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左右,那批买非农业户口的人,你现在后悔了吗?

当年由农业户口,花了5000大洋买成了非农业户口,现在真是悔青了肠子。那时买非农业户口的目的,是想吃上商品粮,烧上供应煤,参加招工当个工人,想得美美哒。没想到刚买完不久,以前早就吃商品粮的工人好多都下岗了,商品粮也吃不上了,煤炭也不供应了。一点好处没得着,却落下了一大笔债。


那时是县里统一组织卖的户口。开始说是蓝印户口,介于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之间。后来统一为非农业户口。再后来就不分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了,一律为居民户口。

那时花了那么多钱,好不容易把户口从农村迁到了城里。可当兵没当上,又没有门路进单位,所以在城里无工可做,还得和其他农民工一样外出打工挣钱养家,处处得用钱买。

看村里好多人一边打工,一边还能种田,还能吃着自己种的粮食。于是我开始羡慕他们,所以也想再把户口迁回村里。可一了解,已经迁不回去了。


买了非农业户口后,家里的责任田被没收了,宅基地也不给划了。现在也不是农业合作社的社员,分红也没有咱的份。逢年过节时,村里的福利也没咱的了,比如分面粉、大米、花生油等,并且老人有的补助也不给咱。新农合不能参加,村里拆迁时咱也成了外人。俨然自己回村就成了外来户子,什么好处都与自己不沾边。当初买户口的钱如果存在银行里,估计也涨不少了。而如果用来做生意,说不上早发了。想想真是亏大了!

城里户口吃香时,咱是农业户口。农业户口吃香时,咱又成了非农业户口。总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谁让咱生不逢时啊!


当时和我一样情况的人肯定不少。因为我们县当时卖户口的现场就人山人海,估计其他地方也差不多。那些也挤破头争先恐后买非农业户口的人们,你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悔不当初了?但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如果再来一次,我绝不上当!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秒删)




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那批买非农业户口的人,你现在后悔了吗?

难道世上真有“后悔药”卖吗?

根本没有!只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我地是1993年度,市政府指标性“售卖非农业户口”;刚开始还不是公开的,“指标”下达各区县单位;解决一些“随夫(父)返城”的农业户口,以及已在企业做临时工的户口问题,第一批5000名指标,每个户口需要付岀5000元;不到三天“指标任务”就瓜分了。

紧接着笫二批“指标”下来、第三批、四批…最终不需要找“关系”,公开售卖,且价格从5000元/人,降到4000元/人,3000元/人终止任务。

我单位就有三人购买了“农转非”,每人花了5000元;才将“农业户口”迁移到单位集体户口簿,正式转为“非农业户口”。

第一位是“厂长的小姨子”,户口性质转非后;以前是在做厂临时工,后申请“新办集体”,成为“新办集体职工”;享受在编职工福利。

2000年企业破产时,她“买断工龄”下岗,领取了7500元工龄补偿款;并后期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续缴灵活就业社保,于2020年年满50岁办理退休手续,领取退休养老金;每月1500多元;她算走大运的,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第二位是我的“小战友”的妻子,她是搬运队队长的小女儿;属城郊农业家庭户口,她也是花了5000元办理了农转非;可是她后期未期申请办理“待业”(新办集体),而是自开理发店,属个体户性质。

后期城市规划征用她家土地,按田亩、房子面积拆迁补偿;由于她已农转非,就没有享受到拆迁补偿款;但还是获得了一套80平米的安置房,属家庭兄弟姐妹协商分得。当然了,她是个体户性质,就是要参加社保,是个人行为,并未得到其他政策的照顾。

第三位是一位大龄剩女,花了5000元农转非后;后恋爱嫁人了,现如今也是为人父母了;虽然未得到具体的福利,但毕竟农转非后,在城里好找对象嫁人了;这就是你的命运。

最不合算的就是农转非后,还未在城里享受几天“市民”生活,企业就破产了,而且自己又没有找到职业;(指招工进单位、或待业进“新办集体”,享受“耶工社保、破产“买断工龄”补偿款的人),农转非户口迁移后,村集体收回承包地;再也回不到农村去,在城里只能靠自己去创业,奋斗终生了。




后悔,无药可医!

我表叔一家就是这种情况。表叔在邯郸某煤矿当工人,表婶带着三个儿子在家种地,纯粹的农业户。也就是当时表婶听了亲戚的话,把家里的房子卖了两处,能换钱的物件都换成了钱,花了15000元买了三个非农业户口,表婶带着两个没结婚的儿子去了邯郸。在邯郸坚持了五年,娘三人四处奔波,打零工,干零活。虽然户口性质变成了非农业,可是,连个待业补贴都享受不到。一家人在邯郸混了7年,二个儿子用非农业户口,说是工人的幌子说上了媳妇。表叔到了退休的年龄,二儿子接替了他下煤窑的差事,成了真正的城市人。空背虚名,没有任何实惠。表叔一家又回到了老家农村。回到了没有了土地和房屋的老家!一大家子人都在啃大儿子家的一亩三分地。

也就是当时的投机买户口,造成了如今被市民,被农民落远了的不富裕家庭。表婶八十岁了,还在县城做家政,儿孙们也只好远离家乡,四处游荡打工度日。当问及他们是否后悔当时的选择?全家人异口同声地回答:“后悔的要死的心都有。”!




花钱买的城市户口,现在后悔了,人类社会是没有卖后悔药的!当初花钱买户口进城,是想过天堂福的日子?现在想迁回农村过田园生活,那是白日做梦!上面说的是买户口进城,下面略谈买房进城,年青时我在部队有少沒多在城市生活过,印象是,有钱人和钱少人的日子不是天壤之别,也是差别很大。这些年,身边的街坊百分之八十以上在城里买了房,但却很少长时在城里居住,有机会很好,就回趟老家,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回到老家。儿女催得紧,勉强去过几天,又打道回府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在城里呆着,众口一词,那里没有熟人,全是生脸盘。根本不适合靠种地、打工的人生活,吃喝拉撒样样掏钱,简直是无底洞。对于这种说词,我想绐其冠以悔不当初。




93年,因父亲是工人,托人花了一万来块钱把母亲的户口办成非农,弟弟妹妹也跟着母亲转非农户口。我因为年龄超出一年几个月没办出去。后来爸妈又给办户口的那人送了两千元让他把我户口办出去,结果人家钱留下了,事没办成。为此爸妈还好一顿心痛那钱打了水漂,因为当时五千块钱就能翻新四间房。九五年,爸妈又托人花了两千五给弄成地非,妈和弟妹他们是国非。后来结婚以后,婆家开始是农业户口,听说也快转非了,村书记让我把户口放婆家村里代管,说以后转非一块落下,结果后来村民户口改成居民户口,说我非农业和他们户口性质不一样,不能落户,村里待遇也不享受,村民发钱发东西从没我的份,结婚八九年一直村里代管。再后来村里拆迁,终于给落村里了,待遇也和村民一样了。

说后悔多少有点,因为转非后没有多大用处,以前父亲工人待遇很好,每月发油票粮票啥的,等我们那会啥也没有了,责任田也收回去了,我刚工作时,非农户口给交公积金,而农村户口没有公积金,这大概就是不同处,现在不管户口在哪都一样了。现在户口在家的都有地,国家征用土地,还都给不少补偿,而且还实行股份制,每个村民都有股,而我们这些出去户口的再也没这待遇了,村里发福利只有眼馋的份了,说不后悔是假的。




惨痛的经历!

九十年代初,我在乡“户粮办”,参加六十年代下放户“农转非”的工作。当时非农户口很吃香,兄弟姐妹们为“顶替"一个户口闹得鸡犬不宁。

于是出现了“卖户口"的现象,我们东台是一万,还要搭上少许迁转户口的手续费。

我也为二女儿买了一个,花了一万多。92年的一万!

我被一个曾经的学生骗过,送我假葛根,我感动地奉上三百元;这次又被公家骗了一次,那户口根本就没用。

只能怪自己。教训就是,信人可以,信鬼不行。




95年临沂市地区读劳动局技校,多交3000多元,户口从村里迁出带到学校。

98年毕业,分配到临沂地区水泥厂干电工。户口在单位成为集体户。

12年城区买房,户口迁到所在小区。

17年,夫妻感情不好,净身出户,没办法户口迁回村里,跟父亲一起。

18年复婚,户口在村里一直到现在,爱人孩子户口一直在城区。

[捂脸]感慨万千,户口的事,转了一圈又回村里。

不过当年迁出时口粮地被村里收回,现在村里只有一位房子院子。

以下是我的农家小院。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不容易办的事情,突然越来越容易了,就需要谨慎办理了,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




知道的一家,花了一万多给两个孩子办的,没有工作,两年后想迁回村里,又交给村里一万,宅基地、责任田也没有了,那时可是巨款啊。




城门打开迎农民,八千进城来欢迎,哪时万元刚钱有,欢天喜地子进城,还有跟风去捞债,好不容意进城门,外公爷爷有工作,想方设法城里人,有钱无钱涌进去,城里数多不多人,其中孩多大人少,大家还在农村行,欢天喜地只一阵,分田没得你的份,现在农民有钱补,后悔不该哪时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表婶   责任田   邯郸   农转非   后悔   表叔   商品粮   农业户口   工龄   村里   户口   城里   工人   集体   单位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