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茶可以陈放成老茶?

最近市面上又掀起了一股“老茶热”的风潮,除了那些需要陈化的茶种,比如我们熟知的普洱和一些黑茶。连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等都有了陈化一说,最夸张的是竟然出现了“50年老龙井”,真是不可思议。这股老茶风吹遍了全国各地,茶友们知道的越多,越有意向,某些人越开心。

其实这所谓的“老茶好”之风,都是营销的概念,市场上可从来没缺过概念。什么减肥、刮油、下火、解毒、防癌、降三高等等层出不穷,不过比起这些乱七八槽的概念,这老茶热其实还算好的,最起码这概念比较正常,不害人。

老茶就是存放了一些年头的茶叶,但是这个老字很有效果,很多的东西,只要加上老字,便会形成另一种感情,老在咱们的印象中,往往代表着一些情怀,而且相应的价值也会上升,比如说酒、醋和陈皮,没想到茶也走上了这条路。这正好迎合了不少茶友喜欢老物件的兴趣。

例如普洱越陈越香这个说法的传播,另一个角度上不就是越陈越升值,再加上一些功效的宣传,自然会受到吹捧。

老茶到底好不好,也不想多说,况且说了啥也不算。咱们从客观角度评价一下老茶总是可以的。

凡事都要有个度,陈茶也是,放过了年头,这茶一定是会变味的。像最近火起来的小青柑,自从火了之后,全国各地各茶区纷纷效仿,什么茶种都做成了小青柑。这些茶做成小青柑后,没有了原本的茶香茶味,这种混合后的味道也许会有茶友喜欢,但也有不少茶友无法接受,好好的茶为啥要做成这玩意。如果有小青柑,这自然是好的,换一种角度来说,是一种创新,但全国各地一窝蜂的去做这小青柑,就有点过头了。这里为什么要举小青柑这个例子,因为“老茶热”与“小青柑”一个道理,起了点火就跟风,最后只会千篇一律。

每个茶种都有自己的特点,绿茶有绿茶的鲜度,红茶有红茶的味道,如果非要把这些茶陈化,到最后喝起来有了少许普洱茶的味道,这也怪了,既然普洱这种传统需要陈放的茶种有这种味道,其余茶种陈放后也会衍生出这种味道,这不就是大同小异,殊途同归,为啥不直接喝普洱茶呢。而且茶陈放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

就拿乌龙茶举例,其制作工艺中有焙火一道工序,焙火的程度不同,导致茶叶的含水量不同,这乌龙茶的滋味便有变化,存放的方式也有所区别。喜欢喝岩茶的茶友一定知道“隔年陈”,就是说把新茶放到第二年更好喝。

“隔年陈”针对的是焙火足的岩茶,也叫足火茶。这种茶需要时间退火,退火后茶的口感会顺滑很多,香气也会渐渐吐出来,每年的春茶制作好后在焙到足火程度,都到下半年了,再放个两个月,就非常好喝了,没有放到第二年再喝的必要。

不管是什么茶,制作工艺同样重要,焙火工序要焙“透”,做青工序要做熟做透,没有焙“透”的茶,存放个半年都得拿回去返青,更别说要存放十年了。制作工艺无瑕疵,足而透是能否陈放的前提条件,这个条件没有满足,就别说怎么存怎么放了。

在回归主题,这个老茶的老字怎么定义?有茶友说三五年,有茶友说十年以上。这也没啥意义,茶在第二年就会出现陈味,失去了新茶的新鲜感,倒也不是说这种陈味不好,不过茶味还是纯净些好吧。

陈放的时间越久,茶的特征香气会逐渐消散,喝的就是这些茶本身特殊的香气,结果真味没了,最后喝起来跟其它的老茶一个味,这有啥意义啊,茶友们心里都有数。

有些茶可以长期存放,但不代表可以陈放变成老茶,像红茶用来做老茶的就极少,红茶以本年的新茶为佳,存放时间久了并不会更好,反而会变差,也有例外,像红茶武夷山烟熏小种,因为被烟熏过,会有过浓的烟火味,存放一段时间,烟味会消散许多,变得柔和,但依旧不能陈放过长时间。

“一年是茶,三年是药,十年变宝。”这话也不是祖宗传下来的,而是茶商宣传出来的,茶含有的成分已经经过科学检测了,共有700多种物质,其中不乏对有人有益的成分,不发酵又新鲜的绿茶含量最多,随着陈化,很多物质会逐渐流失。

其次,茶中这些营养物质着实有限,而且多数都在茶叶里,不在茶汤里,不完全否认茶有少许的养生保健价值,但非要扯到药用价值上,说其可以治病,这可没有任何依据,都是口口相传的话,如果硬要宣传,这应该是良心坏了吧,害人。这老茶到底有没有那么神,大家也都清楚。咱们喝茶是为了体验,也享受喝茶的感觉,可不是为了喝“药”吧。

到这里也说的够多了,总结一下,老茶没那么神秘,也没那么神奇,茶友们见仁见智,喜欢那个味道,就去尝尝,不喜欢就当没看见。但不要随便去存茶了,看茶存茶,普洱等需要陈放的茶可以存,但别的茶就别操这个心了,就算存放几十年,也只能叫做陈茶,而不是老茶。

过去可没有这老茶热一说,那时茶农穷的很,饭都发愁,每年出的茶恨不得马上转手。现在的茶农也是,当年的茶当年尽快出手,第二年茶又会长出来,哪有存放一说。现在市面上的那些所谓的老茶,应该是当年没出手的茶吧,往往质量较差,正好赶上了老茶热,价值马上翻了好几番,茶友们可要注意喽。

并不是什么茶都适合陈放做老茶,同样的,也并不是什么茶都适合做青柑。

说了这么多,如果有帮助到大家的话,真诚的希望大家关注我:“承艺茶叶官方账号”,更多精彩内容可以在我的主页中观看。

浏览器 搜“承艺*茗茶”即可,望大家支持。

以公道的价格,让大家喝到承艺最佳的原产地好茶;以诚心的匠心,承艺精湛工艺,制作好茶;以客观公正的角度与大家分享通俗易懂的茶知识。

好茶,承艺希望与大家一同品鉴。承艺,不断传承创新,只做最好的茶。

客观公正的茶知识,与大家一同了解,请关注公众号:承艺文化(ID:chengyimc)




你的问题让我第一个想到了黑茶,比如普洱茶安华黑茶,六堡茶,这些都是可以陈放成老茶的,一般能够称得上是老茶的年份都得在十年以上才能算得上是。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比如近些时期有一款茶就打破我的认知了,就是铁观音这款茶,它既可以是清香型的,也可以是陈香型的,这陈香型的就是一款老茶,口感接近大红袍但是是铁观音的韵味,它需要特殊的处理方式,才能有这个口感,就是得反复烘培来达到这种效果。

还有就是市场上流行的白茶,这个白茶不是安吉白茶而是福鼎白茶,这款茶有一个俗语,三年茶五年药七年宝,十年以上很难找!通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它变得柔和醇厚,慢慢的变成老茶,最后我们称之为老白茶,这款茶分三个等级,贡眉牡丹还有银针。

普洱茶里面的一个最好的老茶当属老茶头了,这款茶最少的存放十年,虽然是熟茶但是存放越久它的口感越是润滑饱满还有一股陈味儿,难得的好茶,要说青茶普洱存放十年还是称不上老茶,因为它的改变不是很大,至少的三十年才可以,但是一般人没有这么长时间的存放期。

能想到的就这些了,别的还不是很了解,希望能帮到你!




什么茶都提倡陈放老茶,现在吹嘘忽悠老茶的只不过是港台茶叶骗子炒作普洱讲故事捣鼓出来的歪理,三十年前有吹嘘陈茶吗?三百年前有吹嘘陈茶吗?

普洱陈茶的根源是普洱茶种差,大叶种茶种茶多酚含量高,工艺差,普洱工艺是从明初驻军随军家属带过去的在中原江南地区被淘汰的团茶工艺发展而来,所以普洱(生普)的口味是又苦又涩,云贵地区又是中国交通最困难的地区,茶叶从那里运输出来需要经年累月,由于技术落后,里面的茶多酚茶皂素等引起苦涩的成分在这样的运输储存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分解,由此给口感带来的就是苦涩味降低了,这就是陈茶的最大依据,而且是陈的时间越久,氧化程度越高,苦涩就越低。港台茶叶骗子就利用这个特点,讲故事编情怀,忽悠沙雕小白,包装鼓吹普洱的神话。

茶叶从根本上是食品饮品,那就有保质期有储存条件下,想想看你们吃十年的陈大米,八年的陈笋干吗?十年就是灵芝人参也没有药性了。







谢谢邀请!

在收藏老茶上,我比较喜欢台湾的周瑜,是一个真正的茶人,低调,内敛,一如一款历经多年越陈越香却毫不张扬的老茶。

茶之所以能够经过几千年而历久弥新,不能不说就是茶可以让所有喜欢它的人找到喜欢的理由,也让无数不喜欢它的人有理由来排斥它。

茶叶由古代的绿茶一家独大,发展到现在六大茶类的百花齐放,的确让茶一步步走入所有喜欢它的人茶桌上,每一个人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欢迎它。

茶的丰富多彩也造就了喜欢的共性和独特的个性,不发酵的新茶有它的鲜爽甘甜的口感让它成为大众化的喜欢,淡淡的花香的新白茶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而慢慢陈化的老白茶让一部分人喜欢却小众,有人沉浸在普洱熟茶的醇厚绵软的口感里,有人喜欢普洱生茶的霸道或者冰糖甜的绵柔中,难道不都是一种喜欢吗?

说到这里,已经基本解决了题主提出的问题,就是黑茶,包括普洱茶,广西六堡茶,安化黑茶,湖北老青砖,雅安藏茶。还有目前茶叶市场新贵白茶,还有做青通透,焙火到位的岩茶,也是可以适当保存的。

当然,不是所有列举的茶都有保存的意义,原料,做工至关重要的,同时保存茶也不是一件小事,遮光,温度,防潮是存茶三大法宝,保存得当,时间会让你得到回报,保存不当,就是垃圾一堆。




一年茶,三年药,成年则是宝。 这话说得不假,也道出了茶的本质。茶还是当以新茶为上,具有口感好,茶香怡人。而三年以上的茶则失去此效果,虽然成药,甚至成宝,却只能作为药而言,成为个别需要之人的宝。而失去茶的功效。当然也有些茶保藏的好确有茶醇甘甜之奇效,始终都没新茶之口感茶香。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

从六大茶类的角度来看,绿茶、黄茶讲究趁鲜喝;红茶与乌龙茶可以陈放,但香气、滋味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减弱,老茶并不如新茶好喝;而最后的白茶与黑茶比较特别,它们是可以陈放成老茶的两类。

白茶属于微发酵茶,加工过程中未进行杀青,这使得白茶蕴含的酶并未失去活性,为后期的物质转化奠定基础。

在长时间陈放的过程中,白茶的酶与微量氧分子发生反应,不断生成新的物质。

表现在滋味上,新茶时期的鲜爽会逐渐转变为老茶时期的醇厚,而且营养物质也在不断积累,这就有了“一年陈,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

黑茶可以陈化的原因又有不同,它的制作工艺中有一道名为渥堆,即将黑茶厚厚地堆积在一起,因为内部不流通,人为制造出高热高湿的环境,让微生物参与氧化。

在后期陈放的过程中,这些微生物仍然活跃着,继续参与物质转化,对黑茶进行“后发酵”,从而带来新的风味。

所以一款工艺到位,且后期陈化发酵到位的老黑茶,同样能够拥有醇厚温和的滋味。

想了解更多专业茶知识,欢迎关注【小陈茶事】。




我觉的可以陈放成老陈茶的茶就是普洱和老白茶。

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老白茶在一定的时限内,越陈越香,它的药香,枣香更加醇和,口感更加绵厚。

普洱就不用说了,生普新茶会有苦涩和生涩味道,不宜饮用,放一阵子,如半年,一年,滋味就会爽口,干醇。

熟普被誉为“能喝的古董”,我个人认为陈放5到8年左右,饮用效果最佳。内涵物质转化,口感,汤色都达到了巅峰状态,适合品饮。




可以陈放形成转化的是白茶和黑茶,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黑茶主要是喝陈年的陈化味道。所以市场上流通的老茶一般是白茶和黑茶。当然所有的茶不仅是越老越好,茶叶也是有保质期的,在特定的期限来说储存得当,茶叶正常转化会有一个上升值,很多红茶、乌龙茶可以适当陈化,陈化后味道会有所不同,当然陈化讲究一定特定空间,自己家里的存储空间不一定达到效果。




在中国六大茶中,可以储存的茶主要是后发酵茶。比如说普洱茶、黑茶。当然,一些轻微发酵的茶也可以存放,但主要是根据工艺要求。

绿茶作为完全不发酵的茶,保质期一般只能是24个月左右,不能长期存放。即使好好保管,最好也变不成老茶,只会变色变质变味,坏掉。

黄茶跟绿茶差不多,虽然它有闷黄工序,带一点发酵的成分,但是也不能长期存放,无法变化成老茶。

白茶可以长期存放,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越陈越香。这个虽然是轻微发酵,就像我前面所说的一样,因为本身工艺原因,是可以长期存放变成老茶的。

乌龙茶大体上来说,不能长期存放,一般饮用年限也就两三年,但是有些岩茶比较特殊,最近由于老茶热,很多人尝试做多年份的岩茶,号称陈年茶。

关于这一点,红茶也有类似操作。现在市场上也有陈年红茶的说法,但归根结底,还是炒作。红茶同样是全发酵茶类,在后期储存过程中不会再次发生化学反应,没有多年存茶的价值。

到了最后就是黑茶类,基本上都可以常年存放。不管普洱算不算黑茶,但是普洱是可以放成老茶的,六堡茶、安化黑茶等等,都可以存放多年,成为老茶。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什么茶都不能。陈茶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有奇葩的老茶理论,这得从历史上的来龙去脉来分析,每一个结果都是由原因造成的。

首先我们来聊最远的,欧洲人的喝茶口味。在1860年以前,欧洲人喝的茶叶不管是红茶青茶绿茶黑茶都是陈的,因为受那时的条件限制,两条著名的茶叶之路都是这样,海上之路是第一年春天从福建的武夷收购茶叶开始翻越山岭到江西铅山再到九江集中浙江安徽的茶叶,进入鄱阳湖沿赣江到上游再翻越梅岭沿江到广州,再合并广西的茶叶,集中在广州十三行,第二年春天季风起再花三四个月到达欧洲(那时是风帆船)。代表性的有瑞典哥德堡号帆船,其中沉船上打捞的徽州松萝茶(绿茶)现在作为历史见证,保存在广州的茶叶博物馆里面。路上的万里茶路也是一样,到九江以后再沿长江在汉口汇聚湖南湖北四川的茶叶,一起压砖,再通过陆路北上到恰克图,后来京汉铁路通车以后是火车到天津在转运到恰克图,再经蒙古俄罗斯到欧洲,也需要经年累月,电视剧《大清徽商》里面就有这样一段过程。到1860年以后,蒸汽船替代了风帆船运输以后,欧洲人才喝上了新茶,不收季节限制,海运时间从三个月缩短为一个月,这就导致茉莉花茶的诞生,过去茶商手里的陈茶总要有个出路呀,从广州一口变成五口通商,福建安徽浙江的茶叶外销的市场变大,欧洲人的口味开始变化,茶砖黑茶慢慢退出欧洲市场,欧洲人不装逼傻子才喝陈茶。

第二个是新疆青藏以及中亚等西北边境,最有名的就是泾渭茯茶,南方春天的茶叶到陕西,在六七月伏天压制,所以叫伏茶(最早叫法)再走丝绸之路出去,而且这些地方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等茶叶到消费者也是隔年陈茶,于是发生偶尔受潮出金花这样的偶发事件也不足为奇。这些地方现在仍旧有喝陈茶的习惯。

第三个就是现在的普洱茶出口主要市场东南亚地区,印尼马来西亚等这些地区,最早是下南洋的华人消费的茶叶,普洱茶炒作的祖师级头子邓某某就是出生在马来西亚在湾湾教太极拳的体育老师,因为在香港买了年份不详的陈茶,一怒之下写了本《普洱茶》,被茶叶骗子捧成了经典。但是现实很残酷,2018年中国出口茶叶36万吨,其中绿茶30万吨,包括普洱在内的黑茶总数不到三千吨,南洋的傻子也越来越少,茶叶是食品饮品新鲜卫生是首先必要的。

最后是最让普洱丢脸的滇红诞生,1937年抗战开始,西南地区作为国家的战略大后方,出产的茶叶桐油等土特产是少数可以出口的物质之一,结果是看中了茶叶却看不上工艺落后口味极差的普洱茶,结果是花了两年功夫改进红茶工艺,于是1939年一个新工艺红茶诞生了——滇红。

从种种历史发展来看,陈茶只是收条件限制的无奈之举,毕竟茶叶是食品饮品类的,一旦有先进的工艺茶种,口味更好的办法出现,陈茶往往是被淘汰的,如印度斯里兰卡这些地方的红茶挤占中国茶叶市场不就是价格更便宜,口味更好更新鲜卫生。其实国内在2000年前也到了这样改变的事情,然后是港台茶叶骗子的炒作,和国内一批慕洋跪舔港台的公知叫兽知识分子,游资和暴利商人以及那些几个月快餐式培训出来的茶艺师吹嘘忽悠,陈茶这种应该进历史的垃圾被请出来供成神茶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普洱   陈化   白茶   乌龙茶   欧洲   普洱茶   口感   红茶   绿茶   茶叶   味道   工艺   时间   美食   喜欢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