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农村老放映员待遇如何?

七、八十年代人民公社放映员待遇怎么样


70年代初,为了解决我国农村文化电影宣传工作的落后局面,国务院下发了[1974]12号《关于认真做好农村电影发展工作的意见》的文件通知,各级政府部门又相继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先后在75年--77年在全国的每一个公社由公社(乡镇)党委政府代表国家最基层职能部门具体操作,选拔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宣传能力的优秀人才,统一由文化厅电影部门统一培训。



电影放映员必须要持有三证:电影放映证、技术等级证、放映单位登记证(放映员技术考核由县电影公司监考,考核合格后再由省革命委员会文化局核发放映证)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再担任公社放映员。



电影队由公社党委、革委直接管理,业务技术、拷贝供应由本县市政府机关单位《电影公司》管理,从此正式拉开了国家对广大农村人口通过电影队普及文化宣传的序幕。



我七十年代中期从事放映这个行业,那正是我青春年华19岁。进入这个行业后和同行们一样履行了上级组织交给我们应负有的责任。积极工作认认真真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把党的政策和温暖送到了农村的每个角落,让电影宣传搭起了党和人民密切相联的鸿桥。



七十年代的那场景记忆犹新,那时的农村文化生活非常闭塞,但农民对文化生活非常渴望。为了完成每月放映场次和队友们不辞辛劳每晚放映一般要接近0点,为了满足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若是新拷贝我们每晚要转点六七个放映点,放到最后一个放映点基本上是东方日出。白天有时还要承担给公社刻钢板、写标语、开会布置会场、布置宣传墙报等。挤出时间编写幻灯片为晚上映前幻灯宣传作好准备,那时再辛劳都是无怨无悔乐意接受,没有辜负上级组织对我们的关怀和希望。



我们原用的是长江牌16mm放映机和拷贝胶卷配套山东75型发动发电机,那时交通方便的公社大队(当时只称大队不称村)普遍用的是这种机型。极偏僻山区的公社大队用的是8.75mm放映机,这种机型轻装运输方便。



由于电视的普及我们这代从事半辈子这个行业的电影人已悄悄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我们现已都花烛残年,但已有很多同行们为了党的放映事业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带着遗憾离我们而去,现我已60余岁能享受到国家对老放映员的生活补贴每月百多元,感谢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代电影人。



借此【悟空问答】栏目平台向所有同行们问候,祝各位晚年幸福快乐余生,好好珍惜安度好自己的晚年。




串圈有话说!你应该是想问那个年代的放映员退休后每个月能拿到多少养老金吧?如果是这样,我的一个亲戚就是原来的电影放映员,我不知道你的情况是否和他一样!我的亲戚情况是这样的,他的编制属于每个乡镇的广播站,当时乡镇都有广播站!所以他虽然是放映员但是工作单位是广播站,当时的工作就是每个村或者小学初中安排放映电影。后来随着农村电影慢慢退出农村市场,后来就回到广播站工作!目前已经退休了,每个月有3000左右的退休金!

因为不知道你的情况,所以我的回答你可以参考一下!谢谢!




这个问题很现实。不过要区分的!其中大部分是国家的电影放映队,属于事业、或者企业单位标准待遇的。随着年龄增长,办理退休了。当然由于电影放映单位的定性各有不同。有的是按照事业单位退休的,可以申请职称;还有就是按照企业标准退休的,基本没有职称。这当中的福利待遇就有很大差别。

还有一部分是乡镇电影队的放映员,属于农民身份。前两年随着乡村医生补贴的发放,也增补的生活补贴费的。这几年国家扶持农村电影事业,管理部门给农村放映员制定了放映规划,并提供适当的工资的。年度收入可以达到几千元,到万元。

最后说明一下,中国地盘太大了,什么事各地执行情况是不一样的。即使一个地区,同样是国家电影放映单位,到后来的标准也是千差万别的。




1

我是七十年代放映员,放映员代遇我来说,我是乡镇办电影队,当时农村文化生活十分困泛,各村争破头都想争取演上一场电影,为此影队人员是没有权利安排放映场次的,当时是有公社党委秘书全权安排每个大队的放映时间场次。放映队每月除去阴雨天不得少于28天的工作时间,在热烈欢迎中,我们放映队斗志昂扬的投入放影之中去,三个人的电影队用一辆地排车拉着放影器材,上面并排放着用帆布包着的三个人的被子,有从几里地外就迎我们进村演电影的小孩子,浩浩荡荡村了,村上的大人孩子满面含笑的与我们问长问短,好个热情,接下来我们将在临住地解下我们的放映设备开始倒片,维修机器,太阳落山前拉好影布,开始夜间的放映准备工作。未完待续




我们老家在七十年代末,生产大队就有了电影放影员。一个大队下设七个生产小队。轮流着到各个生产队放影。那时候农村的社办教师,电影放影员都是最好的工作一一不用起早贪黑下地劳动。又是全年满出勤的长期工。社员的劳动一年也就是三百个劳动日,每个劳动日十分工分。而他们就是三百六十个劳动日。每个劳动日也是十分工分。社办教师,放影员都是人们羡慕的工作。改革开放后,分田单干,公社改成乡政府,大小队也就不在了,电影机也卖了,他们也就种自已的承包地了。




堂哥做放映员工作时,有一位长相俊俏的女生每天围着他转,堂哥站在那放电影,女生就在他旁边一直扇扇子,时不时地帮堂哥擦额头上的汗珠。

1981年,公社让堂哥在电影公司组织的学习班培训。由于堂哥责任心强,学习能力认真,仅仅用了三个月就拿到了放映员资格证,随后开始到十里八乡流动放映电影的工作。

村里人得知大伯家的孩子当了一名放映员,纷纷上门前来祝贺。其实是来打个照面混个脸熟,等到村里放映电影时,让堂哥给安排一个好的位置观看电影。

放映员的工资待遇高

堂哥每个月的工资是50元,每放映一场电影还有额外的分成。在当时一名普通工人的工资也就25元左右,所以每个月算下来,堂哥的工资是普通工人的一倍。

不仅如此,堂哥经常能领到肥皂、雨衣等生活用品。最令人羡慕的是发给堂哥一把手电筒,那时候每家每户点着煤油灯,谁家有一把手电筒可是很稀有的。

公社还给堂哥配了一辆自行车,方便堂哥去拷贝片子。每次放映电影时,堂哥骑着自行车先到指定地点,坐在那等着用马车拉设备的人赶来。

放映员被东家接待的水平高

那时候条件好的人家儿子娶亲,或者是女儿出嫁,通常会出钱请堂哥来放映电影。放映一场电影的费用在30元左右,堂哥可以从中拿到三角钱的分成。

在放映电影的前几个小时,东家提前安排人去找堂哥,按照堂哥的指示把放映机、发电机等放在马车上。如果有摆放不对的地方,堂哥可以吩咐这些人按照他的标准去做。

堂哥骑着自行车先到达东家,这时候可以看到东家早早地在门口迎候着。见面先是递给堂哥两包烟,随后引领堂哥来客厅入座吃饭,按照上客的招待标准是六碟热菜,四碟凉菜。

等到晚饭吃完后,用马车拉着放映设备的人也赶了过来。这些人来不及歇息,按照堂哥的指挥拉荧幕、搬设备,而堂哥只管调试放映机的距离和放映电影。

放映员放映一场电影能吃两顿饭

按照约定,堂哥每周要在几个自然村流动放映电影,大多是播放一些战争片和武打片。每次电影快要放映时,村里的人急忙搬着板凳过来占位置,有的甚至端着碗一边吃饭,一边等待着。

等堂哥到达自然村时,村长已经提前做好晚饭就等堂哥来。晚饭是一碗鸡肉或者鸭肉,那时候能吃上一顿肉是件很奢侈的事,对于堂哥来说是经常能吃到,不足为奇。

电影放映到一半,村长拿着一盒烟塞给堂哥,示意他先暂停放映。电影正放到精彩的地方,突然暂停引起观看的人一片哗然。这时村长清了清嗓子,走在电影荧幕前开始讲话。

村长讲话的内容是提醒村里的人注意防火,看好家家户户的鸡鸭,邻里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等。此时观看的人早已经不耐烦,一个劲地对村长鼓掌示意他赶紧讲完话,好能够继续放映电影。

电影放映结束后,村长会安排人帮表哥收拾放映设备,随后邀请堂哥进院子再吃一顿宵夜。毕竟放映电影站在那两个小时也挺累人的,这时村长可以拿出一些酒水来招待堂哥。

放映员受欢迎程度高

堂哥每次调试放映设备时,吸引几个女生好奇地看他如何放映电影。有时堂哥解决一件突发的问题,女生对他投来崇拜的目光,或者是鼓掌为他喝彩。

有个女生仰慕堂哥认真放映电影的样子,她让堂哥每次放映电影的时候带着她,围在堂哥身边看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女生寸步不离地站在堂哥身旁给他扇扇子,帮堂哥擦擦额头上的汗珠。

女生的家长知道这件事后,觉得堂哥长得不是多么英俊,脸上有坑坑洼洼的痘印,和他女儿在一块显得不太般配的样子。但是女生执意要和堂哥在一块,为了这事经常和家长吵架。

总归来说堂哥的条件确实不错,电影放映员的工作在当时是很吃香的。所以女生家长不得已同意了两人在一块的事。

放映员家属很容易被安排工作

堂哥嫁给堂哥后,每天跟着堂哥放映电影,她站在堂哥身旁像是在对别的女生示意,这是我的男人,你们不要再打他的主意了。

电影放映结束后,堂嫂可以跟堂哥一起坐在饭桌上吃饭,村长也会提前准备好两副碗筷。那段时间堂嫂整个人胖了五斤,原因是跟着堂哥吃得太好了。

堂嫂嫁给堂哥前是没有工作的,嫁给堂哥后公社给安排了一份打热水的工作,每个月工资是20元。堂嫂很顺利地进入公社工作,那时候一家两口人在公社上班是件很体面的事。

直到堂嫂怀孕时,公社依旧给堂嫂发了三个月的工资,过年的福利照常发放。堂嫂的父母经常说她嫁给堂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幸好当初没有拆散他们这一对。

放映员的身份地位高

那时候学校不定期的组织学生看电影,为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接受新的事物。但是想组织这场看电影的活动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学校派人提前半个月去公社预约。

白天放映电影是件复杂的事,那时候除了电影院包场,还有一种办法是在操场上搭一个大帐篷,光线暗下来才能看清荧幕上的画面。而且预约的那天必须是阴天天气,不然光线太强影响播放的效果。

所以学校能如期放映电影,说是靠运气一点也不为过。通常学校预约好放映电影的日期,就要准备搭一个能容纳四五百人的帐篷,没有个几天的时间是完成不了的。

播放电影的当天一早,堂哥带着放映设备来到学校等候着。这时候很多学生凑过来想看一眼放映机,有的还想伸手摸一摸。堂哥大声呵斥一声,生怕学生把放映机再摸坏了。

学校校长和主任见到堂哥时,主动向前妻握手示好。带领着堂哥参观完放映场地,询问他的意见和哪个地方需要整改,直到堂哥觉得满意为止。

参观结束后,校长带着堂哥来到学校外面提前订好的包间,好饭好菜招待着。聊到下午放映电影的事,校长主动起身以茶代酒敬堂哥一杯,希望他能顺利地完成放映电影的事。

放映电影从九十年代开始没落,放映员面临着下岗的危机

随着黑白电视机的兴起,放映电影迎来了严峻的考验。虽然说放映电影的荧幕大,重复放映那几部片子,时间长了觉得有些观看疲劳。

黑白电视机通过一根天线,可以收看到好几个台的节目,有时还能赶上现场直播的节目。条件好的人家买来一台电视机,吸引邻里邻居搬着凳子来到院子里观看电视。

前来请堂哥放映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从最初的一周播七次,到一周播三次,再到一周播一次。堂哥迫不得已降低了放映电影的价格,这才勉强有人来请他上门放映。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那时候已经有彩色电视机了,放映的电影多半是纪录片。普通黑白荧幕的电影已经很少有人再观看了,堂哥也面临着下岗的危机。

1997年,39岁的堂哥下岗了。他放映了16年的电影,见证了放映员从吃香到逐渐没落的景象,不由得感叹一声输在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写在最后

直到今天,我仍然怀念那个年代为了能够看清放映的电影,提前爬到树上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占着。有时看到入迷的地方,忘记了自己还在树上,手脚比划两下随后扑通摔倒在地上。

顾不上胳膊疼痛,立马爬到树上生怕错过精彩的电影画面。那时候最大的想法是村里多有点喜事,好能够凑个热闹看电影。

当放映机照亮荧幕的那一刻,顽皮的小孩做出各种手势,把动作映射在荧幕上。还记得小时候在荧幕前玩耍被大人打哭的场景,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这些记忆只能深藏在脑海里,当做美好的怀念。




我说一下,我是一个农村老放电影二,三十年现在按每年放7元实在是太少了




八十年代前不管是农村电影放影员还是城里放影员和卖票员非常吃得开,有吃有喝男的好娶媳妇女的好上媳比当县长(时称县革委主任)还实恵。即时卖肉的丶卖粮的丶卖煤的也是香悖悖!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随着社会进步与变革该上职业(公制)己淘汰绝迹了,如尚存之现连老婆都娶不到,当光棍无疑酒壶放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劳动日   农村   放映机   广播站   荧幕   村长   村里   大队   公社   乡镇   待遇   单位   女生   设备   工作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