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诸葛亮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30多岁时就被干爹刘备赐死。刘封被刘备处死,表面上是因为荆州战役时关羽被东吴军围困他和孟达拒不发兵搭救,致使荆州沦陷,关羽败死。然而,仔细翻看《三国志》,就会发现此事另有玄机。

刘封

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

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

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致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又遭部下叛变,败归成都。

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刘封自裁,刘备深表痛惜。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诸葛亮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公元207年,刘备中年得子,妻子甘夫人恰好生有一子,刘备此时已46岁。婴儿未及满月,曹兵北来,刘备在长坂坡数战不利,退往夏口,家眷又丢了。幸好赵云舍命救护,刘备的这点骨血得到保全。赤壁之战后,刘备据有荆州大半,数年经营,颇具规模,于是在211年带兵入蜀,刘封随行,刘封此时已有20岁余。

刘封原姓寇,刘备投靠刘表之时收其为义子。刘备和刘璋决裂后,刘封随诸葛亮平定益州,所到之处攻无不克,被封为中郎将。刘备占领汉中后,派刘封,孟达夺取上庸。刘封迫降了上庸后,关羽在樊城之战时曾求助刘封,但刘封以上庸占领不久,民心未附,拒绝了关羽。

刘备生下儿子叫“刘禅”,与刘封合在一起就是“封禅”意思,足见刘备志向之远大。刘封是在刘禅出生以前收为义子。

诸葛亮要刘备赐死刘封,扶持阿斗的原因很简单:正统。

因为阿斗是刘备的骨肉血亲,是正统的汉室后裔。而刘封并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只是刘备收养来的,他出身低下,在注重出身和血统的三国时期,他们根本没有资格掌控大权。

诸葛亮之所以扶持刘备,看重的就是他正统汉室后裔的身份,凭借这个身份,刘备可以在其他诸侯那里得到高规格的礼遇,也可以招揽很多能人志士效力于自己。而阿斗的大名叫做刘禅,是刘备的亲生儿子,血统自然更正,能够获得诸葛亮以及其他人的忠心。

反观这个刘备的养子刘封,他20岁的时候就能跟随赵云和张飞攻打益州,后来还和孟达一起拿下了上庸,可谓是颇有才能。但是,在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时候,刘封和孟达没有去救援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这个举动让刘备对刘封寒了心。

后来孟达叛逃,刘封又犯了错误,诸葛亮抓住了刘封的把柄,就向刘备进谏,说如果将来您不在了,刘禅肯定压制不住刘封,刘封可能会取代您的地位,为了防止后患,最好尽早的杀掉刘封,让刘禅继承大位。

刘备听到这番话,心里偏向的自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于是就下令赐死了刘封,稳固自己儿子刘禅的地位。诸葛亮在刘备离世之后,也是一直敬重刘禅的身份和血统,没有将刘禅取而代之,尽心尽力为蜀汉效劳。

总结:刘封有战功,是义子,背景又大,最后取刘禅而代之完全有可能。所以刘备生前借故杀之是最好的打算。




在刘备阵营中,有一位能征善战的年轻将领,名叫刘封。这个人的身份很特殊,是刘备的义子。他出身名门,本身是汉朝的罗侯寇氏的儿子,是长沙刘氏的外甥。可以说,他也算是与刘氏有着血缘关系。刘备来到荆州后,还没有子嗣,于是刘备收刘封为养子。如果按照时间推算,在当时刘封还很年幼。刘备养刘封为子,也有培养继承人的意味在里面。

刘封长大后,在刘备的培养下十分英勇善战。史书评价他这个人“有武艺,气力过人”。在跟随诸葛亮、张飞等人入川作战的时候,他所向披靡。刘封为刘备夺取西川和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被封为副军中郎将。刘封是刘备专门培养起来的年轻将领,在老一辈将领年迈之后,刘封就要担当重任。可是,就是这样一位被刘备寄予重望的将领,却被刘备赐死。而且这件事还和诸葛亮有所瓜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刘封之死。

与刘封之死有关的人主要有三个,关羽、孟达和诸葛亮。在刘备夺取汉中后,就派刘封夺取了上庸。当时上庸有土著势力申耽、申仪,还有从荆州派来的孟达。刘封汇合孟达的兵力,在攻打上庸的过程中,接受了申耽、申仪的投降,顺利拿下了上庸。刘备任命刘封为副军将军,坐镇上庸。

不久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在襄樊之战的过程中,关羽多次写信给刘封和孟达,让他们率军来襄樊前线增援。从上庸到襄樊有汉水相通,如果刘封和孟达响应关羽的召唤,顺流而下,几天内就可以到达襄樊前线。这样,刘封和孟达的这支军队就能够大大减轻关羽的压力。关羽至少可以不调动后方防备东吴的军队,就可能避免遭受后来东吴的偷袭。

可是,刘封和孟达回复关羽说什么,上庸山郡刚刚夺取,还没有完全的平定下来。怕万一出兵,会动摇上庸的局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刘封和孟达眼睁睁的看着关羽孤军奋战,最后全军覆没在曹魏和东吴的夹击之下。关羽因此被东吴擒杀,埋下了刘封之死的第一个原因。

刘封和孟达相识的时间并不长。当年孟达和法正一起按照刘璋的指示,迎接刘备入川。刘备在两人中选择了法正一起入川,而把法正与孟达的军队都交给孟达,让他留守荆州。在夺取汉中后,刘备命令孟达攻取房陵,又攻打上庸。在攻打上庸时,刘备以怕孟达的军队难以完成任务,又派刘封前来帮助。可是,孟达却成为了刘封的下属,听从他的指挥。

从刘备对孟达的态度来看,明显的透出对孟达的不信任。刘备眼力超群,看人很准,他对孟达实在不放心,才派刘封来辖制他。可是,刘备没有想到的是,刘封虽然能征善战,可是在谋略方面远不是刘封的对手。孟达老奸巨猾,怎么可能听从刘封这个年轻气盛的人的摆布。结果,刘封与孟达的关系势同水火。在一次冲突中,刘封连孟达的鼓吹都夺走了。

在关羽失败后,孟达就知道大事不妙。他为了摆脱刘备的追究,再加上与刘封的关系紧张,干脆投降了曹魏。临走的时候,他还给刘备留了一封信,把自己投降的原因推到刘封的逼迫上。这就又给刘封之死埋下了第二个原因。

在关羽失败、孟达投降之后,上庸的军事形势急剧恶化。孟达带领魏军攻打上庸,原来的土著将军申仪背叛刘备,造成了刘封的大败。刘封在大败之余,无法恢复上庸,只得退回了成都。刘封丧师失地,丢掉了刘备交给他的上庸地区,刘备自然要追究他的责任。这是刘封之死的第三个原因。

而诸葛亮则是影响刘封命运的最后一个人。当刘备追究刘封责任的时候,诸葛亮对刘备建议,除掉刘封。诸葛亮的理由是刘封这个人刚猛难制,怕将来刘禅继位后难以控制驾驭,因此劝刘备趁着这个机会除掉刘封,这是刘封之死的最后一个原因。刘备听取了诸葛亮的意见,赐死了刘封。

二、刘封是否有该死之罪。

我们看刘封之死的四个原因,似乎在这里面,诸葛亮的意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把这四个原因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刘封之死的前三个原因是因,而诸葛亮的原因为果。如果没有前三个原因,诸葛亮就算是想要劝刘备杀刘封,也不会有机会。

在刘备追究刘封丧师失地责任的时候,又着重提出了两个罪责,那就是欺凌孟达和不救关羽。从这刘备的态度,我们就可以看到,刘备对刘封丧师失地虽然气愤,但是那是刘封力不能及,还是可以有情可原的。可是,刘备更看中的是孟达的出走和关羽的失败。这两件事,让刘备对刘封彻底丧失了信任。

在刘备的阵营中,全军出走投降敌人,孟达是绝无仅有的一例。刘备对手下十分爱护,驾驭得当。所以刘备虽然多次遭受挫折,军队被打散多次,可是这些部下在战后,得知了刘备的下落,还会再次找到刘备那里,继续为他效命。关羽拒绝曹操的拉拢,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追随刘备就是一个例子。

可是,孟达却率领部下离开了刘备阵营,投奔了敌人。这给刘备阵营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刘备追究其原因,自然要把帐算到刘封的身上。刘备是把刘封作为下一代的主力战将培养的,可是这一次才让他担任一个地方的统帅,就让刘备对他大失所望。虽然这里有孟达的陷害,刘封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而刘封不救援关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更为恶劣。刘备派刘封去镇守上庸,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利用上庸位于汉水上游,可以策应襄樊的战事。但是,刘封在襄樊之战期间,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是刘备感到愤怒的原因。

在当时,关羽被刘备封为前将军,假节钺,他完全有权调动上庸的军队来支援自己。而刘封说的上庸山郡初定,未可动摇的理由完全是托词。当时孟达的部下有四千人,他来增援上庸,统一指挥上庸战事,带领的军队不会少于孟达军队之数。再加上申耽、申仪的军队,出动近万人马是可能的。

而上庸四面环山,曹魏在襄樊打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力量来威胁上庸。上庸的土著将领中,申耽将自己的妻子、宗族都送到了成都做人质,一时是不会起异心的。只有申仪一人比较摇摆,稍微采取措施就可以控制。所以说,上庸的局势根本就不是刘封、孟达说的那样。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听从关羽的指挥,才会寻找借口不去增援。这也是事后孟达逃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他知道,他们的谎言是根本骗不过刘备的。

刘备就是从刘封不听从关羽的指挥这件事里,对刘封产生了杀心。前面的原因,丧师失地、逼走孟达,都可以算是刘封年轻气盛、性格缺失,都可以通过历练来弥补。可是,对关羽权威的蔑视,对襄樊之战的漠不关心,这是刘备不可容忍的。从这一点来说,刘封确实有该死之罪,杀了他也是罪有应得。

三、刘封之死的根本原因。

因此,刘封之死是他的咎由自取。但是,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劝说,刘封并不一定会死。这是因为,刘封之死,是在刘备的定夺之中。刘封自幼在刘备膝下长大,刘备对他的喜爱胜过旁人。更何况刘备为了培养他,花费了无数心血,想要让他成为新一代将领中的顶梁柱。虽然刘备对刘封的罪行十分气愤,动了杀心。可是真的要杀刘封,刘备也难以下这个决心。

刘封在丧师失地之后,拒绝孟达的劝降,逃回成都,也是相信自己绝对不会死的。他甘愿领受刘备的责罚,同时相信自己与刘备的父子感情,不相信刘备会杀了自己。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刘备下令让刘封自杀的时候,刘封才会说出那句话,“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那么,诸葛亮在这件事中,为何要扮演一个劝说刘备诛杀刘封的角色呢?这是因为,诸葛亮是从整个蜀汉政权的稳定出发,来劝说刘备的。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刘封确实有该死之罪,但是刘备又难以下杀他的决心。那么,如果不杀刘封,会给蜀汉带来什么危害呢?从这方面考虑一下,就能够知道诸葛亮的真实意图了。

首先,不杀刘封,那些跟随刘备多年的老部下们不答应。由于刘封蔑视关羽的假节钺的权力,冷漠的看着关羽灭亡。这种举动,引起了那些一直跟随刘备的老部下的愤怒。如果不杀刘封,那些老部下会对刘备产生疑虑。这些人是刘备阵营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刘备最忠心的人员,他们的动摇带来的危害是十分可怕的。

其次,不杀刘封,荆州的那些人员也不会答应。正是因为刘封的破坏,使得关羽败亡,荆州失守。我们知道,荆州所有人员的家属都在江陵。由于荆州的丢失,这些人妻离子散,有家难回。他们自然把仇恨发泄在刘封的身上,不杀刘封难平众怒。

第三,不杀刘封,西川的这些人员也会不满。孟达和他的这支人马不杀一般的人马,他们是第一批迎接投靠刘备的西川人马。当年张松献图,首先推荐的人才,就是与他互相都是好友的法正和孟达。法正和孟达率领的这支人马,就是西川最拥护刘备的人马。张松因为迎接刘备被刘璋所杀,法正则顶替了庞统的位置,成为了刘备最信任的人。

由于刘封对孟达的态度恶劣,多次在公开场合欺凌孟达,造成了孟达的出走。这当然引起了刘备阵营中,那批最欢迎刘备,为刘备效力的人员的不满。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刘封以他的行动,把刘备阵营的所有势力都得罪个遍。在这个时候,唯一能够保住他性命的,就是与刘备的父子之情了。但是,如果刘备因为自己的父子私情,放过了刘封,他的整个阵营很可能人心散乱,分崩离析,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刘备的阵营,面临着关羽败亡,荆州失守,上庸丧失,孟达投降一系列变故。为了应对这一变故,只有杀刘封才能暂时平息。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劝说刘备不徇私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四、诸葛亮劝说刘备的理由。

不过,诸葛亮劝说刘备,却不是从以上的这些原因来劝说的。他不是说因为刘封不救关羽,逼走孟达,丢失上庸,而是从刘封的个人性格角度来劝说,说刘封刚猛难制,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诸葛亮知道,只有从这个方面劝说,刘备才会下定诛杀刘封的决心。在史书上说“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当初刘备没有子嗣的时候,他收养刘封作为继承人。以刘备的眼力,刘封这个人的资质肯定非同一般。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刘封继承刘备的事业也不是不可能的。在后世,后周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后周的太祖郭威因为无子,他的江山就由养子柴荣继承了。

但是,当刘备自己的儿子刘禅出生后,一切情况都改变了。作为一个集团的首脑,刘备的继承人当然是他的亲生骨肉。这样,刘封充当继承人的希望就渺茫了。而且,刘封的身份,从刘备阵营的继承人,还转变为了刘禅未来可能的竞争对手。

如果刘封是一个庸庸碌碌的人,情况还会好一些。可是,我们看刘封在历史上的表现,就会发现,刘封从各方面来看,都远超过刘禅。这才是诸葛亮担心的地方。再加上刘封的性格刚猛难制,在将来刘备一旦去世,刘禅又无法驾驭他,就很可能动摇蜀汉的统治基础。

诸葛亮深知年老的刘备,已经开始为蜀汉的将来做准备了。他知道这样去劝说刘备,能够让刘备抛弃父子私情,来正确的处理刘封的问题。事实证明,在诸葛亮的劝说下,刘备杀了刘封。可是从内心深处,刘备还是舍不得刘封的。他为了刘封的死而痛哭流涕,悲痛万分。

结语:

刘封在丢失上庸后逃回成都,他也没有想到,刘备竟然会诛杀他。这是因为他依仗与刘备的父子情深,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闯下了塌天大祸。由于他不救关羽,引起了最早跟随刘备的那些人的不满。由于他不救关羽,使得荆州失陷,引起了荆州那些人员的不满。由于他欺凌孟达,逼走孟达,引起了西川人员的不满。在这种群情激昂的愤怒面前,刘备不杀刘封不足以平民愤。

但是,由于有着多年的父子感情,刘备还是下不了手。诸葛亮的劝说,让刘备下定了决心。诸葛亮不从上面那些原因进行劝说,因为这样劝说,如同逼宫一般,让刘备和群臣陷入了对立面。诸葛亮从蜀汉的长治久安入手,劝说刘备诛杀刘封。刘备最终还是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使得蜀汉免除了一场危机。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杀刘封有理有据,不杀刘封也合情合理,为何就把他杀了呢?

以前总以为刘备就是“天下志公”的仁德之君,诸葛亮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阅读了一些史料之后,不说是彻底颠覆了以前的理念,但对这君臣二人的认识和感觉,远非以前那么美好。

杀刘封绝对不是在追究责任,纯粹就是政治的牺牲品。

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义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

不清楚刘封的出生年月,既然是刘备的养子,一般推断应该比刘禅年龄要大。

刘备一生就收养了刘封一个养子,很明显,刘备就想把他作为继承人来培养的。

刘禅(207年--271年)出生时,刘备(161年--223年)已经四十七岁了,这个年龄有个儿子的确是可喜可贺。但在之前,也是令刘备郁闷的是,没个儿子还整天的东奔西讨的忙活些啥呢!

所以,刘备就收养了刘封,希望将来能够作为他的后嗣。刘封也是很争气,武艺超群,气力过人,是一条好汉,的确很给刘备长脸。

但令刘备难堪的是,生了刘禅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接连生了刘永、刘理。刘备的香火传承问题是解决了,但麻烦问题也就出来了。

根据演义的说法是,当初刘备以刘封为后嗣,关羽就不高兴。刘备继位汉中王,问诸葛亮立嗣的问题,诸葛亮以“此乃家事“为由,让刘备去问关羽、张飞。关羽明确回复刘备,刘封乃螟蛉之子,不可继承嗣位。

等到关羽襄樊战败,请求刘封、孟达派兵救援的时候,孟达就以此劝说刘封不要出兵。

关羽战败被杀,孟达惧怕刘备追究责任,就投降了曹丕。

刘封不出兵救援关羽是历史史实,但是否是孟达挑拨离间没有史料佐证。

但孟达投降曹魏以后,魏文帝曹丕派遣夏侯尚、徐晃帮助孟达袭取了上庸三郡。孟达写信给刘封劝其投降,但被刘封拒绝。

申耽、申仪二兄弟背叛刘封,刘封因此被孟达、徐晃击败,刘封逃回了成都。刘备责备刘封欺凌孟达,而且不援救关羽。

据《三国志·刘封传》记载:

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烈勇猛,刘备死后恐怕难以制服驾驭,就建议刘备趁此机会杀掉刘封。

刘备当然不希望他死后,刘封再欺凌他的幼儿寡母。于是,赐刘封自尽。

刘封叹息说:“我后悔不听孟子度的话。”

刘封自裁后,刘备非常伤心,为刘封哭泣不止。

由此看来,刘封是存在幻想,认为刘备不会痛下杀手;同时,也看出刘封并不是死心塌地忠诚于刘备。否则,刘封不会叹息,也不会后悔。为人子,为君臣,刘封的确是让人不放心哦。

有意思的是,刘备在刘封自裁后伤心不已,这又为得是些啥呢?

起码说明了一点,刘封可以不死。如果刘备不想杀刘封的话,刘封是死不了的。

刘备已经在安排身后之事啦,尽管刘禅是“扶不起的刘阿斗”,但刘备还是希望诸葛亮好好地辅佐刘禅,不希望有人威胁着刘禅的位置,尽量给诸葛亮创造条件,让他减轻辅佐刘禅的压力。

在这一点上,刘备与诸葛亮是保持了高度一致,以此杀刘封既说得过去,也除掉了隐患。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援救关羽是可为可不为的事。从有关史料来看,是关羽在围困襄樊时请求刘封一起出兵,并非是关羽败退时请求援助,这是很严重的两个问题。

出兵围困襄樊是战役的计划安排,没有刘备的命令,刘封可以不出兵。但见死不救不仅是道义问题,更是责任问题。史料并没有确切地记载,廖化冒险出城向刘封、孟达求援的事。

廖化曾经是关羽的主薄,关羽败亡后归入孙吴,后来用诈死之计逃回蜀汉。如果廖化去上庸向刘封求援,不管结果如何,再被东吴捉住的可能很小。求援一说,值得怀疑。

从刘备给刘封的罪责来看,也是欺凌孟达在先,不救援关羽在后,这一点也很微妙。不同意出兵协助关羽围困襄樊,也可以认作是不救援关羽。

这就是有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了,既然不想留你,要杀你就好找机会。

刘封死的有点冤,但不死也不行哦。这就是政治的需要,刚直勇猛的刘封不明白这一点,最终是逃不出这一劫的。




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要逼刘备赐死儿子刘封,并非是因为刘封逼走了孟达,也不是因为刘备不救关羽,而是另有缘由!刘封临死前所说的8个字,其实已经道破玄机!

刘封之死

刘封乃是刘备的养子,刘备征战一生,老婆不少女儿不少,但就是比较缺儿子,而在古代,女儿的地位是比不上儿子的,儿子才是真正的继承人,所以刘备必须要有一个儿子!但是刘备又生不出儿子,这怎么办呢?于是刘备就从一户人家收了个养子,这个人便是刘封!

《三国志》: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

刘备到荆州投靠刘表的时候,还没有儿子,为了延续刘家香火,为了让手下安心,刘备收刘封为养子。注意,养子和义子是不同的,养子是有合法继承权的,要是刘备没有亲儿子出生,那么刘备去世后,他的所有财产包括爵位,都应该是由刘封来继承的,可以说,当时的刘封,就是刘备的继承人,这是大家公认的!不过搞笑的是,刘备收养刘封没几年,他竟然又生了一个亲儿子,这人便是刘禅!

很难想象,刘备都四五十岁了,前半辈子身强力壮都没生下个儿子,怎么到了荆州却生了个儿子?刘禅的出生,对于刘备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因为他终于有亲儿子了,但是对于刘封来说,这却是非常倒霉的,因为养子毕竟不是亲的,随着刘禅的出生,刘封的地位必定会下降!

不过刘备在这一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虽然刘封的继承权没有了,但是刘备对刘封也还是不错的,并没有将刘封一脚踢开,而是让刘封继续在军中效力!刘封这人呢,行军作战也确实是一把好手,在攻打益州途中屡立战功,直接被刘备封为了副军中郎将!

《三国志》: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馀,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

汉中之战,刘备击败曹操,获得大胜,于是他让宜都太守孟达率军攻占了房陵郡,但是当时的房陵太守蒯祺被孟达的手下杀了,而这个蒯祺又是诸葛亮的姐夫,于是在孟达继续进攻上庸郡时,刘备又派刘封前去协助孟达一同进攻。史书上说,刘备是担心孟达打不下上庸,所以才派刘封去帮忙的,可事实上,以孟达的能力,是完全能够拿下上庸的,所以说刘备此时派刘封去协助孟达,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那便是防备压制孟达!

事实上,孟达后续的遭遇,也印证了压制孟达的说法!拿下房陵、上庸之地,孟达出力极大,而且战功也非常高,若论功行赏,孟达必定是应该居首功,但是最终赏赐时,孟达的职位却低于刘封,这其实能够理解,谁叫刘封是刘备的儿子呢。但孟达的职位还低于原来的上庸太守申耽,这就可以看出刘备对孟达的不公了。好歹孟达在此战是居首功啊,结果他的赏赐比手下败将还多,这换谁也想不通啊!

更为重要的是,孟达原本是宜都太守,现在他打到上庸,上庸太守不是他,宜都太守的位置也丢了,这更加令孟达气愤,他打了一场胜仗,立下了最大的功劳,结果他还丢了原来的太守职位,这不就是黑幕吗?

事实上,孟达这个人是非常倒霉的,当年他和好朋友法正一同投靠刘备,结果法正受到重用,他被留在了荆州。现在法正已经是刘备手下仅次于诸葛亮的人物了,但他孟达,却因为打了胜仗丢了官,简直是倒霉透了。更为重要的是,他头上还有个二世祖刘封,经常欺负他,甚至还抢夺了他的鼓乐队,令他非常不爽,于是孟达干脆就撂挑子不干了,反正打了胜仗还要丢官,那干脆躺平,于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命令他和刘封前去协助,他直接找理由搪塞了过去。

而刘封这边呢,之所以敢如此欺负孟达,估计私下里也是刘备的授意!孟达是益州最先投靠刘备之人,然而从刘备对孟达的处理来看,他并不是非常重视孟达,直到汉中之战才让孟达参与战事,结果孟达虽然攻下了房陵,却把诸葛亮的姐夫杀了,刘备顿时又对孟达不爽了,于是让刘封去压制孟达,免得孟达又干出什么过分的事情。既然刘备有这么个意思,那么刘封自然就要坚决执行了,于是刘封在上庸对孟达干了许多欺负人的事情,最终将孟达逼到了曹营。

这一下刘备郁闷了,他只是让刘封压制提防一下孟达,可没想刘封把孟达逼到敌方阵营啊!刘封啊刘封,这情商也太低了吧?不过即便刘封此事办得非常差,但是刘备也仅仅是责备他而已,并没有因此就要杀刘封,因为这并非是刘封全责,若论欺凌孟达,他刘备和诸葛亮应该也没少干,让刘封去压制孟达,本身这个决策就有问题,所以说不能因此杀刘封!那么不救关羽呢?这总可以杀刘封了吧?

事实上,不救关羽也不是诛杀刘封的理由!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确实下令让孟达和刘封去支援,但是关羽下令刘封就一定要去吗?虽然关羽假节钺,可刘封所在的上庸之地,原本是汉中的管辖地,也就是说刘封乃是听命于刘备的。你关羽要想调动刘封,很简单,你和刘备通个气,让刘备下令即可,现在你越过刘备直接下令,要是刘封听了,刘备会怎么看刘封?是不是下次关羽让你打成都,你也照听不误?

说白了,关羽调动刘封,乃是越权行为。打个比方,关羽是荆州分公司的总经理,刘封和孟达是四川分公司的人,而四川分公司的总经理是刘备,虽然刘封和关羽挨着近,但刘封毕竟是四川分公司的人,关羽想调用,是不是得给刘封的上司打个招呼,让他下个命令啊,否则刘封一旦去了荆州分公司,在四川分公司这边,算不上旷工啊?算不上擅自离岗啊?

所以说,这事本身就是关羽操作不当,刘封拒绝出兵是合情合理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关羽身死后,刘备并没有立即将刘封召回,诛杀刘封!

说实话,关羽当时发动襄樊之战的时间节点根本不对,曹魏不是不可以打,但你得等到益州方面恢复过来吧,人家汉中一战,累得都趴下了,你那边再一动手,谁来支援你?你说你打那么久,为啥刘备和诸葛亮没有出兵增援,因为人家压根儿没有那个实力了啊,你一个局部小战争,硬生生的要打成北伐大战,这场大战的时机就错了啊,所以说,关羽之败,他自己其实要负很大的责任!

欺凌孟达,不救关羽,这都不是杀刘封的理由,那诸葛亮到底是为何要杀刘封呢?实际上,我们从三国志的记载中可以看出一丝猫腻!

《三国志》: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可以看到,刘备虽然责备刘封欺凌孟达,不救关羽,但并没有想杀刘封,是诸葛亮说刘封刚猛,刘备死后没人能够压制他,以此逼迫刘备,所以刘备最终才痛下杀手,赐死了刘封。诸葛亮杀刘封的最大理由是刘封刚猛难制!但是这话其实有点问题,刘备活得好好的,接下来肯定要考虑如何夺回荆州,很明显留下刘封更有用处,为啥诸葛亮却要担心刘备死后刘封不好控制呢?而且对于活人来说,提“死后之事”明显是大不敬,为哈诸葛亮要这么说呢?

本文认为,诸葛亮之所以敢在刘备活着时就讨论刘备死后之事,很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刘备正在生病,有猝死的可能,所以他不得不在刘备活着时解决掉刘封这个麻烦,毕竟刘封乃是刘备的养子,是有继承权的,不管他有没有心思夺权,万一被有心之人利用,日后起来反对刘禅,这让刘禅怎么办?背负杀兄的骂名?让外人看笑话?

诸葛亮的考虑也是正常的,而刘备这边呢,虽然和刘封有父子之情,不愿意杀刘封,但刘封刚猛难制的特点,确实存在,万一日后他被人利用,危害到刘禅的地位,危害到蜀汉的江山,到时候还真没几个人能搞定刘封。再说了,袁绍集团的下场,刘表集团的下场,那可是充分说明了,兄弟阋墙之事,会危害到集团根本!现在刘备身体抱恙,有早死的可能,没时间再去改变刘封的性格了,所以刘备为了蜀汉的前途着想,只能痛下杀手,让他来做这个坏人,对不起刘封了!

说白了,诸葛亮逼刘备杀刘封,主要就是因为刘封身份敏感,日后有可能威胁到刘禅。而关于诸葛亮的这个目的,刘封临死前的8个字也道破了玄机!

《三国志》: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刘封临死前感叹,“恨不用孟子度之言”,意思是后悔没有听孟达的话。那么孟达说了什么呢?

事实上,孟达投降曹魏后,又带兵前来进攻刘封,在正式开打前,他曾劝过刘封,降了算了,而理由就是他的身份比较敏感,他是刘备的养子,是有继承权的,即便他没有争权夺利的想法,但是他的存在,对于刘禅来说,对于蜀汉来说,就是一个威胁,谁也不敢保证刘备百年之后,刘封会怎么操作,所以为了蜀汉不重蹈袁绍、刘表的覆辙,刘封最后肯定会被处死!

孟达的这番话,刘封又何尝不知道呢?刘封又不傻,他是知道自己身份敏感的,但是他从十几岁就被刘备养着的,他认为他和刘备之间是有父子情的,而刘备又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肯定不会杀他,所以他才会主动回到刘备的身边。然而他没想到,最终等待他的结局和孟达预料的一样,仍然是被处死,所以他在临终才会感叹,“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在此之前,刘封是相信父子感情可以超越一切的,但是当他知道自己要被赐死的结局时,他终于明白了,为了刘禅的皇位稳固,为了蜀汉的江山安稳,刘备和诸葛亮是不允许他活下去的。说白了,刘封临死前所说的8个字就是在暗示,他并非死于欺凌孟达、不救关羽,而是死于自己的敏感身份,死于权力斗争!

结语

诸葛亮为何要逼刘备赐死儿子刘封?刘封临死前的8个字道破玄机!刘封所说的八个字乃是“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而我们去翻看孟达对刘封所写的书信,其实会发现一个中心点,那就是孟达认为刘封回蜀汉必死,因为刘封身份敏感,他是有继承权的,刘备诸葛亮为了蜀汉的稳定,肯定会除掉刘封。但是刘封不相信刘备是这种人,不相信刘备会不顾亲情,不过很显然,刘封算对了刘备,却没有算对诸葛亮,诸葛亮平时温和,但面对大事时,那可是杀伐果断的,是他,最终决定了刘封的去留!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明朝李贽说的,还算有道理。刘封不是坏人,更没有致死的过错。

刘封虽不出救,其罪正与糜芳同科,俱是情有可原者也。

所以,刘封被赐自裁,大概率是一起冤案。



诸葛亮认为“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于是“劝先主因此除之”。意思是说:等刘备死了,刘封这种人肯定控制不住、一定会造反,索性趁现在赶紧把他杀了。你诸葛亮这个逻辑就没法讲通:因为刘封将来可能会造反,所以现就要赶紧把他杀掉。

杀大将这种事情,既不论心也不论迹,而是论有没有可能。有可能就够了,然后就要杀人。所以,刘封之死与岳飞之死,如出一辙,也是一种“莫须有”。刘封自裁之后,刘备“为之流涕”。但这有啥用?刘封还是被刘备跟诸葛亮弄死了。那么,刘备和诸葛亮是一对儿小人吗?他俩一个是赵构、一个是秦桧,合谋害死了无辜的刘封。



刘备这个人不简单。

东汉末年的一众乱世诸侯里,刘备的起点最低。最穷,刘备只是一个卖草鞋的;最虚,刘备只是一个汉室宗亲。而打到最后,刘备竟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刘备能够有此成就,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刘备的识人之明。所以,刘备的眼里不揉沙子,一般人进不了他的法眼。

那刘备是怎么看上刘封的?关键还收了刘封为义子,这已经不是赏识的程度,而是喜欢和爱的程度。一则夹沙甜肉的传说未必属实,但足以说明刘封大概率不是什么坏人,而且与刘备存在某种相似性。

刘封原是罗侯寇氏之子,本名寇封。刘备流落荆州、投靠刘表之时,才与刘封相遇。在一次宴会上,寇封站立一旁。席间,军厨上菜,不慎将肉块遗落于地。站在一侧寇封,竟随手捡起肉块、便吃了下去。这个举动引起了刘备的注意。之后,刘备就问刘封:为什么不顾泥沙就把肉吃了、为什么没有责备上菜的军厨。刘封的回答是:粒米片肉来之不易,弃之可惜;士卒厨役终日劳累,不忍斥责。由此,刘备和刘封父子之情便建立了。后来,军厨知道此事,特意为刘封烹制了一种夹沙甜肉。



这只是传说,但传说得以流传,却有一定的可信因素。那就是刘备和刘封惺惺相惜。刘备告诫刘禅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所以,就刘备这种人,你当真无法在人设上挑出什么毛病。他的人设,完全扛得起大汉皇叔的旗子,也绝对配得上是仁君贤主的称号。

所以,如果刘封跟刘备不对路子,那别说收为养子了,就是把刘封招致麾下打工,都不可能。刘封做了刘备的养子之后的表现怎么样?可以说表现相当好。

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馀,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

这时候,刘封就是刘备集团中的后起之秀。刚刚二十岁出头,就已经与诸葛亮、张飞等谋臣名将并肩作战了。所以,刘封的前途,不可限量。



刘备的创业巅峰时期,是公元211年入主益州到公元219年打赢汉中之战。占了这两块地方,刘备才能够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否则,即便捏着半个荆州,刘备也只是次级军阀。顶级军阀,必须是孙策和曹操这种跨州而治的诸侯。要做顶级军阀,东汉十三个刺史州,你刘备怎么也得占一个。

在这个过程中,刘封可是全盘参与了。论创业功臣,刘封虽然来得晚,但该赶上的功劳可全都赶上了。能做原始股东,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关键是刘封的能力也当得起开国功勋的称号。

太祖(曹操)在汉中,而刘备栖於山头,使刘封下挑战。太祖骂曰:“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出自《魏略》)

汉中之战,刘封是独挡一面的先锋将军,连曹操都不敢轻视。赢得对手的尊敬,才能说明你真有本事。而刘封完全能够当得起。



那么,到了这个时候,刘备与刘封的关系出了嫌隙吗?不仅没出嫌隙,而且还更亲密了。

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

刘备命令孟达从秭归进攻房陵、转战上庸。孟达是什么人?孟达与法正算是一系,都是从刘璋的阵营中跳槽到刘备这里的。刘备对于法正非常信任,但信不过孟达。原因也简单。法正是谋臣,张良的角色;孟达是武将,韩信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就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

见孟达发展太快,刘备开始猜疑了,怕将来控制不住。于是,刘备就把刘封派了过去,相当于用刘封夺了孟达的军权。所以,刘备与刘封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没有这层关系,刘备就不可能把刘封派过去。



刘封非常能干,刘备信任刘封,这不挺好吗?

按照这个节奏演下去,刘封一定会成为蜀汉的顶级战将。即便比不过关羽、张飞,大概率也要与魏延并驾齐驱。而刘封与刘备的养父子关系,则会让刘封更上一层楼。武将能不能升迁,忠诚比能力重要得多。

襄樊之战而关羽毁败,是转折点。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而身在上庸的刘封却没能及时发兵。后来,关羽败走麦城而身首异处。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那么,在这件事上,刘封到底有没有责任。如果刘封没责任,那与刘封并肩作战的孟达就不会叛刘投曹了。



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所以,刘封在这件事上,肯定有责任。刘封这是不助友军。关键这个友军关羽,还是刘备集团的二当家。但是,刘备这个恨,就有点儿强人所难了。因为“山郡初附”不是托词,而是实际情况。“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这个申仪,与其兄长申耽,才是上庸当地的豪族扛把子。

汉末乱世的底层逻辑是:在豪族支持下的军阀混战。曹操、袁绍这些将军都是军事代理人,但打仗是要招兵、聚粮的,这些事必须由各地的豪族来主持。所以,豪族是地方的政治代理人。这就相当于CEO与董事会的关系,曹操和袁绍是CEO,地方豪族才是董事会。只不过后来CEO做大,又兼任了董事长,把董事会的权力也给揽了过来。毕竟政治不是经济、国家不是公司。但是,在新附的上庸之地,还是这套逻辑。你刘备之所以能够占领上庸,是因为上庸豪族同意了。上庸豪族不同意呢?那就赶你走。



因为这个逻辑的存在,所以,刘封和孟达即便孙吴再世,也没法支援关羽,因为根本就带不出兵。

出兵可以,但兵从哪来?刘孟带了一部分,但主要还是从上庸当地征兵。而后勤辎重的问题,没有上庸豪强支持,你根本无法解决。在上庸征兵,必须仰赖豪族;在上庸征粮,还要仰赖豪族。所以,上庸豪族,具体代表就是申氏兄弟,如果他们不同意,你刘封和孟达就出不了兵,自然支援不了关羽。而上庸豪族归附你刘备,就算给面子了。这时候,你还能让这些人出兵为你作战吗?想也别想。

上庸就不是刘备的根据地。当地豪强表示归附,这没问题。但出兵跟你去打仗,就没可能。所以,刘封不能出,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情不可原的事情,是刘封跟孟达起了嫌隙,孟达投了曹丕。孟达投降,可不是一个人跑过去的,而是带了四千家部曲一起降曹的。这就相当于刘封直接折腾没了一支军队。孟达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里是个不入流的武将。而实际,他却也是个难得的将军,甚至都不是将军那么简单。



达以延康元年率部曲四千馀家归魏。文帝时初即王位,既宿知有达,闻其来,甚悦,令贵臣有识察者往观之,还曰“将帅之才也”,或曰“卿相之器也”,王益钦达。达既至谯,进见闲雅,才辩过人,众莫不属目。

所以,同刘封一样,假以时日的孟达,也可能成为刘备集团的一员主力战将。你从曹魏集团对孟达的态度就能看出来,“(曹丕)遂与同载,又加拜散骑常侍,领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不仅皇帝与孟达同载,而且直接把一个西南战区交给了孟达。

三足鼎立之时,已经进入到了一种博弈的均衡态。这时候的竞争,就不是谁能打的问题,而是谁能打得起的问题。而打得起就需要本钱,那本钱是什么?就是人口和钱粮。孟达降曹,带走了四千家,这是人口损失。

蜀汉集团的最大问题当然是本钱不够。而蜀汉集团的直接问题则是人才凋零。到了后期,兵还有,却没有领兵的大将了。堪称名将的姜维,还是从曹魏投降过来的。孟达降曹,蜀汉少了一员战将,这是人才损失。



所以,你刘封这个过错就是不可原谅的。“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刘备的确是让刘封看着孟达去了,但你没事夺他一支乐队干嘛?

直接致刘封于死地的,不是刘备,而是诸葛亮。诸葛亮到底是怎么想的?就是因为”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吗?

把之前叙述的在捋一遍就会更清楚一些:

首先,刘封是刘备集团的后起之秀,死的时候大概率不到三十。

其次,刘封是刘备集团的创业功勋,全盘参与了益州和汉中之战。

第三,刘封已经得到了刘备的高度信任,派遣刘封接管了孟达的军队。

第四,刘封与刘备之间出现了关系裂痕,没能襄助关羽,但这事情有可原的。

第五,刘封与孟达不睦、逼得孟达降曹,“封侵陵之,达率部曲四千余家来降”。

梳理完了之后,再看刘封被杀的史书记载:

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

刘封丢了上庸,逃回成都。于是,刘备开始问责了,总共两条:第一条是欺凌孟达,导致孟达叛逃;第二条是不救关羽,导致关羽被杀。



但是,这两条是分轻重的。第一条罪责最重,第二条无足轻重。

关羽死的时候是公元220年初(或公元219年底),而孟达叛蜀和上庸易主的时间是公元220年秋,大概在农历七月之后。如果刘封不助关羽而罪无可赦,那么他就不会继续镇守上庸半年时间。关键是期间还有工夫把孟达欺负得投了曹魏。

刘封也肯定不是傻子。如果刘备会因关羽之死而问责自己,那么他应该直接投降曹丕。当时,孟达向刘封发出了劝降书信。同时,上庸局势已经彻底失控。因为豪族申氏兄弟带头造反了。

所以,刘封被赐自裁的头条重罪就是逼反孟达、丢掉上庸三郡。



但上庸丢失,主要原因是上庸豪族反水。这伙人改旗易帜了,不跟刘备、改跟曹丕了。而对于上庸,刘备集团的重视力度始终不够。孟达带着曹魏的部队进攻上庸,刘备集团并没有做出反应。曹魏抢走上庸之后,刘备集团也没有再抢回来的打算。是因为刘备没兵吗?不是,因为转过年就起倾国之兵进攻孙权了。

所以,刘封的头条重罪还要继续拆分。其一是逼走孟达、其二是丢掉上庸。很明显,前者最重。上庸丢与不丢,谁也控制不住,关键是上庸不重要。刘备集团的关注,是荆州和汉中,不是上庸。

那么,为什么逼走孟达就罪不可恕呢?

因为孟达很重要。但不是因为他的军事能力,而是因为他的政治影响。孟达代表了刘备集团的益州势力。入主益州之后,刘备集团始终纠结于主客矛盾。主就是刘璋的部下以及益州豪族,客就是刘备这伙外来人。益州之所以易主,最重的原因不是刘璋无能,而是益州豪族想换个领袖。所以,从刘备到刘禅,蜀汉集团内部的主要政治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主客矛盾。

建安初,天下饥荒,(法)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

当初,法正与孟达一起投靠了刘璋。所以,孟达与法正是一个级别的。法正和孟达也是外来户,不是益州豪族势力。但是,在刘备的荆州实力和刘璋的旧部势力中,益州豪族天然就会与刘璋旧部结盟。而只要刘备搞定了法正和孟达这些人,就相当于搞定了益州豪族。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

这就是法正的地位和作用。他既是刘备集团入主益州的带路党,又是刘备集团能够稳定益州的压舱石。但是,法正也在公元220年死了。这时候,你还能靠谁来团结益州势力?靠诸葛亮可以吗?只能靠诸葛亮这伙人去收拾益州豪族,团结是不可能的。而屋漏又逢连阴雨,刘备的养子刘封又把法正的亲密战友孟达给逼得降曹了。然后,你让益州势力情何以堪?

既然孟达可以降曹,那么益州势力为什么不能集体降曹?换个主人,还不用打仗,这买卖相当值。所以,孟达降曹以及上庸易主之后,刘备集团最该考虑的不是追究谁的责任,更不是考虑如何夺回上庸,而是考虑如何稳定益州势力。

那你该怎么稳定呢?大义灭亲、赐死刘封,就是最好的办法。从责任上寻找赐死刘封的原因,永远也找不到。因为这就不是一个责任问题,更不是一个忠诚的问题,而是如何维持内部稳定的政治问题。



孟达的作用真有那么大吗?

那就看蜀汉集团的主客矛盾到底有多大了。诸葛亮筹谋北伐的时候,益州势力的领袖李严在干什么?李严也是刘备的托孤大臣。他就分兵驻守在江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诸葛亮当然想把他弄回来,留在自己身边看着,但李严死活不去。政治斗争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你诸葛亮在汉中准备北伐,但我李严呆在江州不动,而且我们益州人也不想打这个仗。

后来,诸葛亮是怎么把李严给弄回来的?



诸葛亮的神操作就是劝降孟达。而且,还联合李严一起写信劝降,游说孟达重新归蜀。如果孟达能回来,那么蜀汉集团的益州势力就能压过诸葛亮代表的外来势力。于是,李严从江州赶赴汉中,同意北伐。孟达归蜀之后,李严就可以联合孟达一起夺权。我益州领袖李严,在加上一个法正级别的孟达,两相联合起来,诸葛亮还能折腾出什么幺蛾子?但是,事与愿违。李严刚出江州,诸葛亮就把孟达归蜀的消息传给了司马懿,然后看着司马懿把孟达干掉。



这就是孟达的地位。这个人是益州旧势力的一面旗帜。孟达能够让益州势力的领袖李严从缩头乌龟变成主动出击。

所以,刘备杀刘封,就不是赵构杀岳飞,而是诸葛亮杀马谡。杀马谡是为了稳定军心,因为马谡失街亭导致北伐失败;而杀刘封是为了稳定益州势力,因为刘封逼走了孟达。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记载:先主为之流涕。

诸葛亮杀马谡,之后为之流涕。而刘备赐死刘封,之后也是为之流涕。这就不是简单的感情问题、忠诚问题以及可能造反与否的问题,而是博弈格局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就必须要被牺牲掉。




《三国演义》中说,刘备虽然深恨刘封不救关羽,有杀之之心,但却还是有点犹豫。因为诸葛亮两番怂恿,刘备便杀了刘封。事后,刘备还非常后悔。

刘备有不忍之心,假若稍微冷静一点,或者诸葛亮不出坏主意,恐怕刘封就不会死。那么,诸葛亮为何要唆使刘备杀刘封呢?


诸葛亮一句话断送了刘封

关羽兵败,刘封在孟达的劝阻下,没有发兵去救,刘备对此十分恼怒。事后,孟达又鼓捣刘封投奔魏国,刘封没有答应,便给刘备写了一封信,具说此事。

刘备看了刘封的奏表,大怒,便要诸葛亮发兵去擒拿刘封、孟达。诸葛亮说,不需出兵,派刘封去攻打孟达,以一箭双雕之计,灭掉两个贼子。

于是,刘备派人到绵竹传达命令,要刘封去擒孟达。刘封接到刘备诏令,立即领兵到襄阳五十里外下寨。继而,领兵五万,单搦孟达交战。

孟达投奔魏国,曹丕不敢相信,要他去襄阳取刘封首级做投名状。于是,两将在襄阳城外打了起来、

孟达不是刘封对手,只三个回合就大败而逃。刘封趁势掩杀二十余里,却被魏将徐晃、夏侯尚挡回。刘封不敢孤军深入,便领兵退往上庸,没想到襄阳守将申耽却也投魏了。刘封不能进城,徐晃等从背后杀来,刘封只得率领残部逃回成都。

刘封到了成都,刘备大骂他不救关羽。刘封申辩道,原本是要出兵的,因为孟达劝阻,才坐视关羽受难。刘备喝道,你非土木之人,为何要听孟达的话?此时,诸葛亮进来了,刘备问道:“辱子如此,何法治之?”


很显然,刘备其实并没有下决心要斩杀刘封。假如诸葛亮劝一句,或许刘备会就坡下驴,饶了养子。但是,诸葛亮却在刘备的耳边嘀咕道:“此子极其刚强,今日不除,后必生祸于子孙耳。

于是,刘备便命人将刘封拖出去斩首。可惜一员猛将,就这样死在了诸葛亮的刀下。为何刘封是死在了诸葛亮的刀下呢?因为,刘备马上后悔了。

却说刘封被左右押出,刘备便问刘封的随从,随从说,孟达曾经劝说刘封一并降魏,刘封大怒,扯碎了孟达的书信,斩了来使。刘备听说,大哭道:“吾儿虽然刚强,有此忠义之心也,凛然可爱。”于是,刘备立即叫暂停行刑,然而,刽子手早已“斩讫”。

刘封之勇,刘备应当是知道的,刘封之忠,玄德恐怕也不会怀疑。所以,当刘封的首级献来时,刘备十分自责,哭道,我一时头脑发热,斩杀了股肱之将啊。

从细节中看,刘封行刑如此之快,恐怕也是诸葛亮从中捣鬼。行刑刽子手应当知道,所斩之人是汉中王的义子,不会如此迅速的杀掉。所以,刘封是死在了诸葛亮的刀下。

那么,诸葛亮为何一定要置刘封于死地呢?


刘封是被逼上断头台的

刘备后悔杀了刘封,大哭不已。这回,刘备也是真哭,杀了这样一员大将,又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义子(《三国志》中是养子)。加上关羽新亡,荆襄九郡尽属他人,百感交集之际,刘备不会假哭。

诸葛亮知道刘备很后悔,自己也脱不了干系,便劝说道:若欲嗣主久远之计,杀之何足惜也。作事业者,岂可生儿女之情耶!

诸葛亮的意思是,刘封刚强,日后肯定要危及已经被立为继承人刘禅,为了长远之计,杀了刘封没有什么可惜的。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养子不同于义子,是有继承权的。所以,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确立继承时,蜀汉内部就产生了诸多议论。

《三国演义》中说,关公困守麦城时,派廖化前往上庸搬取救兵。刘封得知,便要立即发兵去救。孟达从中挑拨道,你把关羽当叔父,人家却未必把你当侄儿。汉中王进位时,问孔明立哪个儿子做王世子,诸葛亮一推六二五,让刘备去问关张。

刘备依诸葛亮的话,致书关羽,关羽却勃然道:“立嫡不立庶,古之常理,又何必问于我乎?封乃螟蛉之子,使住山城之远,免遗祸于亲骨肉也。”

孟达这句话,果然刺痛了刘封,便不再发兵去救麦城,廖化大哭而回。


涉及到继承权的问题,事情就十分严重了。但是,刘封有没有抢夺继承权的打算呢?《三国演义》中没有提到,正史中也没有说这件事,恐怕刘封是没有这般心思的。

其实,孟达劝阻刘封不去救关羽是有道理的。上庸刚刚从魏国手里夺得,立足未稳。孟达说,吴兵有屯兵三四十万在荆襄九郡,曹操则有四五十万大军虎视眈眈,“量我等山城之兵,以敌两家之强兵,正如驱羊入虎窟耳。”

刘封的能力不在孟达之下,这样的形势是看得清楚的,只是碍于叔侄情面,才不得已要出兵。孟达后面的话,虽然有挑唆之嫌,但却是从大局出发,讲的是实情。刘封左右为难,也是借着孟达的话,以保上庸而放弃了对麦城的救援。

罗贯中笔下的刘封,位置十分尴尬,即便是他本人没有觊觎皇位之心,也很难消除诸葛亮等人的疑虑。所以,《三国演义》中刘封之死与曹丕逼曹植是写在一回书中的。

然而,诸葛亮劝刘备杀刘封的话,证明了孟达的话并非完全挑唆。假如孟达的话是错的,诸葛亮完全可以顺着刘备的责骂,以不救关羽而杀了刘封。《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仅借刘备的刀杀了刘封,还借马岱的刀杀了魏延。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诸葛亮借刀杀人的目的并非完全为了蜀汉的利益,而是夹杂了更多的个人意志。


诸葛亮假公济私杀了刘封

刘备并不认同诸葛亮的观点,反诘道,纵然刘封日后杀了我的儿子,我也不忍今天杀了这个忠义之人。

在刘玄德的心里,刘封是忠义之人。既然是忠义之人,刘备又怎么会认定自己的养子会谋逆呢?所以,刘备不相信刘封日后会对刘禅不利。而且,刘备是十分喜欢刘封的,荆州不救关羽,只是出于私人感情,责怪刘封不顾叔侄之情。

同时,从《三国演义》中也不难看出,刘备也承认刘封有继承权,说纵然今后刘封杀了刘禅,也是可以接受的。

刘备可以接受刘封杀刘禅,但诸葛亮却不能容忍。好不容易熬走了一个关羽,却又来一个刘封,在诸葛亮眼里,这也是个不听军师将令的刚强之人。诸葛亮不得不想到刘备身后,自己如何驾驭这个身份极其特殊之人。所以,诸葛亮乘机除掉刘封,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诸葛亮借刘备之手除掉刘封,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按照《隆中对》的战略部署,荆州是诸葛亮布局的。关羽孤身两面迎敌,必定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诸葛亮所谓“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荆州防守策略基本上等于没说。孙权一日不取荆州,便一日不得安宁,岂是一个“和”字所能解决的?

所以,杀了刘封,便造成了关羽之死是刘封拒不救援,而不是战略布局错误的舆论。正因为此,《三国演义》中才说,诸葛亮“附耳”给刘备出主意杀刘封。这件事是见不得光的。

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自己的主张不容任何人更改。《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借马岱之刀杀魏延,也是担心魏延谋反危害蜀汉利益。其实,诸葛亮更担心魏延改变自己北伐战略,或者,魏延一旦成功,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地位必然受到严峻挑战。

孔明杀刘封是顾忌刘备身后之事,杀魏延则是顾忌自己身后之事。

“羽扇纶巾”其实说的是周瑜,罗贯中却把这把羽扇交到了诸葛亮的手中,是不是说诸葛孔明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了呢?


正史上刘封是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以《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为历史依据,以七分真三分假写成。因而,说《三国演义》难免不参考历史。那么,正史中,刘封是怎么死的呢?与诸葛亮有没有关系呢?

《三国志·蜀书·刘封传》中说,刘封不救关羽,“先主恨之”。刘封在上庸被孟达、徐晃打败后,逃回成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

刘封自裁后,刘备为之流涕。

看来,《三国演义》写的基本属实,刘封之死,就是因为诸葛亮担心日后不能节制于他。所不同的是,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把正史中的话改为诸葛亮担忧刘封危害刘备的子孙。

史书中说,刘封有武艺,气力过人。刘备入川后,刘封带兵与诸葛亮、张飞溯流西上,一路克敌,表现英勇。刘封时年二十岁,是刘备手下不可多得的少年才俊,也是蜀汉承上启下的一代将才。

遗憾的是,诸葛亮更多的虑及个人利益,斩杀了这员猛将。


当然,诸葛亮怂恿刘备杀刘封,其实也是蜀汉集团固有的利益造成的。刘关张个人情义在某种程度上比蜀汉利益还要重,诸葛亮希望在刘备身后自己能够更好的发挥才干,而削弱固有的利益集团,刘封之死,与此大有关系。




刘备的义子刘封被杀,不少人认为此人被刘备“赐死”很冤。但依史料分析而言,刘封被杀没什么冤屈可言。从刘备蜀汉政权的政治承续考量,刘封一旦犯下大错,其成为牺牲品,几乎百分之百的。

当然,刘封被杀,如若刘封没有犯可杀之罪,做为一名蜀国的“二代悍将”,杀他也是一件不易之事。

刘封,东汉末年长沙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义子。刘封是习武之人,力气过人,作战勇猛,但性格耿直刚烈,遇事少谋略策划。

刘封终被刘备所杀,首先根源是刘备刘封这对义父子关系发生变化至关重要。刘备早年无子,收封为义子,其目的当然出于对今后蜀汉政治传位的思考。刘封也表现优秀,自身武艺高超,战场上敢打敢拼,很是争气。刘封的表现,佐证了刘备的眼光。让刘备欣慰无比。

可就在刘封充满希望的道路上,在蜀汉阵营中的政治地位却发生变故:刘备的政治香火有了自己血缘关系的传人。刘备年快近五十时,竟然有了儿子刘禅,不久又添刘永,刘理二子。如此,刘备传位刘封的初衷,显然发生根本性变化。既然今后要传位自己亲生儿子,刘封有错有罪,都不会在刘备那里得到怜悯保护。甚至出于减少今后麻烦,刘备当然会抛开义父子感情,做出杀刘封的最后选择。

其次,诸葛孔明先生的立场也发生变化。当年,刘备无子,与诸葛亮商讨把刘封立为后嗣之事,诸葛亮以“此乃家事“为由,让刘备去问关羽、张飞。明显是在蜀汉政权继承人尚不明朗时的推诿。而当刘备已有刘禅作为后继人后,遇到刘封犯事,聪明如诸葛亮这样的政治家,当然是要向刘备建言杀刘封的。试想,刘封与刘禅相较,刘禅更易为亮操作。再者,刘封不除,未必不是刘禅继位时的一隐患。


当然,刘封犯下的事也足够让他丧命的:刘封忌恨关羽。因关羽曾在刘备面前竭力反对立封为蜀汉政权后继人。关羽认为刘封乃螟蛉之子,不可继承嗣位。这事儿让刘封一直耿耿于怀。

当关羽在围困襄樊时请求刘封孟达一起出兵援助。而刘封和孟达眼睁睁的看着关羽孤军奋战,最后全军覆没在曹魏和东吴的夹击之下。关羽因此被东吴擒杀。虽知关羽在刘备心目中的分量。刘封不出兵搭救关羽,刘备心中会没想法?

在关羽失败后,孟达就知道大事不妙,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投降了曹魏。临走,孟达不忘挑拨离间,把自己投降的原因推到刘封的逼迫上……

刘封后被孟达、徐晃击败,逃回了成都。刘备认为,刘封欺凌孟达,而且不援救关羽表师失地,立即严加追问。

在刘封生死攸关时刻,诸葛亮的意见举足轻重。诸葛亮思谋刘备死后恐怕难以制服驾驭刘封,遂提出趁此机会杀掉刘封的主张。刘备当然不希望他死后,刘封再欺凌他的幼儿寡母。于是,赐刘封死。

归结起来,刘备杀刘封,当然是刘封有大错大罪在先,杀之有理。但若刘备无自己的亲生儿子可为政治传人,刘封还会被杀吗?当然不会!刘封若位居蜀汉政权传人地位,刘备也不会安排让刘封去干可能犯下大错大罪的活儿,诸葛孔明更不会扼杀刘备身后的政治希望。




刘备的两个儿子,取名封禅。什么意思嘛?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干封禅这样的重要大典。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皇帝,比如秦始皇汉武帝等等,才敢做这样的大事。刘备把自己的希望赋予在儿子的名字上,说明了刘备是个要当皇帝的人物。但是,刘备应该明白封禅的人,在同一个天底下,只能有一个。刘备把两个儿子的名字合起来,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就与现实的政治制度相不矛盾了。刘封是个“螟蛉之子”,刚开始收养他的时候,关羽就不同意。是刘备执意要收养的。这是后来孟达提醒刘封不要救关羽的原因。也是刘封被杀的原因之一。

刘封的能力是有。在刘备东走西走的日子里,刘封不弃不离,一直跟着刘备南征北战。刘封是有功劳的。他的战斗力非常地强大。与关羽的儿子关平有同样的水平。

刘备的嫡出儿子就是蠢逼如牛的阿斗,也就是刘禅。刘备左右的人只认刘禅,不待见刘封。这是蜀汉集团众所周知的事情。论能力和才干,刘封比刘禅不知道要强大几十倍。刘备左右,包括刘备在内,一直把刘禅当太子的。这里面固然有刘备的立嫡的正统思想。同时,他也不会把位子让给刘封。

刘备得了成都和汉中后,大家都在排挤刘封。诸葛亮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刘备一问他有关这件事时,诸葛亮就是“这是陛下的家事,找云长和翼德议论,我是外人哈。”刘备一招关羽,关羽历来就反对刘备收养刘封,自然没有好结果。刘封不得已去了上庸,那是一个荒僻之地。刘封还是去了,并且替刘备好好地守住了这个魏吴蜀交界处的地方。

关羽的死,如果刘备后来要查,一定会牵扯到许多蜀汉的人,而且不是一般的人。关羽去扩大地盘的时候,成都,汉中已经被刘备攢在手中,几十万大军坐吃富养,为什么不派出一些军队去帮关羽看守荆州,解除关羽的后顾之忧?

荆州与成都究竟有多远?如果用快马,也许跑不了两三天就到了。但是,刘备诸葛亮他们没有行动,只是在等,等什么,鬼才知道?

诸葛亮刘备他们应该知道关羽的脾气。骄傲自负,违背诸葛亮的八字方针。这是诸葛亮自己就知道的。刘备对于关羽的脾气,更是了然于胸。但是,他们没有去支援关羽。关羽失败了,要找原因。马超在临沮,不远,他没有去。刘封在上庸,刘封没有去——廖化求他,他没听——这是刘封的不对。但是,刘封去了又如何?恐怕也不起作用。因为,孙权们已经在这些地方布置上了重兵,防止关羽逃往成都。这么说来,刘封去了也无能为力。但是,廖化回成都一说,刘备大怒,马上要杀刘封,诸葛亮也是要杀,只是他的办法有借口的,处理起来更委婉一些。但是,刘封的死已经被成都方面安排了。

刘备现在是有地方了,离称帝已经不远了。他要称帝,就得立太子。如果立长,则是刘封。如果立嫡,就是刘禅。反正只有一个。诸葛亮认为,应该立嫡,这个嫡是个憨包,诸葛亮今后带娃就没有那么费力操心,只给他吃好喝好玩好不就得了。刘封不一样,那时个要头脑有才干的家伙。今后不好带的。所以,诸葛亮接了廖化的口,说可以把刘封处理了。

刘备还在犹豫不决。但是,刘封打孟达失败了回来,刘备怒不可遏,要杀刘封,下面没有一个人出来替刘封说一句话,刘备是骑虎难下,不得已而为之,杀了刘封。事实证明,刘备后来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因为刘封没有错啊!

刘备能够得成都,法正帮了大忙,孟达是法正的朋友。法正一死,孟达就没有依靠了,失意之后,与刘封一同去守上庸。才有了孟达说刘封说“螟蛉之子”的由来。刘封前后一想,似是而非,放弃了去救关羽,这竟然是刘封之死的原因,真是莫名其妙。




谢谢邀请!诸葛亮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根本原因,一个是借口原因。根本原因是,刘封是刘备的养子,不是刘备所生,刘备46岁生刘禅,这是刘备亲生长子。刘封比刘禅大十几岁,且文武才全,作战勇敢,才能比刘禅强了不知多少倍,刘备立刘禅为太子,刘封肯定是不高兴的,诸葛亮害怕刘备死后,刘封取代刘禅,更换了刘氏纯正的血统。为此诸葛亮就有了杀刘封的心理。借口原因是,关羽败走麦城,向刘封求救,刘封没有前往救援,致使荆州失去,关羽被杀。在这件事上,刘封确实有罪,且这个罪过确实不小。因此诸葛亮向刘备说,失去荆州,刘封有很大的责任……刘备无奈,赐死刘封。刘封死后,刘备后悔,因为刘备和刘封,父子感情极深,先来刘封,才来刘禅,刘备那时无子,得到刘封,视若亲生,且刘封长大后。多次战功,感动刘备,事已如此,刘备大哭一场!




谢谢邀请。

刘封是刘备收留的养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

刘封在蜀汉集团的地位特殊。既是元老级别的将军,又是老大的干儿子,所以地位很高。

但是,刘封“性格刚猛”。这是什么意思呢?比较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看不惯的就怼。

诸葛亮的资格不如刘封老,地位也没有刘封那么特殊。诸葛亮恰恰是个城府很深的人,当然跟刘封就不对付,一个刚猛,一个阴柔,表面上没什么,骨子里就是两路人。

还有,随着刘备的称王称帝,就面临个皇储问题。虽说刘封不是亲儿子,但排行却是老大,按照惯例,刘封继承刘备衣钵的可能性更大。

然而,刘备当然更想是让亲身儿子刘禅继位,毕竟是骨肉血亲,血脉正统。

所以,刘备其实一直是将刘封当将领使用的。这一点诸葛亮是很清楚的。从诸葛亮自己的角度,更希望继承者是刘禅,毕竟刘禅是诸葛亮的弟子,加上性格怯懦,容易掌控。相对于性格刚猛,功高显赫的刘封,刘禅是诸葛亮的菜。

所以,当关羽荆州失败,迁怒于刘封没有发兵救援。其实刘备和诸葛亮都很清楚,这怪不了刘封,毕竟刘封也刚刚占领上庸,屁股还没坐热呢。自顾不暇,哪里腾的出手救关羽。

但是,毕竟荆州丢了,这让蜀汉损失惨重。刘备一肚子的气没地方撒,怪关羽吧,关羽已经死了。但必须有个背锅侠。

刘封被选中了。其实刘备刚开始没有杀刘封的意思,但是诸葛亮的煽风点火,让刘备起了杀心。

诸葛亮说:“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什么意思呢?刘封性格刚猛,主公你在的时候能控制他,万一你不在了,就没人能控住他了。

诸葛亮这句话,让刘备想到给儿子刘禅铺路,清理路障,所以痛下杀手,要了刘封的命。

这也正是诸葛亮想要的结果。刘禅是继承人,诸葛亮就没有什么担忧的了。刘禅就是他手里的玩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益州   蜀汉   太守   东吴   汉中   荆州   襄樊   豪族   儿子   目的   义子   养子   成都   阵营   原因   真实   集团   时尚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