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年,发生的哪些事,让你现在想想还会情不自禁打心底里感觉满满幸福?

我小时候在山东奶奶家里过年,炸面鱼儿,蒸大枣馒头,家家户户做豆腐,杀猪。

其实这些东西自己家里人是舍不得吃的,都是来了客人招待用,但是我也觉得特别幸福。

一是在大年三十晚上那天能吃上饺子,吃到炸好的面鱼儿,二是初一早上能穿上新衣服。那可是一年只能置办一次的衣服。

现在想想,其实就是那个过程让人感到幸福,仪式感。




我是七零后,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那个年味儿,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体验到的快乐!

那时虽然普遍生活水平低,一年才能吃顿红烧肉,还得烩上土豆或者白菜、粉条都很少!但是,真香啊!

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鸡,一年也不舍得宰一只吃。只有快过年了,腊月二十七那天,大人才会动手,满院子捉鸡。

我还记得,我妈胆大,捉住一只大公鸡,手起刀落!鸡脖子就断了!拿一只大碗接鸡血,不舍得糟践一滴。

我会主动帮大人烧一锅开水,然后蹲在院子里,看大人褪鸡毛。

一般大公鸡的鸡毛都特漂亮!会单独留下来,手巧的人,能用鸡毛做掸子用。

二十九那天,我爸一大早就会在屋里放一张大桌子,我帮他研墨,写对联!要写很多,街坊邻居、本门当家的,都找我爸写对联!

大概要写到中午,墨干了,我们就全家动手,一起贴对联、掉钱儿、窗花儿!

虽然家里预备了红烧肉、炖鸡、水果罐头等等,很多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可是,都放在南屋里冻着 ,大年三十团圆饭之前,是不拿出来吃的。

我哥比我调皮,他会偷着在水果罐头的铁皮盖上凿个眼儿,把罐头里的糖水都喝光。那时我好羡慕他胆大心细啊!我弄不动,也不敢!

三十那天,一大早起来,我爸就开始用一沓一沓的草纸,砸纸钱。有个铁的模具,压在一沓草纸上,用锤子一砸,就会印出一个圆形的老钱。

砸完还要卷成圆柱形,分好堆,每堆纸钱里写一张纸条,比如:先祖父某某收。。。。。

中午前,一个家族的人聚齐,一般都是男丁,骑着自行车,每人车后都驮着几捆纸钱,浩浩荡荡奔向祖坟!

最重要的是,鞭炮!整箱整箱的带着,去祖坟放!

祭祖之后回来,家里的女人们,差不多也做好了宴席,这才开始大鱼大肉端上来,全家享用!

当然,我们孙辈,都要先去给家里供奉的祖宗排位磕头!人丁兴旺,要按辈分年龄次序排好,然后我奶奶一边笑眯眯看着我们给祖宗磕头,一边开始发压岁钱———一人两毛钱。

奶奶还会给祖宗介绍:这是次重孙家长女,大嫡孙女给历代祖宗、老老太爷、老老太奶奶磕头了!

那才叫仪式感!虽然大大小小一堆孩子,却没一个人敢嬉闹的。都神情肃穆、动作规范的磕大头!先作揖,再跪拜、最后叩首!

我至今回忆起来,还觉得,是一种身心的洗礼,五六岁的孩子,已经有了恭敬心。传统的东西,重要性也在于此。

这才真正开始宴席!终于吃上了馋了一年的这顿团圆饭!鞭炮声中,一家人欢声笑语,觉得特别满足、开心!




远嫁的姑娘,感觉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过年时的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浓浓的年味,浓浓的传统,回味无穷!

我的家算是一个大家庭了,三个姑姑,一个大爷。而我爸又是家里老小,所以到我们这一辈就有好多表哥表姐,每到过年,都会聚到奶奶家,大姑家三个孩子,二姑家也三个,三姑家两个,我家四个,大爷家两个,那叫红火。我们会学着大人拜年,然后会收到很多压岁钱,爸妈不会收走,趁机买点东西解解馋。[大笑][大笑]




分发给自己的一串小鞭炮,一包水果糖。




小时候条件差,就盼着过年!过年意味着新衣服,好吃的,好玩的。从大人开始忙活过年,就开始感觉到一股期盼,一份幸福感在心里氤氲!等到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那才是幸福感爆棚!




在有父亲的小时候,满满的幸福,父亲去了天堂,幸福也被带走了[流泪][流泪][流泪]




我家是贫下中农,家里清贫,什么都是靠双手做一点收一点,我爸在农村里应该算是知识分子,一到过年帮人家写对联,还打得一手好算盘,更重要的是,会做冻米糖……

每到过年腊月二十四后,邻居纷纷来我家找我爸,定好日子,一家挨一家,那段日子都是睡不了觉的,白天做农活,晚上做糖,也没工资的,都是乡里乡亲,每到晚饭后看到我爸带着两把磨好的菜刀去谁家,心里就有莫名的心跳,因为每做好一家,邻居或多或少都会送一点糖来给我家,以示感谢!这就是我那个时候最美的美食节日了,也是童年里最幸福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甜蜜的,那时候人与人之间非常纯朴,谁家做房子都是主动去帮人家,根本不可能以金钱来衡量邻居之间那份友好。感慨万千,几十年过去了,国家越来越强大,人心也越来越凉薄了。




过年夜,也是所说的除夕之夜

每个过年,有新衣服,新玩具,还有新的一年。小时候,想法总是单纯的很,有了新衣服,新玩具,就觉得很满足,小孩能有什么坏心思,只不过是期待发压岁钱的那一刻。期待能有多少?能不能超过别人,独占鳌头胜人一筹。一个十块,两个十块,三个十块。。。还差谁?抓耳挠腮的想着,不能放过,因为你去年已经在我的名单上了。出来了,一眼看见就记起来了,走上前去,靠近他,待在对方的身边,没发现我吗?暗示,挤眉弄眼,用语言暗示,终于回过神了,笑笑往兜里一淘,一把崭新的十元大钞出现在眼前,会是多少?十块,还是比去年多点?马上就要见分晓了,期待啊,一番操作猛如虎,好生气愤,瞎弄啥,不就是十块吗?用得着这样吗?小孩子永远是喜怒形于色,展现在脸上的,这也会让大人们,哈哈大笑,好不尴尬。每每这样的事,都能为之谈论到正月十五,想避都避之不及,弄得是脸红脖子粗,最不愿的就是去走亲访友。

现在,没有了以前的感觉,自己也是个大人了,给小孩的压岁钱,也是常规的几百块,觉得很是随意,缺少点味道。过年,想起总是会忍俊不禁,为以前的自己感到又好奇又好笑。




是呀,常常想起那些让人幸福的事。

我不是富裕人家的孩子,是农村家的,虽然小时候家里不富裕,但是一些事情还是值得回味的。

我在家里事老大,小时候,每逢过年都会做年糕,做豆腐,这些对与现在的人来说都是平常的吃食,但是对与那个年代来说确实是遥不可及的。那时,平日里都别吃了,就练想都不要想的。家里没钱,也买不起。自己家里产的又有限,都是等到过年的时候把大枣啊豆子啊,还有糖啊,才吃到一点点。最喜欢做年糕的时候,大枣和豆子有剩余的,都可以煮着吃,大人不舍的,分给孩子吃。也就一点点而已。就这一点点也感觉幸福的不得了。

每年到年底做豆腐的时候都会很累人,所以爸爸会买点肉,冬天的时候常常吃白菜,有了豆腐,可以在白菜里放点,真香。买的那点肉,做上一锅大锅菜也挺好吃,虽然油水不多,也很好吃。

现在一年也不知道买多少衣服,小时候一年才穿一次新衣服,平常都是家里大人的衣服修改的,边上新衣服去和小朋友玩,看看谁的衣服好看。

也许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吧,一件新衣服的满足,一顿肉吃到嘴里,都是满满的幸福。

回味无穷。




我是60后,小时候父母把我留在爷爷奶奶家,是个不大的小镇现在说来就是农村,记忆中特别盼着春节,年前的那种忙忙碌碌的气氛,笼罩着一种美好和快乐!买年画买那种没有包装纸的“光腚”的红色绿色黄色,还有红黄蓝条纹的糖果,家家户户都贴上对联,写着对新年的希望和愿望,还有最多的是抬头见喜,抬头见福……三十晚孩子们的节日,叽叽喳喳的比着谁的新衣服好看男孩忙着放哪种小鞭炮舍不得一个一个放,大人们的笑声歌声交织在一起,打着瞌睡迎新年。初一早晨给老人磕头行礼,放鞭炮,就开饭。初二开始小孩跟着出嫁回来的姐姐姐夫挨着吃请,小兜里满满的糖块瓜子,小脸蛋笑成花朵,那时候没有作业没有压力,纯纯的快乐,无忧无虑的快乐无比的童年!现在回忆起来我都情不自禁笑出声来,那时物质贫乏但不缺少快乐和情亲友情,那些已逝的亲人纯朴善良的笑容依然在昨天。快乐的童年呐,在成人后一路走来时,没没回想都在记忆深处浮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小时候   幸福   纸钱   大枣   家家户户   鸡毛   压岁钱   对联   祖宗   鞭炮   情不自禁   新衣服   豆腐   大人   家里   发生   感觉   美食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