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孙子辈一定要回去奔丧吗?

当你在提问中强调"几个月的宝宝""十个小时"这些关键字的时候就能看出你不想回去,你是嫌麻烦,而不是应不应该的问题,不谢




家里爷爷去世了,所有的后代必须送上最后一程,虽然路远坐车辛苦,但是死者为大,还是不要找借口推托了事,不然你会为此内疚一辈子。




爷爷还活着,念着你叫你回,那就必须回。如果已死,那都是做给活人看的,你父母也是因为面子才叫你回,八个月的孩子路上出点事你担的起吗?也就不不把你当回事,心疼你的父母不会叫你回去的




如果是我妈,肯定说:宝宝太小,你千万不要回来了。




你爸妈有毛病吧?农村葬礼人本来就多,你爷爷儿孙又多,你还是个孙女儿,不差你这一个。别犯傻带着孩子回去遭罪。八个月的孩子经不住这么折腾。




我的观点 ,要理性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 ,毕竟是路程太远了 ,几个月的宝宝经不起颠簸 ,不回去的话, 亲人们也会理解 。

你不回去, 你老公必定要回去 ,老公可以代表你们送老人最后一程 。

老人在世的时候, 作为子女一定要好好孝顺 ,死了,死了 人都走了 ,那些葬礼那些仪式 ,还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如果怕小孩小,考虑到路途太遥远 ,可以把这个情况说给婆婆 ,相信婆婆会理解你 ,也会给亲朋好友做出合理的解释。

当然这要跟你老公协商好 ,这毕竟是家事 ,外人只是起到参考的作用 。




我见过一个儿子,亲妈死了都没有回来送最后一程。

一看这个问题,就是不想回来的意思。如果想回来,不问为什么?有这时间,早就去准备回家的行李了。

爷爷奶奶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爸亲妈,因为隔着一个辈分,亲情自然淡了许多。

与其在这种事上纠结,还不如问一下自己的父母,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结果就一目了然了。

很理解这些远嫁的女儿们,大多都是有心无力,所以,遇到突如其来的事情,就自己定夺不了了。

拿这事问网友没有错,但是别人又怎么知道你们家的内情呢?

这种情况,都是根据各自家庭而言的,万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公式的。

从小跟爷爷奶奶亲近,不来就觉得是终身遗憾,如果能来的话,自然想尽办法回来。但是,如果跟爷爷奶奶的关系一般,或者是不好,只是为了堵别人的嘴。长自己的面子,那还是别回来了。

来了也没有什么意义,还带着孩子,路途遥远,大家也都理解。

我们村里的一个老人死了,她的儿子都没有回家。

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更理解。因为儿子有出息了,读书读到研究生博士生,最后走出国门,去加拿大了。

如果他要回家的话,要坐三天的飞机,落地还要在当地隔离十四天,因为疫情没有彻底根除,这是规定。

这样,儿子回来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他老母亲去世了,信都没有给他,让他知道了除了涂增悲伤,也没有什么意义。

说实话,爷爷奶奶去世了,真正悲伤的又有几个?回家来也都是走走形式而已,来不来的也不要紧,离家那么远,还带着小宝宝。

宝宝太小,举行葬礼的时候,人多嘈杂,哭声一片,确实对小宝宝不利。万一惊着吓着,长病生灾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所以,建议那些有爷爷奶奶的远嫁的,在外地工作的孙子孙女们,尽量在老人家健康的时候,能来就多回家看看老人,不能来就经常打电话开视频问候一下老人。想给老人买东西别找借口,网购快递方便的很,不用亲自回家面对真人的。

如此以来,万一老人家哪一天突然归西了,也不致于因为没有尽到孝心,就后悔得哭天喊地,抱恨终身。





奶奶过世了,所有儿孙都急忙回去祭奠,唯独堂姐没有回去,当她说出不回去的理由,所有亲戚朋友都对她唾骂,还说以后不认她这个侄女了

奶奶是在10年前过世的,当家里通知我奶奶过世了,第二天,我哥、我以及堂弟他们都急忙赶回老家。当我赶回家时,已经是晚上十二点了,奶奶当时已经入殓了。奶奶是在我家过世的,是母亲在临终前一直照顾她直到离世的。在房子前面的空地上,用蛇皮纸搭建的一个很大的棚子,用来办理丧事。

依据家乡的风俗,家里老人去世,子孙们需每天晚上守灵,直到下葬。尤其是出殡前的晚上最重要,有些人家为了将丧事办得风光,还会请人来哭灵,唱戏,为逝去的亲人长脸,算是对亲人尽最后一份孝心。

白天,大伯、父亲以及小叔他们已经商量与计划好了丧事的相关事宜,并请来了道士给奶奶超度,也请地仙看了下葬地点,看好了下葬日子,在奶奶去世后的第六天准备下葬。当时这个日子的话,合配每个家人的生辰八字,相冲的影响最小,只有我和大伯的儿子两个人需在出殡前,不要在棺材前出现,避免煞气冲到我们两个。

我们几位孙子都早已回家了,为奶奶的丧事忙前忙后。农村办白事也讲究一个脸面,从丧事的举办情况可以反映子孙后代们是否孝顺。父亲、叔叔他们出钱出力,我们5位孙子辈每人出了800块钱用来买鞭炮,买花圈,以告慰奶奶的在天之灵。在农村 ,鞭炮的声音就是脸面。鞭炮声音是否响亮,放的时间的长短,是一项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然而在临近出殡的前一天,堂姐却还未回来参加奶奶的丧事。堂姐是大伯的女儿,我们请大伯打电话问堂姐,为什么奶奶过世不回来,大伯转告说,堂姐以及堂姐夫都请不到假,公司不批。听到这句话,小叔以及姑姑他们马上生气了:

“亲奶奶过世,孙女两口子没有一个回来,而且是我们堂姐弟几个中,唯一的一个孙女,不回来以后就永远不要回来了,我们也不认这个侄女了”。

堂姐是大伯的长女,大伯还有一个儿子,堂姐也是我们这个大家庭唯一的一个孙女,三叔、小叔生的都是儿子,所以当孙子众多的时候,孙女反而成为家族的团宠。整个家族以及姑姑他们都很重视侄女,不像别的家族一样,重男轻女排斥孙女;奶奶也是对堂姐照顾有加,给予了很多的关爱。

可以说我们几姐弟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小时候还是缺吃少粮的时候,父亲、大伯他们这些顶梁柱,长期在外地搞副业,经常是很长时间都不在家,母亲以及婶她们平时也是忙于农田里的农活,没有多少时间来照顾我们,我们就是被奶奶一手拉扯大的,想起以前奶奶将堂姐以及我们背在身上,还要去干农活的事情,一切还历历在目,仿佛是不久前的事情。

而现在奶奶过世,被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女却因为请不到假而不回来,这样的理由实在难以接受,亲戚朋友以及村里的人都在骂,养了个白眼狼。

大伯对堂姐也是很生气,由于堂姐不回来,被亲朋好友们骂不孝孙女,还让自己脸面无光,在亲戚朋友间抬不起头来。大伯多次打电话给堂姐,可她还是坚持不回来。自己的奶奶过世,我想不管哪个公司,碰到员工家里出现丧事,不会拒绝请假吧,谁还没有亲人,谁还没有经历过亲人的去世呢?

所以堂姐表面上说是请不到假,实际是怕回来要花钱,而且请假会扣除很多的奖金。在堂姐的眼中,钱比奶奶重要,比亲情还重要,为了挣钱,可以不参加自己奶奶的葬礼。事已至此,我们也不愿再提及堂姐。

在亲人过世,准备封棺前,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风俗,那就是所有家人要剪自己衣服的一小块布,再用布包在一起放在逝者的胸前,作为逝者与子孙后代的沟通纽带。村里的老人说,这样逝者可以托梦给亲人,保佑亲人。堂姐没有参与奶奶的丧事,自然就没有剪衣服上的布,不知道奶奶会不会介意这个从小带大的孙女为何没有送自己最后一程。

在出殡后,儿孙这些男丁们会戴着孝布,在棺材前面,依次排队进行跪拜,直到扶灵的人走到身前,才起身往后走,继续跪拜,以感谢奶奶的养育之恩;女儿、儿媳,孙女等女眷们会披着麻布,在棺材的后面弯着腰,低着头拉着一块很长的麻布进行吊唁,代表依依不舍奶奶的离去,从家里出殡开始,一直沿续到下葬的地方。

我们将奶奶的丧事办得很风光。我们也请来了哭灵的人来增加气氛,还请了人来唱戏,因为奶奶喜欢热闹,喜欢听戏;还请了乐队来助阵,我们请了一个乐队,姑姑她们也请了一个乐队,洋鼓洋号很是热闹。鞭炮从家里一直摆到了下葬的地方,基本是三步放一箱鞭炮,鞭炮是那种冲天的鞭炮,整个过程差不多鞭炮声不断。没有堂姐在,奶奶的丧事照样办得体面。但是通过奶奶的过世,让我们看清了堂姐的为人。

后来过年的时候,堂姐回娘家拜年,给我们家以及小叔,三叔他们拜年,三叔以及小叔他们将堂姐、堂姐夫她们提过来的东西丢出门外,不让她们进屋,“你们还有脸回来,你不是挣钱比奶奶过世还重要吗,以后不要再来了”。

堂姐后来知道自己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后来再三请自己的父亲:大伯出面来说好话,看在大伯的面子上,三叔以及小叔他们让步了。来年堂姐与堂姐夫来拜年,也不再赶她们走,将她们的东西丢出去,但是也不去堂姐家走动,曾经叔叔、姑姑他们把堂姐当亲身女儿一样看待,可堂姐伤了他们的心。一直到现在,叔叔他们与堂姐的关系都没有恢复到以前,亲情一旦出现了裂缝,就无法再弥补。

通过堂姐的事情可以看出,自己的爷爷与奶奶去世,孙子辈必须要回去,说请不到假的话纯粹是借口,只会招致亲朋好友的唾骂,被村里人瞧不起。子欲养而亲不待,生前不能尽孝,在爷爷、奶奶去世的时候,孙子辈送他们最后一程是最起码的尊重,何况还是最亲的人。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去世可以不闻不问的人,也不值得交往。

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人心,也照出了堂姐内心的丑陋一面。钱没有了还可以再挣,但是亲人失去了,是再多的钱都无法弥补的,何况还是将自己带大的最亲的奶奶。希望天下的爷爷、奶奶能健康长寿,所有的儿孙都能孝顺自己的爷爷奶奶。老有所养,幼有所依!




别说那么多废话,你想回去就回去,不想回去就不回去,孩子太小真是真的,活着的时候只要你孝敬了,你心里会心安的,如果生前没有尽孝心,你回不回去都没用。




问:老人去世,孙子辈一定要回去奔丧吗?

老人去世,能称上老人,就一定要过六十岁,如果是六十岁的老人,孙子最小也应该是入学的年龄了,去世的老人如果是七十岁呢?孙子就高中将毕业或已上大学了。六十岁的老人孙子还不会爬,这现象会极少的。

爷爷去世,十来岁或二十多岁的孙子能够奔丧而不去奔丧,你说合适吗,如果六十岁的爷爷去世,孙子在冬天还不会爬,而且和他妈在三百里之外,这和他妈不去给爷爷奔丧,倒也情有可原,必竞婴幼儿是怕感冒的。

如果孙子已经懂事,他的脑子里是有爷爷这个形象位置的,现在不之上他去奔丧,他情感上过不去是一回事,等他长大成人后,他会一辈子对爷爷有内疚的,不要给幼小的心灵埋下对亲人的忠憾。如果是做儿媳妇的不愿意去奔丧,不要把下一代给带坏了,必竞孙子是爷爷的后辈人,是爷爷的一条根脉,与爷爷是血浓于水的。

孙子穿的是花花孝,孝帽上要缝一个红布葫芦的。

孙子如果是二十左右岁,已是成人,有了独立的认识,他更应该去给自己的爷爷去奔丧了。爷爷去世,成年人的孙子除去父亲叔伯外,孙子就是主孝子,如果是长孙,头孙是顶一子的。长孙在父亲不能扛幡时,长孙就要顶起父亲扛幡。

所以,爷爷去世,已经记事的孙子,是应该去奔丧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孙子   长孙   老人   堂姐   小叔   丧事   儿孙   大伯   孙女   鞭炮   爷爷   奶奶   亲人   儿子   父亲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