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六十年代,二块钱就能吃大餐,当时的物价有多低?

我是50后,经历过那个年代。

去歺馆吃饭,有2元钱可是大钱了,四个人可大吃一顿,点钱如下:

1.小菜两个0.2元,

2青辣炒肉一个0.5元,

3.红烧肉一个0.8元,

4.家常豆腐一个0.15元,

5.三鲜汤一个0.4元,

6.米饭四人0.2元。

那时学校寄宿,一个凡伙食费只有7元左右。国家供应的猪肉0.75元/斤,商铺的肉包子0.05元/个。




要说六十年代二块钱可以吃大餐,这完全是事实。当时的物价有多低,那时候人民币最大的就是十块钱的纸币最大,可以说很少家庭都不多。当时市场上的货币流通主要就是一分,二分,五分,一角的钱在市场上流动最多就是当时物价最低的证明。


那时候拿上几分钱,几毛钱就完全可以购买到家庭的基本生活用品。六十年代农民要是兜里能够有一块钱,可以说就可以去饭店饱吃一顿大餐,八毛钱可以一个人吃一盘红烧肉,一毛钱四两粮票可以吃两个白面馒头,还剩一毛钱喝茶水的钱也用不完。

作为六十年代能够吃上一盘红烧肉,可以说就是最好的大外餐了,所有的饭店不会再有比这再好吃的了,一个人六十年代根本用不了两块钱,一块钱就够一个人吃一顿大餐了。





1968-1969年,今天老夫我近70,当年我父一个月给我15元钱,收到钱后,自己到饭店点一个炒鸡蛋,0.8元,点一个榨菜肉丝汤0.1元,交4两粮票0.1元,4两一碗米饭,吃的是舒服到了极点,一个月只有一次,至今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感念过去。




六十年代的物价确实很低,二块钱能吃大餐,不是有人说,而事实如此。就是到了七十年代,二块钱还能吃大餐。

我是1977年到省城某中专校读书的,当时所有费用国家全包,每月生活费是十五元,只要你不是海吃海喝,那是绰绰有余的。

早上:一份稀饭0.02元,咸菜免费,一个肉包0.05元,一个馒头0.03元,合计0.10元左右。

中午:米饭0.04元,一份纯红烧肉0.15元,蔬菜0.05元,合计0.24元左右。

晚上:米饭0.04元,一份包菜回锅肉0.1元,(或二份蔬菜0.1元)合计0.14元左右。

每天吃饭的消费也就是五毛钱不到,对于我们这些从农村上来的孩子,生活比较节俭,每个学期还能从生活费中省出假期回家的车票钱,或买点糖果带给父母和兄弟姐妹。

记得八十年代初,已经到企业工作了,食堂里的炒肉丝还是0.15元一份。企业里已经成家了的小师傅们,两口子中午的伙食费也就在一块钱左右……。




伟大的毛主席时代,物价平稳,食品无毒,官员不贪,大夫不毒,教师育人,民众爱国,工农业体系完整,列强侧目,中华傲立世界!




伍角钱可买一碗红烧肉。八角钱可买一大碗红烧魚。镘头四分钱一个,任何素菜伍分钱一份。一个月生活八~九元钱。




60年代的物价我没有印象,那时候还小。

一九七五年,我在浙江读书,一天,来了几个老乡,恰好赶上中午,我尽地主之谊,花了一块二毛钱,在学校食堂买了十一个菜,请她们吃了一顿便饭。

依稀记得,那天买的,是以下几个菜:

1,一角钱买了两个皮蛋,切成四瓣儿

2,六分钱一碗,辣三丝,粉丝,罗卜丝,

3,八分钱一碗,茭白三片,肉片,南豆腐片,茭白片。

4,八分钱一碗,墨鱼蛋

5,八分一碗,炖芋艿

6,九分钱一碗,五香蛋,加一勺肉汤

7,一角一碗,红焖五花肉

8,一角二一碗,笋片肉丝,

9,一角四一碗,煎带鱼,

10,一毛五一碗,红烧肉,那是平溜儿一碗大块儿的红烧肉,上面盖着一个尖儿,是黄花菜,

11,一毛五一碗,红烧鱼块儿

饭票带着钱,一毛四一斤。一斤饭票打了満滿五碗饭。

今天的人们一定想不到:一块两毛钱,居然能买十一个菜,请了一次客,我们四,五个姑娘还吃的挺高兴。







答:六十年代,二块钱确实是大钱,如家里有人来客去,办一桌宴席,一共也用不上二块钱,因为,六十年代是国家计划经济时期,一切经济命脉,都在国家掌控之中,所以,人们虽然不是太富裕,可是,物价比较稳定,钱也很实在,不存在通货膨胀现象。

六十年代我在小学读书,当时读书费用也很低,不用交纳学费,一本算术,一本语文课本,我记得有三毛二分钱就足够了,再向父母要1毛钱,到供销社花买二张白纸,加上一支铅笔,正好花一毛钱,每张白纸割成32开,钉成语文算术两个作业本,这就是我们小学生,半年我们小学生,主要读书用品花的钱。

谈到农民日常生活用钱,也就是买点油,盐,酱,醋,茶需要花些钱,但是,由于物价并不高,因此,基本上也用不了几个钱。

比喻:火柴2分钱一盒,点灯用的煤油三毛钱一斤,酱油一毛二一斤,食盐5分钱一斤,猪肉和鸡蛋当时是最贵的商品,猪肉7毛钱一斤,鸡蛋好像是一毛钱一个。

由此可见,如果六十年代,家中来了客人,买一斤猪肉包饺子,才花七毛钱,再花三毛五分钱,割半斤猪头肉,花八毛钱买瓶白酒,这些主菜基上就备齐了,一共才花不足的2块钱,剩下的其他菜,到自己园里采购,不需要花钱外出去买了,所以,六十年代有二块钱,吃一桌大餐,一点也不用发愁。

(原创于2021年12月4日)




六十年代,二块钱肯定能吃大餐。由于年龄的关系,我只记得七十年吉林市的部分饮食价格。

记得在吉林站前大饭店,在一楼是属于普通型的快餐部,一角钱、四两粮票买4两大米,再买上一角钱一中盘的炒菜或者是炖菜(不带肉),总共二角钱,就能美美的饱餐一顿了,你可知道,那个时候的大米是供应量,平时很吃到,只有家里有个来客去人什么的,才能吃上顿大米饭,饭店卖的炖菜或炒菜,也是普通的菜,只不过是菜里边的调料全、油大,所以吃的特别香,虽然是消费两角钱,也是偶尔的才能吃上一回。

在吉林站前饭店的地下室,就属于是不错的餐厅了,里边买的拼盘,三角的是素拼盘,而五角钱的就是带肉的拼盘子,炒菜带肉的,五、六角钱一盘。喝的都是纯粮散白酒,一角钱一两,香甜的油酥饼六分一个,我一回能吃上八个。二元钱能吃一回丰盛的大餐,是真事。当时的物价水平是,一个家庭成员一个月的平均生活费是八元钱,低于八元钱的,就会定为是困难户了。




二块钱不但能吃上大餐,而且当时的饭菜全是绿色食品,交易也非常公平,服务员的态度也非常和气可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大餐   物价   炖菜   茭白   粮票   红烧肉   块钱   炒菜   肉丝   生活费   米饭   猪肉   饭店   两个   社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