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纳了弟妹杨氏,而没有纳嫂子郑观音吗?为什么?

因为他不敢。别说他了,搁你身上,你也不敢纳。李世民在男女之事上,一直很随便。不仅纳了弟妹,大破突厥时,还跟隋炀帝60岁的萧皇后风月一场。但他真不敢纳嫂子。郑观音是他惹不起的女人。




对,你没听错,是不敢,而不是不想。


为了夺皇位,李世民表现出了充足的帝王狠辣。


他下令斩杀亲兄弟,并逼父亲李渊退位。


他不顾李渊哀求,下令斩草除根,杀掉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


但他不敢纳嫂子郑观音。




玄武门事变发生时,郑观音27岁。


在古代,27岁已经不算年轻,但鉴于李世民大破突厥时,还能和隋炀帝60岁的萧皇后风月一场,那么郑观音的年龄也不算什么阻碍了。


李世民杀掉李建成、李元吉后,将他们的女人都收入后宫,唯独放过了嫂子郑观音


李世民为何不敢纳郑观音?


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郑观音深爱李建成,对李世民无意。


郑观音出生于公元599年,比李世民小1岁。


她长得很好看,史料里是这么写的:


“淑韵娉婷,明月皎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风泛桃李之蹊。”


郑观音16岁那年,嫁给26岁的李建成为妻,两人相伴了11年,感情非常好。


26岁结婚,对于皇室子弟而言,算是非常晚的。但史料上并没有记载,在郑观音之前,李建成还有其他妻子。


换言之,史料上记载的李建成的妻子,只有郑观音一个。




玄武门事变时,李建成惨死,年仅38岁


离皇后一步之遥的郑观音,此后余生,都在悼念自己的丈夫,可见夫妻感情非常深厚。


在郑观音的墓志铭里,有暗示李世民曾打过她的主意,但被她强势拒绝。


“昔有陶婴、梁寡,励节在於衡沁。”(郑观音墓志铭)


陶婴、梁寡都是古代赫赫有名的贞洁烈女,守寡后都被王公贵族追求,但都断然拒绝,安心当一个寡妇。


在郑观音的墓志铭上,特意提到这两个人,极有可能是当上李世民主动提出了想法,但是遭到郑观音的拒绝,还闹得轰轰烈烈。




第二,郑观音的5个儿子,全被李世民斩杀。


史书上,郑观音是李建成唯一的妻子,感情深厚。


结婚11年,他们一共生了11个孩子,除了长子早夭,还有5个儿子。


虽然,这些孩子可能不是郑观音生的,她最少也生了5个


名分上,郑观音是所有孩子的嫡母。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


根据《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记载,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等,都被李世民所杀。


李世民的做法虽然狠毒,但为了斩草除根,也能说得过去。


毕竟,帝王霸业,容不得妇女之仁。


可这对于郑观音来说,是非常大的痛苦。


5个儿子,都被残忍杀害,她怎么可能不恨?




李世民继位后,为了挽救自己的名声,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隐”,并把儿子赵王过继给了他,努力消除负面影响。


但是,对于郑观音而言,这些弥补,不过是虚情假意。


她的5个儿子,都死在李世民的手上,虽然可能不全是她生的,但这也是杀子之仇。


杀子之仇,不共戴天。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母亲的勇气。


李世民杀了她深爱的丈夫,又杀了她的5个儿子,只要李世民敢强纳她,那么郑观音绝对会想办法弄死李世民。


要知道,郑观音可不是小门小户的女子,她的身上甚至有将门之气。




第三,郑观音的家族不凡,惹怒她,可能会让朝廷动荡。


对于李世民而言,女人如衣服,就算她不愿意,他也可以强纳。


但是,如果纳一个女人,可能会威胁自己的江山,那么就算再喜欢,他也只会放弃。


郑观音,恰恰是李世民惹不起的女人。


她所在的荥阳郑氏,是北朝名门望族。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荥阳郑氏出了7个宰相,被誉为“七房郑氏”,可见家族不凡。


换言之,能当上太子妃的女人,家族背景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政局不稳,李世民不想和所有的大家族为敌。


如果说杀李建成是迫不得已,杀他的子嗣是斩草除根,那么强纳嫂子,怎么都找不到借口


如果郑观音有意嫁他,那么他可以通过郑观音为媒介,拉拢荥阳郑氏。


但郑观音对他无意,如果强纳嫂子,说不定就和荥阳郑氏交恶了。


他刚刚登基,稳住局势才是最重要的。


李世民不是拎不清的人,否则他也成不了千古明君。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敢纳弟妹杨氏呢?


要知道,杨氏同样出身不凡,是李元吉的正妻,而李世民也杀掉了李元吉5个儿子。


原因很简单。


杨氏的处境,和郑观音完全不同。


第一,杨氏年纪小,和李元吉没什么感情。


李元吉被杀时,年仅24岁,他的妻子杨氏更年轻,才18岁。


在众多王妃中国,杨氏体态柔媚,甚为娇艳。


和郑观音不同,杨氏和李元吉之间的感情并不深厚


李元吉和太子关系好,杨氏和秦王妃关系好


早在李元吉争权时,杨氏就多次劝诫,希望他不要和李世民作对。


然而,夫妻之间没什么感情,三观又不合,李元吉自然不听她的。




李元吉死后,长孙氏将杨氏安顿在自己府邸,一日,李世民回家,杨氏躲闪不及,不得不起身相迎


等李世民坐定后,她就跪了下来,请求他赐自己一死。


在李世民面前,请求他赐自己一死。


“亡夫李元吉欲谋李世民害太子,我曾私下多次劝阻,无奈他不听贱妾良言,今日死有余辜。奴妾知道是有罪之身,无颜再面对太子,长孙夫人仁慈德厚,请太子赐奴一死,以表一片忠心!”(《唐宫秘史》)


她说,自己曾多次劝阻,可李元吉却不听,现在她无言面对李世民,请求赐死,以表忠心。


这话虽然是求死,可却求生欲满满。


她一边说一边哭,久跪不起,连长孙夫人来劝都没用。


美人哭得弱柳扶风,李世民不心动也是不可能的。


最终,李世民出言宽慰:


“王妃休得过于悲怆,齐王谋乱,理应伏法,与王妃无干,世民在一日,当保王妃一日无事,休戚与共,忧乐同享,不必过于担忧。如果闲在府邸寂寞,可以搬到东宫来住,你们妯娌之间素无嫌隙,彼此相安度日,也免得我记挂。” (《唐宫秘史》)


李世民安慰她,不用担心,只要他活着,就保她无事,还邀请她入住东宫。


这话,怎么听都带着许诺的味道。


此后杨氏便不再闹了,顺理成章搬入东宫,成了李世民的后妃。




第二,杨氏没有孩子,还是绝世美人。


李元吉去世时年仅24岁,但他妻妾众多,5个儿子也都不是杨氏所生。


换言之,杨氏并没有生过孩子。


18岁的年纪,正是风华正茂,相比终身不嫁的寂寞,对于杨氏而言,选择李世民也是一条好出路。


在那次哭泣以后,李世民便把几个心腹侍女指派给了杨氏。


郎有情,妾有意,在一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李世民登基时,封长孙夫人为皇后,杨氏为妃。


此令一出,连长孙夫人都有些惊讶。


不过,她本就是鲜卑族,对此见怪不怪,依然对杨氏非常亲热。




第三,杨氏的家族有意联姻,李世民需要拉拢。


除了两人有意外,杨氏的家族也有意联姻。


杨氏出生于弘农杨氏,是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


相比郑观音的家族,杨氏的家族虽然也算名门,但是底气还不够硬,毕竟隋朝都灭亡了。


而李世民将杨氏收入后宫,无疑可以安抚杨氏家族的人,让他们安心干活。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此杨氏非彼杨氏,李元吉爱妃杨氏,是舞女出生,本就水性杨花,和隋观王侄孙女不是同一个人。


不过这种说法,我没有查到史料。




当然了,李世民和弟妹的结合,名声怎么都不会好听。


后人还特地作诗一首,来讽刺此事:


“英雄好色似不讳,嫔御弟妇却不该。堂堂一代圣贤主,渎伦伤化德甚衰。”


不过,咱必须为李世民说一句公道话,他和弟妹杨氏的结合,还真算不上伤风败俗。


为什么纳弟妹不算伤风败俗?


  • 第一,少数民族的习俗,和汉族不同。


少数民族的传统,和汉人不同。

草原上恶劣的生存环境,注定了女人需要依靠男人而活着。因此,在兄弟死后,接受他们的妻妾,反而是一种善良。


因为,这么做,可以给这些无男人可以依托的女人,一条生路。


北方的蒙古族,汗王的妃子,只要不是生母,继任者就可以把这些妃子变成自己的老婆。


我们不能用汉族的价值观,来评价少数民族的习惯。


就算是晚清时期,女人二嫁也很正常,你看海兰珠还姑侄3人共侍一夫呢。




李世民的身上,有鲜卑族血统。


他的祖母独孤氏、皇后长孙氏都是鲜卑人。


因此,李世民把弟妹、嫂子甚至庶母收入后宫,还真的不是什么大事。


毕竟,在他们眼中,女人就是财产。


只要没生过孩子,那么,等父亲、兄弟去世,她们都可以被视为财产继承。


当然,如果这些女人生了儿子,就不再被视为财产,也不被允许收入后宫。


杨氏没生过孩子,而郑观音生过,所以李世民可以强纳杨氏,却绝对不能逼迫郑观音。




  • 第二,就算根据汉族的习俗,也不算伤风败俗。


后世常说“脏唐乱宋”,这里的“脏”,就是指混乱的伦理。


举个例子。


武则天本是李世民的才人,儿子李治看上了,也能迎娶入宫,甚至还能立她为皇后。




再举个例子。


杨贵妃,原本是唐玄宗儿子的王妃,是正妻。但李隆基看上了,也能直接抢了过去。




这些辈分关系,实在是有些混乱。


在汉族的礼仪里面,辈分是不能逾越的鸿沟。


儿子娶庶母,弟弟娶嫂子,哥哥娶弟妹,几乎不可容忍。


但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目光去衡量古人,至少在唐朝,根据汉族的礼仪,纳弟妹也没那么惊世骇俗。




因为“长嫂如母”的典故,出自宋朝的包公


据说是包公长得太丑了,把生母吓死了,父亲一怒之下,就把他扔到了野外。


包公的嫂子不忍心,便把他抱回家养。


后来,包公感恩嫂子的养育之情,称呼她为“嫂娘”。


嫂娘,嫂娘……说的便是长嫂如母。


但是,李世民比包公早了几百年,在唐朝,“长嫂如母”的习俗还没有形成呢!




所以,李世民纳弟妹这件事,还真的算不上一个污点。


那么,跟了李世民的杨氏,后来生活怎么样呢?


根据《新唐书》记载,杨氏跟了李世民后,小日子还过得很滋润。


李世民登基时,她被封为妃子。贞观十年,她为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李明,升为贵妃。




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有意让杨氏当皇后,但遭到了魏征的强烈反对。


《新唐书》:曹王[李]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乃止。


魏征认为,如果立杨氏为皇后,那么肯定会重蹈春秋时期辰嬴的覆辙。


辰嬴是晋文公的妻子,但在嫁给晋文公之前,她是晋文公质子的妻子。


后来,晋文公去世,为了不让辰嬴的儿子继位,朝廷动荡不安。


魏征举这个例子,就是告诉李世民,目光要放长远,不要危害江山社稷


你看,魏征劝诫李世民之际,也没拿杨氏是他弟妹说事。


可见,这件事还真的没有那么严重。


最终,李世民听从了魏征的意见,没立杨氏为皇后。




贞观十六年,李世民追赠李建成为隐太子,李元吉为巢王,封杨氏为巢刺王妃。


至此,杨氏至死都顶着李元吉王妃的名号。


而她生的儿子,也被过继给了李元吉。


李世民之所以这么做,是和他的心愿有关。


他非常崇拜汉文化,当上皇帝后,就一直想让人承认他是纯种的汉人。


当然,他最终没有达成心愿。




那么,嫂子郑观音后来过得怎么样了?


郑观音的小日子也过得不错。


虽然她的5个儿子都被李世民杀了,但女儿却活了下来


李建成死后,李世民将郑观音和她的女儿安顿在夜庭、长乐门等地。


这些地方,虽然享不到什么福,但是日子也不算太苦。


后来,她的女儿开始外嫁,小女儿归德县主甚至可以照顾母亲的晚年。


公元676年,郑观音去世,享年77岁。


此时,李世民都已经去世27年了,而她也守了50多年的寡。


77岁,已经很长寿了。




虽然小节有亏,但必须承认,李世民是一个非常贤明的君主。


《旧唐书·太宗本纪》称赞他聪明神武,从谏如流,才华横溢。


“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则咸尽其才。”


“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而《新唐书·太宗纪》同样说他是汉朝以来的第一个明君


“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这些话,虽然都是溢美之词,但李世民却当之无愧


而且,他对汉文化的推动和传承,也有非常大的功劳。


另外,他虽然杀掉了亲兄弟和侄儿,但对于存活着的女眷,都比较照顾。


郑观音能活到77岁,也说明了李世民并没有对她进行报复。


话说回来,如果你是李世民,敢纳嫂子郑观音吗?欢迎留言。




李世民纳了弟妹却没娶嫂子,并不是他对郑观音不感兴趣,也不是因为郑观音年老色衰,而是娶嫂子的风险太大。


公元626年七月,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太子李建成,诛杀齐王李元吉,最终迫使李渊立其为太子,史称“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均被李世民处死,两人后宫中的女眷,大多都被没入宫中,成为了李世民的后宫的组成部分。

而在其中,李元吉的妃子杨氏,和李建成的妃子郑观音,这二人在经历巨变后,却迎来的不同的结局,原本是弟媳的杨氏,被李世民纳入后宫,但嫂子郑观音,却最终孤独终老。

既然都已经做出了纳弟媳为妃的事情,为何李世民却没有纳嫂子郑观音呢?难道是因为郑观音不够年轻貌美?或者是有其他什么隐情?

实际上,倒不是李世民不想收了嫂子郑观音,他还真的有过这个想法,毕竟郑观音和他的年龄相近,与杨氏同样的年轻貌美,但权衡之后,发觉娶这个嫂子的风险实在太大,很有可能让他英年早逝,因此,李世民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也幸亏他没纳嫂子郑观音,不然大唐就可能不会有他这个一代明君了。


作为历代帝王中,自带流量体质的唐太宗李世民来说,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后世无限放大并仔细研究,而他与弟媳杨氏的这段感情,也就成为后后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杨氏是如何从李世民的弟媳转变为他的妃子呢?这还要从玄武门之变之后说起。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被尉迟恭一箭射死,他的五个儿子也被李世民逐一诛杀,而他的妃子们,一股脑的,被送到了李世民的后宫中。

其中,就是李元吉的爱妃杨氏。

杨氏是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也算是出身名门,在李渊得势后,嫁给了李渊的四子李元吉,因其美貌,深得李元吉的宠爱。

究竟杨氏有多美呢?根据史料记载,杨氏生的“玉貌雪肤,眉目如画”,并且极为善解人意,因此,纵然是凶残好色的李元吉,也拜倒在杨氏的石榴裙下。

原本杨氏作为李元吉的爱妃,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理应是富贵一生,但不曾想,玄武门之变的爆发,让她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丈夫死于非命。

同时,在看到李元吉的几个儿子先后被处死,让杨氏心惊胆战,生怕屠刀落到自己的头上。

但李世民的一道旨意,让杨氏暂时没了性命之忧,她被送到了皇宫中一处偏僻之地,与李元吉的女儿一道,被暂时地圈禁起来。


既然是圈禁,自然就不会住在富丽堂皇的宫殿,据记载,当时杨氏等人挤在一间狭小的宫殿里,宫殿的门外,就是重兵把守,严禁随意走动,除了一日三餐正常供应,让这些女眷不至于饿死之外,基本没有什么自由可言。

“诚周于造次之间,行满于危疑之地。“---杨氏被幽禁时居住的地方

久而久之,这些人精神上的压抑可想而知,如何改变命运,就成了普遍的想法,而其中,心思最为活络的,莫过于杨氏了。

贞观十六年,李世民追赠李建成为隐太子,同时追赠李元吉为巢王,作为李元吉的正妻,杨氏也成为了巢刺王妃,按照惯例,遇到皇帝册封,被封之人则要当面表示谢恩的。

杨氏就抓住了这一次千载难逢的面圣机会,在极短的见面时间中,让李世民对她感了兴趣。

剩下的事,就十分的顺其自然了,李世民宠幸了杨氏,而杨氏也成功成为李世民的众多女人之一,甚至在后来,杨氏还为李世民生下一个儿子李明。

在此期间,李世民对杨氏的宠爱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曾经在长孙皇后病逝几年后,李世民一度想册立杨氏为新的皇后,从这件事就足以可见,当时的杨氏是多招李世民的喜欢。

但不管怎么说,杨氏原本是李世民的弟媳,如今却成了妃子,这复杂的关系,不免就让人有些议论纷纷,而作为一代明主,为何李世民甘愿冒着别人非议,也要纳杨氏为妃呢?

其实,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李世民纳杨氏,也是有一定的利益交换。


一来,杨氏美貌,这在前文已经提过,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看到美貌的女子想据为己有,这是十分正常的想法,更何况,李世民还有这个能力,因此自然就不会放过肤白貌美的杨氏了。

二来,笼络人心,充分利用资源,杨氏可是出身于弘农杨氏,她本人还是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虽说如今隋朝灭亡了,但弘农杨氏这个数百年的世族门阀,其背后的能量还是十分巨大的,而娶了杨氏,李世民就可以和这个家族搭上关系,从而利用弘农杨氏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人长得漂亮,背后还有大家族,这样的女人,李世民是必须得娶,哪怕是冒着被天下人非议的风险,也在所不惜。

所以说,在“郎有情”的情况下,杨氏的“妾有意”才能顺利达成,如若不然,她即便是再见李世民十次,也不会让李世民对她马上有了感觉。

即便是借此机会成功上位,但终杨氏一生,也没能让李世民给她一个名分,哪怕是她给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

曾经有一次无限接近转正的机会,但却被大臣魏征一句话给彻底打消了。

“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 乃止。”

魏征所说的“辰赢”,是春秋战国时期秦穆公的女儿,因其先后曾服侍过晋怀公和晋文公,所以被古人们明确定性为“既淫又贱之人”。

也就是说,魏征拿“辰赢”来形容杨氏,暗喻她先后嫁给李元吉和李世民,因此,立这样的女人为皇后,十分的不妥。

最终,李世民打消了这个念头,而杨氏在改变命运的道路上,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虽然在后来她生下了曹王李明,但母子二人对比其他皇子和其生母的待遇,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费尽心机,结果杨氏最后的身份,只能算是李世民的前弟媳兼情人,还莫名背上了“辰赢”的骂名。

而与“悲催”的杨氏不同的是,她的嫂子,也就是隐太子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虽说在深宫幽禁的日子也不好过,但至少能够在后半生看着自己的女儿长大出嫁,平平淡淡的活到了七老八十,然后还能落了个寿终正寝。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都做出了纳弟媳的事情,为何李世民还“挑肥拣瘦”,只纳了杨氏,却没有纳嫂子郑观音呢?其实他还真的有过这个想法,只不过纳嫂子的风险过高,才让他放弃了这个打算。


首先,李世民曾经动过纳郑观音的想法,但碰了一鼻子灰

玄武门之变发生的那年,李世民27岁,而史料记载,郑观音只比李世民小一岁,也就是说,那一年的她,是26岁。

26岁并不是特别大的年纪,相反,古代这个年龄段的女人,还有一种成熟的韵味,因此,说郑观音老,还真说不过去。

另外,郑观音虽说称不上天姿国色,但要知道能当上太子妃,自然长得不会太差,并且,史料中也对她的样貌有着很高的评价。

“淑韵娉婷,明月皎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风泛桃李之蹊;”---形容郑观音长相

由此可见,郑观音年龄合适,且样貌上佳,再加上贵为太子妃,肯定有一定的气质,因此整体来说,郑观音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个美女。

所以,自然而然的,李世民就会对自己这个嫂子有想法,参照他纳了杨氏,因此这一点并不稀奇,不过,有想法并不代表就能成功,最终的结果是,李世民在郑观音这里,碰了一鼻子灰。


之所以没成功,是因为郑观音的态度坚决,在她的墓碑上,有这么一段话,隐晦地表达出当时李世民曾打过这方面的主意。

“虽掌碎骊珠,而庭开虹玉,已绝倚闾之望,旋闻解瑱之欢;昔有陶婴、梁寡,励节在於衡沁”

这段话中,提到了两个古代人物,一个叫做陶婴,另一个称之为梁寡,这二人都是曾经出名的贞洁烈女,寡居后面对王公贵族的求爱,断然拒绝,安心当一个寡妇。

为何要在墓碑上特意提到这两个人?极有可能就是郑观音遇到了和她们一样的情况,就是有人主动向她求爱。

是谁如此大胆,敢去招惹曾经的太子妃呢?我想除了李世民,不会再有第二个人了。

但面对李世民的求爱,郑观音却断然拒绝了他,这背后,或许有失去丈夫的悲痛,也有眼睁睁看着自己儿子被诛杀的绝望,更多的,就是她实在做不到如杨氏一般,和仇人同床共枕。

其次,李世民为何没有强行收了郑观音呢?

以他的身份,如果想办成这件事,应该不难,毕竟当时他已经是大唐权力最高的人,强行纳了郑观音,对他而言,并不是做不到。

但他并未如此,因为,实在是没这个必要。


李世民又不缺女人,后宫里还有不少佳丽,更何况成了皇帝后,各种款式的妃子任意挑选,没必要为了一个郑观音而大费周章。

并且,本身纳了杨氏就招致不少人非议,,如果再强行纳了嫂子,估计非议的人就更多。

一旦如此,李世民在朝臣中,就始终处在负面舆论中,即便是他不在乎,那些个大臣们则十分在乎,到时候势必会各种上书,各种谏言,这对李世民的稳定局面,没什么好处。

毕竟他刚刚冒天下之大不韪,通过特殊手段登上皇位,此时最重要的,是稳定局势,孰重孰轻,李世民还是拎得清的,与朝臣对着干的事情,还是不做的好。

同时,郑观音的身份,也是原因之一,郑观音出身于北朝望族荥阳郑氏,其家族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本身联合荥阳郑氏,或许会对李世民有所帮助,但如今郑观音坚决不同意,就让李世民不敢用强。

如果他不管不顾,直接用强的话,很有可能造成郑观音以死明志,届时,不仅人没得到,还会因此得罪荥阳郑氏,给自己树立一个潜在的敌人。

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李世民是万万不会做的。

还有,纳郑观音或许有性命之忧

根据史料记载,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建成的五个儿子,也被李世民全部诛杀,而这五个儿子,其生母应该就是郑观音。

也就是说,郑观音在玄武门之变中,不仅失去了丈夫,还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被杀死,夫死子亡,几将灭门,可谓是遭逢巨变。


这种情况下,她绝对有理由恨李世民,并且还不是一般的恨,而是深仇大恨。

甚至来说,如果有机会,她极有可能会报仇雪恨,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反正也没什么牵挂了。

对于这样一个对自己充满恨意的女人,李世民敢娶吗?恐怕得好好斟酌一下吧。

毕竟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地的,这万一郑观音找到一个机会对李世民下手,那李世民千辛万苦所做的一切,岂不就是白费功夫吗?

同时,郑观音和杨氏的情况还不一样,杨氏和李元吉没有子女,因此对杨氏来说,悲痛程度就要低一些,并且,杨氏也愿意主动去找李世民。

但郑观音做不到这一点,能压住仇恨已经是她能做的最大程度了,如果再成为李世民的妃子之类,她不能保证,会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

所以说,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也为了不增加潜在敌人,更为了朝堂局势的稳定,在经过权衡之后,李世民放弃了对嫂子郑观音的打算,转而对她以礼相待,并且进行供养,让郑观音一直活到了唐高宗年间方才去世,也算得上是寿终正寝,得了个善终。


小结: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纳了弟媳杨氏,主要是因为杨氏不仅貌美,并且背后还有家族势力支撑,能够为李世民所用;而没有纳嫂子郑观音的原因则是因为郑观音的坚定拒绝,让李世民出于顾忌,不敢用强,并且,也为了稳固当时的局面,避免激化更大的矛盾,因此,他才放弃了纳郑观音的想法。




幸亏,李世民没有强娶嫂子郑观音,否则,李世民很可能英年早逝,也就很难有后来所谓的宏图伟业了。

为何如此说?

我们一起来看看李世民娶了杨氏的三大理由,以及,没有娶郑观音的三大原因。

李世民纳了弟妹杨氏的三大理由

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是兄弟相残的代表事件。为了那张椅子,兄弟可以反目成仇。

在举起屠刀的那一刻起,无所谓亲情,只有那利益。

为了永除后患,李二在玄武门安排了人马,手刃 了大哥李建成,手下大将尉迟恭斩了李元吉。

事情到那一步,李二决定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后人进行斩草除根。

李二是那样想的,也是那样做的。

孩子们没有错,但无奈生错了家庭。

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有时候完全超过了普通人的想象,没有中间地带,要么你死,要么我亡。

诚然,如果李二败了,该上断头台的就是他的儿子们了。

不过,让很多人意外的是,在贞观后期,李世民直接把弟媳妇巢王妃给纳入了后宫,这是为啥?

一、李世民纳了杨氏的原因



1、因为杨氏貌美

巢王妃杨氏,是个天姿国色的美人,不排除李世民垂涎于美色,做出了将杨氏纳入后宫的决定。

当一个男人权柄滔天,也就有了为所欲为的资本。

也许,李世民惦记杨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在李元吉被诛杀后,虽然杨氏也受了一定的牵连,但在贞观后期,李世民做出了疯狂的举动,将杨氏纳入了后宫。

自古,美色和财帛都是最能打动人的,当了皇帝,财帛是不缺的,追逐美色成了李世民的一个喜好,不信你可以看看李世民的后宫。

李世民后宫妃子的数量虽然不及李渊多,但绝不能算少。

2、为了杨氏家族后面的支撑

杨氏家族后面是弘农杨氏,这可是800多年的世族门阀,树大根深,很有影响力。

杨氏是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和杨氏的亲密合作,会让李二多一份支持。

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李世民的所作所为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被美色吸引,背后的逻辑中,一定有结交好杨家的作用,毕竟,取得的支持越多,李二的江山才会越稳当。

3、杨氏被纳入后宫,李世民没有过多担心



你可以不认可,但此事是一定存在的,那就是:一个女子,能容忍和杀夫之人共处,但绝对容不得和杀子之人媾和。

杨氏虽然贵为巢王妃,但此女子不知为何,和李元吉在一起,一直没有生育。

这不太符合常理,说明,两人亲密关系一般,否则,一定会生下一男半女。

杨氏没有和李元吉生下孩子,反倒是进入李世民的怀抱后,生下了曹王李明。

而对于李明,李世民直接过继给了死去的李元吉。

和自己弟媳合作,给死去的弟弟生了一个儿子,怎么看,都是充满了浓浓的讽刺意味。

二、杨氏的最终归宿如何?



杨氏在贞观后期得到李世民的宠幸后,据说,李世民一度想要立杨氏为后,不过,后来在魏征等人的阻挡下,不仅未能立后,而且连“李世民妃子“的名义都没捞上。

《新唐书·列传·卷五》: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 乃止。

啥意思?巢王妃杨氏,一度被李世民宠幸,准备立为皇后,魏征劝谏道:陛下,你不能这样做啊,不要受牵连影响你声誉(辰赢是春秋时期“既淫且贱的女子)。于是,李世民停了立杨氏为后的想法。

公元647年,杨氏死了,李世民不准杨氏死后陪葬昭陵。

杨氏挺悲催,死了没有任何名分,她和李世民的关系,只能用“弟媳兼情人”来描述。

李世民为什么没有纳郑观音?郑观音的结局如何?

郑观音,李世民的亲嫂子,比李世民小一岁。

在李世民做出残忍至极的事情后,郑观音伤心欲绝。

但是,郑观音从前到后,都没有进入李世民的后宫之中。

难道郑观音不好看?家族势力太差?都不是。



一、李世民为何不纳了嫂子郑观音?

李世民为何不纳了嫂子郑观音,应该有三个原因。

1、郑观音是长辈,和太子李建成关系一直很好,生了不少孩子

从记载来看,郑观音比李世民还小一岁,生于公元599年。这算是李世民的同龄人。

不过,郑观音就算年龄不大,还是李世民的长辈,这对李世民的心理多少都是有影响的。娶弟媳容易,纳嫂子不易。

另外,李建成和郑观音感情一直很好,这让李世民也是多有忌惮的。

而郑观音的相貌,估计不差,但身材走形是难免的,因为没少生孩子。

一个身材变化的长辈嫂子,让李世民完全动心,是不容易的。

2、郑观音的儿子,被李世民杀得干干净净,纳了郑观音,风险会加大



从家世来说,郑观音是出自荥阳郑氏,这是曾经的北朝望族。从政治角度看,纳了郑观音,多少也有政治帮助。

但是,李世民把郑观音的儿子们杀了个干干净净,这让郑观音备受打击。

不要低估一个母亲为子报仇的能力,如果李世民胆敢强娶了郑观音,那么,郑观音报仇的概率极大,一个搞不好,把李世民搞个“一剪梅”,会让他后悔终生的。

不纳郑观音,是对的,纳了有李世民后悔的大把时间。

3、郑观音儿子们被杀,做不到和仇人亲密合作



如果郑观音被李世民强娶,做不到手刃李世民,那么心甘情愿地和李世民亲热也是很难达成的,杀子之仇,太难忘记。

从史料来看,李建成总共有11个子女,记载的妻子只有郑观音一个。

李建成的11个子女中,长子早夭,生下的五个儿子被李世民一窝端了,五个女儿算是活下来了。

这11个子女,说都是郑观音所生,有点不现实,毕竟,郑观音和李建成只过了11年。从史料看,郑观音至少生了5个以上。

因为杀子风波,导致郑观音无法和李世民亲密合作。

郑观音在李建成死后,日日悼念李建成,这种情况下,强行纳了郑观音,李世民做不到,郑观音也不愿意。

二、郑观音后来怎么样了?



郑观音在丈夫死之后,和女儿们在一起生活。

起初,活得也很艰难,毕竟,李世民把她们安置在了皇宫的夜庭、长乐门等地,这都不是享福的地方,有的只是各种杂活和劳役,直到女儿们开始外嫁了,情况才好了很多。

郑观音晚年时,和小女儿归德县主生活在一起,女儿为她养老送终了!

郑观音死的时候,已经是676年了,李建成和儿子们死去50年了,此时,李世民去世已经27年,杨氏死去已经29年了。

郑观音在77岁高龄去世,在当时,绝对算是高寿了!



李世民娶杨氏,无非三个理由,一是因为美貌,二是李二为了获得杨家的支持,三是杨氏没有孩子丧生在李世民手里。

而李世民不娶郑观音,也无非三个原因:一是郑观音和李建成关系良好,李世民不好下口;二是郑观音的儿子被杀,李世民担心被报复;三是因为丧子之痛,郑观音无法做到和李世民一起亲密生活。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的屠刀并没有立马放下。

李建成和李元吉死了,但是,他们还有众多的妻儿。李建成有5个儿子,李元吉有5个儿子,他们都是李世民最大的威胁。

虽然他们当时都只是孩子,最大的不过十六、七岁。但是,一旦他们长大成人,10个猛虎,会让李世民睡觉都不踏实。

因此,本着“斩草除根”的原则,李世民的屠刀继续挥向这群孤儿寡母,10个侄子,全被杀,一个不落。

至于她们的妻子和女儿们,都是女流之辈,翻不起大浪,李世民留了他们一命。也好以此来堵住悠悠众口。

但是,她们的人生也没有好到那里去,只能说是保住了一命,荣华富贵跟她们都没有任何关系了。

李元吉的妻子,杨氏

杨氏是隋朝观王杨雄的侄孙女,属于前朝皇室之女,身份高贵。嫁给李元吉的时候,她被称为“齐王妃”,李元吉死后,李世民又追封李元吉为“巢王”,因此,她又变成了“巢王妃”。

李元吉死后,她和李元吉其他的小妾,以及女儿们住在后宫的一个小房子里,每天提心吊胆的,生怕哪天李世民一生气,把她们也拉出去砍头。

这种生活,一过就是16年。

直到贞观十六年,李世民再次与杨氏相遇,此时,杨氏已经是40岁的资深美女了,但是,依然魅力不减,李世民心动了,把她纳入自己的后宫,公开的“睡”了自己弟媳。

杨氏梅开二度,成为了李世民的女人,而且恩宠不断,俩人还生了一个儿子,曹王李明。

甚至李世民一度想立杨氏为皇后,在咨询魏征的意见的时候,被魏征一票否决了。

“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 乃止。”----《新唐书》

这段话,前面大家应该都能看得懂,但是,后面魏征说的话,估计99%的人都看不懂了,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典故。

“辰赢”,是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女儿,一开始嫁给了晋怀公,当晋国大乱的时候,晋怀公扔下老婆孩子回国去抢国君之位了。后来晋文公重耳流浪到秦国,秦穆公再次把辰赢嫁给了重耳。

后来,“辰赢”就成了一女嫁给兄弟二人的代名词。

杨氏虽然做了李世民的女人,甚至还生下了一个儿子,但是,她却没有任何的名分,只能说是“李世民的女人”,直到死,她的称号依然是“巢王妃”。

而且,颇为讽刺的是,后来李世民还把他和杨氏通力合作所生的儿子,曹王李明,过继给了李元吉,表面上,是担心弟弟这一脉绝后,实际上,却是给李元吉巨大的羞辱。

贞观二十一年,杨氏去世。

算起来,她和李世民在一起的时间,仅仅五年而已。

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

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郑观音就是未来大唐的皇后,母仪天下。但是,李世民改变了她的人生命运。

郑观音出身于荥阳郑氏,当李渊还是唐国公的时候,郑观音就嫁给了李建成,当年,她只有16岁。公元618年,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她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太子妃”。

郑观音的美貌,绝对不输给杨氏。史料有记载:

淑韵娉婷,明月皎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风泛桃李之蹊

玄武门事变那年,她28岁,她的人生也终止在了那一年。

李世民虽然没有杀她,但是也没有给他更好的待遇,她被迫迁居到长乐门,和一群下人,宫女,仆人住在一起。

这一住就是50年,直到唐高宗李治当皇帝的时候才去世,享年78岁。

此时,李世民已经去世27年了。

那么问题来了,李世民为什么娶了杨氏,却没有娶自己的大嫂,难道是大嫂不够漂亮吗?

绝对不是,能当“太子妃”,就表示将来要母仪天下,一定是气质不凡的女人。

李世民之所以敢娶弟媳,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杨氏主动接近李世民,以求脱离贫苦生活。

李世民虽然杀了李元吉5个儿子,但是没有一个是杨氏所生,因此,杨氏对李世民的仇恨就没有那么大。

在古代,男人就是女人的一切,没有了男人,女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个男人做依靠,而不是报仇,因为她没有那个能力。

有人说李世民是贪图杨氏的美貌,其实都是扯。

李世民不是在玄武门之变后,立马霸占的杨氏,而是在16年后。如果是当年就霸占,那一定是垂涎美貌了,但是16年后,杨氏已经是40岁的女人了,如果不是杨氏有意靠拢,李世民后宫三千年轻佳丽们,都是吃干饭的吗?

第二,杨氏是门阀大家族,李世民需要联合

杨氏是前朝皇室之女,同时,杨氏也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门阀大家族,他们都源于弘农杨氏。

在隋唐时期,门阀大家族是可以左右朝廷的一大势力,李世民需要通过这件事,想杨氏家族释放善意,以求获得杨氏家族的支持。

李世民之所以不敢去碰大嫂,也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对于郑观音来说,李世民有杀子之仇

在古代,女子柔弱,丈夫被人杀了,自己被仇人带走,然后跟着仇人生活,生孩子,是常有发生的事情。

但是,杀儿子就不一样了,李世民杀死李建成的5个儿子,可都是郑观音的亲生儿子。

李世民的胆子再大,他也不敢和这样的女人睡觉,成吉思汗不就是被西夏公主给咬了一口小弟弟死的嘛。

所以说,李世民只能是敬而远之,把她放到一个角落里,任其自生自灭。但是没想到,郑观音是个长寿的女人,硬是把李世民给熬死了,也算是给儿子报仇了。

第二,郑观音与李建成感情深,据李世民于千里之外

夫妻感情深不深,从生孩子的数量上就能看出来。

李元吉和杨氏,生活了多年,居然没有生下一个孩子,而郑观音,为李建成生下了6子3女。

李建成死后,郑观音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悼念李建成,抚养未成年的孩子。

对于李世民,郑观音有深深的恨,作为一个弱女子,她无力改变现实,只有远离仇人,眼不见心不烦。

即便李世民有意,郑观音也是绝不会答应的。

纳弟媳,可以说是李世民一生中第二大污点,排在第一位的,肯定就是玄武门之变杀亲哥哥。

但是,这种观点,也是从现代伦理角度去得出的结论。

在唐朝初年,因为李唐家族身上有鲜卑人的血脉,所以,他们继承了游牧民族“兄终弟及”的传统,哥哥死了,弟弟娶嫂子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现在人民津津乐道的是“李世民霸占了弟媳”,所谓“霸占”,其实也是一种误读,李世民要真想霸占,玄武门事变之后就霸占了,为什么要等16年呢?

说到底,这只是杨氏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而已。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李世民也算是千古一帝了,但是,他成功路上的“原罪”也是不能被忘记的。




李世民可以大胆放心地纳了弟弟李元吉的老婆杨氏,但对于哥哥李建成的老婆郑观音,李世民不敢动。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经过十分惨烈地激战,李世民杀掉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并派人控制了李渊的人身自由。

李渊为了自保,开始巴结李世民,他将全部罪责推到李建成和李元吉身上,还下令将国家大事全部委托给李世民,李世民因此没有把他怎么样。

李世民在掌握最高权利之后,便开始疯狂屠杀,他下令将李建成和李元吉各自的五个儿子全部杀掉,并杀掉了太子府和齐王府一些属臣及数百名亲信,并将所有财产充公。

李世民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十个儿子,其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斩草除根,避免留下复仇的隐患。

但对于两个兄弟的女眷,李世民展示出了自己仁慈的一面,他只是下令将两个兄弟的女儿全部削去宗籍,所有女眷罚没到宫中为奴。

当然了,这只是初步处理结果,为的就是稳定住局面。


玄武门之变两个月之后的9月3日,李渊正式禅位给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称帝,并开始正式处理两个兄弟的女眷,但他最终纳了杨氏,而没有纳郑观音,这是为何?

一、李世民为何要纳李元吉的老婆杨氏,杨氏的结局如何?

杨氏的身份其实不简单,她是隋朝观王杨雄的侄孙女,属于是皇室成员。李元吉去世的时候杨氏只有二十四岁,由此推测,她当时的年纪应该不超过二十四岁,推测只有二十出头的样子。

根据史料推断,李元吉的五子五女中,至少有一子一女是杨氏所生。因此在玄武门之变之后,杨氏亲眼目睹了儿子的被杀,这对她来说实在太过残酷。

起初,杨氏与几个子女被罚没到宫中为奴,居住在狭窄拥挤的宫殿中,待遇就如同宫女一样。

诚周于造次之间,行满於危疑之地。

但在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他追封李元吉为海陵王,封杨氏为海陵王妃,几个女儿也都被封为县主,待遇也得到了提升。

不过,杨氏和几个女儿既然都有了封号,那么她们就将出宫居住,因为继续待在宫中已经不合适了。

但由于李世民看上了杨氏,为了将其留在宫中,他便想了个办法。


李世民对外宣称,自己想将李元吉几个年幼的女儿留在宫中抚养,为了更好地照顾这几个孩子,就让海陵王妃在待在宫中帮忙。

因此,杨氏不得不继续留在宫中,她表面上是在养育女儿们,实际上是在服侍李世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人。

李世民的这个做法对杨氏是很残忍的,因为谁愿意服侍自己的杀夫仇人呢?但杨氏没得选,如果不从,她和几个女儿就很难生存下去了。

对于李世民而言,将弟弟的老婆据为已有并不是件光彩的事,那么他为啥要这么干呢?

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01,极有可能是杨氏美貌,让李世民无法自拔。

据记载,李元吉年轻时镇守并州的时候,十分荒淫无度,他不许百姓晚上关门,为的就是方便他随时进入百姓家中,干一些淫猥的勾当。


可以发现,李元吉其实是个好色之徒,但自从他跟杨氏结婚之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胡闹了,而是专情于杨氏,两人的感情也一直还不错。

杨氏之所以可以拴住李元吉,原因不言而喻,不外乎杨氏貌美而又贤惠,让李元吉对她无法自拔。

同样的道理,杨氏进入宫中之后,李世民时常可以看到她,想法难免就多了些,于是产生了霸占她的想法。

02,拉拢杨氏族人,获取政治资本。

隋朝虽然灭亡了,但是杨雄的许多后人可还在朝中任职。

就比如说杨雄七个儿子都是朝中官员,特别是杨恭仁和杨师道,他们都是有着公爵头衔的高官,并且都娶了李渊的女儿为妻,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势力,是足以左右朝局之人。

因为李世民是通过政变登基的,所以他登基后根基并不稳固,非常需要收拢人心。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如果赦免杨氏并将其留在宫中居住,也算是给足了杨氏家族面子了,这对于李世民坐稳江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甚至还有可能将杨氏族人变成自己的铁杆亲信。

在整个贞观时期,杨氏一族很多人都对李世民十分忠心,杨恭仁和杨师道也都成为了李世民的肱股之臣,为贞观之治立下了不少功劳,这或许跟李世民纳杨氏有一定关系。


那么,杨氏的最终结局如何呢?

据记载,李世民与杨氏胜过一个孩子,名字叫做李明,大约出生于贞观八年之后,是李世民的第十四子。

贞观十六年,李世民改封李元吉为巢王,杨氏也因此成为巢王妃。杨氏虽然是王妃,但李世民曾打算立杨氏为皇后,但被魏征所阻止。

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 乃止。

或许是李世民太过于宠爱杨氏,以至于要立她为后,但魏征却将其比作是战国时期一个即淫且荡的女人,言外之意就是说是杨氏在勾引李世民,让李世民名声受损。

李世民最后被魏征说服,最后打消了立杨氏为皇后的念头,杨氏也失去了唯一一个转正的机会,一直到她647年去世,李世民都没有给她任何名份,还不让她陪葬在昭陵。

所以说,杨氏一辈子还是挺惨的,当了十几年的情妇,还要背负让李世民辰赢自累的千古骂名。

二、李世民为何不纳李建成的老婆郑观音,郑观音的结局又如何?

相比于杨氏是隋朝皇族,郑观音的家族就没那么高贵了,但依然不可小觑,因为她出自于荥阳郑氏,一个从在汉朝时期就是名门望族的家族。


郑观音出生于599年,与李世民岁数相当,但比李建成小十岁。

614年,唐国公李渊做主让李建成娶了十六岁的郑观音。那时候李建成虽然已经有几个老婆和子女了,但为了加强政治联姻,李建成还是娶了郑观音。

两人结婚之后,郑观音曾生下至少一个儿子,但很早就夭折了。

宣武门之变之前,李建成的子女尚有五子五女,最年长的一个孩子只有十一岁,不清楚其中有没有郑观音的亲生女儿,但她却是这些孩子的嫡母。

李建成和五个儿子相继去世之后,郑观音曾带着几个女儿在宫中生活过一段时间,她整日独自哭泣,显得十分悲伤。

贞观元年,李世民暗纳杨氏,但并没有纳郑观音,这是为何?

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01,郑观音对李建成感情太深,李世民无法得逞。

郑观音这个名字是她的父亲郑继伯给她取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郑继伯是个虔诚的佛教徒。


或许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郑观音也十分笃信佛教,这就影响到了她的生活和婚姻。

就比如说,郑观音对李建成的感情十分忠贞,李建成去世之后,他终日悼念亡夫,一直持续到她去世。

因此,像郑观音这样一个对爱情如此坚定的人,她内里只有李建成一人,别人是没有任何可趁之机的,如果李世民非要逼她就范,那么她极有可能选择去死。

再者,李建成去世的时候,郑观音已经二十八岁了,这个年纪在当时可不小,在容颜上或许比不上杨氏,李世民不喜欢她也是有可能的。

02,李世民不愿意轻易得罪荥阳郑氏。

隋唐时期,有七姓十家之说,是的就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名门望族,其中就包含荥阳郑氏和陇西李氏。

在唐朝建立之前,陇西李氏的排名并不高,反而是荥阳郑氏的排名更高,因为荥阳郑氏从西汉到唐朝一直人才辈出,可谓是星光璀璨,名震天下。

到隋唐时期,荥阳郑氏在朝为官者十几人,具体到李世民继位之后,也有郑元寿和郑善果等高官。在整个唐朝,荥阳郑氏为宰相者十几人,为节度使、将军、司马、参军者那就多到数不清了。


因此,出自于荥阳郑氏的郑观音,李世民不敢轻易得罪,如果惹恼了荥阳郑氏,再搞出几个乱子来,那李世民可就不好收拾了。

而且荥阳郑氏也是李世民要重点拉拢的对象,他想要稳固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这么做。

所以,李世民纳李元吉的老婆杨氏可以,因为她出自于弘农杨氏,是投降过来的前朝统治者集团,也不是七姓十家之一,李世民不但不用忌惮,反而可以起到拉拢的效果。

但郑观音可就不一样了,李世民如果纳了她,首先郑观音不肯,其次她的家族会认为这是丑事而反对,如果李世民强行这么干,可就要得罪荥阳郑氏乃至其他八家了,实在是得不偿失。

那么,郑观音的结局又如何呢?

郑观音大约在宫中待到了贞观二年,这一年因为李世民追封李建成为息王,并将儿子皇子赵王李福过继给他当儿子。


李建成的家眷因此受益,郑观音被允许出宫居住,她的几个女儿也都被封为县主,跟她一起去宫外居住。

郑观音出宫之后居住在哪儿,已经无从得知了,但应该是生活无忧,毕竟有李建成的爵位在就有朝廷的供养,她家的日子不至于过不去。

贞观十六年,李世民心结再次打开,追封李建成为皇太子,这就意味着郑观音的待遇再次提高,不但可以以太子妃自居,生活福利也会提升一个档次。

不仅如此,对于郑观音和杨氏的几个女儿,李世民也都妥善安排,将她们都嫁给了朝廷官员,而且是以公主的礼仪出嫁的。

不过,郑观音其实一直很伤心,她十分思念李建成,整日悼念亡夫,还时常以泪洗脸。

但郑观音的寿命却很长,一直活到了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死于洛阳长乐门,死后与李建成合葬在一起,享年七十七岁。

也就是说,郑观音在李建成和儿子们去世之后,还活了近五十年。

在这五十年间,郑观音的女儿们前后嫁人,好几个女儿还死在她前面,所以她经历了太多白发人送黑发人,也过了太长时间的独居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郑观音的几个女儿还算是孝顺,经常会接她到家中居住。郑观音晚年生病之后,就住在幼女归德县主家中,死后也是从她家出殡的。


总结一下:

玄武门之变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及其儿子都被李世民杀掉,他们的女眷境遇则各不相同。

郑观音受到了较好的待遇,最后高寿而终。最惨当属杨氏了,她侍奉了李世民十几年,还生下一个儿子,最后不但半点名分也没有,并且还背上了不该有的骂名。

历史上成者为王败者寇,女人则是男人的玩物和牺牲品,大概就是如此吧。




李世民杀了兄弟李建成与李元吉后,纳了弟妹杨氏,而没有纳嫂子郑观音。这绝不是郑观音年老色衰,也不是李世民不垂涎郑观音的美色;而是李世民权衡利弊后故意不纳郑观音的,他要充分利用郑观音以便利益最大化。

李世民帝王之术炉火纯纯青,对于女色他拥有得太多,也不缺郑观音一个。他不纳郑观音为妾,一是向天下人宣示他取得政权的合法性;二是向天下展现他的大仁大德,废太子李建成及其儿子都被斩杀,留太子妃及其女儿存活,就是他的大德;三是舍郑观音一女而得数十女,这是很划算的,娶了郑观音天下侧目,不娶郑观音其它的都可以娶,多好的买卖。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取得了大唐的最高权力,对于兄弟们的妻妾,他都是择优而娶,以充实后宫。但是大哥的正妻郑观音是父皇册封的太子妃,不是一般的妻妾而是全国臣民都知道的重要政治人物。郑观音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她就是未来的母仪天下的皇后,是全国臣民都知道的人物,因此李世民不能娶郑观音。

郑观音出身于后魏望族荥阳郑氏,16岁嫁唐国公李渊之长子李建成。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李建成被册立为皇太子,20岁的郑观音成为皇太子妃。公元626年六月四日发生玄武门政变,郑观音夫死子亡,之后一直孀居50年多年,于公元676年薨于长乐门内,享年78年。郑观音死后,从第五女归德县主宅第出殡,于亡夫李建成合葬一处。




玄武门之变后,嫂子郑观音对李世民是个有点棘手的人物,李世民当时可没闲心考虑把嫂子郑观音纳入自己后宫。玄武门之变时,郑观音很可能正怀有身孕,要是后面生下个男孩的话,李世民怎么处置会很伤脑筋。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成功发动玄武门事变,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杀,皇帝李渊随后将一切权力交予李世民。

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和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共10人随后全部被杀。这10人年龄都不大,最大的可能就十来岁,最小的可能还是婴儿。

要注意的是,这次清算只涉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不涉及女儿。一般情况下,过于幼小的男孩也不会被杀。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毕竟是政变上位,而李建成是合法的太子,太子齐王的儿子还在的话很容易被政敌作为旗帜聚集反对力量,李世民需要清除一切可能的隐患。

同时,李世民也是向追随自己发动玄武门政变的下属做交代。太子齐王的儿子不死,理论上还是李家皇室的王爷。有王爷和自己有杀父之仇,尉迟敬德等玄武门事变的积极分子也会睡不安稳。

郑观音的墓志中比较隐晦的提到,玄武门之变时,李建成的太子妃郑观音本人正怀有身孕。古代没有B超技术,也不能提前确定是男孩还是女孩。如果郑观音生了个男孩,对李世民也是一道难题。玄武门事变过去几个月后再去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也过于残忍了,但不杀的话,也是一个隐患,对下属也不好交代。

所幸的是,郑观音之后生的是女孩,李建成的第五个女儿。对李世民来说,这也是个最好的结果,不用去做比较艰难的选择。

李世民纳弟媳杨氏应该是玄武门之变后比较冲动之下的行为,有一定不好的政治影响。李世民是个很理性的政治人物,玄武门之变后的政治处理都非常合理,避免了大的动乱。历史上有很多政变成功但处理不好后续问题无法坐稳位置的案例。到郑观音生下女儿已经有几个月时间,李世民不会节外生枝给自己制造新的政治麻烦。

玄武门之变时,郑观音只有27岁。郑观音的墓志中,也大幅描绘了郑观音年轻时的美貌。作为美女的吸引力,郑观音此时肯定还有。玄武门事变后,郑观音寡居抚养女儿,一直到五十年后才去世,比李世民活的更久的多。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同时把李建成的五个儿子(他一共有六个儿子,长子早夭)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杀得干干净净。李世民也因此获得太子之位,并很快逼李渊退位,自己当了皇帝。

李世民当了皇帝以后,做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娶了仇人李元吉的齐王妃杨氏为妻。并且此后对杨氏非常宠爱,在长孙皇后去世后,一度想立杨氏为皇后。

李世民为什么会娶杨氏为妻呢?杨氏长得漂亮,显然是李世民考虑的因素。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李世民本身并不是好色之人。再说了,娶仇人的老婆为妻,其风险是很大的。而李世民冒着那么大的风险,依然要做这件事,显然,根本的还是政治原因。

(杨氏剧照)

什么政治原因呢?

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政变后,为了消除玄武门政变带来的恶劣影响,努力做到包容各方,善待所有人,积极采纳不同人的意见。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他重用曾作为李建成最主要谋士的魏征。而且尽管魏征多次毫不客气地指出李世民所犯的错误,李世民依然包容他,并采纳他的意见。还有李安俨曾在玄武门政变时,帮助李建成打李世民。但是事变后,李世民认为李安俨很忠心,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很重用他。包括一些罪犯,李世民都能做到包容。有一天,他甚至把罪犯们放回家过年,让他们年后再回来继续服刑,因而在民间留下了极好的名声。

李世民的“仁君”作风,也得到了极好的评价,他统治时期,被人赞为“贞观之治”,千古扬名。

李世民娶纳自己的弟媳妇杨氏,也是他“兼容并包”的表现。也是为了向世人表达他对敌人的宽容,能够向敌人施予巨大的“恩惠”。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李世民既然能够“施恩”于弟媳妇杨氏,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施恩”于嫂子、李建成的“太子妃”郑观音呢?

有人可能觉得,这是因为郑观音年纪太大了,长得也不好看。

事实上,郑观音的年纪并不大,比李世民还小,当时才27岁,正是青春年华的好年纪。而且郑观音的相貌并不丑,又出生名门。当时能被李建成娶为太子妃,怎么可能长得丑呢?

有人可能又会觉得,这是因为郑观音出身名门,其身后有一个庞大的郑氏家族,李世民不敢造次,不敢欺负她。

(李世民剧照)

这明显是按照我们今天的思维来理解的。

事实上,说到身后家族势力的庞大,弟媳妇杨氏身后的家族势力,显然比嫂子郑观音身后的家族势力更庞大的。因为杨氏曾是隋朝的皇亲国戚,在当时算得上是第一庞大的家族。李世民连杨氏家族都不怕,怎么会怕郑氏家族呢?

再说了,我们现在觉得李世民要是娶郑观音的话,是欺负郑观音。这完全理解错了。李世民是皇帝,他要是娶郑观音,不是欺负郑观音,反而是“施恩”于郑观音,是给郑观音带来巨大的恩惠。

既然李世民做这件事是给郑观音带来巨大的恩惠,怎么存在害怕郑氏家族势力的问题呢?

显然,李世民没有娶纳郑观音,有另外的考虑。

一、郑观音太子妃的身份很尴尬。

郑观音和杨氏不一样。杨氏曾经只是齐王妃,但郑观音却是太子妃。太子妃的地位是非常尊贵的,是未来的国母。如果李世民不娶纳她,她就是一个废太子妃,很正常。如果李世民娶了她,那么,该如何确定她的地位呢?如果把她确立为皇后,李世民肯定不愿意。再说了,当时还有李世民深爱的长孙皇后呢。但不确定为皇后,她敏感的身份,势必不好处理。因此,为了避免麻烦,李世民干脆不娶她。

(李元吉剧照)

二、郑观音有儿子被李世民杀害。

这一点非常重要。

杨氏虽然曾是齐王妃,李世民虽然杀了齐王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但是,这五个儿子都不是杨氏生的,杨氏只生了几个女儿。杨氏后来有个儿子李明,但那是她和李世民生的。也就是说,李世民并没有杀过杨氏的孩子。既然没有杀过杨氏的孩子,杨氏就对他就没有仇恨,反而还有感恩。因为李世民让她当了皇帝的妃子。她跟着李元吉,最多是个齐王妃,在政治上走不到这一步。这一点,就让杨氏心甘情愿侍奉李世民,不会对李世民有二心。

郑观音则不同。她与李建成是生有儿子的,虽然历史上并没有确定她和李建成生了几个儿子,但生有儿子这一点是很确定的。当时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政变时,把李建成的儿子们都杀光了。也就是说,也杀了郑观音的儿子。

儿女是女人身上掉下来的肉,李世民既然杀了郑观音的儿子,郑观音怎么会不恨李世民呢?

郑观音既然恨李世民,李世民哪里还敢把她留在身边呢?

所以,尽管李世民会考虑政治问题,但他最先考虑的,还是他的人生安全问题。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旧唐书》)




李世民干掉弟弟李元吉和哥哥李建成后,将弟媳妇杨氏纳入后宫一起翻云覆雨,最终生下了儿子李明,而嫂子郑观音也是一个貌美如花、风情万种的女人,李世民自然也是想要据为己有的,可惜的是人家不答应。

李世民虽然开创了贞观之治,但是他的上位史一直被世人诟病,尤其是是他杀兄逼父、强占弟弟媳妇这点事情,一直被大家咬着不放,那么李世民既然都霸占了弟媳杨氏,为何放过了嫂子郑氏呢?下面我就来告诉大家真实的原因。

李世民纳杨氏的原因

说起唐朝我们就不得不提起隋朝,这两个朝代可以说是联系紧密,就像是一个集团公司,唐朝的建立只不过是换了一把手负责人而已,本质上还是那一群股东,而这个被换掉的董事长,就是杨坚一家子了。

从隋朝到唐朝,实际上掌权的背后大股东都是整个陇西贵族,杨氏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而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就是杨氏家族和皇族联姻的一枚棋子之一。

我们不难发现,古代大家族为了家族的大利益,往往会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如果家族的小牺牲能为家族换来更大的利益,那这笔生意就值得的,很显然在杨氏家族眼里,他们用杨氏投资李元吉失败了,恰好李世民又有意再次合作,那他们刚好做个顺水人情。

那么为什么李世民会选择弟媳妇来与杨氏做这笔生意,而不是要求杨氏换一个呢?这个很简单,因为李世民也摸不清楚,杨氏家族是否愿意与自己合伙。

古代名门望族下赌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尤其是把赌注下在皇家身上,走错一步就是满盘皆输,杨氏家族把赌注下在李元吉身上就是输家,虽然他们有保存实力的可能,但是面对帝王李世民,他们也是心虚的,毕竟李世民背后还有长孙无忌大家族在支撑着。

同样的,李世民杀兄逼父名声不好听,虽然赢得了眼前的胜利,但是这个胜利的果实能不能守住,也要看这些名门望族闹不闹事,所以这时候弟媳妇和嫂子就成了名门望族和李世民之间相互试探的工具。

李元吉将两人纳入后宫,一方面是在向两人背后的家族示好,一方面是在试探对方的态度,而名门望族这边非常被动,只能等待李世民的动作来判断下一步该怎么走。

正是因为双方都搞不明白对方的意图,所以李世民是不会厚着脸皮再去问人家要一个新的姑娘的,万一对方没打算继续合作,那不是自讨没趣吗?索性就要了哥哥弟弟的媳妇,一举两得,还能恶心一下已经上西天的敌人。

所以这时候,两个女人的选择可以说就代表了家族的态度。

杨氏家族是陇西关陇贵族一派,他们和隋唐两朝的牵扯很多,想要抽身置身事外是很难的,搞不好还会被大家聚集起来把杨氏家族搞团灭,所以很显然,杨氏被李世民收入后宫,这就代表了杨氏家族认栽,选择息事宁人默认李世民继位的合法性,而李世民也给予他们谅解,不再追究往昔。

李世民虽然利用弟媳妇杨氏和杨氏家族达成了共识,但是李世民也没有给杨家太大的好处,依然选择的是打压的态势,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李世民虽然将杨氏纳入后宫,但是从来没有给过任何名分,没给名分就算了,李世民将人家肚子搞大了生下孩子,他还将这个孩子过继给了自己四死去的弟弟李元吉,还让他继承了一个十分具有侮辱性的谥号——刺,还追封为巢王

这个孩子就是李明,李世民对这对母子可以说是没有半点情分,当母亲的没有名分,当儿子的被过继,而且李明还不能称呼杨氏为母亲,而是叫四婶,李世民真的是杀人诛心。

杨氏是家族的棋子,命运十分悲惨,被丈夫的哥哥霸占还生下了孩子,古代女子其实很贞烈,尤其是世家大族的女子,但是杨氏之所以选择忍辱偷生,就是因为家族给的担子太重,不敢随性而为,否则就会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李世民没有纳嫂子郑观音的原因

我们透过表面去看事情的本质,就会发现,无论是杨氏还是郑观音,李世民和他们之间就不是简单的男女关系,而是牵扯了很多政治因素。

那么出于稳固政权的考虑,李世民将杨氏纳入后宫,为何没有将郑观音纳入呢?原因有二:

1、郑观音是太子妃,将其纳入后宫十分危险

郑观音的丈夫是太子,不出意外就是未来的皇帝,那么郑观音生下的孩子就是皇太孙,也是将来的皇位继承人,虽然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将哥哥和弟弟的儿子们全部处死了,但是古代十分流行过继

如果李世民将郑观音纳入后宫,郑观音联合家族密谋造反,到时候从家族过继一个孩子到自己名下,再打着前太子李建成的旗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讨伐李世民,而且支持者还会很多,李世民这么聪明的人,难道他会想不到这一点吗?

这也是李世民不敢纳郑观音的原因之一。

2、郑氏家族和陇西贵族不一样,李世民要区别处理才能化解危机

郑观音的背后也是名门望族,但是他们却不属于陇西贵族,其实隋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从隋炀帝杨广开始,就试图拜托陇西贵族的控制,选择和外族联手,最终导致陇西贵族不满而推翻杨家统治的结果。

那么到了唐朝,李渊给自己太子选择的太子妃不是陇西贵族的人,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唐朝李家依然是想摆脱陇西贵族的。

对于陇西贵族,李家只需要安抚即可,而陇西贵族以外的大家族,李家是需要求和联手的,否则早晚也会走隋朝的老路子。

李渊明白这一点,李世民自然也明白这一点,那么李世民为什么不用郑观音去试探郑氏家族的态度呢?这就要说说陇西贵族的风俗问题了。

陇西贵族和胡人比较接近,甚至流淌有胡人的血脉,在胡人部落里,哥哥弟弟的财产是可以相互继承的,也包括妻子,所以陇西贵族是受到这一风俗的影响的,虽然是陋习,但是陇西贵族却可以接受。

但是郑氏家族不一样,郑氏家族属于正宗的中原大族,从小学的是儒家思想,受周礼的约束,是不喜欢那些不符合人伦的风俗的,这就是李世民不敢拿对待杨氏那一套来对付郑观音的原因。

郑观音和杨氏不一样,从两人的遭遇来说,虽然郑观音被软禁,女儿也仅被封为县主,但是比起饱受天下人白眼和唾骂的杨氏,郑观音已经是幸运之极了,至少保留了自己的贞洁名声,守住了丈夫李建成的名誉。

写在最后

脏唐脏唐,大唐有多开放,就有多“脏”。李氏家族的风流史,要是一个一个说的话,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是我们探讨帝王之家的事情,不能以世俗的眼光简单的评判,还是要结合帝王的利益来权衡,才能看得到事情的真实一面。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为斩草除根,也杀死了自己的10个侄子。太子妃郑观音和齐王妃杨氏在一日之内失去了丈夫和儿子,失去了依靠和未来。

后来,李世民强纳貌美弟妹杨氏,并生下一子李明,而才貌双全的郑观音却孤独终老,那么李世民为何没有纳郑观音呢?

是不是郑观音不够貌美?并不是,郑观音才貌双全,端庄大气,墓志记载:“淑韵娉婷,明月皎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风泛桃李之蹊。”任何美好的词汇放在她身上似乎都不为过。

是不是郑观音比李世民大很多?也不是,郑观音出生于599年,和李世民同岁或者小一岁。

是不是因为长嫂如母?也不是,郑观音嫁到李家要么和长孙皇后嫁到李家是同一年,要么在长孙皇后之后。也就是说,早年丧母的李世民并未得到郑观音的特殊照顾,也就培养不出那样的感情来。

其实,李世民不纳郑观音是基于政治考量的。而且郑观音也不肯屈就。

首先,郑观音的太子妃身份决定了其特殊性。
如果没有李世民的政变,李建成就是未来的大唐皇帝,而郑观音就是未来的皇后,母仪天下。李世民杀死兄弟,逼父亲李渊下台本就为人诟病,这成了他人生的污点,他极力淡化这个污点,试图证明他是迫不得已的,他是被逼的。他又怎么敢再纳了曾经的太子妃,余生他只会把她软禁起来,供她锦衣玉食的生活,以示他的仁慈,也表示他登基的合法性。

而杨氏做为齐王妃,李世民即便纳了她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指摘,反而能笼络杨氏背后的杨家。但即便是杨氏,也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的很多年才纳了过来。

再者,郑观音背后的荥阳郑氏。荥阳郑氏是当时的五姓七望之一的贵族世家,如何处置郑观音,李世民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就会伤了世家大族的心,而这样的大家族又是极为注重礼教的。郑观音能被李渊选为太子妃,本身就说明了太子妃家世之贵重,这样的郑观音,先不说郑家会不会同意,李世民若强纳过来要放在什么位置?

最后一点,郑观音的娘家背景和曾经的太子妃身份决定了她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过完下半生。而她显然不愿意成为李世民的妃子,墓志记载郑观音:“罕御芳铅,独庄情於礼训。”说明郑观音是一个端庄大气、恪守礼教之人,并且荥阳郑氏的背景决定了她从小所受到的教育都是顶尖的,品性自然没话说,而且她和李建成即便不是很恩爱,也是有感情的,李世民杀了她的丈夫、她的儿子,她没有办法报仇,但也绝不会做他的女人,况且,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她很可能怀有身孕,虽然是个女儿,但也是她余生唯一的抚慰。

玄武门之变后,她被软禁在了宫中,在那里度过了五十年的时光,虽有锦衣玉食,却不是她的所爱,平生节俭的她从来都不爱华服、不喜胭脂水粉,独爱读书。而宫中多有禁忌,行动多有限制。

676年,78岁的郑观音在长乐门内去世。在第5女归德县主宅内出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陇西   嫂子   长孙   荥阳   贞观   观音   生下   弟媳   弟妹   王妃   后宫   太子   皇后   儿子   女儿   家族   时尚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