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以后,最大的悲哀是什么?

本该速死,却久病不起,迟迟不死。

人不是越长寿越好。人生自古谁无死,何须长岁寿百年。适时而死,顺其自然,应是喜事。所以,俗称红白喜事。老子每逢人死了,常去"击缶而歌之”。死,应顺其自然法则。

可是,我们所见到的是,对老危病重患者,却是倾家荡产的抢救,让患者痛苦遭罪,家属遭罪。医护人员忙里忙外跟着遭罪。




84岁大爷,给40万,娶了50岁妻子,55岁女儿却哭着求大爷改变主意,大爷拒绝了,因为女儿做错了一件事,让他耿耿于怀。

杨阿姨是独生女,父母婚后只生了她一个,她从小到结婚生子,都跟父母住在一起。

去年,杨阿姨55岁时,母亲和丈夫都因病相继去世,留下她和老父亲,以及2个儿子。

儿子们平常都在外面打工,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来,所以家里只有杨阿姨和老父亲相依为命。

老父亲已经84岁了,身体不太好,很少出门,大多数时间,他都是默默在自己房间。

可最近,杨阿姨突然发现父亲不仅天天往外跑,还早出晚归,甚至夜不归宿,一整天都看不到人影。

更奇怪的是,父亲每次出门时,都会背一个大包,包上居然还挂着2把锁,她曾出于好奇,问父亲包里是什么?父亲每次都是避而不答。

这时,杨阿姨又听邻居说,父亲在外面找了一个50岁女友,比她还要小5岁,杨阿姨难以置信。



她找到父亲确认,父亲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正面回答,杨阿姨怕父亲被骗,无奈的找到电视台求助。

因为20年前开始,父亲每月有4000多退休金,还有一栋价值20多万的房子,去世后,单位还会发放一笔20万的抚恤金。

记者决定找杨大爷见面谈谈,到了家才发现,杨大爷住在一楼,房间跟客厅锁死,他单独开了一扇门,从旁边绕出去。

相依为命的父女俩,为何闹成这样呢?这时,杨大爷刚好回来,一看到女儿就满脸愤怒。

原来,杨大爷真的找了个小女友小梅,还曾把小梅领回家,女儿看到后,就拿着根棍子追打,让杨大爷很伤心。

为了维护小梅,杨大爷气愤的说了句:如果把小梅打死了,他就让女儿去抵名。



杨阿姨也很心寒,在她看来,父亲已经84了,要找也可以,但应该找个年龄相当,真心过日子的,而这个女友不行。

因为,杨阿姨曾经出去打听过,得知小梅品行很不好,骗过不少人。

那次被她打了之后,还曾在外面放话说:如果她不把杨大爷的房子弄到手,她以后就不叫小梅。

所以,杨阿姨极力反对父亲和小梅在一起,她把打听到的消息告诉父亲,父亲却不相信,认为她在污蔑小梅。

说到这里,杨阿姨显得十分委屈,为了让父亲不再执迷不悟,杨阿姨突然扑通一声,当着大家的面,跪在了父亲脚边。

杨大爷仍然不相信女儿,周围邻居们也都纷纷说小梅不是好人,劝杨大爷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可杨大爷就是听不进去,还不停的指责女儿胡说八道。

这时,大家发现,今天的杨大爷两手空空的回来,没有背那个上了2把锁的包,于是,问他包在哪?

杨大爷支支吾吾,言辞闪烁的说他把包给扔了,大家不信,跟着进了杨大爷的房间。

灰暗的房间里,几乎每个柜子和抽屉都上了一把锁,杨大爷为何这么小心翼翼?到底在防什么呢?

杨阿姨有种不好的预感,她立刻让父亲把房产证拿出来看一下,她担心父亲的房产证已经给了小梅。

杨大爷不肯拿出来,只说被他藏起来了。

大家七嘴八舌劝他拿出来看一下,杨大爷赶走邻居,悄悄告诉记者:房产证的确不在他身上,怕女儿来抢,他放在小梅家。

为何相信才认识没多久的女友,也不肯相信自己的女儿呢?

杨大爷还没来得及说话,杨阿姨突然冲过来说,她刚刚在外面听说:父亲和小梅已经领证结婚了。



看着女儿气急败坏的样子,杨大爷冷冷的笑着不说话。

没办法,大家来查询,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说:3个月前,她曾接待过一个80多岁老人和一个50岁女子,来咨询结婚的事。

但当时只是咨询,后来没在她手上办理手续,她也不知道到底结婚没有,只是,因为两人年龄差距大,她印象很深刻。

杨阿姨哽咽的告诉大家:在她小的时候,父母感情特别好,因为父亲比母亲大10岁,一直都是父亲照顾母亲。



她从没想过,去年母亲才走没多久,父亲就开始找老伴儿了,还找了个这么小的。

如果是她不孝,父亲防着她就算了,可她对父亲很好,实在想不明白,为何父亲跟小梅在一起后,就像变了个人,处处提防她。

第2天上午,杨大爷突然主动给记者打电话,说他现在在房产局门口。

记者带着杨阿姨火速赶过去,杨大爷正坐在门口的台阶上,一看到女儿,立刻防备的把背包抱在怀里。

并示意让女儿离他远一点,然后拿出房产证给记者看,同时拿出的,还有他和小梅的结婚证。

原来,两人在3个月前,真的已经领了结婚证。

他今天主动拿出房产证,是为了证明小梅并没有贪图他的房子,房子还在他名下,并没有给小梅。



杨阿姨走过来,也想看一眼房产证,杨大爷察觉后,立刻戒备的拿回了所有证件。

当时,杨阿姨是带着小儿子一起来的,没想到,杨大爷防着她就算了,连自己的外孙也防范,外孙也不能看一眼。

杨大爷也告诉大家,他和小梅是真心相爱的,小梅不可能贪图他的房子,然后转身离开了。

杨阿姨进去问了工作人员,父亲再婚,房子怎么处理?

工作人员表示:按照法律,杨大爷的房产是可以转让或赠予给别人的,等他过世后,妻子和子女也都有继承权。

也就是说,父亲可以把房子送给小梅,就算不送,小梅也可以合法继承一部分,这让杨阿姨气愤不已。



为何相处了50多年的父女,抵不过认识几个月的陌生人呢?杨大爷失落的说:因为女儿对他不好。

原来,杨大爷的妻子去世前,一直有严重的糖尿病,都是他在照顾,女儿从来都是不闻不问,还经常吵闹。

虽然杨大爷当时没说什么,可等妻子去世后,家里只有父女俩,女儿不工作,整天出去玩,也不给他做饭,他一日三餐都在外面解决。

因此,他认为等他老了,病了,不能动时,女儿也会对他不管不顾。

于是,杨大爷开始对女儿产生怨恨,不指望女儿养老,只想找一个真心对他好的人,为他养老送终,而小梅就是人选之一。



小梅真的会为他养老送终吗?大家决定去见见小梅。

可没想到,接下来好几天,小梅的电话都是关机状态,杨大爷一直联系不上,没办法,大家只好找到小梅家里。

可是敲了很久门,也没人应答,邻居悄悄说在他们来之前10分钟,还看到小梅在家,可能是看到他们,就躲了起来。

又等了4个多小时之后,杨大爷还是没等来小梅,只好闷闷不乐的回了家,同时也对小梅产生了疑虑。

回到家后,杨阿姨向大家承诺,以后会好好照顾父亲,只希望父亲跟小梅分开。杨大爷却不愿意相信女儿,转身要回房间。

杨阿姨再次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抱着杨大爷的腿,哭着说:爸爸,我以后一定会对你好的,你就相信我吧,不要把我想的那么恶毒。

杨大爷推开女儿,只是冷漠的说了一句:少来这套。



杨阿姨号啕大哭:爸爸,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是你的女儿啊,你怎么能把把财产给别人,你的孙子还没房结婚呢。

杨大爷仍然冷漠的说:如果当初他要和小梅结婚,女儿懂事点,高高兴兴帮他办婚礼,他们父女俩也不会闹成现在这样。

大家劝杨大爷再给女儿一次机会,杨大爷却说女儿这么哭,无非是想要他的房子和钱,因为女儿没有经济能力。



他最近在研究婚姻法,知道他的财产,他有权利给他想给的人,他原本是想把房子和退休金都给小梅的,可小梅却联系不上。

这时,小梅突然主动打来电话,坦然的告诉大家:她和杨大爷在一起,是她前夫的爸爸,也就是前任公公做的媒。

虽然杨大爷比她大34岁,但绝对不是贪图财产,只是真心喜欢杨大爷,如今已经领证,以后她保证会给杨大爷养老送终。

杨大爷听到这话开心极了,可他想起这几天小梅不接电话,又有些担心,便提出让小梅给他写个养老协议。

可无论怎么说,小梅都不肯写协议,只是重复强调她是喜欢杨大爷这个人,才会跟他结婚的。



没办法,杨大爷也开始左右为难,女儿靠不住这个妻子也未必靠得住。

最终,杨大爷说他决定看女儿和妻子的实际行动,谁对他好,他就把财产给谁。

人到老年以后,最大的悲哀无非是:

没钱——没积蓄,没养老金,没退休金;

没健康——身体不好,生活不能自理;

没老伴儿——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孤单寂寞;

子女不孝顺——对父母不闻不问,或者嫌弃父母,常年不回来看望。

而对于文中的杨大爷来说,他最大的悲哀就是:

1子女不孝顺

作为一个独生女儿,杨阿姨是很失败的,因为她对生病的母亲不好,导致父亲心中有阴影,对她不信任,像防贼一样,处处防着她。

2没有老伴儿

子女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伴儿也离他而去,年龄越大,老人就会越发感到孤独,身边连个说话解闷的人都没有。



所以迫切想找个人能陪着自己,这原本是正常的,可他悲哀的是找了个比女儿还小的妻子,人家年纪轻轻,不图你钱,难道真的图你老吗?

还好杨大爷身体不错。也有退休金,不然女儿哪会2次跪下,承诺会好好照顾他,更不会找到个小30多岁的妻子。

只是希望他别糊涂,千万不能过早把财产给了女儿或者妻子任何一方,否则,晚年一定不会好过。

最后:

钱还是拿在自己手里,自己才自主权,才能得到子女们的尊重,如果非要给,你认为杨大爷的财产给谁更合适呢?哪个更靠谱呢?




(原创) 谢邀 答题

教育子女无方 老来凄凉

老来多病缠身 走得不爽





人到老年以后,大的悲哀是什么?题主说的最大悲哀,这个"最”字用得欠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个老者子女不孝,那个老者子女有的判刑坐牢,还有的老人家产被子女耗光,更有老人瘫痪卧床不能自理……。你说这个最悲哀,还有的比你更惨,故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

俗话说:世界上什么不值钱?人衰老后不值钱呢!人老百病欺呀!老人有各种各样的悲哀,上段已讲述几个方面,不尽全面,老夫的体会,只列两个方面:

有不多老人,过去家穷,没读书,只能干苦力活养家糊口,根本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甚至认为:自己没本事,子女跟自己遭罪,总觉得对不住子女,让子女自然生长。于是社会上出现各种各样的后代:有的,像父母那样,勤扒苦做,维系家庭;有的,要改变现实,刻苦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有的,游手好闲,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鬼混,染上偷盗、赌博、吸毒等恶习……。

染上恶习的子女,其父母老来很是凄凉悲哀。怄气、衰老、多病……,心情极度恐慌,想这惦那,惶惶不可终日,有虽生犹死之情绪!

暮年身衰多病,治又治不好,死又死不了,活活受折磨的悲哀!“久病床前无孝子,长瘫床上妻也嫌”。这乃历史传下来的俗话,也可以说是衰老者的体会,或曰:穷人家对瘫痪老人之怨气和哀叹!

在这竞争年代,子女辈、孙子辈,都忙忙碌碌。谁都願意尽孝心!如果背负长期生病之老人,也是家庭的悲哀!

诚然,还有患重病之老者,搞得家庭人财两空,因病致贫。




如果身体还可以,但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这样的老年生活是挺悲哀的。

如果身体不好,求死不能,活受罪也是挺悲哀的。

总的来说,就是身体好却没有生活费,不能好好的活;身体不好活受罪,却不能痛痛快快的死。




1、人到老年以后最大的悲哀就是身体不好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
2、人到老年以后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多少积蓄没有退休费养老金
3、人到老年以后最大的悲哀就是老伴先走了一个余下的苦不堪言
4、人到老年以后最大的悲哀就是子女不孝顺,对老人很少过问冷漠无情或嫌弃
5、人到老年以后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老朋友,行单影只,好像被社会抛弃一样
6、人到老年以后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没有什么爱好,整天窝在家里成为宅老宅男宅女
7、人到老年以后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活力悲观厌世混吃等死熬命熬天数
8、人到老年以后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修养依老卖老为老不尊对社会不满缺失正能量
9、人到老年以后最大的悲哀就是回顾一生好多事都没有尝试过,没出过境外没欣赏过祖国大好河山,没坐过火车高铁动车飞机地铁轻轨江轮海轮没用过电脑智能手机等现代化的设备,终生没到过首都北京
10、人到老年以后最大的悲哀就是惘顾一生活得失败一事无成各种愿望都落空,感到白来这美好的人世间,临终时流下悔恨的眼泪







人到老年后最大的悲哀是没有经济来源,没有退休金,子女不孝,衰弱多病,不能自理,走到这一步你就不是悲哀的问题,而是怎么生存的问题!




人到老年以后,没有一切生存来源,最大的悲哀是一会儿不得死,那麻烦就大了。




人到老年以后没有什么可悲哀的,人类前仆后继代代相传,生老病死不可抗拒,正确面对人生,一生该做的事都做到了,该奋斗已经奋斗过了,如今无忧无虑享受无限美好夕阳安心足矣,人不能贪得无厌,梦想整个地球财富归自己拥有,几十年走过的人生路没留下障碍,没给自己留下遗憾就是完美人生,没愧对人生,撒手人寰逝而无憾。




我觉得人到老年以后,最大的悲哀是生活不能自理。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视频,一位农村老人躺在床上动不了,就与一匹马生活在一起。不知是那匹马太通人性了,还是老人真是训练有方,他竟然能让那马往壶里接上水,然后把壶放在火炉上。

我看完这段视频,自己的心里充满了悲凉。不禁联想到老人的儿女、联想到社会基本保障的问题。

人是高级动物,从小如果没有父母的照料是根本无法存活的。这就是孔子为什么主张父母辞世后,儿子要为父母守孝三年的原因。他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意思是当孩子长到三岁的时候,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

现在别说什么守孝了,就是在父母衰老之时,儿女能贴身服侍的都不多见。

所以现在许多老人都觉得指望不上儿女,当然现在的儿女也都是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

那今天的老人一旦处于最大的悲哀之中,又将如之奈何呢?

我觉得只有用钱去买服务。更有的老人干脆花钱雇佣自己的亲生儿女照料自己。有人称之为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据说效果还不错。

所以老年朋友们,还是要自己攒点钱啊!




最大的悲哀就两个吧?身体活动不灵便了!精神无依靠垮了!这是最大的悲哀。

至于说悲哀的事,随着年龄的增大,很多,就不细说了。其实人生在世,什么时候身体都是重要的,没有个好身体,终生遗憾,但是与老时的身体不能自控是两回事。人过了70都特别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到不是怕长病,怕的是久病卧床不起,连累家人的病。但是心不由已呀!长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除了老伴,谁也不行。试想病人自已都讨嫌自已了,都不想因为自已的病弄成人财两空,再因为分家产搞的合家不睦,想到这些很多老人想一死了之,既有尊严,又不给家庭儿女,子孙们添麻烦!但他自己做不到,只能听天由命,这是第一大悲哀。

第二是精神没有支柱了,自已知道人到黄昏,乘下的时间不多了。有句俗话:好死不如懒活着,这句话好相有些矛盾,其实很正常。病痛本身就是对精神的折磨,而如果儿女不孝,则活着精神的痛苦更大,在这种状态下,所有的劝解,交流都是表面的,无效的,所以病人选择了沉默,这就是精神崩溃的具体表现!为什么有人提出安乐死呢?就是因为尊严没了,精神垮了,这个时候的老人是最无奈,最悲哀的时刻!除了这两项还有什么更大的悲哀呢?一人之見,不妥见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老年   悲哀   退休金   房产证   大爷   儿女   阿姨   子女   妻子   父亲   老人   女儿   父母   房子   身体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