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宗的太极拳大师能打过一个散打顶级高手吗?为什么?

真正的太极宗师与散打选手对标,肯定太极宗师赢,不飙数据不指杠,只说下自己的亲身经历。

记得是读大学时,二十年前的事了,当时喜欢在福州闽江畔打台球,经常看到一个老人,约摸七十来岁,天天在江畔打太极。有一天,在隔壁台球桌有三个隔壁保安学校的学生,一直吹嘘自己的散打了得,后来店老板就怂恿他们牛的话去与那老人过几招,几个就冲过去了,我们一群人赶紧也去看热闹。结果,老人家实在拗不过,就在地上画了个圈,说推他出圈就算输,没想一开始,那三个保安学生轮流过去,轮流从圈里飞了出去,而我们一群围观的竟然看不清楚老人家是如何出手的,当时那个震撼,现在说起来还是激动不已。

从那以后,对于真正的武术宗师非常的仰慕与崇拜。

所以说,针对近几年的一些武术乱象,并不是武术骗了大家,而是江湖骗子即骗了大家又污了武术之名。这就如书法界,一些江湖书法利用炒作与传销,冒充大师横行于道一样。




1954年1月,中国澳门:吴氏太极拳宗师吴公仪在澳门约战白鹤拳高手陈克夫。两位宗师的比赛轰动了港澳江湖,为了争夺武林正朔,两位立下了生死文书——生死不论,后果自负,并到公证处做了公证,传说中的生死擂就要诞生!

当时港英当局被两位拳师大无畏的亮剑精神所震慑,因为不知道中华传统武术杀伤力到底有多生猛?生怕二位宗师一不小心惹出人命,到时候不知道是按法律条款处理还是按公证处的生死文书来决定,由于没有先例,于是只能以可能会损害香港文明社会形象为借口,禁止两人在香港比赛,最后双方只能移师澳门。

比赛前两日香港到澳门的客轮是一票难求,一张紫禁城之巅的入场券被黄牛炒过之后价格上涨了不止十倍。首先登场的是吴氏太极正宗传人吴公仪,他身穿老式长衫,一派大家风范,一看就是武德极佳的武林大师。而比他年轻十几岁的白鹤高手陈克夫虽然卖相要差点,但看起来高大威猛,倒是颇有西洋拳师的风范。



下午4时15分,比赛开始。年轻一点的陈克夫显得有点沉不住气,他开始用西洋拳的招式,用跳步直拳进攻吴公仪,攻击点大多集中于对手头部,偶有踢档动作,可见这是真正的生死擂台,没有任何禁击部位。面对高大年轻的对手,太极吴公仪没有任何惊慌,他以静制动,下盘牢牢的用浑圆桩站立于擂台之上,双手则用出接化发的各种暗劲,牢牢的黏住对手的手臂,让陈克夫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吴公仪大师这种随劲而化,进退随心的境界显然是陈克夫未曾料到的,惊慌中,陈克夫开始不按套路出拳了,用出了江湖中让人不耻的王八拳,猝不及防之下,打在了吴公仪的嘴角,激起了吴大师的怒火。吴大师决定给年轻人一个教训,用出了太极接化发中的发劲,一记势若奔雷,快于闪电的进步扳栏捶,正中陈克夫的鼻梁,使陈鼻子流血不止,比赛不得以中断了4分钟之久。


第二回合,陈克夫越发急躁,早已把祖上禁用王八拳的规矩忘之脑后,他铆足了力气,面色红涨,双目紧闭,抡圆了胳膊上下飞舞,嘴里还开始骂骂咧咧。在陈克夫的音波攻击之下,吴公仪露出了一个空门,被击中腰部,好在吴氏太极最擅长小范围内的接化发,吴公仪没有受伤,他开始使用太极中的以彼之道还之彼身,也用王八拳开始还击。在两人互抡中,吴最终技高一筹,再次击伤了陈克夫的右臂,一着不慎以至于右手丧失战斗能力的陈克夫,不得已只能以起高脚撩阴技发起反击。吴公仪见陈克夫使出犯规的招数,也开始用脚乱踢,随后裁判见双方火大,怕闹出人命,终止了比赛。

当时陈克夫可不是普通练家子,身高1米84,号称一秒可以出六拳(仅仅比李小龙的一秒九拳慢了一点。)且正当壮年。而吴家太极的吴公仪虽然年轻时曾受黄浦军校校长蒋中正聘请,担任过黄埔高级班太极教官,但毕竟已经年过半百。两人对阵,吴丝毫不落下风,可见太极还是能打的。




回答这个问题,谭大哥有一定的话话权:因为所谓太极拳,以及所谓散打,本人是真练习过的!为了厘清两者的实战优劣,总结如下:(01)所谓太极大师,年龄平均在50岁以上,而一个顶级散打高手,年龄在30岁以下。结论:年龄优势——顶级散打高手胜太极大师。(02)练习的方式:顶级散打高手,以体能训练(抗击打,打击力),每天10公里的跑步(耐力训练),每天上千次的击打沙袋,模拟对练,力量训练,一个70公斤的运动员(莫说顶级高手)卧推力量120公斤以上,深蹲力量140公斤以上...而所谓太极大师,每天的功课是:穿一生白大褂在公园的空地中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一招一式,充满韵味而自我陶醉!

试问:太极大师与顶级散打高手如何PK?

一个顶级的散打高手,在擂台上有过几十或上百次的实战经验,而太极大师只是有上千上万的公园表演...




太极拳就像现在的书法一样遍地都是,但是真正的书法家凤毛麟角,真正的太极大师中国不会超过十几个,而且都是隐藏民间,一般不会显山露水的,我打太极拳十几年,只是悟到了一点皮毛,遇到的真正的太极高手,当然他们发我180多斤的人如鸿毛,不过三五个,当然他们也称不上真正的正宗太极太师,就像题目是“正宗太极大师”,只是听到这些高手言传而已,现在可能很难有真正正宗的太极大师了!当然如果有一天有个真正正宗太极太师愿出山来,这些所谓散打高手肯定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正宗的太极拳高手可以分分钟将散打顶级高手杀死,我们这一个人在上海见过一个太极拳高手,一拳将一块五十斤左右的石头打碎了,那拳开始的时候慢的很,快到石头时速度加快遇到石头,石头就碎的飞了,只有生死搏杀才能体验其力量,一个散打顶级高手是受不了一拳的,太极拳高手都是有高级气功作根基才行的,不论是抗打能力,还是力气,打击力,速度都是强大的很,散打顶级高手速度快,打击力也强,力气也不小,但抗打能力不强,只要太极拳高手一但击中散打高手,散打高手将无还手之力,只有被杀死了。




我讲一个案例。日本有位高手,来中国学习拳术。当时拜在南少林寺院,学习的是南拳,五行拳。回国后,在此基础上,练出了不一样的路子。拳路非常霸气,向世界各国挑战,无人能敌。最后一战,要经香港到内地,向国术挑战。当时在香港住宿时,了解本地有位拳师,就前去拜会。第二天,从拳师家出来时,就说我连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打不过。怎么有能力进中国和别人比赛呢?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我和老人比赛时,我身体在旋祸中运行,根本无从使力。这位老人姓陈,是练太极拳的。这是有记载的。国内杂志登过




拳怕少壮!散打搏击泰拳等外家拳三年打死人,太极八卦形意六合等内家拳练到死也不一定能打死人,举个例子,如果给评分的话,泰拳散打等八分努力能打死人,街头一大二不成问题,潜心练习三年。太极等内家拳10分努力打死人要十年,假如有名师指点,有天份,十分用功,有充分时间练习,給这些拳种打个比喻满分为10分,上限为:有规则保护:空手道、跆拳道、散打、拳击、摔跤为6分;无规则保护:泰拳、自由搏击、街头格斗、各种柔术柔术、中国传统外加拳(解放前)为8分;内家拳:外五行:八卦掌、形意拳、心意六合拳、八极拳、截拳道、日本的合气道为10分以上、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太极!0到无上限,所谓10年太极不出门,练上点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大有人在!所以总是挨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内家拳修炼要求极为苛刻,甚至不能行房事,只为增长功力,其中太极的修炼也更为艰难,我们青岛在解放前曾经有三大高手,打擂台打出来的:分别是蒋荆州、徐明山、冀安昌都是练习内家拳的,其他的拳种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但是内家拳特别是太极有极多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东西,比如炼精化气,聚气凝神,炼神还虚等都是真实的,可又是最难练的,高手中的高手,1亿人出不来一个,即使有这样的人也不愿抛头露面,一定大隐隐于市,否则也得不到这么高的功夫,内家拳练出点东西就愿意学道了,再加上要几十年的修炼人都老了,早年孙禄堂老人家那是集太极八卦形意之大成创孙氏太极,年轻肯吃苦,一天最少8小时练功,70多岁仍轻松挑7个东洋空手道所以太极拳的境界最高,相比之散打之流就好像黄金圣斗士对青铜,急来急应,缓来缓随,即粘即走,引进落空,但是还是那句话高功夫年轻时得不到,现在年轻人有几个一天超过5小时练功的?所以不是太极不行而是没有人练到那个程度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吧,从目前来看,正宗太极打不过散打高手,说到太极这种传统武术,其实确实是中华武术的优秀代表,他的一些借力打力,千斤坠,缠丝劲等诀窍,一定要经过常年的练习才能领悟,但可能是现代传统武术缺少实战环境,太极拳并没有太多实战价值,更多的是在养生健体方面。

有人说见过所谓的太极大师,多么厉害,其实,这种在实战中根本发挥不出来,比如,快手有个国术散手刘俊,他自称把太极拳,八极拳,咏春拳,现代搏击融合在一起,并开馆收徒,从他的视频来看,我都觉得此人功夫真的到家,他的发力方式,金丝缠手,千斤坠,贴山靠都很厉害,粉丝也很多,徒弟也多,直到泰拳阿杰上门挑战,两人打了三个回合,在比赛中,他的那些功夫基本没用上,对于泰拳的低扫进攻只能硬扛,打的相当狼狈,赛后,他自己也表示高估了自己。还有一个就是太极大师陈小旺,之前挑战大力士龙五,大力士丝毫推不动这个七旬老人,我当时真觉得这是太极大师,直到龙武公开表示当初都是假的,都是配合表演。。。。。

其实很多东西都只看到表面,我自己也是业余搏击爱好者,在武馆当过教练,当初我觉得自己还不错,打一般人应该问题不大,直到我遇到一个职业选手,我出动作根本打不到他,他一出手我基本就完了,后来他跟我说,在实战中,距离感太差,动作的预兆性太大,根本打不到人,防守基本没有,反击意识也没有,只能挨打。。。。

所以,目前太极高手在散打高手面前基本没有还手的余地,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出现。




太极拳自流传世间起,真正的行家里手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花拳绣腿

太极拳属于“至柔至刚”的拳法,功夫越高越容易走火入魔,同西毒欧阳锋的“蛤蟆功”差不多,融合了“九阳九阴”,必须练就“混元一气”,达到“无意识”的化境才能实战!

以前看到太极拳“八字决”中的“坚硬”,在流传过程中被篡改为“便捷”,说明太极拳在清末已经步入世俗化,失去实战能力。

——

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十不知。

若能轻灵并坚硬,沾粘连随俱无疑。

采挒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思。

果得沾粘连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

八字决中有“世间稀”,说明大部分练拳的都是健身而已,几乎无人明白“掤捋挤按”的实战用法,这四式与“哼哈”二气相呼应,招法不同呼吸方式也不同。

再者“坚硬”即意味着进攻,才可以施展“五字经决”中:

——拿闭敌血脉,扳挽顺势封,——搂进圆活力,摧坚戳敌锋,掩护敌猛入,撮点致命攻——

五字经决中的“戳、撮点”都必须建立在“极柔软乃至极坚刚”的基础上,即太极拳并非是“绵拳”,要在“松静”中练出“摧坚破锋”之力,才能“四两拨千斤”。

由此可见,一般的“太极大师”假把式几乎没机会抵抗散打高手。




我记得三十多年前、一个自称自己是博击高手、高一米七多、体壮腰园、重大约70公斤吧、他成天欺负我家、欺负我体貭纤弱、体重只4o多公斤、欺负我儿女细小、欺负我老豆成份不好、欺负我无单位.无工资靠个体过生活。多次上门挑衅、一天、他又借题骂骂咧咧、我实在是忍无可忍、趁他未入我家门口吋.特地走出家门、拦住门口、只见他手握双拳、象猴子跳圈那样跳来跳去、以拳击那个架步向我威嚇、戏耍我.当时我只可把手摸在嘴下、意作半个问吃手、他可能见我此次不仅没有避开返入屋内、还胆敢还嘴、(即讲理)、那还了得?他立即就一个牛角搥、即散打称谓的右摆拳、向我头部打来、我即毫不犹疑、左桃右掛、随后釆取抜手、让其饿狥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散打   太极拳   正宗   大师   太极   拳师   高手   泰拳   澳门   宗师   武术   实战   生死   功夫   老人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