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六七十年代的三农是什么样的?

那是一个破私立公,兴无灭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时候。那是一个农业学大寨,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乐于奉献,为幸福生活打基础的时候。那是一个官民一致,干部参加劳动,同甘共苦,风清气正,无坑蒙,无拐骗,有人情,有亲情,互相关爱的时侯。那是一个开山填湖,修水库,挖渠道,修泵站,造良田,重科研,出良种(高产水稻,高产小麦…)创奇迹的时候。总之,那是一个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的时候!现在回忆那时的付出,无怨无悔!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农民的生活质量极为艰难,吃不饱穿不暖是正常现象。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看一看当时的农村是什么样的,农民是什么样的,农村环境是什么样的?


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讲他们六十年代的生活,他们生活在农村,家里住的土坯房,每当天阴下雨,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下雨他们每次都是用盆接雨水,家里的环境相当潮湿。


他们睡的是土炕,家里的兄弟姐妹多,晚上睡觉几乎把炕占满;奶奶说,晚上睡觉是她最开心的时候,冬天,一屋子弟弟妹妹挤在一起互相取暖。那时候她们家里生的炉子,烧的是柴火,冬天勉强家里有个热气儿就行。早上起床是最艰难的,一晚上炉子都熄灭了,早上把衣服先放在被子里暖和一下,等大人们先起来把炉子点着,等家里热一点孩子们起床。


那时候家里孩子多,家里收入低,没有办法都让上学。奶奶是教师子女,她读到了小学,原本要上初中,但是家里的变动让她只能弃学帮家里干活挣工分。那个时候家里买粮食是要用粮票换取,只有劳动了才能给粮票什么的。家里天天吃的都是玉米面窝窝、二莜面等等,只有过年他们才能吃一顿白面饺子,但是也不是纯白面,是掺着玉米面的饺子。吃的是要啥啥没有。她们的衣服是大的穿完补上个补丁给小的穿,就这样依次传下来,到了过年买上衣服布料才能给他们一人做一身衣服,做完的衣服也不是合身的,是稍微大点的因为这身衣服等她们大点儿的时候还能穿。

家里那时候养的鸡鸭、猪,等冬天的时候一杀,杀了自己留一点儿剩下的拿到集市上卖掉,卖下的钱才能为过年做准备,给孩子们买新衣服什么的。冬天杀了猪,新鲜的肉舍不得吃,要腌上等过年的时候吃。奶奶说那会儿结婚摆酒席,上的三大盘主菜,剩下的是凉菜,主菜是炒二道还有两个我忘记了,给大家介绍一下炒二道吧,就是晒干了的豆角丝丝和腌猪肉一炒。人们随礼,随50的是家里走得较近的亲戚,有的随被罩、有的随鸡蛋等等。


那时候的生活条件真的是艰苦呀,所以对比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的幸福呀!感谢国家的政策让我们生活在当下,一个吃饱穿暖的时代!珍惜当下!




周总理向全世界宣佈中国既无外债也无内债。




要问我国六七十年代的“三农”是什么样的?我可以非常实事求是的告诉你个大概:在毛主席、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国的“三农”一天比一天好!七十年代的“三农”比六十年代好!

七十年代的苏北农村:炊烟袅袅,白水绿田。鸡鸣鸭叫,瓜香果甜。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贫农下中农扬眉吐气,地富反坏右失去市场。邻里之间亲如一家,干群之间亲如兄弟。“农业学大寨”的旗帜高高飘扬,劳动竞赛的号子是一浪高过一浪,农田水利是沟通河畅。

七十年代的苏北农业:科学种田,精细管理,种植技术,大力推广。“五七”农校,培养人才。“农业机械使用率”逐年提高,拖拉机、抽水机、脱粒机等,到处是机声轰鸣。绝无一寸土地撂荒现象,农作物长势喜人,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粮食产量连年提高,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七十年代的农民:听党话,跟党走,爱集体,爱劳动,顾大局,讲奉献,学科技,成时尚。勇于吃苦,不计得失,遵纪守法,克勤克俭,尊老爱幼,蔚然成风,他们也是那个年代最可爱的人!




是的,那个年代的物质条件远不如今天。但不知道为什么,今天的人只问60、70年代的情况?只敢拿今天的生活和当年做比较?为什么没人去把解放前的情况和60、70年代相比?又或是和今天相比呢?如果我们做个假想,今天的生活和2050年相比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差距呢?我作为出生在53年的人,我记得那时经常听母亲说起,即便我的方面都是音乐工作者,解放前父亲就是意义教师。可还是经济拮据生活艰辛,常常无钱购买食物。我出生在40年的大哥因为没钱经常挨饿,有时饿的吐胆汁。我的二哥出麻疹,因为受凉又无钱买药死在我父亲怀里的历史!今天的一些人即不了解放前后的变化,又只愿偏听偏信。在少数对新中国心怀不满之人的诱惑下,以为“中国最大的灾难”就是50、60、70年代!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新中国给了广大中国人民以主人公的权利和义务,建国初期的30年,尽管出现过天灾人祸,但全国人民的生活状态是一直在逐步提高中。我们那个年代是以一个新中国主人的新面貌去建设中国的。是的,中国当时的最高工资在400元左右,最低工资标准在30元左右,(不包括学徒工资)一个人的工资可以养活一家人。至于物资匮乏,那也是有原因的。第一是因为欧美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制裁”和封锁。第二是当时的生产力远不如今天。以为新中国成立时的中国,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及其薄弱。可是就凭着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一腔热血,三十年间在以毛主席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拥有了两弹一星、万吨水压机,万吨轮等等等等,“工业学大庆”就是在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广大石油工人,奋战大庆油田后产生的。为了解决人民的基本温饱问题提高,粮食增产问题提到了工作议程上。农业学大寨也是为“向荒山野岭要粮”的精神而提出的,这是当年的形势所造成的。所以,请不要忘记,不是当年那个年代各行各业无数英雄人物的拼搏努力,哪来的“改革开放”?没有当年这些英雄人物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怎么可能在70年代成为“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世界第一国?照你们这么看来,三十年后就会开始“清算”今天中国社会的“落后”、“不人道”等等等等都问题了!




那个年代是风清气正,艰苦朴素,自力更生,无怨无悔,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同甘共苦,积极向上,既无內债,又无外债,举国欢庆的时代。




除6o年外,都能吃饱,粗粮多一些。

农业学大寨,每年百分之六七十劳力都在平整土地,兴修水利,这些工程,价值一个小组,在千万元左右,现,为我们下一代,为中国粮食高产起了巨大作用。

由于这些工程,当时是没有效益的,压低了农民收入。但我队劳动日值还在一元以上。并没有不让农民养鸡,养猪,而是鼓励和支持。

5O年前后,我队互助办起了砖瓦窑,白灰厂,运输队。成立蔬菜组。全队二三年全拆除草房盖了瓦房。

农民生活,层次不齐,我队有些中农,由于入社时土地折价多,农具多,每年要分红,返还士地农具拆价,生活很富裕,去县城,进馆子,是家常便饭。他们五十年代就有了自行车,收音机。穿的绫罗绸缎,也不稀罕。

我叔父卖小吃,就挣了t八千元,

同村亲戚,他一直存了二十几石小麦,直至改革开放。

小队建房一直到改开,互相帮忙,不收工钱,大部份房子都是完好的,太差的生产队岀靣帮助。

当然也有几户常不够吃,每年吃返销粮,(收钱)还有救济粮(免费)

也可能我队条件较好,我父亲发小身为付县长,还常向乡亲借钱,这对现在来说,无人相信,但这是真的




六七十年代的三农和现在的三农不能比,可六七十年代的工人和现在的工人也不能比,因为六七十年代是毛主席时代。毛主席时代,工农商学兵所有的目标只有一个“把劳动成果全部贡献给国家,为国家积累财富”。没有毛主席领导革命者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时代的艰苦奋斗和创业精神同样也没中华民族复兴的今天。




贪穷落后一穷二白。




充满激情燃烧的岁月,充满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时代,充满不断改造独立自主,自救互助充满爱的时代。平等尊严自爱互爱的时代,社会不断发展,不断改善生活充满希望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苏北   内债   外债   炉子   艰苦奋斗   新中国   中国   当年   家里   冬天   衣服   年代   农民   农村   我国   社会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