誉称号。

首战告捷

1978年4月新兵训练结束后,花陈兵被分配到侦察班当侦察员,对此,他感到说不出的高兴。

同年5月13日,花陈兵率领两名侦察员,在大部队接防前就爬上了老山主峰五十二号阵地。他不顾长途行军的疲劳,立即对越军阵地进行了侦察,然后请兄弟部队的同志介绍了越军的活动情况,当晚展开作业,绘制出敌情图,还总结了一套昼夜补充,综合观察、确定目标的方法。在初上阵地的四天时间里,凭着他练就的“火眼金睛”,共捕捉目标36个,写出了《侦察敌纵深内目标的两点做法》和《搞好观察所警戒自卫》等四篇文章,受到领导和同帅)的好评。

5月28日凌晨,穷凶极恶的越军趁我接防部队立足未稳,以两个加强排的兵力,借浓雾掩护,向我前沿阵地发起进攻。越军的这一诡计早巳被花陈兵看得二清二楚。正当那些越军将要接近我前沿阵地时,我炮兵火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砸了过去,—发发炮弹在敌群中开花,敌人丢下了13具尸体狼狈逃窜。我前沿步兵看到花副连长指挥炮兵首战告捷,情不自禁地高呼:“炮兵万岁!”

以苦为乐

战争中的恶劣环境与条件十不身临其境是难以想象的。花陈兵所在的前沿观察所,在110天内,遭敌炮击410次,落炮弹3600发,掩体工事四次被炸塌,他们两次被埋进泥土里。观察所周围弹痕累累,山草树木一片枯焦,青色的石壁变成一片白色。在这种生死线上,他们还要同大自然搏斗。

亚热带气候,山岳丛林风雨多变,时而骄阳似火,赤背五分钟肩膀就晒掉一层皮,时而暴雨如注,工事坍塌无处安身;吃水,要冒着生命危险到300公尺外的深沟去背。白天他们置身于阴冷潮湿的猫儿洞里,夜晚与老鼠,蚊子为伴。时间一长,烂裆、烂腿,流血淌脓,真是“仗好打,苦难熬”。战士们风趣地说:“要不是为了祖国母亲不受欺辱,就是每天给我一部彩电的报酬,也不愿碰这里呆—天。

战争是残酷的,越是残酷越显出战士的忠贞。花陈兵和他的战友们,在越军飞蝗似的炮弹面前,在一天吃不上一顿热饭,喝不上一口水的艰苦条件下,毫不畏惧,从无怨言。他们经常冒着越军炮火侦察敌情,利用雾天、夜间抢修工事。他们凭着对祖国人民的无限热爱,对越军的无比仇恨,凭着过硬的侦察本领,出色地完成了侦察任务。

血洒疆场

翻开花陈兵带血的日记挚上面清楚地写着这样几句话:“生命诚可贵,若祖国人民需要我献身,我将不畏生死,冲锋陷阵,热血洒在南疆,我是党员干部,……要把安全留给战友,自己承担困难、危险。”花陈兵以他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在坚守老山半年多的时间里,多少次危急关头,花陈兵总是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先后工3次冒着敌人的炮火查线接线。

11月2日9时许,敌人的一排炮弹又向老山飞来,通向指挥所的两条电话线路被炸断。此刻,冒着敌炮火查线十分危险,同志们纷纷争着要去,花副连长最后以命令的口气要大家听从指挥,由他自己去查线。只见他拿起冲锋枪,背上电话线,迅速跃出了掩蔽部,……胜利地完成了查线任务。

“五十四”号高地下的深沟处,是老山主峰唯一的水源,它弯弯曲曲,流水潺潺。越军侵占老山时曾饮用过这里的水,他们对这水源的座标位置很清楚,因而这里成了敌人的封锁区,炮火密集、凶猛。花陈兵每天两次冒着炮火来这里抢水。

12月1日晚上,花陈兵让战友们早早休息,自己拿起图板,又熟悉了一遍越军“九六八”高地的地形,重新标定了对面越军阵地,为第二天支援步兵顺利出击,一直忙到深夜11点50分。

2日凌晨3点30分,花陈兵就醒了,他仔细检查了一遍作业器材后,就蹲在观察所前,注视着敌人的动静。这天,雾气腾腾,能见度不到20公尺。花陈兵凭着他过硬的侦察技术,凭响声判断着越军阵地的方位。侦察兵毛仲甫见副连长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已连续几天没有好好休息,便对他说:“副连长,你需要休息,今天应当我值班。”花陈兵却坚定地说: “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仗打起来,这里最危险,你们任何人不经许可不准到观察昕来,这是命令!”说着,他把小毛推进了肪炮工事。

战斗打响了,一发发复仇的炮弹飞向敌群,恼羞成怒的越军对我“五O”等三个高地进行疯狂的炮击。7点38分,一发罪恶的炮弹飞来,在花陈兵作业的观察孔右侧爆炸了,强大的冲击波把他推倒在地上……花陈兵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花陈兵的英名将永垂青史,他的英雄形象将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




1896年,福尔摩斯在美国费城被以连环杀人犯的身份判处了绞刑,当时的报纸上甚至夸张地描述说他在自己开的旅馆中起码谋杀了200个人。行刑前,福尔摩斯交待自己的遗言时,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将我的棺材砌在水泥中,然后深埋在10英尺的土下。”

显而易见,福尔摩斯是担心自己死后,被那些受害者的家属报复,才做了这样的安排。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这个与柯南道尔小说主人公大侦探福尔摩斯同名的人,却自诩为魔鬼:

我的出生,将魔鬼带到人世;

再雄起的诗歌也无法激起我的热诚,唯有杀虐。

魔鬼向我发号施令,我便奋起冲入人间。

魔鬼与我同在

1、感情上的诈骗犯

在成为一位连环杀人犯之前,亨利.霍华德.福尔摩斯可不像世人想象中的连环杀手那样长得凶神恶煞。正相反,福尔摩斯身高1.7米,体重136斤,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头黑发和一双闪耀的蓝眼睛,加上他穿着高贵得体,看上去风度翩翩,给人以成功人士的既视感。

那些受害者便是倾倒在他标致的形象下,忽视了他灵魂深处,隐藏着的那一颗深邃黑暗的心。

亨利.霍华德.福尔摩斯原名赫尔曼·韦伯斯特·马德盖特,他出生在美国新罕布尔什州吉尔曼顿市的一个富裕家庭中。

小时候的福尔摩斯聪明、瘦小,但却性格孤僻腼腆,这让他在坏学生眼中看上去就很好欺负。当时有两个欺负福尔摩斯,比较年长的小孩发现福尔摩斯畏惧医生办公室的骨架,便在某天故意把他拽到了骨架面前恐吓他。

这件事给年少的福尔摩斯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却也在他的内心注入了一股强烈的好奇心,并最终促使他走上了学医的道路。

19岁那年,福尔摩斯开始在密歇根大学医学系上学,在这里,他学习成绩相当优异,在教他解剖专业的教授眼中,他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学生。

不过学术上的能力,却并不代表他在其它方面也合格,尤其是福尔摩斯在感情这方面,更是相当令人不耻,学院其他教授在私下里谈论他时,总是称其为“流氓”。

因为福尔摩斯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和一位女子结了婚,结果当他在大学附近遇到了一位长相十分美丽的美发师时,他却背弃了对妻子的忠诚,开始和这位寡妇美发师往来。等到福尔摩斯快毕业的时候,他又选择了和寡妇分手,所以教授们对他的私德相当鄙夷。

2、诈骗升级,试图伪造一家三口的死亡事件去诈骗保险,来偿还债务

在从学院毕业后,福尔摩斯一边在学校担当解剖讲师,一边靠行医卖药为生。

在当时,医生是一件很有前途的工作,既体面,又赚钱,还受人尊重。但是这并包括福尔摩斯所擅长的解剖学专业,那时候解剖学的争议还相当大,更何况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就想靠解剖学来赚钱显然不现实。

过惯了大手大脚花钱日子的福尔摩斯,不甘心就这样过着平凡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同学那里,听说了用s体伪造投保人死亡,骗取保险的事情。在旁人听来这样的事情基本不可能实现,可在福尔摩斯听来,这不正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的赚钱方式吗?

别人没有获取s体的条件,身为解剖老师的他有啊!

福尔摩斯在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与同伙一起完成了几次针对保险公司的诈骗行动后,他的胃口愈发膨胀起来,福尔摩斯和同伙商量:咱们干一票大的吧!只要伪造了一家三口的死亡事件,咱们就能瓜分四万美金的保险金。(相当于现在的上百万美金)

一家三口的难度委实有些大,虽然福尔摩斯和同伙约定,一人准备一具S体,但是这里面的风险还是太大,大到福尔摩斯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计划。

常在路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当地的保险公司还是注意到了福尔摩斯等人的行为,加上当时福尔摩斯开的假药害死了一个小孩,这一连串的事情迫使他改变姓名,逃到了芝加哥生活。

福尔摩斯正是在此期间,修建起了后来震惊全美的三层酒店式建筑——“死亡旅馆”。

3、恶魔的诞生,设计死亡旅馆,利用世博会带来的客流量挑选目标

“死亡旅馆”包含100多个房间,其中除了正常居住的房屋外,还有囚禁室、煤气室、焚化室、石灰井等福尔摩斯专门设计用来做坏事的地方。

1893年的时候,芝加哥正在筹备世界博览会,这种盛会为福尔摩斯的酒店带来了巨大的客流量,也为他的犯罪提供了条件。

福尔摩斯对外宣称自己的酒店叫做“世博会酒店”,他表示自己将为参加世博会的人们提供廉价的住房,因为这福尔摩斯一开始还赚取了大量的声望,人们称赞他为慷慨的绅士。

福尔摩斯的目标主要是女性,他一方面和女性交往,骗取他们的财产,另一方面又暗中杀害女性,来满足自己变态的想法。

直到福尔摩斯被逮捕的前一年,有两个不知名的人在福尔摩斯的旅馆中放了一把大火,才终止了他继续利用这座旅馆杀人销尸。

当旅馆关闭之后,福尔摩斯又做上了诈骗保险的勾当。

为了彻底抹消自己多年来留下的痕迹,福尔摩斯这一次把目标转向了对自己知根知底,多年以来一直担任他法律顾问的普特兹。当时普特兹刚帮福尔摩斯伪造了“Minnie”的房产证,福尔摩斯便借着这个理由,亲自前去拜访他,表达了希望“伪造”他死亡的消息来骗取保险的念头。

福尔摩斯的同伙普特兹考虑到自己家中几个小孩都需要用钱,他最后还是答应了福尔摩斯的计划。普特兹以为自己只需要假装S体即可,但他没想到福尔摩斯一开始就没打算让他活着。福尔摩斯在用酒灌醉普特兹后,便将他杀死伪造成了普特兹吸烟时不小心点燃了屋子被烧死的假象。

杀死普特兹只是计划的第一步,福尔摩斯为了让保险公司的人相信普特兹是死于意外,他还跑到了普特兹妻子那里,坦诚了自己和普特兹的计划,并表示希望由他的家人去证明普特兹死亡的事实。

不疑有他的普特兹妻子让自己15岁的女儿跟随福尔摩斯去完成了这一流程,福尔摩斯利用普特兹的死拿到了七千多美元的赔偿,他却只给了普特兹一家500美金。

后来,福尔摩斯因害怕普特兹一家发现真相,他便以旅游的名义将普特兹一家约到了印第安纳波利斯这个陌生的环境,然后再杀害了普特兹刚读完小学的儿子和他的两个女儿。

福尔摩斯正在专心对付普特兹一家的时候,保险公司也发现了福尔摩斯伪造普特兹死亡原因骗保一事,他们便委托平克顿侦探公司跟踪调查福尔摩斯。

1895年的时候,福尔摩斯因为谋杀同伴一事被逮捕归案,警方在调查他的时候,却意外发现福尔摩斯害死的并不只有普特兹一人。事实上,为了骗取女性的财产,过去凡是跟福尔摩斯关系密切的女性有很多都神秘失踪,他们的财产也就是福尔摩斯能过上富裕生活的关键。以前福尔摩斯的成功人士形象让警方下意识忽略了谋杀的可能性,如今他谋杀同伴一事曝光后,警方才发现他的罪行简直罄竹难书。

作为与开膛手杰克齐名的连环杀人犯,化名福尔摩斯的赫尔曼·韦伯斯特·马德盖特内心深处早已泯灭了人性,对于如他这样纯粹的恶人而言,任何一点善意都会给公众的安全留下隐患。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现在有很多以抗战内容为题材的战争剧,被人们称为“抗日神剧”。这些神剧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把日军塑造得软弱无能,甚至接近弱智白痴,似乎十四年抗战的胜利是几位英雄用几支无限子弹的手枪换来的。

在一部名叫《抗日奇侠》的电视剧中,主角个个都有盖世神功。他们个个英勇绝伦,刀枪不入,可以手撕鬼子,以一当百,网友纷纷表示很同情鬼子,真不知道鬼子在中国的十四年是怎样熬过来的。

如果鬼子真的如此不济,抗日战争还用得着付出那么巨大的代价吗?我们以湖南会战为例,看看双方的差距有多大:这次战役中,中国军队先后投入16个军,40多个师,约35-38万人;日军先后投入10个师团,约25-28万人。中国死伤俘病合计226400人;日军伤、亡6万多人。 据说国民政府公布的数字,还不含国军病、俘的士兵,仅统计伤、亡两项。从双方统计数字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国军与日军在战斗力方面的差距有多么悬殊。

抗战初期,日军常常一个大队就把国军一个师甚至两个师打得落花流水,日军第一军甚至在山西有过独自击溃中国30个军的记录。平均算起来,中国军队要六七个人才能抵抗一个日军。也就是说,国军和日军想要较量较量,就必须在兵力方面超过日军七到八倍才有一定的把握。

二战时日本凭借不多的兵力,就可以在亚洲横行无忌,就是因为日军战斗力极强。 日军在中国战场与中国军队总共进行了28次大会战,中国军队几乎是溃不成军。虽然当时的中国军队在重火力上极度缺乏,但是客观的说,日本军队的作风非常顽强,普通士兵也是经过长期训练,单兵素质数倍于我军。

有一个公认的看法,日军的冲锋和白刃战能力很强,他们的训练非常正规和严格,即使与中国军人拼刺刀,一个日军往往也能很轻易的杀死两三名中国军人。

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曾和日军发生了一场刺刀战。115师是八路军的精锐,而日军仅仅是一支辎重部队,但拼起刺刀来,一个八路军很难抵挡一个日军。八路军只是依靠人多的优势,几个人拼鬼子一个人,才取得了胜利。后来战士们都承认,没想到鬼子这么厉害。

央视曾经播放过一期专题节目,叫《92岁老八路回忆与日军拼杀场景》。节目里,抗战老兵王书波回忆了与鬼子拼刺刀的情景:在一次战斗中,鬼子一个小队落入了王书波他们200多人的埋伏圈。双方对峙了一夜,到天亮时都已弹尽粮绝。于是,八路军挥起大刀,和鬼子展开了肉搏战。
据王书波回忆,拼刺刀时,我军与日本兵搅在一起。战斗结束后,我军200多人只有三十几个人活下来了,而鬼子这个小队二十多人全部被歼灭。也就是说,杀死一个鬼子,我们平均要牺牲六七个战士。王书波说到这里,眼睛闪起了泪花。

不知为什么,日军无比钟爱拼刺刀,他们的轻机枪都可以上刺刀。日本陆军一直把精确射击和刺杀作为最突出的两项基本技能,作为武士精神的体现。所以,抗战初期的日本军人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作战素质都甩中国军队几条街,玩贴身肉搏自然会压咱们一头。在台儿庄会战中,国军曾缴获日军一个日记本,上面记载:这个日寇面对多人围攻,和其他两个日寇结成三角阵,刺毙7名国民党军队士兵,并成功生还。

吕正操将军手下的老八路王汝林回忆:“第一次我刺日寇,日寇一拨,我的虎口都给撕裂了,枪给挑飞了。”他练过少林武术,面对日军尚且如此,其他战友就更易吃亏了。日军不仅装备强、技术好,又吃得饱、臂力大,吃都吃不饱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很难是他们的对手。

不过,八路军里也有奇人。下面就给大家说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绝对是真事。

1937年8月,八路军与一小股日寇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双方僵持了很久,子弹都打光了,于是进行了白刃战。只见一位身高1.92米的八路军战士犹如天神下凡一般,拿着刺刀左冲右突,鬼子就冬瓜一样被他一刀一个给干翻。这名战士一个人一口气便捅死27个鬼子,剩下的鬼子只恨爹娘少生了两只脚,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武士道”,跑得比兔子还快。

这位八路军战士,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评出的350位全国战斗英雄之一,且名列华北军区第一位的吕俊生。

吕俊生绰号“军中吕布”,他身高1米92,臂展过人,且力大无穷,在白刃战中极占优势。他自幼家境贫寒,经历了种种坎坷磨难。

但是,苦难也磨练了吕俊生。他天生魁梧,力大无穷,且跟随民间武师学过刀术,参加八路军后,很快成为战场上的主角。

1938年7月,在夏津县刺死27个敌人后,吕俊生被授予一等战斗功臣称号,还被提拔为排长。1940年,已升为连长的吕俊生在在攻打高邑时,爬到敌人碉堡枪眼下,用手握住敌人机枪枪管,从枪眼里将敌人的机枪生生拽了出来。战友们乘机冲了上来,很快将碉堡里的敌人消灭。战斗结束后,吕俊生又获得了“英雄连长”的称号,他所在连队,也被命名为“英雄连队”。

在1941年的一次伏击战中,吕俊生又在拼刺刀中,一口气消灭了17个日军,再次荣立一等功。

吕俊生的特点是食量大,力气大,好帮助同志。行军中,他总是帮助小战士背装备,战斗中又总是承担最艰巨的任务。这也使得他一生中获得过八次一等功,成为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

现在很多人都说鬼子的军事素质高,单兵能力强,要是遇到了吕俊生,鬼子的武士道就抛到九霄云外了。其实,鬼子也就是欺软怕硬的怂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天安门城楼   炮台   福尔摩斯   胡适   越军   炊事员   营长   刺刀   炮兵   鲜为人知   日军   俘虏   鬼子   解放军   战士   敌人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