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的人为什么可以不加班还能拿到不错的薪水?

搬运一个我在知乎的一个高赞回答:

几年前,我们家洗衣机的门把手坏了,于是我找到了西门子售后。

西门子售后的报价是360块钱,于是我想跟对面讲价,没想到对面态度极差,不仅不还价,还威胁我不要买别人家的把手,否则他们就不负责维修。

他们这句话反而提醒了我,于是我在淘宝上搜索了一下,淘宝上的价格是25元包邮,还附送教学视频。

这个门把手全部是塑料材料,只要模具做出来就可以无限量产,成本就会趋近为零。

如果世界上只有西门子能生产这种模具,那他们可就赚大发了,每一个把手都能挣三百多块钱。假设西门子老板把门把手十分之一的利润分给生产线工人,那么一个工人每天生产十个门把手,就能挣到三百多块,而当时的建筑工地力工干一天活也不过才一百五十元。

西门子公司只需拿出其中的一小部分,就能让他们的工人过的非常好,虽然大头还是被西门子的老板拿走了。

这个模具就是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积累的先进生产力。

后来某个国内某淘宝小厂仿制了这个模具,这家小厂没那么贪心,不想赚那么多的利润,于是门把手价格降到了25元。

这个小厂家是谁我想大家都知道了。

虽然西门子原装的质量可能会好点,其中还包含研发成本和广告成本,但是你价格高一点,比如三十五十的我都能接受,你高十五倍是不是有点太过份了。

结果现在西门子把利润全给工人,工人一天生产十个也赚不到原来的利润了,于是西门子的内部矛盾就越来越尖锐了。

下一步,当然就是联合起来围剿这个淘宝小厂了。




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工业积累。

有学者做过统计:在宋朝时期,欧洲的君主的生活大约和宋朝汴梁城的守大门的差不多。你的问题,当时可以反着问。

而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雾都伦敦的一个工人一天的工资大约是一碗饭加一个馒头的水平。而当时的满清政府靠着瓷器,茶叶赚的盆满钵满。实在没有出路的英国不得不贩卖鸦片,而中国人竟然有钱吸鸦片。败家的满清政府一直败家到1895—1900年,才从世界GDP第一挪开。

但随后千年基业毁于一旦。

说远了。再说说你的问题。

欧洲靠着野蛮和积累完成了工业革命,随后出现了问题:随着工资增长,英国工资比德国高。于是英国把部分劳动密集型的工业转移到美国,以求降低工资和德国竞争。依次类推。

80年代,日本工资比美国低,于是美国把工业给亚洲四小龙,日本给中国。并最终都选择把低端密集型工业交给中国。

这时候的欧美是什么样子?

他们几乎垄断了高档消费品市场,专利市场,标准市场,资本市场。而这一切市场都是最赚钱的。

以资本市场为例。美国上个世纪索罗斯利用资本炒作东南亚各国货币。用时一年,洗劫了东南亚三十年发展的成果。

以标准市场为例。世界上只有电信4G,5G标准,中国获利。而其他标准全是欧美制定。他们完全偏向自己的企业。别的企业为此要付出巨大的资金代价。

以专利市场为例。美国控制了世界生物制药的70%的专利。美国七大制药公司,每一个都是万亿美元的身价。赚的钱也是以万亿美元为单位。

以高端商品为例。世界服装企业的利润90%被10%的企业赚走。而这10%就是高端制造业,关键是他们的质量还不行。其衣服,包包,皮鞋一撕就开了。但是这就是所谓的高级货。因为话语权掌握在他们手中。

这种情况下,欧美当然可以大谈特谈什么轻松工作。因为他们的钱赚起来非常容易,水涨船高,也容易给一些低端工作高工资。可以规定,三个人的企业必须有男女两个厕所,而不是男女混用厕所。

反之在低端制造业,中国则需要靠生产2亿双鞋换来一架波音客机。这时候没有议价权的中国老板不得不选择剥削工人。美国老板说一双鞋1美元,你就没有办法卖到2美元。所以,他们给的工人的工资是最低的。这就是现实!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必须在高端制造业站稳脚跟,并且在其他三个行业获得话语权。否则随着中国人工资的增长,产业必将转移到工资更低的越南等地。

为什么华为,比亚迪们受到追捧,小米,联想们受到唾弃。是小米联想们不赚钱吗?是小米联想们卖国吗?是小米联们不雇佣中国工人吗?都不是。


是因为现在的中国必须走向高端制造业,而不是低端,甚至中端混饭吃。因为随着中国人工资的增长,这一切都会从中国离开。最好的结果是小米联想们把工厂设到外国,中国步入所谓的“中等国家收入陷阱”。最糟是小米联想们也破产,被什么印度飞饼牌手机公司,越南大稻牌电脑取代。

而在这条道路上,华为的高端就是芯片,比亚迪的高端就是EV,DM电动车专利。他们都在冲击高端,所以我们也必须支持。




莫切一直都很爱国,从未去过发达国家,甚至都没出过国,但是莫切的同事遍布各个国家,莫切就讲讲他们的故事。

我们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分销,业务遍布北美,南美,欧洲,日本等地,而我们是做后台系统开发的,基本都在北京和成都。我们类似于技术外包一样,需求都是美国那边提,所以会经常与那边的同事沟通,我们公司也非常喜欢让中国人去那边工作。

基于业务的关系,我们会看到很多商品的价格数据。有一次在做一个物流项目的时候,当我们正在讨论业务逻辑的时候,我们同事非常惊奇的发现安装个电视才75美金,他觉得实在是太便宜了。她家安装电视花了200多美金,墙上打孔还得单独算,后来电视坏了一直不敢叫人来修。这个同事是个中国人,是在我们公司工作好多年之后才去美国定居的。

另外一个同事,台湾人,三岁去的美国,他算是完全融入了美国生活。只要到了下班时间,他会准时离开,放假时间永远别想找到他,不管多么重要的事情。有一个和INTEL的需求,非常简单,如果放在我们这里,半天就可以解决,可是他们竟然来来回回讨论了一个月,至今没有解决。领导让他来中国出差,他说他不喜欢出差,出差净应付饭局了,工作效率不如待在美国。这就是他的风格。

再说一个同事,地地道道美国人,大胖子,据说还得了帕金森,走路都大喘气。可是公司又不能开除他,领导只能叫我们多帮帮他。他发的邮件经常会因为手抖而多一个或者少一个字母,多一个空格是经常的事情,对于我这种蹩脚英语,通常是靠猜的,难啊。就这样他还有兼职工作,下班之后要开Uber,也不知道他注册司机是怎么通过的。

发达国家之所以是发达国家,物质丰富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物质丰富一是靠提高人均产量,二是靠剥削其他国家。而美国两样都占了。

提高人均产量绝不等于提高工作效率。美国农业主要靠机械化,自动灌溉系统,在加上他们的大平原,一个农民的产量抵得上我们好多个农民的产量。

另一方面,以苹果、高通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自己只做做设计,由其他国家提供零配件,组装代工,而他们却能赚走大部分的利润。这样的科技碾压,既是人均产量的碾压,也是赤裸裸的剥削。

当然还有更直接更厉害的剥削方式,那就是美元霸权。他们只需要多印钞票,然后直接投资全世界优秀的企业或者发债给全世界。最后全世界优秀的企业都给他们分红,更野蛮一点,汇率稍稍一波动,剪全世界人民的羊毛。

这些钱流入美国,你以为只会流到上层人民的口袋,不会流入普通人民的口袋。当然不是,只需要提高劳动力价格,就是提高人工成本。装个电视收费,还有额外的搬运费,打孔费。网上有个段子,说在美国买菜,一颗整的比半颗菜便宜,因为半个要切一下,人工成本就上来了。不知道这个段子是不是真的,但是人家的肉、菜确实很便宜。同事们都说如果去餐馆吃饭很贵,自己做饭确实很便宜。美国的普通人民,就是这样,拿到了不错的薪水,还不需要加班。因为全世界都在为他们买单。

上班时间偷偷码字,希望老板不会看见。。。




我们做不出交换机的时候,一块用来隔开2个交换机的铁板卖5000。0.3平方的那种。

华为造出交换机之后,思科说这块铁板白送,其实不用也行。




因为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在高端领域带来的压力还是太小了。

我以京东方与三星做一个对比。

京东方从2017年开始,液晶屏的出货量已经是全球第一,但是京东方不管是在价格还是利润上和三星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2018年京东方971亿,三星屏幕营收1925亿。京东方的利润为34.25亿,三星屏幕利润为155.3亿。

即使是2020年,三星在液晶屏这一块收入也是远高于京东方的。

这里有一点请注意,很多人说三星放弃LCD,专攻OLED;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三星放弃的只是低端LCD产品线,但是高端IPS-LCD这个领域三星不管是在出货量还是利润上都要远远高于京东方。

换言之,虽然京东方目前确实做到了出货量世界第一,但是京东方主要侵占的是中低端市场,而且依靠的还是性价比,或者说低价优势。

这就造成京东方并不能真正享受“行业第一”带来的红利。

相反,三星虽然出货量并不是“行业第一”,但是它的营收和利润率是行业第一,甚至三星对研发的投入也是行业第一:

三星电子2021年3月10日表示,2020年三星研发支出比2019年多1万亿韩元,达到21.2万亿韩元(186亿美元),刷新历史新高。

因为我这几年从媒体出来开始做涉外电商,在制造业领域,规模相应意义没有那么大,因为可替代性太强。

有人说,我国做什么都能做成白菜价。

这在我看来不是表扬,而是悲哀。

因为这意味着你的产品不是白菜价,别人不会买。

我这些年接触过的制造业厂家不少,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细分领域规模做到亚洲乃至全球第一,但是它们活得都特别苦,特别累。

为什么?

就是产品利润率提不起来,想涨价订单就减少。

京东方难道不想把产品价格和三星看齐吗?它当然想,但是京东方价格和三星一样了,还有人买京东方吗?

最后,日本已经不再疯狂加班了,这两年日本也已经立法严禁超时加班,违规企业会被日本政府重罚。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不那么复杂,简而言之,就是他们有好的产品,可以拿具有高新技术的产品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使员工不用加班就可拿高薪。




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时间长,过硬的产品比较多,利润也很丰厚。

举几个实在的例子。

英国。表面上看在衰退。我们国家的很多高档检测设备,来自于英国的Renishaw公司,专业做激光干涉仪、球杆仪等等检测设备。2009年,我们选购了其中的三件,花了一百多万RMB,还要单买一台笔记本电脑。




瑞士。以前与瑞士的一个设备制造公司合作过。一台设备卖到中国大致150万左右。这种设备千万别出问题,如果有问题让他们来维修,费用很高。其中的PCB板,3000$/块。这些PCB板,如果在中国做,1000RMB不到。




荷兰的ASML光刻机,我们大家都知道它的历害,EUV光刻机,一台大概1.2亿欧元。最要命的是,即使价格顶到天了,人家还不卖给你。



日本。日本人有很多高新技术的东西,如相机、高端设备等。即使是一些很小的东西,也卡着我们。比如0.11mm的导丝嘴,订金交了半年多了,依然发不了货。东西不起眼,就它会做,价格是弹性的。




在发达国家,产品工艺成熟,单位时间内员工产生的效益更高,薪资也就很高。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去瑞士一公司做技术培训。去他们的研发、生产、销售等部门学习。他们工作很轻松,每天8小时,到点走人,从不加班,每年两~三次国外旅游,雷打不动,到时间就走了。



工作轻松,但效益不错。当时我们每月1500RMB,他们的研发人员大致8000瑞朗,合45,000RMB;车间生产线工人5000瑞朗,合28,000RMB。到那说理去。

但如果你看看他们的设备,设备的价格,就会觉得他们拿的很值。他们有成熟的产品,不用拼命。




总结:发达国家先于我们至少100年的工业化进程,我们有很多高端设备还要依赖他们。虽然我们国家在高端领域也有一席之地,但水平上还有差距,种类还不齐全。

这种产品水平的差距,也体现在了薪资上。也就是说,公司不可能给你发更多的钱。那些暴利行业,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等到把大把的投资、政策红利用完了,高工资也就随之终结,现出原形。

一句话,要实现全民高工资、高福利,必须有享誉全球的过硬产品,这是硬道理。




原因有一下几点

1、几百年的对殖民地的掠夺史,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好的社会福利原始是带血的。

2、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先发优势,几乎制定所有的标准。后发国家想要迎头赶上,就必须用他们的标准,想要离开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另辟新的赛道几乎是不可能的。

3、跨国公司和知识产权法律。这是欧美发达国家攫取世界财富的两把爪子。在我的游戏规则里,用我的技术专利乖乖的交钱,例如:高通;一旦你有其他动机,或者研发出了新技术,想要跟我抗衡分走我的蛋糕,就用法律起诉你,例如:华为事件。

4、国际地缘政治的因素。传统的发达国家都在欧美,新晋的发达国家亚洲的日本、韩国,都是美国的马前卒,政治、军事上听美国的。通俗来说,让不让你成为发达国家,美国说的算。就算同意你成为了发达国家,但是你的相关产业必须整合在我的产业内,例如广场协议对日本的整合。中国想完成产业升级,动了欧美的奶酪,美国对中国的围堵、对中国的贸易战、科技战就是个例子。

上述原因都是发达国家可以高社会福利,民众可以不加班甚至一周上不了几天班还可以有不错的薪水的原因。中国现在为什么好多企业996,007内卷的这么严重,核心原因是中国还没有完成产业升级,在相关领域没有话语权,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太少。等我们完成了产业升级,相信我们就不会那么累了。




从本质上来讲,这是因为发达国家掌握了大量高价值产业,并形成了相当的技术壁垒,使得这些产业可以由发达国家来进行定价。即使不需要很努力地加班工作,这样的产业都有足够的利润可以给员工提供非常丰厚的劳动报酬。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个重要概念:发达国家是怎么来的?简单地说,发达国家是三个要素积累而成:资本积累,技术积累,时间积累。最近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有一个重要分水岭,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诞生,不是“瓦特改良蒸汽机”这样一两句话那么简单的事情。最开始是英国人发现,在国际贸易中,卖手工业制成品能够获得的利润,显著高于卖原材料的利润。说白了,就是卖布的利润,显著高于卖羊毛的利润。

于是,英国搞了圈地运动,大量养羊生产羊毛,然后纺织布匹。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积累了一些资本,可以投入到改良生产方法和工具上。在不断改良工具的过程中,纺纱机越做越先进,最终发展到了18世纪的珍妮纺纱机。这让英国人首先取得了人类社会近现代史上的技术优势。

在英国不断获取技术积累的同时,英国也通过海外掠夺,同步积累着资本。英国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本之后,又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工业生产之中,逐渐完成了工业化。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从14世纪的圈地运动开始,到19世纪完成第一个工业革命,英国可是花费了5个世纪的时间,才完成了技术积累。

由于那个时代的技术和科学的复杂度还没有特别高(和今天的光刻机相比),因此,哪怕存在一些技术差距,要追还是有机会在不长的时间内追平的。这就是后来德国能够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一直到今天,世界上人口超过2000万的发达国家,基本上没有变过,唯二的改变,一个英帝国的几个地方自立门户,比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另一个就是韩国晋升发达国家。

为什么发达国家的队伍基本上没有变过?因为技术的复杂度越来越高,先进国家和后发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到最后,没有规模的国家基本上都没有希望在技术上实现翻盘和超越了。

这就让发达国家垄断了高技术、高利润、高薪酬行业。垄断的意思就是:产能、定价、甚至卖不卖给你,都由发达国家说了算。在这种前提下,发达国家的人当然可以朝九晚五,还能拿高工资。

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今天美帝再怎么霸道,毕竟人家没有用枪指着全世界的脑袋说,你必须买水果手机吧!那么,为什么大家还要买水果手机呢?哪怕不买水果手机,为什么高端手机还是要用高通的骁龙芯片呢?

这就是技术优势带来的产业和消费需求。全世界的民众,无论你喜欢美帝还是讨厌美帝,大多数人都需要用手机,只要你需要买手机,那就必然要付钱给美帝。这就是技术优势带来的产业支配权,说到最后就是财富分配权。这样的企业就算“朝十晚四”都照样可以发高工资。

这些龙头产业就是起点。由于这些赚大钱的龙头产业的存在,发达国家可以承担整个社会的人工成本的上涨,使得基础服务业的薪酬都能抬到相当高的水平。打个比方(不一定是事实),因为苹果公司的员工在美国可以拿1万美元一个月,所以他们才能喝得起10美元一杯的星巴克咖啡,这样星巴克公司就能给一线服务员开3000美元的月薪(近似模拟)。

因为大量的高价值产业的存在,使得发达国家整体薪酬水平、消费水平、福利水平都上升了,这是人家不用加班干得太辛苦,就能实现薪酬很高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坚定地执行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

(全文完。欢迎关注)




个人粗浅的认为,内卷严重,不尊重劳动付出。。

一些评论说,产品价值低,利润少,那是扯淡的,你看看一些企业利润很高,财务报表很好的企业,你去了解下工资,还是一个吊样。。

主要还是内卷而已,本人也混过很多家公司,大小企业也多干过,当然我是基层员工,公司基本不会尊重劳动付出,人家就开会就直说,你们要做就做,不做滚蛋,国内人那么多,怕没人吗?

特别是一些经济原因在,比如我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同事他说,唉,为了生存而已,他说自己小孩好几个,房贷要还,父母要养(他家就他一个儿子,农村吗女儿之类不养老),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三星   京东方   发达国家   工业革命   英国   日本   美国   中国   薪水   工人   利润   工资   美元   产业   科技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