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事业单位工资是怎么算?

一、新录用人员见习期的工资待遇

事业单位工资分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三部分。基本工资又分为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津贴补贴是按照国家的津贴补贴发放,行业不同相应的补贴也不同。

大学应届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的,第一年为见习期,也就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的试用期,试用期为12个月。

(一)见习期工资

见习期发放的基本工资不区分岗位和薪级工资,发放的是见习期工资,具体标准为:

(1)大学本科毕业生,见习期工资为1610元,各地区在2017至2020年有调整增加的,调整浮动大概在200-300元之间;

(2)获得双学士学位的本科生、研究生学历未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见习期工资为1755元;各地区在2017至2020年有调整增加的,调整浮动大概在300-350元之间;

(3)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见习期工资为1960元;各地区在2017至2020年有调整增加的,调整浮动大概在400-500元之间;

(4)获得博士学历的研究生,见习期工资为2165元;各地区在2017至2020年有调整增加的,调整浮动大概在500-600元之间。

(二)津贴补贴

主要津贴补贴包括:

(1)取暖补贴

各地区每年都会进行调整,综合全国来看大概在110-140元之间,如天津2019年为119元,一般按照最低档确定;

(2)物业补贴

各地区每年都会进行调整,综合全国来看大概在150-260元之间,如天津2019年为170元,一般按照最低档确定;

(3)交通补贴

综合全国大概在400-700元之间,如天津2019年为450元,一般按照最低档确定;

(4)通讯补贴

综合全国大概在150-220元之间,如天津2019年为170元,一般按照最低档确定;

(5)其他补贴

包括物价补贴、生活性补贴、独生子女费等,每个地区都有所差异。

综合以上工资标准,本科生见习期工资大概在3000到3500元之间;硕士研究生大概在3800-4300元之间;博士研究生大概在4200-4900元之间,因每个地区、行业不同,所以上述工资标准会有所不同,估算的时候可以将上述标准作为基准线上下浮动,浮动差距也不会太大。

二、见习期满转正定级后的工资待遇

大学毕业生一年后,见习期满后需要转正定级,转正定级后按照岗位等级、薪级等级确定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按照的单位规定确定(每个单位都有其自身的绩效工资制度)、津贴补贴虽有所调整,但调整幅度不大。

(一)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

(1)专业技术岗

①本科毕业生转正定级后,岗位等级为十三级,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岗位等级会晋升到十一级,十三级岗位工资为1390元;薪级工资执行7级薪级工资标准,为369元;

②硕士研究生转正定级后,岗位等级为十级,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岗位等级会晋升到八级,十级岗位工资为1600元;薪级工资执行11级薪级工资标准,为513元;

③博士研究生转正定级后,岗位等级为八级,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岗位等级会晋升到七级,八级岗位工资为1950元;薪级工资执行14级薪级工资标准,为657元;

(2)管理岗

①本科毕业生转正定级后,岗位等级为十级,岗位工资为1390元;薪级工资执行7级薪级工资标准,为369元;

②硕士研究生转正定级后,岗位等级为九级,岗位工资为1490元;薪级工资执行11级薪级工资标准,为513元;

③博士研究生转正定级后,岗位等级为七级,岗位工资为1820元;薪级工资执行14级薪级工资标准,为657元;

(二)绩效工资

转正定级后,就可以发放绩效工资了,绩效工资是由单位自主进行分配,一般情况下,绩效工资根据职务、岗位等级、职称以及工作贡献等进行发放,大部分绩效工资是比较客观的。

(二)津贴补贴

津贴补贴按照所任职的岗位等级等来确定,具体因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难以足以列出,如果要估算的话,可以按照见习期津贴补贴的基础上上浮50%-100%进行估算。

总的来说,大学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第一年见习期的工资待遇相对来说不是很高,但转正定级后,因为可以获得绩效工资的原因,收入有明显大幅度的提高。鉴于地区、行业差异,事业单位工资标准都有所区别,所以本文职能作为一个基础性的参考,有不妥之处还望谅解。




1、公示期过后人社部门会通知拟聘人员去各自岗位报道,然后单位的人事负责人给新进人员办理入职手续,从这个时候开始算工资。

2、一般人事部门会控制好的,一般让你再月底,或者是月中报到。这样做账会方便许多。

3、从当地人事局下文之日起计算您的工资。

4、要注意 试用期内没有。转正定级后核定薪级工资。

在编人员:就是你已经纳入了该单位的人事编制,就相当于正式员工。在编人员,就是指有编制的人员。例如在事业单位和银行,员工可能会有在编和非在编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在编人员是正式员工,非在编人员是非正式工或者是临时工。福利待遇有差别,但工资基数不一样,尤其退休待遇不一样。这种情况各个地方普遍存在。

非编制人员就是事业单位自行聘用的(包括临时工),就像企业聘用一样,不由财政拨款。 聘任制: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契约确定与人员关系的一种任用方式。一般的做法是由用人单位采取招聘或竞聘的方法,经过资格审查和全面考核后,由用人单位与确定的聘任人选签订聘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受聘人员职责、待遇、聘任期等。 聘用制是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事业单位与职工基本人事关系的一种用人制度,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的身份属性通过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确定。事业单位传统的用人制度是职工一旦被调入或分配到其单位,就终身成为该单位的职工。聘用制就是要将传统的用人制度改革成为合同契约式的用人制度;聘任制是事业单位内部具体工作岗位的管理制度,是相对委任制而言的。




对于入职事业单位的新人,想要知道自己的工资计算方式,那么需要了解以下的几项内容!

事业单位的工资是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构成。

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全国都是统一的,根据所处的岗位不同工资标准会有不同。

比如下图是专业技术岗位的工资标准表。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其中1-7级为高级岗位,8-10级为中级岗位,11-13级为初级岗位,可以看到高级岗位和初级岗位之间的工资差距是非常大的。

正常刚进入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试用期肯定是13级,那么岗位工资就是1510元,试用期结束后如果有初级职称可以定岗为12级,想要继续提升岗位等级则需要去获得职称。

而管理岗分为10个等级,1-10级分别对应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正常刚进入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试用期是10级,转正定级后为9级。而想要继续提升岗位等级则需要获得提拔。

至于薪级工资,初入事业单位则是和学历挂钩的。初中毕业生执行1级薪级工资标准,高中、中专毕业生执行2级薪级工资标准,大专生执行5级薪级工资标准,本科毕业生执行7级薪级工资标准,硕士研究生执行11级薪级工资标准,博士研究生执行14级薪级工资标准。

而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这个则是和各地的经济情况有很大关系,经济好的地区这两块工资加起来一个月六七千很正常,经济一般的地区可能只有两三千。

以上就是普通事业单位的基本工资情况,还有一些补贴如通讯误餐补贴、取暖费、住房补贴等,不同地方的政策不同,甚至还有一些地方事业编制也会有车补。而年终发放的奖金,各个省市的差异也比较大。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用简单的回答让您了解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
欢迎关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见,请下方评论留言探讨!




看有没有见习期,如果有的话,薪资只有基本工资和五险一金,这个比较低,同时,比如单位的年底考核,奖金津贴等暂时没有。如果没有见习期的话,那么相比之下,工资会高一点,因为度过了见习期,相应的工龄工资,岗位津贴,职级津贴会得到大幅提高,同时五险一金会随着调整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同时,会核发年底奖金,考核,文明奖等相关奖金,福利待遇会进一步得到完善,比如说见习期工资2500到手,公积金月入账800那么转正后到手工资会达到3700左右,公积金月入账会调整到1500➕,年底奖金视各单位工作情况而定进行发放。当然上述多指的是事业单位管理岗,专技岗收入还会增加职称相应收入,工勤岗一般会少很多。




这个全国各地不太一样,我只能拿北京来举例。

事业单位按经费拨付渠道分类的话,目前一般分为五类:1.规范工资事业单位2.全额拨款事业单位3.差额拨款事业单位4.自收自支事业单位5.参公事业单位

规范工资事业单位,是指所有人员的工资体系完全参照公务员的工资体系执行,但单位性质是事业单位,并不是参公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是按照个人的工龄、职务、级别进行单独测算的,是固定模式的,全北京市都一样。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目前的方法是地区政府自行规定年度的工资拨付数额,这个是由区政府根据财政情况自己定的,例如2018核定每人95000元,甲单位有10名全额事业人员,那么2018年度这10个人的工资总额就是95万元,具体工资分等分级由本单位自行制定方案,报上级单位审批同意就可以了。这种方法是比较麻烦的,单位的劳资部门要根据拨款数额进行比较繁琐的测算,还要分出等级,而且有可能第二年的工资核定数额就变了。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是指财政部门只拨付一部分的年度运行经费,其余经费允许单位通过经营活动自己赚取,这类单位如果效益好,在政策规定范围内是可以发放一些津贴补贴的。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只是叫法是事业单位,实际跟国企没啥区别,工资是自己制定的体系,有钱就发,没钱。。。。,不过一般情况效益都还能过得去,只不过没有财政兜底。

参公事业单位,除了叫法不一样,其他跟公务员没区别,人员可以和行政单位自由流动,身份是一样的,工资体系也是一样。

单论工资体系的话,参公事业单位、规范工资事业单位是一模一样的,差额和自收自支要靠自己去挣,全额是靠财政定工资数额(肯定不会超过参公及规范)

新入职的员工具体怎么计算,这个没法表达,不同类的单位算法是不一样的,目前劳资部门都有相关系统,输入你的工龄、职务什么的,各项工资也就都出来了。




事业单位试用期一年,一年后定级转正,试用期工资根据学历有格式套用,正常交五险一金住房补贴职业年金等,转正后加1000左右每月,以后凭岗位及专技职称确定岗位工资与岗位补贴,薪级每年加一次!




新入职的事业单位的话工资标准都是一样的吧,可能试用期工资没有那么高




1.从入职报单开始计算工资底薪。

2.岗位考核薪资。

3.针对不同岗位职责进行绩效考核领绩效奖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见习期   工资   单位   正职   副职   基本工资   试用期   津贴   各地区   绩效   事业单位   岗位   工资标准   等级   人员   职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