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什么月份最“缺钱”?

我是银行的员工,银行的存款考核是有节点的。根据提问,银行什么月份最“缺钱”,那要根据所在银行的考核办法来定了。一般银行对下面的机构存款考核分为“日均存款考核”和“时点存款考核”两种。

(一)“日均存款考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银行常年缺钱。同样拉来一个亿的存款,元月1日拉进的,那就是日均一亿,12月31日拉进一亿存款,那就是三百六十五分之一。

(二)“时点存款考核”,每个银行的考核办法都不一样,为了资金的使用率,有的按月考核;有的按季考核。按月考核的,月末就是时点,按季考核的,季末就是时点。这两个点就是银行抓存款的高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银行最“缺钱”的时候。

(三)不论是月末,还是季末都是银行的节点。但是,银行也和各行各业一样,都要在半年和年底出半年报和全年的报告,以及工作总结。所以半年末和12月末才是两个大的考核节点,也才是银行真正“缺钱”的时候。

总之,我国银行的利润还是以存贷款的利差为主,尽管也在一些新业务上下功夫,但是,这也要一个过程,目前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利润的局面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




身为银行的客户经理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一般聪明的人都会选择银行在最缺钱的月份去定期存款,那样利息会非常的高,很多人错过这样的机会直呼后悔,所以尽早发现,尽早赚钱,而在选择银行的存款产品时可能因为一字之差,每年的利息有很大的差距。

我在银行工作有着十年的工作经验,身为银行的客户经理,每天都面对着各种压力和任务。

银行作为老百姓的保险柜和钱包,那么自然,银行本身对钱的需求量也非常的大,一个银行想运营下去,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

工作期间每天都接待很多不同办理业务的客户,有存款取款办理信用卡等等,像定期存款的客户,他们问得最多一句话就是利率怎么样?利息怎么样?怎么存利息才会最高?

银行的存款产品一共有三种,这三种有不同的利率:

①、活期存款0.35%利率。

②、普通定期存款三个月1.15%、六个月1.55%、一年1.85%、两年2.25%、三年2.65% 。

③、大额存单定期三个月,1.65%、六个月2.25%、一年2.65%、两年3.15%、三年3.85%。

这就是往年国有银行的存款利率情况。

对于大额存单,有一定的标准,最低存款20万起才能购买银行的大额存单。

所以很多人存款产品不足20万。就想着如何获高利率。

所以像这种情况下一般要搞清楚银行几月份最缺钱,选择一个最缺钱的月份再去存款,那么利率肯定会比平常高一些。

360行,无论哪一行,都有淡季旺季,而这两个季节都在不同的的月份。

就像我们平时买汽车,如果选择在淡季去购买,那么优惠的力度肯定要比平常更加的大。

如果在眼底购买汽车属于旺季,那么优惠的力度非常小,价格很难谈得下来。

所以无论是购买汽车还是银行的存款,一定要选择对的时机。

那么问题来了,银行到底是几月份最缺钱呢?

答案:6月底12月末。

为什么说6月底和12月末呢?

一般有些银行会在月末或者是季末,要面临KPI考核指标。

所谓的KPI考核指标,其实就是对于一个银行的,综合性的考核指标,其中拉存款吸储能力就是考核指标之一。

像四大行品牌影响力广有实力,一般都不会缺存款,但是像那些中小银行,每到这个月份就是他们最为头疼的事情。

马上面临KPI和考核指标,而自己银行的吸储能力没有达标,这个时候就会选择提高利率的办法,搞一下活动,赠送一下礼品,来拉一批存款的客户。

所以一般这种情况下会在每个季度末搞一次。

而这种情况得根据每个银行不同的吸储能力来判断。

但是大部分银行都会在六月底12月末在这个时候是最缺钱的时候,也是存款利率最高的时候。

银行都会在半年,也就是六月底做一下半年的报告和12月末做一个全年的报告。

也是所有银行的最重要的两个考核点,而考核的指标有很多:吸储能力、资产收益率;银行利差率;非利息净收入率;银行利润率;权益报酬率等等。

只要有一个没达标,那么整个银行就会接受的处罚。

所以一般到六月底,12月末也是银行最缺钱的时候,一般这种情况去银行定期存款的话,那么要比平日时的利率,要高一些,而且有很多福利的奖品。

一般情况下,有些银行每个月的月底都要做一个每月的工作报告。

一般像这种情况下是最缺钱的时候,还有一个就是年底。

很简单,因为年底很多人都会把今年攒的积蓄取出来,用来消费,有的人买车买房,用于过年的开销,这个时候取款的人多,存款的人少,那么银行就会非常的缺钱,又面临KPI和指标,所以年底是银行最缺钱的月份。

对此,三味小镇哥的看法就是:

存款是银行发展和生存的基石,只有拉到存款,银行才有多余的财力扩大其他的业务。

而银行的盈利就是靠拉存款,再借给有需要的人在中间赚一点差息。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王阿姨,定期三年存十万元,银行给的利率是3.25%。

那么这三年银行需要付给王阿姨的总利息就是:10(万)*3.25%(利率)*3(年)=9750(元)。

但是张阿姨需要买房子,从银行借款十万元,借款期限超过五年以上。

按照央行给的利率,五年以上的借款利率在4.9%。

而银行肯定会在这个利率的基础上上升一个点。

那就是6%、所以银行通过拉存款,再借给有需的人,在中间赚一笔差价,用这笔钱用于银行的业务发展。

一般像国有四大行,那些总行或者是在那些一二线城市的大银行,他们就是在年底和六月底,这两个月份是最缺钱的时候,像其他月份情况几乎还好。

但是像那些中小银行,可以说是每个月的月底缺钱,到年底更加缺钱。

因为小银行它的品牌影响力实力不如大银行那么根深蒂固,肯定不能通过自身品牌影响力拉一批存款的客户,有很多银行是很多人连听都没过。

特别像那些地方性银行服务范围有限,只在这一个地方,对于这样的银行来说竞争压力大,吸储压力增强,可以说是每天都缺钱。

总结:

所以说银行到底是几月份最缺钱,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的具体啊,根据每家银行的规模不同,吸储能力不同,那么就有不同的缺钱月份,但是总体的缺钱月份一般都在六月底12月底。

所以只要大家选择好银行缺钱的月份,再将自己的钱存入银行,那么银行给的利率将会高一些。

而有的人想问,既然银行缺钱,那么我们存的钱到底有没有保障呢?

答案:肯定有保障。

早在2014年,银行就发布《存款保险条例》,只要在同一家银行存款,本金不超过50万,就算银行发生破产倒闭,那么最高也能赔偿50万。

所以只要在同一家银行存款,本金不超过50万,那么它的安全性就是非常的高。

有一句话说得好,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感谢各位朋友观看和支持)。




银行什么月份最缺钱?这基本上有固定的时间规律,即每年的6月底和12月底,银行最缺钱。

所谓的银行缺钱,从百姓的角度来看,银行缺钱主要表现就是“揽储”和“高息揽储”。而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缺乏流动性,主要是因为存贷比和银行内部存款目标任务考核等因素造成。

而一般来说,年初的时间,因为银行急于吸收存款在年初放贷出去以便于贷款的时间和效率最大化,因此,年初往往百姓会看到银行揽储活动比较多。这时,不论是揽储利率还是揽储的礼品等相对会比平时优惠。而年底,则主要是各地银行对于年度上级行给予的存款指标考核。因为涉及到银行总表账的考核和地方支行的分明细考核,各自的利益驱动导致银行往往会抓紧揽储和完成该考核目标而积极揽储。

这些是银行内部的基本运行规律和管理规律造成的。其他比如,银行因为特殊需求,比如国家要求加快贷款对企业的流动性支持加快加大放贷,或者历史上因为市场存在银行即将上调存款利率等因素,也会触发银行在阶段加快揽储和高息揽储的内在需求。




说实话,银行是一年四季都缺钱...……但具体缺钱的原因又不一定是相同的。

银行为什么还会缺钱?

有两个缺钱的状态。

第一,银行有个指标叫做“核心资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块是银行抗风险的保障。主要包括永久性的股东权益和公开储备。

目前我国银保监会对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是不能低于8.5%,一般银行缺“核心资本”的时间都不固定~ 一般银行特别缺核心资本都会考虑进行上市!

第二,或者是缺存款了,缺存款就很简单了,直接给员工下达拉存款的指标就好了啊~


银行什么时候最缺钱呢?


准确说来是12月-1月。银行也要冲业绩,所以年底的时候会特别需要钱。不然也不会有各种“开门红”营销活动了。

所以你看,一般银行到年底活动特别多,就是因为“缺钱”了。

还有个原因是春节前后需要资金的企业也比较多。在借贷方面,银监会对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考核为8.5%,也就是说,这家银行100亿核心一级资产,最多可以借出去1176亿。

我是界界,码字不易,喜欢的话请点个赞,关注一下我吧~




我不是银行的员工。

但是,还想凑个热闹,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银行既然有最“缺钱”的月份,那也就有最“有钱”的月份。

我认为银行最“缺钱”的月份是农历腊月。相对应的,最“有钱”的月份是农历正月。

原因很简单,要过年了,大家都提前准备好红包和压岁钱。过年期间,好些人会收到不少红包和压岁钱。现在人们都不喜欢带现金,就都存银行了。

这就是我理解的银行最“缺钱”的月份。

玩笑也好,真的也罢。大家自己去悟吧!




银行最“缺钱”的时间应该是12月份;

普通人的感觉银行是最有钱的,我们常说的“你以为我是开银行的啊“,其意思就是银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现金,但真实情况是银行真的也有”缺钱“的时候。

1,作为普通储户的感受,银行6月底和12月底最缺钱

我曾经一家国有大型银行有150万的资金,因为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就买入了银行的现金宝。每年的6月底,12月底都会有客服经理(银行给资产超过百万的分配一个客服经理)打电话来,请求我把银行的现金宝赎回。一般在6月的最后一个星期,12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

这样理财的产品就会转成银行活期存款了,这个可能是和银行的存款考核有关,还有也可能和客服经理的理财销售业绩有关。一般这种情况下,我都会尽地地去配合客服经理,君子成人之美,虽然有几百快的利息损失,但还是希望能帮到其他人。

2,从上市银行看,银行在12月份最缺钱,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最低;

下面是工商银行2019年的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到2019年12月31日的先进及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款项是一年中最少的时候;

下面是工商银行2019年财务报表里的现金流量表,可以看到2019年12月份是银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最低的时候,可以说银行这个时候是最“缺钱的”;一般银行在最后一个季度的现金流是减少的。

3,因为监管的”资本充足率“而导致的银行”缺钱“,一般也是在12月份到达顶峰;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2018年底,系统性重要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9.5%和8.5%,其他银行在这个基础上分别少一个百分点,即10.5%、8.5%和7.5%;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以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03%、11.58%、14.20%,分别高于监管规定2.53、2.08、2.7个百分点,貌似有一定的安全边际。

资本充足率=(总资本-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

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

可见,资本充足率和银行的风险投资相关,风险投资包括各种贷款,股权投资,投资额余额越高,投资的风险越大,资本充足率会降低。

其中个人房贷的风险权重是50%,风险相对小,风险权重也相对小,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银行大力发展个人房贷业务。

因为有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需要,而资本充足率是不能通过银行存款来补充的(银行存款会被记入银行的负债);

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类。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因此我们经常看到银行缺钱的时候会增发股票,发出优先股,发行可转换债券或者长期银行债券。这些都是”缺钱“的表现;

一般银行会在12月到3月份之间派息,而派息会直接导致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银行可能会在这时候有补充资本金的需要。

4,监管中”准备金充足率“的指标;

我们理解的银行的运作模式是,我把100万存在银行,银行把100万借给客户A,客户A又把这100万存在银行,银行再借给B,B再存银行,再借给C...可以无限借下去,事实是,央行有存款准备金的要求,简单说储户的存款要先放一部分在中央银行。

这时候银行要想开展更多的业务就需要吸收更多的银行存款,也就是我开头提到的那些银行客服经理打电话来请求我们把理财产品拿回来作为存款的那种操作了。

一般来说,12月底是央行考核的时间,还有很多人为了年底结算会取出大笔的存款或者现金过春节,这时候可能会出现银行的准备金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缺钱“

从个人感受和监管的需求上分析,银行一般在12月底最缺钱。




银行其实一年四季都缺钱,但如果非要说银行最缺钱的时候,一定是每年的12月底。

年关将至的时候,大量的资金会从银行抽离,各家企业都要去结算年度款项,准备年终奖金,很大一部分钱会流入个人的腰包,而他们却要等春节过后才把这部分钱存回银行里。

而此时的银行,账面上的资金流动性紧张,当然就会缺钱了,又必须面临年度大考。

这个时候,不论是银行的存款,还是银行的理财收益,包括货币基金,都会有利率抬头的趋势,银行开始大量地揽储。

所以,聪明的客户,都懂得在年底去银行存钱,就是因为年底的银行存款收益,会偏高一些。

这种缺钱的情况,往往会延续到春节过后的一个月左右,并不是1月初就能得到缓解。

每年1月份贷款额度相对比较宽松,会释放一定的流动性,但储蓄紧张要等到2-3月份才缓解,这个阶段也就自然成了银行最“困难”的时候了。

当然,不论是低息揽储,还是高息揽储,都是银行一年四季在做的事情,毕竟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存贷款的息差,账上有钱总比没钱来的好。

至于很多人说,银行一年四季的考核KPI,迫使银行的客户经理去揽储,这些都只是前端最表面的现象而已。

这反映出银行自身存在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并不是大众想象的那样,银行大门朝南开,每天有人来银行“送钱”。

其实,银行是国之命脉,中国经济最底层的基石,不论是存款还是贷款,都直接影响着整个经济的发展,非常的关键。



为什么银行必须“缺钱”?

稍微懂一些经济学的人都明白,如果银行不缺钱,那才是出事了。

当没有人去银行贷款,而大量的人把钱存到银行里的时候,银行自然就不缺钱了。

而这种不缺钱的背后,反映了几个现象。

1、投资机会很少,大量资金涌入银行。

如果整个市场环境很好,人们优先考虑的一定不是去银行存钱,而是做投资理财。

毕竟大部分人都明白,把钱存银行的结果,长期来看就是货币贬值。

但是银行储蓄相对于其他的投资方式,安全性是没话说的。

所以,当风险大于收益的时候,就会有大量的资金涌入银行,选择定期存款,或者是一些货币基金,包括有一些资金会选择投资长期国债,甚至买一些保险。

适度的存款是好事,但是大量的存款一定不是好事。

投资机会少的背后,一定是整个市场出现了问题,甚至都让那些热钱不敢去做投资了。

而这个时候,由于钱越来越多,银行也会选择降息,去释放流动性。

如果降息都达不到效果,依然有人不断往银行存钱,那情况可能就更糟糕了。

2、消费意愿降低,风险防范意识大大增强。

大量资金存入银行,还体现出整个消费市场正面临挑战。

为什么经济不好的时候都会推动消费,因为消费的背后是生产链,是实体经济,是劳动就业。

也就是说,当整个社会处于相对较低的消费意愿时,社会生产力就出现了问题。

当人们不愿意透支去消费,甚至不愿意花钱去消费,而是把钱存在银行,一定是有大的风暴要来了。

你去把钱存银行的本质目的,不就是为了安全,为了放心吗?

这也就是为什么去年疫情过后,银行的存款金额暴增的原因,很多人不敢继续高消费了,因为怕赚不到钱,或者突发一些变故。

对于整个经济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3、实体经济不好,贷款的人群变少。

很多人对贷款其实有误解,认为贷款并不是一个好东西。

但事实上,贷款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金融工具。

贷款意味着杠杆,有人花银行的钱来进行发展,从而背负了债务。

银行贷款总体的坏账率相对较低,是因为银行风控体系到位,贷款利率也并不是特别高。

如果市场环境不好,银行会升高贷款的利率,控制审批,以免出现更多的坏账,而当市场环境稳定的时候,银行会适当放宽贷款,去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市场出现火热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时候,银行则会收紧贷款,避免系统性次贷危机。

总之,贷款是调节整个经济发展的手段。

当贷款端放低利率,却仍然没法把钱借出去,或者说没有人来借钱的时候,那么一定是实体经济萧条的时间,因为贷了款也不知道要干嘛用,各行各业都在萎缩。

所以,当银行出现账上钱很多,借不出去还一直收进来的情况,是很可怕的。

这种情况下,会有几个必然的结果。

1、经济发展放缓,甚至停滞。

大多数这种情况发生在经济发展停滞的时期,甚至出现通货紧缩的状况。

市场上的钱不再进入实体,也不借道资本市场进入实体经济,那经济发展一定好不起来。

银行的钱越来越多,市场上的钱就越来越少,不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资本市场,都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这时候,整个经济已经很难再用货币政策去刺激,可能低息无息贷款给企业,才是一条活路。

2、企业不景气,失业潮来袭。

出现这种情况,预示着企业正面临一场危机。

劣质的企业,会因为贷款断供而不断倒下,优质企业也不敢盲目扩张,因此不会去问银行借钱。

这种局面势必会造成大量的人员失业,失业潮就会来袭。

而越是面临失业危机,就越容易把钱存到银行里,而不是花钱去投资,或者去创业。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安稳都会有很大的冲击。

3、社会信用度降低,资金流转速度变慢。

与此同时,整个市场资金的流速会变得异常缓慢,因为谁都不敢用钱。

市场的信用度,也会一步步地走低,人们只会越来越相信银行,储蓄就会越来越多。

这些钱没有办法再流转到实体经济链上,资金也就无法运转起来。

要知道,钱的流速是整个GDP的基础,钱要是流通效率慢了,整个经济的供应链一定就会出现问题。

所以,银行是不能够不缺钱的,而且必须每年去印发一些货币给到银行,再通过银行的贷款端口去投放进入整个市场,形成一个正循环。



说说央行逆回购和基准利率

先说央行逆回购。

央行逆回购,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还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

就是获得质押的债券,把钱借给商业银行,从而释放流动性。

当然,央行这么做可以获得回购的利息收入。

具体的操作,就是央行把钱借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把债券质押给央行。

到期的时候,商业银行还钱,债券回到商业银行账户上。

这是一种变相解决银行没钱的问题,说明了如果市场真的缺钱,央行是会做宏观调控的。

央行完全可以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去做逆回购,确保市场不缺钱。

因此,银行的缺钱与央行判断的市场缺钱,完全不是一回事。

宏观调控可以确保市场不缺钱,银行所谓的缺钱只是暂时的,与市场的关系仍在可控范围内。

再说说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也就是俗称的加息降息。

人民银行的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已经很久没有变化了,一年期是1.5%,银行可以自行浮动存款利率。

基准利率,其实也是释放流动性的一个信号,对于银行的影响很小。

银行本质上是吃息差,就是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中间的利润。

存款的基准利率下调,贷款利率也会随之下调,保持两者的平衡。

这也保证了,作为“中间商”的银行,能够有稳定的利润来源。

现如今,银行要调控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已经不再采取调整基准利率的方式,而是改为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可以有效的调节流动性,而基准利率上浮的限制打开,也确保了银行可以通过利率浮动来调节基础的存款体量。

存款准备金,顾名思义,把钱存进去之后,银行要提取多少资金。

比如当下的存款准备金率在15%,那么代表100块钱存款,银行最多可以拿出85块用于放贷,而这个85块如果通过资金回流到银行,那么又可以放贷85块的85%,就是72.25块钱出去,周而复始。

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市场的流动性就越足,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市场流动性就越差。

当银行自身缺钱,而央行又没有开展逆回购的时候,可以通过提升存款利率的上限,来吸收居民的存款,从而达到自身的调节。

银行的体系和机制,确保了银行的正常运作,也保证了银行可以根据总的政策有效调控市场上的货币资金,助推经济走在良性循环的道路上。



银行缺钱时,该不该存钱

我们都知道,当银行缺钱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揽储的措施。

一边是实实在在地提升存款利率,甚至部分理财产品收益也会上浮,另一边是送柴米油盐等礼物,给储户一些合同外的利益。

很多人就会问,那我是不是每年就等着年底去存钱,最划算了?

如果单纯从收益角度来看,年底去存钱,一定是利益最大化的。

但存款本身是一种资金规划,没有必要因为这些利息差,就等到年底再去存。

毕竟等待期间如果是放活期,或者做短期理财,多多少少还是会有收益损失的。

除非是金额较大,打算放存款周期较长的资金,否则并不建议等到年底,意义不大。

另外,银行其实在每个季度末,尤其是年中,也就是6月底,同样会资金流动性紧张,也会有短时的利率上浮出现。

所以,可以安排这个时间去做一次存款储蓄也不错。

合理的资金规划,才是存款最重要的一点,因为一旦定期转活期,利息的损失就很大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银行和小银行,如何选择更好?

大银行缺钱的概率,其实比小银行要小,或者说银行可以自行解决,而小银行则更倾向于揽储。

也就是说,相对而言,小银行在年末的时候,会给出更高的存款利率,来加入这一场存款争夺战。

如果资金量比较小,低于50万的存款保险保障额度,建议把钱存在小银行,可以做到利益最大化。

如果资金体量较大,那么建议还是放在大银行里,毕竟大的银行更省心更安心,至于那些利息差,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大。

所以,如果手头上有钱,又恰逢年底,过年也不用,可以提前存入银行,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记住一点。

虽说现在的银行随处可见各种理财产品的销售,但是中国的银行主要利润来源,依旧是存贷差,而且,在短期内这种情况并不会得到改变。

银行是国家经济的基石,安全性自然没话说。

至于很多人纠结存银行到底划算不划算,其实是这笔钱到底更注重安全,还是更注重收益。

既要又要,才理财圈内是行不通的,在银行就更行不通了。

在银行最缺钱的时间点,去给银行送温暖,能得到的回报,也一定是更高的。




银行没有不缺钱的时候,只要存款成本够低。来多少要多少。为啥?

银行绝大部分收入来源就是存贷款利差。没有存款,哪来的贷款。没有贷款,哪来的利息收入。没有利息,哪来的利润?没有利润,吃什么?

俗话说,“一万两万不嫌少,百万千万不嫌多。”银行员工的日常就是拉存款。每到月末、季末、年末,银行在很多时点都会考核存款指标。

所以说,各个月份没有不缺钱的。要是非要大致分一下。主要是12月份以及年初,其次是6月末。

一、12月末

12月份是年报时点,很多指标(包括存款)都会上表,银行有冲业绩的需求,还涉及人民银行MPA考核(即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含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等指标,且权重高)。这个时候不冲更待何时。

二、年初

年初一季度是银行的放贷旺季,大家都在冲贷款指标,早放款、早收息、早受益。况且一季度(大部分二月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很多人会在年底收债或还款,大家还要发工资、采购、消费等等,企业及个人现金需求量大。

所以主要是这2个时点。可以通过观察国债逆回购利率、银行间拆借利率等指标观察利率走势,了解资金紧张情况。

银行另一种缺钱的含义是缺净资本或者说资本净额。根据巴塞尔协议,对一般银行来说,资本净额/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期末总额要大于等于8%。8%是个很基本指标了。风险加权资产增加要容易的多。而提升净资本比较难。主要通过股东增资、IPO、可转债、资本债等方式解决,但并不容易。




#理财大赛第三季#通俗来说,银行是吸纳存款,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存款什么时候才够呢?几乎就没有够的时候;什么时候最缺呢?什么时候都缺。虽然银行没有最缺钱的时候,但银行有吸纳存款力度最大的时候。

搞清楚银行什么月份吸纳存款力度最大,对于我们老百姓理财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去银行理财,有可能会获得较高的收益。

一年当中,银行吸纳存款力度最大的时候有两个,一个是年初,一个是年末。

年初

银行在吸纳存款方面声势最大的时间就是第一季度。有朋友在银行工作的人一定都见过,银行人在朋友圈发布的开门红信息。这些信息内容包罗万象,或风趣幽默,或诗情画意,但是只有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存款。

为什么年初会是银行吸纳存款力度最大的时候呢?因为银行在考核存款时,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年日均存款量。年日均存款量的计算公式就是,存款金额*存款天数/360。

假设张三在1月1日存了10万元的一年定期存款,李四在7月1日存了10万元的一年定期存款。两者存款金额都一样,但由于存款时间不一样,导致两者的年日均存款量也有所不同。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来简单计算一下:张三的年日均存款量=10万*360/360=10万。李四的年日均存款量=10万*180/360=5万。虽然二者的实际存款数字是一样的,但是反映到年日均这个指标上就有较大的不同了。

也正是这个原因,银行才会下大工夫在年初吸收存款。

年末

银行在年末一般会有个冲刺季,这个阶段不像开门红要持续一个季度。它往往会在11月中旬开始。在那个时候,银行已经开始大致估算一年的财报了。具体哪项业务还差多少能够再上一个台阶,这个时候就比较清晰了。

总分行根据初步核算的情况再下达一个冲刺指标,不用想,无论如何存款都是一个少不了的指标。银行有个存款时点的考核,它与年日均考核期间内存款不同,它是考核12月31日这个时间点的存款数量。

存款时点的考核权重相比过去是有所下降的,但大部分银行仍将时点存款冲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

总结:

年初和年末是银行吸收存款力度最大的时候,具体来说是第一季度和最后一个半月,共计四个半月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段内,各大银行都会通过提升活动力度,加大营销投入来吸收存款。有些银行会直接提升产品利率,有些银行会加大一些礼品或权益投入力度,甚至我了解到有些银行还会授意理财经理使用现金来吸引客户存款。

在年初和年末,如果没有好的投资渠道,在银行办理存款和理财产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国庆节至春节期间最缺钱,如果再叠加季度末,那就更缺钱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商业银行   银行   时点   日均   央行   月末   流动性   利息   利率   存款   贷款   年底   资本   指标   资金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