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运动对体能的要求有多高?为什么每回合只有两三分钟就累的不行了?

先说个我自己上拳台实战的亲身经历吧。

我身高182,体重190,曾经以为,我的体能很好,至少踢90分钟的正规足球比赛没有任何问题,我也迷恋身体对抗性更强的美式橄榄和冰球,基本上每个月总能进行几次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

然而,当我第一次走进拳馆,在一个冰球队友的不坏好意的撮合下,我与体重只有120斤左右的拳击教练进行了一场“实战”,人家只戴了左手的拳套,全程除了躲闪和必要的前手格挡,根本没有反击,我却只坚持了不到两分钟,成功的把自己累瘫在拳台上,下拳台的时候嘴唇还是黑色的.

后来,我便迷恋上了拳击,慢慢的也了解到拳击真的是一项很“变态”的运动。

身体消耗极大

无论短跑还是长跑运动员,都有一套自己的呼吸规则,而拳击这项“变态”的运动,却基本上等同于要求你同时拥有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长跑运动员的耐力,连呼吸的方式都完全不同,而普通人习惯的那种憋住气使劲的逻辑,在拳击里基本上就等于“自杀”,甚至很多时候宁可做好防守挨上几拳,也必须保证自己的呼吸频率,而血液里如果缺氧了,那基本上就连胳膊都抬不起来了。

更“变态”的是,拳击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全身运动,出拳的时候连脚指头都必须参与其中,所以它的消耗,是所有运动中最大的。

所以,拳击里并不提倡“大肌肉”,我身边有很多健身房出来的“肌肉男”,练着练着就把自己练苗条了,因为过多的肌肉,只能影响身体的速度,更会增加心肺的负担。

最关键的是,拳击比赛的一个回合里,基本就相当于与要求一名百米运动员以百米的速度连续奔跑3分钟,当然没人能做到,只不过谁能坚持的更久往往就能笑到最后,而且他还得保持精神和肌肉的放松,更得提防着随时随地的挨揍!

精神高度紧张

没有人,能面对随时可能一击重拳痛击自己的对手时,能够完全不紧张,尤其受过专业训练的拳击手的出拳压根就没有任何征兆,而精神紧张的时候对心肺功能的要求就更高,因为身体同样紧张的肌肉对氧气的需求量更大。

所以,拳击这项“变态”的运动里,在学习任何基本功之前,首先被灌输的思想就是必须保持放松,连出拳的时候身体都必须保持放松状态...

关键的问题是,学会让自己放松的这个过程,实在太漫长了。

对抗性极强

用拳击教练的话来形容,拳击就是一场“发力与破坏发力”的博弈,翻译过来,就是在你想击倒对手的同时,还必须提防着同样想击倒你的对手,而且对手可能比你更强壮、动作和反应可能比你更快,而你能想出的套路,人家同样也能想到;你刚刚想好了怎么出拳,人家就能直接把你的发力体系给破坏掉,顺手完成一次精准的击打。

所以,尽管我曾经很崇尚强对抗的运动,尽管美式橄榄和冰球看起来确实对抗性很强,但相对于拳击的强对抗,那真的就是小孩子玩的“过家家”,因为那些运动里只需要体能和强壮,对抗也只是纯粹的身体对抗。

综上所述,拳击真的是一项体能消耗极大的运动,而且,相对于体能,它对心肺功能的要求更高,而对手的级别越高,这种消耗就越大。

比如我的拳击教练,花式“殴打”我这样的对手,他打4个回合可能都不会出汗,而到了职业赛场上,他去打4个回合也同样吃力,而且,4个回合只是职业拳击的入门级别,6个、8个甚至12回合的,也并不罕见。

当然,尽管拳击真的很“变态”,但我是真的迷恋这项运动,因为它凝集了人体体能的一切相关要求和指标,甚至包含了快速的反应和头脑的冷静。

生气了,你就输了!

这是拳击教练的总结,不仅包含了拳击的灵魂,更诠释了太多人间的哲理,而在拳击里,这真的不是鸡汤,因为你如果生气了,你的消耗就会更大,留给对手的机会也会更多,所以你真的会挨揍!




17年开始撸铁,19年开始接受拳击训练,每周2次课,每次一小时,拳击课后再撸铁一小时。

因为疫情的关系2020年断了一年,加上自己总是去旅游,基本上训练3个月会断掉一个月。

我的教练是原来省队的专业运动员,那么我们上课是什么样呢?就是一个小时内,跳梯子和打手靶交替进行,一个小时内正式的休息只有一分钟。每次课上出的汗可以铺平一平方米的地面。

之后,还要撸铁力量训练一小时。

按说我这样的体能在普通人里算不错了,但是,如果采用狂暴的那种出拳方式也就是坚持1分多钟。

拳击不是比出蛮力。

举个例子,我的水平还是要求不掉手,始终护头,而且这个也形成了肌肉记忆,肯定不会掉手。但是,专业的运动员是控距的肌肉记忆,距离一大立即掉手休息,距离近了立即护头。再比如,比赛时,拳有轻重真假,并非拳拳全力,而教练让我打手靶必须拳拳8分力的实打,因为我还在构建基础的阶段。

说白了,我断续练了3年了,还在学走,还没学跑。

最后回答问题:两三分钟就累的不行了是因为没学过,想当然的乱打,多好的体能也不够用,而且没学过的人一般体能也不太行。一般来说可以自己试试,对空气暴击看看能不能超过40秒?但是虚虚实实的左摇右晃的瞎打能玩好几分钟。

至于什么出拳姿势,发力的要领,不提了,我第一年整整一年就学了这一件事,打手靶,打空气,跳梯子,如此往复,其实,任何运动,如果想做好,都是非常枯燥的,远没有外在的光鲜华丽。




拳击对体能的要求有多高?

相当高,大概有三四十层楼那么高吧,不夸张的说,你上擂台跟职业选手那样打一两个回合下来,疲劳程度就跟你一口气爬十几层楼那么累,当然,前提是别跟马保国大师那样没撑足一个回合,30秒就被ko三次那样。

不知道你是不是练过拳击,如果练过,那应该知道其中的滋味,如果没练过,那看比赛应该也能感受到拳手们有多累了吧,往往比赛还没打够一分钟,拳手们就已经大汗淋漓了,一个回合下来,拳手坐在角柱上,头上大汗直冒,嘴里喘着粗气,教练和助手们在不断的用冰块降温(更多是消肿止痛),铃声一响,接着上,来来回回打满12个回合,不说谁能赢,能坚持下来的都是强人。

前几年梅威瑟和嘴炮的世纪大战,嘴炮体重和身高都比梅威瑟大,梅威瑟之所以能在高龄状态下取胜,体能是很大优势,嘴炮的落败,除了技不如人外,就是体能不行,如此一看,拳击确实比所谓接近实战的ufc更加累人,站立格斗不行的人才会去练mma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泰森大家都知道吧,年轻的时候辉煌无比,现在53岁的泰森打算重新复出,很多人在看了他的训练和身体状态后,认为他完全可以再战职业拳坛,看起来情况确实是这么回事,但泰森还真打不了太久,他也是有自知之明的,早前他和梅威瑟的约战,也不过是一场慈善赛,也不过只打4个回合而已,这在拳击中,只能算是介乎于业余与新手之间的回合数,比起一级拳手动则打满10个回合,12个回合,泰森显然还是不得不服老。

我没打过拳击比赛,但踢过不少野球,足球野球比赛,不算大场,一般只踢半场,但就是这样,一场60分钟分上下场的业余中的业余比赛,也是相当累人的,因为在不断的慢跑和加速跑中,尤其是追球跑的那段过程,短时间的剧烈运动,人的体能很容易出现透支,当然,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也说不上是透支(断层),因为缓一缓,慢跑一会,调整下呼吸就能好,但比赛往往没有给你缓一缓的时间,所以你看中超的比赛,经常出现运动员抽筋,突然就跑不动了的局面,而比赛完下场后,球员们又能乐乐呵呵的去撸串喝酒唱k。

拳击的比赛要比踢球累,踢球还有死球,后场倒脚,换人,受伤治疗等等的时间可以休息,缓一下还能继续跑,一场90分钟的比赛,净打时间可能也就50分钟左右,而拳击打够12回合,每个回合3分钟,不被提前ko的情况下,就真的是打足36分钟不停的那种,可能你会说还有休息一分钟的时间,但其实那一分钟是相当短暂的,况且这一分钟里,拳手并不是在放松,而是在思考下一回合的战术,身体在休整,脑袋可没有停止运转,实验也证明人,集中精力的情况下,大脑消耗的能量占据人体的40%以上。

而即便是开打后的前几轮试探,那也是需要集中精力,丝毫放松不得的,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但你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时候,或者情绪激动过后,身体就会感到劳累,这是因为人体在精神高度集中,或者说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体能消耗就会特别大。

拳击比赛,比的并不完全是身体体能,更多的还是精神损耗,你的对手和你在身体情况上并不差多少,他和你同样努力练拳,而你要取胜对手,更多的还是要靠临场发挥和平时的打拳经验,比的是谁的精力更加集中,谁犯的错少,谁能抓住一瞬既逝的机会。

对了,往往多回合的比赛,比到最后的,其实就是意志力。




职业搏击运动员,每天训练十几个小时。在每天的正式训练开始前,首先来一个10公里跑做为热身,要求在40分钟内跑完。

如果你能够在40分钟内跑完10公里,就是其他什么都不锻炼,你就可以打赢98%的与你同体重的普通人了。








说实话打比赛累而且非常累,看似短短几分钟,但是在比赛中身体和精神都高度集中和紧张,特别是在交手的时候每一拳每一脚都是调动全身所有肌肉参与发挥出本身的最大力量,体能消耗非常大,下降也非常快;

若体能较差特别是在最后一局,可以说连抬胳膊出拳的力量都没有了,再消耗过大连腰都直不起来,知道为什么打到最后交战双方总喜欢搂抱在一起了吧!既能相互借力支撑又能有短暂时间恢复体力!

题外话:当交战双方全力以赴交手的时侯体能消耗堪比百米冲刺,想一想百米冲刺只有十几秒人都会累的上气不接下气,你就可以想想打到最后有多累了,打到最后全凭意志和毅力在坚持!

既使平时经常跑步五千或一万轻松自如,上了擂台如全力以赴的话用不了两三分钟也得累的虚脱竭菜,不信你对着镜子用力快速打上一百下空拳,三十秒内打完看看什么感觉,恐怕许多普通人都坚持不下来就力竭了!




其实拳击赛场消耗的不仅仅是体能,更是脑细胞!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疑惑过这个问题,话说一场拳击比赛顶多12回合,一个回合只有3分钟,加起来也只有36分钟。时间只相当于足球比赛的1/3多一些,或者是篮球比赛时间的75%。可后者这些球类运动员,通常都是在下半场或者比赛末段才会出现体能上的短路,而拳击运动员通常刚打了一个回分,往往就气喘吁吁甚至满头大汗,这么专业的运动员难道连3分钟都坚持不了?

理论上这似乎是一个疑惑,但倘若你真正去看了一场拳击比赛,恐怕就不会这么想了。先不说体力上的消耗,光是注意力的集中和脑细胞的运转,就足以让拳击变成了所有体育项目中最消耗脑力的体育运动。

为啥这么说?原因也很简单,在拳击擂台上,你哪怕出现了0.1秒的疏忽,让自己的防守出现了漏洞,对方直接对着这个位置给你一拳,那比赛很可能就彻底结束了!

1、拳王泰森巅峰的时候,其号称自己的右手可以发出800公斤的攻击力,左手能保持500公斤。话说这是啥概念?

简单的来讲,就是泰森的右手如果保持这样的攻击力,一拳砸死一头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甚至一拳可以打穿一张8毫米厚的钢板。

2、当然,这种拳力通常是在提前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在真正的赛场上是找不到这么好的发力空间和时间的。但即便如此,根据多年来职业拳击场上的情况来看,重量级拳王以下的比赛,拳击手一拳打出300磅是轻轻松松,也就是100多公斤。而重量级拳击的赛场上,重量级拳手一拳打出400磅以上也同样是轻松无比,那可就是200公斤左右。

而这又是啥概念?如果按重量对比的话,就等同于一个或两个大活人直接砸到你的身上,别说你没提前进行防守,就算你用双手进行了防守,请问你受得了吗?至少对于没有接受过拳击训练的普通人来说,这根本就接受不了!随便找一个重量级拳王给你一拳,你的双手护得再厉害,你也照样会倒地趴下。

所以这也就解释了拳击赛场上,运动员们为什么始终要保持双手护头的状态?准确的说,他们不仅仅要护住头部,他们更需要时刻盯住对方的行动,根据对手的移动身位和拳头可能发出的攻击,来用双手不断的挡住对手可能攻击的位置。并且需要在每一回合的三分钟里不能有任何懈怠,也正如前面所说,哪怕你出现了一点疏忽,暴露出了一个空当,人家直接一拳打出一两百公斤的重量,别说是普通人,即便是这些受过专业训练的拳击手,其实也是难以招架的。

更别说在拳击场上,你的任务不可能始终都是防守,你还要寻找机会去找出对方的防守漏洞,这对脑力的消耗会更加严重。

而这也同样解释的拳王泰森的职业生涯里,为什么出现了22次在第一回合就KO对手的情况,一方面是他的拳头够狠,而另一方面就是对手的防守专注没有达到最强,在第一回合就出现了漏洞,而泰森也就此一拳解决了战斗。

所以别说36分钟,就算在3分钟的时间里让你的脑力运转达到有史以来的最快状态,3分钟之后,你大脑的疲惫状态也会影响你的体能状态。

除此之外呢?可千万别以为在这种回合战中,你的消耗只有大脑,对方不断的会出拳试探你,甚至可能会通过连续的打击来迫使你的双手做出改变,进而暴露可以攻击的位置。所以每个回合战中,参赛选手最少要挨上十几拳,最多甚至要挨上几十圈,就算在这个过程中你全部防住了对手,可人家每一拳都是上百公斤的重量,并且在一个回合中持续几十次。试问你的身体受得了吗?骨骼和肌肉能始终承受得了这样的打击吗?

开玩笑的说一句,让一个人在3分钟的时间里连续用身体撞击你几十下,你的身体还能保持3分钟之前的状态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不难回答!

所以,即便是重量级拳赛,别说两三个回合,就算第一个回合结束后,某个拳手的体能就开始受不了,这样的例子也不是少数。而这也解释了泰森为什么能实现第一回合22次KO,因为对手的身体在第一回合就崩溃了!




言简意赅的回答:训练水平太差

如果你看过拳击比赛,你就会知道拳击手必须能够做出快速而有爆发力的动作,比如出拳和躲避对手的打击,并且在3到12个回合的比赛过程中都要精力集中体力充沛。这就是为什么拳击手在准备战斗时必须进行阻力和耐力训练的有效结合,以确保他们拥有获胜所需的力量和耐力。

无论你是为了成为一名拳击手而训练,还是仅仅为了保持更好的体型,锻炼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如果你想增强你的力量,你的重点应该放在举重(绝对和相对而言)上。如果你想改善你的身体状况,你的重点应该是心血管运动。

一是耐力。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耐力,当你在战斗中感到疲惫时,你的力量、速度、技能和其他一切都会消失,所有的练习和力量都是在浪费时间。所以体能耐力比什么都重要。而拥有更多的耐力是你相对于对手的最大优势。所以通过跑步培养耐力是战士最重要的训练。

几乎任何能提高心率的运动,在一段时间内以足够高的速度进行,都可以被认为是有氧运动。跑步、游泳、骑自行车、跳绳,都是拳击手有氧运动训练的好方法。

一般的规则是你必须提高心率。你得给自己一点压力。如果你一整天都很放松,那么每天跑5英里也没什么意义。拳击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击球,拳击,以及一遍又一遍地移动你的身体对发展有氧运动很有好处。

二是力量。耐力固然重要,但对于挨揍的人来说,力量同样重要。拳击可能是最好的有氧运动,但力量训练是防止对手的拳击给自身造成的过多伤害的最好方法。跑步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一个比你强壮很多的人一直盯着你击打你,你能抗的住吗?滑步移动会让你疲惫不堪,消耗你的耐力。所以我们也绝对不要放弃力量练习,即使只是上拉和下拉。核心和颈部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意志力。一个优秀的拳击手和一个真正伟大的拳击手区别在哪?技能吗?是的,但不只是身体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后,身体能力的差异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小。

在拳击中很难保持精神上的放松,因为它的身体和肾上腺素的本性。但无论如何,这是可能的。精神上的放松与自尊有关。你必须了解自己的水平,并承认这一点,保持在自己的极限之内。强迫自己,但要合理。不要陷入你显然无法应付的激烈打斗中。百分百担心自己的安全不是训练的方式。这当然不是专业人士的训练方式!

能够在紧张的环境中放松,可以让你做出明智的决定,并从情况中受益更多。放慢脚步,环顾四周,这样你就能吸收一切。如果你总是超越极限,最终你会让自己放弃,这种态度会在你做的每件事上表现出来。你是你自己最大的敌人。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你可以把它应用到生活中。

正确看待事情会让你的大脑得到放松。让你的期望激励你,然后接受你自己。你来这里是为了学习并尽你所能做到最好。学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你总是在进步的过程中!没有人是完美的!

将了这么多,拳击技术才是核心,实战是经验,其余的能帮助你成为一名伟大的拳手或者其他。

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

#拳击#




呵呵,你自己可以试试。不用对抗,找个沙袋自己连续猛力挥拳击打三分钟看看能不能气定神闲。




“怕,你就输一辈子”

这句话来自2012年由林家辉和彭于晏主演的电影《激战》,对拳击的认知也是由此开始。看到影片中拳拳到肉的感觉实在比较暴力,比赛中可以看得通常一回合3分钟的比赛双方完全是下死手。经验不足的拳手上来就是拼尽全力,能对抗几回合的时候已然不易。在对决之中,脑子连片刻的休整都没有,这是一项需要身体与意志完全高度集中的项目。

准确的来说,《激战》中演绎叫MMA,而真正的拳击是站立进行的,虽然看起来接近实战的MMA有观赏性,实则拳击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站立格斗不行的人才会去打MMA”。

先看拳击的规则,12回合制,每个回合3分钟,势均力敌的选手将会对抗36分钟每个回合之间只有1分钟休息时间。拳击对于拳手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关键就在于拳击这项运动既要求你有强劲的瞬时爆发力,也要有可以惊人的耐力和极强的意志力!爆发力,耐力,意志力;这三样无论哪一项都不是容易修炼的,拳击的变态却要求你三者全力具备。

拳击另一个恐怖之处是:拳手没有任何休息时间,不同于足球,篮球等集体运动,即便是90分钟内在场上也有间断性的调息,也不同于羽毛球,乒乓球等个人运动可以暂停休息,或是利用比赛间断时休息。拳击可以说没有时间上的休息,从你踏入场上的那一刻,身体和脑子就必须全速转动,否则倒下的就是你!

职业球员之间的对战都是相同公斤级的较量,简单来说大部分对垒的拳手之间实力相差并不算很大。很多需要多个回合的较量才能分出胜负。而每回合结束时的1分钟是球员对于战术的思考,比赛开始前的试探也需要高度集中。身体和大脑的双重煎熬,绝非普通人能够承受!所以说拳击手到最后都是意志力的胜利,当然KO对手的是实力上的碾压!
所以拳击的恐怖就是融合了人类身体和大脑极限运转的极致,全身上下每一个毛孔容不得半点放松,又怎么可能不累!




武术练习者除非天赋异凛要不然打不过职业拳击手,职业运动员的饮食是专门制定的,就是更好补充营养,让运动员身体素质远超普通人!牛肉,奶,蛋等等,为什么欧美人身体素质比我们好?除了人种原因以外就是肉,奶人家是主食,我们是副食!蒙古人身体也比我们好的多。

你一个民间练家子,米,面条牛肉肯定不可能天天吃,科学的吃,三分钟就累的不行了!职业选手可以打三个或更多,国外的打十五个!运动量可以等同马拉松!

过去练武术是富裕家庭的事情,叫打熬力气!就成才率来说肯定是富人家出的多,穷人家孩子也有,不过凤毛麟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拳击   体能   拳击手   拳手   有氧运动   耐力   运动员   肌肉   消耗   对手   紧张   身体   力量   时间   职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