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机关借调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前途吗?

借调有没有前途,要看你怎么想

机关单位借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帮助工作,在体制内非常普遍。以前,没有相关规定出台之前,借调成风,很多人一借就是几年,有的甚至在借调机关干了一辈子,这几年组织部人事部门对借调进行了规范,明确无正当理由借调人员帮助工作不得超过三个月,三个月后因工作需要可以续借,但最多不能超过六个月。也就是说,现在借调机关或事业单位人员工作,最多不能超过半年。超过了,一旦被举报或上级督查发现,经查实,借调单位的领导和相关人员是要被问责的。

不过虽然上面三令五申不能违规借调,实际上因为编制人员太少等问题,在基层很多单位仍存在长期借调的现象。比较典型的就是县区单位,很多机关单位公务员编制只有三五个,承担的工作又一点不少,单位不得已只能从二层机构,或者其他事业单位比如学校借人,应付各种工作。这也是基层单位的无奈,在此小公就不展开叙述了。

那么,借调到底有什么好处?

第一,借调可以创造调动的机会。很多单位借调,特别是市级以上机关,借调人员除了应付短期工作外,也有考察人员的考虑,一旦发现适合人选,在单位有编制空缺的情况下,也会从借调人员中遴选部分调入机关工作。这种案例不多见,但也不少有。很多人为什么愿意借调,很多就是冲着这点。

第二,借调可以结交人脉扩大圈子。即便不能调入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到行政机关跟班、帮助工作,因为业务和工作关系,可以碰到更多的人和事,接触到以前不能接触到的领导,这些关系的建立和人脉圈的积累,对于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是非常有好处的。

第三,借调可以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借调一般都是上级机关借调下级单位人员,上级机关普遍工作标准比较高、要求比较严,对于个人办文办会、待人接物、处理急难险重问题的能力塑造和提升,肯定会起到很大的帮助。这应该是借调对个人最大的贡献。

第四,借调可能有利于自己的提拔。很多机关借调事业单位人员帮助工作,如果你的能力强,工作态度也很好,最后哪怕不能调入机关,在回去的时候,很多单位领导出于人情考虑,一般都会给你的原单位打招呼,在你的使用上提出建议,给予提拔或重用。上级机关打招呼,下级单位一般都会比较听招呼,很多借调人员回去后就提拔,在现实中也非常普遍。

基于借调的这些好处,小公一贯主张,事业单位人员只要有上级行政机关借调,没有特殊原因最好都去,而不是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借调借调,借了不调,最好不去。借调本身就是机会,除了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接触很多人外,最大的好处是展现了自己,给了领导考察自己、让他留下好印象的机会。一旦给领导留下了好印象,哪怕这次调不去,说不定下次就成了呢?人不能短视,在体制内更是如此,你连借调这点“亏”都不愿意吃,连最基本的加班加点都不愿意付出,领导怎么知道你,怎么了解你的能力,又怎么会有机会调动?

当然,借调有好处也会有缺点。借调最怕的是长期借而不调,两头不靠岸,两头都耽误。这也是借调最需要避免的。不过总体来看,有机会借调,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借调,总是好事,大家完全没必要排斥。

个人经验之谈,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被机关借调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没有任何前途的。首先事业人员不可能通过调动的方式,进入党政机关工作,成为公务员。公务员凡进必考,事业人员调整到党政机关,属于混编混岗,是典型的违规行为。也不能通过直接提拔任用的方式,成为机关单位的领导干部。事业人员想通过提拔晋升,成为公务员身份,必须先在事业单位提拔为实职管理人员,两年后如果年龄不超过40岁,才可以调任党政机关领导岗位,过渡登记为公务员身份。因而,事业人员借调在党政机关工作,都是辛辛苦苦白忙一场,实现不了调动的目的。

通过数次清理整顿,目前的借调行为十分规范,借调期限只有六个月,到期如果确有必要,可以继续借调一期,最多也就是一年时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原来无许多单位无限期借调基层人员,虽然不能直接调进去,没有什么前途,但最起码在县城、市区工作,工作、生活、子女上学、父母医疗等,都十分方便,有的不图前途,就只图个人生活方便的,靠借调改变工作生活环境,最起码享受的便利。现在借调最多只有一年时间,实在是划不来。

人员借调后,原单位如果工作轻松、编制不紧张,对个人没有什么影响。如果原单位人多编少,岗位紧张,往往借调一半年之后,回来在原单位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岗位也没有了,编制也没有了,想提拔晋升、使用编制,反而需要重新论资排辈,对个人发展前途不利。就目前的人事管理形势,如果有上级或者其他部门提出借调要求,最好是一口拒绝,安安心心在原单位发展。即使想进党政机关,或者县直、市直部门、事业单位工作,最好是通过提拔晋升、公选遴选、公开招考等正规方式,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要试图走捷径。




这个问题问我就对了,我就是被借调到机关事业单位的真实例子。对于你问的问题,一般来说,借调到机关事业单位都有比较好的前途。

为什么这么说呢?

1.被借调要么是因为优秀,要么是因为有关系。

通过观察身边的例子就能够发现,那些被上级单位借调的,要么是因为个人表现比较优秀,要么就是因为有关系,总之,能到上一级单位工作,本身就可以理解为被重用了。

我以前在学校工作,当时我就经常把学校的一些新鲜事写成新闻发表到媒体上,而且我也乐在其中,因为我确实很喜欢写作。

郭敬明说过,写作是最容易的出名方式,我当然也受到了这一规律的影响。由于经常发表文章,很快,我所在的地方政府就关注到我了,没多长时间,就把我借调到政府工作了。

来到政府工作,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至少发展空间比在学校要大。在学校,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几乎是可以提前看得到的,那些老教师的样子就是自己几十年以后的样子,而在政府却存在各种可能性,平台更大,机会更多。

2.被借调一般都是去上级单位,镀金后更容易提拔。

被借调到上级单位,意味着你所接触到的都是上层领导,这些领导也是你原单位能用到的,所以,你原单位的领导可以通过你进一步与他们搞好关系,这样原单位的领导也会对你更加的重视。

经过一段时间的借调工作,如果你的编制能够转过来那更好,这样就能够参与现在单位的职位晋升;如果你的关系转不过来,即使再回原单位,出于给上级单位面子,也能够提拔重用你,不管怎样,这对于你来说都是好事。

我们单位就有一个人,他原来也是老师,先于我借调到政府,在政府表现的也很好,先被提拔为部门负责人,后来又赶上换届,被顺利的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实现了职业的跨越。

3.借调后可以认识更多人,对以后发展有帮助。

借调到上级单位,你可以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和有用的人,因为他们处在不同的部门,就有不同的职能,你在工作、生活中就有可能用到他们。

比如,如果你认识教育局的领导,当你的孩子上学的时候,如果想去一个好学校,你就可以找他们帮忙。如果你不认识教育局的人,可能你就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了,只能按部就班的去家旁边普通的学校上学。

这只是一个例子,你认识的人越多,建立的弱连接越多,你的人生路就更容易走,就会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总之,借调到上级单位对于一个人来说一般都是好事,只要有借调的机会,一定要积极的去,不要拒绝。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

作者:写作匠,前100强企业首席文案策划,人民日报公众号签约作者,十点读书特约作者,省报特约记者。用工匠精神专注分享写作干货。




从你的提问来看,你肯定是被长期借调的。那这就意味着,你现在工作的内容,几乎与你原岗位没有任何交集。你仅仅是凭着原本具备的办公基础,帮机关分担他们在[某个专项工作]上,所暂生的人手不足的窘况。

也就是说,核心业务依然是他们把持,但他们会时不时的把一些边角料分发给你,让你把这些边角料生产成他们需要的产品,这种产品,多数属于文字性材料,当然也可能有报表、甚至PPT,也有少部分负责相应的内网平台的工作。最坏最差的情况,就是让你专门外出办事,代替跑腿,好一点的给你报销路费……

很明显,专项工作一旦结束,一般情况下,你就会回到原单位,不再听他们调遣。

可是从你的提问来看,我感到你是被长期借调的,于是你就会有疑问:有没有可能永远就在机关了,身份也转去机关了?跟原来的事业单位脱离关系了?待遇提高了?

是有这个可能,只不过不能从事业编转成公务员罢了,最多就是跟机关直签,或者是跟机关所属的上一级机关直签,这样你还是事业编。如果你不喜欢原单位,建议你趁着这个借调的机会,多活动一下,看看你在机关领导的眼中,有没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如果他们愿意帮你,你便借着这个东风,调去机关,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按照我的理解,机关里的事业编,远远要比事业单位的事业编稳定得多。

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如果)成为机关里面的事业编,那么,你就是一个萝卜,你就会永远占着一个坑。

如果你是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呢?对不起,你没有坑可以占,别人说拔掉就拔掉了。

借调的单位与被借调的单位,可能千变万化,甚至不是同一个系统的,都能够发生借调,只要权力足够大。然而,它的本质是不会变的,借调的本质就是[东风],究竟是船利用了东风,还是东风利用了船,或者是[风还是风,船仍是船]?

一切付诸谈笑中。




对这个问题我是深有体会的,讲一下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吧。

一九九九年,县里的某纪律检查部门在全县公开借调对外宣传人员,当时的我还在县里的一家企业工作,听到消息,我把自己多年的公开发表的稿件剪贴本送到了上述部门领导手中,领导很满意,后来我的事又上了常委会,全体常委一致同意让我借调到该单位从事对外宣传工作。因为当时我属于企业工人身份,原单位提出我只能借调三个月,之后将不再负担我的工资。但当时准备借调我的这家单位有个内部规定,发表的稿件,根据级别不同,可以获得不同金额的奖励,这至少可以算笔收入吧。于是,我欣然前往。

从一九九九年至二零一四年,我从这家单位工作了十五年,发表了千余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稿件,并多次获奖,所负责的外宣工作也一直名列全县前首。这期间,先后有二十多人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该单位,但因为我属于企业工人身份,所以始终无缘正式入编。幸亏这期间遇到了一位正直的单位领导,把我推荐给了县里的一个事业单位,才算有了一个开工资的地方。

后来,这家单位打破借调制度,副职也可以随时往里边借调外单位人员,导致借调人员越来越多,二零一四年,时任领导以清理不在岗人员为名,将包括我在内的十余名借调人员不问理由、不问时间长短,一律清退回原单位。

所以,我的体会是,被机关借调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如果没有关系、没有背景,即使你工作再好、能力再强,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人、尤其是没有领导会为你着想、替你考虑的,想正式留下来,一个字,难!两个安,真难!




我分享两个真实例子给大家,第1个例子会是绝大多数被借调者的最终归宿,希望有个警示作用。第2个例子是关于借调的成就感问题。

1,乡镇借调上级机关九年,最终归宿还是乡镇

认识一个乡镇公务员大哥,原来在秘shu科牵头。虽然是被借调的,但能力突出,这一干就是很多年。

听大哥说,领导们换了一茬又一茬,都曾对他有过暗示,把编制直接从乡镇转过来。可使劲干两三年,正要和领导混熟的时候,领导又突然调走,或者各种各样理由搪塞。

最终在9年后,他选择回到了原来的乡镇,原来比他小五6岁的都已经做了科室领导人,而他因为长久的借调,逼不得已还得从小弟干起。

年龄是个宝,实际情况他已经晚了很多年,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但最近看大哥过得不错,应该他对这种结局也有心理准备。

2,家庭条件优越,事业编制借调综合科,一干也是七八年,越干越有劲

这个哥是事业编制的,家里条件非常优越,在当地是能排进前50的家族。

因为喜欢写作,被一大早借调了综he科牵头,很多大领导的稿子,都是出于这哥之手,让他内心有无比的获得感。

他在综he科一干就是7,8年。用他的话说,从来没有想过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因为对他来讲,现在写稿子虽然是一个辛苦活,但不缺吃穿,剩下的只是满满的成就感,价值感。

如果你寻求的也是这种获得感,被抽的上级单位能够给你这样的平台,那关系转过去与否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内心富足。

3,我的观点是短期借调上级单位,一定去,最起码是个学习机会

如果是年轻人,从我自身来讲建议你去上级单位锻炼锻炼,但这种借调肯定是应约上级机关的借调天数。

在那里好好干工作,好好学习,提升本领,开阔眼界。如果自己没有关系,没有背景,还想留在那里是非常不容易的。

千万不要信那里的领导,有机会给解决,其实现在转关系难度一点都不小。不是大领导的闺女,儿子,七大姑,八大姨,谁愿意去费事呢?

所以借调人,要理性,有起码的认知在那里,可以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用心工作,但心态一定要摆正,并不是这样干活,就能把关系转过去。

最后祝每一位被借调人,不负韶华。




我是一名真实的挂职人员(借调)到北京部委直属事业单位人员。挂职对任何人都是一段非常珍贵且难忘的机会。 一是,在挂职岗位必然是一个更高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可以积累人脉、熟络机关各种流程;二是,更高的平台可以激发个人潜力、锻炼自身能力,对于组织协调,顶层规划等能力可以很好提升;三是,提高眼界,挂职岗位从领导到同事的工作思路是和原单位完全不同,紧跟最新形势,从国家战略出发务实务虚双向开展工作。挂职结束可能会留在挂职单位进编,也可能回到原单位,无论哪种都是有机会的,留下可以在挂职基础上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回原单位,单位就重视你,对于未来职业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具体的情况要因各单位情况再分析,总体来说,挂职随苦但受益匪浅。




事业编借调到机关,有可能给你的职业生涯带来根本性的转变,也有可能造成借调后还是回到原单位,结果要看机会机遇,也要个人努力和人脉关系。


一、工资收入问题。
因为是借调,所以借调期间的人事关系和工资还在原单位发,而你在机关借调干活,所以原单位的评先评优基本不会考虑你,奖励性绩效等也可能没有原来高,因为如果还考虑你的话会造成原单位人员的不满。而借调单位这些福利也没有你的,因为编制不在这里。

二、职称评聘问题。如果你借调时间长一点的话,原单位的职称评聘可能也不会轮到你。而你借调的是机关,将来可能留下的机会很小,即使留下可能也没有事业晋升职称的名额。小众所在地区的组织部之前有两位原来事业编制的教师借调后留下干了好几年,职称一直无法晋升,后来又调回事业单位才聘用上职称。


三、借调期间工作会比较辛苦。
不管什么单位借调人员,都是因为缺少干活的人,所以借调人员一般工作都会辛苦些,这个要有心理准备。

四、借调后可能还回原单位。事业人员借调到机关一般很难留下,因为没有事业的编制,就可能借调后不能留下或者也没去其他单位,那你就还是回原单位,回来后发现你原来的工作可能已经有人接手了,而你却还得从零开始。


五、再说一下小众的经历。
小众原来曾被借调到组织部一个活动办公室,同期去的有10个人,6个公务员4个事业编。活动结束后有2人留在了组织部,有5人后来先后去了其他单位,2人回到原单位后现在提拔为副科级。

所以说,事业编制借调机关会有很多不利因素,而且事业编制转公务员的可能性根本没有,但是从小众和认识人的经历来看,借调有机会也有风险,但这可能是你职业生涯中最有可能改变你将来层次的机会,值得去冒险,大不了再回原单位。好的话,可能几年之后有机会提拔为事业副科,或者调动到较好的单位。

独善者众也,1年创业、2年企业、7年体制内工作经历,专注分享职场成长策略,解答体制内外工作困惑。




领导找我谈话,说想让我以借调的身份到机关工作,并暗示我有领导岗位的时候会优先提拔,我当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我今年30多岁,上班也快10年了,一直都是个普通科员,领导找我谈话的时候,我还比较开心,心想着这次可算有机会进步了,但是没想到后来发生的事让我很痛苦。

我原来在这个单位的性质是事业单位,属于2线的基层部门,业务上比较单一,忙的时候也有,但大多数时间的工作还相对较轻松,但是想要晋升几乎是没有任何机会。

我那个时候也想趁着到机关工作的机会,靠自己的努力做出一番成绩出来,我也有一些心理准备的,但是准备严重的不足,没想到需要克服的困难太多了。

  • 1,第一要克服的是坐得住的问题,我在原单位的时候,天天都要出来跑业务,几乎很少在单位坐着,但是机关工作相对都比较稳定,几乎全天都是在单位坐着,而且劳动纪律管理得比较严格,刚去机关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非常痛苦,因为天天都要在单位坐着,真是难受。
  • 2,第二个要克服与人交流的问题,大机关的人员变动比较频繁加之我常年在基层工作,所以来到机关以后几乎一个人都不认识,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要重新建立,我这个人比较内向,不善于言谈,机关的那些公务员,对待我们这些从基层借调过来的人的态度,表面上说得过去,但是从心里还是没把我们当正式公务员来看,一直有一种临时工的感觉,也没人愿意跟我多一点交流,让我一直都感觉很孤独。
  • 3,第三个要克服业务问题,由于刚到机关工作,所有的业务都不熟悉,还好以前稍微有点计算机的基础,但是要学的东西还是太多太多了,而且机关的人员少,工作任务多,我想好好学一些业务知识,但是真没时间,往往是这个工作还没干完,新的工作又来了,几乎每天都是脚打后脑勺,最后什么业务都是一知半解,都明白点,但是一点都不精通。
  • 4,克服与家庭的矛盾,到机关工作以后,加班就成为家常便饭了,我是被分配到办公室工作,每天白天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公文的上传下达,要不就是撰写文件材料,我的水平还是比较有限,写的那些材料很难达到领导的要求,经常挨领导的批评,经常因为材料没写好,晚上加班写(其实更多的时候是白天忙活各种各样的事,晚上才有点时间干自己的工作)。所以工作的时间多了,自然回家陪家人的时间就少了,而且是少了很多。
  • 5,克服责任的问题,以前我是基层的工作人员,一切听指挥就好了,领导让怎么干就怎么干,现在我是机关的工作人员,虽然是借调的,但是也是要直接参与一些文件的起草,一些方案的制定,一些考核的督导等等,很容易得罪人,我这个人的性格还不愿意得罪人,结果造成工作畏手畏脚,领导不满意,工作没干好,最后的责任还是我承担。


长期的高压高强度工作,让我身心疲惫,平常想锻炼锻炼身体的心情都没有,而且大机关的工作环境很压抑,人与人之间相对比较冷漠,长期的孤独感再加上这几年对家庭的亏欠,让我的心里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抗拒,但是又改变不了现状,内心很痛苦。

我有一段时间睡眠质量非常差,因为那个时候要迎检,总是担心单位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发生,一有电话来,先是吓一跳,心脏一直都揪着的,接到电话就要马上返回单位处理紧急工作。后来竟然落下了病根,经常失眠。

就这样持续了大概2年左右,赶上单位机构改革,机关不允许混编混岗,所有借调到机关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要打回原单位,就这样我又回到了原来的单位,我还暗自高兴,心想可算离开这个地方了,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我原来的单位也改革了,新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我回去以后几乎跟在大机关的工作强度没太大区别。

再后来,领导又找我谈了一次,说现在单位有一个科室的领导岗位空缺,打算提拔我去,不过这个科室的配置不怎么样,人少活多,问我有没有打算尝试一下,当初领导的承若兑现了,不过我现在的心态却不一样了,我考虑了再三最后选择了拒绝提拔,原因有二:

  • 1,这个时候的我患有轻度的焦虑抑郁症,而且心脏都已经不太好了,我怕再这样累下去真要憋出来一个什么大病,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家人,有个好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 2,通过这次借调到机关工作的经历,让我认识到了自己能力的不足,了解自己在性格的上的缺陷,我连机关的工作都不能适应不了,更别说担任领导职务了,因为当领导不单是要干业务,责任也大,还要协调方方面面的的各种问题,我真的不擅长,而且自己也缺乏管理才能。

结束语:

付出了就会有收获,努力了就会有回报,我自己也算是有机会的,只是因为客观原因没能抓住而已。

所以人一定要先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的位置,遇事多考虑,多做准备,量力而行,过分强求自己,得不偿失。

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年轻有为的话,有机会到机关去历练一下,不要在意结果,至少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展现自己,有个机会锻炼自己,也能更好的了解自己。




大致看了下大多数回答,其中不乏误导的观点。本人身处三四线小城市属事业单位,身边也有被调往市局的同事。以他们的经历,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借调的都是哪些人?仔细想想,一定是哪些年轻能干,能做事,或者有一技之长,或者能言会道,或者写材料好手的人。这些人去机关能干好机关的工作吗?一定能,而且会比原单位干的更好。那么能留下来转隶到机关吗?一个字,难!四个字,难上加难!

2.为什么难以转正?目前机关单位基本都是公务员身份,而下属事业单位都是事业身份,身份的不同是难以逾越的鸿沟。而事业单位人员只有到了副科级才能通过法定程序进行公务员登记。副科级在事业单位意味着你基本上要做到单位的头头。。。

3.前途一般,甚至我觉得最好还是不要借调。前些年,我单位总共有5位同事借调到市局,及各县分局。今年由于机构改革,全都回来了。男同事倒还好,业务上虽然生疏了不少,但是总算跟的上,但终究只能从普通人员干起。要是当年没有借调出去,现在指不定已经是中层干部了。而女同事就麻烦了,事业单位一个萝卜一个坑,借调出去的这几年,坑早就被新来的人也填完了,难不成全让回来的他们安排去后勤?窗口?

4.如果有极强的人脉,那么借调仍然可行。如果没有,最好还是不要借调出去。踏踏实实地在原单位干,熬资历,熬年限,总会有所上升的。

愿题主不要对借调有太多幻想,按照如今的改革趋势,编制转换越来越严格,如果没有极突出的贡献和极强的背景,想要靠借调脱离原单位,是不可行的。

三思而后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事业单位   组织部   人脉   机关   上级   原单位   公务员   工作人员   能力   事业   单位   领导   关系   人员   机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