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务员录取不按照学校择优录取?

感谢您的邀请,我来回答:

您的这个问题,牵扯到一个关键词“公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人人平等为何要看毕业院校或出身?这显然不公平啊!

一、术业有专攻

可能有些人会说,考上好大学的学生都非常聪明,是高智商人群!这点我不否认,能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整体智商应该要高于普通大学学生的整体水平。但俗话说的好“术业有专攻”,你高考或考研成绩高,上个好学校,只能说明你学校知识学的好,并不能代表你的综合素质就高。如果一个清华的理科生说:“我是名牌大学生,我去乡镇医院当个医生绰绰有余!”您听到后会怎么想?是不是会笑掉大牙?

二、公考更全面

这就是隔行如隔山,高考成绩好并不代表你公考成绩好,因此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根据公考考试分数高低来录取人才。而且公考不像高考一样,只有笔试,可能让一些书呆子成为“漏网之鱼”,公考不仅有笔试还有面试,考察一个人更全面,因此选拔出来的人相对来说综合素质更高,换句话说不仅智商高,情商也高!

三、公平最重要

公考应该是除高考以外,相对最公平的一个考试了!它不问你的出身、也不问你是否毕业于名牌大学,只要你足够有能力,就可以参与到这个考试中来,只要你有本事,就能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国家公务员,直接为人民服务!

希望能满意我的回答!我是“公务员感悟和知识分享”,我会随时通过视频或微头条形式,分享公务员职场及公考方面的知识和内容,欢迎关注,再见!




公务员不按学校择优录取,是一种公平竟争,现在民办本科也可考公务员的。




公务员考试当然是择优录取,因为它分为笔试和面试,你笔试过关了以后也基本上就是在这个岗位的前三名才能够进入到面试,所以说你的成绩肯定是拔尖的。

如果你连笔试都过不了的话,那么肯定是没有机会进入面试,即使你再有能力,你笔试过不了也没有办法。

而且现在公园考试基本上已经是非常公开公平了,因为以前可能还有一些暗箱操作,那么现在都是会录音录像作为证据,所以说现在都是很公平的考试,所以说都是凭自己的能力考上的。

因为你面试的时候他们的考官有七八个,而且都是来自不同的单位,你不可能每个人都认识,所以说你根本就没办法接触到他们,而且是随机抽选的,所以说笔试面试现在都非常的严格,只要自己达到了这个能力,其实考上的话,只要自己努力基本上都能够上岸。




屁股决定脑袋。你既然这么问,大概率是因为自己学校应该是985、211之流,所以你考虑问题是站在自己的利益相关方这面。但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是注重“公平”,再深点的讲就是给那些积极向上但学校一般的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再往下就复杂了,这里就不提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觉得一种人才选拔方式是最合理的,但是人另一群人眼里可能是天大的不公平,国家层面选拔人才就做到尽量全局考虑,但是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抓主要矛盾。你觉得按照学校择优录取的方式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那位家里有背景的北大pua男,难道应该比品学兼优,但是出生在普通家庭,考上普通学校学生更该进公务员队伍么?




假使公务员考试真的按照学校来选拔,这就会导致阶层进一步固化。

也就是说,条件差的家庭,考的大学,很大概率上就不好,然后就再也进不了体制。反之,条件好的家庭,他们因为具有资源优势,很大概率就可以进到体制。

这就是宿命论了。穷人一旦一开始穷,他们通过努力实现阶层跃迁的可能性就越低,社会阶层的固化越严重。

阶层固化,人们看不到希望,阶层之间的冲突就会加剧。

作为全国最大的就业集团,体制。其实是很多穷人家孩子实现阶层跃迁极其重要的途径,虽然学校差一点,但他们还能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再一次考试,进入体制,改变自身的阶层属性。

也就是说,公务员公平公正考试,给了那些先天条件不好的低阶层人群,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一个三本本科学生和一个清华北大的博士学生一起考公务员,他们的家庭背景,或许决定了他们毕业的学校。

但是,在考公务员的时候,他们的家庭资源,社会阶层,对能否考上公务员的决定作用,其实是非常小的。

因为家庭条件好的人,花10万上中公封闭班,还不一定有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花200块看看老司机的申论面试课程效果好。

而且,体制不是企业,它的目的不是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是人民的代言人,服务人民的。

特别是政策制定者,决策者,他们必须要考虑不同人的不同诉求、不同利益。

但人们囿于个人的阶层和成长环境,他们的思想,常常是具有局限性的。

富人往往只会说富人的话,穷人往往也只会说穷人的事情,农村妇女永远无法体会皇后娘娘吃大饼蘸酱的随意性。

所以,体制需要不同阶层的人加入,男人、女人,党员,非党员,穷人,富人,城市人,农村人等等。

更何况我们体制的精神和宗旨,其实是更倾向于中下层人群的利益的,更需要在体制内,囊括一些穷人的代表。

但简单通过学校的层次来选拔公务员,实际上就相当于减少了穷人进入这个体制的机会了。久而久之,体制就逐步成为了有钱人的圈子了。

实际上,考公务员的,恰恰大部分都是家庭一般,或者穷人,他们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他们恐惧风险,对阶层跃迁的渴望。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意思。一、学校好就代表学生好吗?二、考上公务员就代表比考不上的好吗?这都不一定的。有些三本学校的学生考公务员的分数比211的高,录取率高,就代表三本学生比211学生好吗?不一定的。为什么?这是因为不少三本大学在大一时就对学生进行公务员考试的模拟训练了,这样录取率就高了。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考公务员是培训、训练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上公考培训班大行其道的原因。也就是说,这样的公考可能是大有问题的!公考成功考出来的学生,是靠高强度培训出来的,并不一定真的是考生很优秀。因此,不要介怀。同时建议:要不断完善公考制度。




学校录取学生是按考生的高考成绩划分数线来录取的,只要考生成绩好,政治上没问题就可以录取。而公务员录取是按德才兼备和个人的综合能力来考量录取的,

一是个人文化水平要求较高,必需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这是为了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所必备的条件。

二是个人综合素质要高,要从道德素质,政治条件,社会知识,社会经验,以及个人的应变能力等多方面来考量。

三是对个人的身体条件也有要求,例如,对五官相貌不端正的,身体有缺陷的,口语不利落者都不能录取。搞面试,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综上所述,录取学生和录取公务员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通俗地讲,你妈优秀,能证明你也优秀么?同理,学校优秀,并不代表着从这个学校出来的人也优秀。

公务员录用考试,在当前所有考试中,算得上是非常公平的考试了。不管你是985还是211学校毕业,还是民办高校,或者是成人本科毕业,只有符合报考条件,公务员录用考试都不会拒你于门外,只要你考得上,就会录用。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公务员录用按学校来,那寒门学子很难出头。不能否认,当前社会,富家子弟霸占着优势社会资源,寒门学子很难和他们竞争,如果考公务员都看学校,那录用的公务员将越来越少草根出身的人,长此下去,以后谁为弱势群体说话?

从国家长治久安来说,要避难豪门望族出现,那就必须坚持录用平民百姓的孩子成为公务员。只有公务员结构合理化,才能保证社会稳定。

所以,公务员录用不能看出身,不能看毕业学校,必须坚持大众化,公平性。




公务员的录取不是单看候选者的考试成绩,而是要看综合素质。如果单靠成绩,不能反应出一个人的真实能力,因为我们知道有一些人是高分低能,虽然考试成绩很好,但并不具备管理和沟通能力,在公务员位置上不能胜任,对政府和人民不能做出应有的贡献。

那么公务员需要什么能力,录取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考公务员的基本条件是:(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四)具有良好的品行;(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等。录取的标准是:公平公正,平等,德才兼备……等原则。也就说应征者不但成绩要好,还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才”是指本领,主要内容包括文化水平,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

做为公务员经常要处理一些政务事件和突发事件,需要有良好的反应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面试考察的就应征者的综合能力,以考试成绩为基础,然后通过面试的综合考察,就可以成为一名公务员了。




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就跟为什么高考不按照学校择优录取一样。公务员考试强调的是公平、公正、公开,大家在进入公务员队伍前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能不能进入凭借的是每个人的本事。

而且不同的大学教出来的学生也不一样,大学培养出来的是专业人才,专业人才并不一定适合于政府部门,这也是为什么好多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考公务员的时候考不过三本院校学生的缘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术业   公务员   学校   笔试   阶层   穷人   体制   公平   成绩   条件   能力   家庭   考试   学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