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为六个月的公司靠谱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顺着题主的问题来答,因为这样即便是回答了,也是没有参考价值的,所以不能仅仅根据这一条就妄下定论说一个公司是否靠谱。

一、要弄懂6个月试用期的来历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只要是劳动合同签署的期限在3年及以上的,都可以与员工约定最长6个月的试用期,所以约定6个月的试用期属于企业的合法行为,并不不妥之处;其他期限的劳动合同应该约定的试用期,我们可以参考下图:

以上图片来源于HR新生说

二、要弄懂企业为什么要约定6个月试用期

上面我们说了企业与员工约定6个月的试用期属于合法行为,但是企业约定6个月的试用期并不单单停留在合法的层面。还有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1.增加单位与员工双方互相试用的周期

单位在与员工约定好试用期后,并不只是单位在试用员工,这个期间其实也是员工“试用单位”的一个过程,员工可以进过长时间的相处感受企业的文化和氛围是不是自己理想型的;同时单位也在这个过程中考察员工的真才实学,是否能够满足”能岗匹配“的要求;因为有一些岗位确实在很短的时间内难以考察清楚员工的素质到底能否胜任该岗位。

另外增加试用周期对于单位和员工都是有好处的,我们知道在试用期的时候,员工想要辞职只需要提前3天通知单位就可以离职了,如果是转正以后员工想要辞职则需要提前30天通知单位才可以离职;反过来单位也是如此。

2.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试用期的延长对于企业来说确实可以降低至少20% 的用工成本。因为大家都清楚,试用期间员工的工资可以按照不低于80% 的标准发放,也就是说如果单位与你谈好的工资为10000元,那么试用期单位给你开8000也是合理现象,这个时候不光是工资的成本省下了,就连社保费、公积金的费用一并都节约了。

3.降低企业用工风险(减少经济补偿金)

第三点也是企业最头疼的一点——用工风险;很多企业的HR 谈过离职的经济补偿就很头疼,依法应该给员工赔,但是老板就是不肯掏钱,不想赔;让作为HR 的人骑虎难下,进退两难;进一步觉得老板不容易,退一步觉得员工也不容易;所以在与员工约定试用期的时候,约定的长一些,这些在员工的岗位有变动或者试用期间能力不行的问题需要解除劳动合同时,单位都可以出具相应的证据不给予赔偿。让员工净身离职,为企业剩下一笔“巨额费用”。

三、员工面对6个月的试用期该采取的办法

单位有利可图,作为员工也不能示弱,当然也是有办法缩短试用期的,如果不想签订一份有着6个月试用期的合同,员工也有以下3点可以参考:

1.面试时与面试官提前沟通

虽然很多单位与员工签订的都是6个月的试用期,其实也是可以沟通协商的,为什么大家签订的都是6个月,那是因为其他人逆来顺受,只要是单位说的就完全服从,其实不然,合同试用期的问题也是可以谈判协商的,只要善于沟通,试用期1个月都是有可能的。

2.主动申请提前转正

还有一些单位虽然合同签订的试用期是6个月,但其实在第二个月或者第三个月的时候,员工一般都是经过主动的申请转正为正式员工;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提前转正也是有门槛的,一般企业会设置一些槛,只要达到了就可以提前转正,所以说先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才有谈判的资本。

3.过分优秀,单位主动转正

这一种就是绝对的优秀员工了,比如单位要求的认为是在一个月内完成3万的业绩任务,结果第一个月就能拿下30万的单子,单位绝对主动给你转正,不会吝啬试用期8折的工资;因为这种情况下,单位看重的是你的能力,你有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企业开始惜才了;因为员工有这样卓越的能力,你不转正他是不怕出去找不到工作的。

所以要做好自己是前提,企业有企业的制度,我们也应该用我们的能力展示出个性的一面,被企业认同,这样才不会拘泥于6个月的试用期了。


感谢阅读,我是杏豆,企业培训师,劳动纠纷咨询师,社保专家,专注职场干货分享,感谢阅读、点赞与评论,欢迎关注向我提问!@笔记簿杏豆




我认为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我曾经历过两家试用期六个月的公司。

一家试岗不试薪,也就是薪资全额发放,重点考察和岗位的匹配性,试用期期间随时可能因为不合格被劝退。

这类企业一般竞争压力大,人员流动率高,所以你要在短期内表现不出该有的能力就会面临不过关的风险。企业在人才的去留问题上更有主动权。

另一家试岗又试薪。针对经理级别以上的岗位,不但试用期六个月,而且这期间的薪资是80%这个比上一家还要狠,员工得忍受半年的八折工资。虽然有提前转正的制度,但是条件比较苛刻,少数能够满足。

这样的目的对于企业来讲既控制风险,也控制了成本。而求职者想要获得那个级别的工作,也只能答应这个条件。然后可以努力缩短试用期。

以我的角度来看,俩家企业的这两种制度都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制定的,并没有因此就觉得企业靠谱或者不靠谱,甚至可以认为是企业为了适应环境而做的适合自己的人才制度。

而判断一个企业靠谱不靠谱绝对不是看它的试用期长短。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企业的知名度。

这个无需赘言,有一定知名度且是正面知名度的企业。BAT没人会怀疑靠谱不靠谱。

2.成立时间长短。

成立时间长的企业经历过各种挫折磨难而生存下来,也从侧面反应了企业的生命力。但是这个也要结合企业所处生命周期来看,企业的各项发展指标都属于下坡阶段的话,有可能处于生命周期的衰退期,这样的企业还是慎重考虑。

3.企业的福利制度。

为什么不说薪酬,因为有些创业企业为了吸引人才,会给很高的薪酬,但是初创阶段福利却未必跟得上。能设计出一套丰厚的福利制度的企业说明也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愿意花薪资之外的其他成本挽留企业,比较值得信赖。

4.其他人对企业的评价。

可以找朋友打听,上网看评价,还有上看准网看网友的评价。尤其对于企业的加班程度,企业的发薪资的准时程度等。如果负面太多,建议就不要考虑了。

以上,希望能给你帮助。我是流沙,更多职场成长建议,欢迎关注流沙言职。




不靠谱,那是故意延长时间,一般公司(单位)是三个月,表现好了还可以提前。




这个问题是真命题。答案只能是:相对合法。因为完全合法是需要在劳动合同期限范围内来说的,而不能确定靠不靠谱。

首先我们来了解试用期。试用期是只有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并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才会产生试用期。

试用期在《劳动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

在《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只确定试用期的试用期无效,试用期计为劳动合同期。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试用期在《劳动合同法》中的时间规定



在《劳动合同法》中规定

试用期与劳动合同的期限应一致,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下,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一年以下,试用期不能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能超过2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三年以上的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不超过6个月。合同中约定见习期的,不再另行约定试用期,毕业生见习期为6至12个月,自报到之日起计算。

试用期6个月的公司靠谱吗?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你得分情况分公司去讨论。所谓"靠谱"我们就想知道他是否会压榨员工,是否会欺骗员工让他们变成廉价劳动力,试用期一过不给转正还给辞退了这样的情况。

按照劳动合同法来说试用期6个月是合法的,但是需要在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这样的范围下讨论。


所以,公司靠谱与否你的注意事项如下:

如何辨别公司靠谱与否?

首先,这家公司的实体规模。包括公司的社会形象,社会影响力,社会知名度,社会口碑,公司的发展历史,公司的组织架构。

一般来说,知名度高的公司会严格按照正规流程,也不会随便欺压员工,再说人家有钱有地位,也犯不着跟咱们小员工压榨那几千块钱和廉价劳动力,还有大家说好的,才是真的好。

其次,公司的员工评价情况,这个你得去某网,某app去查询以前或者现在员工的评价情况,我们要看"买家秀"才能掌握更真实的信息。

最后,这家公司面试和培训的正规程度。越专业越靠谱。这说明公司的体系是相对完整的,所以相对是靠谱的。


最后强调的一句就是,除了个别事业单位和特殊岗位外其余"在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试用期才6个月,否则就是在压榨你。

@HR新生说




结合10多年的hr经验回答下这个问题。

先说说为什么会有6个月的试用期:

1、可以更充分的进行试用期评估。按照劳动合同法,签订三年及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公司最长可以设定6个月的试用期。为了更充分的在试用期评估员工是否胜任,是否适合公司文化,公司会选择在合法的条件下尽量放长试用期。

2、减少不适岗淘汰的成本。按照劳动合同法,员工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公司可以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补偿金。所以,为规避员工不适岗造成的解聘风险和成本,公司会放长试用期。

再聊聊从试用期设置的哪些情况,来判断公司是否管理规范。

1、异常的放长试用期:一般6个月的试用期会较多的在专业性较强的岗位、管理岗位、销售类岗位,相对的不需要太长时间进行评估的岗位如果也设计成6个月,公司可能会有降低用工成本的考虑。

2、试用期工资标准:通常较为正规的公司,如果设置了6个月的试用期,为了不给招聘造成太大的影响,会将试用期工资设置成与转正工资一样。如果6个月试用期,且还按80%发放,那公司多数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如果试用期工资低于转正工资80%,公司还涉及到违反劳动法。

3、试用期其他待遇:有些公司会把社保、公积金及其他一些福利待遇与员工转正挂钩,即试用期不享受,这样的做法不规范,也有可能涉及违反劳动法。

4、重复试用期:以前接触过很多案例是关于重复试用期的,比如:本来约定了2个月试用期,结果试用期到了还有延长试用期的;或者已经过了试用期,因要调到到其他岗位,又设置试用期的,以上做法一方面说明公司管理不成熟,另一方面也违反劳动法。

5、不该约定试用期的约定试用期:有三种典型的情况公司是不可与员工约定试用期的,第一,公司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少于三个月;第二,公司与员工的劳动合同,是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的,任务结束了劳动合同就终止了;第三,签定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像很多兼职。如果是以上三种情况,公司还要与员工约定试用期,那么不仅是不靠谱,可涉及违反劳动合同法。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对于这个问题,关键是要看该公司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多少年的了?

因为按照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如果是在三年以上或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是可以约定为六个月的。所以这种情况下,人家约定六个月,完全是合法的,不存在靠不靠谱的问题。

但是假如劳动合同本身就才一年或者三年以下,那么它是不能约定长达六个月的试用期的,这种情况下就不是靠不靠谱的问题了,而是压根不合法的问题。

所以看一个公司靠不靠谱?当然是要看它违不违法,他要合法的话,都不见得靠谱,更何况它不合法了,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多普及下劳动合同法,然后再去应聘吧!

如果您有相关的法律问题,或者需要进一步详细咨询,可以关注本头条号,私信律师咨询!




我所在的城市,好多公司招聘都是试用期三个月六个月的,试用期工资是正式工资的80%。而且除了试用期,还有试岗期,试岗期没工作,在其期间公司可以无条件开你,而且不许Xbox支付薪资




公司靠不靠谱,不是看试用期多长,而是看试用期工资怎么定。仅仅看试用期是6个月,并不能反映出来真实情况。毕竟如果试用期要约定6个月,合同至少得签3年。很多不靠谱的公司不会第一次就签3年的劳动合同。

先弄清楚试用期的这些细节

一、试用期长短和劳动合同长短有关系。一年以下合同,试用期最长1个月;一年及以上不满3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最长2个月;三年及以上的劳动合同,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当然,不是一定要约定试用期,也可以不和员工约定试用期。

二、试用期工资,不低于公司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当然更不能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当然,试用期的工资也可以直接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执行,而不一定非要降低。

充分认识一个员工或公司,6个月都不一定够

公司在面试员工时,都是停留在口头的面试和一些笔试,而有些人最擅长这一块,但一到实际做事的时候,就原形毕露!因此试用期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了解员工这些潜在的事情。而实际上对于员工的人品、性格,就算6个月试用期都不一定能真实反应出来,毕竟人在这一方面具有伪装性。因此出现一些员工,试用期和转正后的表现截然不同。

反过来,员工在决定进入一家公司上班之前,能够获得的消息,大多是来自于网上,另外就是面试过程中的了解,对于更深入的管理风格、企业文化、合规性,也是很难提前了解的。再加上第一次发放工资,也得等1个月之后,这样就花费两个月时间了。如果涉及到奖金提成、制度执行之类的,可能要3-4个月才能知道。对于公司的一些潜规则,6个月也不一定能够了解到。

因此对于试用期1个月、2个月的那种公司,基本上这个试用期就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硬要说有意义,那就是试用期工资会低一点。

所以,我们在找公司的,不要只看试用期多长,重点还是看工资、公司的氛围、老板的格局等等。

公司在试用期上会玩哪些不靠谱的套路?

一、试用期工资按照80%发放。而且劳动合同上只写试用期的工资,不写转正后的工资,那么从书面证据角度,公司和你约定的工资金额,实际上就是这个80%的额度。那么在转正后,公司就决定权了,到那个时候,员工进退两难。比如面试时口头说月工资是6000元,然后公司说试用期按80%发,就是4800元,结果合同上约定的只是4800元,没有任何书面的东西现实是6000元,等试用期过了,公司可以给你涨到6000元,也可以给你涨到5500元,毕竟这个时候公司说了算!员工要么不做,但已经浪费了自己几个月时间,要么只能接受。

二、对于某些岗位,短期内需要人,因此会把试用期拉长一点。等事情忙完了,不需要那么人,公司就会以试用期为由,将员工弄走。这个时候,很多员工因为自己做的时间段,也不想去浪费时间精力去劳动仲裁。

总的来说,大部分公司也不会玩这些套路,约定6个月试用期的主要原因,一是对新招聘的员工不太放心,二是6个月80%的工资发放,也可以节省不少钱,一单在试用期6个月内发生劳动争议,公司承担的成本也会少一些。




这个约定不约定我觉着关系不大,但凡能力差不多的人也不会在试用期被解雇的,不必纠结。




试用期6个月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现在大多数公司都是执行最长试用期,而对五险一金大多数公司都是执行最低标准的,所以我们劳动者基本没有没什么议价权的,只能被迫接受。

试用期多少时间要看劳动合同签了了多长时间,同时对于试用期我们可以和企业协商的,还有企业为了延长试用期他们在合同期限会留有一手的。

1、试用期的规定与谈判。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满三个月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满一年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的和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看到了嘛,试用期是不得超过一定期限的,也就是说自己如果有能力与公司谈判可以压缩自己的试用期,虽说大部分人都做不到,但是我们一定要讨价还价一下,万一公司答应了呢。

还有一点要切忌,试用期是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的,如果公司另外约定试用期都是无效的。并且公司与同一个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意思就是说,自己辞职了过了一段时间又回来了,公司是不能设置试用期的。

2、公司HR对试用期操作的小技巧,有些人认为是不耻行为,但是业界基本都会这样做。

有些HR为了自己的绩效考核更高些,也是为了躲避相关的法律风险,他们会这样做,比如与劳动者签三年的劳动合同,如果不超过三年,试用期最多只能两个月,为了延长四个月他们就会把合同期限写成三年零1天或零2天,这样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执行6个月的试用期了。

试用期内必须要有工资且不能低于一定标准

试用期内公司必须为劳动者发放工资,超过一个月不发放工资的,劳动者有权利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并要求公司支付一定经济赔偿。

试用期内工资发放标准为同等岗位薪资待遇的80%,绝不可以低于这个标准,有些公司执行的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也是不合法的,我们有权要求公司足额发放工资的。

试用期内公司必须依法为劳动者缴纳五险一金

试用期也是属于劳动合同期限范围内的,公司必须要给劳动者缴纳五险一金,超过一个月没有缴纳的,我们就要催促公司缴纳,公司拒不缴纳的我们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公司不得以任何借口延长试用期和随意辞退劳动者。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我们已经约定了试用期,试用期结束后公司就要给转正,不能以任何借口再次约定试用期了,这种变相延长试用期的做法也是不合法的。

试用期内公司以不符合公司要求为由辞退劳动者,必须拿出证据证明劳动者确实不符合,如果没有确凿证据来说明劳动者不符合,公司辞退劳动者就要支付经济补偿的。

总之,试用期内除了不能足额拿到工资外,剩下的与其他同事都是同等待遇的,如果自己遇到被针对了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公司   劳动合同   试用期   劳动者   薪资   合同法   期限   岗位   工资   成本   员工   合同   单位   时间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