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靠什么发展起来的?

江苏在我国经济实力中排名居前,以2019年前三季度GDP总量来看,达到了7.22万亿,仅次于广东省,GDP增速也达到了6.4%,经全国6.2%的增速要高,依然展示出强劲的活力。

江苏靠什么发展起来的?

一是靠江苏人民的勤劳,经济发展最终还是要靠人,只有人们勤劳,肯吃苦,愿拼博,才能干成事,聚个体的力量成为集体的力量,才能推动经济增长,所以江苏的发展自然离不开江苏人民的奋斗。

二是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江苏本身处于沿海,又大多是平原,江苏平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占江苏省面积的70%以上,比例居中国各省首位。地理位置好,气候适宜,江苏历来都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

三是产业结构布局合理,改革开放之后,江苏依赖于邻近上海的优势,成为改革开放先锋,合理的优化产业结构,纺织服装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高发达,并且在软件、信息技术等科技产业也是位居全国前列,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四是注重教育投入,江苏省对教育非常重视,财政对教育事业有大力支持,而且江苏人本身对教育也很重视,对教师很尊重,形成了非常好的良性循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领先全国,中国各省籍自然科学院士数量江苏居全国首位。




看到许多人都在说江苏的发展是靠江苏人的吃苦耐劳和上海的带动起来的,我觉得有些扯。

江苏人吃苦耐劳,那四川人、湖南人难道不够吃苦耐劳吗?恰恰相反,吃苦耐劳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来不是江苏人的标签。这里不是说江苏人不够勤劳,只是说江苏人在这方面绝对挤不进国内前三。真正最能吃苦耐劳的省份,现在几乎都还是打工大省呢。

江苏需要靠上海带动吗?从古至今江苏富裕了上千年,那时的上海还不存在。就算建国后,上海发展的腹地还是江苏划过去的,应该说是江苏和浙江的富裕成就了大上海。没有上海,还有可以发展浙江的宁波,甚至发展江苏的连云港,历史上宁波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可不低于当今的上海。没有上海,江苏还是那个富裕的江苏,而没有江浙,可能就真的没有上海了。当然,这里丝毫没有贬低上海的意思,上海一直都是大部分江苏人最喜爱的城市。

我觉得江苏的发展最大的优势在于江苏的地理位置。江苏拥有全国最平坦的地势,最丰富的水资源,漫长的海岸线,宜人的气候。搞农业土地肥沃、耕地平整。搞渔业湖泊众多,海域宽阔。搞工业交通便利,出口方便。发展经济这方面江苏人可以付出更少的汗水,收获更多的成果。全国范围内最优质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江苏不管在哪个年代都能成为国内相对富裕的省份。

我们可以说浙江的发展靠的是浙江人深入骨髓的经商理念。而江苏人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江苏既有纯朴、大气、豪迈的苏北人,也有精明、温和、细腻的苏南人。实在很难找出太多在省内统一而又在全国闻名的标签。唯有对教育和仕途的重视,不管苏南苏北那是高度的一致。

从华夏民族开发江南以来,历朝历代江苏省都是国内教育大省。不管科举时的进士、朝廷大员 ,还是新中国的院士、政府高官。在数量上能长时间超过江苏省的几乎没有。当然,这也是一种因果循环,优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江苏人衣食无忧,解决了衣食问题之后才有接受教育的能力,而学而优则仕,教育使民智得到提升,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




江苏靠什么发展起来的?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江苏的发展成就当然是靠全体八千万江苏人民的双手造就的,第一:江苏人民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是人才辈出的地方。第二:江苏人勤劳肯干,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还在发挥余热。第三就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良好的气候条件。综上所述,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再佐以天时地利造就了今曰之锦绣江苏!




江苏四川人一起打工,江苏人想方设法把钱带回家,四川人基本花光回家。说得是一个真事。

淮北一带农村房屋周围一般乱脏,也不会种一些瓜果蔬菜,但皖南长三角农村房屋周围整洁并种上瓜果蔬菜,补贴日常生活。这个是清朝知县调查结果,当然,他只调查皖南与淮北。




我丈人,丈母娘在苏州工业园区,拆迁分了几套房,退休了有退休金,拿房租。劝他们在家休息,不愿意。一个跑厂里当保洁,一个跑去当保安。江苏不知道有多少这种人




1、江苏江河湖海兼备,自然条件优越;

2、江苏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

3、江苏人杰地灵,自古王侯将相、商贾名流辈出;

4、江苏航运发达,世界十大内河港口独占其三;

5、江苏与上海、浙江为邻,如同身在尖子班;

6、江苏人吃苦耐劳、勤学上进;

7、江苏基础优势雄厚、起点高;

8、建省初期的科教文卫交通旅游各方面就已经国内领先;

9、江苏人低调、务实,做事讲实惠、讲效率。

10、江苏是罕见的平原大省,没山区,利于大规模开发。




如果你是江苏人,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江苏南北,无论家庭经济条件如何,江苏人宁可穷自己,也不穷孩子的教育!

说一千道一万,江苏靠的是教育发家!教育,是整个江苏的底蕴,除了人口密度,大地平坦,四季分明,气候适宜之外,江苏人文豪迈兼具温和,且有张有弛,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是江苏人,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江苏南北,无论家庭经济条件如何,江苏人宁可穷自己,也不穷孩子的教育!这在华东各省份人文中,江苏这一点是做得最好的,高考难,就是一个佐证!因为教育水平高,高考势必难度大!

为什么不穷孩子教育,你去看看江苏邻居省份就知道了,它旁边的省份,现在50岁的人,不识几个大字的一抓一大把,但江苏不是这样,几乎是每家每户,即便在农村,没钱,孩子最起码初中毕业,能在读书道路上有奔头的,当父母的可能会砸锅卖铁去培养。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宿迁过去不富裕吧,典型的苏北城市,你再看看农村出身的刘强东就知道了,他的老家宿迁到现在也是江苏GDP垫底的城市,但这只是和江苏省内比,比其他省份省市,同级别的一点也不差。

江苏省市有十三太保,个个都不错,不遑多让,但苏南最强,这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吸引外资的模式确实很牛,说真的,尤其是苏州,特别是昆山,那都是复刻上海的模式,也是上海这个直辖市经济文化辐射的结果。

尽管上海曾经属于江苏,但开埠发展以来,他倒逼江苏南部发展,经济人文也是辐射到南部,甚至无缝结合,苏北,上海不喜,但是对于苏锡常三市,上海还是要礼让三分的。



江苏发展基础是教育,加入世贸以来苏南模式和上海一样,吸收了外资模式,也就是一步到位的做法,江苏的外企、台企、韩企、欧美企业也很多,这就带动了地方的就业和城市发展,苏南的成功也被苏北借鉴,甚至苏南的企业再向苏北迁徙。

这个省份稳扎稳打,如果说四川女人能干,吃苦耐劳,浙江人精明善做生意,那么江苏人就集中了他们两个省份的优点,能掐会算,又能做生意,且脑袋不拘泥于传统意识,既能攒钱,又会过日子,又会抓教育。

总结下来江苏人文的特点这三个:吃苦、聪明、会攒钱、抓教育。这些特质在最近三十年,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条,产业布局,产业结构。



但是江苏也有缺点,过于稳扎稳打,思想就不能开放,就像魔都一样,江苏出不来牛逼的现代企业,比如广东鹅厂,杭州阿里88,但他城市的产业结构不影响他成为全国GDP第二。

但是值得重视的是,江苏在藏富于民的程度上可能不如浙江,浙江在求发展的基础上,由于重视商业发展,在教育上不能和江苏比较,尽管浙江人文发达,钟灵毓秀。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情,也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原始动力,为什么楚才不为楚用,为什么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出了人才留不住人才,为什么当地发展缓慢,就是留不住自己的人才!



而江苏不一样,培养的人才不会过度分流,从北流向南部,从南流向北部,都在一个省份,都在建设这个省份,人才在省内,江苏不发展是不可能的。

所以,人口净流出地区,劳动输出的大省,尤其是流入到外省的,其经济一定欠发达,也留不住人才。江苏就是学习的典范,大家不妨品品,我说的有道理吗?没有道理欢迎来喷。




靠改革开放和长江金三角区域经济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连巴蜀,东连沪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作为一位地道江苏苏北农村人,我从小就被我爸灌输;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我爸也只有小学毕业(因为之前家庭成分不好,不是汉奸!)不管怎么样,都会支持我念书。江苏之所以发展起来,一是历史原因,原本底子就厚。二是地理位置,交通发达!三是全省的教育。我觉得江苏家庭有一个共识,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我老婆大学同学湖南人具体是哪记不清楚了,嫁到无锡来几年。她自己都说他们那的人口袋里能有五百就想往麻将桌上爬,她婆婆这边姐妹几个每家都是最少两套房子的多的三套四套的,退休了还是在原来工作的工厂里找个活干着每天上下班。个例虽不代表全部,但能反映点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江苏   苏南   苏北   江苏人   江苏省   吃苦耐劳   浙江   产业结构   上海   地理位置   富裕   优越   省份   社会   经济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