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动不动寻死觅活的,您觉得是啥原因?

就这一问题浅谈一下我个人的观点,我深有感触,因为我亲眼目睹过。

先讲一下我目睹事件的全过程。

在高中时期,我班一个男生早恋,因为与女朋友发生争执,女生扇了他一耳光,闹分手,男生竟以跳楼相逼,所有的学生开始劝说,并叫来老师,此事才罢休。

下面,我谈一下我所了解到的原因。

1.首先,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普遍都很大,尤其高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学生间竞争的压力,老师给的压力,家长依旧施压,还有一时的情感,所有人的初中是好的,都希望以后能过得好,但真的压力太大。

2.现在的学生从小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心里承受能力不好,导致别人说不得,骂不得,打不得,遇到挫折就要死要活,所以,学生还是要多经历一些事情才能够成长。

3.最后就是,现在的家庭,孩子不多,导致有的父母过度溺爱宠爱孩子,不加以正确的教育指导,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自己孩子不会犯错,这就导致学生心里承受能力低,动不动就寻死觅活。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观点。




很多家长的反应很一致,我说你们现在的小孩,心理承受能力怎么这么差?我们当年吃不饱穿不暖的,被父母打大的,干着各种粗活累活,不照样活得好好的。到了他们这代,吃饱喝足,啥都不缺,结果一点小事就动不动寻死觅活的。

现在孩子好像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差,在学校里犯了错误,老师不敢惩罚不敢说,唯恐孩子出现什么心理问题,把这个问题告诉家长吧,父母也觉得比较棘手,孩子好像打不得也说不得,一跟父母起了冲突,就闹着要离家出走,不然就绝食抗议,甚至有的孩子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比如每年的寒暑假,总有孩子因为完不成作业就要跳楼的,把父母和家人吓得够呛,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好像在过去,这样的孩子非常少,这是为什么呢?

目前的一些家长,因为孩子少的原因,一点都不舍得打孩子,哪怕是孩子真的犯了错,有的父母还可能说几句,有的父母连说教都免了,认为反正还小,他们现在不懂,以后就会懂的,就是这种思维,让孩子越来越有恃无恐。还因为各种教育机构也在宣传不让打孩子,所以他们也不管孩子对错,坚决不打就是。人如果没有一个内在的动力,如果独立性不足,特别是学生时期的孩子们,由于成长的环境一直在溺爱他、满足他,当遇到生活中许多不能使他满足的人与事时,按照惯性,他还会渴求一个力量,让他依赖。当他发现,没有人能够满足他,甚至父母都满足不了他的时候,他就只有选择退缩。这种退缩的直接表现就是寻死觅活。

我们看到那些经常被打的孩子,从小就爱折腾,心里的承受能力已经慢慢变强了,而那些自小生活在温室里的孩子,长大之后,一旦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是挫折,很大程度上是会经不起打击的。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是受挫能力,拥有一个健康、强大的心理。你是怎么做到正视孩子的受挫能力?做好家长的引导教育的?家中孩子少,大部分都是家中独生子女,深受父母和长辈们的宠爱。在生活中,即使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挫折,也都寄希望于父母,或者是老师。没有想过,成长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压力和挫折。也有很多家长会在事件发生之前,急于为他们扫去生活中的一切障碍和挫折。一旦让这些孩子脱离父母和老师,独自生活时,就会暴露出缺乏挫折教育的弱点。

孩子犯了错,你正想对孩子发脾气时,如果此时你伸出大姆指,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其实孩子所犯的错,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不可原谅;而当同样的场景,你伸出的是中指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怒气越来越盛,越来越觉得孩子的错误不可原谅。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去压制孩子的情绪,而是要先安抚孩子,让他静一静,等他情绪好一点,再慢慢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做个好的榜样。然后再慢慢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说说内心的真实感受,家长再帮助孩子分析,为了这事情有必要让自己产生这样的情绪吗?

长此以往,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想解决办法,而不是采取极端的方式。作为父母,只有自己的情绪稳定,懂得不去制造更多的情绪疤痕,才能用更加理智和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这样才能养出更健康的孩子。生命是珍贵的,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一定要好好爱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有了生命,任何事情才有转机的可能。生命是崇高的。它属于你,也不只属于你。应该利用珍贵的生命去做一些,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能意识到生命的可贵,能够很好的解决眼前出现的困难,并努力去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动不动寻死觅活的,您觉得是啥原因?

你关心孩子的吃喝冷暖,学习成绩,真正的关注过孩子的心理吗?你有几次静下来和孩子谈谈心,交流情感,忙于工作,忙于应酬成为了一部分人的借口,问题出现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某乡村中学对4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心理问题:1、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较大。10%的学生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有提高而苦恼不已;42%的学生经常讨厌考试;学习压力主要来自考试,学习和网游发生冲突,学生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重负。2、学习目标不明确。仅有8%的学生为自己的学习生活规划;92%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不得不做的事; 48%的学生有时能够按计划学习。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方向感,感觉迷茫,学习目标不明确,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坐标。3、责任心不强,缺少担当。大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替他人考虑,常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4、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挫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强。45%的学生表示在遇到挫折时会听朋友、老师、家长的意见,但以自己为主,50%的学生自己可正确对待挫折,10%的同学不知道自己能否承受挫折。

孩子出现心理障碍问题,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学校教育当然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比不上家庭教育,学校肩负着树德立人的使命,但同时还有系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家庭教育是主要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光靠学校单方面教育是不行的,因此家校联合共同疏导与管理。

一.关心学生的心理。大量研究表明,家庭的气氛会影响儿童的性格发展。在民主家庭中,孩子有安全感、乐观、信心十足、待人和善、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气氛紧张、人际关系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则容易发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在个性品质可塑性极强时期极力模仿的对象,因此切记不要将事业、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以负面情绪疏导给孩子,而自己应该用积极心态和情绪去面对,从而为孩子树立榜样。特别是有的家长在受挫折后形成的生活偏见,不能当成人生经验”,有意无意地灌输给孩子,使孩子从小就形成一些不正确的生活信念。

二.引导学生正确辨识自我,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局限,还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往往由于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造成主客观不协调,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于是有可能出现以上一系列心理问题,所以在学校教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情绪调节,发挥自身潜能,面对现实,迎难而上。

家长和教师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就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出现,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的成长。





别的原因不和你多罗列了。郭德纲的这句话你可以体会一下,特别有道理:

一帆风顺不是好事儿,从小娇生惯养,没人跟他说过什么话,六十五岁走街上谁瞪一眼当时就猝死。从出生就挨打,一天八个嘴巴子,这到 25 岁,铁罗汉活金刚一样,什么都不在乎,吃亏要趁早。

这是,话糙理不糙。


过去家里孩子多,谁都爱孩子,但谁还真拿孩子当个宝啊。从小要干活、不听话要打,几个嘴巴子下去,什么扭捏、做作、各种矫情,都没了。

这里,不是鼓吹什么“暴力”教育。

但要说抗挫折能力,就是这么一点一点慢慢培养出来的。

现在,我们的教育,就是有点儿矫枉过正了。

对于孩子,家长自己不打不骂,每天哄着,不让孩子吃一点亏也就算了。但对于老师,他也是这样的要求,希望在任何事情上,所有人都围着自己的孩子转,不让孩子吃一点儿亏。要是吃亏了,就主动打上门,给孩子出气。

弄得老师在教育上畏首畏尾。

孩子在家磕不着、碰不着,到了学校里同样是磕不着、碰不着,孩子的心理和皮肤一样,都是又细又嫩,看起来很美丽,其实问题很大。

因为,家里、学校,家长可以给他保护着,营造出一种“唯我孩子独尊”的环境。但在社会上,谁买你账啊。

有能力的家长,他可能在村里、社区里、大市里,他都还能帮孩子“遮天”,但放眼整个中国,他都遮得住么?

社会是残酷的,社会是不给大部分人面子的,一个内心脆弱、动不动寻死觅活的人,最终是很容易受到社会的打击,进而酿成更大的悲剧的。


老祖宗说,吃亏是福。吃小亏,积大福。小时候吃亏,长大了享福。

这是很有道理的。

所以,我是认为,孩子在家里,宠一点、娇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在学校里,我们还是要给学校更多的管理权,要敢于让孩子承受一点儿挫折。

因为学校里,老师顾及的孩子多,可能会一碗水端不平,那这个时候,也请家长大肚点儿,当做“吃亏是福”嘛。让孩子在自己的小社会里摸爬滚打,有摔有跌,才会更有出息。




说几个不同的观点进行补充:

  1. 媒体集中报道的错觉。寻死觅活的学生只是极少数,大家感觉多,是因为媒体的集中报道。而且,媒体报道也会出现一些模仿,参照当年的富士康。对比以前,可能也有很多学生自杀,只是媒体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或者不报道,所以大家感觉不到。
  2. 社会压力普遍增大。以前人们一辈子就是种地,少数人从事其他职业,基本也是一个单位一辈子。生活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也没有什么期许。但现在不一样,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始竞争了。贫富差距拉大,未来有太多迷茫和不确定性。看似一切皆有可能,但绝大多数人最终能奔小康就不错了。不只是孩子,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进化出足够的能力来应对这瞬息万变的社会。
  3. 缺少沟通。大家都觉得你吃饱穿暖,还不足够吗?但实际是不够的,除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人还有被尊重、被爱的需要,需要沟通、需要理解。时代造就了独生子女众多,又专注于学习,可能从小连谈心的人都没有。朋友不多,遇到问题又不太会解决,又没有自我疏通的方法。虽然问题都不大,但累积起来是非常巨大的压力。
  4. 你不知道的事。外界看来,是因为作弊就跳楼,但他还经历过哪些事情,大家是不知道的。他前段时间是否失恋了,是否跟朋友有矛盾,是否跟父母有隔阂,学业上是否有困难,同学相处是否有问题,是否被什么问题困扰,这些大家都无从知晓。朋友圈大家都看过这样的文章,说一个成年人的奔溃就在一瞬间,但压倒骆驼的从来不是大家看到的那根稻草。




你从没要他承受过什么,当然他现在也承受不了什么。

有经历才有能力

有扛挫的经历,才有心理承受能力

有扛大挫的经历,才有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小时候哭闹撒泼不治

长大了寻死觅活沒法

1.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培养出来的

为啥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道理其实挺简单,任何能力都是培养出来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其他能力一样,也是培养出来的。你说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可问题是,有谁去培养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吗?

要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就是要让他不断的受挫,在受挫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通过受挫来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家长舍得吗?

通过受挫来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学校老师敢吗?

其实,与其说是没有去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倒不是说是现在是人为的破坏了心理承受能力培养的自然环境。

什么是心理能力增强的自然环境?生活本来就是磕磕碰碰的,孩子从小到大,本来是要面对很多挫折的,遇到挫折了,扛过来了,再面对类似的挫折时,就有心理准备了,也就能够承受了。这就是心理能力增强的自然环境

2.父母遮风挡雨意识越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越弱

谁破坏了自然环境?主要责任人就是家长。

我们的家长也太疼爱自己的孩子了,什么都顺着孩子。原来孩子要东西时,父母可能说,你要不要天上的星星?你要我也没法给你弄下来呀!孩子逐渐明白了,天上的星星还真弄不下来。

现在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父母千方百计都要满足他,有的孩子可能就认为,天上的星星真能弄下来。

可问题是,你家里面可以顺着孩子,社会能够将就你的孩子吗?

我们的家长也太疼爱孩子了,把本该孩子面对的挫折全挡了,在孩子的认知系统当中,什么事都是该一帆风顺。父母一切顺着孩子,让孩子觉得顺着他们就是按规矩办事,不依着他们的性子来就是坏了规矩。可后果是,本该让孩子自然受挫的环境被我们的家长破坏掉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增加的自然环境被家长刻意改变了。

3.有扛挫的经历,才有心理承受的能力

要说学校一点都没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也不准确。学生的考试成绩有升有降吧,几乎所有的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面临自己成绩下降自己带来的打击,实际情况是,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除了极个别、极个别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出现极端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虽然心里不爽,心里还是能够承受吧。这个时候为什么会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强?道理很简单,成绩升升降降是很正常的,你是学生,某次成绩下降而产生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也只能由你自己来面对。任何人也沒办法给你挡住这个挫折。家长挡不住,老师也没办法,老师也不能骗你啊。

总之,回归自然吧!让孩子从小直接去面对他应该面对的坎坎坷坷,尝尝生活的酸甜苦辣,父母要做的是旁观,必要的时候帮一帮,而不是去替他们遮挡什么。当我们遮不住,挡不住的时候,孩子也就长大了。也能够承受他们应该承受的压力了。

谢谢阅读,欢迎评论,转发,点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原因,一般有如下几点:

1、由于父母的溺爱,孩子没有经过各种思想压力的洗礼,以至孩子,不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2、由于孩子的生活环境过于安逸,没有经过工作环境压力的锤炼,以至孩子,不能适应各种工作环境!

3、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娇生惯养,没有教育好自已的孩子,以至孩子,养成各种不良的习性。

4、其孩子的精神心理有问题,比如精神分裂症、郁闷症等疾病,造成这种现象发生。

5、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出现了回题。




家庭对他太溺爱,

总不想早点断奶。

温室里培养的嫩枝

经不起风雨的侵蚀。

走出门就无所适从,

受不得半点儿委屈。

难将自已溶于社会,

动不动就觅活寻死……

所以从小就要教他,

学会自已动手。

遇到他本来一一

应自已解决的问题,

家长千万别包办代替!

适当受点挫折教育,

也是必不可少的。

家长老实含在口里

怕溶化了去,

他怎么能长大?

怎么能自立!




我认为,除了孩子们的心理抗挫能力弱之外,更重要的是1、父母们跟孩子的沟通太少了,或者说是父母们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和孩子沟通。2、不理解孩子,不懂孩子的内心。3、父母们学习太少,或者说根本就不学习如何教育孩子。

这些原因导致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想当然的去做。也就是以过时的、陈旧的思想去教育新时代下的孩子。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大部分情况下父母束手无策或者说听之任之。在孩子正需要心灵支持时父母的育导跟不上,孩子的内在力量不足,往往容易走极端。




其实上换位思考/小孩的世界也不容易/爸爸妈妈睁开眼睛忙忙碌碌朝朝暮暮就一天/小孩子学校家里一条线/学习、作业、考试、不停/上了楼层很少有时间去玩耍/亲戚朋友小孩之间互动很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寻死觅活   学生   自然环境   能力差   挫折   情绪   家长   父母   压力   原因   能力   老师   孩子   环境   心理   学校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