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的人情世故你们怎么处理的?

我在社区挂职时,开始是住在村里,每日三餐都由一户人家代做。

这户人家有四男两女六个孩子,媳婿甥孙聚一起几十口人,很是热闹。大爷大妈六十多岁,勤劳善良,把我当作自家的孩子,日常生活安排的细致入微。

其他兄弟姐妹对我也不见外,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总是先征求我的意见,得到肯定后,他们才会去做。我享受着他们的亲情,相处两年,关系非常融洽。

不久,我赶上大爷家四子的婚期。四子从相亲、订亲、过大礼、结婚。整个过程都让我参与了,喜酒喝的比媒人还多,所以礼金我付了五百元。

虽然不是太多,但当时,这个标准比大爷家的至亲都高。大爷一家很开心,从心里认定我不是外人,所以接受的很坦然。

后来,我调回到了城里,分别时,大爷一家都来送我,依依不舍的场景,让我至今都很感动。离村多年,大爷家和我的联系一直没断。他们进城办事时,都会提前联系我,每次会带些土特产过来,我在家里也接待过他们很多次。

不久前,我孩子过十岁的生日。本来,我没有当回事,只通知我的兄弟姐妹参加,准备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就行,也没想过收谁一分钱。

不知这消息怎么传到了大爷一家的耳朵里。生日当天,全家开了两辆车过来,大大小小来了十几口。饭后,大爷大妈见我并没有收礼金的意思,便悄悄给了孩子一个大红包。

孩子连忙把红包交给我,我打开一看,厚厚的一叠,数数三千多元。竟然是大爷和六个子女每人都出了五百元。

见状,我连忙把红包还给大爷,大爷一家站起来一个劲的拒绝。一家人如此诚意,的确让我也难也坚持,只好从中拿了两百元,算是大爷做代表,给孩子买份礼物。兄弟姐妹们见我诚恳不收,只好作罢。大妈见状,也拿了两百给我。推辞不过,我只好让孩子收下。

大爷很开心,酒喝的微醉,本意挽留他和大妈在家里住几天,他说啥也不肯,给他们分吃蛋糕后,便跟子女们回了家。

我庆幸有这样的工作经历,认识他们一家人,让我平添了一份乡音乡愁,多了一户情真意切的亲人。





我离开村子已经很久了,但如果村子里有事,我知道也要随份子,现在也就是2百元,我有事他们也会来。




入乡随俗!




敢说不。[祈祷][祈祷][祈祷]




初一和十五,人情往来有账单,红白事帮忙相互的,只进不出回被孤立。




礼尚往来呗。邻里之间有事互相往礼。




我就是不会处理才懒得回老家的!我爱我的家乡,非常喜欢家里的风土人情,即使在外面城市里生活了将近二十年,依然是家长的口味,爱吃的永远是老家的美食!可是,现在的年纪却不想要回去,为什么呢?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善于处理农村的人情世故,以及过于热情的邻里关系!




记住四个字:礼尚往来。

在生活中,不仅仅利息是相互的,友情也是相互的。如果你付出了,别人也付出了,那么可以交往;如果你付出了,别人从没有对你付出过,那就当成陌生人,不可深交。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村子里的人情,什么红白喜事,孩子生满月等等,互相之间都得随份子!在农村不讲人情,会很难混得如鱼得水!在农村还得讲,论资排辈,身份尊卑等等世故,风水,老辈规矩,在农村不懂世故,就会很难左右逢源!在农村就得入乡随俗,懂得人情世故,否则就会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人情世故   乡音   随份子   红白事   百元   入乡随俗   礼尚往来   世故   大妈   大大小小   红包   大爷   人情   家人   孩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