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再婚,不领结婚证,搭伙过日子,是对还是不对呢?

我三姨55岁那年和一个58岁的老头没领结婚证,打伙过日子,过了两年,老头退休后做了一件事,气得我三姨住进了医院,她决定和老头分手以后再也不找了。

三姨50岁那年三姨父因病去世,那时表弟刚上大学,她一心扑在儿子身上,所以几年来三姨一直没有再婚。

后来表弟大学毕业回到了本市工作,街坊邻里说,你儿子也工作了,也不用你操心了,应该找个老伴,平时相互也有个照应。

表弟也挺懂事,坚决支持三姨再婚,后来经人介绍,一个58岁的男人走进了三姨的生活,这年三姨正好退休,55岁。

这个男人姓马,是某个单位的行政人员,离异多年,有个儿子在外省工作,平时就自己一个人。

两个人见面后,男人温文尔雅,而且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显年轻,言谈举止还很得体,三姨还觉得比较满意。

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决定在一起生活。

对领证这个问题,两人也做了一番讨论,鉴于双方都有各自的孩子和房产,为了化繁为简,也为了不牵扯复杂的经济,最后双方决定不领证,打伙过日子。

因为男人的儿子在外省工作难得回来一次,所以双方商量后三姨搬进了男人家,因为表弟找了个女朋友,所以就没搬过去,而是住在原来的家里。

三姨退休工资有7000多,而男人的工资每月4000多,三姨觉得自己免费住在男方家,加上自己的退休金又比男人高不少,就表弟一个儿子,家里那套房子以后就给表弟当做婚房,也不用再买房子了。




所以平时生活费用基本都是三姨承担,三姨想既然两个人真心在一起过日子,也不用计较谁出的多谁花的得少,只要两人和和睦睦,相互尊重,比什么都重要。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中途男人的儿子带着女朋友回来过两次,见到三姨也挺满意,三姨还封了一万块钱的红包给他儿子的女朋友。

我妈得知此事,对三姨说,你也别太实在了,原本这钱应该是男人出,毕竟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也不是正式夫妻,他儿子的女朋友你干嘛主动封红包给她呀?

三姨笑着说,我的他的不都一样吗?他儿子难得回来一次,平时也见不着,而且又带回来一个女朋友,你说我这个半路来的还长年累月的住在他们家,如果算房租的话,一年下来也不止这些钱吧,索性就当交房租咯。

我妈叹了口气说,你这人从来就是这么实在,从来不让别人吃亏,但你自己也得多个心眼,毕竟你们是打伙过日子,又没领证,别到时候人财两空。

三姨说姐你想多了,我看他人挺好的,而且还会唱歌跳舞,他还是他们单位上的文艺骨干呢。别看他快60了,但每次他们单位上有演出什么的,他都是最后压轴呢,那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简直不输原唱。




三姨说起那个男人的时候,脸上写满了甜蜜和幸福。她说男人在家经常唱歌给她听,她做饭时唱,做家务时唱,浑身充满了艺术细胞,让她都觉得年轻了不少。

这天,男人的儿子打来电话,说他们看中了一套房想买下来,但是他和女友的积蓄加起来首付还差20万,让他爸给想想办法。

男人把这事告诉了三姨,说自己这些年来没存多少钱,钱都套在了股市里,他只能拿出5万,问三姨能不能支援下他儿子,到时候儿子挣钱了再还给她。

三姨这些年来除了把表弟供出来,自己省吃俭用也存下了二十多万,但是一下子拿出15万来也不是个小数目。

但是她又仔细一想,表弟又不用买房,收入也不错,家里几乎不怎么花钱,这钱留着也没多大用,现在既然和老马一起生活,他的儿子也是自己的儿子,一家人不必分的这么清,以后两个儿子孝顺老人,这多好啊!

于是,三姨第二天就转了15万给老马,把老马给高兴坏了。

老马的儿子收到钱以后,打电话回来直接叫三姨叫妈了,他说谢谢妈,他和媳妇以后一定好好孝敬二老,她就是他的亲妈。

但没想到我妈之前说的人财两空,却一语成谶。




老马说要不让儿子写个借条给三姨,三姨说一家人,写啥借条啊,我们俩生活在一起就是夫妻,你的儿子不也是我的儿子吗?做妈的哪能让儿子写借条啊。

于是这事儿就这么搁下了。

转眼两年过去,老马也60岁退休了。

退休后的老马,退休工资立马翻倍,达到了8000多,工资涨了,但脾气也跟着渐长了。

他开始挑三拣四,说三姨饭做得难吃,不是菜咸了,就是汤淡了,皱着眉头,满脸嫌弃。

他也不唱歌了,说家里就三姨一个听众,他懒得开嗓。

三姨以为是老马更年期推迟了,才会如此鸡蛋里挑骨头,所以起初并没有放在心上。

但是后来,老马变本加厉,开始摔碗砸筷子,脾气一天比一天暴躁。

三姨认为他刚退休不久,不适应不上班的生活,情绪不好跟正常,还说陪他去外地旅游,看看大海什么的,老马一拍桌子说:对不起,我没那个闲情逸致。

此刻,三姨开始觉不对劲,老马这退休前和退休后的变化也实在太大了。

她做的菜还和以前一样,根本没变,变的是老马这个人。




所以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老马在故意没事找事。

所以三姨也不正面和他起冲突,冷静克制自己的情绪。

两个人毕竟都已经步入老年,走在一起不容易,能忍则忍。

可是三姨没想到的是,她的一味容忍,却换来老马的得寸进尺。

有一天,三姨烧了汤,端出来不小心被烫了一下,碗顿时摔碎在了地上。

老马不仅不关心三姨是否烫伤,反而出言不逊:没长脑子吗?那么烫,你就不会等会再端?真是愚蠢到家了!我怎么找了你这么个傻里傻气的黄脸婆!

三姨再也忍不住了,突然发飙:你才知道我是黄脸婆?早两年干嘛去了?现在才说!

老马趁机说:对不起,早两年我眼睛生疮了,看不清你是这么个人。现在眼睛好了,看的一清二楚。

三姨回道:现在看清还不晚,我忍你多时了,别蹬鼻子上脸。

老马毫不示弱:忍不了就走啊,反正名不正言不顺!又不是夫妻!

三姨怒火中烧,一把掀翻桌子,大声说:你说的,姓马的,你别后悔!

老马很硬气:不后悔!

三姨气得眼泪在眼眶打转,最后她哭着收拾衣物跑回了自己家。

而老马,却坐着纹丝不动,看着三姨摔门而去,却没有去拉她一下。

他和以前那个温文尔雅的男人判若两人。

回到家,表弟见三姨哭红的眼,听到三姨的哭诉,平时斯文温和的他,立马就要起身去找老马算账。




三姨一把拖住了他,被赶出门却还在替老马说话:他可能退休不久还没适应过来,我想他过几天就好了,你别去找他,他儿子不在,别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母子把他怎么了。

就这样,三姨在家待了两天,老马也没找她。

三姨终于按捺不住,因为两年来,都是她给老马做饭,老马也习惯了依赖她的生活,她担心她不在,老马不会照顾自己。

于是她趁表弟去上班之际,又偷偷跑回老马家,她心里期待着老马能够像以前一样,因为三姨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她心有不甘,但更多的是期待。

可是三姨万万没想到,那个曾经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老马,彻底让她心寒。

三姨走到老马家门口,正准备掏出钥匙开门,却听见里面传出来一男一女的对话,女的说:我还是走吧,万一她回来看到我怎么办?

老马说:怕啥?我和她又不是夫妻,我都已经和她闹翻了,我故意把她气走,不然,我们怎么在一起?我从一开始就没看上她,要不是当时她死皮赖脸的缠着我,加上她退休金有7000多,我才懒得搭理她。所以我没和她领证,不然离婚牵扯房子财产多麻烦,和你就不一样了,毕竟我们情投意合…………

三姨这才明白,她被老马给彻底的耍了!

以前对她的好,对他的温柔,献给她的歌声全都是骗她,确切的说是骗她的退休金。

还有,给他儿子买房的那15万!




三姨没有开门进去,而是泪流满面的回到了自己的家。

她两天不吃不喝,本来胃就不好,这下更是让她胃病越发严重,导致住进了医院。

我和我妈得知后赶紧去了医院,表弟坐在病床边,床上躺着面容憔悴的三姨。

三姨见着我妈,泪水又汩汩滑落,她说:姐,我当初没听你的话,现在咎由自取。我是活该眼瞎,没看出他外表人模狗样,内心却如此狠毒。

我妈说:啥也别说了,把病养好,为这种人不值得。当初你转那笔15万给老马的凭据还在吗?

三姨说:在的。当时我是去银行转的,转钱凭据我都习惯保存起来。

我妈说:那好,可以拿着这个凭据找他还钱,如果他不还,就把他告上法院。

三姨有些迟疑说:那时是给他儿子买房的,万一他儿子怪我……

我妈打断她:都什么时候了,人家都找到下家了,你还惦念他儿子,你清醒一点吧。

于是,三姨出院后,我妈、我和表弟和她回到了老马家。

我们说出了来意,拿出了转款凭证,警告老马,如果他想抵赖,我们立马把他告上法庭。

我妈说:这两年你吃喝拉撒哪一样,不是我三妹花的钱,这些就算抵她住这儿的房租了,还免费给你当了两年的保姆,还有两年的老婆,你知足吧,这么大把年纪,这么好的人不珍惜,好好日子不过,偏要找小三。我是你呀,直接撞墙得了。

一番话让老马无地自容,他想挽回,但是为时已晚。

当天他就去银行转账,返还了三姨十五万。




有些事错过了,就是永远,有些人一转身,便是陌生人。

通过三姨在步入老年之际,与老马不领证的打伙生活经历,很大程度上说明,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写在结尾的话:

第一,打伙生活不领证,没有法律保障。

为什么人们谈恋爱,过日子,结局都要登记结结婚?因为领证就意味婚姻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障。一旦没有保障,就会心无定性,认为没有结婚就可以为所欲为,别说什么靠自律,靠感情来维系,通通不靠谱。现代社会,诱惑丛生,有几个能做到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约束,就是原始社会。

第二,老年打伙生活,都是半路夫妻,没有共同的子女,没有任何亲情血缘,不领证,更是不可取。

领证结婚的夫妻尚有很多离婚的现象发生,更何况是半路结合的路人。这种没有强大感情基础,没有子女血缘的打伙人,更是毫无安全生活保障,今天看对眼可以与你双宿双飞,明天厌烦了立马分道扬镳,没有任何约束,没有任安全感可言。这样的生活随时分崩离析,有着很大的隐患。

第三,老年要想共同生活,将财产各自婚前公正,再领证结婚,这是最妥当最具安全好的方式。

老年人很多都会被儿女的话语所左右,如果两个人不领证就打伙过日子,如果儿女一旦反对,加以干涉,没有抵抗力的老年人很容易失去自己的主观判断会使来之不易的感情,瞬间破碎。

所以为了不牵扯财产,结婚前把财产公证,这样既没有经济纠葛也不用担心子女阻挠,因为子女阻挠多半都是因为财产问题,解决了此问题,一切问题也都可以迎刃而解。

所以,不领证在一起打伙过日子不可取,请各位老年朋友慎重!




老年人再婚,不领结婚证,搭伙过日子,是对还是不对?

都是成年人,无所谓对错,只有利与弊!只是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不同而已!

老年人丧偶,想重新组建家庭,这没什么不好。现在无论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比较现实。

老年人再婚,无论男女双方都会考虑利益因素,再考虑感情需求。如果两者都无法达成,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独居。当然也有不少老年人,在未达成共识时选择同居。

老年人毕竟不是小青年,双方同意同居原因不外乎这几点。一:男人好色,女人贪财。二:感觉寂寞无聊,想找一个不打破现有格局的伴。三:财产与面子都不给子女造成困扰。四:无感情可言,害怕孤单。

同居弊端很多!有多洒脱的同居,就有多洒脱的分离。因为同居不受法律保护,因为同居一开始就无需考虑将来,因为同居财产也不存在羁绊,因为同居感情也比较单薄。所以很多同居的人,到头来大部分都还是孤独终老。

许多老年人选择同居也很无奈,因为害怕孤独!同居跟结婚不一样,结婚要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很多,而同居就没有如此繁琐复杂,能对上眼不反感就行。

至于说到搭伙过日子对不对,个人认为还是结婚好。

老年丧偶重新寻觅人生伴侣,更应该慎重严肃,认真对待。

只有合情合理的婚姻关系,才能受法律保护,双方才能一心一意地过日子。善待彼此,感情会越来越牢固。有了婚姻关系,才不至于脆弱到不堪一击,一拍即散的地步!

婚前财产如何处理,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不过,如果婚姻中没有真情,就还不如不结婚;如果婚姻中,一味强调财产,也不如不结婚。好的婚姻是双方都拥有愉悦心情,愿意为对方着想!

再婚的老年人幸福的也不少!而同居的老年人能一起走下去的却不多!






陈大爷68岁,体制内退休,跟56岁的李医生搭伙过日子,相处很好。三个月后,陈大爷说:“既然咱俩感情这么好,就结婚领证吧。”李医生同意了,但提了一个条件,陈大爷左右为难!

陈大爷是体制内的,退休金8000块钱,算是高的了,他老伴去世多年,之后他是一个人生活。他有一儿一女,儿女们混得也可以,都有自己的事业,不过都安家在外地,离陈大爷很远,很少有时间回来。

当初在陈大爷老伴去世后,陈大爷儿子想要把他带到城里生活,因为陈大爷身体不怎么好,而且在家里一个人比较孤单,儿女们孝顺,把陈大爷接过去,以后方便照顾,可被陈大爷拒绝了。

陈大爷觉得他还可以一个人住,而且儿女们都比较忙,他不想要打扰儿女,还有就是儿女们在大城市,到时候怕去了住不惯,在家这边最起码有几个老伙伴,所以陈大爷说了:你们不要管我,我到时候照顾不了自己,我再跟你们过去。

陈大爷退休金挺高的,想吃啥买啥,没有物质压力,所以他单身生活过得挺有质量,就在去年的时候,陈大爷认识了李医生,他本来是不想要找老伴的,但喜欢上了李医生。

李医生跟陈大爷情况类似,也是一个人生活,她老公在十多年前就去世了,她有一个女儿,也已经嫁到外地了,所以李医生是没有一点压力,旅游、跳广场舞打发时间。

当时李医生在跳广场舞,陈大爷在边上看,他看得入迷,李医生身段好,穿着旗袍,跟画上的人似的,一颦一笑都是风景。

令陈大爷没有想到的是李医生在跳完舞后,主动搭讪他了,说:你怎么不跳呀,我见你好几天都是看,跳舞就是锻炼身体,挺好的。

陈大爷感觉幸福来得太快,都有点结巴了,说:我这一把老骨头了,哪还能跳舞,怕到时候散架。接着陈大爷哈哈大笑。

他们聊了很长一段时间,原来李医生家跟陈大爷家挨得很近,不到两里地,因为聊得比较投机,所以互相加了联系方式。虽然陈大爷有点激动,但是他还是很健谈,很平易近人的,而李医生说话也轻松。

可能李医生长期一个人居住,比较孤单,所以她每次去跳广场舞的时候,都会带上陈大爷,旁边的一群老头很是羡慕,说:这老陈真是有本事呀,竟然找了一个这么好的伴,我要是有这命就好了。

陈大爷听这话有点不好意思,其实他跟李医生只是关系好而已,并没有到搭伴那个地步,而李医生则是很高兴,偷着笑。

在过年期间李医生脚扭伤了,她女儿在外地,回来一次不方便,所以李医生并没有跟女儿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得在家养一段时间,平时就是陈大爷陪着她。

陈大爷给李医生买菜,买饭,擦拭脚,李医生干不了的,陈大爷都干,李医生很感动,陈大爷在李医生家里的这几天为她花了不少钱,当李医生要给陈大爷钱的时候,被他拒绝了,李医生更是感动。

在此期间他们感情更深了,陈大爷早在刚认识的时候就喜欢李医生,不过他觉得小李要比他小很多,他怕李医生嫌弃他,所以他一直没有跟李医生提搭伙过日子的事情。

但是现在不同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陈大爷明显感受到了李医生对他也有意思,确实李医生单身多年,需要一个人照顾,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结合是最好的结果。

那天晚饭后,陈大爷喝了一点下酒,有点上头,他拉着李医生的手说:小李,我跟你认识一段时间了,我对你有意思,我不知道你对我咋样,如果你对我也有意思,咱们就搭伙过日子吧。

当晚,李医生抱着陈大爷哭了,其实李医生早就等陈大爷说这句话呢,李医生是喜欢上陈大爷的幽默、负责、热心。所以她觉得跟了陈大爷比较踏实。

搭伙过日子期间,李医生搬到陈大爷家里,陈大爷对李医生很是照顾,因为李医生小,他怕李医生吃苦,所以平时家里的所有开销都是陈大爷出。

当然李医生比较年轻,她做饭好吃,都是她做饭,她也打扫家,她也很照顾陈大爷,他们搭伙过日子三个月,没有什么矛盾,关系和谐。

正是因为这样,陈大爷跟李医生说了:你看咱俩相处这么好,那么就结婚领证吧,以后我们就是合法夫妻了。李医生当时并没有犹豫,一口答应。

但是在领证前,李医生提了一个条件,她跟陈大爷说:老陈,我比你小这么多,也都是我照顾你,我感觉直接领证有点太快了,你条件挺好的,你就给我10万块钱吧,相当于是彩礼了。

陈大爷有点不愿意了,毕竟这笔钱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他现在很纠结,如果他不给李医生的话,那么他们的关系可能就散了,而陈大爷爱李医生,有点舍不得,他们已经感情深了。

但如果是给了这笔钱,陈大爷觉得都老年结婚了,哪有要钱的,而且陈大爷儿女们肯定不愿意,所以现在陈大爷很纠结,左右为难,早知如此就不提结婚了,搭伙过日子多好,没有那么事,互相照顾,陈大爷非常懊悔。

从我身边的这个例子可以明白,老年人搭伙过日子还是比较好的,这样他们并不产生财产、家庭、情感的纠纷,毕竟人老了经不起折腾,咋样过得舒服咋样来就行,反而结婚对于他们来说是个羁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年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

虽然我是支持搭伙过日子,但是也有一些老年人选择结婚,对于老年人结婚,我有几点意见:

首先,他们在结婚之前一定要跟自己的子女商量好,毕竟人老了难免糊涂,子女可以帮把关;其次,结婚的时候一定要把财产分配提前说清楚,双方都接受才行;最后,结婚一定要真诚,如果不是很爱对方,那么搭伙过日子比较好。




60岁的李阿姨每天捧着和二婚老公的结婚照哭泣,“老公啊,你快回来吧。”可是同她走过20年风风雨雨的王大爷却拒不相见,李阿姨精神崩溃地问照片上的老伴:“难道曾经天天说着要和我白头到老的誓言都是假的吗?”


李阿姨是个命苦的女人,在她26岁那年,她的第一任丈夫因意外去世,当时女儿只有4岁。突然之间成为寡妇的她身边不缺乏追求的人,但是她害怕再婚会影响到女儿的成长,她都一一婉拒。


她带着4岁的女儿,奔波在风里雨里,自己做点卖菜的小生意。女儿上学后,她把店面扩张,开了一家蔬果超市,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女儿和店铺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在女儿琳琳的眼中,妈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在她十几岁渐渐懂事的时候,曾经劝过妈妈,希望妈妈能够找个疼爱自己的男人,可是妈妈跟她说:“妈妈有你就够了。”


直到李阿姨40岁这年,在一次跟团旅行的过程中,认识了比她大20岁的王大爷。两人在旅游大巴上相邻而坐。不经意地闲聊间,两人才发现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且都是丧偶单身。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在两人心底悄然而生。


王大爷,60岁,是一名退伍老军人,有着和自己年龄不符的长相和体格。不自报年龄,都以为他才40出头,他言谈幽默风趣。关键,和女士之间的聊天,分寸感拿捏得很好,让人很容易放下戒备。


在旅行的过程中,王大爷一直形影不离地跟随着李阿姨。青山绿水之间,两人轻松自然地聊着天,相互照应着。在团友的眼中,他们就像是一对相处多年的“老夫妻”。


相遇是美好的,分别总是惆怅的。旅行归来途中,两人互加了联系方式,互道着以后常联系。


到家后,旅途中两人相处的点点滴滴让王大爷意犹未尽,觉得遇到了自己心仪的人。40岁的李阿姨白皙圆润,爽朗爱笑,触动了他心底尘封已久的情弦。


人生能有几个60年?此时不勇敢,更待何时?!于是,他主动出击,向李阿姨发出求爱的信号。


“大妹子,我比你大20岁,不知道你介不介意?还有,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王大爷对李阿姨的爱慕之心,表达的很直接且毫无掩饰。


发完信息的王大爷内心十分忐忑,他觉得李阿姨肯定会因为巨大的年龄差而拒绝他。


收到信息的李阿姨内心自然是有点小雀跃的,因为这些年,她的心思一直扑在女儿的陪伴和教育上,从来没有再次体验过心动的感觉。而这次,王大爷的出现,让她久违的小鹿乱撞。


“谢谢你!王大哥。但是我现在要以女儿为重,等女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我才可能考虑个人问题。”收到婉拒回复的王大爷黯然失落,但他没有想过就此放弃。


如果不是女儿去上大学了,李阿姨这次也不会报团去旅行,她也不会遇上王大爷,两人也不会有这样彼此倾心的交集。


拒绝了王大爷的她回到了自己的蔬果店,开始收心,重新投入店铺,好好做生意。


知道了李阿姨店铺地址的王大爷,三天两头地坐车来她店里看望她。还经常会带些礼物过来,衣服鞋子好吃的,有时候还学年轻人,送束美丽的鲜花。


每次来,他都会在店里逗留很久,陪着李阿姨说说话,帮他干些活,久久舍不得离去。老年人的爱情炽热而真诚。


时间长了,周围店主都开始拨怂她:“琳琳也读大学了,你也该为自己考虑考虑了,那个老王,人看着不错,试着交往交往吧。”


两人走动频繁的事情自然也是落进了双方子女的耳朵里。王大爷有3个儿子,都已经结婚成家,且各自有房,没有和王大爷住在一起。他们对此事的态度是:一切随老爸自己的主张,不做干涉。


琳琳知道了这件事情后,也是支持母亲的,觉得母亲为了自己一直单身这么多年,是该找个人,好好度过自己的下半辈子。


很幸运,他们俩走到一起的事情得到了双方子女的认可和理解。


于是,王大爷和李阿姨成了男女朋友,开始正式交往。王大爷还主动搬到了李阿姨住的地方,自己的那栋三层小楼房就闲置了。




他们一起经营着蔬果超市,有了王大爷的帮助后,李阿姨明显感觉到自己轻松多了,她甚至有闲暇的时间开始学着打扮自己了。以前像个男人一样的生活了近20年,她现在想过过小女人的优雅日子。


王大爷对琳琳也是非常好,把她当自己亲闺女看待,有好吃的都紧着她,这让李阿姨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她觉得这就是人家常说的爱屋及乌嘛。


为此,王大爷和自己的三个儿子,还有孙儿们都慢慢疏远了,他把生活的重心都放在了新家这边。


琳琳大学毕业后,嫁了人,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一年后生下了女儿。女婿的家庭条件很好,一家人对琳琳都很不错,李阿姨这么多年一直操心着女儿,这下终于可以放心了。


李阿姨这些年做生意,供琳琳上完大学后,手头还小有积蓄。王大爷一个月也有两千多的退休金,两人一商量,把蔬果超市转让了,回家过起了属于他们俩的小日子。


这一年,王大爷68岁,李阿姨48岁,两人经过了7年多的磨合,都认定对方就是要陪伴自己走过余生的人。他们俩甚至每天出门都是手拉着手,感情非常的好,羡煞旁人。


王大爷一直想给李阿姨圆一个梦,因为李阿姨跟他提过,自己这辈子虽然结过一次婚,但是没有拍婚纱照,也没有办婚礼,这是她内心的遗憾。


王大爷把老伴的话放在了心上,悄悄地安排着这一切。


在李阿姨48岁生日这天,王大爷把她带到了自己精心准备的酒店包间,在女儿琳琳一家人的见证下,拿出备好的戒指,像年轻人一般,单膝跪地,郑重地向李阿姨求了婚。


看着王大爷精心为她布置的求婚场地,48岁的李阿姨内心萌发出粉色的泡泡,她像个小女人一样喜极而泣,答应了求婚。两人还于第二天去民政局领了证,正式结为合法夫妻。


老两口还学着年轻人,拍了非常时髦的婚纱照。两人把王大爷三层楼的小家重新装点了一番,床头柜子上到处摆满了他们幸福笑脸的照片。走进两人的房间,新婚夫妇温馨甜蜜的气息萦绕满屋。


王大爷还特意在酒店摆了酒席,宴请亲朋好友,正式的迎娶了李阿姨。双方的子女都来参加了他们的婚礼。




随着司仪一声:“夫妻对拜,送入洞房。”王大爷给了李阿姨一个正式妻子的名分和难忘的婚礼仪式感。


虽然是老年二婚,但7年来,两人鹣鲽情深,你侬我侬的感情让在场的亲朋动容,大家纷纷感叹他们经历了那么多年的寡居,能走到一起共度晚年不容易。他们收获了大家满满的祝福。


婚后的日子平淡而热烈,两人还是选择了居住在李阿姨家。因为王大爷不喜欢吃买的蔬菜,李阿姨就一袋袋背土上楼,在自己家楼顶搭了一个菜园子,里面种满了王大爷爱吃的各种蔬菜。


平日里,两人各地旅旅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回到家,就在小菜园子里,锄锄草,捉捉虫子,偶尔还去广场上学着跳跳舞,两人一起散步,健身。日子过得是舒心惬意。


自从和王大爷结婚后,李阿姨是很少去女儿琳琳家了,外孙女她也几乎一天都没有带过,一心过着属于她和老伴的清闲田园日子。她觉得这样自在又心安。


王大爷的儿子们也乐得自在,因为父亲有人照顾,也不需要他们给钱养老,彼此顾着自己的小家就好。几乎是过年过节,两家人才会聚在一起吃顿饭。


李阿姨一直以为她会和王大爷这样安逸幸福地相伴到老,可是一场变故,却打破了他们原来平静的生活。有一天早晨起来,李阿姨发现王大爷倒在了厕所里,她赶紧打了120急救电话。


王大爷被送到医院,诊断为中风,李阿姨随即打电话通知了王大爷的三个儿子,儿子们也陆续赶到了医院。在看望了老父亲一面后,又都匆匆离开。他们觉得照顾父亲是继母的责任。


在李阿姨精心照顾下,王大爷渐渐地恢复了意识,但是还是会偶尔的失忆一样,弄不清楚事情。


出院后,李阿姨每天都是陪着王大爷到他们经常去散步的公园,走走,坐坐。做他爱吃的东西,给他擦洗身子,按时提醒他吃药,非常用心地照顾着自己的老伴。




王大爷的意识时好时坏,他在清醒的时候,回了一趟自己的家。正是这一次回家,彻底打破了李阿姨和老伴相伴到老的美好心愿。


王大爷回去后,跟三个儿子商量了自己遗产的归属问题。目前是有一套3层的楼房,然后一个月的退休金已经由20年前的两千多涨到了现在的1万3一个月,而且在他百年后还会有一笔30万的伤残军人抚恤金。


王大爷的意思是房子留给李阿姨,手头还有的积蓄和30万抚恤金3个儿子平分。可是儿子们听了都不同意,他们觉得李阿姨条件好,不需要房产和钱财。


王大爷和儿子们没有得出商量结果,负气离开,回了家。


而这一切,李阿姨却浑然不知,她一如既往的耐心周到的照顾着王大爷。


然而该上演的事情最终还是上演了。就在王大爷第二次生病,送进医院住院的时候,大儿跑来替换李阿姨照顾父亲,“阿姨,您也年纪大了,需要休息一下,父亲有我照顾,您放心!”


然而待李阿姨离开医院后,他将父亲悄悄地从医院接回了家。这一次的分离后,李阿姨再也没有见到过王大爷。


她曾多次去三个儿子家,想要见见王大爷,当面问问自己的老伴。可是儿子们都像换了一副面孔一样,拒绝让他们见面。


曾经在婚礼上说着:“只要您和我爸晚年日子过得舒心,我们都不干涉”的孩子们,如今看到她这个继母,都像见了仇人一样,分外眼红。


三个儿子总是躲着她,即使碰面了也拒绝和她做任何沟通。而且让李阿姨伤心欲绝的是,大儿子拿来了王大爷已经签好字的离婚协议书。这让李阿姨百思不得其解?她心痛地嚎啕大哭。


她40岁时陪着比自己大20岁的王大爷从花甲之年走到了耄耋之年,20年风风雨雨的陪伴,如今在老伴间歇性失忆,病危之时,却等来了他的一纸离婚协议书?这究竟是谁的主意?


她无奈之下,只有拿着和王大爷的结婚证到居委会去寻求帮助,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沟通协商下,李阿姨得到的答复却是:王大爷本人拒绝和她见面沟通!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这些年,王大爷住着她的房子,两个人的日常开销基本上是各用各的,因为她也不差钱,从来没有刻意地去想过这些事情,她始终觉得两人感情好,日子过得舒心就好。钱不钱的无所谓。


如今,她发现,自己60岁了,没有经济来源了,钱也快花完了,而说好携手走完余生的老伴,她合法的丈夫,她内心唯一的依靠,莫名其妙地变卦了?


王大爷三个儿子给居委会的答复却是:继母太强势,长期地挟持着自己80岁的老父亲,目的就是想要倾吞父亲全部的财产。父亲如今拒不相见,是想和她离婚,彻底划清界限。而现在父亲也是由他们3兄弟轮流照顾,4个月一轮换。


所以才出现了开头提到的一幕,三个儿子到法院起诉了老两口的离婚事宜,在等待法院传唤的过程中,李阿姨的精神一天天地濒临了崩溃……一夜苍老……




她想不通老伴为何要这样对她?她天天抱着和王大爷的结婚照,茶不思饭不想的哭诉和呼唤。


李阿姨很后悔,她哭喊着说:“如果知道是这样的结局,当初就不该领证啊,自己20年的陪伴和照顾,在三个儿子的眼里是觊觎老伴的财产,现在老了老了,还要吃官司。我真的想不通啊?!”


心情慢慢平复下来的李阿姨,又自言自语道:“领证又有什么用呢?即使是名正言顺的夫妻,老了却因财产不得相见。既然儿子们已经给我冠上了这个觊觎之名,我也愿意遵循法院的最终判决。可是这对我来说是最坏的结局。”


她始终觉得自己太悲哀了!原以为自己遇到了人生的第二春,拥有了真正的爱情,她全心全意地付出着。不想到头来,爱情如梦一场,竟敌不过残酷无情的现实。


女儿琳琳虽然曾埋怨过母亲,因为有了婚姻,就对自己不管不顾了,她甚至嫉妒过母亲和继父在一起时的恩爱。


但现在,她决定好好陪伴母亲走完余生。继父走了,还有她,她会保护着母亲,就像小时候母亲爱着她一样。


就这样,王大爷和李阿姨的晚年爱情故事,从一张喜悦的结婚证开始,最后以一张冰冷的法院传票而结束。


曾经相处时所有的美好都幻化成泡影,像一根根刺扎进李阿姨的心,每每想起这件事,余生都心有余悸。




所以就题主所问:老年人再婚,不领结婚证,搭伙过日子,是对还是不对呢?


我觉得对。因为真正相爱的两个老年人是不需要一纸婚约来约束和证明的,自由组合,真心陪伴到老的单纯关系会少了很多后续的矛盾。


未来社会逐渐老龄化,这样也会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和谐,有利于老人自由自在的晚年生活,也有利于减轻家庭和子女的负担。


为了适应老龄化和独生子女养老时代的需要,老年人搭伙过日子,个人觉得没有不妥。没有危害社会,我们需要从道德法律上给予允准和宽容。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三观不正,同居不结婚对老人彼此没有保障,不公平,我说一下我的个人观点。


1、老年人都是上了年纪,按天过日子的,两个人彼此过得开心自在无压力最重要。而生活习惯是需要慢慢磨合的,少则几个月,多则三年五载。所谓搭伙,合则聚,不合则散。


2、两个组合的老年人彼此陪伴,彼此照顾,给子女减少了很多负担。没有领证,也就不存在后续的子女争财产问题。平日里的日常开销共同承担或者某一方出,都取决于两个人私下的协商和安排。


3、真心陪伴到老的人,是不以财产为目的而同你在一起的。那些要求房产加名字,要求工资上交的,都是有目的的,这样功利性的组合婚姻,完全不用考虑结合,会让人因财产而闹得身心俱疲。


4、真心爱你的男人,会给予你尊重和爱护。会主动承担日常开支,并且会考虑到你的晚年,每月给你存一笔养老金的。而且他们会主动分担家务,而不是拿你当免费的保姆。


5、老年人二婚,一般是丧偶居多,搭伙过日子的好处是,某一方百年后,由子女带回家,安葬在原配身边,所谓的落叶归根,也不用纠结最终的归属地。


6、上了年纪的老年人,都已经见过世面,历过风雨,不似年轻人,会一时头脑发热地组合在一起,一定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觉得彼此合适,才会重组。作为子女,应该给予支持。让父母有个安定的晚年生活也算是尽孝


7、就算领了证,拥有一纸婚约,到最后子女因为各自利益也会兵戈相见。与其两人最后闹得不欢而散,不如坦诚相见,相守时真诚相待,离别时感恩对方的付出和陪伴。将这份情谊留存在心底。


8、即使赢了官司,获得遗产,也输了情谊。财产和陪伴,于老年人而言,陪伴更重要。除非一开始就目的不单纯,奔着财产而去。话糙理不糙。


9、父母老年再婚,是给子女轻负担,而不是意味着子女可以当甩手掌柜,对父母不闻不问,把所有照顾和关爱的责任推到继父(母)身上。


10、当双方父母都年龄大了,才出来争夺财产的子女,实在是大不孝。老话说,不看僧面看佛面,双方子女应遵循父母自己的意愿,对父母的财产理性看待,友好协商分割。


那么,两个组合在一起而不领证的老人如何做到让这个大家庭更和谐呢?我想其中也有很多的学问需要琢磨和商榷。


1、财产公证和协议。各自的财产各自拥有和支配,互不干涉。日常开销协商好如何支出?避免后续的财产纠纷。


2、公平对待彼此的孩子,一视同仁,能帮则帮,本着一大家人真诚相处的原则,将心比心。而不是斤斤计较,处处算计或者是漠不关心。


3、经济条件好的一方,建议给另一半每月预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这也是给予对方爱的保障。


4、两个人要真诚相待,相互信任,彼此关爱,相互陪伴,共同拥有安定美好的晚年生活。


5、子女应该感恩继父(母)对于父母的陪伴和照顾,给予老人关怀和理解


6、即使老年人重组在一起生活,也一定是因为相爱,无关其他‬!想要陪伴彼此共度余生。


最后想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自己希望自己的老年生活是怎样的?就请依照这个夙愿来为自己的父母思虑,当他们拥有另一半的时候,给予支持和理解,并送上真心的祝福。


“一日难再晨,人无再少年。”老年人遇到爱情时,也要勇敢大胆一点,因为每个人都有获得幸福的权利,无关年龄。


如佛所说:“和有缘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可能我这个人比较理想化,不想把事情弄得那么复杂。因为我始终觉得:老年人再婚也有真正的爱情。是否领证,也是两个人彼此磨合后,水到渠成的事情。即使没有一纸婚约,相爱的两人也能彼此陪伴到老。


一辈子不长,尤其是老年人,更要遵循自己的内心,怎么开心怎么活。幸福无忧的安享晚年!


说到底,老年人再婚是否幸福,不是靠一纸婚约,全凭相遇时的初心和年迈后的良心,关键还有子女的孝心


我是@兔小妞的心灵札记一个用心记录的人,您是如何看待老年人再婚,同居不领证,是对还是不对?这个问题的呢?欢迎评论分享您的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老年人   过日子   表姨   姨丈   老伴   那个男人   大爷   阿姨   刘老师   子女   财产   儿子   女儿   李医生   社会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