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过四川峨眉山的金顶,没有任何高原反应,那我去西藏会有高原反应吗?

去过峨眉山金顶没有任何高原反应,那么去西藏会有高原反应吗?

本人多次自驾车进藏,最长一次时间差不多有一个月呆在高原上活动,而其中一次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阿里羌塘高原超过十五天,下面以小编的亲身经历分享对于这个问题的观点。

去西藏肯定会高反

整个西藏地区的平均海拔是4000米,无论走到哪大部分地方都逃不过高海拔低压低含氧量的影响。不要说在峨眉山金顶才3000米没高原反应,就算是从3650米的拉萨本地人到海拨5500米的高山区也会出现高反的,这是有医学依据的。据西藏方面医疗机构对当地牧民流动放牧跟踪研究表明,从海拨3000米的林芝当地牧民到了4000米的高原牧区放牧,时间超过5天后测量血夜血红素对比,出现明显提高达3%,而达到一个月的血红素提高达8%,尽管对于牧民来说从身体上并未出现明显的高反,但这个数据说明身体状况已经发生了高山病症。

而对于我们从平原地区进入高原,无论以自驾车还是其它方式进藏,高反是百分百会发生的。区别在于每个个体的差异大小而已。以小编本人为例,记得当年第一次自驾进藏,从康定翻过折多山后当晚住新都桥就出现头疼、睡眼差的高反症状。第二天加量饮水并冲服萄萄糖粉基本缓解了。之后行程就基本适应了。而再隔大半年后从滇藏线入藏,从丽江到飞来寺(3780米)也同样出现上次新都桥一样的高反症状包括同行的二次进藏的伙伴也一样。但凡事也有例外,去年(18年八月)自驾进藏基本没有那两次的头疼反应,或许是轻微到可以忽略吧。

西藏高原地貌特征造成与内地同海拔山峰氧含量有差异


内地三千米左右的山峰均位于相对较低的地势之上。就以峨眉山为例,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峨眉平原之上,气候特征为雨量充沛、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山脉周边植被森林丰富,这些因素令到峰顶虽然海拔高度达到3000米,但氧含量绝对不会象西藏高原復地同高度的那么低。

看下图

上图看出,林芝与格尔木、德令哈的海拔差不多,但林芝的含氧量却远高于这两个城市,主要原因(小编之前文章论述过)是林芝地区的森林资源占了全西藏的80%,令到林芝是西藏地区几个富氧区之一。而西藏这样的富氧区并不多,绝大多数地区都是非森林区,甚至是无植被的荒漠,除雨季外,空气极度干燥,日照长,蒸发量大,更容易引起人体不适从而降低了抗高反的身体机能。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进藏老司机会说夏天入藏高反会更容易适应的原因。

总结


到西藏旅游,高反无可避免,尽管这次不怎么样,下次也不敢打包票说不会高反,就象踢足球一样,巴塞也不会每一场比赛都赢定皇马吧?当然了,有高原经历,起码在心理上有个数,但也不能疏忽大意,每次进藏宁愿把困难想多点总好过心理手足无措。

因此您在峨眉山金顶没有任何高原反应,对去西藏没有任何的借鉴意义,相反不要被这种假象迷惑了。




高原反应这个可不是儿戏,一定要重视的,峨眉山的海拔照通俗来讲和高原那个海拔完全是两回事,但是话说回来,峨眉山金顶也就不到2800多海拔,在西藏的高海拔地区,平均都在4000左右,着实差的太多。


这个高原地区分“富氧”“低氧”两种


富氧地区:

四川周边,西藏南部、青海南部、甘肃南部、这类地区的的高原地貌,大多植被丰富,在空气中的氧含量都是很高的,而且空气湿度大,这类3500-4500海拔的地区,不剧烈运动的话,一般高原反应出现的情况不多,比如说川藏的南线318前半程就在富氧地区,很多人上了3800以上的高山也没什么感觉,但是到后半段,林芝以后的就很明显了一到垭口或是山的最高点,就会有胸闷,头晕的症状发现。

在这类地区的适应不足以进入“低氧”地区,请去旅行的朋友要多加注意,不要在这类地方觉得的没事情,就去做一些剧烈运动,从而导致高原反应的发生。

低氧地区

西藏北部,甘肃南部,青海东南部,这一类地区有很多地方都为超高海拔地区,植被稀少,氧含量非常低,空气非常干燥,一般海拔都在4500-5500之间,是非常容易高原反应的地区,在这类地区对于在平原生活的朋友们来说,是需要注意的,有高原反应不仅仅是四个字而已,是可以伤害到生命的一种症状。

如果必须到该类地区去,就需要在旅行地,进行有效的适应,一般初期就在24小时内,过了适应期就可以小运动量的旅行了,但是时刻要注意身体状况,有些地区医疗条件不好,早发早处理,避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做好准备有备无患

如果去西藏旅行,在出行前一周服用抗高原药品红景天或者高原安,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到达高原地区后请携带应急氧气,应对紧急情况,避免在高原地区进行剧烈运动,或是大声说话,造成脑供血不足,产生高原反应,准备简单的血氧仪,夹在手上就能测试的那种,每天早晚测量,如果数据不正常请尽快寻求帮助。

高原反应没有想象中的神秘,只要合理的预防,就不会发生到你身上,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你,祝你在高原玩的快乐 玩的开心。




我去过四川峨眉山的金顶,没有任何高原反应,那我去西藏会有高原反应吗?大家好,我是城市问答专家@北京范儿。

我去过四川峨眉山的金顶,没有任何高原反应,那我去西藏会有高原反应吗?四川峨眉山的金顶确实很高了,海拔三千多米。而西藏的平均海拔也是三千多米。看起来差不多。简单的等量代换应该是没有问题。可实际上,高原反应和很多条件都有关系,比如身体条件,天气条件,出行条件。等等等等。 很多的因素。不是简单的多高就要发生高原反应。而且,这个对比中,在金顶的停留时间和去西藏的停留时间是不一样的呀!咱们一般到峨眉山的山顶,也就是金顶。顶多停留半天,下山以后就会是平地了嘛。可如果是到西藏呢,平均海拔都在三千多。您要是想跑到平地,只能是从西藏出来。这里面的区别一目了然了吧?

这其实是一个耐受力的误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您穿得很少,从温暖的屋里到寒冷的大街上,一般待半个小时之内还没有什么事,可如果要是待到一个小时以上,耐寒的能力就会下降。这就是身体的耐受力开始出现变化了。这高原反应也是一样,临时的到达一个三千多的高度,也就是金顶。并不能证明您的高原反应耐受力很好。

那么什么是高原反应呢?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正常海拔地区的人,到了高原以后,由于缺氧,导致身体出现反应。一般体现在头晕,头疼,呼吸急促,血压升高。有人说越健康的人越是会有强烈的高原反应,因为他们需要氧气比较多。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比较片面。其实高原反应和一个人的身体指标,胖瘦程度,有没有什么慢性病都有关系。不是简单的身体衰弱的人就不需要氧气,就没有高原反应。

所以,每一个进藏的人,都要防止高原反应的发生,也都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不可轻视。咱们来看看,进藏,尤其是初次进藏要注意什么:

第一:进藏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就到高海拔地区去。

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咱们的耐受能力的问题了。如果是渐渐的升高高度,先是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适应一下,然后再尝试高海拔地区,这样的方法就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不管您的身体怎么样,是强壮的?是衰弱的?还是三高的?咱们都会有多多少少的高原反应。如果是渐渐的习惯,说不定您可以适应了高原的空气了呢。毕竟咱们的身体还有学习功能呢!

第二:做好药物准备,做好氧气准备。

一般进藏的旅行团,或者进藏的服务区里,都会有氧气的出售。咱们可以准备好氧气瓶。随时准备吸氧。还要了解高原反应的一些基础知识。做到有备无患。因为不可避免的是,高原反应中有些严重的情况下,如果得不到相应的救治,就会有丧命的危险。所以,咱们要准备好。有可能用不上,可不能没有,您说是吧?一般西藏那里也会有抗高原反应的药物出售。到了以后 ,不管有没有高原反应,都先买上一些准备好。

第三:注意饮食的改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主要是不要喝酒,不要暴饮暴食。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是会改变您的耗氧量的。如果因为喝酒嘴馋而出现高原反应,就有些得不偿失了吧?还有洗澡,我们在这么苦寒的地方,就不要再那么讲究卫生了吧?呵呵,开个玩笑。总之洗澡的次数要减少。因为,洗澡一样是需要很多氧气的,这是关键。因为,那里的氧气很珍贵。

总结:只要提前做好准备,高原反应并不是很可怕。

回到问题的表面,如果说曾经到过一个高海拔的地方,就证明我不会有高原反应。这么想是一点儿道理都没有的。高原反应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咱们不是那里的人,身体有不适应的地方。这需要咱们亲临其境才能真正证明有没有高原反应啊!




看了前面许多朋友的回答,感觉有人只是根据自己的反应来界定高反,容易误导。题主问:在金顶没高反,去西藏会不会有?

其实这是两个问题,或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请听我慢慢道来。

记得我在2000年首次自驾进藏,那时对自驾游基本上属于一无所知,和朋友开了一辆捷达就走了。除了一张地图,再无任何准备。

非常幸运的是,在西安我们住在武警招待所,遇到一位武警医院的高原病专家,聊了一整晚,如醍醐灌顶,对高反有了初步了解。

先说点基本知识。

决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是海拔,二是植被。

同样的海拔,四川和拉萨因植被不同,氧含量不一样,四川比拉萨高。在拉萨,夏季草木茂盛,氧含量也会高一些,但这种变化对初上高源的人并无太大意义,该高反还是高反。

海拔与氧含量的关系,大约是每增加1000米减少10%,5000米时氧含量大约是零海拔的一半。

正常人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在98%,空气中氧气不足,导致血液中氧饱和度下降,低于80%就会出危险了。注意,这个数据不是空气氧含量哦。

血氧饱和度下降,就会引起各种不适症状,这才是高反。所以,缺氧和高反不是一回事,而是因果关系。

对所有的生活在低海拔的人来说,到海拔2000米以上都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低,严重的会引起气喘,头痛,头晕,心慌,血压高,甚是房颤,脑水肿等,这就是高原反应的症状。

再说具体的问题。

第一,高反是个渐近的过程。人都有较强的适应环境和调节能力,所以在缺氧初期不会马上反映出来。

以青藏线为例,很多人进藏后才感觉到高反,其实在格尔木已经缺氧了。同理,你在金顶上没有反应,如果时间很长或剧烈运动,可能高反症状就出来了。

第二,各人的缺氧状况不同。头疼头晕气喘心慌是常态,但还有隐形的,如反应速度减慢,视野缩小(其实这才是自驾游最大的危险)等。

第三,各人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有人对病痛不敏感,轻度不适根本感觉不到。比如有人发烧38度就起不了床,有人快40度还没事。还有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稍有不适便会大惊小怪。也有人出现症状晚,可能前两天没事,过两天才发作。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也有上高原什么感觉也没有的,我有个朋友就是,在四千多米又蹦又跳,啥事没有,让我们羡慕嫉妒恨。

第四,这次有高反未必下次就有,反之亦然。

第五,和平时的身体状况没有必然的联系,天天锻炼身壮如牛的未必不高反,反之亦然。

所以,对待高反,我们既要重视,也不必害怕。从心理上和技术手段上做好充分准备。

比如,到高海拔地区后减少运动量,提前服用能改善血氧的药品,症状严重时服用相应药物。

最好的办法就是吸氧了。现在西藏的医院和宾馆都有吸氧服务,一般的高反都没问题。

如果是自驾游更简单了,买一个5-6升的氧气瓶,听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我从第一次进藏,在西安听从高原病专家建议,当时就买了个氧气瓶。后来每次上高原都带着氧气瓶。其实也就刚开始两天用一点。人舒服,开车就安全多了。

感谢阅读。都是手打干货,如果觉得有用就点个赞吧。

我是行色谭,和你一起交流旅行中的行行色色。




我第一次去西藏,是骑单车从大理到拉萨,期间没有任何高反。第二次去是骑摩托车,从新藏线进川藏线出,开始以为有经验不会高反的,后来到了阿里我产生严重的高反,甚至差点晕厥危机生命。下面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很多朋友可能都会有这种想法,我去过高原了,没有什么事,后面在去就也不会有反应。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我们要理解产生高反的原因,就能知道怎样预防和治疗了。

高原反应是我们平原上的人,上了高原地区产生的身体不适应的现象,会与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症状。但是多数人只会有轻微的反应,只需要自身机体的调节就能适应。只有少数人会产生严重的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不是身体健壮和经常运动就不会有高反,跟你当时自身的适应条件有关。比如在高原地区剧烈运动、营养不足、睡不好觉、感冒等情况,就会引起高反,因为这都影响了你身体的调节机制。所以不代表第一次没高反就永远不会高反,跟当时自身情况有关。

当我们去高原的时候,都要有所预防,带好应急药物。因为西藏有些地区条件不好,如果突发状况,首先是自救在向别人求助。在高原游玩途中,要时刻保持体力,穿好吃好睡好,避免感冒。平时多喝一些温糖水、酥油茶高热量食物也很管事,由于天气不定带好雨具,保证衣服干燥保暖。




四川峨眉山金顶的海拔才3000米,一般来说正常人都不会有高反的表现,除非感冒或者身体很差的情况。


去峨眉山金顶没有任何高原反应,那么去西藏会不会有高原反应,那就不一定了,还得看人。因为西藏那么大,每个地方的海拔也不尽然相同。比如拉萨城海拔只有3600多,一般来说只有少部分人会有轻微的高反,比如头晕或头痛等症状。而比如羊湖海拔4400多,纳木错海拔4700多, 珠峰大本营海拔5000多一点,阿里那边海拔基本都在4500-5000左右吧,大部分低海拔地区过去的人,都会多多少少有高原反应。


高反其实就是一种不适应当地氧气状况的反应,刚到如果不适应,可以哪里都不去,好好休息适应一两天天,就不会有反应了,最重要是千万不能感冒。并且高反这事,并不是说你身体好就不高反,身体差就必然高反。


我以前其实是一个身体很差的人,动不动感冒,平时也不爱运动,第一次爬峨眉山是09年的4月,山顶有积雪很冷,快到顶的时候,有点轻微头晕。之前从来没上过海拔2000米的地方,可能当时确实不能适应,爬山回来腿痛了一个星期,上下楼梯都靠人背,腿简直废了。


第二次上高海拔就是2年后了,是去3600米左右的牛背山,那时候开始玩户外,重装徒步上去的,却并没有任何高反的迹象。然后后来陆续上了很多次高原,在4000多米的地方露营也没有过高反,最高重装徒步到4700米的地方。唯一的反应就是刚到4000米走起来会觉得心跳厉害,走起来很累不敢走快,但是适应一下就可以跟平时一样的走啊跳的了。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经历别人高反,是在康定那边的一座山上,营地海拔3900。当时有一位大哥,看着身体很棒的,他自己也说平时经常到高原去玩,从来没有高反过,结果第二天一大早我还在睡觉,就听他在旁边帐篷大呼小叫的叫人去扶他,说他站不起来了。我爬出去一看,他被几个人搀扶着走出帐篷,两腿都是软的,整个人都没有力气,脸色发白,估计是睡一晚缺氧了。另外还有两对小情侣中的妹纸也高反了,晚上吐了一地。


后来去青海年保玉则穿越的时候,一个妹纸高反流鼻血,手指肿胀到不能弯曲,到营地之后啥都吃不下喝水都吐,她也是看起来身体很好平时每天游泳的人呢。


以前对我来说高反的唯一症状就是头痛,不过穿暖和戴上帽子注意保暖就没事了,再不济就吃一颗芬必得(出去那么多吃高海拔,芬必得都只吃过一次),睡一觉就好了。


然而上一次去4000米的地方扎营,我就体会到了严重高反。我们是重装徒步到顶,90斤的我背了30多斤的背包,走了7、8个小时。快到顶的时候下雨了,被淋了雨,又累又冷又饿。扎帐篷的时候我就开始觉得头晕乎乎还痛得像要炸裂,整个人反应也迟钝了。我赶紧换上干衣服钻进睡袋捂暖和,结果第二天早上醒过来又开始生龙活虎的去爬了更高的山,也没有再出现高反的症状。


所以去西藏反不高反,对同一个人来说,也不是一件确定的事,自己提前做好准备,注意保暖,不要剧烈运动,注意休息多喝水,适应个两天就没事了。至于红景天吃了有没有用,我没有试过,有人说有用,也有人说是心理安慰,你可以提前吃了试试看吧。


纳木错真的很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海拔超过3500米才会出现高反,峨眉山3000米都不到,怎么会有高反?

高反因人而异,不是谁都会有高反的,2014年骑行青藏线,两个队友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反,在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我一样没有高反,到达五道梁的时候两个队友都出现了高反,其中一个妹子上吐下泻,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好了,但还是四肢无力,还有一个小伙呼吸困难,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有所缓解,只有我没有感觉,一路都在问她俩高反啥感觉,差点被打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峨眉山   西藏   林芝   格尔木   高原   拉萨   植被   氧气   海拔   头晕   症状   含量   身体   地区   地方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