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农民交养老金,一些农民不交养老金?

不交社保的好多是自己有存款,也有儿女做生意赚到钱的,也有少部分人对自己的养老不重视,但大部分还是认识到养老重要性,一开始就交了社保,己经有人开始领养老金了,没交的也很后悔!




农民交养老金,是给自己交的,你交了养老金,到了60周岁的时候,你每个月就可以领养老金的钱了,至于农民到了60周岁每个月能领多少养老金,那就看你交养老金的档次了,现在交养老金的档次普遍是12个档次,但是,在有的地方,养老金的档次也有低于12个档的,也有高于12个档的,因此上,农民朋友们想在60周岁以后多领养老金的话,你就交高档次的养老金,对于养老金的档次,交费标准及60周岁以后每一个月能领多少钱的养老金的问题,还是要咨询一下当地养老金管理部门,他们会给你最权威的解答的!

那么,为什么有的农民交养老金,有的农民不交养老金呢?这也是与农民家庭的经济情况有关的,我们通过农民朋友对交不交养老金的一些意见来看,不交养老金的人就一个说法,那就是说家庭的经济收入太低,交不起养老金;而交养老金的朋友说的是,养老金是给自己交的,不交养老金到了60周岁以后,也就领不到养老金钱的,既使家里经济情况再紧张,养老金的钱,还有新农合的钱也一定是要交的,你只有交了养老金,到了60周岁以后才能领到养老金钱的!

回答过农民养老金方面的问题,也说了我的看法,那就是养老金的钱是必须要交的,家里经济条件好的,可以交档次高的养老金,到了60周岁以后就可以多领养老金钱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可以交档次低的养老金,也是要交的,这样家里的老人到了60周岁的时候,也可以领到养老金钱的,虽然交最低档的养老金,现在每个月大约能领到140元左右养老金钱的,而且养老金钱也会逐渐在增长着的,140元钱是很少的,但是,在收入比较低的农民家庭,也是可以帮助60周岁的农村老人解决一定困难的!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一步步深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几年来,国家又将建设重点投向农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在各个自然村修建硬化公路;各个家庭的厕所改造;自来水户户通;燃气户户通;村容村貌建设等;使农村面貌换然一新。对于今日头条中《悟空问答》提出的:‘‘为什么一些农民交养老金?一些农民不交养老金?’’,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有些农民对国家社保政策还不理解,他们认为自己交出去的社保钱,不知道以后国家每月能发多少?要多少年才能把自己交出去的钱领回来?这些疑问,使他们觉得还不如把这些钱存入银行吃利息。觉得存入银行更稳,要什么时候取出来,就可什么时候取出来。这个社保费交进去,还要连续交15年,等到60岁以后才能领养老金,谁知道以后又有什么变化哩?

二、有些农民现在还比较穷,却实拿不出所要交的社保费。想对晚辈伸手要,可晚辈自己都感到压力大,根本没有钱拿给父母交社保费,所以没有办法,自己想交社保,可腰间没有钱,只有不交。

三、有些农民在等国家的好政策,看国家会不会不要农民交社保费,给每个到了退休年龄的农民发养老金,所以有些农民就不想交社保费。抱着等等看的心态。

四、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农民,自己在银行存有一定数量的存款,足够自己以后的养老费用,他们觉得存在银行可靠,所以也没有交社保费。

五、农村一些经济条件还好的农民,充分理解了国家社保政策,也亲眼看到了别人已领养老金的甜头,所以他们就义无反顾的交了社保费。

在农民中,各人有各人的心态,各人的想法不同,各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同,各人对国家社保政策的理解也不同。所以农村会出现一些农民交社保费,一些农民不交社保费的情况。




关于农村交养老金的问题,确实是农民朋友积极讨论最多,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毕竟咱们农民还没有“洗脚下田”,这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年老之后的生活大事。尽管这样,为什么有的农民交了养老金,一些农民不交养老金?

不交养老金的农民也许有他们的理由

已经到了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其实,2009年我们国家就开始普及养老保险。这项惠民制度的实施也是有“原则”性的,其中就有一点,凡农村养老保险试行之时,已年满60周岁的,不用缴费参加,每月可领取一定的养老金,但其符合缴费规定的子女必须交费参保。如此一来,农村中“一些”农民是可以每年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的,只要享受“政策红利”便是。

“一些”农民的个人观点和观念。

交了不划算。有一些人自己交的“本金”还没有领回来,人却去世了。耳濡目染,“一些人”便对农村养老保险有了排斥情绪,加之养老保险交费也由当初的每人年交100元涨到了现在的300元,而要领取的养老金也就120元左右,怎么也觉得“不划算”,还不如有钱现在花,老了边走边看。

手头不宽裕。一个农村的家庭,一年全家的收入并不是很多,加上孩子上学读书,上有老小有小及家里的日常开销,更别说为儿子结婚的“天价彩礼”,很多农民的日子并不好过。每年逢季节还有土地的投入,而农村的养老保险缴费时间集中在6月前,又是农民需要备耕和管理庄稼用钱的“节骨眼”上。再者,虽说交费是“自愿”的,但不光是自己的,还有一大家子人都要交,这可是千元以上的“投资”。对于缴纳农村养老保险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意识有所不同。“一些人”并非是没钱的农民,城里有楼房,农村有新房,还有车开着,一年收入也不少。或许是人家并不在乎“老无所养”,更看不上每月一百来元的养老金,对农村养老保险不屑一顾,爱理不理。

另一种情形是“养儿防老”的陈旧观念,总认为自己有的是儿子,还怕老了儿子不管父母的老年生活。殊不知,时代不同了,儿子也面临着各种经济负担,“没法养”也不无可能。万一又生下了“白眼狼”的儿子,父母没钱交,儿子也不理不睬。

养老金太少,不够用。不到60岁的人,每年每人至少要交300元,这些钱是一些家庭从牙缝里“抠”出来的,日积月累,也算是一笔“大”投资了。可是到了60周岁,即使以甘肃省今年涨了的农村养老保险金,也是每月才领到手的88元+25元。这点钱,又怎么会支撑一个月的生活费?还不如不交才省心!

缴纳了农村养老保险,也有它向善的一面

  • 有些人是算了经济账的,交了养老保险投进了一些钱财,但这些钱是有经济价值的,也算是升值了。比如说60岁之前是自己交了钱,60周岁之后都是国家在出钱。如果活过了80多岁,岂不是净赚了20年的养老保险金。交养老保险金还是“挣钱的买卖”,也是对自己负担,“一些人”想交要交也是在情理之中。
  • 对于一些农民来说,老年了,没有一点经济收入,假如儿女不管不顾,一百来元的养老金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还指望着这钱“保障生活”哩。每到缴纳养老保险时,还是会想方设法,绝不“脱保”。



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出现了“一些人”交与不交的两极分化的状况。这就触动交了农村养老保险的“一些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攒点交费给自己晚年“创造”点幸福,这也是他们的先见之明;有“一些人”,他们始终执迷不悟,不管怎么解说,他们就是不理解,不配合,叫他们交养老保险,是让他们拿钱打水漂。

其实,也许某一天我们国家富强了,农民就会有足够的养老金。虽然这是漫长的等待,也是有希望的等待。大家觉得呢?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观念也被逐渐打破了,许多农村人在养老问题上,还希冀承袭以前的养老模式时,却没有想到,在历史车轮高速推动下,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方式都在持续弱化,而又无力消费商业保险的情况下,农民养老问题才被广泛地引起了社会的注意。

现在的农村人对养老问题也是非常重视的,都会根据家庭条件去缴纳不同类型的养老保险,而那些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人群,基本上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我就根据我们地区的实际情况,把这两种情况分析一下,先谈没缴纳保险的人群的原因;

(1)“老农保”在试点运行时,由于问题较多,存在着较大的金融和社会风险,在一九九九年,被国家以不适合大范围推广农村养老保险,被叫停了,所有参险资金根据自愿转入商业保险,国家不再参与,给农村百姓留下了严重的阴影。

(2)在取消农业税之前,农民负担特别重,收入又低,一年到头没有多少结余。许多人在谈到农民赋税时,都不以为然,但农民在九十年,承担的赋税是最重,当时正是国有企业改革之时,国家把全部力量都支持到工业上,而对各县乡镇的拔款都是有限的,各级政府为了维持正常运转,都把费用层层加码到农民身上,除了这些看的见的赋税,还有每年看不到的,没有定量的吃喝费和被贪占钱,也都需要农民买单。所以九十年代的农民想攒下钱,大多都是从嘴里和身上省下来的。



(3)教育投资占了农村家庭收入比重非常大。由于城乡差别,农村人都想“鲤鱼跃龙门”式的变成城市人,所以特别重视子女教育,希望他们通过学习途径来改变命运,所以会把有限的收入投入了孩子们教育上面。

(4)农村家庭建房,娶媳妇,买楼房都是农村家庭的巨大开支,每家经过此事,大多会一贫如洗,很长时间都难以恢复。

①养儿防老,指儿养老,有儿子的家庭都必须要翻盖新房,为儿子娶媳妇准备好,但有很多用不上,还需要到城里买楼,所以支出巨大,收入有限,还要欠债。

②由于农村娶媳妇难,很多家庭娶上媳妇却要面临分家单过,所欠债务大多要老人管,所以导致很多有儿家庭老人,儿子养不了老,却背负儿娶媳债务需要偿还。


③不管儿女进城或打工的,暂时都指不上他们养老的,所以个人老人问题还要自己来承担,养老模式变化了。

(5)在国家实行“新农保”时,到岁数可以直接领钱,虽然可以个人缴费,但领取钱额并不比基础金高出多少,加上政策宣传不到,农民对个人帐户理解不透,所以才导致许多人没有缴纳城乡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而且在实施个人缴费时,却不知什么原因,政府停办了几年,直至2017年才纳入正规,好在可以补缴以前所欠年头,所以有些事是当地政府没处理好。

(6)2014年国家合并了城乡养老保险,可以允许农民入社保,但地方政府并没有纳入政府管理,只是由政府代管,个人承办,让农民持怀疑态度,采取了观望等待。等国家政策稳定了,地方政府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此事,农民放心了,可费用上涨了,一人九万多,两人十八万多,我们那儿的农民根本拿不出来这么多钱。


综合以上情况,再加上我们那儿经济不发达,造成了农民收入不高,把有限的收入都用到了建房,儿娶媳妇,买楼,子女教育上,医疗,还要背负外债,所以既使认识到养老的重要性,也无力购买,这就是我们地区没有个人缴纳社保的原因,这部分人群能占当地老人的90%还高。

在我们地区有个人入社保的,首先是家庭条件好的,经济非常宽松,没有经过大的家庭支出。再有在村里干过村干部,赤脚医生,兽医,村电工,当过兵的等其他工作,都有优惠政策照顾,个人可以少缴不少钱,会入社保的,但这部分人群是非常少的。

至于他们以后的生活状况,总体来说,入社保的退休金高,生活条件会相对宽松,不用为生活费用操心,晚年幸福指数会高些。领取城乡养老保险金的,养老金少,不够晚年生活费用,还要为生计奔波,如果子女条件好些,孝顺些,会赡养老人,他们的晚年生活会好过些,反之,就会是一个凄惨的晚年。

以上是我个人看法,改革开放让我国在很短时间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事情还没有让人民反应过来,去做好准备和应对,就己经成为事实和历史,所以什么都不怨,只因社会发展太快了。

我是飘泊光君,感谢友友们阅读,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评论,有喜欢者,请加个关注,点个赞!图片来源于网络,违者必删!




不愿交的总体不多,这有多方面原因。一些农民末认清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性、稳定性,对好处大于眼前利益认识不到。一些农民只看眼前个人利益,甚至害怕自己命短交钱吃亏。一些农民存在顾虑和幻想,一怕再"共产"吃大锅饭",二是幻想随着国家强大富裕,今天不交养老金的也拿点养老金,再有几十年,或许"养老"全归国家包了。还有少数"两极"人员,即穷和富,穷得交钱困难交不起,富的家有财产积存不在乎。随着宣传的深入,经办的便利,交不交实际利弊的比较,以上不愿交的问题逐步解决,农民自然愿交,现在普及也有,比如我的老家的村里农民,去年以来,己没有没参保的。




一些农民沒交养老金,是有一大批40.50后的老人,他们年轻时,壮年时交公粮,交三提五统费,一交数十年,公粮交的是农业税,三提五统费交的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交这交那,不能说是交社保。而企业职工等城市户口上交15年的费用称为交社保。

40.50这一批人到最近几年再提让交社保,显然已不合适。试问,人到了70还能再活几岁,所以,到了70岁再谈交社保已不现实。30后几乎走光了,40后逐渐凋零,50后也排上号准备远去了,这就是新陈代谢铁定的规律。要不了十年,40.50这一批为共和国夯实基础的老人将逐渐离去。

遗憾的是,这一批老人与拿高额的退休金老人相比,是几十分之一或是百分之一,这微乎其微的一百多元钱实是微不足道。改革开放的成果与红利,应全民共享,可就是40.50.后的这一批老人,他们少了一份。




为什么一些农民交养老金,一些农民不交养老金?

关于农民养老金的问题,是当下热议的话题。题主所说的一些农民交养老金,一些农民不交养老金,我想你所要表达的应该是:在农村,一部分农民缴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而有另外一部分农民不缴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该是这个意思。

意识不同

很多年前,国家就鼓励有能力的农民自己缴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样,当到了一定的年龄的时候,也能像企业上班的工人一样,领取一定的养老金,做到老有所养。但是,只是提倡,并非强制。于是,一些农民未雨绸缪,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缴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而另一部分农民考虑到自己还年轻,离着干不动的时候,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自己也有害怕心理儿,怕交了钱以后怎么样还说不准,就没有缴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手头不宽裕

手里资金不宽裕,也是部分农民未能给自己缴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一个原因。一个农村家庭,一年全家收入不是很多,加上孩子读书,上有老下有小,除去家庭日常花销,所剩的钱还要攒着。这样一来,就没有剩余的资金给自己缴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那些家庭收入高的,就瞅准时机,给自己缴费,入了保险。

如今他们的差别

我的一个哥儿们,他的父母在50多岁的时候,就给自己缴纳了养老保险金。今年他们70左右岁了,据说,刚开始到年龄,领养老金的时候,也就是每月一二百元,这几年每年都在涨,据说现在每月到了2000多元了呢。

而没有缴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那部分农民,前几年到了60周岁的时候,只领取国家补助的基础养老金55元,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农村基础养老金的发放额度,每人每月能够拿到100元,有的发达的地方甚至更多。但相比较人家前几年就自己缴纳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那部分人来说,差距就出来了。他们只有指望自己的儿女,靠儿女养老。

有付出,才有回报。所以,趁着自己现在还年轻,趁早抽出一部分资金,给自己加上一份保险,那样,到了60岁,也可以拿着养老金,过着舒心的生活了。而且,这样也能给自己的后代减轻负担,你说是这样吧?




喜欢【乡村关中】的朋友,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共享优质三农资讯!

近年来,农民养老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由于城乡“退休养老”发展实施不平衡,致使农民养老还处于初级积累阶段。我是【乡村关中】,职业农民,农技从业者,“三农”观察员。但面对我国当前农村发展的实际,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2009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的原则:“新农保”制度实施时(2009年9月实施)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那么,为什么一些农民愿意缴费,而一些人不愿意缴费呢?【乡村关中】在对当前农村问题的观察中认为有以下原因:

第一,没有弄懂缴费的方式。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有定期交费、不定期交费和一次性交费三种形式。

1、定期缴费。在收入比较稳定或富裕的地区和人群采用这种方式。如乡镇企业可按月、按季缴纳保费,富裕地区的农民可按年缴纳费用,其缴费金额既可按收入比例,也可选择缴费档次。

2、不定期费。这是对收入不稳定的农民采取的缴费方式,家庭收入好时交,不好时可不交。

3、一次性,这是对年龄较大的农民采取的缴费方式,根据自己年老后的保障情况,按规定一次性将“新农合”费用交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以后按规定领取养老金。

第二,不缴费的各种情况

1、依然存在养儿防老的思想。许多农民本身经济紧张,再每年拿钱缴养老费用,自己本身对政策不了解,总觉得将这些钱留给子女,或者存放起来,自己亲眼能看到钱的去处,等以后老了,将存钱交给子女为自己养老才比较放心。

2、家庭经济确实困难。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家庭经济困难,加之子女教育,老人看病,经济状况十分紧张,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无力缴纳“新农保”的费用。

3、对“新农保”养老不放心。一些不缴费的农民认为“新农保”到底能不能保障自己的养老,如果达到退休年龄人就没了,那缴的钱又找谁要去?或者到时候老了拿不到养老金,又怎么办呢?所以,他们对“新农保”的制度安排和缴费不放心,也没弄楚“新农保”是怎么回事。

4、将钱存银行还是实在。不少农民将省吃俭用的钱一点点积攒起来存进银行,拿着存折天天看着,这钱是就是自己的,且随用随取;而把钱缴给“新农保”看不到摸不着,用钱时又拿不到,只能等老了用,认为这不合理,还是觉得把钱存进银行安心,还可以享受利息。

5、一次补缴的农民无力拿出这么多钱。对于一般的农民家庭父母两人补缴“新农保”费用,按规定都要十几万元,这对于农民来说很困难,且补缴了这么多钱,什么时候才能把自己缴的钱领回来,这都是很大的问题。还不如用这十几万元来养老,这些农民感觉没有必要补缴费用了。

6、对将来退休能领取多少退休金不清楚。许多农民都知道缴纳“新农保”的好处,可是按照规定的档次年年缴费,那到时老了退休时,每月能领取多少钱?他们不清楚,觉得不明不白的把钱缴了,自己“怨得慌”。

7、富裕家庭的农民购买了商业险。一些富裕的农民都不愿意缴纳“新农保”,感觉保障太低,或者保障系数太小,这些人都为自己购置了商业险,这在富裕的农村很普遍。现在的商业险服务体贴入微,且缴费看得见,摸得着,“很划算”。

第三,农民不明白“新农保”账户形式。

农民的“新农保”账户缴费含三部,即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

1、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农民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档次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的农民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2、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3、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

地方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国家在农村实施全覆盖的“新农保”政策,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农民老有所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年老后生活无法保障的问题,但是在现实情况下,有些农民朋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缴费。这也就形成了以后,按照规定缴纳一定年限“新农保”的农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可以依法领取养老金待遇,而没有缴费“新农保”的农民,就无法在达到退休年龄领取养老金的待遇。所以,农村养老问需要国家、社会和农民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养老难题。


网友朋友们,你们对这个问题还有何高见?我在下面留言评论区恭候。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乡村关中】,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转发、留言和评论,我创作更多优质三农资讯分享朋友,敬请关注。(文字原创,图源网络,侵权必删)




为什么一些农民交养老金,一些农民不交养老金?

题目的问题准确的说是交“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到60岁后领取的才是养老金。这个问题,刚开始时确实有部分农民不愿意交。不过,近几年,确实看到了按年缴纳社保是划算的,基本达到了全都缴纳社保了。

为什么开始时有些人不愿意缴纳社保呢!人多了,想法不一样,主要是对这个社保问题认识不足,而有种种顾虑,心里没底,或有的觉得不划算。分析或许有如下原因:

一、手里钱不宽余

农民本身都不是很富裕,尤其是社保政策刚实施时,大约在2010年前后吧,那时,农民多数是种着自己的责任田。打工热潮尚未兴起,农民手里都不是很富余的。

虽然说,最低档才100元,要交够15年才可以到60岁后开始领几十元(55元)。最高档每年1000元,到60岁后每月才领几十元,有点心疼,加上手里不宽绰,觉得以后谁说定什么情况呢?所以,就不积极缴了。

二、觉得自己有儿有女,孩子们养老就行了,缴那个干嘛呢,靠住靠不住也说不准。有这种思想的人,也就不积极参加了。

三、对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认识不足。

认为我每年要缴几百元,60岁后每月领取几十元的养老金,那顶什么用呢,也养不了老啊!他们根本也没想养老金每年还不断上涨的。觉得自己也保不准活多少年,担心缴了15年,还没有领几年呢,翘辫子了,不是白缴了吗!这些人心思比较细腻,考虑的事多,恐怕吃亏,所以,就不积极缴纳了。

实际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对社保制度政策认识不足,和一些小心翼翼私欲作怪。真正了解和领会了社保的真正意义,就不会不缴纳了。

缴纳社保是划算的,缴纳时间越长、缴费越多越划算。每年缴三头二百的,对生活影响不很大,到60岁后就觉出优越性了。加上国家每年调整上涨,现在每月可领100多元,不用2年就把缴费成本领回来了,以后净领取了,划算的很。而且支付终身。

你越活年纪大越好,通常80岁以上还加高龄补贴。活百岁吧,就赚大了,保障基本生活没问题。假如就搂划活60岁左右,那就不用缴了!有点逗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养老金   农民   社会   养老保险   社保   档次   费用   老人   条件   收入   农村   政策   家庭   国家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